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及编程:5.5 数控机床的换刀装置

数控机床及编程:5.5  数控机床的换刀装置
数控机床及编程:5.5  数控机床的换刀装置

5.5 数控机床的换刀装置

一、自动换刀装置的作用

自动换刀装置可帮助数控机床节省辅助时间,并满足在一次安装中完成多工序、工步加工要求。

二、对自动换刀装置的要求

数控机床对自动换刀装置的要求是:换刀迅速、时间短,重复定位精度高,刀具储存量足够,所占空间位置小,工作稳定可靠。

三、换刀形式

1、回转刀架换刀

其结构类似普通车床上回转刀架,根据加工对象不同可设计成四方或六角形式,由数控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回转换刀。

2、更换主轴头换刀

各主轴头预先装好所需刀具,依次转至加工位置,接通主运动,带动刀具旋转。该方式的优点是省去了自动松夹、装卸刀具、夹紧及刀具搬动等一系列复杂操作,缩短了换刀时间,提高了换刀可靠性。

3、使用刀库-机械手换刀

将加工中所需刀具分别装于标准刀柄,在机外进行尺寸调整之后按一定方式放入刀库,由交换装置从刀库和主轴上取刀交换。

四、刀具交换装置

自动换刀装置中,实现刀库与主轴间传递和装卸刀具的装置为刀具交换装置。刀具交换方式常有两种:采用机械手交换刀具和由刀库与机床主轴的相对运动交换刀具(刀库移至主轴处换刀或主轴运动到刀库换刀位置换刀),其中以机械手换刀最为常见。五、刀库

刀库是自动换刀装置中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其容量、布局及具体结构对数控机床的总体设计有很大影响。

1、刀库容量

指刀库存放刀具的数量,一般根据加工工艺要求而定。刀库容量小,不能满足加工需要;容量过大,又会使刀库尺寸大,占地面积大,选刀过程时间长,且刀库利用率低,结构过于复杂,造成很大浪费。

2、刀库类型

一般有盘式、链式及鼓轮式刀库几种。

盘式刀库刀具呈环行排列,空间利用率低,容量不大但结构简单。

链式刀库结构紧凑,容量大,链环的形状也可随机床布局制成各种形式而灵活多变,还可将换刀位突出以便于换刀,应用较为广泛。

鼓轮式或格子式刀库占地小,结构紧凑,容量大,但选刀、取刀动作复杂,多用于FMS 的集中供刀系统。

3、选刀方式

常有顺序选刀和任意选刀两种。

顺序选刀是在加工前,将加工所需刀具依工艺次序插入刀库刀套中,顺序不能有差错,加工时按顺序调刀。工件变更时,需重调刀具顺序,操作烦琐,且加工同一工件中刀具不能重复使用。

任意选刀是刀具均有自己的代码,加工中任选且可重复使用,也不用放于固定刀座,装刀、选刀都较方便。

图5-1 工作台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2 主轴箱结构示意图

回转工作台是数控铣床、数控镗床、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不可缺少的重要附件( 或部件 ) 。它的作用是按照控制装置的信号或指令作回转分度或连续回转进给运动,以使数控机床能完

成指定的加工工序。常用的回转工作台有分度工作台和数控回转工作台。

一、分度工作台

分度工作台的功能是完成回转分度运动,即在需要分度时,将工作台及其工件回转一定角度。其作用是在加工中自动完成工件的转位换面,实现工件一次安装完成几个面的加工。由于结构上的原因,通常分度工作台的分度运动只限

于某些规定的角度;不能实现范围内任意角度的分度。

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分度工作台的定位精度 ( 定心和分度 ) 要求很高。实现工作台转位的机构很难达到分度精度的要求,所以要有专门定位元件来保证。按照采用的定位元件不同,有定位销式分度工作台和鼠齿盘式分度工作台。

1 .定位销式分度工作台

定位销式分度工作台采用定位销和定位孔作为定位元件,定位精度取决于定位销和定位孔的精度 ( 位置精度、配合间隙等 ) ,最高可达±5′′ 。因此,定位销和定位孔衬套的制造和装配精度要求都很高,硬度的要求也很高,而且耐磨性要好。图 5-31 是自动换刀数控卧式镗铣床的定位销式分度工作台。该分度工作台置于长方形工作台中间,在不单独使用分度工作台时,两者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使用。

图 5-31 定位销式分度工作台结构

1 —挡块;

2 —工作台;

3 —锥套;

4 —螺钉;

5 —支座;

6 —油缸;

7 —定位衬套;

8 —定位销; 9 —锁紧油缸; 10 —大齿轮; 11 —长方形工作台; 12 —上底座;

13 —止推轴承; 14 —滚针轴承; 15 —进油管道; 16 —中央油缸; 17 —活塞;

18 —螺栓; 19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20 —下底座; 21 —弹簧; 22 —活塞拉杆

工作台 2 的底部均匀分布着八个 ( 削边圆柱 ) 定位销 8 ,在工作台下底座 12 上有一个定位衬套 7 以及环形槽。定位时只有一个定位销插入定位衬套的孔中,其余七个则进人环形槽中,因为定位销之间的分布角度为

45 ° ,故只能实现45 ° 等分的分度运动。

定位销式分度工作台作分度运动时,其工作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1) 松开锁紧机构并拔出定位销

当数控装置发出指令时,下底座 20 上的六个均布锁紧油缸 9( 图中只示出一个 ) 卸荷。活塞拉杆 22 在弹簧 21 的作用下上升 15mm ,使工作台 2 处于松开状态。同时,间隙消除油缸 6 也卸荷,中央油缸 16 从管道 15 进压力油,使活塞 17 上升,并通过螺栓 18 、支座 5 把止推轴承 13 向上抬起,顶在上底座 12 上,再通过螺钉 4 、锥套 3 使工作台 2 抬起 15mm ,圆柱销从定位衬套 7 中拔出。

(2) 工作台回转分度

当工作台抬起之后发出信号使油马达驱动减速齿轮 ( 图中未示出 ) ,带动与工作台 2 底部联接的大齿轮 10 回转,进行分度运动。在大齿轮 10 上以45 ° 的间隔均布八个挡块 1 ,分度时,工作台先快速回转。当定位销即将进入规定位置时,挡块碰撞第一个限位开关,发出信号使工作台降速,当挡块碰撞第二个限位开关时,工作台 2 停止回转,此时,相应的定位销 8 正好对准定位衬套 7 。

(3) 工作台下降并锁紧

分度完毕后,发出信号使中央油缸 16 卸荷,工作台 2 靠自重下降,定位销 8 插入定位衬套 7 中,在锁紧工作台之前,消除间隙的油缸 6 通压力油,活塞顶向工作台 2 ,消除径向间隙。然后使锁紧油缸 9 的上腔通压力油,活塞拉杆 22 下降,通过拉杆将工作台锁紧。

工作台的回转轴支承在加长型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19 和滚针轴承 14 中,轴承 19 的内孔带有 1 : 12 的锥度,用来调整径向间隙。另外,它的内环可以带着滚柱在加长的外环内作 15mm 的轴向移动。当工作台抬起时,支座 5 的一部分推力由止推轴承 13 承受,这将有效地减小分度工作台的回转摩擦阻力矩,使工作台 2 转动灵活。

2 .鼠齿盘式分度工作台

鼠齿盘式分度工作台采用鼠齿盘作为定位元件。这种工作台有以下特点:

(1) 定位精度高,分度精度可达±2'' ,最高可达±0 . 4'' 。

(2) 由于采用多齿重复定位,因而重复定位精度稳定。

(3) 因为多齿啮合,一般齿面啮合长度不少于 60 %,齿数啮合率不少于 90 %,所以定位刚度好,能承受很大外载。

(4) 最小分度为360 ° / Z(Z 为鼠齿盘的齿数 ) ,因而分度数目多,适用于多工位分度。

(5) 磨损小,且因为齿盘啮合、脱开相当于两齿盘对研过程,所以,随着使用时间的延续,其定位精度不断提高,使用寿命长。

(6) 鼠齿盘的制造比较困难。

图 5-32 为鼠齿盘及其齿形结构

图 5 —33 为鼠齿盘式分度工作台的结构,主要由一对分度鼠齿盘 13 、 14 ,升夹油缸 12 ,活塞 8 ,液压马达,蜗轮副 3 、 4 ,减速齿轮副 5 、 6 等组成。其工作过程如下:

(1) 工作台抬起,齿盘脱离啮合

当需要分度时,控制系统发出分度指令,压力油进入分度工作台 9 中央的升夹油缸 12 的下腔,活塞 8 向上移动,通过止推轴承 10 和 11 带动工作台 9 向上抬起,使上、下齿盘 13 、 14 脱离啮合,完成分度的准备工作。

(2) 回转分度

当工作台 9 抬起后,通过推动杆和微动开关发出信号,启动液压马达旋转,通过蜗轮 4 和齿轮副 5 、 6 带动工作台 9 进行分度回转运动。工作台分度回转角度由指令给出,共有八个等分,即为45 ° 的整倍数。当工作台的回转角度接近所要分度的角度时,减速挡块使微动开关动作,发出减速信号使液压马达低速回转,为齿盘准确定位创造条件;当达到要求的角度时,准停挡块压合微动开关发出信号,使液压马达停止转动,工作台便完成回转分度工作。

(3) 工作台下降,完成定位夹紧

液压马达停止转动的同时,压力油进入升夹油缸 12 的上腔,推动活塞8 带动工作台下降,数控机床的结构与传动种圆弧或与直线坐标轴联动加工曲面,又能作为分度头完成工件的转位换面。

由于数控回转工作台的功能要求连续回转进给并与其他坐标轴联动,因此采用伺服驱动系统来实现回转、分度和定位,其定位精度由控制系统决定。根据控制方式,有开环数控回转工作台和闭环数控回转工作台。

( 一 ) 开环数控回转工作台

开环数控回转工作台采用电液脉冲马达或功率步进电机驱动,图 5-34 是开环数控回转工作台的结构。

图 5-34 开环数控回转工作台结构

1 —偏心环;

2 、 6 —齿轮;

3 —步进电机;

4 —蜗杆;

5 —橡胶套; 7 —调整环;

8 、 10 —微动开头; 9 、 11 —挡块; 12 —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 13 —滚珠轴承;

14 —油缸; 15 —蜗轮; 16 —柱塞; 17 —钢球; 18 、 19 —夹紧瓦; 20 —弹簧;

21 —底座; 22 —圆锥滚子轴承; 23 —调整套; 24 —支座

工作台由功率步进电机 3 驱动,经齿轮副 2 、 6 ,蜗轮副 4 、 15 ,带动其作回转进给或分度运动。由于是按控制系统所指定的脉冲数来决定转位角度,因此,对开环数控回转工作台的传动精度要求高,传动间隙应尺量小。为此,在传动结构上采用了消除间隙的措施。步进电机 3 由偏心环 1 与底座连接,通过调整偏心环消除齿轮 2 和齿轮 6 的啮合间隙。蜗杆 4 为双导程 ( 变齿厚 ) 蜗杆,可以用轴向移动蜗杆的方法来消除蜗杆 4 和蜗轮 15 的啮合间隙。调整时,只要将调整环 7 的厚度改变,便可使蜗杆 4 沿轴向移动。

为了消除累积误差,数控回转工作台设有零点。当它作返零控制时,先由挡块 11 压合微动开关 10 ,发出从快速回转变为慢速回转信号,工作台慢速回转,再由挡块 9 压合微动开关 8 进行第二欠减速,然后由无触点行程开关发出从慢速回转变为点动步进信号,最后由步进电机停在某一固定通电相位上,从而使工作台准确地停在零点位置上。

当数控回转工作台用于分度时,分度回转结束后,要把工作台夹紧。在蜗轮 15 下部的内、外两面装有夹紧瓦 18 和 19 ,底座 21 上固定的支座 24 内均布有 6 个油缸 14 。油缸 14 上腔进压力油,柱塞 16 下移,并通过钢球 17 推动夹紧瓦 18 和 19 ,将蜗轮夹紧,从而将工作台夹紧。不需要夹紧时,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使油缸 14 上腔油液流回油箱,在弹簧 20 的作用下把钢球 17 抬起,于是夹紧瓦 18 和 19 松开蜗轮 15 ,这时启动步进电机,驱动工作台回转进给或分度。

该数控回转工作台的圆形导轨采用大型滚珠轴承 13 ,使回转运动灵活,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 12 及圆锥滚子轴承 22 保证回转精度和定心精度。调整轴承 12 的预紧力,可以消除回转轴的径向间隙,调整轴承 22 的调整套 23 的厚度,可以使大型滚珠轴承有适当的预紧力,保证导轨有一定的接触刚度。

( 二 ) 闭环数控回转工作台

闭环数控回转工作台的结构与开环数控回转工作台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闭环数控回转工作台采用直流或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有转动角度测量元件 ( 圆光栅、圆感应同步器、脉冲编码器等 ) 。测量的结果反馈与指令值进行比较,按闭环控制原理进行工作,使工作台定位精度更高。

图 5-35 为闭环数控回转工作台结构,该工作台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经两对齿轮副和一对蜗轮副传动工作台。采用双片齿轮 22 消除齿轮啮合间隙,蜗杆为双导程蜗杆,伺服电机带有每转 1000 个脉冲信号的编码器作为角度测量反馈元件。分度精度 25'' ,重复精度 4'' 。

工作台导轨为环形平面导轨,工作台与导轨面间粘贴有聚四氟乙烯导轨板 5 ,具有较好的摩擦特性。

夹紧工作台时,按控制信号要求,压缩空气从气通管接头 20 通过气液转换装置 11 内的电磁换向阀进入气缸右腔,使气缸里的活塞杆 13 向左移动,油腔 14 内的压力油逐渐增压。这时,油缸活塞 1 压缩弹簧 3 并带动拉杆 4 向下移动,将工作台压紧在底座上,同时又移动触头 10 ,压合刹紧信号开关8 ,发出夹紧信号。松开工作台时,压缩空气进入气缸左腔,使活塞杆 13 向右移动,油腔 14 内的压力油减压,直至工作台松开,同时触头 10 压合松开信号开关 12 ,发出信号,伺服电机 17 可开始驱动工作台回转进给或分度。

图 5-35 闭环数控回转工作台结构

1 —油缸活塞;

2 —储油腔;

3 —弹簧;

4 —拉杆;

5 —氟化乙烯导轨板;

6 —工作台;

7 —主轴;

8 —刹紧信号开关;

9 —手摇脉冲发生器; 10 —刹紧、松开触头; 11 —气液转换装置;

12 —松开信号开关; 13 —气缸活塞杆; 14 —油腔; 15 —气缸法兰盘; 16 —储油管油腔;

17 —伺服电机; 18 —伺服电机法兰盘; 19 —齿轮; 20 —气通管接头; 21 —紧固螺钉;

22 —双片齿轮; 23 —双导程蜗杆; 24 —定位键; 25 —螺纹套; 26 —调整螺母

( 三 ) 双导程蜗杆传动

双导程蜗杆传动具有改变啮合侧隙的特点,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啮合关系;并且结构紧

凑,调整方便,因而在要求连续精确分度的结构中被采用,以便调整啮合侧隙到最小程度。

双导程蜗杆副啮合原理与一般的蜗杆副啮合原理相同,蜗杆的轴向截面仍相当于基本齿条,蜗轮则相当于同它啮合的齿轮。双导程蜗杆齿的左、右两侧面具有不同的齿距 ( 导程 ) 或者说齿的左、右两侧面具有不同的模数 m(m=t /π ) ,但同一侧齿距则是相等的,因此,该蜗杆的齿厚从一端到另一端均匀地逐渐增厚或减薄,故又称变齿厚蜗杆,可用轴向移动蜗杆的方法来消除或调整啮合间隙。因为同一侧面齿距相同,没有破坏啮合条件,所以当轴向移动蜗杆后,也能保证良好的啮合。

双导程蜗杆的齿形如图 5-36 所示,图中,、分别为蜗杆左、右侧面轴向齿距;为公称轴向齿矩;、分别为蜗杆左、右侧面齿形角; S 为齿厚; C 为齿槽宽。下面介绍双导程蜗杆传动的特殊参数的选择。

图 5-36 双导程蜗杆齿形

1 .公称模数

双导程蜗杆传动的公称模数 m 可看成普通蜗杆副的轴向模数,用强度计算方法求得,并选取标准值,它一般等于左、右齿面模数的平均值。

当公称模数确定后,公称齿距也随之而确定。从图 5-36 可知

(5-9)

2 .齿厚增量系数

齿厚增量系数值为蜗杆轴向移动单位长度内的轴向齿厚变化量,即

(5-10)

值与 m 值一样,是确定其他参数的原始数据,因而在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值。选择值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 为了补偿一定的侧隙,蜗杆轴向移动长度与成反比。值大,可使蜗杆轴向尺寸紧凑;但值过大,则使啮合区过分偏移,同时齿顶变尖,齿槽变窄,从而使蜗轮轮齿 ( 大模数值时 ) 发生根切, ( 小模数值时 ) 齿顶变尖。而值过小,则会增大传动机构的轴向尺寸。

(2) 值与啮合节点有一定的关系,由图 5-37 看出,大模数齿面节点向蜗杆的齿根方向偏移,而小模数齿面节点向蜗杆的齿顶方向偏移,节点偏

移量与的关系为

(5-11)

式中,为蜗轮齿数。

图 5-37 啮合关系图

为了保证啮合质量,点不应超出蜗轮的齿顶高,点不应超出蜗杆的齿顶高,即

(5-12)

式中,为齿顶高系数。

因此,根据式 (5-11) 和式 (5-12) 得

(5-13)

3 .齿厚调整量

齿厚调整量ΔS 是为了补偿制造误差和蜗轮的最大允许磨损量所形成的侧隙而选取的。一般推荐ΔS=0.3~ 0.5mm 。对于数控回转工作台,ΔS 值应偏小。当传递动力时,ΔS 也可选为π mk 。

4 .模数差与节距差

模数差Δm 值为左、右齿面模数与公称模数 m 之差的绝对值。当已知 m 和值时,有

(5-14)

因而

(5 -15)

(5-16) 同样,节距差Δt 值、左面和右面齿距分别为

(5-1 7)

设计双导程蜗杆时,还要对齿槽变窄、齿顶变尖、蜗轮根切进行验算。

双导程蜗杆的优点是:啮合间隙可调整得很小,根据实际经验,侧隙调整可以小至 0.01~ 0.015mm ,而普通蜗轮副一般只能达 0.03 ~ 0.08mm ,因此,双导程蜗杆副能在较小的侧隙下工作,这对提高数控回转工作台的分度精度非常有利。由于普通蜗杆是用蜗杆沿蜗轮径向移动来调整啮合侧隙,因而改变了传动副的中心距 ( 中心距的改变会引起齿面接触情况变差,甚至加剧磨损,不利于保持蜗轮副的精度 ) ;而双导程蜗杆是用蜗杆轴向移动来调整啮合侧隙,不会改变传动副的中心距,可避免上述缺点。双导程蜗杆是用修磨调整环来控制调整量,调整准确,方便可靠;而普通蜗轮副的径向调整量较难掌握,调整时也容易产生蜗杆轴线歪斜。

双导程蜗杆的缺点是:蜗杆加工比较麻烦,在车削和磨削蜗杆左、右齿面时,螺纹传动链要选配不同的两套挂轮,而这两种蜗距往往是烦琐的小数,对于精确配算挂轮很费时;同样,在制造加工蜗轮的滚刀时,应根据双导程蜗杆的参数设计制造,通用性差。

图5-10倾斜式床身及切屑传送带自动排屑装置

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设计

第六章 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第一节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数控机床 为了能在工件一次装夹中完成多种甚至所有加工工序,以缩短辅助时间和减少多次安装工件所引起的误差,必须带有自动换刀装置。数控车床上的回转刀架就是一种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所不同的是在多工序数控机床出现之后,逐步发展和完善了各类回转刀具的自动换刀装置,扩大了换刀数量,从而能实现更为复杂的换刀操作。 在自动换刀数控机床上,对自动换刀装置的基本要求是:换刀时间短,刀具重复定位精度高,有足够的刀具存储量,刀库占地面积小及安全可靠等。 各类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的结构取决于机床的形式、工艺范围及其刀具的种类和数量。其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转刀架换刀回转刀架是一种最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常用于数控车床。可以设计成四方刀架、六角刀架或圆盘式轴向装刀刀架等多种形式。回转刀架上分别安装着四把、六把或更多的刀具,并按数控装置的指令换刀。 回转刀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粗加工时的切削抗力。由于车削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刀尖位置,对于数控车床来说,加工过程中刀具位置不进行人工调整,因此更有必要选择可靠的定位方案和合理的定位结构,以保证回转刀架在每次转位之后,具有尽可能高的重复定位精度(一般为 0.001~0.005mm)。 一般情况下,回转刀架的换刀动作包括刀架抬起、刀架转位及刀架压紧141 等。回转刀架按其工作原理分为若干类型,如图6-1所示。 图6-1a)所示为螺母升降转位刀架,电动机经弹簧安全离合器到蜗轮副带动螺母旋转,螺母举起刀架使上齿盘与下齿盘分离,随即带动刀架旋转到位,然后给系统发信号螺母反转锁紧。 转位刀架 刀架内装信号盘上齿盘销钉端齿盘定位开电动机合下齿盘销钉n螺母弹簧安全离合器蜗轮副(a)(b) 刀架 凸轮凸轮拔爪棘爪上齿盘下齿盘电动机液压缸棘轮摆动阀芯(c)(e)(d)回转刀架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图6-1 图6-1b)所示为利用十字槽轮来转位及锁紧刀架(还要加定位销),销钉每转一周,刀架便转1/4转(也可设计成六工位等)。 图6-1c)所示为凸台棘爪式刀架,蜗轮带动下凸轮台相对于上凸轮台转动,使其上、下端齿盘分离,继续旋转,则棘轮机构推动刀架转90o,然后利用一个接触开关或霍尔元件发出电动机反转信号,重新锁紧刀架。 图6-1d)所示为电磁式刀架,它利用了一个有10kN左右拉紧力的线圈使刀架定 位锁定。 142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功能及编程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功能及编程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功能是通过机械手(自动换刀机构)和数控系统的有关控制指令来完成的。换刀过程:装刀,选刀,换刀 1.换刀过程 (1)装刀:刀具装入刀库任选刀座装刀方式。刀具安置在任意的刀座内,需将该刀具所在刀座号记下来。 固定刀座装刀方式。刀具安置在设定的刀座内。 (2)选刀从刀库中选出指定刀具的操作。 1)顺序选刀:选刀方式要求按工艺过程的顺序(即刀具使用顺序)将刀具安置在刀座中,使用时按刀具的安置顺序逐一取用,用后放回原刀座中。 2)随意选刀: ①刀座编码选刀:对刀库各刀座编码,把与刀座编码对应的刀具一一放入指定的刀座中,编程时用地址T 指出刀具所在刀座编码。 ②计算机记忆选刀刀具号和存刀位置或刀座号对应地记忆在计算机的存储器 或可编程控制器 的存储器内,刀具存放地址改变,计算机记忆也随之改变。在刀库装有位置检测装置,刀具可以任意取出,任意送回。 (3)换刀 1)主轴上的刀具和刀库中的待换刀具都是任选刀座。 刀库一选刀一到换刀位一机械手取出刀具一装入主轴,同时将主轴取下的刀具装入待换刀具的刀座。 2)主轴上的刀具放在固定的刀座中,待换刀具是任选刀座或固定刀座。选刀过程同上,换刀时从主轴取下刀具送回刀库时,刀库应事先转动到接 收主轴刀具的位置。 3)主轴上的刀具是任选刀座,待换刀具是固定刀座。选刀同上,从主轴取下的刀具送到最近的一个空刀位。 2.自动换刀程序的编制 (1)换刀动作(指令):选刀(T XX);换刀(M06 (2)选刀和换刀通常分开进行。 (3)为提高机床利用率,选刀动作与机床加工动作重合。 (4)换刀指令M06必须在用新刀具进行切削加工的程序段之前,而下一个选刀指令T常紧跟在这次换刀指令之后。 (5)换刀点:多数加工中心规定在机床Z轴零点(Z0),要求在换刀前用准备功能指令(G28使主轴自动返回Z0点。 (6)换刀过程:接到T XX指令后立即自动选刀,并使选中的刀具处于换刀位置,接到M06指令后机械手动作,一方面将主轴上的刀具取下送回刀库,另一方面又将换刀位置的刀具取出装到主轴上,实现换刀。 (7)换刀程序编制方法 1)主轴返回参考点和刀库选刀同时进行,选好刀具后进行换刀

刀库换刀流程和逻辑思路

刀库换刀流程和逻辑思路 · 乱刀式刀库的换刀流程图

固定式刀库的换刀流程图 固定式刀库换刀过程分解: 固定式刀库换刀动作可分为三个,即取刀、还刀和换刀。由于采用固定刀位管理方式,刀具的交换实际上是还刀和取刀这两个动作。(斗笠式刀库控制约定:1.斗笠式刀库采用固定刀位,即刀套号就是刀具号;2.取刀时,刀库就近找刀) ①取刀 现状:主轴上无刀具 编程:M06 T* 刀库动作描述: ②还刀 现状:主轴上有刀具 编程:M06 T0 刀库动作描述: ③换刀 现状:主轴上有刀具 编程:M06 T* 刀库动作描述:刀具交换的过程,就是还刀加上取刀的过程。 固定式刀库自动换刀装置电气控制 电气控制电路包括接强电电路和PMC控制电路两部分。 下图所示为接触器控制电路。主电路由空气开关QF、KM1主触点、KM2主触点、三相异步交流电机M等组成。控制电路中中间继电器KA1与KA2分别控制接触器KM1和KM2的线圈,控制刀库电机M的正反转和停机制动。实现刀具的选择从而达到精确选刀的目的。 电动刀库电气控制线路图

四、固定式刀库自动换刀装置的PMC控制 PMC控制包括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两方面。 硬件控制包括输入信号的接入和输出信号的控制。下图所示为电动刀库PMC接线图。在此例应用中,传感器信号分别接在X2.0、X2.1输入端口,而控制正反转接触器KM1、KM2的中间继电器的线圈分别由Y50.1、Y50.2控制。 电动刀库PMC接线图 图6 刀库旋转逻辑梯形图 例如,加工中心在执行M06T1换刀指刀令时的换刀结果是:刀库中的T1刀装放轴。 (1)D SCH功能指令(检索功能) 当CNC读到T1指令代码信号时,将此信号信息送入PMC。当PMC接到寻找新刀具的指令T1后(FT3为“1”)在模拟刀库的刀号数据表中开始T代码数据检索出来存入F26地址单元中。然后将1号刀所在数据表中的序号1存入到检索结果输出地址D100中,同时R10.2为“1”。由于R9091.0为“0”。即断开,所以DSCH功能指令按规定2位BCD码处理数据。 (2)C OIN功能指令(比较指令) 当R10.2为“1”时,地址D100的内容(指令1号)和地址D200(当前刀套数据表序号4)的内容作比较。数据一致时,输出R10.3为“1”,不一致时,R10.3为“0”作为刀库旋转达ROT功能指令的条件。 (3)R OT功能指令(旋转指令) ROT功能指令中,旋转检索数(刀套位置个数)为12,现在位置地址为D200(存放当前刀套号4),目标位置地址为D100(存放T1号刀具的刀套号1),计算结果输出地址为C1。

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主要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

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主要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

————————————————————————————————作者:————————————————————————————————日期:

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主要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 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主要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见表1。 表1 自动换刀装置的主要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 1.自动回转刀架 自动回转刀架是数控车床上使用的一种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有四方刀架和六角刀架等多种形式,回转刀架上分别安装有四把、六把或更多的刀具,并按数控指令进行换刀。回转刀架又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回转刀架的回转轴与机床主轴成垂直布置,结构比较简单,经济型数控车床多采用这种刀架。 回转刀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粗加工时切削抗力和减少刀架在切削力作用下的变形,提高加工精度。回转刀架还要选择可靠的定位方案和合理的定位结构,以保证回转刀架在每次转

位之后具有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一般为0.001~0.005mm)。图1所示为螺旋升降式四方刀架,它的换刀过程如下: (1)刀架抬起当数控装置发出换刀指令后,电机22正转,并经联轴套16、轴17,由滑键(或花键)带动蜗杆18、蜗轮2、轴1、轴套10转动。轴套10的外圆上有两处凸起,可在套筒9内孔中的螺旋槽内滑动,从而举起与套筒9相连的刀架8及上端齿盘6,使6与下端齿盘5分开,完成刀架抬起动作。 图1 立式四方刀架结构 1,17—轴;2—蜗轮;3—刀座;4—密封圈;5,6—齿盘;7—压盖;8—刀架;9,20—套简;10—轴套;11—垫圈;12—螺母;13—销;14—底盘;15—轴承;16—联轴套;18—蜗杆;19—微动开关;21—压缩弹簧;22—电机

刀库换刀流程和逻辑思路

刀库换刀流程和逻辑思 路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刀库换刀流程和逻辑思路 ·

乱刀式刀库的换刀流程图 1.斗笠式 ①取刀 ②还刀 ③换刀 KM2主 KA1与KA2分 PMC 库PMC接线图。在此例应用中,传感器信号分别接在、输入端口,而控制正反转接触器KM1、KM2的中间继电器的线圈分别由、控制。

电动刀库PMC接线图 图6 刀库旋转逻辑梯形图 例如,加工中心在执行M06T1换刀指刀令时的换刀结果是:刀库中的T1刀装放轴。 (1)D SCH功能指令(检索功能) 当CNC读到T1指令代码信号时,将此信号信息送入PMC。当PMC接到寻找新刀具的指令T1后(FT3为“1”)在模拟刀库的刀号数据表中开始T 代码数据检索出来存入F26地址单元中。然后将1号刀所在数据表中的序号1存入到检索结果输出地址D100中,同时为“1”。由于为“0”。即断开,所以DSCH功能指令按规定2位BCD码处理数据。 (2)C OIN功能指令(比较指令) 当为“1”时,地址D100的内容(指令1号)和地址D200(当前刀套数据表序号4)的内容作比较。数据一致时,输出为“1”,不一致时,为“0”作为刀库旋转达ROT功能指令的条件。 (3)R OT功能指令(旋转指令) ROT功能指令中,旋转检索数(刀套位置个数)为12,现在位置地址为D200(存放当前刀套号4),目标位置地址为D100(存放T1号刀具的刀套号1),计算结果输出地址为C1。 当刀具判别指令为“0”,ROT指令开始执行根据ROT控制条件设定,计算出刀库现在的位置与目标相差的步数为“3”步将此数据存入C1中,并选择出最短旋转路径,使置“0”,正向旋转方向输出。通过正向旋转继电器,驱动刀库正向旋转“3”步,即找到了1号刀位。

机床自动换刀装置

第一章、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设计 一、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功能、类型和应满足的要求 (一) 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功能 机床上的刀架是安放刀具的重要部件,许多刀架还直接参与切削工作,如卧式车床上的四方刀架、转塔车床的转塔刀架、回轮式转塔车床的回轮刀架、自动车床的转塔刀架和天平刀架等。这些刀架既安放刀具,而且还直接参与切削,承受极大的切削力,所以它往往成为工艺系统中的较薄弱环节。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机床的刀架也有了许多变化,特别是数控车床上采用电(液)换位的自动刀架,有的还使用两个回转刀盘。加工中心则进一步采用了刀库和换刀机械手,实现了大容量存储刀具静自动交换刀具的功能,这种刀库安放刀具的数量从几十把到上百把,自动交换刀具的时间从十几秒减少到几秒甚至零点几秒。这种刀库和换刀机械手组成的自动换刀装置,就成为加工中心的主要特征。 (二) 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类型 按照安装刀具的数目可分为单刀架和多刀架。例如自动车床上的前、后刀架和天平刀架。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方刀架、转塔刀架、回轮式刀架等;按驱动刀架转位的动力可分为手动转位刀架和自动(电动和液动)转位刀架。 自动换刀装置的刀库和换刀机械手,驱动都是采用电气或液压自动实现。目前自动换刀装置主要用在加工中心和车削中心上,但在数控磨床上自动更换砂轮,电加工机床上自动更换电极,以及数控冲床上自动更换模

具等,也日渐增多。 数控车床的自动 换刀装置主要采用回转 刀盘,刀盘上安装8~ 12把刀。有的数控车床 采用两个刀盘,实行四 坐标控制,少数数控车 床也具有刀库形式的自 动换刀装置。图3—122a 是一个刀架上的回转 盘,刀具与主轴中心平 行安装,回转刀盘既有 回转运动又有纵向进给 运动(S纵)和横向进给 运动(S横)。固3—122b 为刀盘中心线相对于主 轴中心线倾斜的回转刀 盘,刀盘上有6~8个刀 位,每个刀位上可装两把刀具,分别加工外圆和内孔。图3—122c装有两个刀盘的数控车床,刀盘1的回转中心与主轴中心线平线,用于加工外圆l刀盘2的回转中心线与主轴中心线垂直,用以加工内表面。图3—122d 安装有刀库的数控车床,刀库可以是回转式或链式,通过机械手交换刀具。

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changer system control of machine center with carouselstorage 摘要:针对刀套编码的盘式刀库加工中心,阐述其换刀过程,提出一种结合加工程序、换刀程序和PMC 程序以及参数设置来实现自动换刀控制的思路。同时结合实例给出换刀程序代码和关键PMC 程序。 关键词:加工中心; 自动换刀; 数控; 换刀系统。 Abstract:It analyses the ATC process of machine center with carousel storage.A control method to realize ATC using Gcodes,macor program ,PMC program and parmeter setting is proposed. Examples given in connection with tool changing code and key PMC procedures. Keywords:ATC;NC ;PLC; 设计背景:自动换刀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刀具夹持元件的结构特性及它与机床主轴的联结方式,将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性能。刀库结构形式及刀具交换装置的工作方式,则会影响机床的换刀效率。自动换刀系统本身及相关结构的复杂程度,又会对整机的成本造价产生直接影响。从换刀系统发展的历史来看,1956 年日本富士通研究成功数控转塔式冲床,美国IBM 公司同期也研制成功了“APT”(刀具程序控制装置)。1958 年美国K&T 公司研制出带ATC(自动刀具交换装置)的加工中心。1967 年出现了FMS(柔性制造系统)。1978 年以后,加工中心迅速发展,带有ATC 装置,可实现多种工序加工的机床,步入了机床发展的黄金时代。1983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数控刀具锥柄的国际标准,自动换刀系统便形成了统一的结构模式。目前国内外数控机床自动换刀系统中,刀具、辅具多采用锥柄结构,刀柄与机床主轴的联结、刀具的夹紧放松机构及驱动方式几乎都采用同一种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机床主轴常采用空心的带有长拉杆、碟形弹簧组的结构形式,由液压或气动装置提供动力,实现夹紧放松刀柄的动作。利用这种机构夹持刀具进行数控加工的最大问题是,它不能同时获得高的夹持刚度和刀具振摆精度,而且主轴结构复杂,主轴轴向尺寸过大,加上它的液压驱动装置及刀具辅具锥柄的制造成本,使得自动换刀系统的造价在机床整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刀具采用锥柄夹头、侧压夹头以及弹簧夹头夹紧性能的对比实验中,采用弹簧夹头夹持刀具是唯一可同时获得高的夹持刚度和振摆精度的理想元件。采用这种夹持元件,刀具或刀具辅具可作成圆柱柄,其制造成本低,精度易保证,这对大容量刀库降低刀具辅具的制造成本,意义更为显著。在现代数控机床上亦有采用弹簧夹头作为刀具的夹持元件,但机床的主轴结构、驱动方式仍然采用与上述锥柄刀具完全相同的结构形式。采用这种结构模式,在实际数控加工中,尤其是在需要超高速主轴、主轴的径向、轴向尺寸都很小、没有足够的换刀空间的微细加工场合中实现自动换刀将会是很困难的,如果实施自动换刀那将使机床成本大幅度提高。如在CNC 控制磨削球面铣刀的数控磨削机床上,直接由高速电机驱动主轴,使用小直径盘形砂轮和指形砂轮加工球面铣刀,换刀空间很小,在这种条件下,将难以实现自动换刀。国外最新研制的内圆磨床上采用的弹簧夹头自动换刀装置售价昂贵。设计内容:设计内容数控加工中心由于配有刀库和自动换到系统,能实现一次庄家完成多道工序,减少专用夹具数量,缩短了生产准备时间,同时减少了多次安装多造成的定位误差,提高了加工进度,能实现高效率的加工。所以自动换刀系统的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和效果。 一、刀库选刀的控制方式自动换刀装置可以定义为:一种能数控机床单元发出的命令从到库中选择和更换刀具的装置。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程序有两部分:刀具选择和道具更换。目前刀具选择一般有四种控制方式:顺序选刀方式,刀具编码方式,刀套编码方式,计算机记忆随机换刀方式。其中刀套编码方式是对刀库个个刀座预先编码,每把刀具放入刀座之后就有了相应刀具的编码,即刀具在刀库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刀库一般采用链式或者轮式,当然,目前还有一些别的形式的刀库,例如球形刀库、盒式刀库等。

小型立式加工中心刀库自动换刀装置及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加工中心是适应省力、省时和节能的时代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自动换刀数控机床,能集中完成多种工序,因而可减少工件装夹、测量和调整时间,减少工件周转、搬运存放时间,使机床的切削利用率高于通用机床3倍~4倍,所以说,加工中心不仅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而且是数控机床中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机床。 在加工中心中,刀库和机械手组成自动换刀装置(ATC),而自动换刀装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加工中心的好坏,从目前情况看,加工中心的主机部分基本定型,变化不大,但自动换刀装置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是最难搞好的部分。它是加工中心的象征,又是加工中心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各加工中心制造厂家都在下大力研制动作迅速、可靠性高的自动换刀装置,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好效益,正因为自动换刀装置是加工中心的核心内容,各厂家都在保密,极少公开有关资料,尤其机械手这部分更是如此。 2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958年,美国卡尼,特雷克公司首次把铣、钻、镗等多种工序集中于一台数控机床上,通过换刀方式实现连续加工,成为世界上第一台加工中心。该产品出现后,销路惊人,引起了日、德、美、英、法、意等先进工业国家的高度重视,竞相开发生产,不断扩大和完善机床的功能,成为数控机床中发展最快、需求量最大的商品之一。如今,世界上出现了立式、卧式、龙门式、落地式等各种加工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000多个品种规格。 未来加工中心的发展动向是高速化、进一步提高精度和愈发完善的机能。加工中心是数控机床的代表,是高新技术集成度高的典型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设备,我国的加工中心从70年代开始,已有很大发展,但技术、品种和数量上都还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模具制造业、机械加工业的巨大发展,使得数控机床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加工中心更是以其高自动化程度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都是以大、中型的加工中心为主,小型加工中心几乎是空白,而机械加工业、小型模具的制造、工科院校、技工学校等对小型加工中心存在着大量的需求。为加速我国加工中心的发展,需进一步加强对加工中心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

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

数控机床大作业 数 控 机 床 的 自 动 换 刀 装 置 姓名: 学号: 班级:

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 作者:刘伟杰 摘要 数控机床集中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量,机械制造,等先进技术,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的发展和应用开创了制造业的新时代,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管理形式,使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其他行业的生成和飞速发展。刀具及自动换刀装置对加工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自动换刀的快慢又影响了加工的时间,刀库的容量决定了刀具的数量,进而影响换刀时间和加工时间。本文主要讲述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机构。 关键词:发展趋势机构自动换刀刀库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B

1.刀库 刀库是自动换刀装置的主要部件,其容量、布局以及具体结构对数控机床的设计有很大影响。刀库的刀具定位机构是用来保证要更换的每一把刀具准确的停在换到位置上。采用电动机或液压系统为刀库提供动力。根据刀库所需要的容量和取刀方式,可以将刀库设计成多种形式。 1.1刀库的类型 刀库的功能是储存加工工序所需要的各种刀具,并按指令将要用的刀具准确的送到换刀位置,并接受从主轴送来的已用刀具。根据需求,刀库类型有多种(1)盘式刀具在盘式刀库结构中,刀具可以沿主轴轴向、径向、斜向安放,刀具轴向安装的结构最为紧凑。在刀库容量较大时,可采用弹仓式结构,目前大量的刀库安装在机床立柱的顶面或侧面,也可安装在单独的基地上。盘式刀库分径向、轴向两种取刀方式,其刀座结构不同。此种刀库结构简单,适用于刀库容量较少的情况。 (2)链式刀库刀具容量比盘式的大,结构也比较灵活和紧凑,常为轴向换刀。可将换刀位置刀座突出以利于换刀。另外还可以采用加长连带方式加大刀库的容量,也可采用折叠回绕的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在要求刀量容量很大时可以采用多条链带的结构。 (3)格子盒式刀具固定型格子盒式刀库。刀具分几排直线排列,由纵、横向移动的取刀机械手完成选刀运动,将选取的刀具送到固定的换刀位置刀座上,由换刀机械手交换刀具,此刀具空间利用高,刀库容量大。 1.2刀库的容量 刀库的容量首先要考虑加工工艺的分析需要。一般情况下,并不是刀库中的刀具越多越好,太的容量会增加刀库的尺寸和占地面积,使选刀过程时间增长。如果从完成工件的全部加工所需要的刀具数目统计,所得结果是80%的工件完成加工任务所需的刀具数目在40种以下,所以一般的中小型立式加工中心配14--30把刀具的刀库就能够满足70%--95%的工件加工需要。 1.3刀库的转位 刀库转位机构由伺服电动机通过消隙齿轮带动蜗杆,通过涡轮使刀库转动。

刀库换刀流程和逻辑思路图文稿

刀库换刀流程和逻辑思 路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刀库换刀流程和逻辑思路 ·

乱刀式刀库的换刀流程图 定:1 找刀) ①取刀 ②还刀 ③换刀 KM2主触点、三相异步交流电机M等组成。控制电路中中间继电器KA1与KA2分别控制接触器KM1

和KM2的线圈,控制刀库电机M的正反转和停机制动。实现刀具的选择从而达到精确选刀的目的。 电动刀库电气控制线路图 四、固定式刀库自动换刀装置的PMC控制 PMC控制包括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两方面。 硬件控制包括输入信号的接入和输出信号的控制。下图所示为电动刀库PMC 接线图。在此例应用中,传感器信号分别接在X2.0、X2.1输入端口,而控制正反转接触器KM1、KM2的中间继电器的线圈分别由Y50.1、Y50.2控制。 电动刀库PMC接线图 图6 刀库旋转逻辑梯形图 例如,加工中心在执行M06T1换刀指刀令时的换刀结果是:刀库中的T1刀装放轴。 (1)D SCH功能指令(检索功能) 当CNC读到T1指令代码信号时,将此信号信息送入PMC。当PMC接到寻找新刀具的指令T1后(FT3为“1”)在模拟刀库的刀号数据表中开始T代码数据检索出来存入F26地址单元中。然后将1号刀所在数据表中的序号1存入到检索结果输出地址D100中,同时R10.2为“1”。由于R9091.0为“0”。即断开,所以DSCH功能指令按规定2位BCD码处理数据。 (2)C OIN功能指令(比较指令) 当R10.2为“1”时,地址D100的内容(指令1号)和地址D200(当前刀套数据表序号4)的内容作比较。数据一致时,输出R10.3为“1”,不一致时, R10.3为“0”作为刀库旋转达ROT功能指令的条件。 (3)R OT功能指令(旋转指令)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

要 本文主要对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及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本文主要对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及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第一,了解数控加工中心的分类,其按换刀形式的分类以及加工中心刀库的形式;然后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刀库类型的选择以及电动机的确定;接着对刀库的转位定位机构进行了设计;最后是对于控制系统进行了简单设计。 关键字:加工中心,换刀系统,刀库,PLC。

目录 1绪论 (3) 2.刀库的总体设计方案 (5) 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5) 刀库的类型选择 (5) 3.电机的选择 (6) 电机的选型及相关参数 (6) 各部分转动惯量的计算 (7) 预选电机 (7) 电机的校核 (8) 4.机械系统的设计 (8) 刀库转动定位机构的设计 (8) 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10) 轴的校核计算 (11) 键的设计计算 (12) 5.控制系统的设计 (12) 刀库的换刀动作如下: (13) 利用PLC实现随机换刀 (14) 参考文献 (17)

1绪论 在现代数控机床中,加工中心(MC-Machining Center)能进行自动换刀、自动更换工件,实行平面、任意曲面、孔、螺纹等加工,成为一种独特的多功能高精、高效、高自动化的机床,并迅速向高速化、复合化、环保化、五轴联动等方向发展,己成为当今国际机床展上最大的亮点。 加工中心特别适合于箱体、框架、叶片等特殊复杂零件的柔性高效加工,能减省一些普通铣床、钻床、键床,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减少转换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在当今机械工业中,产品不断向个性化、精密化、小批量发展,世界对MC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在要求适量柔性、大批高效生产的汽车工业、单件、小批重切、快速生产的航空、模具工业以至IT高精尖工业中,MC已逐渐成为重要的高效性机种。 1996年国产加工中心与进口加工中心的台数比,仅为百分之几,到2005年逐步增长到%。2005年与2000年相比,进口的加工中心数量增加倍。加工中心需求猛增的主要原 因,大致有三:(l)整个机械工业原有工艺装备结构陈旧、性能落后,呈“三多三少”(手动的多、自动的少;粗加工的多、精加工的少;低效的多、高效的少),函需大量更新。能源、交通、冶金、发电、工程机械、造船、模具、IT各业均需购置大、中、小各种Mc,量大面广;(2)汽车工业迅速发展,2002-2004年汽车产量分别为325、444、507万辆,发动机缸体、缸盖、变速箱及各种汽车零部件加工,均需 h L =86750 (h) 验算结果:合格。

刀库的种类及特点(仅限借鉴)

加工中心刀库种类及特点 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装置由存放刀具的刀库和换刀机构组成。刀库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盘式和链式两类。链式刀库存放刀具的容量较大。 换刀机构在机床主轴与刀库之间交换刀具,常见的为机械手;也有不带机械手而由主轴直接与刀库交换刀具的,称无臂式换刀装置。 加工中心刀库分为圆盘式刀库及机械手刀库两种 一、圆盘式刀库 圆盘式刀库应该称之为固定地址换刀刀库,即每个刀位上都有编号,一般从1编到12、18、20、24等,即为刀号地址。操作者把一把刀具安装进某一刀位后,不管该刀具更换多少次,总是在该刀位内。 1. 制造成本低。主要部件是刀库体及分度盘,只要这两样零件加工精度得到保证即可,运动部件中刀库的分度使用的是非常经典的“马氏机构”,前后、上下运动主要选用气缸。装配调整比较方便,维护简单。一般机床制造厂家都能自制。 2. 每次机床开机后刀库必须“回零”,刀库在旋转时,只要挡板靠近(距离为0.3mm左右)无触点开关,数控系统就默认为1号刀。并以此为计数基准,“马氏机构”转过几次,当前就是几号刀。只要机床不关机,当前刀号就被记忆。刀具更换时,一般按最近距离旋转原则,刀号编号按逆时针方向,如果刀库数量是18,当前刀号

位8,要换6号刀,按最近距离换刀原则,刀库是逆时针转。如要换10号刀,刀库是顺时针转。 机床关机后刀具记忆清零。 3. 固定地址换刀刀库换刀时间比较长国内的机床一般要8秒以上(从一次切削到另一次切削)。 4. 圆盘式刀库的总刀具数量受限制,不宜过多,一般40#刀柄的不超过24把,50#的不超过20把,大型龙门机床也有把圆盘转变为链式结构,刀具数量多达60把。 二、机械手刀库 机械手刀库换刀是随机地址换刀。每个刀套上无编号,它最大的优点是换刀迅速、可靠。 1. 制造成本高。刀库有一个个刀套链式组合起来,机械手换刀的动作有凸轮机构控制,零件的加工比较复杂。装配调试也比较复杂,一般由专业厂家生产,机床制造商一般不自制。 2. 刀号的计数原理。与固定地址选刀一样,它也有基准刀号:1号刀。但我们只能理解为1号刀套,而不是零件程序中的1号刀:T1。系统中有一张刀具表。它有两栏。一栏是刀套号,一栏是对应刀套号的当前程序刀号。假如我们编一个三把刀具的加工程序,刀具的放置起始是1号刀套装T1(1号刀),2号刀套装T2,3号刀套装T3,我们知道当主轴上T1在加工时,T2刀即准备好,换刀后,T1换进2号刀套,同理,在T3加工时,T2就装在3号刀套里。一个循环后,

刀库换刀流程和逻辑思路

刀库换刀流程和逻辑思路

· 固定式刀库的换刀流程图 固定式刀库换刀过程分解: 固定式刀库换刀动作可分为三个,即取刀、还刀和换刀。由于采用固定刀位管理方式,刀具的交换实际上是还刀和取刀这两个动作。(斗笠式刀库控制约定:1.斗笠式刀库采用固定刀位,即刀套号就是刀具号;2.取刀时,刀库就近找刀) ①取刀 现状:主轴上无刀具 编程:M06 T* 刀库动作描述: ②还刀 现状:主轴上有刀具 编程:M06 T0 刀库动作描述: ③换刀 现状:主轴上有刀具 编程:M06 T* 刀库动作描述:刀具交换的过程,就是还刀加上取刀的过程。 固定式刀库自动换刀装置电气控制 电气控制电路包括接强电电路和PMC控制电路两部分。 下图所示为接触器控制电路。主电路由空气开关QF、KM1主触点、KM2主触点、三相异步交流电机M等组成。控制电路中中间继电器KA1与KA2分别控制接触器KM1和KM2的线圈,控制刀库电机M的正反转和停机制动。实现刀

具的选择从而达到精确选刀的目的。 电动刀库电气控制线路图 四、固定式刀库自动换刀装置的PMC控制 PMC控制包括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两方面。 硬件控制包括输入信号的接入和输出信号的控制。下图所示为电动刀库PMC接线图。在此例应用中,传感器信号分别接在、输入端口,而控制正反转接触器KM1、KM2的中间继电器的线圈分别由、控制。 电动刀库PMC接线图 图6 刀库旋转逻辑梯形图 例如,加工中心在执行M06T1换刀指刀令时的换刀结果是:刀库中的T1刀装放轴。 (1)D SCH功能指令(检索功能) 当CNC读到T1指令代码信号时,将此信号信息送入PMC。当PMC接到寻找新刀具的指令T1后(FT3为“1”)在模拟刀库的刀号数据表中开始T代码数据检索出来存入F26地址单元中。然后将1号刀所在数据表中的序号1存入到检索结果输出地址D100中,同时为“1”。由于为“0”。即断开,所以DSCH功能指令按规定2位BCD码处理数据。 (2)C OIN功能指令(比较指令) 当为“1”时,地址D100的内容(指令1号)和地址D200(当前刀套数据表序号4)的内容作比较。数据一致时,输出为“1”,不一致时,为“0”作为刀库旋转达ROT功能指令的条件。 (3)R OT功能指令(旋转指令)

自动换刀装置的结构原理与维修修订稿

自动换刀装置的结构原 理与维修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自动换刀装置的结构原理与维修2007-09-26 01:24:39?作者:来源:文字大小:【】【】【】 简介:8.4.1 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自动换刀装置是加工中心的重要执行机构,它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回转刀架换刀数控机床使用的回转刀架是最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有四方刀架、六角刀架,即在其上装有四把、六把或更多的刀具。回转刀架必须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 粗加工的切削力:同时要保证回转刀架在每次转 关键字: 8.4.1 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 自动换刀装置是加工中心的重要执行机构,它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回转刀架换刀 数控机床使用的回转刀架是最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有四方刀架、六角刀架,即在其上装有四把、六把或 更多的刀具。 回转刀架必须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粗加工的切削力:同时要保证回转刀架在每次转位的重复定 位精度。 图8-17为数控车床六角回转刀架,它适用于盘类零件的加工。在加工轴类零件时,可以用四方回转刀 架。由于两者底部安装尺寸相同,更换刀架十分方便。 图8-17?数控车床六角回转刀架 1-活塞 2-刀架体 3、7-齿轮 4-齿圈 5-空套齿轮 6-活塞 8-齿条 9-固定插销 10、11-推杆 12-触头 回转刀架的全部动作由液压系统通过电磁换向阀和顺序阀进行控制,它的动作分为4个步骤: (1)刀架抬起当数控装置发出换刀指令后,压力油由a孔进入压紧液压缸的下腔,活塞1上升,刀架体2抬起,使定位用的活动插销10与固定插销9脱开。同时,活塞杆下端的端齿离合器与空套齿轮5结合。 (2)刀架转位当刀架抬起后,压力油从c孔进入转位液压缸左腔,活塞6向右移动,通过联接板带动齿条8移动,使空套齿轮5作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端齿离合器使刀架转过60o。活塞的行程应等于齿轮5分度圆周长的1/6,并由限位开关控制。

数控机床刀库的作用

数控机床刀库的作用

————————————————————————————————作者:————————————————————————————————日期:

数控机床刀库的作用 数控机床刀库的作用是储备一定数量的刀具,通过机械手实现与主轴上刀具的互换。刀库的类型有盘式刀库、链式刀库等多种形式,刀库的形式和容量要根据机床的工艺范围来确定。图1所示的盘式刀库,刀具的方向与主轴同向,换刀时主轴箱上升到一定的位置,使主轴上的刀具正好对准刀库最下面的那个位置,刀具被夹住,主轴在CNC的控制下,松开刀柄,盘式刀库向前运动,拔出主轴上的刀具,然后刀库将下一个工序所用的刀具旋转至与主轴对准的位置,刀库后退将新刀具插入主轴孔中,主轴夹紧刀柄,主轴箱下降到工作位置,完成换刀任务,进行下道工序的加工。此换刀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换刀可靠性较好;缺点是换刀时间长,适用于刀库容量较小的加工中心。 图1 盘式刀库链式刀库 对于刀库容量需要较大的加工中心可采用链式刀库,链式刀库的结构

紧凑,刀库容量较大,链环的形状可根据机床的布局制成各种形状,也可将换刀位突出以便于换刀。当需要增加刀具数量时,只需增加链条的长度即可,给刀库设计与制造带来了方便。 一般的刀库内存放有多把刀具,每次换刀前要进行选刀,常用的选刀方法有顺序选刀和任意选刀两种,顺序选刀是在加工之前,将加工零件所需刀具按照工艺要求依次插入刀库的刀套中,加工是按顺序调刀,加工不同的工件时必须重新调整刀库中的刀具顺序。其优点是刀库的驱动和控制都比较简单。因此,这种方式适合加工批量较大、工件品种数量较少的中、小型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 随着数控系统的发展,目前大多数的数控系统都采用任意选刀的方式,其分为刀套编码、刀具编码和记忆式等三种。 刀具编码或刀套编码需要在刀具或刀套上安装用于识别的编码条,一般都是根据二进制编码的原理进行编码。刀具编码选刀方式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刀柄结构,并对每把刀具编码。每把刀具都具有自己的代码,因而刀具可在不同的工序中多次重复使用,换下的刀具不用放回原刀座,刀库的容量也可相应减少。但每把刀具上都带有专用的编码环,刀具长度加长,制造困难,刀库和机械手的结构变复杂。刀套编码的方式是一把刀具只对应一个刀套,从一个刀套中取出的刀具必须放回同一刀套中,取送刀具十分麻烦,换刀时间长。目前在加工中心上大量使用记忆式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将刀具号和刀库中的刀套位置对应地记忆在数控系统的plc中,无论刀具放在哪个刀套内,刀具信息都始终记存在PLC内。刀库上装有位置检测装置,可获得每个刀套的位

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设计

第六章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 第一节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 数控机床为了能在工件一次装夹中完成多种甚至所有加工工序,以缩短辅助时间和减少多次安装工件所引起的误差,必须带有自动换刀装置。数控车床上的回转刀架就是一种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所不同的是在多工序数控机床出现之后,逐步发展和完善了各类回转刀具的自动换刀装置,扩大了换刀数量,从而能实现更为复杂的换刀操作。 在自动换刀数控机床上,对自动换刀装置的基本要求是:换刀时间短,刀具重复定位精度高,有足够的刀具存储量,刀库占地面积小及安全可靠等。 各类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的结构取决于机床的形式、工艺范围及其刀具的种类和数量。其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转刀架换刀 回转刀架是一种最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常用于数控车床。可以设计成四方刀架、六角刀架或圆盘式轴向装刀刀架等多种形式。回转刀架上分别安装着四把、六把或更多的刀具,并按数控装置的指令换刀。 回转刀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粗加工时的切削抗力。由于车削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刀尖位置,对于数控车床来说,加工过程中刀具位置不进行人工调整,因此更有必要选择可靠的定位方案和合理的定位结构,以保证回转刀架在每次转位之后,具有尽可能高的重复定位精度(一般为0.001~0.005mm)。 一般情况下,回转刀架的换刀动作包括刀架抬起、刀架转位及刀架压紧等。回转刀架按其工作原理分为若干类型,如图6-1所示。 图6-1a)所示为螺母升降转位刀架,电动机经弹簧安全离合器到蜗轮副带动螺母旋转,螺母举起刀架使上齿盘与下齿盘分离,随即带动刀架旋转到 141

142 位,然后给系统发信号螺母反转锁紧。 (e)(d)(c)(b)(a) 图6-1 回转刀架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图6-1b)所示为利用十字槽轮来转位及锁紧刀架(还要加定位销),销钉每转一周,刀架便转1/4转(也可设计成六工位等)。 图6-1c)所示为凸台棘爪式刀架,蜗轮带动下凸轮台相对于上凸轮台转动,使其上、下端齿盘分离,继续旋转,则棘轮机构推动刀架转90o,然后利用一个接触开关或霍尔元件发出电动机反转信号,重新锁紧刀架。 图6-1d)所示为电磁式刀架,它利用了一个有10kN 左右拉紧力的线圈使刀架定位锁定。 图6-1e)所示为液压式刀架,它利用摆动液压缸来控制刀架转位,图中有摆动阀芯、拨爪、小液压缸;拨爪带动刀架转位,小液压缸向下拉紧,产生10kN 以上的拉紧力。这种刀架的特点是转位可靠,拉紧力可以再加大,但其缺点是液压件难制造,还需多一套液压系统,有液压油泄漏及发热问题。 图6-2所示为数控车床的六角回转刀架,它适用于盘类零件的加工。这种刀架的全部动作由液压系统通过电磁换向阀和顺序阀进行控制,其换刀过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 夏仰球,110010087,机械电子工程 1前言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带有自动换刀系统的加工中心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它能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适合柔性加工[1]。 人们一直寻求各种方式,提高加工中心的加工效率。如提高进给与移动速度、提高主轴转速、加大主轴电机功率、加大切削用量、采用高质量刀具等。在高节拍多次换刀的加工过程中,缩短换刀时间,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国内外加工中心生产厂家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研制自动换刀装置,以缩短换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自动换刀装置是专门为大中型加工中心配套,实现其刀具储备及自动交换功能的重要功能部件,是高档加工中心和重型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减少加工过程中的非切削时间,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机床乃至整个生产线的生产力。自动换刀装置的换刀速度和可靠性,是数控机床系统先进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2]。 2、自动换刀系统的组成 自动换刀系统[2,3,5]一般由刀库、机械手和驱动装置组成。 一般来说,刀库容量可大可小,其装刀数量在20~180把之间。刀库的功能是存储刀具并把下一把即将要用的刀具准确地送到换刀位置,供换刀机械手完成新旧刀具的交换。 当刀库容量大时,常远离主轴配置且整体移动不易,这就需要在主轴和刀库之间配置换刀机构来执行换刀动作。完成此功能的机构包括送刀臂、摆刀站和换刀臂,总称为机械手。具体来说,它的功能是完成刀具的装卸和在主轴头与刀库之间的传递。 驱动装置[4]则是使刀库和机械手实现其功能的装置,一般由步进电机或液压(或气液机构)或凸轮机构组成。机械手完成刀库里的刀与主轴上的刀的交换工作。由于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库容量、换刀可靠性及换刀速度直接影响到加工中心的效率,而自动换刀就是进一步压缩非切削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

数控加工中心理论试题模拟B卷答案

数控加工中心理论试题 一、填空 1、加工中心是一种带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 2、国际上通用的数控代码是EIA代码和ISO代码。 3、数控机床中的标准坐标系采用笛卡儿直角坐标系,并规定增大刀具与工件之间距离的方向为坐标正方向。 4、每个脉冲信号使机床运动部件沿坐标轴产生一个最小位移叫脉冲当量。 5、X坐标轴一般是水平的,与工件安装面平行,且垂直Z坐标轴。 6、粗铣平面时,因加工表面质量不均,选择铣刀时直径要小一些。精铣时,铣刀直径要大,最好能包容加工面宽度。 7、确定轴向移动尺寸时,应考虑刀具的引入长度和超越长度。 8、铣削平面轮廓曲线工件时,铣刀半径应小于工件轮廓的最小凹圆半径。 9、粗加工时,应选择大的背吃刀量、进给量,合理的切削速度。 10、编程时可将重复出现的程序编程子程序,使用时可以由主程序多次重复调用。 11、铣床固定循环由6个动作组成。 12、对铝镁合金,为了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和提高刀具耐用度,建议采用顺铣方案。 13、精度高的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定位精度一般是由检测装置决定的。

14、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称为形状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称为位置公差。 15、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16、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刃倾角。 17、零件机械加工精度主要包括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 18、螺旋夹紧机构结构简单、自锁、用得多。 19、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机械间隙,是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常用编程补偿方法。 20、快速定位指令G00,要防止刀具、工件、夹具发生干涉。 21、程序校验和首件试切目的作用检验程序、零件加工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22、百分表上最大最小值差的一半是偏心距。 23、影响切削力最大的铣刀角度是前角。 二、判断 1.数控机床是为了发展柔性制造系统而研制的。(╳) 2.数控技术是一种自动控制技术。(√) 3.数控机床的柔性表现在它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4.数控机床是一种程序控制机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