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

合集下载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200题 - 00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200题 - 00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200题 -24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C)。

A. 北京市周围的语音B. 北京市城区的语音C. 北京话的语音系统44.普通话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部分是(B)。

A.语音B. 词汇C. 语法45.普通话在台湾地区一般称为(B)。

A.普通话B. 国语C. 华语46.普通话里的轻声(B)独立的音调。

A. 是B. 不是C.有时是,有时不是47.北方话是汉语中覆盖地域最广的方言,(C)组都属于北方话。

A. 沈阳话、成都话、杭州话、西安话B.贵阳话、南京话、长沙话、太原话C. 天津话、武汉话、昆明话、桂林话48.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个字都是翘舌声母的是(B)组。

A. 成人、手术、暂时、展示B. 师生、战术、顺畅、生产C. 神州、注释、珠算、申诉49.下列3组词语中,每个词语中既有n声母又有l声母的是(B)组。

A .南宁、留恋、牢笼、扭捏 B. 女篮、连年、嫩绿、努力 C. 琉璃、泥泞、拉链、奶牛50.下列3组词语中,韵母完全相同的是(B)组。

A. 进行、亲近、清新、信心B. 风筝、奉承、升腾、逞能C. 轰动、冷冻、生动、工农51.下列3组词语中,不完全同音的是 (A) 组。

A.电子、垫子B. 室内、市内C. 品味、品位52.下列3组词语中,所有的字都该读去声的是 (A) 组。

A. 酝酿、话剧、变质、字帖B. 漂亮、教室、茂盛、笑话C. 校舍、记性、锻炼、即兴53.下列3组词语中,儿化和不儿化的意义不同的是 (B) 。

A. 上班、上班儿B. 火星、火星儿C.小孩、小孩儿54.下列3个词中,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 (C) 。

A. 学生B.西瓜C.运气55.下列3组字中,每个字只有两种读音的是(C) 组。

A. 任、朴、漂B. 乐、划、累C. 擂、盛、劲56.下面3组词语中,其中全是上声的一组是(A)。

A. 俭省、管理、处暑B. 而且、美好、首脑C. 缓解、违反、雨水57.下列9个带“大”字词中,有一个“大”字有不同读音,其相应的词有不同意义,这个词在(B)组。

语言文字规范化(一)

语言文字规范化(一)

(三)因音同音近且形近容易写错的字
1巴吧2毙毖3敝弊蔽4壁璧5博搏6谗馋7弛驰8淳醇9 谛缔蒂10垢诟11捍悍12侯候13涣焕14悔诲晦15即 既16辑缉17娇骄矫18绞铰19竞竟20竣俊峻浚21阑 谰澜斓22历厉励沥23梁粱24撩缭潦燎25曼漫蔓26 密蜜27缅湎腼28幕暮慕募29恼脑30讴呕沤怄31蓬 篷32恰洽33钟磬合鸣罄34搔骚瘙35申伸36瑕暇遐 37详祥38喧暄渲39训驯40绎译41弈奕42荧莹萤茔 43尤犹44园圆45躁燥46蛰蜇47壮状48姿资恣50纂 篡50遵尊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 《法》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 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2.拼写规范 ①i、ü头上点的问题:加y、w的问题、 ü上两点省不省的问题。
语言文字规范化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中文系 朱爱平
一、有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主要内容
(2000.10.31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1.1起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 关于语言文字的第一部专门法律)
1、本法中所指的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字。 规范汉字最大的特点是:汉字简化和整理异体字。
不规范字有四种:错别字、不规范简化字(二简字)、淘汰了的异体字、繁体字。
2、本法对教师的要求及规定 十条 十九条 二十条
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发布,1996.06.01实施)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在使用上的区别: 4.一般原则:使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4.1.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 拉伯数字。示例:48 302 -125.03 34.05% 63%---68% 1/4 2/5 1:500 ○ 4.1.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 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示例: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 星期三、四氧化三铁、一○五九(农药)、八国联军、一二九师、二万五千里 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路易十六、十月革命、七上八下、零 点方案、白发三千丈、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 全会、、、 4.2不统一的情形,可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笔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内地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规范法律,于2001年通过颁布实施。

该法案的实施旨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以及加强对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

此法案的颁布,对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和要求1. 语言文字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其准确、清晰和统一。

这意味着在书面和口头表达中都应当遵循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使人们能够准确、清晰地理解和交流。

2.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促进此法案也着重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鼓励少数民族传承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化,同时保障其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权益。

3. 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鼓励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之成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主要语言文字,促进国家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撰稿人,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水平,也保护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以及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

这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通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内容涵盖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促进,以及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

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推动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这一法案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国家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撰稿人,我会继续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效果,并不断深入研究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主要内容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主要内容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主要内容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法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和文字是普通话和简化汉字,并明确了全民应当掌握和使用这两种语言文字。

2. 规定了国家机关、公共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应当使用普通话和简化汉字进行工作。

3. 规定了全民应当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字文化。

4. 规定了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规范,禁止使用不文明、低俗、侮辱性的语言文字。

5.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方言和文字在保护传承的同时,不应影响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6. 规定了全民应当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促进语言文字的改革和发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全民的语言文字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题目-蚌埠第二中学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题目-蚌埠第二中学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语言文字规范基础知识题目蚌埠二中教研组教师姓名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答案C)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 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答案B)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答案A)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答案B)A.义务 B.权利 C.责任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答案B)A.便利 B.条件 C.培训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答案C)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教育行政部门 C.有关部门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答案C)A.法制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的组织和个人。

(答案B)A.重大贡献 B.突出贡献 C.特殊贡献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答案C)A.使用 B.发展 C.使用和发展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答案A)。

A.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宪法 C.民族区域自治法11.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答案B)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答案A)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答案C)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为了规范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的基本法律,对于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字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语言文字使用权,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以汉语普通话为基础,符合汉字表音法规定,成熟并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

第三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全国各个民族的共同财富,是各个民族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

第四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管理和推广工作,促进多语种文字的和谐发展。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定、推广和规范工作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管理机构负责,具体职责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规定。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普及第六条:全国公共场所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公示、标识、宣传和服务,不得擅自使用其他语言文字。

第七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广泛普及并得到正确使用,全国各级教育机构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必修科目进行教学。

第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要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进普及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语言文字保护和推广。

第九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应当注重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各界积极参与语言文字的普及和应用。

第三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第十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语音、语调的纯正和规范,不夸张、不失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使用和规范的法律法规,旨在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发展。

该法于2001年10月3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并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现在我将对该法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

普通话作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使用的官方语言,其广泛推广和普及是国家统一的需要。

2.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公民的义务。

公民有使用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义务,不得歧视或排斥他人因使用其他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利,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教育和研究。

4.推广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国家鼓励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倡导文明用语,反对粗俗和低俗用语。

二、语言文字的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的措施:1.政府机关和公共场所应当广泛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方言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2.学校、军队、企事业单位等应当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公民的语言文字水平。

3.媒体和出版物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提高公众的语言文字素养。

4.社会组织、社区和家庭等应当积极开展普通话学习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活动。

三、语言文字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作出了以下要求:1.使用普通话。

国家鼓励公民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规范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的使用。

2.文明用语。

公民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应该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使用正规、文雅和文明的用语。

3.俗话俗说。

在一些特定场合和特定群体中,可以使用俗话俗说进行交流,但不得侮辱、诋毁或歧视他人。

4.打击低俗用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即语言文字规范化相关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颁行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七号主席令公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可以说是我国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汉语规范化运动的结晶,是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必然产物,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从而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2.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是哪个机构?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3.我国宪法对语言文字工作有何规定?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有何意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5. 什么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一词是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上确定指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

在那次文字改革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张若奚作了《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的报告,在报告中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首次提出了普通话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教育部确定了这一定义:"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1.北方话是汉语中覆盖地域最广的方言,组都属于北方话。

(C)A. 沈阳话、成都话、杭州话、西安话B. 贵阳话、南京话、长沙话、太原话C. 天津话、武汉话、昆明话、桂林话2.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个字都是翘舌声母的是组。

(B)A. 成人、手术、暂时、展示B. 师生、战术、顺畅、生产C. 神州、注释、珠算、申诉3.下列3组词语中,韵母完全相同的是组。

(B)A. 进行、亲近、清新、信心B. 风筝、奉承、升腾、逞能C. 轰动、冷冻、生动、工农4.下列3组词语中,儿化和不儿化的意义不同的是。

(B)A. 上班、上班儿B. 火星、火星儿C. 小孩、小孩儿5.下列3组词中,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

(C)A. 学生B. 西瓜C. 运气6."她唱得真好啊!""啊"在此处应当读作。

(C)A. a(啊)B. ia(呀)C. wa(哇)7.下列每个字的笔画全是4画的一组是。

(A)A. 丰、长、互、内B. 世、升、书、乌C. 去、以、勿、专8.书写下列字时,末笔全是"撇"的一组是。

(B)A. 万、力、勿、我B. 芳、乃、伤、另C. 叨、匕、易、才9.下列3组成语中,用字无误的一项是。

(A)A. 按部就班、风驰电掣、开诚布公B. 三顾茅庐、永往直前、戮力同心C. 既往不究、班门弄斧、黄粱一梦10.国家于1997年发布了《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对20个计量单位旧译名中的用字进行了规范。

下列3组计量单位名称中,完全规范的一组是。

(C)A. 海里、英两、升B. 盎司、公司、哩C. 加仑、英寸、千瓦11.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认"黏"字为规范字,"粘"不再表示"黏"的意义。

下列3组词语中"粘、黏"两字通用的一组是。

(B)A. 黏液、粘土、粘连、黏贴B. 这种胶很黏,可以把瓷砖粘得结结实实C. 他刚糊完窗户,两只手上都是粘糊糊的糨糊。

12.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B)A. 由简趋繁B. 由繁趋简C. 表音化13.将"路、鲁、吕、栾、刘、梁、罗、龙"这八个姓氏按音序排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A. 梁、刘、龙、鲁、路、吕、栾、罗B. 梁、刘、龙、路、鲁、吕、栾、罗C. 梁、刘、龙、鲁、路、栾、罗、吕14.《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以及共5部分。

(B)A. 声调表、隔音符号B. 声调符号、隔音符号C. 声调表、注意事项15.用汉语拼音拼写"黑龙江省"(不标调),正确的是。

(C)A. helongjiang shengB. Heilongjiang shengC.Heilongjiang Sheng16.国务院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B)A. 新闻出版B. 语言文字工作C. 广播电视17."李清照是宋代著名词人。

"拼写正确为。

(C)A. li qing zhao shi song dai zhu ming de ci ren.B. li Qingzhao shi songdai zhuming de ciren.C. Li Qingzhao shi Songdai zhuming de ciren.18.历史上有组织、有计划的汉字规范是在时期。

(A)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19.是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通用时间最长的汉字标准字体。

(C)A. 隶书B. 草书C. 楷书D. 行书20.历代都有简体字流行在民间。

当时的统治阶级把简体字看作是"俗体"、"破体",没有合法地位。

但是就采用并创造了一百多个简体字,其中80%以上已被《汉字简化方案》采用。

(D)A. 秦国B. 元朝C. 明朝D.太平天国21.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的"六书"说法,概括了汉字特有的构造规律,但是一般把看成是用字的方法,而不是造字的方法。

(D)A. 指事、假借B. 象形、转注C. 会意、形声D. 假借、转注22."蜻、郊、园、芬"都采用了的造字方法。

(B)A. 象形B. 形声C. 指事D. 会意23.秦始皇用字体统一了汉字,达到"书同文"。

(C)A. 籀文B. 隶书C. 小篆D. 金文24.先秦时期流行于各地的通用语称为。

(B)A. 俗语B. 雅言C. 官语25.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C)A. 《康熙字典》B. 《汉语大字典》C. 《中华字海》26.我国古代四大书法家:王、颜、柳、赵中的"赵"是。

(A)A. 赵孟頫B. 赵佶C. 赵子龙27.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系统分明的汉字字典。

(A)A. 《说文解字》B. 《康熙字典》C. 《史籀篇》28.用"妈妈"来指称女性直系长辈最早出现在朝。

(D)A. 宋B. 元C. 明D.清29.汉字的形体从甲骨文发展至今经历了数次演变,是古今字体分水岭的早期汉字形成。

(C)A. 大篆B. 小篆C. 隶书D. 楷书30.古代书法家经常写简体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简体字占总字数的。

(A)A. 三分之一B. 六分之一C. 九分之一31.人民币上印有汉字等种文字。

(C)A. 3 B. 4 C. 5 D. 6 32.汉字的基本笔画有5种,即。

(C)A. 横、竖、撇、捺、点B. 横、竖、撇、点、提C. 横、竖、撇、点、折33."知天命之年"是一种年龄代称,它指的是。

(B)A. 四十岁B. 五十岁C. 六十岁D. 七十岁34."豆蔻年华"这一成语运用于。

(A)A. 十三四岁的少女B. 少男少女C. 长相看上去年轻的女子35.在竖排时,不可保留阿拉伯数字。

(C)A. 产品型号B. 统计数字C. 年月日36.下列词语中,"俩"字用错的是。

(B)A. 咱俩B. 小俩口C. 他俩和她俩37.被称为"中国书帖祖宗"的最善本近期在上海展出。

(A)A. 《淳化阁帖》B. 《唐宋碑帖》C. 《郑文公下帖》38.编著的《方言》是用当时的汉民族共同语"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A)A. 西汉的杨雄B. 春秋的孔子C. 汉代的许慎39.汉字是文字。

(C)A.象形B. 表音C.意音40.《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批准的。

(A)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4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

( A )A. 《汉语拼音方案》B. 注音字母C. 国语罗马字42.国家于1996年颁布,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

(A)A.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B. 《汉语拼音正词法》C. 《汉语拼音应用规则》43.初等教育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B)A. 可以B. 应当C. 根据需要决定是否44.1973年12月18日,2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汉语为联合国六种法定语言之一,其他五种语言为语。

(C)A. 英、俄、法、德、日B. 英、俄、法、阿拉伯、葡萄牙C. 英、俄、法、阿拉伯、西班牙45.汉语普通话共有个基本音节,加上阴阳上去四声,就构成1200多个音节。

(B)A. 300 B. 400 C. 50046.提倡书法家写规范的简化字,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文字的愿望,是适应社会主义时代生活节奏变快的形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C)A. 易读、易认、易懂B. 易写、易读、易懂C. 易写、易认、易懂47.汉字的标准化是指: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的"四定",即。

(C)A. 定量、定义、定音和定序B. 定量、定形、定音和定部件C. 定量、定形、定音和定序48.目前世界上共142部宪法中有部宪法规定了国语或官方语言。

(B)A. 75 B. 79 C. 8349.《汉语拼音方案》已成为汉语走向世界的桥梁。

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世界范围带动一股"汉语热"。

据估计,目前在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2500万人,已有个国家的23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

(B) A. 75 B. 85 C. 10550.起,全国报刊实行了横排横写。

(A)A. 1956年1月1日B. 1958年2月11日C. 1986年10月10日51.2000年10 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由江泽民主席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实施(C)A.2000年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5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B)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5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汉字5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A.义务B.权利C.责任5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B)A.便利B.条件C.培训5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C)A. 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 教育行政部门C. 有关部门5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C)A. 法制建设B. 现代化建设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5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的组织和个人。

(B)A. 重大贡献B. 突出贡献C. 特殊贡献5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C)A. 使用B. 发展C. 使用和发展6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A.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B. 宪法C. 民族区域自治法61.国家机关以为公务员用语用字。

(B)A. 汉语和汉字B.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 中文6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A. 汉语文课程B. 语文课程C. 各种课程6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C)A. 法律和规定B. 方针和政策C. 规范和标准6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批准。

(B)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C.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65.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服务用字。

(A)A. 规范汉字B. 通用汉字C. 常用汉字66.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监督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