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色方法
叶片脱色处理的方法

叶片脱色处理的方法树叶片脱色处理是以去除树叶彩色物质为目的的物理处理方法,一般消色成植物本身的颜色。
常见的树叶片脱色方法有:一、氢氧化物脱色1.NaOH-Na2S溶液脱色:将10g碳酸钠和2.5-3g硫酸钠,以250 mL的水溶解,在此溶液中将树叶浸泡,可以起到脱色作用。
2.NaOH–Na2CO3溶液脱色:将10g碳酸钠和3g碳酸氢钠,以250 mL 水溶解,在此溶液中将树叶浸泡,可以起到脱色作用。
3.NaOH-NaCl溶液脱色:将10g碳酸钠和6g氯化钠,以250 mL水溶解,在此溶液中浸泡树叶,可以起到脱色作用。
二、过氧化物脱色1.H2O2-NH3溶液脱色:将20 mL过氧化氢和0.05mL氨溶于温水20mL,将树叶浸泡在此溶液中,可以起到脱色作用。
2.H2O2-NaOH溶液脱色:将3.5g碳酸纳和20 mL过氧化氢,以250 mL水溶解,将树叶浸泡在此溶液中,可以起到脱色作用。
三、替代基脱色1.L-精氨酸脱色:将0.1g L-精氨酸溶液,以25 mL水溶解,将树叶浸泡在此溶液中,可以起到脱色作用。
2.羟甲基纤维素脱色:将0.2g羟甲基纤维素溶液,以25 mL水溶解,将树叶浸泡在此溶液中,可以起到脱色作用。
四、其他脱色方法1.HCl-H2O2溶液脱色:将2.5mL氢氯酸和5ml过氧化氢,以25mL水溶液,将树叶浸泡此溶液中,可以起到脱色作用。
2.HCl-NaOH溶液脱色:将2mL氢氯酸和0.75 g碳酸纳,以25mL水溶液,将树叶浸泡此溶液中,可以起到脱色作用。
3.N-烷基-N2-丙基磺胺溶液脱色:将1g N-烷基-N2-丙基磺胺溶液,溶液以25mL水,将树叶浸泡此溶液中,可以起到脱色作用。
以上就是常见的树叶片脱色方法,在使用时,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树叶片脱色方法。
一般而言,使用氢氧化物溶液和过氧化物溶液的树叶片脱色效果比较理想,并且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因此更加受到大家的欢迎。
赤芝多糖脱色

赤芝多糖脱色
赤芝多糖脱色主要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其中的色素,使其颜色变浅或无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脱色方法:
1、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脱色剂,它可以吸附多糖中的色素,使其颜色变浅。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活性炭的重复使用和去除。
2、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脱色方法,它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多糖中的色素。
这种方法的效果较好,但设备的成本较高。
3、超声波处理:超声波可以破坏色素分子的结构,使其颜色变浅。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体积的多糖溶液,但可能会引发多糖的降解。
4、化学脱色:化学脱色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来去除多糖中的色素。
常用的化学试剂有氧化剂、还原剂、螯合剂等。
这种方法的效果较好,但可能会改变多糖的理化性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赤芝多糖脱色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多糖的性质和色素的类型来决定。
糖常用的脱色方法是哪些

糖常用的脱色方法是哪些糖常用的脱色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脱色方法。
1. 水洗脱色法:水洗脱色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糖脱色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水的溶解作用来去除糖的颜色。
将糖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片刻后,糖颜色会逐渐溶解到水中,从而实现脱色的效果。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溶解性较强的糖类物质。
2. 洗涤脱色法:洗涤脱色法是利用含有漂白剂或去污剂的洗涤液来去除糖的颜色。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糖渍、糖浆等深色糖的脱色。
将糖浸泡在稀释后的洗涤液中,进行适量的搅拌和摇晃,可以使洗涤液中的漂白剂或去污剂充分接触到糖的表面,从而使糖的颜色得到去除。
3. 氢氧化钠脱色法:氢氧化钠脱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强碱性脱色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氢氧化钠的溶解和碱性作用来去除糖的颜色。
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再将糖渍浸泡在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糖的颜色会逐渐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脱色的效果。
4. 洗涤酶脱色法:洗涤酶脱色法是利用洗涤酶对糖分子中的颜色物质进行分解和去除的方法。
将糖浸泡在含有洗涤酶的溶液中,然后进行一定时间的搅拌和摇晃,洗涤酶会分解和去除糖中的颜色物质,从而使糖的颜色得到脱色。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较难脱色的糖类物质,效果会更好。
5. 洗涤剂热解脱色法:洗涤剂热解脱色法是利用热解的原理来去除糖的颜色。
将糖浸泡在含有洗涤剂的溶液中,然后进行加热,温度一般为70-80摄氏度。
热解过程会使糖分子中的颜色物质被破坏,从而达到脱色的效果。
6. 洗涤剂酶联合法:洗涤剂酶联合法是将洗涤剂和洗涤酶进行联合使用来去除糖的颜色的方法。
将糖浸泡在含有洗涤剂和洗涤酶的溶液中,然后进行一定时间的搅拌和摇晃。
洗涤剂会使糖分子中的颜色物质与糖分子的结合解离,而洗涤酶则会进一步分解和去除颜色物质,从而实现糖的脱色作用。
总结起来,糖常用的脱色方法包括水洗脱色法、洗涤脱色法、氢氧化钠脱色法、洗涤酶脱色法、洗涤剂热解脱色法和洗涤剂酶联合法等。
不同的脱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糖类物质,并且也有各自的优缺点。
衣服染色掉色去除小妙招

衣服染色掉色去除小妙招衣服染色去除小窍门1、肥皂碱水混合液清洗法。
将被染的衣物放在盆中,先用清水泡泡,捞出。
然后再把衣物放进刚煮开的肥皂水和碱水混合溶液中,浸泡十分钟。
最后只要用水轻轻一揉搓,染上的颜色就被搓掉了。
这样衣物也就恢复原来的颜色了。
2、84消毒液清洗法。
84消毒液具有脱色性,因此可以用来处理染色的衣物,不过也正是因为有这个特性,该方法只适合于染色的白色衣物,或颜色非常浅的彩色衣物。
其具体操作方式是:将染色的衣物放进盆里,倒上一些刚烧开的水和一些84消毒液(消毒液的多少应根据衣物染色的面积以及深度决定),浸泡15分钟后,用手轻搓衣物的染色处。
3、双氧水溶液清洗法。
把衣物放进盛有凉水的盆里,然后往盆里滴加双氧水,直到双氧水与水的比例接近1:10。
浸泡约5分钟。
用手揉搓染色衣物即可。
注意:不可用双氧水直接涂擦衣物的染色处,往水里滴加双氧水时,尽量避免直接滴在衣物上。
4、高锰酸钾与醋酸溶液清洗法。
配置一些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将染色的衣物放入其中浸泡,约15分钟后将呈现暗红色的衣物捞起,用清水涮一下。
接着,配置少许低浓度的醋酸溶液,浸泡已经浸过高锰酸钾的衣物,等其由暗红色变回原色时(包括染色处)捞起,再用清水洗一遍即可。
这个方法的去色效果非常不错,而且不会损害衣物原有的颜色。
5、洗衣粉和洗洁精清洗法。
将强力洗衣粉和洗洁精以1:1的比例溶入温水中,浸泡染色的衣物,至少半小时后,用手搓洗。
如果还洗不干净,可再加入少量洗衣粉浸泡并搓洗,注意:该方法是利用衣物本身颜色的褪色来减少与染色色块之间的色差。
6、食盐涂擦法。
将衣物的染色处打湿,用大盐粒或食用盐涂擦湿处,然后用手反复轻搓,直到染色色块消失,再用清水清洗一下即可。
白衣服被染怎么办夏天很多妈妈喜欢穿浅色的衣服,特别是白色又清爽又好看,可是经常和别的衣服混搭在一起不小心就染色了,穿也不能穿,扔掉又可惜,有些还价值不菲,怎么办?有以下几种方法。
工具/原料彩漂84(氯漂水)、洗衣粉、老肥皂。
解决衣物脱色问题的小妙招

解决衣物脱色问题的小妙招衣物脱色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它不仅让衣物的外观受损,还可能影响我们的形象。
然而,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妙招来解决这个问题,让衣物焕然一新。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帮助你解决衣物脱色问题。
1. 使用盐水浸泡对于白色或浅色的衣物,你可以尝试使用盐水来解决脱色问题。
首先,将适量的盐溶解在水中,然后将脱色的衣物浸泡在盐水中约30分钟。
盐水可以帮助恢复衣物的颜色,并防止进一步脱色。
最后,用清水冲洗衣物,晾干即可。
2. 使用醋水漂白醋水是一种天然的漂白剂,它可以有效地去除衣物上的脱色痕迹。
你只需要在一盆温水中加入适量的醋,然后将脱色的衣物浸泡在醋水中约1小时。
醋的酸性成分可以帮助去除脱色,同时还可以消除衣物上的异味。
最后,用清水冲洗衣物,晾干即可。
3. 使用柠檬汁和太阳光柠檬汁和太阳光的结合可以帮助恢复衣物的颜色,并去除脱色痕迹。
首先,将柠檬汁挤出来,然后将它均匀地涂抹在脱色的衣物上。
接下来,将衣物放在阳光下晾晒,直到柠檬汁完全干燥。
太阳光的作用会加速柠檬汁中的酸性成分,帮助恢复衣物的颜色。
最后,用清水冲洗衣物,晾干即可。
4. 使用漂白剂对于白色衣物,你可以考虑使用漂白剂来解决脱色问题。
在使用漂白剂之前,请务必先检查衣物的标签,确保它适合使用漂白剂。
按照漂白剂的说明,将其加入适量的水中,然后将脱色的衣物浸泡在漂白剂水中约15分钟。
漂白剂可以有效地去除衣物上的脱色痕迹,但要注意使用时的安全和正确操作。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以上方法无法解决衣物脱色问题,或者你对处理衣物不太熟悉,那么寻求专业帮助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专业的洗衣店或干洗店通常拥有先进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可以帮助你解决衣物脱色问题,并确保衣物恢复到最佳状态。
总结衣物脱色是一个常见但令人困扰的问题,然而通过一些小妙招,我们可以轻松解决它。
使用盐水浸泡、醋水漂白、柠檬汁和太阳光、漂白剂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恢复衣物的颜色,让衣物焕然一新。
产品脱色方法

产品脱色方法1. 背景介绍在生产过程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对产品进行脱色处理。
产品脱色是指通过某种方法将产品中的颜色去除或减少,以达到特定的需求。
脱色可以用于各种产品,例如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产品脱色方法。
2. 化学脱色方法2.1 漂白剂漂白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脱色剂,它能够氧化染料分子,使其失去颜色。
常见的漂白剂有氯漂白剂、过氧化氢等。
漂白剂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其稀释后浸泡在需要脱色的产品中,然后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水清洗干净。
漂白剂脱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纸张等产品。
2.2 氧化剂氧化剂也是一种常用的脱色剂,它能够将染料分子中的色素基团氧化,使其失去颜色。
常见的氧化剂有过硫酸钠、高锰酸钾等。
氧化剂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其溶解在水中,然后将需要脱色的产品浸泡在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水清洗干净。
氧化剂脱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化妆品等产品。
2.3 还原剂还原剂是一种能够还原染料分子中的色素基团,使其失去颜色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还原剂有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等。
还原剂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其溶解在水中,然后将需要脱色的产品浸泡在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水清洗干净。
还原剂脱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食品等产品。
3. 物理脱色方法3.1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是一种物理脱色方法,它能够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使染料分子发生分解,从而失去颜色。
紫外线照射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需要脱色的产品暴露在紫外线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水清洗干净。
紫外线照射脱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塑料制品等产品。
3.2 水洗水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脱色方法,它适用于一些染料容易溶解于水的产品。
水洗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需要脱色的产品浸泡在水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水清洗干净。
水洗脱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纸张等产品。
4. 生物脱色方法4.1 酶法酶法是一种利用酶的催化作用来脱色的方法,它能够将染料分子中的色素基团分解,从而失去颜色。
常见的酶包括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
脱色知识点

脱色知识点导言脱色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用于去除物质的颜色。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纺织工业、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介绍脱色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脱色原理、常用脱色方法以及相关应用。
脱色原理脱色的基本原理是去除物质中吸收可见光的颜色团。
颜色团是一类具有共轭结构的化合物,它们能够吸收某个特定波长的可见光,使物质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通过对颜色团的破坏或去除,可以使物质变得无色或减少颜色的强度。
常用脱色方法氧化脱色氧化脱色是一种常见的脱色方法,它利用氧化剂的作用将颜色团氧化分解,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这些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有效地破坏颜色团的共轭结构,使物质脱色。
还原脱色还原脱色是另一种常见的脱色方法,它利用还原剂的作用还原颜色团,使其失去吸收可见光的能力。
常用的还原剂包括亚硫酸盐、亚硝酸盐等。
这些还原剂能够与颜色团中的双键发生加成反应,破坏其共轭结构,从而使物质脱色。
吸附脱色吸附脱色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吸附颜色团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硅胶等。
这些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一定的孔隙结构,能够有效地吸附颜色团分子,使物质脱色。
脱色应用纺织工业在纺织工业中,脱色是一道重要的工艺步骤。
它能够去除纺织品中的颜色团,使其呈现出纯白色或浅色,为后续染色和印花提供良好的基础。
常用的脱色方法包括氯漂、过氧化氢漂白等。
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中,脱色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许多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颜色团,影响其外观和口感。
通过脱色处理,可以去除这些颜色团,使食品呈现出更加吸引人的外观。
常用的脱色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酶解等。
环境保护脱色在环境保护领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废水的处理,脱色是一道必要的步骤。
废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其中一些有机物具有较强的颜色,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通过脱色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这些有机物,净化水质。
结语脱色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通过破坏或去除物质中的颜色团,使其呈现出无色或减少颜色的效果。
油脱色技术

油脱色技术
油脱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油中的色素、杂质和异味的过程。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油脱色技术:
1. 酸洗:将油加入含有酸性物质的溶液中,酸会与油中的碱性成分反应生成油酸盐,从而去除油中的杂质和异味。
2. 碱炼:将油加入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中,碱会与油中的酸性成分反应生成肥皂,从而去除油中的杂质和异味。
3. 活性炭吸附:将活性炭添加到油中,活性炭具有大孔隙结构和强吸附性,可以吸附油中的色素、杂质和异味物质。
4. 膜分离:利用特殊的膜材料,使得油中的色素、杂质和异味物质可以通过选择性渗透的方式被分离出来。
5. 蒸汽熏蒸:将油暴露在高温蒸汽中,蒸汽可以将油中的挥发性物质挥发掉,从而去除油中的异味。
这些油脱色技术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油脱色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有效氯计算次氯酸钠的摩尔浓度,然后稀释就可以了!纯次氯酸钠中有效氯含量是95.4%,就是100克次氯酸钠含有95.4克有效氯,现在溶液有效氯含量是10%,即100克次氯酸钠溶液含有10克有效氯,即现在次氯酸钠的含量就是10.5%(10%除以95.4%),次氯酸钠的分子量是74.5,那么10%有效氯的次氯酸钠的摩尔浓度10.5/74.5/0。
1=1.409mol/l.稀释一倍即可。
准确称取74.44g次氯酸钠,溶解于适量蒸馏水中,转移到1L容量瓶中定容即可。
棉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研究Study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 and Cotton Blended Product 文/刘艳摘要:纤维中存在的活性染料会影响棉再生纤维素混纺产品含量的定量分析。
本文探讨了先用保险粉剥色然后再用甲酸氯化锌法来确定其纤维含量的可行性。
并确定了经过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的最优剥色工艺。
关键词:棉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剥色;定量分析Abstract: Reactive dye will have an effect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 and cotton blended product. Fiber content is determined by formic acid and zinc chloride method after stripping with Sodium Hydrosulfite. Stripping in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feasible and optimum stripping technology is determined of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 and cotton blended product which is dyed with reactive dye.Key Words: cotton fiber;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 stripp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在这个崇尚自然、追求低碳环保的年代,棉与粘胶、莫代尔等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的产品以其优异的舒适性和环保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这是因为棉与再生纤维素混纺产品在改善纯棉产品的手感、光泽和悬垂性能的同时又保留了棉纤维良好的吸湿、透气性。
经过活性染料染色的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在用甲酸氯化锌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常会出现再生纤维素纤维不能彻底溶解的情况,深色产品更加明显。
GB/T2910.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或铜氨纤维或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纤维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中明确规定:当混合物中的粘胶纤维、铜氨纤维、莱赛尔纤维或莫代尔纤维中存在活性染料,致使这些纤维不能完全溶解时,不适用本标准。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探讨了利用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对混纺产品进行剥色的最佳工艺,以及剥色后按照GB/T2910.6—2009甲酸氯化锌法进行定量化学分析的可行性,以期获得更为准确的混纺比例。
1 再生纤维素纤维溶解机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基本组成是纤维素,纤维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β-d-葡萄糖[(C6H12O6)n ,n个葡萄糖剩基彼此以1,4-甙键连接而成的纤维素线性大分子],一般粘胶纤维的聚合度n为250~500,莫代尔、莱赛尔大约在400~900,而棉纤维在2000。
若要这些再生纤维素溶解,则需要使1,4-甙键键断裂,大分子发生降解反应,聚合度n变小,大分子链变短,直至溶解[1]。
但是经过活性染料染色后,活性染料的基团与纤维素分子以共价键结合,使得染色后的纤维素纤维的化学分子式中的1,4-甙键改变了,形成了较稳定的共价键结构。
因此甲酸氯化锌溶液无法使纤维素分子中的1,4-甙键断裂,于是试验中出现再生纤维素不能完全溶解的现象。
2 剥色试验2.1 剥色原理在碱性条件下,利用保险粉将纤维上的染料分子还原分解,从而达到剥色的目的。
2.2 试验材料棉再生纤维素混纺针织面料(18.5 tex,平纹)。
2.3 试剂氢氧化钠、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冰醋酸(1.049 g/mL)。
2.4 仪器IR-16型红外高温小样染色机、M229B型数字顶破强度试验机。
2.5 试验方法试样制备→烘干称重→按一定浴比加入水→加入氢氧化钠→加入保险粉→试样进小样染色机→恒温处理一定时间取出试样→加冰醋酸冲洗→清水冲洗2次→烘干称重。
将剥色处理过的试样冷却,平衡24 h,测定其各项物理指标。
其中,剥色效果采取目测评定,主要看剥色后的白度与均匀度。
“1级”表示剥色试样干净,白度好;“2级”表示剥色后基本看不出底色,白度均匀,略发暗;“3级”表示剥色后底色较浅,均匀度一般;“4级”表示剥色后底色明显,且不均匀。
3 试验结果与讨论3.1 正交试验设计根据影响剥色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次试验选取了时间、温度、保险粉用量、氢氧化钠用量作为试验的4个因子,每个因子选取了3个水平,采用正交表L9(34)设计这次试验,因子—水平表如表1所示。
3.2 正交试验的测试结果和优化方案利用方差分析找出最优整理工艺,去除棉再生纤维素混纺针织物上的活性染料,达到良好的剥色效果。
用保险粉进行剥色的优化试验方案及结果如表2所示。
表 2 试验方案及结果序号 A B C D 强力损失率/% 剥色效果/级1 1 1 1 1 3.6 42 1 2 2 2 15.01 33 1 3 3 3 13.21 14 2 1 2 3 1.52 25 2 2 3 1 17.98 46 2 3 1 2 23.26 17 3 1 3 2 21.15 38 3 2 1 3 1.35 29 3 3 2 1 8.96 2I i31.82 26.27 28.21 30.54 强力损失率II i42.76 34.34 25.49 59.42III i31.46 45.43 52.34 16.08I i2+ II i 2+III i 23830.66 3933.23 4185.02 4721.99S i27.50 61.69 145.62 324.61f i 2 2 2 2I i8 9 7 10 剥色效果II i7 9 7 7III i7 4 8 5I i2+ II i 2+III i 2162 178 162 174S i0.22 5.56 0.22 4.22f i 2 2 2 23.3 方差分析3.3.1 顶破强力损失率的方差分析顶破强力损失率的方差分析见表3。
因子A、B、C对强力损失无显著性影响,因子D对强力损失有显著性影响。
而且对于因子D而言III i<I i <II i,所以可以选择D3。
3.3.2 剥色效果的方差分析织物剥色效果的方差分析见表4。
因子B、D对剥色效果有极显著性影响:因子B极显著,而且III i<II i<I i,故选B3;因子D极显著,而且III i<II i<I i,故选D3。
因子A、C不显著可任意选。
根据正交试验与方差分析结果,综合考虑织物的剥色效果得出最优的剥色整理工艺为:A1B3C3D3,即时间为30 min, 保险粉用量7 g/L,氢氧化钠用量5 g/L,温度90℃。
此工艺可使织物达到良好剥色效果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顶破强力[2]。
4 对比试验4.1 试验材料选择经活性染料染色的棉粘、棉莫代尔纤维混纺产品各5个样品作为试验对象。
4.2试剂甲酸(密度1.204 g/mL)、氯化锌、浓氨水(密度0.880 g/mL)等。
4.2 仪器恒温振荡器、真空抽气泵,分析天平(精度为0.0001g)、恒温烘箱、干燥器、具塞三角烧瓶、玻璃砂芯坩埚。
4.3试验方法将试样按照3.3得出的最优剥色工艺进行剥色,然后按照GB/T2910.6—2009甲酸氯化锌法进行定量化学分析。
4.4 剥色前后混纺试样纤维含量对比分析活性染料染色的棉与粘纤、棉与莫代尔纤维试样剥色前后定量分析试验结果分别见表5和表6。
从表5和表6的试验结果可得知,未经剥色处理的试样,无论是粘纤还是莫代尔纤维,试验结果比设计的纤维含量均偏小,粘纤试验结果相差2.4%~31.8%,莫代尔纤维试验结果相差4.5%~33.1%,再生纤维素纤维设计值与试验结果的差异随样品的不同而不同,且残留物手感发硬,用显微镜可观察到残余物中仍存在未完全溶解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粘纤或莫代尔纤维),主要是由于活性染料的存在影响试验结果。
经剥色处理的试样,纤维含量试验结果与设计值的差异均在1%以内,试验结果准确,用显微镜观察残留物,没有再生纤维素纤维(粘纤或莫代尔纤维)剩余,手感柔软。
5 结论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得出了棉再生混纺织物的最优的剥色整理工艺为:A1B3C3D3,即时间为30 min, 保险粉用量7 g/L,氢氧化钠用量5 g/L,温度90℃。
此工艺可使织物达到良好剥色效果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顶破强力。
通过分析剥色前后棉再生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对比实验结果,可知本文得出的最佳剥色工艺是可行的。
这样可以去除活性染料的影响,使再生纤维素完全溶解,从而得出准确的混纺比。
解决了深色棉再生混纺织物定量分析的一个难点,完善了棉再生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方法。
参考文献:[1]朱婕. 连二亚硫酸钠在再、棉定量化学分析中的应用[J].上海毛麻科技,2009(2):32-33.[2] 郁宗隽,李原祥,洪仲秋等.数理统计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4,8:164~176.(作者单位: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