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ppt

合集下载

2021年甘肃省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第13讲: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指导课件(68张PPT)

2021年甘肃省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第13讲: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指导课件(68张PPT)

③曾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为什么那么怕父亲,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也曾经与两位 兄长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④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 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 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
⑦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 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也一直鼓励 子侄们读书。我小学辍学后,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着急,他曾给我在湖南一 家工厂的子弟学校任教的大哥写信,商讨有无让我到他们学校读书的可能。在上学无望 后,父亲就让我自学中医,并找了一些医书让我看,但终因我资质不够,又缺少毅力半途而 废。
⑫ 2012年10月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父亲以他质朴的言行赢得了许多尊敬。所 谓的莫言旧居,父亲是早就主张拆掉的,之所以未拆是因为有孤寡老人借居。我获奖后旧 居成了热点,市里要出资维修,一些商人也想借此作文章,父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 他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后来父亲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给市政府。 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代我回答:“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 子。”当有人慷慨向我捐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无功不受禄,不劳动者不得食。”
⑤这天,爷爷跟踪马到了后山的一块被稀疏的林子和一蓬蓬的灌木围绕着的平地,不 由得吃了一惊。爷爷看到一只老虎在那儿烦躁地转着圈子,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我家的 马进了场子,活动了一下身体,对着老虎叫了几声,老虎也叫了几声。我家的马在奔跑时 脖子上的鬃毛竖起来,像波浪一样翻滚着,十分威风。然后我家的马就和老虎展开了生死 大搏斗。我家那匹马能够将身体立起来,两只前蹄好像拳击手的两个拳头一样灵活而有 力。它用前蹄把老虎打得鼻子往外蹿血。如果你认为我家的马只会用前蹄那就坚决地错 了。我家的马两只后蹄用得也很俏丽。它会在奔跑中猛然停住,把两只后蹄飞扬起来。 我爷爷亲眼看到马蹄子踢到了老虎嘴上,老虎嘴里飞出了几个白白的东西。还用问吗?虎 牙。

现代文阅读-()—广东省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ppt精品课件[4]

现代文阅读-()—广东省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ppt精品课件[4]

情节发展 丢钥匙
还钥匙
小王要“我” 家换锁
两家换了锁
“我”的 心理




(2016年广东省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陈国凡《平衡》)
参考答案 ①窝火 ②紧张 ③惊讶 ④平衡
返回目录
(3) 概括(补充)事件的主要情节。 例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学校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
发展

集中营里面
高潮

(2015年广东省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程刚《集中营的课堂》)
参考答案 ①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
②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
返回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例2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开端(北京) 发展(“话吧”) 高潮(礼堂)
主要事件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① ②
返回目录
(2) 文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作用、好处、妙处)? 这种题型的答题套路是: ①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 的情状),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 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理。 ③有些词需要分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然后结合其作用来分 析表达效果。 人物描写:点出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 ,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环境描写:A. 渲染了一种……气氛;B. 烘托人物……性格、心理等; C. 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D. 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

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课件-河南省2021届中考语文全面系统专项复习

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课件-河南省2021届中考语文全面系统专项复习

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作用 与连续性文本阅读相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上具有三方面作用: (1)增强学生信息获取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主 动、高效地获取信息、有效地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2)提升学生的知识重构能 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分析、整合、重组各种知识信息, 不断构建个人知识系统的能力。(3)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能够强化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在上面两个文本中,【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月球的结构, 【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文本一重点说明的是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不必详细说明月球的结 构,所以【甲】处略写。文本二的主要内容是揭示月球岩石的秘密,月球结构的 组成及形成过程与月球岩石有密切关系,所以【乙】处详写。(意思对即可)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关注热点、时事,主题明确。非连续性文本往往具有较强的生活性、时代 性,它以大容量的信息来彰显我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非连续性文本由几则或多 则材料组合而成,这些材料不是杂乱堆砌的,而是命题者紧扣某一主题选择的组 合材料,这些材料聚集在一起,往往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 (2)具有较强的探究性。非连续性文本中,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其隐含的 信息则较难分辨。分辨隐含信息时要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 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效信息。
(5)规范作答。注意每道题的答题要领,形成规范的思路和答题策略。例如 “劝说”,就要考虑“称呼”“劝说内容”“委婉语气”;“活动设计”就要考 虑“简明”“可操作”等等。
河南真题回放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议论文阅读考点分类方法导航(共22张PPT)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议论文阅读考点分类方法导航(共22张PPT)

首先/直接提出……论点/观点(或首先引用……的 事例、典故、传说、寓言、名言等,提出……的论 点);然后用……事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 (或运用……的论证方法论……);最后得出……的 结论。
考点五,辨析句段作用
(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论述......内容过渡到论 述......内容。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考点一、概括中心论点
看句式 看位置 分析论题
抓关键词 综合概括 概括论点时候要注意:
1.未能读懂文章,找到论点准确的位置,概括有误。 2.未能区分出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概括不完整、 不全面。 3.未能用完整的陈述句表述。
考点二,辨析、补写论据
1.辨析论据 剖析材料
作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总结全文,呼应标题或开头。 重申或强.....中心论点;补充论证.....,使论证更严密;深化 中心论点,提.....的结论。
发出号召,勉励读者;引发读者的反思,关注问题。
考点六,信息筛选、 提取和整合(文意理解)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摘录法: 组合法:
明确论点
判断并表述
2.补写论据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人物+事件+结果”
考点三,论证方法及作用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要求。
第二步,判断指定的内容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第三步,结合该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和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 在文中的作用,
举.....的事例(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
第二步, 第三步,
通过引用.....的名言(诗文、故事),阐述.....的内容,有力地论证了.....的 观点,使论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第05讲:记叙的顺序(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

第05讲:记叙的顺序(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

技巧四
【补叙】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
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作用: 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 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意
【倒叙与插叙的区别】
1、 插叙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倒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之一。 2、 插叙一般位置居中;倒叙常常在文章的开头。 3、 插叙的是为了对某事件做注释、说明,有时是为了突出主题;倒叙是为 了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④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我缠着父亲栽几棵樱桃树、 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说:“没熟的果子咋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 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刚开发 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岭上岭下到处飞雪。别说行走,就是想找条路都难。可铁道 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群岭中建出一 条壮美的铁路。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正 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又黑又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一时间,洪 水滔滔而下,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 捞木材。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 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 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
⑦妹妹说,妈妈,那我的哥哥——他去哪儿了呢,我怎么从没看见过他呢? ③母亲说,哦,你哥哥出差去了,他,他很快呀就要回来的,对,早上你记得吗?电 话铃响过,他还给我打电话呢,他在电话里说呀,妈妈,你要好好的,我在外地呀,我很 快就要回来了,帮我。帮我也向妹妹问个好…… ⑨妹妹楞了半晌,早上她可一直在客厅呢。电话根本就没有响过啊,妹妹看着母亲, 母亲的脸上都是快乐。 ⑩妹妹走到了大街上,好多人和妹妹打招呼,比如黄伯。妹妹说,黄伯,你知道我哥 哥吗?黄伯说、当然—— ⑪黄伯说,你哥哥呀,是个好小伙。有一次呀,我搬个液化气罐,从自行车上拿下来, 往房间里搬,但在卸下来的时候,我一个人没办法弄。你哥哥看到了,从老远的地方跑过 来,还喊着,黄伯,等等,我来………你哥哥到了后,帮我扶住了自行车,让我可以把液 化气罐拿下来,我和你哥哥说谢谢,你哥哥笑笑说,不用客气的。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文体知识 考点讲解)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文体知识  考点讲解)
简短的补充交 造成叙事波澜

《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 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不 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 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 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 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 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 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 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 事的波澜
文体知识
考点讲解
典例精析 考点特训
(五)小说情节鉴赏的角度 1.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 龙去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尤其要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 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2.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 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 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代表性文章:《带上她的眼睛》 代表小说: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海底两万里》 典型考点:科学与人性的结合
文体知识
考点讲解
典例精析 考点特训
考点一: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是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 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 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 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 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 ,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 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文体知识
考点讲解
典例精析 考点特训
2.闪回 闪回是学生在阅读某一情节时,突然脑中有短暂的画面插入 这一场景,似曾相识。这种现象缘于作者有意通过极其相似的 情节展现不同人物。 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不同之处,武 松是乍然遇虎,赤手独斗,李逵是为母寻虎,刀毙四虎。前者 险象迭生,后者有惊无险。还有“江州城劫法场”与“大名府 劫法场”,“武松发配”与“宋江发配”等等。我们有意识地 捕捉“闪回”,并进行回读与文段比较,就可感受作者的锦心 绣口,体悟这部书的魅力。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5小说阅读之主题(解析版)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5小说阅读之主题(解析版)

小说阅读之主题专题导航【考点解读】1、新课标对小说阅读主题掌握的基本要求:能够明确什么是小说主题,清晰小说的政治主题、道德主题和人物精神主题。

在掌握小说主题脉络的基础上,把握小说的基本内容。

2、考查内容: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主题的方法,小说主题与标题含义、写作手法、中心句、段落作用等题型相结合。

【常见题型】1、结合小说主题,谈谈你对某句话(中心句)的理解或看法。

文中作者或人物的议论抒情句往往能够体现文章主题,由议论抒情的内容引出文章主题。

2、某某这一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文章主要人物言行,由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引出文章主题。

3、文章标题的含义。

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目,是文章主题的体现,起统领全文的作用。

分析文章题目,尤其标题所所蕴含的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往往与主旨紧密相关,由题目引出中心思想,表层与深层分别分析概括。

4、文章中段落的作用。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携领的作用,文章的结尾起的画龙点睛、暗示主题的作用。

重点段落的结构作用与内容作用都与小说主题息息相关。

5、文章某一写作手法对于小说主题的作用。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暗示或突出小说主题。

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2021春•安居区期中)小说阅读。

口罩黄大刚①街上戴口單的人越来越多了。

开始是零星几个人戴,人们还像看怪物似的,嘴上虽不说,眼里却藏着不屑。

甘肃年语文中考复习课件:专题6 (二)名著阅读(共30张PPT)

甘肃年语文中考复习课件:专题6 (二)名著阅读(共30张PPT)

题型一
题型二
考点·巩固迁移
单选题 判断句子中文学常识或名著表述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 例1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一路走过了女儿国、大人国、飞岛 国、慧骃国等多个国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到西天,取得了 真经。 B.《水浒》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 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 的鲁达。 C.在《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 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D.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充满率真 童趣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图画。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1时26分24秒下午1时26分13:26:2421.8.29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考点·巩固迁移
2.(2018·甘肃天水)阅读名著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考点·巩固迁移
4.(2017·甘肃兰州)结合小说《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第(1)~(2)题。 (1)小说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 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贫苦女孩 小福子 ,等等。 (2)下列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D ) ①虎妞掏钱买车 ②虎妞假装怀孕 ③虎妞“下嫁”祥子 ④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 A.③④②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解析 (1)《骆驼祥子》中塑造了以祥子为主的各色人物,其中与祥 子命运关系密切或者说对祥子人生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主要包括:残 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 灭的小福子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等。(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 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的主要人物的 精彩片段进行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场面 主线 明线
线索次线 暗线
㈢ 环境
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 环境或自然环境,都密切地联系着人 物的思想行动。从广义上说,环境是 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 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 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 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 称为景物描写。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 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 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 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E、象征、暗示或深化主旨。
环境描写的思考模式(四级概念整合法):
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具体目标
人物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正面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㈡ 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 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 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起着展 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 作用。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情节 通常由场面和线索构成。场面, 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 某一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 —人物之间的关系,它是比事 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线索,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 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 富的内容。
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
1、人称本身的作用 2、线索作用 3、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 4、形成对比(对照) 5、揭示主题作用
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 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氛围,渲染(定下) 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为下文……情节展开 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揭示(表达、寄托、暗 示)……主题。
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交代故事发生的 时间地点,暗示怎样的社会环境)
环境-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
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提供活 动背景,表现人物性格、渲染人物心情等)
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环境作用答题样式: 环境本身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 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题格式
▪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 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 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知识储备】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 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 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具体目标
人物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正面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㈠ 人物
小说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再 现生活,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 的塑造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 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还有正面描 写、侧面描写等细节描写。
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 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 题作用。
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 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 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 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
社会环境
一. 交代故事的 二时.代是背渲景染气氛
环境
作用 三.是烘托人物性格
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自然环境 五.映衬人物的心情 (景物描写)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试命题类型
按命题方向分
1、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
2、人物形象题 3、人称题
4、情节分析题 5、行文结构题
、文学作品的四大样诗式:歌、散文、小说、
二、关于小说知识:
1、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 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 2映、社小会说的生三活要的素一:种文学体
裁。 人物形象(主要 要素)、故事情
㈠ 人物
小说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再 现生活,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 的塑造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 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还有正面描 写、侧面描写等细节描写。
2012年河南中考
11.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 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 什么样的人。(4分
▪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 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 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 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 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6、环境题
7、主题分析题
8、语言理解题 9、艺术技巧题
10、赏析题
11、探究题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分析环境描写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
考点八、加工小说情节
考点一、人物形象
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文章安排某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 作用。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 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 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 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 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 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