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麦哨》优秀教学设计
《麦哨》教案范文

《麦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谐与团结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表演能力等。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麦哨》。
2. 相关图片或多媒体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展示生词和短语。
4. 角色扮演道具或服装,用于学生表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素材,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展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实际情景练习。
4. 课堂活动:(1)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5. 小结与作业:(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和生词,准备下一节课的测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语言运用能力等。
四年级语文《麦哨》教学设计2篇

四年级语文《麦哨》教学设计2篇四年级语文《麦哨》教学设计2篇四年级语文《麦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问题: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1.板书课题,质疑。
2.解释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
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生读湖畔肚兜嫩荚麦穗儿麦芒擎起包裹嚼嚼吮吮直沁肺腑撩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茅茅针麦秆似的结出黑白相间乐谱剥开和着多音字:和、应、结、剥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4.学习写法: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
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麦哨》教案范文

《麦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麦哨》。
2. 相关图片和多媒体资料。
3. 生词和短语卡片。
4. 角色扮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环境,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运用生词和短语到实际情景中。
4. 观察图片:(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5. 角色扮演:(1)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characters,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并运用学到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并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角色,编写一段台词,展示他们对角色扮演的理解和创造力。
《麦哨》语文教案(通用12篇)

《麦哨》语文教案(通用12篇)《麦哨》语文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由图入题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三:感知课文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课后反思:省略《麦哨》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__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__的表达方法。
4、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师: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我们从生字词入手,(出示本课生词课件)看看认识他们吗?2、师:另外还有几个难把握字音的词我们来读读(似的、结出、黑白相间、麦秆、乐谱)3、师:扫除了障碍后我们来读文,看看谁朗读得流利有感情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__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板书田野里丰收在即湖畔孩子嬉戏喜悦)5、师:同学们的预习比较认真,希望坚持下去。
二、揭题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麦哨吗?(请同学介绍麦哨)2、师:同学们,盛夏的农村大片大片的麦子熟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获奖教案《麦哨》教学设计3篇

获奖教案《麦哨》教学设计3篇《麦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A案第一课时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B案由图入题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感知课文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麦哨的精品教学设计

麦哨的精品教学设计麦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
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田园牧歌1、板书课题: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3、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
读准多音字“和”、“应”。
(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提示: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习写法。
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
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二、赏田园画意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021年《麦哨》的教案4篇

2021年《麦哨》的教案4篇《麦哨》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时〖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__一、初读课文1、直观激趣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二、感悟__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课文《麦哨》教学教案

《麦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麦哨》。
(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强调生字词的正确读音。
(3)学生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组内交流,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总结,板书重点生字词。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说话练习。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感悟。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读、讨论、作业完成等方面。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关注彼此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出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麦哨》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麦哨》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看录象。
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给定时间,读得快的多读几遍。
2、反馈:
⑴有哪些地方容易读错?给同学提一个醒。
⑵词语检查。
指名读,齐读。
应和掠过湖畔衬衫肚兜晶莹鹅黄嫩绿芽苞初放麦穗
黑白相间裹脚剥开嚼碎肺腑此起彼落撩起
三、感悟课文
1、课文录音范读。
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读一读首尾段,比较异同点。
你还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欢快、柔美?
2、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⑴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⑵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①写了哪些农作物?
②读一读,还有哪里让你觉得美?
③分号前后的三个分句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的句子该如何读?读出韵律美,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⑶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⑷每根麦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把麦穗儿比作了什么?这样些让你感觉的到什么?)
⑸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巾。
全文就这一句描写孩子们的穿着,文字精练简洁,念上去有些顺口。
这样的句子铭记在心,多念几遍,记在脑海里。
四、总结,谈感受
1、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
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
2、学完课文,麦哨和吹麦哨的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
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3、拓展阅读诗歌《麦哨》:
麦哨(诗)
春的原野
鼓起浑圆的唇
期待
麦秆的一头传出
悦耳的清脆
碧野之间
若有所思的人
淹没,看天
浑然一体
一支悠扬的乐声
传来
仿佛跋涉的路
足以酣睡百年
我呼吸的节律
感触年少情怀
如歌
在青春的另一面
春天的少年再次鼓起腮帮
春天的少年和着麦哨
拌着亘古的声调
喜悦满眼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