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合集下载

第二节 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原核生物

第二节 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原核生物

2. 重要种:根癌土壤杆菌(A. tumefaciens)。 重要种:根癌土壤杆菌( )。 为害多种植物引起根癌病。 为害多种植物引起根癌病。 3. 质粒:Ti质粒,Ri质粒,细菌素质粒 质粒: 质粒 质粒, 质粒 质粒,
假单胞杆菌属( ◆ 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 鉴定性状: ,短杆状、直或稍弯, 鉴定性状:G-,短杆状、直或稍弯, 大小0.5~1.0×1.5×1.5~4.0µm;鞭毛 × × 大小 ; 单或多根,端生;菌落灰白色,有 单或多根,端生;菌落灰白色, 些菌株在培养基上产生褐色色素; 些菌株在培养基上产生褐色色素; 好气,呼吸型;最适温度 好气,呼吸型;最适温度28~30℃。 ℃
Pseudomonas细菌引起的细 细菌引起的细 菌性叶斑病, 菌性叶斑病,一般病斑中 央褐色,边缘深色, 央褐色,边缘深色,受叶 多角形, 脉的限制病斑常呈 多角形, 有时外围有一黄色晕圈。 有时外围有一黄色晕圈。 在显微镜下镜检病斑组织 会看到细菌溢 。在单子叶 植物上病斑常呈条斑或条 纹形状 。
(2)细菌细胞壁上的特殊结构物 ) 鞭毛: 鞭毛:从细胞质膜和细胞壁伸出细胞外 的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 的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使细菌具有 运动性。 运动性。 鞭毛的类型:极鞭和周鞭。 鞭毛的类型:极鞭和周鞭。各种细菌的 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不同, 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不同,是细菌分属 的重要依据。 的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还有菌毛、性毛、 除此之外,还有菌毛、性毛、粘质层 菌毛
天竺葵叶斑病( 天竺葵叶斑病(Pseudomonas cichorii) )
◆ 黄单胞杆菌属 (Xanthomonas) ) 1. 鉴定性状:G-,短杆状,大 鉴定性状: ,短杆状, 小0.4~0.6×1.0~3.0µm;单极生 × ; 鞭毛;菌落蜜黄色,产生非水 鞭毛;菌落蜜黄色, 溶性的黄色素;严格好气; 溶性的黄色素;严格好气;最 适温度25~27℃。 ℃ 适温度 2. 重要种:野油菜黄单胞菌 重要种: (X. campestris )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只有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才能制定合理的 防治措施。
一、症状识别
1、菌原体病害:
病株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小而 黄化。因此丛生、矮缩、小叶与黄化 相结合是诊断菌原体病害症状时必须 掌握的关键。
2、细菌病害: 病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 萎蔫、腐烂和畸形等类,褪色或变色 的较少;有的还有菌脓(ooze)溢出。
(二)侵染源
1.种子和无性繁殖器官: 如水稻白叶枯病、 柑桔溃疡病、马铃薯环腐病和甘薯瘟等。
2.土壤:如软腐欧氏菌。 3.病株残余体: 4.杂草和其它作物:如桑萎缩病菌原体就可
以侵染葎草并引起病害。 5.昆虫介体:如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的传
播介体,而菱纹叶蝉则是桑萎缩病菌原体的 主要媒介昆虫。
第三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类群
1、目前该菌还不能人工培养,属名尚待核准。 2、细胞由细胞膜包裹,无细胞壁; 3、圆球状至丝状,形态可变; 4、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类抗生素 不敏感;对低渗盐溶液敏感,对洋地黄皂苷有抗性。 5、菌体主要存在于植物韧皮部筛管中,由叶蝉 类昆虫传播,可致植物黄化、矮缩、丛枝等症状。
植原体属和病例
该属模式种为成团泛菌(P. agglomerans),引起
水稻内颖褐变病。
斯氏泛菌P. stewartii,可引起玉米斯氏萎蔫病。
(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属于变形菌门。 短杆状,有运动性,极生鞭毛 1 至多根。 严格好气性。
模式种: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可引起葫芦科植物叶枯与果腐病。
(6)劳尔氏菌属(Ralstonia)
变形菌门。 短杆状,极生或周生鞭毛运动,或无鞭毛不运动。 该属中较重要的病原为茄劳尔氏菌(R. solanacearum),

2第二章 原核生物-1

2第二章 原核生物-1

从左至右: 转管保藏法 甘油保藏法 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三、原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包括两部分: 1. 染色体DNA,主要在核区内。
2. 质粒,染色体之外的双链环状DNA。是独立于 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编码控制细菌 的致病性、抗药性、育性等性状。
质粒能自我复制遗传给后代,也能自然丢失, 还可以通过结合或转化转移到其他细菌中去。
第二章 植物病原物(二)
---原核生物
Thomas Jonathan Burrill 被称为植物病原细菌学之父, 他在1877首次描述了梨火疫病的症状,并推测是由细菌引 起的。
梨火疫病
后来欧文证实了梨火疫病是Erwinia amylovora 引 起的。
Erwin F. Smith
第一节 原核生物概述
病株残体;
3.
4. 5. 6.
带菌的土壤和肥料;
田间野生寄主和其他作物、杂草; 昆虫; 田间发病植株。
(二)侵入途径
植物病原细菌只能从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 孔、蜜腺„)和伤口(各种伤口)侵入。
少数细菌可以从没有角质化的表层侵入,如花粉 囊和花柱。
植原体必须由介体昆虫携带或通过嫁接才能侵染。 从自然孔口侵入的细菌一般都能从伤口侵入,能 从伤口侵入的细菌就不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菌原体直接进入寄主细胞内繁殖。然后通过胞间 连丝而进入附近细胞,进入筛管组织后在组织内 扩散。
(四)传播途径
雨水; 灌溉; 农事操作及农具; 迁飞昆虫和小动物; 人类活动。
第三节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
一、症状识别 二、显微镜检查 三、分离培养与侵染性试验 四、染色反应 五、生理生化反应 六、血清学反应
2、菌体破裂后遗传物质进入到另一有亲和力的同种 或近似种的菌体内。

植物病理学-农学-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细菌、病毒

植物病理学-农学-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细菌、病毒

7、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
新设立的属,这是一类在韧皮
部中寄生危害的病原菌,以柑桔 黄龙病菌为代表,至今尚未能人 工培养,但已在电镜下观察菌体 梭形或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过 去一直称为类细菌或韧皮部难养 菌( Phloem fastidious bacteria , PFB) 。
马铃薯环腐病
9、螺原体属(Spiroplasma) 菌体的基本形态为螺旋形,繁殖时可产生分枝,分枝亦呈螺 旋形。螺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很小,煎蛋状,直径 1mm 左右,常在主菌落周围形成更小的卫星菌落。菌体无鞭 毛,但在培养液中可以做旋转运动。 传病介体:叶蝉、飞虱等。 引起柑桔僵化病、玉米矮化病等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重要类群
门及特征
薄壁菌门(有细胞壁的格 栏氏阴性细菌) (Gracilicutes) 细胞壁10~13nm,肽聚糖 含量1~3%
重要植物病原属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食酸菌属 Acidovorax 黄单胞杆菌属 Xanthomonas 伯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嗜木杆菌属 Xylophilus 拉尔氏菌属 Ralstonia 欧氏菌属 Erwinia 草螺菌属 Herbaspirillum 泛菌属 Pantoea 根瘤杆菌属 Rhizobacter 木杆菌属 Xylella 韧皮部杆菌属Liberibacter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棒型杆菌属 Clavibacter 短小杆菌属 Curtobacterium 节杆菌属 Arthrobacter 红色球菌属 Rhodococcus 鸭茅草杆菌属 Rathayibacter 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 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new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new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普罗特斯细菌纲
伯克赫氏菌目(Order Burkholderiales)
未确定地位的属(Genera incertae sedis)


6 嗜木杆菌属(Genus Xylophilus)
葡萄嗜木质菌(Xylop hilusamp elina)
普罗特斯细菌纲(Class proteobacteria)
棒状杆菌亚目(Suborder Corynebacterineae)


诺卡氏菌科(Family Nocardiaceae)
21 诺卡氏菌属(Genus Nocardia)


越桔诺卡氏菌(Nocardia vaccinii)
22 红色球菌属(Genus Rhodococcus)


带化红色球菌(Rhodococcus facians)
欧文证实了梨火疫病是Erwinia amylovora 引起的。
C. Auther(1885)用纯培养细菌接种和再分离, 从而证实细菌是病原物。 Erwin F. Smith (美国)和A. Fisher (德国) (1905):出版了《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Bacteria in relation to plant diseases),奠定 了植物病原细菌学。
微杆菌科(Family Microbacteriaceae) 17 棒形杆菌属(Genus Clavibacter) 密执安棒形杆菌(Clavibacter michig anense) 18 短小杆菌属(Genus Curtobacterium ) 萎蔫短小杆菌(Curtobacterium f laccumf aciens) 19 赖氏菌属(Genus Leifsonia) 木质部赖氏菌(Leifsonia xyli) 20 鸭舌草杆菌属(Genus Rathayibacter) 小麦鸭舌草杆菌(Rathayibacter tritici)

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三章(4) 其它病原生物

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三章(4) 其它病原生物

体内,2龄幼虫在体内进入休眠状态。其孵化与根系分泌物有
关。 一个生长季可发生3-4代。
26
大豆胞囊线虫病根部胞囊放大27Leabharlann 菜用大豆胞囊线虫28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
29
(三)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与胞囊线虫相似,区别是植物受害的根部肿大,形成瘤状 根结;雌雄异型。雄虫细长、尾短、无交合伞;成熟雌虫梨形。 雌虫的卵全部排入卵囊中;成熟雌虫的虫体不变厚,不变为深 褐色。 重要种: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 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和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 孵化出的2龄幼虫遇合适的寄主即侵入,雌虫的幼虫和成虫 内寄生,唾液可刺激细胞增大;雄虫的幼虫内寄生,雄虫成
生殖系统:卵巢、子宫、阴门、受精囊;精巢、输精管、泄 殖腔、交合刺、交合伞
17
唇 口 口针 食道 中食道球 排泄孔 唾液腺 神经环 肠
唇区 口针 角皮 口针基部球
卵巢
精巢
真皮索 体壁肌 角质环纹
卵 受精囊 子宫 阴门 肛门
侧尾腺
18
精子 交合刺 交合伞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生活史:卵、幼虫、成虫、交配产卵的过程。 线虫一般有4个龄期;蜕皮一次,增长一龄。垫刃目线虫的 第一龄幼虫是在卵内发育的。
时,果实吸水膨胀开裂将种子弹射出去 (主动方式)。
桑寄生科种子表面有槲寄生碱保护,经过鸟类消化道时亦 不受损坏。列当、独脚金的种子极小,成熟时蒴果开裂,种子 随风飞散传播,一般可达数十米远。菟丝子等种子或蒴果常随 寄主种子的收获与调运而传播扩散。寄生藻靠游动孢子或接合
子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传播。
38
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及其病害

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及其病害

2. 植物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eum),各 大洲都有发生,但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及 部分温带地区温暖、酷热、潮湿、多雨的 条 件下严重为害。中国的黄河流域及其南 方各省均有发生,但以长江流域以南为害 最重。
番茄青枯病
3. 植物软腐病,由几种欧文氏菌 (Erwinia)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十字 花科作物,也为害禾本科及其它栽培 植物,世界各国及中国南北方都有发 生。
(E. amylovara)是我国的对外检疫对象。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Erwinia stewartii)
6. 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1939,Dowson
菌体直杆状,0.4-0.7x0.7-1.8m, 单极生鞭 毛;绝对好氧;G-;菌落一般为黄色、光滑或 粘稠;产生黄单胞菌色素(Xanthomonadins); G+C 63-71mol%。
畸形根据症状、侵染和传播特点 •2、接种实验(如利用菟丝子传染长春花) •3、电镜下观察菌原体 •4、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 •5、菌原体可以穿过细菌过滤器 •6、注射四环素以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消 失或减轻;对青霉素不敏感。
A~B:螺旋形;C:球形
菌体短杆状,0.2-0.5x1.0-4.0m, 单生,无 鞭毛;兼性好气性;G-, 无芽孢;营养要求苛刻, 琼脂上不能生长,需要血清蛋白或焦磷酸铁等 (需要可溶性铁),喜欢在木质部中活动故称 为木质部难养菌(Xylem fastidious bacteria, XFB)。
• 已知仅一种:木质部难养菌(X. fastidiosa),引
大白菜软腐病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4. 梨火疫病
• Erwinia amylovora (Burrill)Winslow et al.引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质) 革兰氏(Gram)染色反应 革兰氏 阴性菌 革兰氏 阳性菌
3、鞭毛 (flagella) 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是重要分 类依

4、细胞膜(cell membrane)和间体(mesosome) 5、细胞质(cytoplasm)染色反应 6、无固定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细胞质中央,形成核质区,
肽聚糖含量8~10%,G-,菌体球形,卵圆形,短杆形,丝状或 螺旋状,少数有荚膜,二分裂方式繁殖,少数出芽繁殖,大多有 鞭毛,游动,少数可滑行或不运动,光能或化能营养型。 2、厚壁菌门(Phylum Firmicutes)G+
胞壁厚10~50nm,肽聚糖含量高,50%~80%,G+,菌体球 状,杆状或不规则杆状,丝状或分枝(fēn zhī)丝状,三分裂方式繁 殖,少数可产生芽孢(内生孢子)或外生孢子,都是化能营养型。
植物病原原核(yuán hé) 生物
2021/11/8
第一页,共78页。
概述(ɡài shù) 原核生物 (Procaryotes)
1、定义: 一般是由细胞(xìbāo)膜和细胞(xìbāo)壁或只有细胞(xìbāo)膜包围细
胞(xìbāo) 质所组成的单细胞(xìbāo)生物。
没有真正的细胞(xìbāo)核,遗传物质( DNA ) 分散在细胞(xìbāo) 质中,无核膜包围,核质区,无内质网、线粒体,含 有小分子量(70S)的核蛋白体。
第三页,共78页。
第一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yībān)性状
(一)、形状(xíngzhuàn) 和大小
杆状 0.5 ~ 0.8×1 ~3um,
球状 0.5~1.3um,
螺旋状 1.5um ×13 ~14um,
链丝状 少数,如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芽孢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植物病原细菌的致死温度 在48—53℃之间,有些耐高温细菌的致死温度,最高 也不超过70℃,而要杀死细菌的芽孢,一般要用120℃ 左右的高压蒸气处理l0—20分钟。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原细菌一般性状
1、细菌的繁殖: 细菌的繁殖方式为裂殖,即菌体细胞加长,胞内
的物质重新分配为两部分,胞壁自菌体中部向凹入, 最后把母细胞分为两个大小相似的子细胞。
细菌繁殖很快,一般一小时分裂一次,适宜条件20 分钟分裂一次。
细菌繁殖很快,大肠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分 钟就可以分裂一次。在其它条件适合时,温度对细菌 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很大。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生长适 温为26—30℃左右,少数在高温或低温下生长较好, 如茄青枯菌的生长适温为35℃,马铃暮环腐病菌的生 长适温为20-2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极鞭(毛)—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 周鞭(毛)—着生在菌体四周的鞭毛。
5、单极鞭、6—植7物、病原多原核极生物鞭、8、周鞭毛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二、植物病原细菌形态和结构
3、细菌的芽孢
芽孢(Endospore)——由菌体内容物浓缩产生的, 对光、热、干燥及其它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通常的 煮沸消毒不能杀死全部芽孢,必须采用高温高压处理 或间歇灭菌法才能杀灭。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原细菌一般性状
1、细菌的繁殖:
细 菌 的 繁 殖 过 程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原细菌一般性状
2、原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细胞质内的DNA,主要在核 区内,但在细胞中还有单独的遗传物质,如质粒。核 质和质粒共同构成了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库一基因组。
2.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的单细胞生 物,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
3.一般细菌的形态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大都 单生,也有双生、串生和聚生的。植物病原细菌大多 是杆状菌,大小为0.5-0.8×1-5μm,少数是球状。
4.大多具鞭毛,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叫极鞭, 着生在菌体侧面和四周的叫周鞭。
3、细菌的生化特性
革兰氏 染色阴性细 菌特点: ( G-)细 菌细胞壁为 双层,链霉 素对细菌有 作用。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原细菌一般性状
4、细菌的生理特性
(1)植物病原细菌对营养要求简单,在普通的培养基上都
可生长。
(2)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菌落。菌 落边缘整齐或呈波浪纹,表面光滑或绉缩,常以白色和黄色的圆 形菌落较多,也有褐色的,或形状不规则的。
5.植物病原细菌都不产生芽孢。芽孢抗逆性较强。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植物病原细菌概述
6.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物,均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寄 生性强的可以侵染绿色叶片,寄生性弱的只能侵染植物的贮藏器 官和果实等抗病性较弱部位。
7.一般植物病原细菌的致死温度是48-53℃/10分钟,而 要杀死细菌的芽孢则需要120℃左右的高压蒸汽10-20分钟。因 此高压灭菌的指标是120℃30分钟。
格兰氏染色法:将培养24-48小时的细菌涂片,经过草 酸铵结晶紫处理后,用碘液处理,然后用酒精脱色,再用番红 O复染。菌体呈蓝紫色的,为格兰氏染色反应阳性菌;菌体呈 红色的,为格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格 兰氏染色反应呈阴性(细菌的其它器官如鞭毛、荚膜等也要通 过染色才能看清楚)。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原细菌一般性状
3、细菌的生化特性
生化反应试验:利用细菌对某种培养基或化学药品产生 不同的生化反应,作为鉴别不同细菌的依据。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ing)—由于菌体细胞壁结构与 组成不同而产生的。根据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不同,作为分类 上的重要依据。植物病原细菌革兰氏染色大多是阴性,少数是 阳性。
8.细菌都是以裂殖方式繁殖,即一分为二。在适宜条件下 最快20分钟繁殖一次。一般植物病原细菌的最适温度为26-30℃, 24-48小时可以在培养基上长出细菌菌落。
9.细菌经常发生变异。人工培养的细菌致病力容易减弱,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可以恢复其致病力。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二、植物病原细菌形态和结构 1、形态和结构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
是指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 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成一 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 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植物病原细菌概述
1.细菌病害的数量和危害仅次于真菌和病毒,属 第三大病原物。
原核生物经常发生变异。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培 养到一定时期后一些性状就会发生变化,如植物病原 细菌致病力的减弱,可能是由于改变后的生活条件对 细菌的选择作用的结果。类似的现象是一种植物病原 细菌通过不同的寄主植物,特别是抗性强弱不同的寄 主植物,它的致病力可以减弱或增强。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植物病原原核生原原核生物
图细 菌 内 部 结 构 示 意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二、植物病原细菌形态和结构
细菌细植胞物病模原原核式生物图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二、植物病原细菌形态和结构
2、细菌的鞭毛
鞭毛:从细胞膜下粒状鞭毛基上产生,穿过细胞壁和粘 质层延伸到体外。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原细菌一般性状
3、细菌的生化特性 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特点:(G+)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细菌细胞壁为单 层,能忍受高浓度 的渗透压,即能忍 受高浓度的盐,不 容易被蛋白酶分解, 对碱性染料和除垢 剂(如肥皂)则较 敏感。青霉素、链 霉素对细菌都有作 用。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原细菌一般性状
1、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 和螺旋状,个体大小差别很大。
2、球状细菌的直径为0.51.3μm,
3、杆状细菌的大小为0.50.8μm×1—5μm , 也有更小一 些的。螺旋状细菌较大,有的可 达13一14μm ×1.5μm。
4、细菌大都单生,也有双 生、串生和聚生的。
5、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 状菌,大小为0.5一0.8μm×1— 3μm,少数为球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