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教育技术发展简史2.2、中国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发展阶段。

2.2.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技术作为⼀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初叶,幻灯传⼊我国,开始了最早的⽆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了“电化教育”名称。

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积推⾏。

中华⼈民共和国成⽴以后,电化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州等地办起电视⼤学,⼴播函授⼤学等学校。

⼀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的成绩,发展也很迅速。

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化⼤⾰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整个电化教育事业也处于瘫痪、停⽌状态。

1976年⼗年动乱结束,党和政府采取了⼀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教育⼯作逐步得到恢复,电话教育也重新得到起步。

2.2.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发展阶段1978年召开了⼗⼀届三中全会,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78年教育部成⽴了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学,建全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批电教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创办了⼀批电化教育刊物,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建⽴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在这段时间⾥发⽣了三次⽐较⼤的事件: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 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峰期。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师本科专业⽬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教育技术硕⼠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程序教学(50年代)
计算机辅助教学(60年代)
一、早期的个别化教学阶段特点:1、教学目的明确2、试图使学习适合学生的个别差异,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步调模式,学习者能自定步调,3、采用掌握学习法(即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才能下一步的学习)4、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1、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设计了第一个自动教学机,实现了测试的自动化。2、1930年,彼特逊的化学板3、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提出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思想,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斯金纳被称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4、程序教学运动的特点:1)各种教学机器纷纷问世2)程序设计广泛开展,并得到了一定的效果3)一些教学系统进入了学校程序教学的新领域。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从技术的角度
传统的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从教学方法实践的角度
视听教学方法 个别化教学方法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从技术的角度
发展阶段技术特征
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
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 演变而来
依靠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
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和传播教育信息的教学方式
一、视觉教学——教育技术发端(20世纪初,1918-1928年)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思想的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17世纪50年代第一本带插图的课本:《直观的图画世界》(又称为《世界图解》)瑞士教育家约翰。裴斯泰洛齐提倡一种叫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福禄培尔基于卢梭的思想:主张一切教育应是令人愉快的,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割裂。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尹俊华版)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尹俊华版)

教育方式说
新教育说
新形态教育说
二、电化教育理论研究
(三)名称之争
次项 第一次 时间 四十年代初 (1942年) 五十年代初 八十年代中期 九十年代初 提出者 南京金陵大学某 部门负责人 更名或观点 “影音教育”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北京师范大学电 “直观教育馆” 教部门的负责人 廖泰初 教育部 欧美各国 十年 一变 教育技术
二、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一)高教电化教育 的恢复和发展
1. 开 设 电 化 教 育 课 程
1947
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初具规模的电化教育 馆,并首次开出“电化教育”选修课
燕京大学开设“视听教育”课 辅仁大学及西北师大均开设电教课, 并设立电教室 燕京大学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教 育系,设立电化教育馆,成立多种媒 体制作组
何克抗 谢幼如 李克东
(四)电化教育著作的出版
(四)培养电化教育专门人才
1400人
1978
19400人
1979
1984
。。。
10万人
人才培训
(四)培养电化教育专门人才
1983
• 华南师范大学 电化教育专业 •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 全国25所院校开办了 电化教育或教育传播 专业
1986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研究课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1979 年 1980 年
北师大成立 现代教育技 术研究所 获联合国援 助100万美 元 其附属 中 学作为试点
北师大、华 东师大赴美 考察教育技 术的发展情 况
组团赴美、 赴日考察卫 星教育和教 育技术
1500套
(一)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

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 手工技术 机电技术 信息技术
• 传统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手 文房四宝


竹简

孔子讲学
幻灯机 电影放映机
卫星接收 天线
机械与电子 技术
录像带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1947-1958)
教师:Liu-SL
– 简介 –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 – 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
•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 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 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 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
•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始于本世纪20年 代,称之为电化教育。当时电化教育活动中使用 的幻灯、电影等媒体比原始口耳之学以及后来的 印刷媒体用于教学,其传播方式跃进了一大步, 已属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但这还不是完整意义 上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初 级阶段。
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本章内容
• 西方视听教育与媒体技术的发展 • 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 教育现代化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的
任务
西方视听教育与媒体技术的发展
阶段
萌芽阶段
起步阶段
初期发展 阶段
迅速发展 阶段
年代
19世纪 末期
20世纪 20年代
30- 40年代
50- 60年代
引入的教育媒体
3. 教学活动应从具 体经验入手,逐步 进入抽象经验;
4. 在学校教学中使 用各种媒体,可以 使教学活动更具体, 也能为抽象概括创 造条件

教育技术学导论1-3章内容整理

教育技术学导论1-3章内容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一节概述1、美国教育技术界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但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72年10月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了以往50年来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1)视听教学论(1)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二、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三、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的影响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

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做”的经验: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

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在“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第1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第1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王斌教育技术,从一个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运动(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为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领域),进而发展为一门专业与学科(教育技术学),大约经历了70~80多年的历史。

表21 我国媒体教学应用的发展过程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四)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1923年晏阳初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实验中使用了幻灯。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

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民国电教的代表性人物陶行知:电教先驱晏阳初:早期电教实践者蔡元培:电影教育的倡导者孙明经:民国电教的主要奠基人舒新城:民国电教的重要理论家民国电教的代表性案例上海大夏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镇江民众教育馆金陵大学理学院开设电化教育专业,师生赴日拍摄日全食科教片(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发展特点: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响下而引入我国的,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且先在社会教育中,后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推广。

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加上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因此电化教育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只在南京、上海一带少数城市的学校社会团体中有所开展,始终未能有大规模的推广。

早期电化教育的实质是视听媒体设备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相当于美国的视听教育,从本源上说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时期:1950-1965特征:播音教育(举办俄语广播学校、文化补习学校、广播函授大学)、电视大学(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开课(如:北师大1947年有电化教育馆,开设选修课);辅助教学典型事件: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1950年中央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于推动各地电教工作。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和程序教学运动,在中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产生了积横的作用与广泛的影响。

1.新中因成主前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产生“电化教育”的产生与“电气化”有关。

“电气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具有“高科技”的含义,幻灯、电影、广播以及电视都和“电”有关联,教育电影、教育广播、教育电视、幻灯片等利用电力,通过教育影响一个人与其世界的相互关系。

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前下引入的,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之初由学校、学者倡导,从社会教育实验到学校教育推广。

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政府不重视、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电化教育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推广。

(2)兴办电教专业随着电影和广播教学的开展,一些学校开始开设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专门的电教人才,主要有: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影播音教育专科;1939年金陵大学开办的电影播音专修科: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化教育专修科等。

(3)兴办电化教育出版物20世纪40年代电化教育出版物主要有金陵大学的《电影与播音》、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教趟讯》和社会教育司的《电化教育》等。

2.新中国成立初朝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49年11月,新中国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电化教育处(后为幻灯处),负责全国电教工作。

1950年,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推动电教工作。

我国的电教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开始起步和发展。

(2)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开展播音教育:1949年,北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广播学校”;1953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文化补习学校”;1958年天津举办“广播函授大学”。

开展电视教育:1960-1966年,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举办”电视大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中文、政治、俄语、英语等课程。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 1995年调查, 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据1995年调查,我国已 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 年调查 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 74849个 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 20万人 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 从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院校着手开设电化教育专业。1984年,创 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院校着手开设电化教育专业。1984年 年开始 电化教育专业 建的我国第一批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建的我国第一批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1986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 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硕士学位授予点。 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3年 国家教委正式把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国家教委正式把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到2000年,近3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近20所高等院校 2000年 3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20所 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博士学位授予点。 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到2006年9月,15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共69所高等 2006年 15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69所 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博士学位授予点。
行 主 为 义 自 化 学 器 动 教 机 个 化 学 别 教 20年 代 50年 代 程 教 序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三、重点难点 电化教育的定义及实质、电化教育与教育 技术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一、 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 1919年~1936年 1919年幻灯、电影、无线电广播开始在教育 中应用。1936年,开始使用电化教育名称。 (2) 20世纪20~40年代 此期间,我国部分地区开始举办电化教育专 业。1932年,南京成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1936年,南京教育部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和 播音教育委员会。1945年,苏州国立教育学院 成立电化教育系。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四节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一、积极开展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1978年以后……. 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三、远距离教育的发展 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 电化教育专业始自1984年,1986年有三所学校建 立硕士点。1993年有博士点。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9)“e-Education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与人类学 习行为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以促进 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黎加厚,2000)。
(10)“教育技术是为教育的实施和提高教育的效果而采用的 方法、工具与所要求的教育参与者的技能之和。教育技术 的领域包括对教育过程、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与评价和对教育参与者技术素质的培训等。在一定的 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教育技术可起到支持教与学和 优化教与学的作用,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习”(彭绍东2000)。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一、教学目标:学完本章后,学习者应能做到 1.说明“电化教育”名称的由来 2.阐述电化教育的定义及其实质 3.阐述教育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二、内容要点 1. 电化教育的出现 2.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3.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电化教育的本质的几种说法:
(1)手段、工具说。认为电化教育辅助教师讲授的一种 重要手段或工具。 (2)教育方式说。认为电化教育从本质说是一种新型的 教育方式;他所涉及的是教育的某几个部分,而不是教 育的全部;并没有自己的特殊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3)新教育说。认为电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是 教育的延伸与发展,是一种新教育,它涉及教育的各个 方面。 (4)新形态教育说。认为电化教育是一种新形态教育。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二、 电化教育的概念及本质
(1)1983年的定义:“电化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利 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萧树滋,1983)。
(2)1985年的定义:“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 统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就是电化教育”(南国农,1985)。
(3)1988年的定义:“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 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 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萧树滋, 1988)。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专家在学习、 研究AECr’94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自己对教育 技术或电化教育的理解,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
(8)“教育技术学是关于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
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
程和教学资源,特征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基础是现代教
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特征是定位于一门科学,目的在于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
量”(谢百治,马飞,1999)。
/
(11)“结合AECT’94新定义,我们可以将教育技术的概念理 解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 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教育技 术学的理论基础、媒体与教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与开发、远程教学技术、 教学评价技术等内容。”(祝智庭,2001) /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4) 1978年~20世纪90年代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并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建 立各种电教机构,开展电化教学。
1978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负责 全国的电教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到1985年底,全国已 有2253个县(区)建立了电教机构,占全国区县的95% 左右,全国80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许多中小学都先后建立 了电教中心与电教室。1978年,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创办 ,到90年代初,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学校。 198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创建。截至1997年底 ,我国已经建立教育电视台、收转台940多座,卫星电视 地面接收站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3) 20世纪50~60年代(初步发展)
在此期间,电化教育得到了初步发展。 1949年11月在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 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教育技术工作。1949 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举办俄语讲座,后又改为俄语广播学校。每 年参加学习的学员达5000人,到1960年,累 计招生19万多人。1960年起,上海、北京、 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开办电视大学 。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6)“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 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 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李 克东,1998)。
(7)“教育技术是依据教育理论和科技知识,开发和使 用各种媒体及其他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一种实践和 研究”(章伟民,1998)。
(4)教育技术(technologyineducation):①亦称“现代化教育手 段”,指在教育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②指在教育领域综合应用 科学技术以及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面 的原理及其方法(《教育技术大辞典》增订合编本,
顾明远主编,1998)。
(5)“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南国农, 李运林,1998)。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五、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电”4.偏“科技”轻“人文”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