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代肉种鸡产蛋期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合集下载

现代AA~+父母代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现代AA~+父母代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1 . 体 重 生长模 式 2 公 鸡 早 期 生 长 良好 很 重 要 。
公 鸡 只 占整个鸡 群 的 1 %左右 ,但 对鸡 群 生产性 0 能 的影 响 却 占到 5 %,公鸡 质 量差 表 明整个 鸡 群 0
的 生 产 性 能 差 。 管 理 种 公 鸡 的 目的 是 饲 养 足 够 数
品 鸡 的 生 长 速 度 越 来 越 快 ,从 而 对 种 鸡 的 生 产 性 能 ( 括 产 蛋 率 和受 精 率 ) 成 一 定 的 影 响 。 管 种 包 造 尽
期 , 器 官快 速 发 育 , 重 快 速 增 加 ;5 3 性 体 2 ~ 0周 性 器官 继续 发育 ,O周 达 到体成 熟 ;5 4 3 3 ~ 0周 以后 睾 丸开始 萎缩 , 殖性 能开始 下 降 。 繁
化、 心血 管 、 免疫 等 系统 、 毛 和骨 骼 的最佳 发 育 羽
阶 段 ; ~ 0周 是 肌 肉 、肌 腱 、韧 带 的 快 速 发 育 阶 6 1
收 稿 日期 :o 2 0 — 2 2 1— 3 1
13 睾 丸 的 生长 发 育 睾丸 发 育 ( . 包括 精 液 、 精
子 的数 量 和质 量 )的好 坏与 育成 期体 重 增 长及 饲
产 蛋 阶 段 产 下 最 多 的 受 精 蛋 。 高 质 量 意 味 着 公 鸡 在 整 个 生 产 阶段 具 有 维 持 高 受 精 率 的 潜 力 ;充 足
少 。 当 的体重 和增重 对公 鸡 的性 成 熟 、 适 睾丸 的发 育 和 维持非 常重 要 , 如表 1和表 2 。公鸡体 重 和周 增 重 曲线都 会 影 响 骨架 和睾 丸 的 发育 及 大 小 , 而 睾 丸 大小和 重量 与精 子生产 直接 相关 。

种公鸡产蛋期及产蛋后期的管理要点

种公鸡产蛋期及产蛋后期的管理要点

健康养殖·管理2020.23 畜牧业环境41摘 要:因为种公鸡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并且其数量在鸡舍中占比较小,所以传统饲养比较注重对母鸡的管理,特别是在产蛋期及产蛋后期,饲养人员容易忽视对种公鸡的管理。

从种公鸡的实际作用来看,其虽然不直接参与到生产,但所作用于产雏的数量要远高于母鸡。

比如,1只母鸡产雏150只,而1只公鸡用于产雏1 500只。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饲养场经济效益,就必须改变传统的饲养管理方式,以充分发挥出种公鸡在提高生产效益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种公鸡;产蛋期;产蛋后期;饲养管理1 种公鸡抽样称重种公鸡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健康程度、性成熟和营养供给,这对其后代是否具有优良特征性状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需要定期对种公鸡进行抽样称重,以准备掌握好其发育情况。

但由于种鸡场采用公母混群饲养的方式,这就对后续的捕捉、测量、称重提供了难度。

为方便开展工作,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1)混群饲养前,就对种公鸡体重做出挑选,确保其处于±5%标准体重范围内,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后再人为淘汰性成熟晚、体重过大过小或无雄性特征的公鸡,确保种公鸡整理情况的发育一致,可便于后续的饲养管理;(2)种公鸡抽样称重数量为种公鸡总数量的20%-30%,称重后可在种公鸡身在做上标记,比如腿圈、染料等,在不引起其他种公鸡注意或干扰后续交配行为的情况下,下次抽样称重即可选择未做标记的种公鸡,这样多次后即可掌握好种公鸡群体的发育情况;(3)根据抽样称重结果计算出种公鸡的平均体重、日增重、料肉比等指标,并将其与之前记录和标准值做出对比,以便于精确计算出后续几周的饮水、投食量等。

需要注意的是,饲养人员每周都需要对种公鸡发育情况进行摸底,一旦发现种公鸡出现丰满度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精神萎靡等状况时,就需要考虑饮水、投食量是否充足,营养供给是否合理等。

2 产蛋期种公鸡的管理要点正常情况下,种公鸡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需求与一般商品鸡相似,最多也仅仅是对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要求较高,相对于种母鸡而言,种公鸡对蛋白质要求比较低,粗蛋白为11%~13%即可。

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二)

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二)

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养殖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鸡肉养殖行业中,父母代肉种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饲养管理对于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继续分享关于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的经验和技巧。

一、合理的饲养环境1. 温度控制父母代肉种鸡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幼鸡期间。

在冬季,要保持鸡舍内的温度在22-25摄氏度,夏季则要在28-30摄氏度。

要确保鸡舍内的通风良好,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鸡只的影响。

2. 光照管理父母代肉种鸡对光照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光照管理可以促进鸡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其繁殖性能。

在日光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工补光来满足鸡只的需求。

3. 饲料管理饲料的质量对于父母代肉种鸡的生长和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

要选择优质的饲料,保证饲料的卫生安全和营养均衡。

合理的饲料配比可以提高鸡只的生产性能,减少饲料浪费。

二、科学的饲养管理1. 合理的饲养密度父母代肉种鸡的饲养密度要根据鸡舍的大小和通风情况来确定,不宜过于拥挤。

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减少鸡只之间的争斗和压力,减少发生疾病的风险。

2. 定期换群为了避免遗传缺陷的积累和提高繁殖性能,父母代肉种鸡需要定期进行换群。

一般情况下,每年换一次群,同时注意淘汰那些健康状况不佳的鸡只,保证鸡只的健康和优良的遗传基因。

3. 疾病防控父母代肉种鸡饲养中,疾病防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要定期对鸡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的症状并进行治疗。

要保持鸡舍的卫生和通风,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暴发。

三、合理的繁殖管理1. 精选育种父母代肉种鸡的繁殖管理中,育种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要选择那些外观健康、生长发育良好,毛色浓艳的鸡只作为种鸡,提高后代的遗传优势。

2. 精密配对在繁殖季节,要进行科学的精密配对,保证优良的遗传基因得到充分的发挥。

要避免近亲繁殖,防止遗传缺陷的发生。

3. 注意孵化温度孵化温度对于雏鸡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代蛋种鸡各阶段饲养管理重点

父母代蛋种鸡各阶段饲养管理重点

父母代蛋种鸡各阶段饲养管理重点一、育雏期饲养管理目标:鸡群健康,鸡只体重周周达标,均匀度在85%以上,骨骼发育良好。

1. 饮水管理a)雏鸡到舍后要及早饮水,有利于雏鸡体内卵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维持体内的代谢平衡。

b)初饮时选择温开水,前1天在水中添加葡萄糖、水溶性多维、抗生素等2. 喂料管理雏鸡开食特别强调要及早开食,少喂勤添3. 温、湿度管理保持温度、湿度的适宜、均匀,舍内各处温度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

特别提示:温度不可忽高忽低,否则极易感染马立克和传支等疾病,做到“看鸡施温”。

脱温时要求平稳过渡,制定目标温度和脱温计划。

4. 通风管理通风原则:育雏前期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育雏后期逐渐增加通风量5. 光照管理:育雏期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直接影响雏鸡采食量和体重增长。

第一周光照时间控制在22-24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30勒克斯以上;两周龄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9-13小时,光照强度逐渐过渡到5-10勒克斯。

注:10勒克斯相当于25瓦普通灯泡挂在距离地面2米位置,照到地面的亮度。

6. 断喙操作操作方法正确、断喙人员要固定二、育成期管理目标:鸡群体型发育良好,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适时开产。

1. 体型和均匀度的管理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基础上的正常体重,体型是骨架与体重的综合表现,良好的骨架是维持产蛋期间高产性能及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

均匀度反映育成鸡的质量,如果性成熟时,鸡群达到标准体重且均匀度良好,则鸡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产蛋高峰期长。

1)体重不达标时的管理措施a. 确保环境稳定、适宜,饲养密度适宜,不拥挤。

b.适当增加饲喂量,增加饲料中粗蛋白质、微量元素的含量c.推迟更换育成鸡料,但最晚不超过9周龄。

2) 提高鸡群均匀度的管理措施a.保持鸡群健康、正常的生长发育。

b.喂料均匀,密度适宜,断喙正确c.采取分群管理。

根据体重大小将鸡群分为三组:超重组、标准组、低标组,对低标组的鸡群增加营养,对超标组的鸡群降低饲料质量。

AA+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技术方案

AA+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技术方案

AA+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技术方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AA肉鸡品种首次引入我国后,经过30多年的饲养实践,AA肉鸡品种抗逆性强、容易饲养、产蛋性能高和品种综合效益更佳的特点已得到行业内的广泛认同。

和其他肉鸡品种一样,由于遗传育种的进展,AA+父母代肉种鸡一样存在生产性能逐年降低、开产周龄逐年后移等现象。

为了提高AA+父母代肉种鸡的生产性能,解决开产周龄推迟和稳定产蛋后期产蛋性能,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修订了《AA+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技术方案》。

现代肉鸡技术服务网根据其发布的资料进行转载,以供业内同行参考。

1、体重标准(AA+父母代,慢羽)备注:使用逆季体重标准,能够更好地保证25周龄适时开产和产蛋高峰及其维持时间。

2、育雏育成饲养方案(AA+父母代种鸡,慢羽)3、产蛋期(25-64周龄)饲养管理方案(AA+父母代,慢羽)4、光照方案(AA+父母代,慢羽)备注1、如果公母同栋饲养,建议采用公鸡光照方案,以保证公鸡6周龄体重和胫骨长度达标。

2、如果公鸡育雏体重不达标,公鸡光照强度下降可以推迟至28日龄。

3、22周末评估母鸡群的胸形、换羽情况、肉髯和颜面颜色、耻骨开放程度和脂肪累积。

当90%以上的鸡只达到这4项标准后,才能进行首次加光。

5、产蛋上升期涨料方式(AA+父母代,慢羽)备注:如果鸡群产蛋上升期的产蛋涨幅超过标准涨幅1周,建议执行“每涨10个百分点给料方式”,以避免母鸡体重涨幅过大或蛋重涨幅超标。

6、产蛋性能标准(AA+父母代,慢羽)7、孵化性能标准(AA+父母代,慢羽)如何进行父母代肉种鸡强制换羽?时间:2017-02-04 来源:现代肉鸡技术服务网作者:[ (大)(中)(小)]在实际生产中,父母代肉种鸡一般饲养到65周龄。

有时候父母代企业为了扩大父母代肉种鸡的产能,或者受市场方面的影响,往往会对父母代肉种鸡采用人工强制换羽的措施,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或社会效益。

人工强制换羽就是人为地给种鸡施加一些应激因素而造成强烈的刺激,引起种鸡的器官和系统发生特有的形态和机能的变化,使鸡群同步换羽和同步重新产蛋。

AA+爱拔益加父母代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手册(内部资料)

AA+爱拔益加父母代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手册(内部资料)

产蛋率快
体成熟
速增长
产蛋高峰
睾丸和卵巢 系统的重要 阶段
体重增重转变为 脂肪积累,繁殖 性能随着年龄增 长而逐渐下降
体重
发 育 特 点: 肌 肉,肌腱, 韧带快速发育
周龄 1 日龄 7
46 28 42
8 10 56 70
12 14 15 16 84 98105112
图1:种 鸡 生 理 发 育 特 点
图1详细 阐 述 了 种 鸡 各 阶 段 的 生 长 发 育 特 点及种 鸡各年龄阶段生理发育的规律。 在每一个生长 发育阶段,饲养管理措施都应考虑该时间阶段 种 鸡 组 织 或 器 官 发 育 的 需 求 。 图2( 第5页)说 明 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应考虑的重要管理措施。
性成熟
如 不 得 已 必 须 实 施 早 期 公 母 混 饲 , 切 不 可 在42 日 龄 (6周 龄 ) 前 进 行 混 群 , 否 则 种 公 鸡 将 得 不 到正确的骨架发育。 对于公母混饲的鸡群,种 母鸡相关的目标体重则成为整个鸡群确定料量 水平的依据。 如有可能,建议不同年龄、 不同 来源种鸡群提供的雏鸡要分开饲养,或至少前 6周 分 开 饲 养 , 以 提 高 良 好 的 均 匀 度 。
附录:
体重标准、 生产性能标准、 营养标准

An Aviagen Brand



爱拔益加

父母代肉用种鸡
饲养管理手册




第一部分


育 雏 期 与 育 成 期 的 饲 养 管 理

(0 -15 周 龄 ) 的饲
控制与监测肉种鸡的生长发育
组 织 器 官 的 生 长 发 育 育 雏 育 成 期 公 母 分 饲 监 测 种 鸡 的 生 长 发 育 监 测 种 鸡 的 体 况 腹 部 脂 肪 的 累 积

父母代肉用种鸡饲养管理要点

父母代肉用种鸡饲养管理要点

父母代肉用种鸡养殖是肉鸡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其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商品雏鸡的生产效率和雏鸡质量,特别是在当前肉鸡种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最大限度挖掘父母代肉用种鸡的生产潜能、充分盘活存量产能,更具有现实意义。

从调研情况看,很多养殖场高峰期产蛋率达到85%左右,种鸡周产蛋率达到88%以上,产蛋率超过80%的鸡群可产蛋12周以上,但部分养殖户由于饲养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生产性能不理想。

为了更好地发挥父母代肉用种鸡的生产性能,结合养殖一线实战经验,现将父母代肉种用鸡饲养管理要点进行总结,期望能给广大养殖者一定帮助。

父母代肉用种鸡饲养管理要点文│王建民(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畜牧兽医管理站)一、育雏育成期体重控制1.体重控制思路。

早期淘汰大群中的弱鸡,使整个鸡群达到标准水平,鸡群早期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如果鸡群早期发育不好,会耽误种鸡性器官的发育,造成开产晚或者早期受精率差等情况;要注意累计体重和体重曲线的管理,生长发育是日月积累的过程,绝对不是短期强行加速能完成的,注重周增重的变化,尽量符合标准。

整个育雏育成期体重的增加要循序渐进,不能忽高忽低,要慢慢积累氨基酸、能量、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加大光照前,有条件的养殖场可根据耻骨开放程度进行分群。

把耻骨开放小的,低于两厘米的,体重不达标的鸡只,单独挑选出来进行饲喂。

所有母鸡开产前都需要有一定的脂肪储备,如果母鸡没有脂肪储备,光照就不会刺激母鸡正常生产。

母鸡第一周体重要大于140克,4周末空腹体重要大于500克,这样控制体重的目的是让大群中体重较小的鸡只也能达到标准。

早期骨架、器官、免疫代谢系统以及羽毛要得到充分的发育,即使早期体重偏大一些,后期均匀度会更好控制。

16~21周鸡群的丰满度和体重要结合起来考虑,为加大光照做准备。

2.体重控制的三阶段法。

(1)第一阶段(前4周)。

第一阶段的体重最好超出标准体重,这样会有一个很好的起始均匀度。

前7天每天进行抽测体重,判断体重增长趋养殖顾问Consultant80☆中国畜牧业势,来调整光照等因素,确保第1周末体重达标。

肉用种鸡产蛋高峰后期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

肉用种鸡产蛋高峰后期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

肉用种鸡产蛋高峰后期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的要求提高,鸡蛋的消费量逐渐增加。

而肉用种鸡在产蛋高峰期后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鸡蛋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肉用种鸡产蛋高峰后期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调整饲料配方产蛋高峰后期的肉用种鸡,由于产蛋量逐渐下降,营养需求也会相应减少。

饲料配方需要根据鸡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通常在这一阶段,要适当减少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量,同时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以满足鸡的营养需求,并促进鸡的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二、科学控制鸡舍环境产蛋高峰后期的肉用种鸡,鸡舍内的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持鸡舍内的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发生饮水、饲料和粪便产生的有害气体积聚。

其次要控制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发生高温和潮湿的情况,以防止鸡的身体受到不良影响。

还要注意鸡舍内的卫生情况,定期清理卫生,避免疾病的传播。

三、强化饮水管理饮水是鸡生长发育和产蛋的重要保障,产蛋高峰后期的肉用种鸡也不例外。

在这一阶段,要保证鸡舍内的饮水器干净卫生,水质清洁,随时供应新鲜的饮水。

还要注意鸡的饮水量和饮水频率,避免因鸡的口渴导致产蛋下降和生长发育受损。

四、加强疾病防控产蛋高峰后期的肉用种鸡,由于营养需求减少和身体疲劳,对外界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应降低。

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定期进行鸡群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鸡只。

同时要保持鸡舍内的卫生环境,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滋生,提高鸡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适当休养产蛋高峰后期的肉用种鸡,由于产蛋的压力和身体疲劳,需要适当的休养和恢复。

在这一阶段,可以适当减少鸡的工作量,减少饲养密度,让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活动空间。

可以采取适当的补充措施,比如加强对鸡的营养补充,提高鸡的免疫力,促进鸡的身体恢复。

产蛋高峰后期的肉用种鸡饲养管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饲料配方、环境控制、饮水管理、疾病防控和休养恢复等因素,全面提高鸡的产蛋量和质量,促进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代肉种鸡产蛋期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预产期(105日龄 - 光照刺激种母鸡的管理)
105日龄(15周龄)至光照刺激的阶段是影响种母鸡开产日龄(即5%产蛋率日龄)、早期蛋重、种蛋合格率、产蛋前期饲料的需要量和潜在高峰产蛋率的关键时期。

在这期间,重点就是体重、料量、均匀度的管理,通过增加料量来加速生长,达到每周不断增长的增重要求,但不降低均匀度。

饲料要求:从105日龄(15周龄)开始, 要把育成料换成产前料,以满足种母鸡接近性成熟时增加营养的需要。

105日龄(15周龄)时,种母鸡的管理者必须把实际体重和体重标准做比较,按照体重标准曲线重新绘制到达210日龄(30周龄)的曲线。

新的曲线应和标准曲线平行。

增重量的逐渐增加,将确保种母鸡平稳地向性成熟完成生理转换,并在210日龄(30周龄)左右达到性成熟。

到112日龄(16周龄),应检查从105日龄(15周龄)时调整营养后,加速增重的目标是否实现。

在105日龄(15周龄)前每周喂料量可以保持或增加。

然而,从105日龄(15周龄)起,每周喂料量增加幅度通常会在7-10%之间。

从126日龄(18周龄)起,采用每日喂料。

当鸡群接近性成熟(一般从126日龄(18周龄)后,种母鸡开始接近性成熟),此阶段每日的营养供给不得减少,这点十分重要。

如果推迟采用每日喂料的时间,每天的营养供给就会时高时低、时有时无。

这个阶段每日营养供给量的不稳定往往是造成鸡群均匀度差的主要原因。

母鸡饲养密度要求<7只/㎡,料位每只种母鸡最少15cm。

如果采食位置减少,种鸡群的均匀度可能很快变差。

此阶段采用8h光照时间5w灯泡。

如果体重增长与标准曲线要求不相符,种母鸡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119日龄(17周龄)以后如果实际体重比体重标准差5%以上,种母鸡的繁殖性能就会因为性成熟不均匀而下降。

133日龄(19周龄)以后体重没有按照目标增幅增长,是种母鸡繁殖性能低下的一个常见原因。

这个阶段如果体重增长不够和卵巢发育障碍会产生下列不良后果:开产延迟、产蛋前期蛋重偏轻、不合格蛋及畸畸形蛋比例增加、受精率下降、抱窝倾向增强、均匀度差。

如果此阶段实际体重超过体重标准,使性成熟和体重均匀度较差,则会导致:早产、蛋型较大,双黄蛋较多、不合格蛋的比例增加、在整个产蛋期增加喂料量、产蛋高峰较低,总产蛋量减少、受精率下降、由于脱肛造成死淘率增加
二、产蛋期
由于管理要求不同可分为两个阶段:
1、从开始加光—5%产蛋率
2、5%产蛋率—产蛋高峰
3、产蛋高峰后至全群淘汰种母鸡管理
1、光照刺激至5%产蛋率阶段种母鸡的管理
本阶段必须按计划严格执行光照程序,适时进行光刺激,以刺激种母鸡性成熟。

对于饲料:在见蛋前由预产料料换成产蛋料。

这期间重点是通过对鸡群进行评估确定加光程序(由5w灯泡换成22w节能灯),鸡群加光评估要点:耻骨间距(加光时要有90%达到两指)、换羽剩余数、胸肌发育情况、能量累积。

通常通过测定耻骨间距确定种母鸡的性成熟状况。

正常情况下,耻骨间距如下表所示。

不同年龄种母鸡的耻骨间距
在此阶段,应定期检查耻骨间距以及时了解种母鸡的性成熟状况。

注意:如果本阶段出现了饲料问题、饮水问题、疾病问题,都会对开产及开产后生产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附场区现行的加光程序
此阶段管理的重点通过了解早期蛋重、种蛋合格率、产蛋高峰水平制定高峰料量添加计划,促进和提高种母鸡的繁殖性能,从而取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孵化率。

这个阶段高峰料量的添加主要取决于:体重、体况、喂料量、采食时间、产蛋率、蛋重2.1 什么时候开始添加:高峰料添加程序主要依据140日龄(20周龄)时的体重均匀度和丰满程度。

种鸡群的这些特征将决定产蛋前第一次增加饲料的数量(基础料量)。

如果鸡群的
变异系数<10%,在5%产蛋率时开始增加饲料。

如种鸡群的变异系数>10%,第一次增加饲料的时间应延迟至10%的产蛋率。

2.2 高峰料量怎样制定:我们可以根据产蛋前料量和高峰期料量的差异建立一个喂料模式。

然后根据每一个鸡群的体重、周增重、产蛋率、蛋重和环境温度进行调整。

但周增重、每日产蛋量和蛋重最为重要。

均匀度高的种鸡群开产后产蛋率上升很快,因而要根据产蛋率的变化情况来调整喂料量。

喂料量采用少量多次的增加,可以避免鸡群超重。

2.3 在添加高峰料量时应当鸡群要实行动态管理
趋势,如果蛋重或体重被判断为显著偏离期望值,饲料增加应适当推迟或提前。

由于各鸡群的状况、生产性能和环境条件不同。

因此,此阶段各鸡群喂料量也有所不同。

最佳做法应该是,利用上述所讲原则,同时兼顾所用的设备和设施条件来确定此鸡群的最佳喂料量。

下面的例子是父十五场一个鸡群的具体高峰料添加程序
3、产蛋高峰后至全群淘汰种母鸡管理:210-448日龄(30-64周龄)
本阶段管理重点通过保持种母鸡高产的持久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合格种蛋的产量。

父母代肉用种鸡通常在30周龄达到体成熟。

如果种鸡采食量超过需要量时,它可以通
过沉积脂肪继续增重。

脂肪沉积速度是影响高峰期后受精率和产蛋率的关键。

在210-245
日龄(30-35周龄)期间,产蛋率将达到最高。

同时,要为产蛋提供充分的营养,因此,为保
持最佳的产蛋持久性,喂料量应从此时开始减少,为了保持鸡群的健康和良好的产蛋持久性,
此阶段种鸡的平均周增重应为15-20克/只。

种鸡减料的准确时间应取决于鸡群的生长史及鸡群的状况。

3.1种鸡的减料时间和减料数量的判断:从产蛋开始起的体重和体重变化、日产蛋率和产
蛋趋势、采食时间的变化、每日蛋重和蛋重变化趋势、鸡群的健康状况、环境温度、饲料成
分(如能量和蛋白水平)和饲料质量、高峰期的喂料量(能量摄入量)、鸡群的生长史(育
成和高峰期前的生产性能)。

由于上述特性在不同鸡群间都有差异,因此,每一个鸡群的减料程序不可能千篇一律。

在大多数情况下,从产蛋高峰到鸡群淘汰总的减料量不得超过高峰料料得5%~8%。

3.2 减料方式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进行,对于产蛋率比较高的鸡群(产蛋高峰>85%)第一次减料时间不应早于34周龄,并且减料要逐步进行 - 每周减料不超过2克。

总的减料原则为:
<34周龄维持高峰喂料量
35-50周龄逐渐减料至不低于412大卡代谢能/只/天(150克/只/天)
>50周龄维持50周龄的喂料水平
在210-448日龄(30-64周)期间,控制体重和蛋重的增长是鸡群管理的头等大事。

要完成这项工作必须认真观察鸡群状况和产蛋率,并以此为依据实施有计划的减料。

同时,应按下列建立一个监控程序:3-4周内的平均周增重应为15-20克/只、每日蛋重应和标准一致、鸡群的物理特性,如肌肉发育和肌肉的健壮程度;脂肪的积累状况;被毛情况;腿和脚的状况;肉垂、鸡冠和脸部颜色;产蛋情况、采食时间的变化情况。

在种鸡的整个产蛋周期除了注重关键时期的指数控制之外,更重要的应该加强饲养管理,水、料、光、通风、鸡群应激、时刻关注鸡群健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