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个性化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解放学生的个性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语文教育应该在解放学生个性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作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走个性化之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
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从写作和评改两个环节来进行个性化写作教学实践。
关键词:作文教学;个性化;表达自我;活动作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解放学生的个性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语文教育应该在解放学生个性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作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力求有个性、有创意。
”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走个性化之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
什么是个性化作文?著名诗人艾青曾说:“各种各样的花,都有它自己的模样。
”也就是说,学生能自主地写作,我手写我心,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
那么,写作教学中应该如何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至关重要。
要求学生写真文,做真人,教师更需明确自己的教风:做一个勤奋、创新、有个性、有思想的人。
我们可以从写作和评改两个环节来进行个性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写作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自我的写作需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激励策略,让学生乐于表达。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好动好说、表现欲强、形象思维强等特点,举办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如才艺展示、竞技比赛等,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为写作积累素材。
①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写作教学应该和阅读紧密结合。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我们可以吸取前人思想的精华,让它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需要时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小学作文教学-个性化-论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提要】本文针对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容乐观,提出了要研究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从三个方面阐述:作文教学目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及作文教学评改的”个性化”。
从教学实例,客观事实,以及教育理论为依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生个性化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倡作文”个性化”,增强”主体意识”,让学生找回迷失的”自我”,发挥各自的潜在创造才能,本文就以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过程、评改等角度做一探讨。
一,谈到个性化作文,先说说个性与个性化这两个概念个性,最早是一个心理学范畴,被引入教育学。
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
一个人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个人创作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而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苏霍姆林斯基语)。
因此,个性问题历来为古今中外心理学教、教育学教所关注,成为他们研究的重要对象。
个性化是指成为有预期个性的过程和结果。
其具体含义是,第一,个性化对象具备了某种程度的个性特征;第二,有目的地发展个性化对象使之达成预期目标。
二,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有所创新的文章。
”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每个孩子本来就是有着独特的个性。
小学生年龄虽然还小,但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不亚于成人。
应当说,每个儿童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耐读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关于将来人吃的,用的,穿的,住的等等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想象,然后把他们想到的或者是希望是怎么样的写下来。
结果学生写出来的的作文让我很惊讶,很多我们成人想不到东西,他们却写出来了,例如有个学生写:我希望将来的伞不仅可以挡雨,挡太阳,挡紫外线,挡冰雹,还可以当翅膀带他们在天空像小鸟那样自由自在的飞翔;伞内还可以变色,当天阴暗的时候,它可以变得像天空那样蔚蓝的颜色,让人一抬头就可以感受蓝蓝的天空给我们舒服的感觉。
作文教学共性个性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的共性与个性从哲学角度讲,任何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有其共性与个性,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所谓共性,即不同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
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共性就是教会学生识别真善美,并把真善美融入自己的习作中,作文是交流的一种手段,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作文与做人一样首先必须真诚。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从原料讲,是要真实的、浓厚的;从写作讲,是要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话。
”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不抄袭、不虚构、不乱编、不道听途说、不无中生有。
(想象作文除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把着眼点放在生活实践上,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作文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
为此,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很少和学生纸上谈兵,而是师生共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一起去欣赏初升的太阳、迷人的夕照、美丽的花草……领略祖国壮丽的山河;一起度过每一个儿童节、教师节,一条条飘舞的彩带,一束束洁白的百合,一支支燃烧的红烛,镁光灯不停地闪动,记录下我们一张张欢乐的笑脸;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奥运,满含热泪望着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升起,任民族自豪感在胸中激荡回旋。
当学生们充满激情地感受生活时,生活也赠给他们写作的冲动与灵感,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学生写作的源泉,在笔下流淌出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
其次,作文也要如做人一样,做人要与人为善,作文要引人向善。
有的学生受了社会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文章带有了偏激的色彩,这就非常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
在习作《难忘的一件事》时,一个学生写道:“我奶奶六十多岁了,一天早上出去散步,碰到一个南方口音的人,向她推销金戒指,他自称回家无路费,为凑足路费低价出售,奶奶于是买了一只,结果可想而知……”最后他感叹道:“这世上骗子可真多啊!”这篇文章确实写出了真情实感,但是他把社会阴暗面看行有点重了,如果不及时疏导、纠正,以后将会影响他的人生观、处事观。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共10篇)第一篇一、六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小学六年级写作对学生的感知、思维、创造、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较之其他年级小学生更高的要求,学生写作受挫感较强烈,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慢慢就失去写作信心,写作兴趣也越来越淡薄;六年级作文对于写作素材的质量和数量要求相对较高,以前积累的素材不能用,能用也因为联想能力,发散能力,感知能力有限而不知道怎么引用素材,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也不知道怎么引申为写作素材,因而学生写作时有种无从下笔的感觉,而对于一些与实际生活无关或者超乎他们感知范围的文章,更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二、关于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的创新思路1.个性化作文教学写作不仅是创造过程,还是个性化的展现过程,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课程标准对六年级学生写作的要求,改变严重的模式化倾向,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很有时代意义。
1)本性化作文教学的含义。
本性,通俗直言,就是内心世界,一个人良好的本性特征和本性意识直接影响个人的发明性和未来发展。
本性化作文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知,从新奇的本性天赋、真诚的情感体验和真实的审美倾向等角度,开阔发散思维,灵活地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观点。
本性化教学,《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解释为一种以个体而非群体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与诸如演讲或小组教学等以群体为基础的教学办法相比,在学习步子和学习时间方面,几乎一切本性化教学都允许学生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学适应学生个人需要的程度随着采用特殊的办法而变化。
2)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点及教师职能。
个性化教学有着主体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自我发展、自主观念的培养开辟道路。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同时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在设置作文题的时候因学生个性和兴趣不同设置看似可放任自流的作文题;个性化作文教学有着创新性,要求教师给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所想所感所思所闻,充分给予他们展现自我个性魅力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激发个性;个性化作文教学有着体验性,写作是学生感官、精神和情感同时体验的过程。
作文论文 “个性”作文教学不要丢掉“共性”

“个性”作文教学不要丢掉“共性”新修订的小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个性,要尊重学生在作文中独特的情感体验。
”这个认识已经深入到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之中。
于是乎,不管是外出听课,还是专家讲座,大家都在谈“个性”作文,对学生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文”口诛笔伐,恨之入骨。
相反,对很多层次混乱、语法错误甚至胡思乱想的学生作文却冠上“个性”的标签。
诚然,强调学生的个性作文无疑是正确的,但我认为,中国的教育有种趋势,不是“左”,就是“右”,很难找到中间的平衡点,所以,我认为千万不要因为强调学生作文“个性”而丢掉作文的“共性”。
下面列举几个特别容易出现误解的问题,与同行们探讨。
一、强调个性作文并不否认成功的借鉴。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
这话虽然有点过,但对于生活经验少,驾驭语言文字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闭门造车只会让他们抓耳挠腮,更加害怕作文。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就有这样一个成功的范例。
在去年益阳日报社和市一中举办的“信义杯”征文比赛中,我班崔靓佳同学的《有你送的报纸真好》一文,获小学组第二名。
在文中,为了表现一位修鞋的老爷爷对她卖报的鼓励,反复出现老爷爷说的一句话:有你送的报纸真好。
成为文章最大的亮点。
后来问及当时是哪里来的灵感时,她说是从课本中《别饿坏了那匹马》模仿来的。
谁能说她的文章没有个性吗?当然,我们鼓励借鉴的只是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而对于学生获得的第一手写作素材,我们应该遵照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的做法,上文提到的崔靓佳同学的卖报经历是真实的,也是我布置的暑假语文实践活动,这样她就有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当然,不能把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照抄照搬,还是要坚决反对。
二、强调个性作文并不否认文章的艺术加工创造。
一谈到个性作文,有的老师就与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划等号。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论文8篇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论文8篇第一篇一、小学语文个性化的进行教学穿插教师首先要非常熟悉教学文本,对于课本中一些相似、相关联的篇章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这些都会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很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阅读教学的有效穿插,可以对于一些相似或者相关联的文本进行对比教学,这是一种很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
很多学生随着学到的文章的不断增多,往往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从前学过的一些非常经典的文章也慢慢被学生逐渐抛到脑后。
这是需要引起教师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师也要想办法将这个问题得以化解。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文本教学的穿插,可以在学到新的教学文本时联系一些相似或者相关联的旧的文章。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回顾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实现文本教学的类比,这也会让学生对于一类文章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这才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体现。
例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我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想象北大荒的秋天是怎么样的,找出绛紫、透明、波纹、燃烧、荡起、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等词汇,使学生了解了北大荒是美丽、富饶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而《西湖》与《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具有对比性,可以放在一起讲解。
引出,《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即将结束时我有意识的插入导入语,“你们逛完北方的风景,想不想来欣赏一下南方的景色?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就这样,非常自然地将两片文本进行了衔接,这种穿插教学的模式也非常有效的对于学过的内容实现了回顾。
这才是个性化教学的一种直观体现,这也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从阅读教学中有所收获的方法所在。
二、深化学生的自主探究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非常强调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空间,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展开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自己进行文本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预习工作,这是一种很好的考察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
自由灵活-形式多样作文教学模式论文

自由灵活\形式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初探摘要:作文教学应遵循一定的模式,可以从四方面做起:走出教室,现场指导;形式多样,读写结合;积累优美词句,限时作文;大小作文并举,抄写双轨运行,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模式;能力;初探作文是检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学的成功开展则是一个良好途径,而作文教学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喜欢作文的兴趣。
为成功开展作文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走出教室,现场指导从主观上讲,学生走出教室,对所见所闻会感到新鲜有趣,这是写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客观上讲,身临其境,边看边想边记,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利于掌握观察的方法,而且能丰富生活。
例如在做命题作文《初春的校园》《难忘的野炊》时,带学生们走出教室,现场指导,学生们边看边记,掌握了大量的材料,再回去写作文就容易多了。
在指导《初春的校园》时,我带领着学生来到校园里,让他们领略初春的校园景色,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初春的校园很美丽、很可爱。
“究竟美在哪里呢?”我带着学生来到花园旁,让他们仔细观察,有的学生说:“小草已钻出了地面,嫩嫩的,绿绿的。
”我趁机启发:“谁能用一个拟人句将小草儿发芽的情形形象地描述出来?”同学们各抒己见:“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儿已偷偷地钻出了地面。
”“小草儿探出了脑袋,张望着地面上的一切。
”在观察杏花时,我做了这样的指导:先观察颜色,再观察形状,从视觉、触觉、嗅觉几方面来描写杏花。
有学生这样说:“粉红的杏花,一簇簇一簇簇地挂满枝头,它在风婆婆的抚摸下,颤悠悠、飘飘然地喷吐着一股香气,使你如醉如痴。
”看到校园里的垂柳,我启发学生:“看到垂柳婀娜多姿,随风起舞,你想到了什么诗句?”有学生不由脱口而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就这样,同学们说的说,记的记,那神情真比在课堂上专注多了。
作文教学,抓好个性化发展论文

浅析作文教学,抓好个性化发展【摘要】: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法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一千个人里没有两个人的思想能够完全一致。
但是管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学生无法通过作文将自己的个性特点展现出来。
统一的“脸谱化”“公式化”作文,刻意追求的格式的标新立异,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制约了个性发展。
本文就该问题浅析作文教学,探讨如何抓好个性化发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小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较为鲜明,基于这一情况对他们采取的作文教学模式也应当注重个性化。
但是,面临当今我国不可避免的应试教育的考试制度,小学生群体在写作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大、假、空现象常常大篇幅地出现在作文中,就作文模式来看都大同小异,就写作内容来看都涉及范围太窄,话题缺乏新颖性,对于情感内容不能作出准确的表达。
一、浅析何为个性化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个性化作出了详细解释,它基于一定的环境和教育背景,在气质、性格、理念与意志方面表现出固定的特性;在哲学层面来看,它与“共性”相对,表现为与其他事物有着不同的特性。
而在新课标的作文教学中,对个性化的追求表现在减少学生写作时的束缚与负担,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情感,实现作文的个性化。
二、管窥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缺乏的原因(1)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对于社会与自然的接触经历自然不足,获得知识的途径非常狭窄,知识面不够宽阔,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自然难以使自己的作文内容饱满充实,所谓的写作文章只能是拼凑文字。
(2)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过于注重传授写作技巧、词汇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忽略讲解文章内容,更缺乏适当的思维训练,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挖掘,更谈不上真实情感的表达。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小学生作文的本质特点就是自由表达,教师不应当根据自己的不恰当教育方法与成人化的思想理念大幅改动小学生的作文,甚至对其横加指责,极大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抹杀了学生习作的乐趣与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个性,放飞思想---新课改下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思考文章摘要:个性化的时代需要个性化的人,同样也需要个性化的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以我之笔抒我之心”,提倡个性化作文的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个性化作文教学在新课标理念的碰撞下,大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堂的写作指导一直处于薄弱地位,很多时候,普遍存在淡化过程,注重结果的问题,尤其在农村学校,部分语文教师往往会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写作要求,就要求学生写出规范的作文来,或者讲一些空泛抽象的类似“明确主题,突出中心,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等的条文,就要求学生进行作文。
结果下来,多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好似“雾里看花”,面对写作要求和题目,只能是模糊点头,最终敷衍了事,甚至东抄西凑,马虎应付。
学生由此缺少写作的积极性和原动力,对作文“望而生畏”,出现讨厌写作文或头痛上作文课的现象。
个性化的时代需要个性化的人,同样也需要个性化的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提倡个性化作文的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所谓个性化作文教学是指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写作行为。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一种新模式的教学实践,其核心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与写作相遇时的原始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个性化作文教学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思维去表达。
其实,语文教师如果能在作文教学方面仔细探讨存在的问题,立足生活,多角度、多方位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利用无限广阔的生活与教学资源,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堂,就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亲近作文,喜欢作文。
下面是我在初中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点浅薄之见,仅与同行商榷。
一、教师指导应具有个性化恩格斯曾把人的个性比喻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宇宙万物之灵的“灵”之所在。
学生作文的个性生成很大程度上以老师的个性教学为前提,没有个性的教学根本谈不上是地道的语文教学。
所谓教学个性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将教学规律和个性特点熔铸一炉,体现出独特的和相对稳定的一种教学风格。
倡导教学个性,目的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健康主动地发展自我个性,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创造型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
”只有个性化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
新课标在写作上强调:“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由此,教师在作文指导时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大胆创新改革,摒弃那种传统的以教师的授意、出题、订框结构、输送素材到学生的“语言组装”写成一篇作文的固定的教学模式。
其次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独立和创新个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新动机,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努力培养和维护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第三,要鼓励学生说真话,以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为题材写成的文章,新颖独特,富有个性,才是最有价值的文章。
教师个性化的指导就像一把钥匙,它能开启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
为确保学生写出思想健康、个性鲜明的作文来,教师个性化作文指导应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广泛阅读是语文创新能力的基础,更是个性化作文的必由之路。
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新课标规定的中学生必读书,扩大学生知识面,夯实人文底蕴,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保证个性化作文有取之不尽的源泉。
具体做法可以:1、利用每周的阅读课以及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有计划地推荐书目,组织学生阅读,做笔记、扎记、评论,以求每阅必有得。
2、每天布置背诵、理解一首古典诗词,看电视新闻,阅读一篇报刊杂志的美文,写一篇练笔的回家作业3、不定期地开展读书读报和作文竞赛,检查阅读效果。
二是要加强作文章法的训练指导。
文无定法,但有章法,传统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性等,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规矩”,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写作,你就得遵循这种体制。
一篇文章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收尾,所谓“起、承、转、合”,虽无统一标准,但是,要准确地明白地叙说,状写客观事物,表述情感,只有教师将这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才可以提倡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自由表达。
一、学生表达富有个性化初中作文教学要遵循写作的一般规律,注意作文起承转合的行文格式、通顺规范的语言以及必要的表现方法外,应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个体成长的实际,以我之笔抒我之心,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文章。
除了教师个性化指导外,关键还在于激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从拟题、选材、文体、立意构思到语言的运用,都可闪现学生个性化的亮点。
1、拟题力求新颖独特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有一个灵活的题目,有利于扩展写作的思路,写出新颖有个性的文章。
在实施个性化作文的训练中,可以给命题立下两条原则:一要立足现实世界,放眼未来世界,力求新颖、独特。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多角度思维。
学生自拟题目时,不要千篇一律,如以“贫困”为话题的作文,不是《贫困》就是《说贫困》。
而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有针对性地去拟题。
譬如《穷且益坚》、《我贫困,我美丽》、《贫困是首歌》、《感谢清贫》、《青山在,何以贫》、《最贫是无志》等富有个性的题目多好。
拟题确切、精炼、生动、新颖、有意蕴,有文采,有个性,可巧借一些方法。
如引用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修辞法《搬“文山”会“填海”》,符号法《拼搏+谋略=成功》,标点法《减负!减负?》,反常法《以胖为荣》等。
其实文题的个性化已经为作文的个性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我要与别人不一样”的思想自始至终要贯穿在作文过程中。
2、选材要独辟蹊径个性化的选材使文章充实而有生命力。
个性化的选材就要独辟蹊径,力求新颖,变换思维角度,拓展思维空间,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围绕话题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
首先要放弃题目字面上的本意,挖掘其新意。
如妈妈生日到了,以《特殊的生日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很多同学会想到一般的蛋糕、鲜花、巧克力等礼物,不能突出“特殊”,有的同学写“打扫整理房间”,“陪妈妈看电影、聊天”等写得生动就不落俗套。
又如写《桥》或《考试》之类,最好跟人生联系起来,可以写友谊之桥,心灵之桥,行为的考试,品德的考试。
3、构思力求推陈出新“文成于思”,构思是学生把习作素材在头脑中进行条理化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要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超越思维定势,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思维,大胆求异,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
个性化的构思使文章具有感染读者的巨大力量。
可以体现在设置悬念,巧置误会。
先抑后扬,情节陡转。
细节凸现,线索交替。
物观世界,借物喻理。
起句不凡,结句出韵。
题记导入,尾声拓展。
标题串线,镜头组合等,这些粗看起来较难,实际并不难,只要认真学好课本里的范文,再加上自己作文时有意尝试和琢磨,一定能行。
“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文章再给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则更令读者拍案叫绝。
如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他的小说有很大的特点,就是文章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构思可谓新颖别致,有个性。
4、语言力求体现独特所谓个性化语言,是指与每一个鲜活的写作个体相对应的,浸透着写作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活泼的生命色素的语言,是书写纯真心灵、抒发真挚情感的语言,语言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要使语言出采、作文生色的方法有许多,写作语言个性化常见的策略有:如巧用修辞、渗透哲理、运用叠音词、骈散结合、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引用名言警句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现独特性。
如有些学生个性幽默,那么他的文章可以幽默风趣些,有的学生喜欢用优美的词句,那么就可以生动形象些,有的学生喜欢用平实的语言,也无妨,可以朴实见长。
我们要让学生明确,他喜欢哪一类语言,在写作上多学习那一类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技巧,尽量朝自己喜欢的方面发展,充分施展自己的语言个性。
三、作文评价体现个性化作文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对学生的写作热情产生影响,个性化的作文评价,能发现甚至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进而予以充分的肯定、表扬,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作文更有信心。
新课标关于作文个性评价上提到:“不仅要注意考察学习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保持传统的“面批、互评、针对评改、师生共评、个别评改、综合评改”外,作文批改应改变教师一改到底,一切包办代替的老方法,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张志公先生说“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学生的修改需老师的指导。
可以进行如下修改尝试:一是指导自改。
每次作文草稿完成后,指导学生反复自改,从文章的立意、选材、布局、语言等方面反复琢磨,字斟句酌,精心修改。
二是教师作示范性修改。
教师浏览全班作文,选择一篇最有代表性的文章,精心批改,点评,作为修改的范例印发给学生。
再作批改的方法指导。
然后四人一组互批互改,改后全班推荐两至三篇在班上交流,由学生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写好作文后记。
还可设计一些有特色的评改方式。
譬如制订好评分标准。
材料真实(15分),有创新(15分),条理清楚(20分),有重点(20分),语句通顺(20分),书写工整(10分)。
让学生把评分标准工整地抄在作文的后面。
老师在批改作文时,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逐个进行打分。
学生拿到老师批改的作文后,可以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样作文得失一目了然,便于修改。
个性是一种创造,是一种自由,是对个体心灵空间的释放,让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得到积极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字里行间表述真情,弘扬个性。
冰心曾说过:“人的心灵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
”让我们带着心灵的笑语和眼泪追求个性化的教学和写作吧,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火热的激情。
“清水出芙蓉,一枝独秀耳。
”让学生作文真正注入活水源头,使学生作文成为展示个性、发展特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