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ài) 颁.(bān)发燥.(zào)热深恶.(wù)痛绝

B.泄.(xiè)气翘.(qiáo)首建树.(shù) 入木三分.(fèn)

C.督.(dū)战教.(jiāo)诲凌.(línɡ)空屏.(bǐnɡ)息敛声D.溃.(kuì)退镌.(juān)刻遗嘱.(zhǔ) 殚.(dān)精揭虑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也许是物质生活丰富让味觉麻木了吧,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常有味同嚼蜡

....的感觉。

B.总决赛现场,面对歌手的突然退场,主持人看风使舵

....,冷静救场。

C.这伙人伪装成政府机关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叹为观

...止.的地步。

D.春节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中,使我县自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C.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节目,迎接元月一号的元旦联欢晚会。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5、下列各句括号内说明了该句的修辞手法,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排比、比喻)

B.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引用、比喻、对偶)

C.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拟人、比喻)

D.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拟人、比喻)

6、给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分类投放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至关重要。

②究其原因,一是在垃圾处理上先分后混的收集方式让人们的参与热情大大降低,二是缺乏相关知识,三是习惯问题。

③垃圾分类是普通民众最能直接参与的环保方式之一。

④然而,实践中,尽管经过了多年的试点、宣传和引导,但是居民自觉、长期参与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的意识还比较弱。

A.③④②①B.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②③

7、诗文名句默写。

(1)土地平旷,______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4)欲济无舟楫,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潭西南而望,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寄语远方的朋友,意在表达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一扫离别的千古愁绪。

(8)《诗经·子衿》中女子在城楼上久候恋人不至,徘徊中抒发了“_____,_____”的感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富贵不能淫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丈夫之冠.也(帽子)

B.得志,与民由.之(遵从)

C.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D.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女子之嫁也

B.此之谓大丈夫

C.系之衣带间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

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该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路,“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制定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的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A.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B.一个人应该讲规矩。

C.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D.我们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

2.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B.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所起到的作用。C.“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自然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第①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2、阅读说明文《中国墨》,回答后面小题。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

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则改)1.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4.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四、写作题(40分)

请以“也是一种财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从“自信”“谦虚”“善良”“健康”“真情”“碧水蓝天”六个词语中任选一词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600 字以上。(3)不得抄装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A

D

B

D

B

⑴屋舍俨然⑵心忧炭贱愿天寒⑶窈窕淑女⑷端居耻圣明⑸斗折蛇行⑹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⑻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A

2.C

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4.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1.C

2.C

3.引用钱先生的话引出中心论点,并作为论据证明论点。不能,因为这三段从个人到家庭到政府,层层递进来论证中心论点。

1.文中开头引用名句的作用是:①引出说明对象“墨”。②数发读者阅读兴趣。2.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3.不能删去。“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后就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