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概述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篇一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摘要: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地下工程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领域。
本文首先介绍了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概念和优点,然后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其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概述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集机械、材料、地质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它利用盾构机械在地下推进,通过盾构外壳的支撑作用和刀盘的切削作用,开挖和拼装隧道。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高效:盾构机械的推进速度较快,可以实现快速施工,缩短工期。
安全:盾构机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减少施工风险。
环保: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
二、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直径盾构的应用: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大型管道等工程的需要,大直径盾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直径盾构可以满足更大断面、更高使用要求的隧道施工需求。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软土、砂卵石、岩溶等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研发和应用相应的盾构技术和设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盾构施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盾构施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引入传感器、监控系统等技术,实现对盾构施工的实时监控和智能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绿色施工: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绿色施工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等手段,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三、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由于城市环境复杂,盾构施工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在铁路方面,盾构施工可以满足长距离、大断面的隧道施工需求。
土压盾构技术在我国地铁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土压盾构技术在我国地铁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摘要:本文就盾构技术在试验段施工、地铁隧道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及南京地铁一、二号线地铁沿线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风险源处置及地铁施工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方案建议。
关键词:土压盾构;地铁隧道1.盾构机试验推进段的施工及其重点盾构出洞后,为了更好地掌握盾构的各类参数,将盾构出洞后的前100m推进作为试推进段。
此段施工时注意对推进参数的设定,对推进时的各项技术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分析,摸索地面沉降与施工参数之间的关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盾构机械设备的操作性能及盾构在本标段地质条件下推进的施工参数设定范围。
设立100m试推进段的目的是用最短的时间对盾构机的操作方法、机械性能进行熟悉。
了解和认识本工程的地质条件,掌握该地质条件下盾构的施工方法。
通过100m试推进段掘进,对该盾构机的性能进行总结,特别是将盾构机本身暴露出来的不足及时反馈,以便能在允许的情况下对推进设备进行优化。
收集、整理、分析及归纳总结掘进参数,制定正常掘进中的操作规程,实现快速、连续、高效的正常掘进。
熟悉管片拼装的操作工序,提高拼装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通过本段施工,加强对地面变形情况的监测分析,反映盾构机出洞时以及推进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掌握盾构推进参数及同步注浆量以及摸索出成形隧道的后期变形规律,从而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参数依据。
2.盾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常见风险源处置施工单位施工时应加强对沿线建(构)筑物监测,建立预警系统,当区间隧道两侧建筑物较多时,适当增加监测点的数量,增加监测频率;盾构通过之后还应继续对建(构)筑物进行监控量测,确认建(构)筑物的安全,直至趋于稳定收敛。
隧道施工期间应对风险列表中的下穿、近距离穿越的建筑物进行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建筑物沉降(含差异沉降);建筑物倾斜;建筑物裂缝。
测点布置在建筑物的角点上,每栋建筑物至少设四个沉降测点、两组(每组2个)倾斜测点。
土压盾构技术在我国地铁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1.我国城市地铁工程的概况城市地铁工程是一种快捷、安全、大众化的交通形式。
世界上先进国家中,城市人口达200万以上的城市都建有地铁,并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
我国上海、北京、广州已建成7条约120 km长的地铁,正在各大城市建设的地铁工程10项,长约250 km。
地铁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己经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安全的盾构掘进。
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南京、天津等地铁工程目前有50余台土压盾构用于区间隧道施工。
其中,90%为Ø6.14~6.34m的土压盾构,上海地铁还引进5台Ø6.3m×W10.9m双圆型土压盾构正在进行双圆隧道掘进施工。
土压盾构具有土层适应性广、机械化程度高、开挖面稳定、掘进速度快、作业安全等优点,在地铁隧道工程中有广泛的发展前途。
2.土压盾构的机理和适用地层土压盾构依靠大刀盘旋转切削开挖面土体,土砂切削后进入刀盘后的密封土舱,通过土舱下部的螺旋输送机把土砂送至盾构机后部,如图l所示。
通过调整刀盘转速、推进速度、螺旋机转速来调整切削土量和出土量,并保持土舱压力,使之与开挖面土压力保持平衡。
图1 土压平衡原理图Fig.1 Schematic of principle of earth pressure balance土压盾构适用于各种粘性地层、砂性地层、砂砾土层。
对于风化岩地层、软土与软岩的混合地层,可采用复合型的土压盾构。
在砂性、砂砾、软岩地层采用土压盾构掘进施工时,应在土舱、螺旋机内以及刀盘上注入润滑泥浆或泡沫,以改良土砂的塑流性能[1]。
1989年,上海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全长14.57km。
其中,17.37 km上、下行区位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该区浅层土为第四纪沉积层,隧道埋深6~15m,隧道穿越的地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淤泥质夹粉砂土,其主要指标见表1.表1 上海地铁隧道穿越地层土的主要指标Table 1 Key parameters of soil strata passed through by Shanghai metro tunnel地铁隧道外径6.2 m,环宽lm,管片厚0.35 m,由6块管片拼装而成。
浅谈盾构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浅谈盾构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摘要:保护设计的关键之一是确定屏蔽的类型和组成。
选择防护罩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地质和水文条件;施工期;环境盾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选择正确的防盾构类型并设置合理的辅助设备可以确保铁路工程的顺利完工。
根据地铁段铁路工程的工程条件,地质条件和工期要求,提出了盾构的选择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比较类似的工程实例来研究确定某地铁的盾构类型和截割机类型。
部分。
切割头的布局,并说明了泥浆盾构的不同操作模式,并确定了盾构的制造商。
关键词:盾构;地铁;应用引言它是一个铁路工程层;它与铁路工程的大小相同。
但是,有更大的地面平移装置和盾构。
用盾构层建造铁路工程的整个想法主要称为盾构层构造方法(见图1-1),诞生于19世纪初的英格兰,已有200年的历史。
但是,对于城市铁路工程的建设,挖掘,由于地形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开挖方法受到限制。
开挖方法对城市交通非常不便。
开挖引起的沉降很大。
建筑材料的噪音和振动;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严重因素。
相比之下,由于盾构设计中不存在这些缺陷,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迅速发展。
人类已经开发了不仅可以用软土建造防盾构,而且可以建造适用于砾石和许多其他层的防盾构的方法。
一、盾构技术发展概况在1811年,布鲁内尔(Brunel)发明了盾构技术并申请了专利,该技术的灵感来自于船孔中食虫孔。
这是露天矿的先驱。
1823年,布朗制定了在伦敦以东的泰晤士河上建造铁路工程的计划。
它始于1825年,但因滑坡而停止,但他没有放弃在泰晤士河下修建铁路工程的梦想。
他设计了盾构(图1)。
该项目于1834年重新启动,七年后该铁路工程于1841年完工。
图1 brunel设计的泰晤士河底用盾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美国;德国日本在前苏联和我国,屏蔽技术以各种方式被引入和发展。
巴尔的摩正在实施各种目的的铁路工程,巴黎法国柏林德国莫斯科林宁·格蕾特东京日本在此期间,屏蔽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主要用于肺炎。
盾构技术总结摘要范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化,盾构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盾构法施工以其高效、环保、安全等优势,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对盾构技术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的总结摘要。
一、盾构技术发展历程盾构技术起源于19世纪末,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单一模式逐步演变为多种类型,如土压平衡盾构、泥水盾构、双模式盾构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盾构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在超大直径盾构、长距离隧道、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二、盾构关键技术1. 盾构设备设计:盾构设备是盾构法施工的核心,包括盾构机本体、刀盘、推进系统、驱动系统、导向系统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盾构设备的设计更加注重高效、节能、环保和智能化。
2. 地质勘察与隧道设计:地质勘察是盾构施工的前提,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了解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为隧道设计提供依据。
隧道设计主要包括隧道断面设计、支护结构设计、防水设计等。
3. 盾构施工技术:盾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盾构掘进、隧道衬砌、同步注浆、地下连续墙施工等。
其中,盾构掘进技术是盾构施工的关键环节,包括掘进参数控制、掘进速度控制、盾构姿态控制等。
4. 盾构施工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盾构施工信息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盾构机远程监控、地质实时探测、施工数据管理等。
三、盾构技术应用现状盾构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已遍布全球,尤其在地铁、市政、公路、铁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国盾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超大直径盾构、长距离隧道、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四、盾构技术未来展望1. 超大直径盾构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大直径盾构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未来,超大直径盾构技术将朝着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2. 长距离隧道施工技术:长距离隧道施工技术是盾构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未来,长距离隧道施工技术将注重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确保施工安全。
中国盾构机行业发展历程、供需现状、竞争格局及其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中国盾构机行业发展历程、供需现状、竞争格局及其发展前景趋势分析一、盾构机产品定义、分类与发展历程1、盾构机定义及其全球发展历程概况盾构机,全名叫盾构隧道掘进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
盾构机具有一次开挖完成隧道的特色,从开挖、推进、撑开全由该机具完成,开挖速度是传统钻爆法的5倍,然而该机具完全无法模组化,只能依照开挖隧道的直径订作,因此购买价格不菲。
盾构机的出现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但正式的运用历史较短,1952年,美国南达科他州的欧阿希水坝是全球首个利用盾构机施工成功的案例。
至20世纪70年代,全球盾构机研发重点区域从欧洲向日本和美国转移。
日本不断研究改善盾构施工,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1968--1989年近20年之间日本研发了多种盾构机类型,使盾构机进入了—个新的台阶,研发了泥水加压盾构、泥水式双圆搭接盾构工、泥土加压盾构、高浓度泥水盾构、注浆盾构工等多种施工法;1969年美国和英国在盾构施工中率先使用油压千斤顶盾构以及滚筒式挖掘机;这一时期开发了多种新型盾构工法,以泥水式、土压式盾构工法为主,盾构施工法不断完善发展,成绩斐然。
在1988年起的英法海底隧道建设工程完成后,盾构机才打响名号,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高速发展。
现代盾构掘进机是集光、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开挖切削土体、输送土碴、拼装隧道衬砌、测量导向纠偏等功能。
产品的研发生产涉及地质、土木、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控制、测量等多门学科技术,而且要按照不同的地质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造,可靠性要求极高。
盾构机生产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
2、盾构机产品分类盾构机根据工作原理一般分为手掘式盾构,挤压式盾构,半机械式盾构(局部气压、全局气压),机械式盾构(开胸式切削盾构,气压式盾构,泥水加压盾构,土压平衡盾构,混合型盾构,异型盾构)。
国际上,广义盾构机也可以用于岩石地层,只是区别于敞开式(非盾构法)隧道掘进机。
盾构机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

盾构机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盾构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管廊等项目。
它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盾构机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首先,盾构机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采用。
传统的施工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设备,而盾构机可以实现自动化、连续化施工,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盾构机利用管片组装技术,可以快速地完成地下隧道的建设。
而且盾构机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降低了噪音和震动对城市的影响。
盾构机还能够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如软土、千层板岩等,具备较强的适应性。
其次,盾构机的应用在城市地下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建设需求逐渐增加,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盾构机作为一种高效的施工工具,能够满足大规模隧道建设的需求。
未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交通网络的完善,盾构机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增加。
同时,盾构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将进一步提高其施工能力和效率,为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盾构机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盾构机的成本较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其次,盾构机的尺寸和重量较大,对施工场地和交通运输提出了一定要求。
此外,盾构机在穿越复杂地质条件时可能面临困难,如水文条件、地下水平动力条件等。
因此,需要加强对盾构机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提高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盾构机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有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盾构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其施工效率和质量。
其次,建立健全盾构机施工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安全和环保。
此外,加强盾构机的培训和技术人才的引进,提高盾构机的运用率和应对复杂工程的能力。
最后,加强盾构机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实现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施工方式。
综上所述,盾构机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发展与应用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进展与应用一、盾构法隧道施工简述盾构法隧道施工(Shield Tunnelling),是在地表以下地层中承受盾构机进展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可以实现边掘进、边出土,边拼装衬砌构造的工厂化施工。
相对于传统的明挖法和矿山暗挖法隧道施工,盾构法隧道技术具有环境较好,掘进速度较快、隧洞成型质量较好、工作环境较好、不受地表环境条件限制、不受天气限制及人性化等优点,从而使盾构法在地下铁道、大路隧道、水工及市政隧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盾构法施工的起源与进展盾构机是盾构法隧道施工的核心,盾构机最初于1818 年,法国的布鲁诺尔(M.I.Brune1)从蛀虫钻孔得到启发,最早提出了用盾构法建设隧道的设想,并在英国取得了专利。
布鲁诺尔设想的盾构机机械内部构造由不同的单元格组成,每一个单元格可容纳一个工人独立工作并对工人起到保护作用。
承受的方法是将全部的单元格牢靠地装在盾壳上。
当时设计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当一段隧道挖完后,整个盾壳由液压千斤顶借助后靠向前推动;另一种方法是每一个单元格能单独地向前推动。
第一种方法后来被承受,并得到了推广应用,演化为成熟的盾构法。
此后,布鲁诺尔逐步完善了盾构构造的机械系统,设计成用全断面螺旋式开挖的封闭式盾壳,衬彻紧随其后的方式。
1825 年,他第一次在伦敦泰晤土河下开头用框架机构的矩形盾构修建隧道。
经过18 年施工,完成了全长458m 的第一条盾构法隧道。
1830 年,英国的罗德制造“气压法”关心解决隧道涌水。
1865 年,英国的布朗首次承受圆形盾构和铸铁管片,1866 年,莫尔顿申请“盾构”专利。
在莫尔顿专利中第一次使用了“盾构”〔shield〕这一术语。
1869 年用圆形盾构在泰吾士河下修建外径2.2m 的隧道。
1874 年,工程师格瑞海德觉察在强渗水性的地层中很难用压缩空气支撑隧道工作面,因此开发了用液体支撑隧道工作面的盾构,通过液体流,以泥浆的形式出土。
第一个机械化盾构专利是1876 年英国人约翰·荻克英森·布伦敦和姬奥基·布伦敦申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悠远
•4
3.盾构技术发展阶段
盾构作为一种安全、快速的隧道掘进技术,归纳起来可以 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以Brunel盾构为代表的初期盾构; (2)以机械式、气压式、TBM为代表的第二代盾构; (3)以闭胸式盾构为代表(泥水式、土压式)的第三代盾构; (4)以安全、高速、大深度、多样化为特色的第四代盾构。
山
•香
港
•18
路漫漫其悠远
•上海地铁规
划
•19
路漫漫其悠远
北京地铁4号线 北京地铁5号线 北京地铁10号线 奥运支线 北京机场线 亦庄线 昌平线 顺义线 房山线
•20
路漫漫其悠远
•广州地铁规
划
•21
路漫漫其悠远
•南京地铁规
划
•22
路漫漫其悠远
•深圳地铁规 划
•深圳地铁1号线
、6号线
•1996年广州开始建设地铁1号线,后2号线、3号线
•1999年北京地铁5号线试验段采用盾构法设计施工,取得成功
•2001年深圳地铁1号线,南京地铁1号线
•2002年北京开始建设地铁5号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4年北京开始建设地铁4号线,10号线,机场线、奥运支线
•2002年天津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 •即将开工开始建设:苏州地铁、杭州地铁
路漫漫其悠远
•打浦路直径10.2m网格挤压型盾构掘进机
•12
•7.1988年建成的φ11.3m的延安东路过江隧道等都是应 用盾构技术在软土地层施工成功
路漫漫其悠远
•延安东路直径11.3m网格型水力出土盾构掘进机
•13
•8.2003年6月,当时中国最大的盾构法隧道翔殷路开工 ,采用直径为11.58m的超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掘进 •9.上海上中路隧道工程盾构直径达14.87m
•23
路漫漫其悠远
•哈尔滨地铁规
划
•24
•上海地铁建设用盾 构
•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修建上海地铁一号 线的时候,区间隧道都采用盾构施工,共使 用了7台盾构机,推进长度约为18.6km。
路漫漫其悠远
•翔殷路盾
构
•14
•10.中国国家863计划支持,上海研制出了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先行号”盾构
路漫漫其悠远
•15
•11.中国采用盾构修建地铁历史及规划
•60年代北京地铁用盾构掘进试验 •1990年上海开始建设地铁1号线
•1996年上海开始建设地铁2号线,后开始建设3号线、4号线、M8线
2.盾构在日本的发展
1917年——日本国铁隧道建设中首次采用盾构工法 1953年——日本关门隧道采用盾构工法 1957年——日本地铁采用顶盖式盾构施工,这是城市隧道首次采用盾构 1960年——日本名古屋地铁采用盾构施工 1962年——东京下水道采用圆形盾构。此后,盾构逐渐用于小断面的市政管道建设 1964年——日本下水道工程,最先采用泥水式盾构 1974年——日本独立研究出土压式盾构 1975年——日本研究出砾石泥水式盾构 1981年——日本研究出气泡盾构
路漫漫其悠远
•3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盾构工法继续发展,其特点是完善圆形断面的各种平衡方式的盾 构工法——压气盾构、挤压盾构(网格盾构)、土压盾构、泥土加压盾构、泥水盾构等,但以泥水 盾构和土压盾构工法为主。其间,盾构工法在地铁、上下水道、电力管线、通信用洞道、煤气管道 、地下河川、公路隧道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规划修建的地铁:沈阳、青岛、哈尔滨、成都、武汉、西安等
路漫漫其悠远
•16
•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地铁建设中,共有约60台盾构 在使用中。
初步预测2005-2010年间至少要建设500-600公 里,需要投资3000多亿元。目前,已有30多个城市开 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
初步估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总投资约为 1000亿元。
路漫漫其悠远
•17
•中国地铁建设计划
•乌鲁木齐
•哈尔滨
路漫漫其悠远
•已通车的城 市
•在建设的城 市
•前期工作城 市
•长
•北 京
春 •沈 •鞍阳山
•兰
•天 津
•大 连
州 •西 安
•济
•青
南 •南 岛•苏
•成 都
•合 京 •武 肥
州 •上 海
•昆
•重 庆
汉
•长 沙
•杭 州
•台
明
•广
•深
州 •佛
圳
•高北 雄
路漫漫其悠远
•5
•Brunel盾 构
路漫漫其悠远
•易北河盾构
•6
•辐条式盾构
路漫漫其悠远
•面板式盾构
•7
•荷兰14.87泥水盾构
路漫漫其悠远
•复合式盾构
•8
二、中国盾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1950年初,在辽宁阜新煤矿使用 手掘式盾构修建疏水巷道工程 2.1957年的北京市下水道工程中进 行过小口径盾构工法的尝试。 •3.60年代,为了修建北京地铁,也 有过研究盾构施工技术,并成功地 进行了试验 .
盾构技术在中国的应用 与发展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4/2
•主要介绍内容
世界盾构技术发展概况 中国盾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盾构隧道工程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应用盾构技术的几个特点 中国盾构技术展望
路漫漫其悠远
•2
一、世界盾构技术发展概况
1.盾构技术发展概要
经过近200年的演变,由M. I. Brunel 发明的盾构工法),已被世界各地广泛采用。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围绕盾构掘进、开挖面稳定和构筑衬砌的盾构工法的三大要素,一系列 现代技术被应用于盾构的制造和施工,使盾构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1818年——Brunel 盾构 伦敦泰晤士河水底隧道 1869年——Greathead盾构 伦敦泰晤士河水底第二条隧道隧道 1887年——Greathead盾构和压气法 南伦敦铁路隧道 19世纪末——20世纪前半叶 城市隧道工程促进了盾构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闭胸式盾构。 其间,盾构工法相继传入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前苏联以及我国,并得以不同程度的 发展。分别于美国的巴尔的摩,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前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日本东 京,我国阜新、北京,建造了各种不同用途的隧道。这一时期盾构工法有诸多的技术进步 ,但主要特点还是其在世界各国得以推广普及。
•60年代北京地 •铁用盾构试验
路漫漫其悠远
•9
•4.60年代在北京进行了1:500的盾构挤压混凝土衬砌的 模拟试验
•60年压缩环与钢模板
路漫漫其悠远
•盾构压缩混凝土 •衬砌模拟试验
•10
•5.上海地区软土地基盾构发展历史
路漫漫其悠远
•11
•6.1966年采用φ10.22m网格挤压式盾构修建 •打浦路过江隧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