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症(慢乳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PPT课件

疾病概述
• 乳腺囊性增生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多
发生在30-50岁的妇女中。与卵巢功能失调 有关
• 。本病的特点是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
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故 称为囊性增生病或乳腺结构不良症。
症状体征
• 突出的表现是乳房胀痛和肿块,特点是部分病人
具有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 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有时整个 月经周期都有疼痛。体检发现一侧或双侧乳腺有 弥漫性增厚,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也可分散 于整个乳腺,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大 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 界不明显。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本病病程较 长,发展缓慢
什么時候做乳房自我检查
• 月经正常的妇女,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
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此时雌激素对乳腺 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 易发现病变。在哺乳期出现的肿块,如临 床疑为肿瘤,应在断乳后再进一步检查。 停经或更年期妇女:每月固定一天。
• 建议女性在30-35岁以后应1-3个月作自我
预防
• 病发生多与七情过激有关。如思虑伤脾,
郁怒伤肝。因此在预防本病发生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精神修养。情绪要稳定乐观, 和谐有趣,胸襟开朗,有度量,遇事不急 躁,不疑虑,坦然处之。切忌郁怒激动。 这样便可以稳定内脏正常生理功能,使气 血通畅。
乳房自我检查步骤
• 1.脱去上衣,充分暴露
上半身,站立于镜前, 两手自然下垂,观察 两侧乳房外形有无异 常,包括形状、大小、 表皮凹陷或隆起、脱 屑、红肿、起皱纹等, 再注意乳头有无分泌 物、变形或糜烂、凹 陷等。
• 5.轻轻挤压乳头,注意有无分泌物。检查完左侧
乳
乳腺囊性增生症预防和措施

目录 病因和预防 注意事项 治疗和管理
病因和预防
病因和预防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乳腺组织发 生囊肿样变,其主要原因包括 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变化等 。
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关键是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 饮食习惯。
病因和预防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纤维素 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 类食物等。
跟随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进行治 疗和管理,不要自行使用药物 或做手术。
治疗和管理
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及时咨 询医生并进行复诊。
定期复查乳腺状况,确保乳腺健康,避 免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和管理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 量运动、充足休息、合理膳食 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 抵抗疾病的能力。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乳房刺激,如乳房按 摩、穿戴过紧的胸罩等。
避免乳腺受到外力冲击,如剧 烈运动、暴力碰撞等。
注意事项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和辐射源,如化学 品、电离辐射等。
定期进行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等检 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跟踪乳房异常。
治疗和管理
治疗和管理
根据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症状和 程度,医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法,如服药、手术等。
避免摄入过量的咖啡因和咖啡因含量高 的食物和饮料,如咖啡、浓茶、巧克力 等。
病因和预防
请咨询医生。
坚持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和 乳腺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乳 腺异常。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如果发现乳房有肿块、胀痛等异常情况 ,请尽快咨询医生。
不要过度担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 焦虑和压力。
外科学(第二版)(五年高职)教学配套课件王品琪第10章胸部疾病(..

2.乳癌最早的临床表现是 ,好发的部位是 。
三、单选题
1.急性乳腺炎病人,最初的症状是
A.寒战高热
B.局部硬节
C.排乳不畅
D.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E.乳房肿胀疼痛
2.女性,25岁,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有一花生米 大小圆形肿块,无压痛,表面光滑,活动度大,
质坚韧,应考虑
A.乳癌
B.乳腺纤维腺瘤
C.乳房结核
一、闭合性气胸
空气经胸部伤口或肺、支气管破裂口进入胸 膜腔后,伤口自行闭合。
临床表现 ①小量气胸多无明显症状;②大量气 胸有以下表现:
症状 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体检 伤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 侧移位,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胸部X线检查 不同程度积气与肺萎陷。 治疗 小量气胸不需特殊治疗。大量气胸需进行
损伤性气胸
病例
男性,24岁,右前胸刀刺伤30min,急诊 入院。伤后病人气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体 检:T 36.5℃,P 102/min,R 34/min,BP 70/44mmHg。右胸腋前线第4肋间处有一长约 3cm伤口,随呼吸有气体出入响声。气管左移, 右胸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检 查显示:右肺萎缩50%,右侧肋膈角消失,右 侧胸膜腔大量积气,气管、心脏等纵隔器官向左 侧移位。请问:病人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怎样进 行急救处理?入院后如何进一步处理?
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 等的囊肿形成;或腺管内表现为不同 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 发生于小叶实质者,主要为乳管及腺 泡上皮增生。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和肿块。 部分病人疼痛具有周期性,在月经前疼痛 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检查:乳腺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 状,质地韧而不硬,与周边组织界限不 清,与皮肤和基底组织不粘连,腋窝淋巴 结不肿大。
乳腺囊性增生病危害及预防PPT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和专业检查,及早发现问题。
建议每月自检一次,专业检查至少每年一次。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 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饮食习惯与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合理饮食有助于 平衡激素。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2.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害 3.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4. 如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5. 结论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病?
定义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 现为乳腺腺体的增生和囊性变化。
这种病通常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育龄期女 性。
心理影响
乳腺囊性增生病可能导致女性产生焦虑和恐 惧,影响心理健康。
女性可能会担心发展为乳腺癌等更严重的疾 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害
生理影响
长期的乳腺囊性增生可能引起乳腺组织的变 化,增加乳腺癌风险。
虽然大多数囊性增生是良性的,但有些类型 可能与癌变相关。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害 生活质量
疼痛和不适可能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病?
管理压力
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有效管理压力,保持心理 健康。
压力可能影响激素水平,通过减压可以降低风险 。
如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如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药物治疗
可使用激素类药物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减 轻症状。
具体用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乳房囊性增生病56例

3 个 月余 , 近期 因家 务之事心情 不畅 , 乳痛 明显 , 心烦 易怒 , 时
有胸闷 , 乳房胀痛可随情志而消长 , 舌淡 红 , 边有瘀点 , 脉弦细。 检查 : 左 乳外上 方可触 及蚕豆 、 黄 豆大小 之包块 3个 , 中等硬 度, 有 压痛 , 推之可移 , 乳头无 凹陷 , 皮肤正 常。 患者曾在外 院检 查, 诊断为乳腺增生 , 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遂来我 院治疗。中 医辨证 : 情 志不 畅 , 肝气 夹痰 , 气滞 血瘀 , 经络阻塞结 滞于乳 中 而形成 。 治宜疏肝解郁 , 消瘀散结 。 用上方加桃仁 、 红花 , 加强活
血化瘀散结功效 , 服药 3个疗程来 复诊 , 疼痛消失 , 肿块进一步 缩小至绿豆大 。 上方加蒲公英继服 2个疗程 , 疼痛及肿块全 消,
多发性 、 结节性 , 大小不等 , 质 韧而不硬 , 与皮肤 和深部组织 之 间无粘连 , 可推动 , 但与周围组织分界并不清楚。 肿块在月经后 期可能缩小 , 腋窝淋 巴结不肿大。病程长 , 发病缓慢 , 情绪波动 易加剧临床症状 , 伴有程度不等 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是本
增加 自 身抵抗力 , 促进疾病 的恢复 ; 可提高 1 3 一 内啡肽 , 降低前列
腺素 E 、 F 2 , 具有镇痛 、 镇静作用 。散结镇痛胶囊处方中龙血竭 、
三七具有很强的活血散瘀 、 定痛止血 的功效 ; 浙贝母清热润肺 、 软 按疗程服药 , 要连用 3个疗程 , 否则影 响效果 。 经期活血化瘀药 坚散结作用明显 。 有研究表明 , 该制剂无任何不 良反应 , 其药理作 要减量 , 或暂停不用 , 以免经血过多 , 损伤正气。 用 主要是可以增加血清溶血素 I g G和 I g M的含量 , 有强烈 的体液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外科学第十三单元乳房疾病

第十三单元乳房疾病一、乳房检查(一)乳房视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双乳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如果存在提示有病变存在;有无局限性凹陷,即酒窝征,如果出现则提示癌肿或脂肪坏死累及Cooper韧带;有无浅静脉扩张,如果存在是单侧的,多为恶性肿瘤的征象,若为双侧则多因妊娠、哺乳或颈根部静脉受压引起。
(2)乳头:正常乳头应对称,指向前方并略向下。
高低不一,偏向一侧常因癌肿所致。
乳头内陷应区分是先天性还是癌肿性。
乳头皲裂可因婴儿咬破或强力吸吮出现,若同时合并炎性渗出应警惕湿疹样癌。
(3)乳房皮肤:红、肿、热、痛多因炎症引起,大范围发红充血伴水肿应警惕炎性乳癌。
注意有无桔皮样变,此为癌肿侵及浅淋巴管堵塞的结果。
(二)乳房扪诊的方法1.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检查者应在病人侧面,手指并拢用掌面扪。
2.可用左手托乳房,右手扪乳房。
3.检查顺序为乳房外上(包括角状突出)、外下、内下、内上、中央(乳头、乳晕)各区,最后扪查区域淋巴结。
注意不要用手抓捏乳房。
4.扪诊腋窝的正确方法:(以检查左侧为例)面对病人,将其左上肢放松置于检查者左前臂上,以右手指掌面轻而稳的滑动检查腋顶、胸壁、胸大肌旁。
5.腋窝淋巴结的分组:中央组、胸肌组、肩胛下组和锁骨下组。
6.乳头溢液的病因(1)血性溢液多见于乳管内乳头状瘤,少数见于导管内癌;(2)棕褐色溢液多见于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囊性增生病,偶见于乳腺癌;(3)黄色或黄绿色溢液常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偶尔见于乳腺癌;(4)浆液性无色溢液可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早期妊娠或正常月经期;(5)乳样溢液多见于停止哺乳后,如合并闭经,常提示垂体腺功能亢进;(6)服用雌激素、避孕药可导致双侧乳腺行经前浆液性溢液。
乳头溢液应常规涂片行细胞学检查。
[真题]10.中年妇女乳头鲜红色血性溢液应首先考虑(2001,2003)A.乳管内乳头状瘤B.乳腺囊性增生症C.乳腺纤维腺瘤D.乳腺导管扩张症E.乳腺癌答案:A(2001,2003)[真题]15.中年妇女乳头血性溢液应首先考虑A.乳管内乳头状瘤B.乳腺囊性增生症C.乳腺纤维腺瘤D.炎性乳癌E.乳腺硬癌答案:A【ZL】11.乳头血性溢液,最可能的原因是CA.乳腺导管扩张B.乳腺囊性增生C.导管内乳头状瘤D.乳腺纤维腺瘤E.乳腺癌常用的乳房特殊检查方法(1)乳房X线检查:①钼靶X线摄影;②干板静电摄影:具有“边缘增强效应”而产生明显浮雕感,影像对比性强。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科普知识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有哪些?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非药物治疗
轻度病例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调整、适 量运动等进行管理。
这些方法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激素 调节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物来缓解疼痛。
月经周期和生育历史也可能影响发病率。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成因是什么?
遗传因素
家族史可能增加患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风险。
如果家族中有多名女性患有此病,建议定期进行 检查。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成因是什么?
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 可能加剧该疾病的发生。
健囊性增生症?
保持适度锻炼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改善激素 代谢。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是推荐的目标 。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症?
定期体检
建议女性定期进行乳腺健康检查,尤其是有家族 史或其他风险因素的女性。
早期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疾病。
谢谢观看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2.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症状有哪些? 3.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成因是什么? 4.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5. 如何预防乳腺囊性增生症?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什么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定义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表现为 乳腺组织内形成多个囊性结构。
统计数据显示,约50%的女性在生活中会经历乳 腺囊性增生。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症状有哪 些?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症状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诊疗及护理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诊疗及护理
乳腺囊性增生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简称乳腺病。
本病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病症,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过多或黄体素缺乏有关,多见于25~40岁妇女,大多数患者绝经后症状缓解。
【主要表现】
(1)症状:多为育龄期妇女,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始为乳房胀痛,程度不一,具有周期性,多发生在或加重于月经前期。
心情不畅时疼痛可加重。
(2)体征:肿块局限于乳腺一部分,也可分布于整个乳房,扪之结节状、条索状、薄片状,不规则,质韧不硬,边界不清,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
肿块在月经前增大、月经过后有所缩小。
部分患者可伴乳头溢液,淡黄色、棕色水样物,少数为血性溢液。
【治疗与护理】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发病后数月或「2年后自行缓解,绝经后往往症状消失,因此如诊断明确多不需特殊治疗。
如症状明显,可酌情选择以下措施。
(1)药物治疗:5%碘化钾5毫升/次,3次/日,口服。
维生素E5毫克/次,3次/日,口服。
(2)中成药治疗:可用逍遥丸IO克/次,2次/日,口服;或乌鸡白凤丸10克/次,2次/日,口服。
(3)手术治疗:如年龄较大、病变范围广泛、有乳癌家族史者,可
行单纯乳腺切除或乳腺区域切除术。
(4)护理措施:①一般护理。
胸罩托起乳房,减轻乳房下垂,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②心理护理。
向病人介绍本病的有关基本知识,保持精神乐观、情绪开朗,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③注意观察。
如为轻度乳腺囊性增生且症状轻微,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若乳腺肿块增长明显,应随诊观察,以防癌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症(慢乳病)
类别:外科或乳腺外科
概述:
乳房囊状增生症(普外)简称慢乳病,是与内分泌相关的非炎症、非肿瘤的腺内组织增生性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乳房胀痛,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
月经来潮前症状加重,经后症状减轻。
本病在青中年女性乳房肿块中占多数,超过肿瘤的发生率,其发生呈慢性表现。
国外医学专家认为,目前本病治疗无特效药。
症状轻的无需治疗,定期观察病情变
化,病变局限症状重的患者,可手术切除。
由于本病有恶变的可能,因此,就医者日益增多。
症状表现:
1.患侧乳房随月经周期疼痛。
2.一侧或两侧乳房内可触及条索样或结节样肿块,质轫,边界不清。
3.乳头有黄绿色、棕色或血性溢液。
诊断依据:
1.乳房疼痛,肿块,乳头溢液。
2.针吸细胞学或活组织切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3. 乳房红外线扫描、B超、钼靶或干板X线片可协助诊断,
但只有参考价值。
4。
乳房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是否光滑、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等对肿瘤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熟练外科医师的手感比红外扫描、B超、X线等更有协助诊断价值。
证候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气滞(肝郁)、气郁、阴虚(冲任不调)、血瘀等,少有湿、热等证型。
鉴别诊断:
1.乳腺癌.
2.乳管内乳头状腺瘤.
3.乳腺纤维瘤
治疗:
治疗原则
1.内分泌治疗.
2.定期复诊,观察其变化。
3.对症处理。
4.中药治疗。
5.怀疑恶变时,手术切除。
方法:
1.症状轻者,可不治疗,应定期复诊,观察其变化。
2.症状重,痛剧者,可用内分泌治疗,或复方碘溶液,同时给维生素E,乳结平等药物治疗。
3.中药治疗有确切疗效。
常以逍遥散为基本方,临证加减。
加用内分泌治疗,疗效更佳。
每二周复查一次。
治疗二~三月后,增生的肿块大都可消失。
如肿块不减少反而增大,质地变硬,应重作活检,改变治疗方案。
消遥散组成:柴胡9 薄荷4 云苓15 白芍10 炙甘草5 当归12 白术15 生姜3
[加减法] 肝郁,加青皮9 郁金12 香附10 ;B.血虚,加熟地15 ;潮热,加丹皮12 栀子10 ;头痛,加川芎12 白芷12 ;合并有肝肿大,肝区疼痛,加丹参18 鳖甲15 生牡蛎24 ;乳房肿块胀痛,则加穿山甲12 王不留行10 青皮9。
4.乳腺纤维瘤与慢乳病是不同的两种病,个别中医师把这两种病按相同的证施治,常延误病情。
乳腺纤维瘤用中药治疗无效。
为防恶变,纤维瘤应尽早手术治疗。
乳腺癌更不应该仅用中草药治疗。
5.中医教科书和中医著作中的错误也不少。
有所谓“手术后容易多发或复发”的错误论断。
疾病的“复发倾向”与“手术引起复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6。
病变局限者可行手术切除。
注意:
教会病人自己进行检查,注意肿块的增长速度和硬度,一旦
出现增长快而变硬的肿快,应高度怀疑恶变的可能。
该病有些可以自愈,但也有少数病人可能发生恶变(约5%)。
因此,预防本病恶变是关键。
叮嘱患者每3-6个月复查1次,一般初诊时,需行肿块穿刺作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切片检查。
特别是对于单侧性,肿块质地较硬,边缘不光滑者更应提高警惕。
慢乳病用中药治疗,有确切疗效,配以内分泌治疗,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乳腺纤维瘤用药物治疗无效,应手术切除。
师承派、经典派、江湖派的中医先生容易误诊,相当多的现代医学学得不好的学院派的中医师也不能很好的处理此类
疾病。
慢乳病的中医治疗,是被现代医学挤压得剩余不多的几块阵地中,较为重要的一块。
希望同道一定好好把握这块阵地,不要因误诊太多,而丧了这块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