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针灸学补遗.doc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董氏奇穴

(医学课件)董氏奇穴
注意事项
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需要查明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避免 单纯依赖董氏奇穴治疗。
05
董氏奇穴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董氏奇穴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中医针灸的取穴原则,尤其是对董氏奇 穴的取穴应准确,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在进行董氏奇穴的刺激时,应注意力度和时间, 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良后果。
在进行董氏奇穴的刺激前,应做好充分的消毒工 作,以防止感染。
四肢部的穴位主要分布在手臂和腿部,多用于治疗局 部病症及相应脏腑病症。
背部的穴位主要分布在膀胱经和督脉,多用于治疗相 应脏腑病症及神经系统病症。
董氏奇穴的取穴方法
手指同身寸法
骨度分寸法
自然标志法
取穴方法图解
以患者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 位取穴。
以骨骼为标准,进行测量定位取 穴。
以人体自然特征为标准,进行定 位取穴。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月经 期妇女等,应慎用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的禁忌症
对于一些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禁用董氏奇穴,以避 免造成严重的出血。
对于一些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如心脏病、肝病 、肾病等,应禁用董氏奇穴。
对于一些有感染、炎症等病症的患者,也应慎用董氏 奇穴,避免加重病情。
对于一些未明原因的疾病,也应禁用董氏奇穴,以免 造成不良后果。
02
董氏奇穴的组成与分布
董氏奇穴的组成
董氏奇穴主穴
头、面、手、臂、胸、腹、背、足部的24个主穴和配穴。
董氏奇穴辅助穴
包括足三重穴、足千金穴、手三重穴等20余个辅助穴位。
董氏奇穴的分布特点
头面部的穴位主要分布在头两侧线及前额两侧线,多 用于治疗神志病、血液病、眼病等。
胸腹部的穴位主要分布在任脉和督脉,多用于治疗相 应脏腑病症及生殖系统病症。

董氏奇穴各家經驗補遺

董氏奇穴各家經驗補遺

董氏奇穴各家經驗補遺董氏奇穴各家經驗補遺五虎穴:內踝傷腫針五虎三、四配中白、下白,而外踝傷腫當配上白內外踝傷甚重者,除先在患處點刺放出瘀血外,並針五虎三、四穴配地宗穴,患者即可落地行走。

珠圓穴主治眼睛疾患。

指四馬:南非籍白人,頸部皰疹痊愈後仍甚痛,用本穴配三仙穴一次痊愈。

(或云指三重配三仙穴)三仙穴:手背食指第一節中央處,上二分半為一仙,下二分半為三仙。

指四馬與三仙都可以治療皮膚病,其曲區別是四馬是對臟腑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皮膚病,如青春痘、黑斑、皮膚粗糙、皮膚美容等。

而三仙穴大都系由外因或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如過敏、疥瘡、濕疹等。

(此為李國政先生說法,筆者以為不可靠,如過敏,濕疹與臟腑關系也甚大)。

肺心穴:劉先生雙臂不舉及無力,自訴周前發生心肌梗塞,工作無力,經針本穴及靈骨稍好,晚間加四花上穴及四花中穴即痊愈。

(此案說法可疑)膝靈穴:手背中指指甲內外側下兩分處,共兩穴。

配肩中穴治療膝蓋風濕性關節炎奇效。

木靈穴:董氏奇穴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無名指第一、二節橫紋中央偏外二分半處。

主治肝膽病,配木海、木神、三黃、木黃。

又常配雙靈。

木關穴:手掌腕橫紋中點上五分偏內側五分處。

木關,骨關均為七十二絕針。

骨關穴:手掌腕橫紋中點上五分偏外側五分處。

木關及骨關治療尿酸過多。

潘姓患者右足背太沖、陷谷一帶紅腫疼痛,針上二穴腫處即現皺紋消腫現象,第二天即愈。

上高、下高:治療腹膜炎的特效穴。

上白穴:俄籍八十一歲老婦夜盲症用本穴配明黃、木枝,經八次治療,好轉。

南非英籍中年婦人,患弱視多年,用本穴配明黃、三重,四次大效。

中白穴:本穴為董氏奇穴重要穴之一,其治療范圍很廣,尤其對骨骼方面疾病,常取本穴。

李白穴:本穴配雲白穴為治療叫腳扭傷的特效穴。

雲白透李白配地宗穴治療急慢性膀胱炎,英國航空公司有位空中小姐罹患此症,經五次治療即痊愈。

(不知可治療間質性膀胱炎否?)。

腳背長瘡者,應在腳的四縫處點刺出血,並針李白穴即愈,或針三重穴配通腎穴、或通胃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2016年4月22日—4月27日(22日全天报到)广州2016年4月09日—4月14日(09日全天报到)北京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

“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

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

“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

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

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

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

为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及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

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

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

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

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

董氏针灸七十二绝(收藏篇)

董氏针灸七十二绝(收藏篇)

董氏针灸七十二绝(收藏篇)1.外三关123穴:(与咽喉、肺有关)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

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红鼻子(特效)。

青春痘、粉刺(效佳)。

瘰疠(特效)。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4. 双龙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胫骨外侧骨陷中。

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5.双龙二穴一穴下6分6.双灵12穴: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二分半处。

(治疗范围广泛)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量透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8木灵穴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点偏外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痛、胆囊炎、胆道蚵虫症。

痿症、半身不遂。

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9.妇科穴:手背大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

(也有妇科2穴,一说)主治:子宫癌、于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

14.木火四穴手背2 3 4 5 指第2、3节间横纹正中央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心肝病都可治??)主治:半身不遂、腿痛、中风后遗症、草鞋风。

三棱针浅刺出血奇效。

注意与禁忌:木火四穴效果迅速,通常针不超过五分钟为原则。

连续取用五日后,限用三分钟。

18.八关穴: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節正中央內外側各五分的下二分半處、共八穴。

劑量:由下往上斜刺二~三分。

(关为关节??)主治:中风、半身不遂、手臂不举(特效)、腿痛(特效)耳鸣、痿症、五十肩配正会穴20下高穴手解二穴(少府穴)(于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所触之处。

董氏奇穴-精品文档

董氏奇穴-精品文档

《董氏奇穴》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董氏奇穴简介•董氏奇穴的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董氏奇穴治疗•董氏奇穴的实践与体验•董氏奇穴的学习与应用目录01董氏奇穴简介《董氏奇穴》源自中国*,其原始典籍《董氏针经》是针灸学中的重要经典,但已失传。

源自失传的《董氏针经》董景昌先生是《董氏奇穴》的传承者,他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传授其针刺技术,并形成了独特的针灸学派。

董景昌先生所传起源和历史1特点和优势23主要分布在四肢和头面部的经外奇穴,与十四经脉穴位不同,具有独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穴位分布特点具有显著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如治疗范围广泛,对多种疑难杂症有显著疗效,且操作简便易学。

疗效优势遵循“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原则,注重针刺手法和刺激量的掌握,安全性较高。

安全性高应用范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神经系统疾病、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

疗效特点具有起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小等特点,特别适合于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

同时,董氏奇穴还注重预防保健,提倡“治未病”的理念。

应用范围和疗效02董氏奇穴的基本理论强调脏腑功能董氏奇穴认为脏腑功能与体表穴位有密切关系,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胃为例董氏奇穴重视胃的功能,认为“养正祛邪,首在足阳明胃经”,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增强脏腑功能,治疗多种疾病。

脏腑理论董氏奇穴认为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重视经络董氏奇穴重视心包经的作用,认为心包经具有调节情志、平衡阴阳的功能,通过刺激心包经的穴位,可以治疗情志疾病和心肺疾病。

以心包经为例经络理论对应取穴董氏奇穴的取穴方法不是按照固定的穴位位置进行取穴,而是根据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不同因素进行取穴,强调“对应取穴”。

以头痛为例头痛患者可以取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风门、肺俞等穴位,也可以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丰隆等穴位,以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狭心症,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

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绞痛治疗,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的治疗,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

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

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心绞痛治疗,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变异性心绞痛,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心绞痛的症状,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心绞痛治疗,仪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

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心绞痛的原因,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心绞痛的原因,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传之针术可比拟。

(医学课件)董氏奇穴

(医学课件)董氏奇穴

03
董氏奇穴在临床应用上的 优势
疗效显著,见效快
董氏奇穴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具 有显著的疗效,往往能够快速
缓解患者的病痛。
通过对董氏奇穴的刺激,能够 有效地调节人体气血,达到疏 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目的
,从而治愈疾病。
董氏奇穴的刺激方法多样,包 括针刺、按摩、拔罐等,不同 方法之间疗效可以相互补充,
THANKS
肾关穴与神阙穴配伍
适用于治疗肾脏疾病和肠道疾病。
董氏奇穴的治疗手法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治疗时要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 染。
治疗手法:采用针刺、艾灸、按 摩等手法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穴 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
避免在饥饿、疲劳、精神紧张等 情况下进行治疗。
对于孕妇、儿童、体质虚弱的患 者,应谨慎使用董氏奇穴治疗。
使得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董氏奇穴疗法的操作相对简单,易于学习掌握,不需要复杂的医疗设备,使得其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பைடு நூலகம்泛性。
在操作过程中,董氏奇穴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和 并发症。
通过掌握董氏奇穴疗法的操作技巧,不仅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简单的治 疗,也可以在日常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
阳陵泉穴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肝炎等肝胆疾病, 以及头痛、眩晕等。
肾关穴
主治肾脏疾病,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以及耳鸣、耳聋等。
神阙穴
主治肠道疾病,如腹痛、腹泻、痢疾等, 以及虚脱、休克等。
穴位配伍与治疗原则
灵骨穴与肾关穴配伍
适用于治疗肾脏疾病和肺气不足引起的咳嗽等症状。
阳陵泉穴与神阙穴配伍
适用于治疗肝胆疾病和肠道疾病。
董氏奇穴的理论基础

董氏奇穴(穴位图)

董氏奇穴(穴位图)

董氏奇穴(穴位图)自从接触神奇的董氏奇穴,就深深的为他的独特而卓效的魅力所折服。

回来半月有余,结合对五输穴的一些浅显的认识,改进了以前减肥的治疗方案,现在已经见效,把自己的理论想法发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提高,望各位前辈釜正,指出不足,在国粹--针灸旅途上共同进步。

我来说减肥,肥胖历来困扰着人们,怎样才能减肥而不伤正气呢?先来分析一下肥胖。

肥胖哪里来的?1:阳化气,阴成形。

肥胖首先是形盛,形盛就是阴盛,从而说明了阴阳的不平衡。

那么减肥就是要调整阴阳的平衡,使阴平阳秘。

2:胖人多气虚常见肥胖的人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这说明气不足以动,是一种气虚的表现。

另外胖人多畏寒,多怕湿。

像夏天汗多就苦恼得很。

3:啤酒肚伤不起男人最常见的一种肥胖就是啤酒肚。

顾名思义这种肚子大多是是喝啤酒形成的,啤酒是一种多气的东西。

综上所诉:减肥要分这么三步走第一:要减气,治胃,减水。

怎么减气,从哪里减气。

分析:肚子凸的人,这个凸起也就是最显胖的地方就是肚子,肚子也就是胃,这就是治胃的问题了。

首先凸起也就是多的意思,也就是“宛陈则除之”的意思。

胃属土,属阳,现在反而胖,也就是阴盛,由五行推之也就是“水乘土”的五行相乘状态。

那么治疗就要减水,而在身体内气是与血交织在一起的“气血同源”,又有“津血同源”只说,说明气同体内的“水”是伴生的,因此在减水的同时也就是减气。

水多要减水那么这个水是属阴的怎么治,“阴病求阳”人体内主水的脏器有肾和膀胱,肾又通于膀胱,肾属阴膀胱属阳,所以要从膀胱经上来治。

膀胱经属水,水盛要用土克,怎么克不说大家都知道堵不如泻,所以取太阳膀胱经的土穴-委中放血,即强土又泻水,而委中又是膀胱经的下合穴,合主脏腑病,选委中一举三得。

委中刺血后加火罐(一定是火罐,火生土)五分钟就行,一边刺血要一边揉肚子,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二:要祛寒,要利湿,要补虚。

补虚、祛寒、利湿放在一起都很容易想到一个很有名的脏器,就是--脾,脾有主运化的功能,这个运化包括了运化水谷,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tw/董倒马针法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一、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的意义在董公所传七百多位穴位中,有将近百分之六十的穴位皆为成组的穴位,其观念的来源乃在于,董公认为久病痹症,若只用一、两针来治疗,效用不高,且疗效较为有限,故发展出董氏针灸特有的倒马针法。

倒马针法即用三根针来治疗,以直三针最常用,横三针较少用,视临床所需而灵活运用。

例如董氏奇穴中的大间、侧间、小间,天阳、人阳、地阳,土水一、二、三穴,心灵一、二、三穴,以及上三黄、下三皇、三重穴等,皆为倒马针法的穴位,而在董公所传的穴位中,便有百分之六十为倒马针法成组的穴位,可见董公十分重视此针法的运用,且其具有极佳的疗效。

二、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的取名源由董公很喜欢马,故其许多穴位取名皆与马有关,例如足驷马、指驷马、马金水、马快水等,故此针法取名亦与马有关,称为倒马针法。

另马跑得很快,即迅速之意,取马为名亦有速效之意。

而且此倒马针法,更是名符其实的“倒马”,因为若是马缺少一只脚,剩下三只脚便会倒下,故此倒马的意思便是使“马倒”,即剩三只脚,运用于针灸治疗上,即是用三根针,针刺的意思。

从董公所传之奇穴中,大都为三穴一组之布置即可体会董氏奇穴之真谛。

此道理很容易便可明白。

故可知三针倒马为主要,两针的运用较属特例。

三、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的效果古代擅用针灸的名医,对于寒气小深的疾病,天冷、久病的治疗上,曾用“齐刺”来治疗,其效果颇佳。

但是董公更深入地研究,而发展出倒马针法,其疗效可通全身脏腑,做整体性的治疗,尤其中医治疗的观念,乃在于重视整体性的调理,而非西医的局部治疗。

董氏倒马针法可使各脏腑间起整体协调作用,对于治疗的效果更能强化提高,加强患者的针感,直通三焦,故其效果当然较其它针刺为强。

四、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的特性1 针通三焦: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因利用三根针同时治疗,其疗效可通三焦,治疗范围可达所有脏腑,不像传统针法,只对某一脏腑下一、两针,因此倒马针法较其它针法,针效来得强的原因。

2 整体疗法:很多疾病的发生,并非单纯只是一脏一腑的病变,乃是诸脏腑间皆有整体性的关连,故倒马针法便具有整体治疗的特点,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等,常做整体性的治疗与调整,使治病的疗效发挥达到最高的针效。

3 疗效特强:董氏倒马针法乃利用三根针达到治病的效果,而其治疗的方法亦非只针对某一脏腑,只做局部的治疗,乃是针对全身整体脏腑间做协调,其疗效当然比传统一针或两针或多针的疗效较佳,而且根据实际的临床经验,若只下一、两针的效果有限且较慢,若利用倒马针法三根针,其效果常较迅速,针感较强,且疗效亦较佳。

4 特重区段:倒马针法不重经络,特别重视区段的取穴方法,亦是异于传统针法的一大特点。

其穴位区分为一一~十十部位,每个部分的区段,皆可独立成一系统,由局部代表人的整体,其各区段内,皆有倒马针法的穴位,例如一一手指部位的大间、侧间、小间,二二手掌部位的土水一、二、三穴,三三下臂部位的土胃一、二、三穴,四四部位的天宗、地宗、人宗,五五部位的妇灵穴,六六部位的火连、火菊、火散,七七部位的三重一、二、三穴,八八部位的上三黄,九九部位的神耳上、中、下穴,十十部位的正会、前会、后会等。

5 手法简明:董氏针灸不讲古传各种,弹、啄、飞、搯等手法,不讲手法技术上的补泻,针法简单明确,与传统大谈补泻、手法,使整体针灸治疗繁杂,而且众说纷芸,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于临床施治上常有实际与理论未能结合不易掌握的情况,故董氏针灸不用任何手法补泻及多样变化的各种得气手法,而其倒马针法亦是如此,简单明确,易于操作,针效不错。

6 危险性低:董氏倒马针剌治疗法,取穴位置大都以四肢、头部、耳部为主,不在腹部、胸部取穴,避开了人体的一些危险脏器,其身上的穴位,在董氏针灸上大量采取所谓放血针刺,不用豪针直剌,故取穴容易且方便,而且危险性极低。

董氏放血疗法一、董氏放血疗法的意义董氏放血疗法,不单只在病灶上放血,有时亦可在脏腑相关相对应之点、线、面反应处放血,这时大都选择膝后腘窝、肘窝、背部、小腿外侧等处点刺放血,即可调理脏腑阴阳之平衡、疏通气血通道,改善病势,此为董氏放血疗法之要点。

例如:“后背、心、肺区”点刺放血,可治重感冒、发烧、胸痛、背痛、冠心病、心肌梗塞等;“肩胛手足区”可治手足痛、手足麻痹、膝盖痛等;“膝后太阳区”可治头痛、项紧、腰背酸痛、胆固醇过高等;至于牙痛、舌下腺发炎、肝病、各种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皆可在六六部位之“足跗阳明区”放血;七七部位之“小腿阳明区”放血,将恶血秽气排出,往往久年沉疴常能立即减轻。

二、董氏放血疗法的医疗功能《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千金方》亦说:“诸病皆因血气壅滞,不得宣通”。

董公在临床上常说“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痛病必瘀”、“重病必瘀”,因此董公非常重用三棱针放血,三棱针放血可说是董氏针灸最重要的部份,在董氏针灸中堪称一绝。

三棱针放血可疏通经络上的瘀塞气血、调整虚实、调整脏腑功能的失调和紊乱、扶正除邪、疏通气血,使疾病改善以恢复正常,《灵枢小针解》:“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

《素问针解》亦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

放血疗法自古以来就为医者所重视的,董氏三棱针放血疗法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有退热、止痛、镇静、消肿、开窍救急、清血排毒、消除肿瘤等医疗作用。

三、董氏放血疗法的取配穴原则董氏针灸放血疗法经长期临床的累积经验,其取陪穴方法,形成一些指导原则,在进行放血疗法前,亦先透过董氏独门之掌诊,才能准确地知道该用哪个取穴原则,唯有如此,才能确定疗效,取得结果。

董氏放血疗法的取穴原则,有病区穴位直接取穴法、脏腑反应背区取穴法、脏腑肢体反应取穴法、人体全息对应取穴法、脏腑归经穴位取穴法等方法。

四、董氏放血疗法的特点1 安全可靠:全身无不可放之穴、不可放之区,放血所取之区穴最广,而对较危险的胸、背、腹、腰,董公所传都是采放血疗法,不采针刺,避免了各种危险。

2 实虚皆治:古代大多数名家都认为放血为大泻,身体虚弱的人则不宜,而董氏放血疗法不拘寒热虚实都可放血。

董公认为不拘虚实,只要有血气瘀滞、气血不通,就得先放血,疾病才会好转。

3 特重放血:董公认为若气血瘀滞严重时,平常的针与药是治疗不动的,当先察看血道是否闭塞,因气血闭塞不通,针药作用便不能达到病所,此时应先打通气血循环、放出恶血,气血通畅再采用针药,才能发挥其疗效。

4 疗效迅速:气血阻滞,针药不能发会作用,若能找出阻滞闭塞之穴,在此相关穴区放出恶血,许多经年久病常能立即改善,其迅速之作用较针药更快,如在外踝上放血治疗外踝扭伤,常能一针见血,疗效迅速。

5 简便经济:董氏放血穴位虽有一百九十余穴,但是透过整理归纳,可相并几个区组而已,只要掌握几个区组,找出病位放血,易学、易掌握,疗效特佳,所使用工具,诚简便经济。

6 预防保健:放血疗法不单专治有病者,亚健康者亦可放血。

每月定期一至二次,在身体背部、膝后太阳区放血,可藉此清血排毒,当气血循环正常,像血管硬化、心肌梗塞、中风、胆固醇过高等病皆能避免,可达预防保健之效。

(摘自李国政《董氏针灸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一.气血虚弱体质差者,不宜放血,否则易引起虚脱.目前一般认为有以下情况,不宜施行用三棱针放血的疗法.1.贫血,低血糖.有血液或出血倾向者.2.肝肾或心脏有严重疾患,孕妇,年老体弱者宜慎用.二.针具和放血部位必须严格消毒以防引起感染.三.放血前,要对病患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对放血的顾虑,以免引起患者紧张,发生晕针等意外事故.放血引起的晕针,与一般毫针针刺所致类似:头昏.眼花.眩晕:重者.可能有脸色苍白.脉搏微细.汗出肢凉.血压下降.甚者失去知觉.其除理方法亦同;应立即停止治疗.轻者令患者平卧,双脚抬高,喝点温开水即可;重者可用艾条熏炙百会穴,或针刺人中,涌泉等.手足对应针法董氏手足对应针法一、董氏手足对应针法的意义手足对应针法就是董氏针灸中用来治疗四肢酸痛疾病常用的针法之一,其疗效之迅速常令医者及患者都赞叹不已。

虽然古典医籍中曾记载类似对应针法治病的记录,但只有同名经对应取穴法,不及董氏对应针法详尽与完备。

此对应针法即是利用手足对应的原理,若患者左手痛就针右脚、右手痛针左脚,反之亦然,左腿痛针右手,右腿痛针左手,例如:左腿小腿肚痛,即针右手火圣穴、腰灵二穴、心灵一穴;左手臂尺侧腹面痛,针右小腿下三皇穴。

所以只要能清楚掌握手足对应的原则,并加以变化活用,则任何四肢酸痛、运动伤害,只要没有骨折、骨裂、韧带断裂等破坏性伤害,查明病位病因,即可下针治疗,效果明显且迅速。

二、董氏手足对应针法的方法欲将手足对应针法有效地灵活运用,必须明确且详细了解手足对应的方法及原则,在此将手足对应的方法清楚且系统化地表示出来,李国政教授与其学生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后,才能如此清晰地将手足对应的点、线、面归纳出对应的原则,并用西医解剖学、董氏穴道或借用十四穴道来指示对应的部位,盼能让学习者明白掌握手足对应的原则,领悟此针法的奥秘,并盼能刺激医学爱好者的兴趣,共同研究董氏针灸伟大的针法。

简述其对应方法为:手指对足趾、手背对足背、手掌对足掌、手腕对足踝、下臂对小腿、肘部对膝部、上臂对大腿、肩部对髋部。

三、董氏手足对应针法的适应症1 肌肉酸痛:所有四肢肌肉酸痛,皆是手足对应针法之主治范围。

2 关节病变:一般关节病变常用董氏放血疗法与手足对应针法配合,疗效显著。

3 运动伤害:凡由运动所引起之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等伤害,只要尚未发生骨折、骨裂、肌腱韧带断裂等破坏性伤害,皆可利用扎针、放血将其治愈。

4 躯干疾病:只要将手足对应原则加以变化,配合全息投影原则取穴,有时需再配上放血疗法,即可治疗此类疾病。

5 脏腑调节:因手足对应针法常使用直三针或横三针的倒马针法,而倒马针法本身就具有针通三焦、调理全身脏腑机能作用,故手足对应针法虽主治疾病是四肢肌肉、关节酸痛,但因其常用倒马的方式取穴,所以也能达到调理脏腑的效果。

四、董氏手足对应针法的特性1 疗效迅速:使用手足对应针法治疗四肢酸痛、扭伤疾病,疗效十分迅速,往往下针后数秒至数分钟之间,即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有时比止痛药效果更快,且毫无副作用,并依病情轻重、新久,扎针有时配合放血,可在一、二次或数次内,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根治的效果。

2 原则指导:手足对应针法的运用,完全依照手足对应的原则作为临床取穴施治的指导,使此一针法有一系列原则可循,只要能清楚掌握此原则,当面对患者时,即可按照原则取穴扎针,成为强背穴道堆栈记忆,乃是灵活运用,不需死记,达到全身无穴处处穴的功力。

3 独树一格:董氏针灸的许多理念都是独树一格的,自成一体系,其博大精深的理念及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巢臼,并非完全屏弃传统经络学,而是将其包融并且更加超越,创新与系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