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

合集下载

颈胸部

颈胸部
三、张力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为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人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又称为高压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病人表现为严重或极度呼吸困难、烦躁、意识障碍、大汗淋漓、发绀。伤侧胸部饱满,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检查显示胸腔严重积气,肺完全萎陷、纵隔移位,并可能有纵隔和皮下气肿。张力性气胸是可迅速致死的危急重症。入院前或院内急救需迅速使用粗针头穿刺胸膜腔减压,并外接单向活瓣装置
第二十四章 颈部疾病
一.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的两旁,由中央的峡部和左右两个侧叶构成。状腺由两层被膜包裹着,成人甲状腺约重30g,吞咽时,甲状腺亦随之上下移动,用此鉴别颈部肿块是否与甲状腺有关。
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嘶,两侧损伤失声,喉上神经损伤饮水呛咳。甲状腺功能是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素。
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
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称Cooper韧带。 乳房检查:应循序对乳房外上(包括腋尾部)、外下、内下、内上各象限及中央区作全面检查。先查健侧,后查患侧。发现乳房肿块后,应注意肿块大小、硬度、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以及活动度。
二.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1,、甲状腺原料(碘)缺乏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加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的障碍。病生:1,甲状腺增生2、结节形成3、自主功能形成4、癌变。
临床表现:女性多见,甲状腺不同程度的肿大和肿大结节对周围器官引起的压迫症状是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病程早期,甲状腺呈对称、弥漫性肿大,随后,在肿大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打1及多个(或单个)结节。单纯性甲状腺肿体积较大时可压迫气管、食管和喉返神经,出现气管弯曲、移位和气道狭窄影响呼吸。结节性甲状腺肿可继发甲亢,也可发生恶变。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钼靶X线表现及误诊分析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钼靶X线表现及误诊分析
地 塞 米 松 5m , g2次, , 药 脱 水 降 低 水 肿 , 脉 预 防 性 应 用 抗 d给 静 生 素 治 疗 , 水 肿 消 退 后 ( 后 7~l ) 安 排 手 术 , 前 术 在 伤 4d 再 术 后 均 没有 发生 感染 , 后 伤 口均 愈 合 满 意 。 术
4 参 考 文 献
定 , 意踝 穴在 背 伸 时 候 空 间 最 大 , 以 螺 丝 钉 固 定 前 务 必使 注 所 踝 关 节 背 伸 , 距 上 关 节 面 与 胫 骨 下 关 节 面 充 分 贴 合 , 免 术 使 避 后 踝 关 节 背 伸 困 难 。除 2例 固 定 支 架 外 , 他 2 患 者 术 后 其 9例 均 以小 腿 石 膏 单 托 踝 关节 中立 位 外 固 定 , 后 2周 拆 线 , 术 4~6
本组 3 例得到随访 , O 随访 时 间 6 2个 月 , 均 1 月 , ~2 平 2个
愈合 时 间 7一l 8个 月 。 术 后 拍 片 ,1例 中 达 到 解 剖 复 位 2 3 5
例 , 骨 不 充 分 仍 有 骨 缺 损 2例 , 内侧 成 角 1。1 , 访 1 植 向 0 例 随 6 个 月 骨 不 连 , 外 地 治疗 失访 1 。踝 关 节 功 能按 照 M zr 转 例 au 评 定 标 准 : : 节 功 能 评 分 > 2分 , 优 关 9 无痛 , 态 正 常 , 肿 胀 , 步 无 踝 关节活动正常; : 节 功能评 分 8 良 关 7~9 2分 , 度 疼 痛 , 常 轻 正 步 态 , 关 节 肿 胀 , 正 常 7 % 以上 的活 动 范 围 ; : 节 功 能 踝 有 5 可 关 评分 6 ~ 6 , 常步态 , 度肿胀 , 关节 活动 时疼 痛, 8 8分 正 中 踝 有 正 常 5 %以 上 的 活 动 范 围 ; : 节 功 能 评 分 <6 0 差 关 5分 , 息 或 休

整形外科学(医学高级)题库七

整形外科学(医学高级)题库七

整形外科学(医学高级)题库七1、多选下述哪些因素可导致眶距增宽症()。

A.鼻裂B.颅面骨原发性发育不全C.颅缝早闭D.(江南博哥)额窦肥大E.头外伤答案:A, B, C, D解析:上述的头外伤除外,另外单侧颅面裂、颅面部正中裂等也是常见原因。

2、单选女性,56岁。

左鼻翼部有一1cm×0.5cm黑痣,近期有痒痛感。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病变表浅,范围无明显变化B.黑痣周围出现卫星灶C.直径逐渐增大D.黑痣表面有破溃E.黑痣颜色变深答案:A3、单选女性,39岁,因发现右上睑黄色斑块入院。

斑块位于近内眦部的上睑皮肤上,面积约0.5cm×0.5cm,突出皮肤表面,无痛痒症状。

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为()。

A.粉瘤B.睑黄瘤C.皮样囊肿D.葡萄酒色斑E.脂肪瘤答案:B4、单选边缘与正常皮肤间常见红色浸润带,超过原创面或损伤并不断扩大,好发胸骨前、上背、三角肌部,发展较缓慢,治疗后易复发是下列何种瘢痕的特点()。

A.增生性瘢痕B.不稳定瘢痕C.瘢痕疙瘩D.萎缩性瘢痕E.复发性瘢痕答案:C5、单选瘢痕疙瘩的相关原因有()。

A.种族B.体质C.好发部位D.局部感染E.以上都是答案:E6、单选硅胶常采用何种消毒方法()。

A.煮沸100℃30minB.化学药物浸泡C.高压蒸气灭菌D.环氧乙烷气体E.紫外线照射答案:C解析:A、B、C三种方法均可以,但最常采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

7、单选小口症伴有多处畸形要分期手术者其麻醉宜选用()A.神经阻滞麻醉B.先在局麻下将口裂开大,下次手术再行麻醉插管C.静脉麻醉D.局麻E.经咽喉镜插管全麻答案:B8、单选男,32岁,车祸致胸椎骨折后截瘫1年,形成3个压疮,双骶髂关节外露各形成创面约20cm×10cm,骶尾部形成创面10cm×5cm,未见明显骨外露,入院见病人重度贫血貌,化验检查见血红蛋白5g/L。

对于接下的治疗与处置中哪项正确()。

乳腺增生演示课件

乳腺增生演示课件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激素失调
01
乳腺增生与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水平失衡密切相关,研究
发现激素受体的异常表达是发病的重要环节。
遗传因素
02
家族遗传倾向与乳腺增生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相关基因的研
究正在深入进行。
生活方式
03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
也被证实与乳腺增生的发病有一定关联。
西药治疗
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如三苯氧胺, 可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缓解疼痛症状 。
手术治疗
乳腺切除术
对于乳腺增生严重、有恶变倾向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
微创手术
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术等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其他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气血运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等。
避免风险因素
减少接触乳腺增生风险因素,如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减少
高脂肪食物摄入等。
二级预防
早期筛查
通过定期乳腺检查,及早发现乳腺增生的迹象。
及时治疗
对已经出现的乳腺增生症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 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心理干预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乳腺触诊检查
检查方法
医生通过手指对乳房进行系统的触诊 ,检查是否有肿块、压痛或其他异常 。
检查时机
通常在女性月经结束后一周内进行, 此时乳房处于相对松软状态,便于检 查。
影像学诊断
乳腺X线摄影(钼靶)
通过X线照射乳房,观察乳房内部结构,检测肿块、钙化等 常表现。

正确应对乳腺结节

正确应对乳腺结节

龙源期刊网 正确应对乳腺结节作者:王秀合来源:《百姓生活》2017年第11期不少女性在健康体检或无意中发现有乳房结节,大多数会到医院就诊;还有一部分人发现无痛性乳房结节,数月或数年却不就诊。

乳腺结节无论疼与不疼,都需做进一步医学检查或观察、治疗。

因为及时发现问题,得到早期系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种不同类型的结节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是一种诊断名词或是一种临床表现,只是一个症状,而非疾病的诊断(即病名)。

增生性结节即乳腺结构不良,系良性病变,可发生于青春期后至50岁之前的任何年龄。

增生性结节,往往会伴有月经前期的乳房胀痛,月经过后疼痛就会有所减轻,结节也会随之缩小。

这种结节一般是多发性的。

炎症性结节炎症性结节,常常伴有比较剧烈的乳房疼痛,局部还伴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炎症性反应。

结节可化脓破溃,经过抗炎治疗加局部引流后,炎症消退,结节可消失。

肿瘤性结节可分为——纤维腺瘤:多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如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升高,多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多见。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肿瘤在乳腺导管内生长,通常生长在乳头下面,导致乳头出血。

更年期女性一侧乳房出现这类情况,而年轻女性可能双乳都会发生这类情形。

脂肪瘤:来源于乳腺脂肪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常为单发,偶见多发,多位于乳房皮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发病年龄以30~50岁多见,但常见于中老年女性。

乳腺癌:好发于40~60岁。

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

绝经期后的乳腺腺体增厚,也有早期癌变可能。

确诊结节性质有多重检查手段发现乳房结节后,应及时去医院检查,通过医生的查体和一些辅助检查手段,对乳房结节的性质做出判断。

乳腺癌误诊案例

乳腺癌误诊案例

乳腺癌误诊案例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然而,有时候乳腺癌会被误诊或漏诊,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伤害。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乳腺癌误诊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李女士,45岁,因为发现乳房有肿块前往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医生初步判断为乳腺癌,但后来经过活检确诊为乳腺纤维瘤。

李女士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考虑了自杀。

最终,她通过手术治疗了乳腺纤维瘤,但对医疗机构和医生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

案例二,王女士,38岁,因为乳房肿块前往医院就诊,医生给出的诊断是乳腺囊性增生,建议定期复查。

然而,两年后,王女士发现肿块变得更大,进行了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为晚期乳腺癌。

这段时间的误诊导致了病情的恶化,给王女士的治疗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案例三,张女士,50岁,因为乳房有肿块和乳头溢液前往医院就诊,医生给出的诊断是乳腺炎,开了一些消炎药和止痛药。

然而,药物治疗后症状并没有缓解,张女士坚持要求做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为早期乳腺癌。

这段时间的误诊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给张女士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这些案例反映了乳腺癌误诊的严重性,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乳腺疾病时要保持警惕,及时进行专业的检查和确诊。

同时,医生在诊断乳腺疾病时,也需要更加慎重和细致,避免因为误诊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

总之,乳腺癌误诊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希望通过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可以减少乳腺癌误诊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三苯氧胺合用维生素E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253例临床分析

三苯氧胺合用维生素E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253例临床分析

1 ( . ) 手 术 切 除 病 理 检 查 证 实 ;5 4 56 经 2 3例 中经 活 体 组 织 检
查 9 4例 , 刺 细 胞 学 检 查 1 9例 , 行 乳 腺 B 超 检 查 , 断 针 5 均 诊 为 乳 腺囊 性 增 生症 。
体 内雌 激 素 水 平 是 一 个 动 态 变 化 的过 程 , 随着 卵 泡 逐 渐 发 育 成 熟 . 内 雌 激 素 也 随 之 逐 渐 增 多 , 经期 后第 三 天 , 体 月 雌 激 素 水 平 上 升 逐 渐 明 显 , 8天左 右 达 第 一 高 峰 , 卵 后 , 第 排 黄
1 资 料 与 方 法
治 疗 乳 腺囊 性增 生 症 30例 , 痛 缓 解 率 9 _% , 腺 结 节 缩 2 疼 63 乳 小 9 . 。 钱美 莹 等 报 道 p 有 效 率 达 9 .% 。 78 1 总 61 T M 可 引 起 月 经紊 乱 、 宫 内 膜 增 生 等 副作 用 , 致 月 A 子 导 经 紊 乱 可 能 是 由 于 T M 具有 抗 雌 激 素 和 弱 雌 激 素 样 作 用 的 A 双 重 效 应 . 响 体 内下 丘 脑 一 垂体 一 卵巢 的 内分 泌 轴 ; 影 国外 有
21 疗 结 果 疗 效 标 准 : 腺 疼 痛 完 全 消 失 , 腺 增 生 肿 块 .治 乳 乳 或结 节 结 软 化 并 缩 小 超 过 一 半 或 消失 ,为 有 效 ;疼 痛 明显 减 轻 , 腺 增 生 肿块 或结 节 结 软 化 或 缩 小 小 于 一 半 为 好转 , 则 乳 否
T M A 可 导 致 子 宫 内膜 癌 的 报 道 ; 此 , 握 T 因 掌 M A 应 用 时 机 及 用 量 对 既 达 到 治疗 效 果 又 减 轻 副 反 应 的 问题 日益 引起 人们

临床执业护士考试真题及答案(55)

临床执业护士考试真题及答案(55)

78、患者女性,23岁。

一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乳有一无痛性肿块,查体发现肿块位于左乳内上象限,光滑,活动度大,质韧,双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该患者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A、长期口服三苯氧胺B、局部热敷C、肿块切除,手术中病理检查D、乳腺腺叶切除E、乳房切除79、患者女性,45岁。

发现右乳房无痛性肿块6天,对侧乳房正常;体格检查发现右乳房外上象限可扪及2.5cm×2.0cm肿块,质硬、活动度不大,可能的诊断是A、乳房纤维腺瘤B、乳腺癌C、乳房囊性增生病D、乳腺结核E、乳管内乳头状瘤80、患者女性,20岁,乳房肿块,边缘清晰,活动度大,生长缓慢。

最常见是A、乳管内乳头状瘤B、乳腺结核C、乳腺纤维腺瘤D、乳腺炎性肿块E、乳腺囊性增生病81、患者女性,30岁,经前乳房胀痛及出现肿块,月经后自行消退,应考虑为A、乳腺癌B、乳房纤维腺瘤C、乳腺肉瘤D、乳房囊性增生病E、乳管内乳头状瘤82、患者女性,55岁。

行乳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白细胞降至4×109/L,处理应首选A、加强营养B、减少用药量C、输血D、改变用药方案E、暂停用药,服生血药83、患者女性,25岁。

应每月自查乳房一次,其自检时间宜在A、月经前一周B、月经期中间C、月经干净后7~10天D、月经干净后10~15天E、两次月经中间84、患者女性,65岁。

主诉外阴部有一块皮肤特别痒,手一抓就出血。

经妇科检查发现:外阴局部变白、组织脆而易脱落,有血性分泌物。

常采用的诊断方法是A、B超检查B、阴道镜检查C、抽血化验D、活体组织病理检查E、宫腔镜检查85、患者女性,36岁。

近一段时间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经量增多,并感到阴道排液也增多,并有恶臭。

建议作A、阴道分泌物悬滴检查B、子宫颈活体组织检查C、分段诊断性刮宫D、阴道侧壁涂片E、内诊检查86、患者女性,40岁。

经妇科检查发现宫颈肥大,质地硬,有浅溃疡,整个宫颈段膨大如桶状。

可考虑宫颈癌的类型是A、外生型B、内生型C、溃疡型D、颈管型E、增生型87、患者女性,40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
【关键词】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腺囊性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病变的一种或增生过程中的一个临床阶段。

因其病理组织改变表现为囊肿、导管上皮增生、腺管型腺病、大汗腺样化生、乳头状瘤病等,概括为导管扩张成囊和导管上皮增生两种具有主要临床体征的病理学改变,尤其与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故手术时机选择比较重要。

现对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症6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均为已婚已育女性,年龄29~56岁(平均4
2.8岁);左侧36例,右侧26例,其中双侧9例。

发现乳腺肿块或伴疼痛而就诊,作手术活检证实。

手术方式有单纯包块切除或区段切除。

1.2 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主诉主要以周期性乳房胀痛、刺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在月经来潮前1周,甚至半个月即开始双乳胀痛,情绪变化、工作劳累时加重,经口服药物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停药后又复发或加重。

周期反复,病程长。

体检:双侧乳房外观无异常,双侧或单侧可触及块状、结节状颗粒状肿块;肿块可分布
任何象限,但以外上象限多发,质地韧或偏硬,表面光滑或结节状,颗粒状,大小不一,边界不清,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活动。

包块触诊时有压痛,可伴有乳头溢液。

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1.3 辅助检查近红外线透照部分可见不透光肿块影,血管增粗和紊乱。

乳房钼钯X线摄片可见模糊的密度增高影,呈棉絮或毛玻璃状,数量大小不一,内含透亮的圆形囊肿影,部分可见不规则小梁,少数可见孤立的圆形钙化影,斜位片可见血管增粗,部分可见淋巴结影。

彩色B超对乳腺囊性增生有独到价值,可清楚显示无回声的囊肿影像以及大小、数量,对诊断有实际意义。

1.4 治疗 (1)中成药治疗:对症状不明显,触诊无明显腺体增厚或肿块形成的乳腺囊性增生,选用乳癖消、逍遥丸、小金丸、乳核内消颗粒等治疗(本组49例),多数病人治疗后症状减轻,但停药后有反复。

(2)西药治疗:对症状较重,触诊包块明显伴压痛的乳腺囊性增生采用抗雌激素类药物,如三苯氧胺、黄体酮等(本组13例),对促使乳腺肿块缩小、变软、减轻疼痛有明显的疗效。

三苯氧胺疗程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3个月,月经来潮时应停药,同时辅以维生素E口服,对调节性激素和改善植物神经功能有益。

待症状明显改善后再辅以中药或中成药治疗以巩固疗效。

(3)手术治疗:本组病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3个月至2年。

从二个方面考虑给予手术活检:(1)症状反复,乳腺腺体增厚明显,呈结节状,质地偏硬,手术活检前难以确诊。

(2)钼钯、B超提示囊性增生肿块和低回声区包块。

手术治疗本组均采用包块切除和区段切除。

2 结果
手术标本作病理检查,均报告乳腺囊性增生,未见有癌变病例。

全组病例均作长期随访,最长7年,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乳腺组织随月经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和下降而呈现增生和复旧,在此周期变化中,如激素水平比例失调,势必导致腺体的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从而产生疼痛和肿块。

囊性增生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可单发或多发,以双侧多发性较常见,外上象限为好发部位,可分为三型[1],弥漫硬结型、腺瘤型和囊肿型,以腺瘤型最易与乳腺癌相混淆。

有囊性增生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妇女的2~4倍,10年随访乳腺癌发生率约5%,从活检病理证实至发现乳腺癌平均间隔10年[2]。

阚秀[3]认为确切的癌前病变,就是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是癌变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

病理学非典型增生通常分为三级,轻度非典型增生癌变机会少,中、重度增生易恶变,甚至重度增生与癌很难区别。

如有重度非典型增生,可行保留乳头的乳房单纯切除术,但在手术前如何分析和判断作出正确的处理至关重要,作为女性激素和遗传等因素作用的靶器官并不是活检切除了肿块腺体组织就解决了治疗上的问题,其他乳腺组织可能并存同样病变,不能泛泛处理,这就需要临床作出判断。

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对囊性增生症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用针吸细胞学检查,见良性上皮细胞和吸到囊内液体时诊断符合率则更高。

需要鉴别诊断的是乳腺纤维腺瘤和早期乳癌,依靠组织学。

对乳腺癌性增生病人,什么时候该手术?什么时候可观察?乳腺腺体增生中年妇女发病率很高,作为乳腺外科医生是值得研究的临床实用基础课题,既能早期发现乳腺癌,又能保证不扩大治疗。

作者认为,对症状不明显,触诊无明显腺体增生或孤立性肿块形成,即使增生明显但表面光滑,辅助检查也未有恶性征象者,可定期复查和用活血化淤中成药治疗。

但对下列情况应考虑行手术活检:(1)硬结型肿块增厚或肿块局部突出,经药物治疗无效;(2)症状明显,与月经周期无关,疼痛持续时间长,甚至肿块逐渐增大的局限性结节状腺体增厚;(3)中年以上有乳腺癌高危因素者;(4)乳头溢液涂片或针吸细胞学检查有不典型细胞者;(5)钼钯X线片疑有恶性趋向者。

【参考文献】
1 姚榛祥.乳腺癌癌前疾病的临床筛查手段评估.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5):268.
2 方志沂.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5):265.
3 阚秀.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和早期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5):261.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