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基础知识(2)
静电安全培训

02
评估内容:学 员对静电安全 知识的掌握程 度、实际操作 能力、安全意 识等
03
评估周期:培 训结束后立即 进行评估,或 者定期进行评 估
04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 调整培训内容 和方法,提高 培训效果
谢谢
操作过程中,保持操作环境的湿度 和温度,避免静电产生
操作时,避免直接接触静电敏感器 件,使用防静电工具进行操作
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操作区域, 避免静电敏感器件受到污染和损坏
静电事故处理
立即切断电源, 防止触电
检查受伤情况, 及时就医
报告事故,进 行调查
采取措施,防 止再次发生
4 静电安全培训
培训目标
3 静电安全操作
安全操作规程
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手 套等防护用品。
操作过程中避免产生静电, 如使用防静电工具、设备等。
定期检查防静电设施,确保 其有效性。
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环境湿 度,避免过于干燥。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 避免静电残留。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静电安 全意识。
静电敏感器件操作
操作前,确保操作人员穿戴防静电 服、手套、鞋等防静电装备
静电安全培训
演讲人
目录
01. 静电基础知识 02. 静电防护措施 03. 静电安全操作 04. 静电安全培训
1 静电基础知识
静电的产生
静电的来源:摩擦、 接触、分离等
静电的种类:正静电、 负静电
静电的强度:与物体 表面粗糙度、湿度、
温度等因素有关
静电的危害:可能导 致电子设备损坏、人
体不适等
静电的危害
01
静电放电:可能 导致电子设备损 坏
静电防治练习题

静电防治练习题静电是在物体间或物体与人体间由于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静电不仅会引发不适感,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
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静电产生和减少静电带来的问题,下面是一些与静电防治相关的练习题。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你将更好地了解静电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练习题1:静电基础知识1. 解释静电现象的原理和产生的原因。
2. 什么是带电物体?带正电和带负电有何区别?3. 静电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有哪些?举例说明。
练习题2:静电的危害和影响1. 静电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静电对人体的伤害?2. 静电在工业生产中可能引发哪些安全隐患?如何进行静电防护?3. 静电对电子设备和敏感器材有何影响?应如何保护?练习题3:静电防治方法1. 静电的消除方法有哪些?适用于不同场合吗?2. 简述静电地接的作用和原理。
3. 静电防护装备有哪些?举例说明其应用场景。
练习题4:静电防治措施的实施1. 对于废水处理厂、化工厂等易产生静电的场所,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聚?2. 在做实验时,如何防止静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 你认为在医院手术室中有必要进行静电防治措施吗?为什么?练习题5:静电的应用1. 静电在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中的应用是什么?静电的应用有哪些优势?2. 你能列举出其他领域中静电的应用吗?3. 静电的应用在哪些方面还存在改进和发展空间?你有什么创新的想法?以上是与静电防治相关的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静电的原理和防治方法,进一步增强对静电防治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能提供给其他读者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静电防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静电带来的问题。
祝愿你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能保持良好的静电防治意识!。
静电基础知识以及防静电相关知识

防静电相关知识供学习用【摘要】静电作为一种普通的物理现象,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集成电路和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静电的作用力、放电和感应现象所引起的危害非常突出。
文章阐述了静电的有关知识和危害,并详细介绍了在生产电子产品过程中如何控制静电的措施。
【关键词】静电;危害;静电控制一、静电(一)静电的定义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的,而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的带电性与质子相反,带负电。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但是电子环绕与原子核周围运动,一经受外力(这外力包括各种能量,如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等)作用,就会造成电子分布的不平衡,因而形成了静电。
(二)静电的物理现象正负电荷有异性相吸、同性想斥的特性,其力量大小可有库仑定律得出:(其中F:力Q:电荷r:距离)所以静电的第一现象即吸附异性电荷。
日常生活中,吸附尘埃即为常见情况,因电荷存在,在周围空间必形成电场。
静电与大地之间因有电位存在,如果触及电路时,就会产生电流,这个放电电流常会将电路导体烧毁。
(其中I:电流V:电压R:电阻)(三)静电荷产生的基本途径1.接触和分离;2.摩擦;3.邻近电场的感应。
(四)静电荷产生的基本原因1.因不同材料的原子核对其最外围电子的吸引力不同,故当两种不同材料接触或摩擦时,其上的外围电子会转移到吸引力较强的一方,导致一材料带正荷,而另一材料带负电荷。
2.在导体表面电子能自由移动。
当一带电导体和一中性导体接触时,电子会从带电导体流向中性导体,导致二者电荷平衡。
3.邻近电场极化中性物体内的电子分布。
当中性物体接地时,与电场相同的电子会被排斥走。
若接地突然中断,然后把物体离开电场,则该物体会因之前的电场感应而带电。
二、静电问题的重要性在国际电子工业经验中,除生产工序控制和产品设计不完善外,已证实静电是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静电培训资料

静电培训资料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电现象,它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在工业生产中,静电问题会给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为了提高员工对静电问题的认识和掌握相关防控技术,进行静电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一、静电基础知识1. 静电的产生静电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摩擦、分离和接触等过程。
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会导致电子的转移,使得一种物体带正电荷,另一种物体带负电荷。
当物体分离时,电荷无法重新平衡,导致物体表面带电。
另外,当带电物体接触地面或接触其他物体时,电荷也会发生转移。
2. 静电的特性静电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静电只存在于物体的表面,无法穿透物体。
(2)静电是一种瞬时现象,会随着物体的接触、分离或放电而消失。
(3)静电可以对物体或人体产生引力或排斥力。
(4)静电可以引起火灾、爆炸和破坏电子设备等安全问题。
二、静电防护措施1. 选择合适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抗静电的材料,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一些抗静电材料包括金属、导电塑料和抗静电鞋等。
2. 建立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是减少静电积累和释放电荷的重要措施。
建立静电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带电物体的电荷排放到地面上,避免电荷积累。
3. 使用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可以通过释放相反电荷来中和带电物体的电荷,减少带电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影响。
常见的静电消除器包括离子风机、静电棒等。
4. 增加湿度适当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在一些需要对静电敏感的场所,如实验室和电子生产车间,安装空气加湿器是一个有效的静电防护措施。
三、静电安全注意事项1. 避免移动带电物体避免手持或触摸带电物体,以免发生电击事故。
在操作过程中,应使用绝缘手套、绝缘工具等适当的防护措施。
2. 定期检测静电设备静电设备和防护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3. 加强员工培训工业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静电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静电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ESD知识介绍

1.2 静电产生原理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 化学能等),就会使其中某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因电子转移而带正电, ),就会使其中某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 化学能等),就会使其中某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因电子转移而带正电,另一个得到电子的物体则带负 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相接触的两个 物体发生分离
�
起电(通过摩擦或感应 起电 通过摩擦或感应) 通过摩擦或感应 电荷的积累 快速的放电 快速放电
2. ESD基础知识 ESD基础知识
2.3 ESD材料分类 材料分类
1. Conductive 导体材料or 绝缘材料
105 Ohms
1012 Ohms
结果: 结果:带正的静电荷
结果: 结果:带负的静电荷
1. 静电基础知识
1.3 静电产生方式
摩擦起电 当两种具有不同电子亲和势的材料接触后分开或有相互运动后分开时,就会有摩擦起电的现象, 当两种具有不同电子亲和势的材料接触后分开或有相互运动后分开时,就会有摩擦起电的现象,这是因 为物体间的紧密接触和由于摩擦生热,使离子电子的活性增加,容易向其它物体转移. 为物体间的紧密接触和由于摩擦生热,使离子电子的活性增加,容易向其它物体转移. 任何材料都可能产生摩擦电,但是否带电取决于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只有绝缘体才能保持住静电荷. 任何材料都可能产生摩擦电,但是否带电取决于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只有绝缘体才能保持住静电荷. 如图1, 如图 ,两物体剥离后产生静电 图2
防静电相关知识培训

防静电相关知识培训目录一、防静电基础概念 (2)1.1 防静电的定义 (3)1.2 防静电的意义 (4)二、静电的产生与危害 (4)2.1 静电的产生原理 (5)2.2 静电的危害 (6)三、防静电工作服及防护用品 (7)3.1 防静电工作服的作用 (9)3.2 防静电鞋的作用 (10)3.3 防静电手套的作用 (11)3.4 防静电腕带的作用 (12)四、防静电工作区域划分 (13)4.1 产生静电的源头控制 (15)4.2 防静电工作区域的划分标准 (16)4.3 防静电工作区域的标识 (17)五、防静电操作规程 (18)5.1 生产过程中防静电操作 (19)5.2 测试过程中防静电操作 (20)5.3 清洁过程中防静电操作 (21)六、防静电检测与评估 (22)6.1 防静电设备性能检测 (23)6.2 工作区域静电测试 (24)6.3 防静电效果评估 (26)七、防静电培训与教育 (27)7.1 防静电知识的普及 (28)7.2 员工防静电意识的培养 (29)7.3 定期进行防静电培训的重要性 (30)八、防静电管理政策与制度 (31)8.1 防静电政策的制定 (32)8.2 防静电制度的建立 (33)8.3 防静电工作的考核与激励 (35)九、防静电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5)9.1 防静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37)9.2 新型防静电材料的推广 (38)9.3 防静电技术与现代工业生产的融合 (40)一、防静电基础概念静电定义: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在物质间接触或分离时,电子的转移会导致电荷分布不均,从而产生静电现象。
这种电荷既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在干燥的空气中,人体活动产生的摩擦容易产生静电。
静电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有时会产生一些不便如电击或电器工作不正常等问题。
而在一些工业领域如精密电子制造,过度的静电可能会损坏敏感组件。
防静电定义:防静电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防止或减少静电的产生、积累及其带来的潜在危害的过程。
ESD 知识培训

简 介
1、静电基础知识 2、静电控制 3、常见的不符合静电控制规范的实例
2、静电控制—六要素
2.1 环境 2.2 设备、仪器、工装、夹具 2.3 人员 2.4 防静电设施、器材 2.5 操作规范 2.6 体系文档、制度 附加:离子风机的保养
2.3 人员
着装
所有进入EPA的工作人员、临时工作人员及外来人员 都必需正确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帽),不允许 在工作现场穿脱工衣、工鞋等。防静电工作服、鞋要 保持清洁,通常每周清洁一次。 使用寿命:1年,达到使用寿命时,员工应主动申请 更换。
简 介
静电基础知识 静电控制 常见的不符合静电控制规范的实例
物料摆放乱,防静电和不防静电物料混 纺,既不符合防静电要求,也不符合5S 要求。
这是一种常见现象,用防静电屏蔽袋装着的和没装的单板 放在一块,再将不防静电的白色泡沫放在里面,而且单板 有横有竖,这样不但有静电损伤器件,而且容易将在一些 器件碰掉。
常见的防静电材料
防静电屏蔽袋
常见的防静电材料
防静电海绵
1.7常见的非防静电材料
包装和放置静电敏感器件、组件、单板时, 请不要使用普通白色泡沫、气泡袋、其它普通 塑料制品、白色透明胶带等非防静电材料。
常见的非防静电材料
注意:黄色、绿色、红色等标识用胶带均为静电源。 请不要随意粘贴在流水线体、工装夹具、电批、电 烙铁及ESD硬件设施上。
在5000伏时, 你能听见 在10000伏时, 你能看见
材料的电导性
防静电材料与非防静电材料的区分
1.防静电材料在显著部位都应有防静电标识,除公司公 认的粉红色的包装材料,永久性黑色泡沫. 2.非防静电材料表现在没有防静电标识,且大多为白色 材料.
1.6 常见的防静电材料
静电平衡知识点总结

静电平衡知识点总结静电平衡是指物体表面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不具有净电荷的状态。
在静电平衡的状态下,不同物体之间不会出现静电力的作用,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净电荷。
静电平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从静电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静电平衡的基本概念1. 静电平衡的概念静电平衡是指物体表面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不具有净电荷的状态。
当一个物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它的表面电荷分布均匀,而且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因此不会产生净电荷,也就不会产生静电力的作用。
在静电平衡的状态下,不同物体之间也不会出现静电力的作用,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净电荷。
2. 静电平衡的条件要使一个物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物体的表面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即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2)物体的表面电荷分布均匀,即正负电荷在物体表面均匀分布。
只有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物体才能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3. 静电平衡的重要性静电平衡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静电平衡的存在,可以使物体之间不产生静电力的作用,从而减少摩擦、电晕、放电等现象的产生,有利于保护设备和保障工作安全。
此外,静电平衡还是许多物理实验的基础,如静电实验、静电力实验等。
二、静电平衡的原理1. 静电平衡的产生原理静电平衡产生的原理主要是由于物体的表面电荷分布。
当一个物体带有静电荷时,它的表面会出现正负电荷。
在外界的作用下,这些电荷会重新排列,使得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从而使物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因此,静电平衡的产生是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和电荷分布均匀这两个条件的满足。
2. 静电平衡的维持原理静电平衡能够维持的原理主要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分布均匀。
只有当物体的表面电荷分布均匀时,物体才能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并且能够长时间地保持这种状态。
因此,要使一个物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就需要保证物体的表面电荷分布均匀,而这通常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基础知识部门内部培训教材一、静电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静电:静电(Electrostatic)就是物体表面过剩和不足的静止电荷.静电是一种电能,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静电是通过电子和离子的转移而形成的。
2、静电放电(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带有不同静电电势的物体, 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感应引起物体间的静电电荷转移。
其放电有两种形式:接触放电,电场击穿放电。
3、关于静电放电名词:1)静电敏感度(ESDS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ity)2)静电敏感器件(ESSD Electrostatic Sensitive Devices)3)EPA:ESD Protect Area(ESD防护区域)4)ECA:ESD Control Area(ESD控制区域)4、接地(Grounding):电气连接到能提供或接受大量电荷物体上(如大地、船舰或运载工具外壳).5、静电存在方式:静电依附于物体(气、液、固体)而存在。
如果物体带有过剩的电荷则成为带电体。
物体间的电荷转移过程就是起电过程。
6、静电产生方式:静电产生的方式很多,接触、摩擦、冲流、冷冻、电解、压电、温差等都可以产生静电。
但基本过程可归纳为:接触--》电荷转移 --》偶电层的形成 --》电荷分离7、静电产生大小关系:静电的产生及其大小与环境湿度和空气中的离子浓度有密切的关系。
在高湿度环境中由于物体表面吸附有一定数量杂质离子的水分子,形成弱导电的湿气薄层,提高了绝缘体的表面电导率,可将静电荷散逸到整个材料的表面,从而使静电势降低。
所以,在相对湿度高的场合,如海洋性气候地区(如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或潮湿的梅雨季节,静电势较低。
在相对湿度低的场合,如大陆性气候地区(如我国的北方地区)或干燥的冬季,静电势就高。
与普通场所相比,在空气纯净的场所(如超净车间)内,因空气中的离子浓度低,所以静电更加容易产生、8、静电放电的三种方式:1)带电人体的放电方式(HBM) 由于人体会与各种物体间发生接触和磨擦,又与元器件接触,所以人体易带静电,也容易对元器件造成静电损伤。
普遍认为大部分元器件静电损伤是由人体静电造成的。
2)带电机器的放电方式(MM)机器因为摩擦或感应也会带电。
带电机器通过电子元器件放电也会造成损伤。
这类就叫做:机器放电的模型(Machine Model)3)充电器件的放电模型(CDM)在元器件装配、传递、试验、测试、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由于壳体与其它材料磨擦,壳体会带静电。
一旦元器件引出腿接地时,壳体将通过芯体和引出腿对地放电。
这种形式的放电可用所谓带电器件模型(Charged-Device Model,CDM)来描述二、静电危害:当某些电介质、导体带上静电荷后,尽管所带电荷量不多,但由于自身对大地分布电容非常小,使得静电电位较高。
当垂直于带电物体表面的静电电位达到2000伏时,就会向空气放电。
1、在日常生活中的ESD现象:我们都亲身经历过。
譬如,在冬季一间温暖的房间里,走在覆盖地毯的地面时,当你伸手接触门的把手时,就会有电击的感觉;脱下合成纤维衣服时产生噼啪声,夜间还可以看到火花(空气的击穿场强为30kv/cm);天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产生放电声。
对于人体而言,这种静电的突然放电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可是,对于ESDS(静电放电敏感器件)器件,静电放电就可能损害电子器件。
ESD对电子器件的损害是人体觉察不到的,具有隐蔽性,需通过仪器才能检测出2、电子器件的静电放电:电子器件发生ESD事件,主要是各种静电源(人体、工作台等)对电子器件放电所致。
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工业中,静电放电可以使集成电路芯片介质击穿,芯线熔断、漏电流增大加速老化、电性能参数改变等等。
静电放电对电子器件损害具有潜在和缓慢失效性,这种情况危害更大。
通常,ESDS(静电放电敏感器件)器件易发生静电放电,所以,受ESD的危害更大。
大多数电子器件采用对静电极为敏感的MOS工艺制作,无论从器件的发展还是器件的应用出发,为了防止ESD对电子器件的危害,有必要对电子器件受静电危害的机理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探讨。
阐明电子器件ESD产生的原因,并对IC的ESD保护提供指导。
3、静电具有以下特性:1)隐蔽性:除非发生静电放电,人体不能直接感知静电,但发生静电放电人体也不一定能有电击的感觉,这是因为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为2~3kv,所以静电具有隐蔽性。
2)潜在性:有些会受到静电损伤后的性能没有明显的下降,但多次累加放电会给IC器件造成内伤而形成隐患。
因此静电对IC的损伤具有潜在性。
3)随机性:IC什么情况下会遭受静电破坏呢?可以这么说,从一个IC芯片产生以后一直到它损坏以前,所有的过程都受到静电的威胁,而这些静电的产生也具有随机性,其损坏也具有随机性4)复杂性:静电放电损伤的失效分析工作,因微电子IC产品的精、细、微小的结构特点而费时、费事、费财,要求较高的技术并往往需要使用高度精密仪器,即使如此,有些静电损伤现象也难以与其它原因造成的损伤加以区别;使人误把静电放电损伤的失效当作其它失效,这在对静电放电损害未充分认识之前,常常归因于早期失效或情况不明的失效,从而不自觉地掩盖了失效的真正原因。
所以分析静电对IC的损伤具有复杂性。
4、ESD对电子器件侵害方式1)静电源直接对电子器件放电ESD事件常常发生在带电导体(包括人体)对ESDS的放电过程中。
一般的静电危害是人体或带电导体直接对ESDS放电造成。
2)带电器件对其他导体的静电放电当静电放电敏感器件在操作过程中,或者与包装材料、机器表面接触后,就会积累静电荷。
当器件在包装盒移动或震动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
这种放电情况,涉及的电容和能量不同于人体对ESDS器件的放电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CDM事件比HBN事件所造成的危害更大。
3)电场感应放电感应场可以直接或间接对地造成危害。
因为任何带电体周围都存在静电场。
如果ESDS器件进入静电场范围,就会因为感应而带电。
如果器件在电场区域内接地,电荷转移到地的过程称为CDM事件。
5、静电损伤的两种失效形式1)硬损伤:又称“突发性完全失效”、“一次性损坏”,约占10%。
表现为器件电参数突然劣化,失去原有功能。
主要原因是静电放电造成过压使得介质被击穿,或过流使得内部电路金属导线熔断、硅片局部融化等。
硬损伤可通过常规的性能测试手段及时发现,相对软失效而言危害要小得多。
2)软损伤:又称“潜在性缓慢失效”、“多次损伤累积后失效”,约占90%。
受到软损伤的器件,虽然当时各类电参数仍合格,然而其使用寿命却大大缩短了。
含有这些器件的产品或系统,可靠性变差,可能会在后续过程中(直至最终用户)继续遭受ESD软损伤或其它过应力损伤积累而过早地失效。
由于软损伤是潜在的,运用目前的技术还很难证明或检测出来,特别是器件被装入整机产品之后,因此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这些产品流入市场后的维护成本和造成的其它损失,将比在生产中发生的直接损失要放大几十甚至上百倍!多数未采取保护措施的元器件静电放电敏感度都是很低,很多在几百伏的范围,如MOS单管在100-200V之间,而且这些单管是不能增加保护电路的;一些电路尤其是CMOS IC采取了静电保护设计,虽然明显的提高抗ESD水平,但大多数也只能达到2000-4000V,而在实际环境中产生的静电电压则可能达到上万伏。
因此,没有防护的元器件很容易受到静电损伤。
随着元器件尺寸的越来减小,这种损伤就会越来越多。
所以,绝大多数元器件是静电敏感器件,需要在制造、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采取防静电保护措施。
列出一些没有静电保护设计器件的静电放电敏感度。
三、静电防护1、ESD控制的基本原则1)做好ESD防护设计:器件选型、合理布线、设计保护电路等。
2)消除和减少静电的产生:减少或消除静电产生的过程、维持过程和材料处于等电势等。
3)使静电荷泻放与中和:使用静电导体、接地、电离器来泻放与中和静电。
4)保护产品免遭ESD伤害:使用防静电材料包装和储运。
2、防静电区设计原则1)抑制静电荷的积累和静电压的产生。
如设备、仪器、工装不使用塑料、有机玻璃、普通塑料袋。
2)安全、迅速、有效地消除已产生的静电荷,使用有绳防静电腕带、防静电椅、防静电周转车、防静电周转箱。
3)保证静电压小于100V。
3、防静电系统要素1)地面:防静电地面(防静电水磨石,防静电地板)体电阻105~109Ω,敷设地线网。
2)工位:(见附图)3)接地:防静电工作区必须有安全可靠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地电阻小于4Ω。
防静电地线不得与电源零线相接,不得与防雷地线共用,使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时,其地线可以作防静电地线。
工作台面、地垫、坐椅和其它导静电的ESD保护设施均应通过限流电阻接入地线,腕带等应通过工作台顶面接地点与地线连接,工作台不可相互串联接地。
防静电工作区接地系统,包括限流电阻和连接端子应连接可靠并具有一定载流能力,限流电阻阻值选择应保证漏泄电流不超过5mA,下限值取为1M Ω。
4)温湿度:20~30℃,相对湿度30~70%。
5)增湿:增湿器使空气潮湿,防止静电荷积累,此法不适于增湿后会产生有害影响的场地。
6)人体: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戴有绳防静电腕带、手套、指套等。
7)包装:静电敏感器件应采取防静电保护性包装,如防静电袋、防静电盒等。
8)贮存、运输:静电敏感器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容器(箱、袋)内,并用防静电运输工具(箱、车)周转。
贮运中要远离静电场、电磁场或放射场,如电脑显示器顶部。
4、人员防静电接地技术要求1)人员防静电接地应使用腕带、工鞋等。
2)所有生产操作员工进入防静电区域必须着装防静电工鞋工衣;外来人员进入防静电区域穿防静电鞋套和穿防静电衣。
3)进入防静电区域的所有作业人员、物料员、技术员、工段长等,及在现场办公的其他人员,每天上班前应对自身人体综合电阻进行测试,对有可能要接触产品的人员,还应进行防静电腕带测试,并保存测试结果,做好测试记录。
4)进入防静电区域前必须应对人体综合电阻进行测试,如果外来人员有可能要接触产品,也应进行防静电腕带测试,并保存测试结果做好测试记录。
5)防静电腕带或人体综合电阻测试未通过者,不得进入防静电区域,更不得接触ESSD(静电敏感器件)及组件。
人体综合电阻测试、腕带测试未通过的,必须立即查找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直至合格为止。
5、腕带接地要求防静电腕带与皮肤应保证接触良好,并接入防静电地线系统,在戴腕带的皮肤上不得涂护肤油、防冻油等油性物。
6、工鞋接地要求1)防静电鞋内不得垫鞋垫。
2)为了使人体静为了使人体静电能很好的通过工鞋、鞋跟泻放,操作人员要求穿棉袜。
3)保持工鞋干净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