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分析

国家安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家安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和变化,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1.2 研究意义国家安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安全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课题,而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
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从小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荣誉感,为未来的国家安全事业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认识世界、理解社会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国家安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将国家安全知识融入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国家安全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性教育学科,具有普及性和影响力,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其中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将国家安全理念、法律法规等知识贯穿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国家安全相关内容,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国家安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国家意识,还能促进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和未来国家建设的稳定和安全。
【字数:277】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国家安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国家安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探讨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对国家安全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国家安全意识。
2. 探讨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将国家安全教育元素融入语文教学提供具体指导。
4. 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提高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效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教学实践参考。
我为国家安全送祝福的句子

我为国家安全送祝福的句子
在庆祝国庆、祝福国家安全的重要日子里,我们可以用简短而有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祝福之情。
以下是一些送祝福的句子:
1. 愿祖国繁荣昌盛,神州安定幸福!
2. 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辉煌!
3. 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好!
4. 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5. 祖国安全万岁,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以上句子都能够表达我们对祖国安全的祝福,同时也表明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我们也要为之努力奋斗,共同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

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沈阳提要:本文从语言文字规范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加以讨论。
这些问题包括如何看待当前社会语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也包括如何保护方言、如何对待繁体字、如何对待外文字词、如何评价“汉字听写大赛”,以及如何看待“詈语的非詈化”等较敏感的语言文字问题。
本文所涉及的问题看似是“小事”,但这些问题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都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值得全社会关注$关键词:《语言与国家》社会语文生活语言文字问题现代汉语规范化一语言文字无“小事”最近读到赵世举教授主编的《语言与国家》一书(商务印书馆和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5年),感觉这确实是一本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好书。
这本书从国家高度,也就是从语言与安全、语言与经济、语言与科技、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讨论了语言文字的一些重要问题。
我觉得,这本书不但“高大上”,是一部严肃的党建教材和严谨的学术著作,将为国家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而且也很“接地气”,是一本优秀的政治思想教材和有益的普及读物,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有重要作用,也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都来关注语言文字问题。
语言文字问题往大里说,当然本来就是大问题。
语言是民族和国家的标志,没有语言,就没有民族的独立,就没有国家的尊严,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因此语言文字之于人类、之于民族、之于国家、之于社会,其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
从欧洲现代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从都德《最后一课》所反映的战争历史,从发生并不久远的两德合并、苏联解体、乌克兰危机等政治生态变化,都无不证明了这一点$所谓“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亡国”的例子,古今中外也比比皆是$记得以前看过一出外国的著名话剧,剧情的核心是大家争论一个问题,即什么东西是世界上的“万恶之首”,什么东西是世界上的“百善之先”,二者的答案竟都是“舌头(语言)”,说的也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不过语言文字问题往小里说,看起来有些也确实很微不足道$由于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要素,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工具,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都要说话,都要写字,因此有些语言文字使用中的问题也往往习焉不察,见怪不怪$比如吵架时骂个“我去”这样的脏词,文章中写个“卄根”这样的新字,发短信来个“欧了”这样的怪词,拍广告造个“咳不容缓”这样的词语,说汉语时夹上“out了”这样的外语,说句“亲,哦”成了“某某体”,还有人造出“人艰不拆”之类的新成语,甚至“毒舌女、荤段子、流行语”成了春节晚会之类公众场合哗众取宠的“点睛之笔”$确实,跟“藏独、疆独”借语言问题妄图分裂祖国的危害性比起来,跟“计算机处理语言文字”的高科技比起来,跟“汉语走向世界”的大趋势比起来,这些语言文字问题确实好像无足轻重、无伤大雅。
国家安全体系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6期国家安全体系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刘跃进提要当今世界,语言研究人员和安全研究人员正从两个不同的学术方向把语言问题“安全化”。
在当代国家安全体系中,作为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之一的文化安全包含了语言文字安全。
此外,语言文字还以多种形式影响着国家安全,而语言侵略、语言霸权作为文化侵略、文化帝国主义的一种形式,甚至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和危害。
因此,在保障国家安全的体系中,语言文字机构和语言文字工作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间的竞争,既包括了经济、政治、军事的竞争,也包括了语言文字的竞争。
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可以转化为语言文字上的优势;语言文字上的优势,也必然强化经济、政治及军事上的优势。
关键词语言文字;国家安全;文化安全;安全化;语言竞争一语言文字问题的“安全化”由于语言社会学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关注,及其对语言与政治之间关系的认可,早已在某种程度上把语言与政治、国家、安全等联系了起来,从而无意中使语言文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政治化”、“安全化”了。
“冷战”后盛行的各种非传统安全理论,则从安全特别是国家安全的角度,大张旗鼓地使语言文字问题进一步“安全化”了。
语言文字问题的这种“安全化”,正是来源于这样两个方向,即语言学研究的方向和“安全研究”的方向。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安全化”是哥本哈根学派著名代表人物巴瑞·布赞和奥利·维夫首先提出来的,指当代非传统安全观和非传统安全理论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即把以往没有进入国家安全视野的问题纳入安全和国家安全论域之中,例如把生态、信息、文化等方面的问题纳入安全领域,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关注和研究这些问题,提出国家生态安全、国家信息安全、国家文化安全等等一系列非传统的安全概念。
事实上,在国人采用西方的“安全化”理论框架分析语言文字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之前,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就在国际关系学院的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中,开始用自己创建的“系统安全观”框架来分析语言文字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位置。
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美国“关键语言”战略研究及对中国语言教育发展的启示

美国“关键语言”战略研究及对中国语言教育发展的启示学科分类: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关键语言”战略;国家安全;美国;中国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随着21世纪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国家安全战略也由过去的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战略向以“新安全观”为代表的综合安全战略转移,其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生态等非传统领域的安全日趋重要。
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语言教育与国家安全休戚相关,已经从边缘走向中心,语言政策与规划的国家安全取向被日渐重视,世界各国面临的安全问题给语言政策的制定和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大话语权的中国,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梦”的顺利实现需要国家安全的保障,而语言教育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等非传统安全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没有整体性的语言教育政策,语言教育战略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特别是国家安全的高度,这与社会发展对国家语言能力的需求不相符。
在语言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国家安全语言战略的缺失说明我们缺乏危机意识,如果没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国家安全语言战略的制定、实施、监督和预警管理,在未来以语言为武器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在此大背景下,我们提出应该重视语言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充分了解我国现有的语言政策和规划,研究和制定对我国政治、经济、安全和教育等密切相关的“关键语言”教育战略和规划(“关键语言”是1957年由美国提出,主要是美国联邦政府根据美国国防安全需要而设定的,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直接关系美国的政治稳定、军事强势、外交通畅、信息安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交流、教育合作。
),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和语言资源储备质量,以应对更为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安全挑战。
在居于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国,语言教育具有战略价值,语言已成为美国大国博弈的重要工具,语言具有安全性,安全语言在美国由来已久,美国根据对国家安全影响的程度差异,把对影响国家安全的外语—“关键语言”分为几类,在实际教育中予以不同程度的重视。
最新 国家安全层面下的美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精品

国家安全层面下的美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家间的、经济、和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度提高,国际形势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环境更加复杂。
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注意到外语在维护国家安全,丰富国家利益内涵和垄断国际话语权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美国政府将外语政策提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进行考量和制定,体现出美国对于外语规划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之间的关系具有前瞻性的深刻把握。
一、美国国家安全形势与外语政策制定的三个阶段美国从国家安全层面考量和制定外语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二战时期、美苏争霸及后冷战时期和911 事件以后。
这三个阶段的国际形势变动剧烈而又各具鲜明的特点,都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美国政府对于外语政策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1941 年12 月7 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宣布参战,二战进入到了一个异常残酷而又激烈的阶段,这样的形势对于美国的外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战和支援盟国等需要,美国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制定了培养以军事人才为主要目的外语教育计划。
这就是著名的军队特别培训计划( the Army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 [1] 。
该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多语言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了大量急需的语言人才,几乎包括了战争所涉及到的主要国家的语言,如欧洲的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亚洲的中文、日语、马来语等等。
这些外语人才服务于政府及军队的各个部门,有的还远渡重洋来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对于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外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力的支援了美国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战后,国际形势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战中的两大盟国美国和苏联以及以它们为首的“北约”和“华约”进入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的“冷战”时期。
1957年10 月4 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苏联在外太空领域具有了领先优势。
国家语言安全多人谈

国家语言安全多人谈沈 骑 周 燕 郑咏滟 张四红 耿静静 孙 雨主持人(沈骑)按语:语言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在新时代,国家语言安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同时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亟待深入探究的重要新领域。
国家语言安全需要从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为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国家语言安全治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为此,当前国家语言安全研究需要着力研究以下几个问题:①重视国家语言安全理论体系的构建,包括厘定国家语言安全的概念内涵和基本问题;②重视国别和区域语言安全理论与方法的国际比较研究,包括汲取和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安全学术体系和方法体系,为构建中国语言安全学提供参考;③关注国家语言安全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研究,包括涉及不同领域、地域和空间(网络)的语言资源安全、语言政治安全和语言文化安全等三个层面问题的探究,构成了从语言本体到语言应用,从微观社会语言学到宏观语言社会学的研究图景。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内多位学者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同时也真诚地期待更多学界同仁可以关注并投身到国家语言安全这一研究领域中来。
关键词:语言安全;语言规划;总体国家安全观;语言文化安全;语言政治安全;语言资源安全[中图分类号]H002 DOI:10.12002/j.bisu.4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39(2023)03-0164-13一、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语言安全研究的基本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任务。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任务复杂而艰巨,一些以往并不被关注甚或是被忽视的基础性问题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家语言安全就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在现实主义视域下,物质化的竞争与冲突是国家安全研究的重点,而语言通常处于国家安全研究的边缘地位,即使偶尔受到关注,也仅被视作外交或是军事斗争的工具。
冷战结束后,人们在不断[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治理视域下国家语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BYY06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核心区尼泊尔境内缅藏语的深度调查和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19AYY019)以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语言安全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ZDI145-11)的资助成果之一。
跨境语言与国家安全——以中缅跨境景颇族语言为例

大 致 看 来 , 这 种 影 响 存 在 两 面 性 :
有 利 的 一 面 和 不 利 的 一 面 , 即 正 能
量 的 和 非 正 能 量 的 安 全 的 和 非 安 ,
全的 ,
或说 是 有 益 于 国 家 利 益 的 和
不 利 于 国 家 利 益 的 。 研 究 景 颇 族 跨
跨 境 语 言 与 国 家 安 全
— 以 中 缅 跨 境 景 颇 族 语 言 为 例
口 戴庆 厦 徐悉艰
―
、
景颇 族 的 跨 境 特 点
内 人 口 多 、 与 境 外 景 颇 族 有 密 切 联
系 的 民 族 。 在 20 世 纪 国 界 未 定 之
国 家 安 全 是 我 国 现 代 化 进 程 中 前 跨境 景 颇 族长 期 无 拘 束 地 来 往
缅甸 的 景 颇人也 认为 ,
他 们 来 自 中
要 分 布 在 中 缅 边 境 线 上 边 境 线 长 ,
国西北 高原 根在 中 国 。 ,
( 2)
民 族
达 公 里 在 缅 甸 5 0 3 . 8
。
,
景 颇 族 人
特 征 包 括 心 理 、 文 化 、 语 言 、 服饰 、
同 一 民 族 跨 境 而 居 相 互 间 必 ,
然 会 出 现 各 种 影 响 。 由 于 所 在 国 政
治 制 度 、 经 济 形 态 、 文 化 体 制 存 在
不 同 的 特点 ,
以 及 民 族 、 社 会 特 点
的差异 ,
相 互 影 响 存 在 不 同 的 特 点 。
国情不 同 ,
在民族特征 、
语 言 特 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立国家安全外语能力标准
(2)日常会话级 (3)特定会话级 (4)流利级 (5)专家级
2、关键人物语言
用声纹技术、笔迹鉴定技术及语 言特点分析,确定人物身份。美 国以此来甄别关键人物的身份, 甚至为其斩首行动服务。 美国确定的关键人物有敌对国家 的领导人(如卡扎菲)、恐怖分 子(如本.拉登)及其他一些人物。 主要方法是搜集语言,建库分析
美国竞争法
2007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布什总统签署 三大内容:科技,教育,外语
二、面向国家安全的中国语言战略
1、关键语言
根据中国国情,确定我国需要的“关 键语言”。例如: A)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 萄牙语、俄语…… B)阿拉伯语、印地语、日语、朝鲜语、 伊朗语、普什图语(阿富汗官方语言 之一)、卑路支语(巴基斯坦重要方 言)、土耳其语、马来语、斯瓦希利 语(一种非洲语言)……
国防部“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
2005年,美国国防部发表白皮书《国 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A Call to Action for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apabilities) 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竞争、国内发展 都需要更多的外语人才。倡议设立国家 语言权力部门、成立国家外语协调委员 会等 国防部组织来自联邦政府、州政府、地 方政府、学术机构、工商企业、外语利 益集团和外国的300多名代表,召开外 语政策学术会议,会后发出了这个倡议
在调查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和驻坦桑尼亚大使馆1998年 被炸。联邦调查局在调查时发现一盘磁带,并最终确定了 这是何种语言,却找不到可以翻译它并且拥有安全工作许 可证的人
霍尔特《国家安全语言法案》
2003年,美国众议员(Rush D. Holt)联合34 名众议员,向国会提交了《国家安全语言法案》 (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Act) 法案指出,美国面临严重的外语人才短缺。并提 出一系列加强外语教学的具体措施建议,尤其是 中小学阶段外语教学的建议 这份法案所建议的“国家旗舰语言启动计划” (National Flagship Language Initiative)后 来成为 “国家安全教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问题》的几份报告
美国国家外语中心(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enter, NFLC,马里兰大学)多次组织会议,探讨美国国家安全的语 言政策因素。该机构刊物《政策问题》(Policy Issues) 连续发布多份专题研究报告 2000年发布《语言、国家安全与学术领域:联邦行动建 议》指出: 美国在100多个国家的驻军需要至少100多种语言 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需要大量外语专业人员 法院审理案件中,需翻译的案件每年以15%的比例增长 国务院每年需用外语填写的表格文件中,只填写了60%
2、重视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
A)加大语言信息处理 技术的投入,重点支 持关键语言、关键人 物的信息技术,加快 汉语与外语相互翻译 技术开发 B)重视重点语言的资 源库建设,并使其达 到国家安全的应用标 准(侦破,训练)。
3、其他
沿国境线在一定纵深内进行 地名普查和命名工作,特别 是有争议地区要先进行。并 应系统整理我国在历史上曾 有过而今失去管辖权的地域 的地名 科学制定港澳台的语言对策, 特别是海峡两岸语言生活的 各种预案 研究华人语言保持和汉语国 际传播方略
5、语言信息处理
保证国家和军事的信息安全,为未来的信息化战 争服务 《中国青年报》1999年9月13日报道:加拿大安大 略省一家软件及咨询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安德 鲁·费尔南德斯发现,微软公司的Windows软件 中,都暗含着两个密码。第二个密码的名称是 “NSAKEY”(国家安全局)。 “NSA”代表 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微 软使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秘密访问大多数 Windows民族的语言权 利是在立法层面保证 的。苏联(乌克兰)、 巴基斯坦的教训。美 国把语言权利放在司 法层面
三、若干建议
1、“语言与国家安全”基金会
A)建立“语言与国家” 基金会,全方位地研 究新时期的国家语言 政策及安全措施 B)从国家安全的角度 作好外语语种规划 C)制定关键语言目录, 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人 才,满足需求
国家安全语言启动计划
这一政策由国务卿赖斯亲自主持 制定: 美国的关键语言(critical languages):阿拉伯语、汉语、 俄语、印地语、波斯语等 确定“关键语言”的人才数量、 人才质量等 到2007财政年度,拨款达到1.14 亿美元 组建一个名为“国家语言服务军 团”的机构。在十年内,网罗 1000名外语人才,派到各大、中、 小学教外语
我国有30来种跨境语言:朝鲜语、鄂伦春 语、鄂温克语、赫哲语、达斡尔语、蒙古 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藏语、傣语、 景颇语、基诺语…… 文化高地、信息产品、边境地名、便民身 份识别
港澳台的语言战略
在港澳要推行普通话和简化字,增强向心力。 海峡两岸语言生活存在三大问题:1.简繁字。2. 词语差异(术语,人名地名等)。一种预防禽流 感的药Tamiflu 台湾 克流感 大陆 达菲 香港 特敏福 3.信息编码。 语言文字通不比“三通”的意义小, 在两岸统一的过程中和两岸统一之后,都要有语 言生活的预案 世界大华语问题
阿卡卡 《国家外语协调法案》
2005年,美国参议员阿卡卡(Akaka)和三名参 议员,向美国参议院提交《国家外语协调法案》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oordination Act) 美国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家外语协调委员会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oordination Council),设立“国家语言主任”(National Language Director),统领政府的教育部、国 防部、国务院、国内安全部等几十个部门,协调 统一的语言政策
3、秘密语言
具有秘密通讯价值的语言或方言。美国在 太平洋战争期间,曾经用纳瓦霍语作密码, 420名纳瓦霍人为密码译员。这是军事史上 少有的不可破译的密码之一(电影《风雨 人》) 据说,我国曾经用温州话发挥过这样的作 用 调查我国的民族语言与汉语方言,寻觅 “秘密语言”,并加以妥善保护与开发
4、跨境语言问题
军方语言计划
懂外语的士兵每年最多加薪1.2万美元,但 幅度则取决于哪一种语言,以及流利程度。 在众多外语中,美军最急需懂得汉语、阿 拉伯语、达利语和普什图语的人手 前线士兵如符合资格,每月最多可加薪 1000美元;符合资格的国民警卫队员每月 最多可加薪500美元
国家安全语言启动计划
2006年1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 在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 菲尔德、教育部长、国家情报委 员会主席、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 席和120多位大学校长一起参加 的会议上,正式发布国家安全语 言启动计划 布什指出:“这一项目是保卫我 们的国家这个战略目标的组成部 分。” “这一启动计划是一个范 围广泛的计划,涉及我国的国防、 我国的外交、保卫我国的情报和 我国人民的教育。”
“语言与国家安全”通报会
2002年1月16日,美国国家外语中心和美国国家安全教育 项目办公室(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Program) 在华盛顿召开“语言与国家安全”通报会 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詹姆斯•科林斯(James Collins)主 持。在会上发言的有: 美国国家安全教育项目主任罗伯特•斯雷特(Robert Slater)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副主席艾伦•莱普森(Ellen Laipson) 美国欧洲司令部华盛顿联络办公室爱德华•凯恩(Edward Kane) 国务院、国防部、大学和基础教育界等10方面的代表。
语言与国家安全
——从美国的语言战略谈起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李宇明 2008年4月11日 洛阳
一、美国外语战略
911引起美国人的思考
911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的 大事件。美国很多部门在 事件之前已掌握发动攻击 的有关材料,但这些材料 没有译成英语,几乎没起 作用 几份报告;1次通报会;2 份议案;1份倡议。最终 形成了美国为国家安全而 定的外语政策
确立国家安全外语能力标准(B类)
(1)关键词级 能听懂某一或某几种关键语言的关键词,如: “炸弹、爆炸、氰化物、沙林气、体育馆、运动 场、机场、广场、火车站、公共汽车、出租车、 去、杀、死、赶快、今天、西方人、人群、警察、 大使馆、围墙、翻越”等。 普通的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人员(包括社会治安 人员)应该达到的关键语言能力级别。
美国防部全国语言大会
军方语言计划
加强西点军校(陆军学院)、海军学院和 空军学院等军事院校的外语教育,给掌握 外语技能的军人加薪 规定 “战略要地语言”,包括阿拉伯语、 汉语和朝鲜语等,军方还在研究增加其他 语种 创建一个由1000名民间语言专家组成的 “民间语言后备兵团”以在战时听从召唤、 为军方效力
3、其他
普通话、规范汉字的推广 保证全军的信息 畅通,特别是对未来的信息战很重要 处理好国内的语言问题:普通话与方言; 汉语与民族语言;母语与外语;外语语种; 虚拟空间的语言;港澳台语言问题;世界 华人语言问题…… 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两个典型案例
1993年2月26日纽约世贸中心被炸,6人死亡、1000多人 受伤。指导制作炸弹的阿贾依(Ajaj)此前已被美国抓获。 阿贾依在美国监狱里用监狱里的电话直接指导监狱外的同 伙制作炸弹。他的所有通话都被美国监狱录音,但是当时 监狱里没人能听懂阿拉伯语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官员阿尔巴(David Alba)说,阿贾依 用 “Hadduta”(阿拉伯语:儿童睡前故事)来指称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