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 副本
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其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影响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技术发明(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在这一阶段,电影、录音机和幻灯片等现代技术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
这些技术的引入促使教育者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技术改善教学效果。
2. 传播教育技术的先锋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里,广播和电视的发展使得大规模教育成为可能。
教育技术学家开始研究如何利用广播和电视等媒体进行远程教育和集体教学。
3. 多媒体时代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在20世纪70年代,个人电脑的出现极大改变了教育技术学的面貌。
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学习成为研究的热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也开始发展。
4. 网络时代的到来(21世纪至今)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等新的教育模式不断出现。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也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
总的来说,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从传统教学到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从个体教育到群体
和个性化教育的演变过程。
以技术为支撑,教育技术学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拓宽学习渠道、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引言: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科技手段改进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一直是教育技术领域的领跑者。
本文将探讨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从早期传统的教育技术手段到现代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一、传统教育技术的发展(1900年-1950年)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如教科书、黑板、幻灯片等。
这些手段相对简单,但对当时的教学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00年代初期,教科书的使用开始逐渐普及。
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提供了标准的知识内容和规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系统的学习材料。
随后,在20世纪初到中期,黑板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书写文本、进行示意图的绘制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黑板的使用大大改变了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
幻灯片投影仪也是20世纪早期的教学工具之一。
通过幻灯片的使用,教师可以将图片和文字投影到屏幕上,使得学生们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教学内容。
这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技术手段,但由于设备的成本较高以及使用的复杂性,它的普及度并不高。
二、电子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1950年-1980年)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的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电视、录音带和投影仪等电子化工具开始被运用在教学中。
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
教育电视节目开始出现,学生们可以通过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和声音获取知识。
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还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可能。
录音带的应用使得教师可以事先录制音频教材,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的录音室中进行听课。
这种方式提供了灵活性和方便性,使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投影仪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幻灯片投影仪逐渐被透明胶片投影仪所取代,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效果。
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四)社会责任 1、公平利用:在资源利用上学生享有均等机会 2、有效应用:使学生均能利用资源得到发展 3、健康使用:使学生正确使用资源 4、规范行为:使学生懂得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Company Logo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 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各学科
Company Logo
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与94定义中的 “学习过程”“学习资源”有一定区别,2005定义中的 “过程”和“资源”之前有一个限定词“适当的技术性的” 过程与资源;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技术性。
Company Logo
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教育技术的研究 范围由教学领域扩展到企业绩效领域;首次明确提出教育 技术的实践应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首次将“创造”作为 教育技术领域的三大范畴之一,强调教育技术创新;从对 一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研究限定为对“适当的技术 过程和资源”的研究,突出了专业特色。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 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 评价
Company Logo
2、教学支持与管理 (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 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习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Company Logo
1.4.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ompany Logo
学习的内涵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 变化。
02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

02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
在20世纪以来,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一直是学者们和政策制定者们关注的焦点。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的沿革及其演变进程,主要分为“财经教育”、“新职业经济教育”以及“数字化教育”。
19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引入财经教育,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财经主义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实用的经济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尽快参与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充分发挥经济力量的作用。
其主要思想是鼓励年轻人学习商业知识和财务管理技能,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发展,许多国家经历了从财经教育向新职业经济教育的过渡。
新职业经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学生经济实践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利用多种优势资源,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多元化竞争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
21世纪,数字化技术的大量进入,再次改变了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路径。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副本PPT

戴尔“经验之塔”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四)视听教学发展
背景
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 美国教育改革运动
新技术
50年代,教学电视得到发展 语言实验室,电视,教学机,多媒体组合系统、计算机
辅助教学系统问世
1953年,视听传播
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观以及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导论
❖ 传播的概念和原理引入视听教学领域后,帮助人们 把研究的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 教学过程方面,也就是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 用,转为十分关注教学信息从发送者,经过各种媒 体通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同时由于 教育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汇合, 有力地影响了“视听教育”向“视听传播”的过渡。
必须为学习者个体而设计; 教学设计应该包括许多阶段,既有即时的, 也有长期的; 教学设计应该极大地影响学习者个体的发展; 教学设计必须以人是如何学习的知识
为基础。
布朗:系统化教学模型
选择方法 选择经验
解释目标
学生
选择教材
分配任务
教育技术导论
调整教学 评价结果 实施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四)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和教学开发运动
斯金纳:程序教学法
教育技术导论
斯金纳箱
程序教学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学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五十年代末。 六十年代早期的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
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未能充分 发挥计算机的潜在能力。 六十年代末,伊利诺大学开发出的自动操作的程 序逻辑系统(PLATO)向大规模计算机网络发展。
教育技术导论
❖ 夸美纽斯主张,“让一切学校布满图像”、“让 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并于1658年编写了专 为儿童教学而设计、附有插图的教科书《世界图 解》,其中150幅木刻画是学与教的手段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个方面追溯: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 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 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 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 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 定名为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名称确定以后,人们便开始 探讨它的定义。1970年,美国政府的一个专 业咨询机构教育技术委员会在给总编和议会 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技术是按照具体 的目标,根据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以 及利用人力和非人力资源的结合,从而促使 教学更有效的一种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 学与教的整个过程的方法。”
外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视听教育 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 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 到 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 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 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 听教学分会。在诸多关于视听教育的研究中, 堪称代表的是戴尔(E. Dale)于1946年所 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 “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 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专业词汇
直观教学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视听传播 程序教学 经验之塔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系统方法
二战后教育技术的启示
二战后,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 育得到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 因 二.政府重视,法规健全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与职业功能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 四、课程体系实施方式的实效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 五、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 展的关键 六、职业教育管理的协同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七、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最新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专业知识讲座

文档来源于网络仿,。文文档档所如提有供不的当信之息处仅,供请参联考系之本用人,或不网能站作删为除科。教学育依据技,术请导勿论模
裴斯泰洛齐
❖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中语 言、文字必须和实际经验 相配合,而实际经验则是 从对具体的观察领悟而获 得的,学习应该由具体到 抽象来进行。他提倡一种 众所周知的直观教学 (object teaching)的教 学方法。
文档来源于网络仿,。文文档档所如提有供不的当信之息处仅,供请参联考系之本用人,或不网能站作删为除科。教学育依据技,术请导勿论模
1928年,第一本有关视觉 教学的书《公立学校中的视 觉教学》。
文档来源于网络仿,。文文档档所如提有供不的当信之息处仅,供请参联考系之本用人,或不网能站作删为除科。教学育依据技,术请导勿论模
(三)二战及战后十年视听教学
❖ 二次大战期间,视听教学在工业和军队的训练中 得到大力发展。
❖ “战争培训视觉教具部”生产工业培训电影457部; ❖ 政府购买5.5万部电影放映机,影片投资达10亿美元; ❖ 6个月培训1200万陆海空士兵,800万技术工人。
❖ 战后十年是视听教学稳步发展的时期
❖ 戴尔“经验之塔” ❖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
❖上面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可 以归结 为: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 人们把这种主要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作为 辅助的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称作视觉教育。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及概念界定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1.视觉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2.视听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3.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极端(20世纪70年代~)
4.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极端(20世纪70年代~)
①媒体观:教育技术是以各种教育机器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幻灯,电视,计
算机,电视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②过程观:教育技术是教学信息由信息源(教师或教材)传递给受者(学习者)的
整个传播过程。
③系统观: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教育技术即是一种教学
过程的系统方法,起核心是对教与学进行最佳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二,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
1,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
2,信息化教育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三,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
1.视觉教育(杨·阿姆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视听教育(视听教育运动美国教育家埃德加·戴尔著述《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3.视播传播
4.教育技术(①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②媒体观,过程观,系统观)
5.现代教育技术
结论:视听教育代替视觉教育,二者没有质的飞跃,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都是多媒体技术;
二视听传播取代视听教育,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关注和研究的重心从媒体转向了教学传播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学的创立 ❖ 美国教育技术学科成立
▪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 1972年,教育技术定义 ❖ 中国教育技术学成立 ▪ 20世纪90年代
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 .
▪ 《心理与社会测量》
教育技术导论
❖ 博比特和查特斯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
▪ 1918年,博比特《课程》 ▪ 1923年,查特斯《课程编制》 ▪ 1924年,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
教育技术导论
(二)系统设计教学方法中的若干重要概念
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一项分析学习任务的技术。它从特定的工作要 求出发,逐步剖析达到该要求所需具备的从属 (先决)技能, 为测定训练(或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系统设计教学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设计 和改进教学 的一种经验主义方法(实验方 法)。
(一)系统设计教学法的起源
教育技术导论
❖ 赫尔巴特
▪ 1806年著《普通教育》 ,在教学 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 教师中心说
❖ 桑代克
▪ 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联结 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 体系的创始人 。
教育技术学的形成
教育技术导论
TIMELINES
教育技术导论
视听教学
1918
程序教学
1925
系统化设计教学
1960s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初期
“二战”及期后视听教学
视听教学发展 视听教学原理
程序教学产生 计算机辅助教学 程序教学原理
系统设计教学方法起源 系统设计教学方法中的概念 早期系统设计教学方法模型 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和教学开发运动
戴尔“经验之塔”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四)视听教学发展
背景
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 美国教育改革运动
新技术
50年代,教学电视得到发展 语言实验室,电视,教学机,多媒体组合系统、计算机
辅助教学系统问世
1953年,视听传播
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观以及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导论
❖ 传播的概念和原理引入视听教学领域后,帮助人们 把研究的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 教学过程方面,也就是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 用,转为十分关注教学信息从发送者,经过各种媒 体通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同时由于 教育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汇合, 有力地影响了“视听教育”向“视听传播”的过渡。
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特征:
教学系统方法将行为主义、传播理论、学习理论、 系统方法等有机地结合到一个过程论的构架中, 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70年代是教学设计形成的年代
典型事件:
“ 教学技术的第二个定义鲜为人知,它不是任何特定的媒体或设备。从
这个意义 上1来97说0,年教教学技学术技整术体大委于员其会部分给之美和国。它国是会一递种根交据的具报体目告标来设 计、实施和中评关价整于个教学学与教技过术程的的系定统义方法,它以人类学习和传播理论为基础,
(二)视听教学初期阶段
教育技术导论
❖无线电广播
❖ 1920年,英国马可尼公司剑佛电台播音教育 ❖ 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 1923年,教育播音咨询委员会
❖有声电影
❖ 1931年,美国辛克斯公司教育电影
❖视觉教学——视听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三)二战及战后十年视听教学
❖ 二次大战期间,视听教学在工业和军队的训练中 得到大力发展。
❖上面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可 以归结 为: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 人们把这种主要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作为 辅助的教学活动称作视觉教育。
❖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 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n,简称DVl)。 AECT前身。
1972年杨伯翰大学研制的分时、交互、 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电视(TICCIT)系统 是最早出现的大规模通讯网络。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七十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 动了CAI运动 。
到了八十年代,学校里微 机的使用迅速增长 。
程序教学基本原理
❖ 1.强化理论
❖ 2.程序教学原则
▪ 1)小步子原则 ▪ 2)积极反应原则 ▪ 3)即时强化原则 ▪ 4)自定步调原则 ▪ 5)低错误率原则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技术的理解 (一) 广 义 的 技 术 (二) 狭 义 的 技 术
教育技术导论
广义的技术
教育技术导论
主要内容
教育技术导论
(一)视觉教学运动的起源
❖最早源自17-18世纪 ❖夸美纽斯:直观性原则 ❖裴斯泰洛齐:直观教学 ❖福禄贝尔:实物教具 ❖杜威:直接经验
教育技术导论
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
(五)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
❖视听教学论 ❖视听传播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埃博克“ 视听与教育传播过程的关系”的理论模型
视听传播设计
信息 媒体-工具
人员 方法 环境
教学情境
显示 接收
信息 选择
学习- 受传者 系统
目标 具体化
反馈分析
反应 评价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
(一)程序教学的产生
教育技术导论
❖普莱西 自动教学机
斯金纳:程序教学法
教育技术导论
斯金纳箱
程序教学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五十年代末。 六十年代早期的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
堂教学,代替教师Biblioteka 部分重复性劳动,未能充分 发挥计算机的潜在能力。 六十年代末,伊利诺大学开发出的自动操作的程 序逻辑系统(PLATO)向大规模计算机网络发展。
福禄贝尔
教育技术导论
福禄培尔认为使用称为恩物(实质是玩具)的实物作教具,帮助 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数目、颜色等,为以后的观察和认识活动打 下基础。
教育技术导论
约翰.杜威
教育技术导论
❖杜威认为,教育活动唯有在儿童积极参与 的基础上才能展开。他强调儿童自身的生 活经验,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1928年,第一本有关视觉 教学的书《公立学校中的视 觉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1937年, 霍本 (C. F. Hoban)等人在《课程的视觉化》一书中提 出了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这个模式主要以教具为基 准,按其所提供的教材的具体 -抽象程度排列成示意图:从 完全实景开始,它提供的教材 最具体;越向上,具体性逐渐 减少而抽象性逐渐增加;相对 来说,词语最抽象。
必须为学习者个体而设计; 教学设计应该包括许多阶段,既有即时的, 也有长期的; 教学设计应该极大地影响学习者个体的发展; 教学设计必须以人是如何学习的知识
为基础。
布朗:系统化教学模型
选择方法 选择经验
解释目标
学生
选择教材
分配任务
教育技术导论
调整教学 评价结果 实施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四)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和教学开发运动
教育技术导论
❖ 夸美纽斯主张,“让一切学校布满图像”、“让 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并于1658年编写了专 为儿童教学而设计、附有插图的教科书《世界图 解》,其中150幅木刻画是学与教的手段
裴斯泰洛齐
教育技术导论
❖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中语 言、文字必须和实际经验 相配合,而实际经验则是 从对具体的观察领悟而获 得的,学习应该由具体到 抽象来进行。他提倡一种 众所周知的直观教学 (object teaching)的教 学方法。
❖ “战争培训视觉教具部”生产工业培训电影457部; ❖ 政府购买5.5万部电影放映机,影片投资达10亿美元; ❖ 6个月培训1200万陆海空士兵,800万技术工人。
❖ 战后十年是视听教学稳步发展的时期
❖ 戴尔“经验之塔” ❖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
“视听教学部” (Division of Audi-Visual Instruction)。
行为目标
为传播、交流和教学评价的需要,对具有能被观察和可操作 的教学目标的较明确的陈述,即对人们所希望的通过教学过程 使学生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描述。
标准参照测试
根据预先明确说明的行为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形成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教育技术导论
(三)早期的系统设计教学方法模型 加涅、格拉泽
程序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导论
8
11
1
2
3
n
9
12
分支式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设计模式
1 1.1
1.1.1 1.1.n
1.2 1.3
1.2.n
1.2.1
❖ 分支式程序设计模式
教育技术导论 2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教育技术导论
❖ 系统化设计教学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学 与教全过程的方法,亦称作为教学系统方法。
结合应用人力和物力资源,来促进更有效的教学。”
教学开发运动
教育技术导论
视听教 学方法 的发展
程序教 学方法 的发展
系统化设 计教学方 法的发展
利用更丰富 的教学资源
强调个别化、 个性化的学习
利用系统 方法
三种概念整合形成一个总的促进学习的方法,创 造了教育技术领域
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教育技术导论
程序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导论
1
2
3
4
直线式程序教学
以“电流”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成如下小步子: ①电灯泡发亮的原因是灯丝( 发热 ); ②电灯灯丝发热的原因是灯丝通过( 电流 ); ③电灯变亮的原因是电流强度( 增大 ); ④电灯变暗的原因是电流强度( 减小 ); ⑤当电压增大时,电流强度就( 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