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降水量和蒸发量-李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勤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622019年11月(下)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丝路聚焦3.59km 2,其中连片水体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91km 2,水体沙丘相间的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68km 2[6、7]。
3.森林覆盖率提高“十二五”以来,民勤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37.26万亩,实施封沙育林75.8万亩,工程压沙43.6万亩。
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以上,其中压沙造林63.3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封育成林78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
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9提高到17.91%[8]。
据国家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民勤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分别减少6.26万亩、6.76万亩,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逐年减少、减轻趋势,整体处于遇制、逆转趋势。
4.巨大的经济效益民勤当地重点培育了廿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民勤葡萄酒厂、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三十八度葡萄酒庄有限公司等林业产业加工企业12家;建成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9个;组建防沙治沙协会20家;治沙专业队伍60个;每年吸纳1265名群众参与压沙造林,实现劳务收入1776万元。
2017年,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压沙造林和沙产业的群众达到11.4万人,实现总产值3.22亿元,形成了治沙与增收的良性互动。
四、结语作为目前世界上受沙漠化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数亿国民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了荒漠化问题的困扰。
土地沙漠化在对民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的同时,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
尽管目前我国在防沙治沙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目前依然面临着防沙治沙面广量大、治理难度大、模式技术单一、林地和森林质量不高、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而民勤县的治沙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不仅对当前沙漠化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今后绿色扶贫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民勤生态变化

甘肃民勤生态好转沙漠水库生机勃勃(图)民勤红崖山水库南缘飞翔的野鸭生机勃勃的红崖山水库湿地芦苇丛水草丰美的红崖山水库鸭鸣湖湿地市民在红崖山水库景区游览在国务院批复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五年后,甘肃省武威市认真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推进石羊河流域后期治理,民勤盆地地下水位趋于动态平衡,湖区等区域地下水位大面积回升,重点治理成果不断巩固,生态恶化趋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本站通讯员姜爱平摄于5月19日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5月21日作者: 姜爱平责任编辑:郑秀云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甘肃民勤环境好转2014年01月03日08:27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兰州1月3日电(记者冯志军)作为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的甘肃民勤县,2013年云淡风轻,仅出现一次短时沙尘暴。
民勤县气象局副局长胡兴才近日告诉中新社记者,去年民勤只出现了一次持续几分钟的沙尘暴天气,且未造成灾害。
与过去30年年均沙尘暴日数达27天左右相比,这座中国西北部风沙线上“桥头堡”的沙尘暴次数明显减少,连续4年来偏少或未出现。
“生态治理、植被恢复较好,地下水位上升,人工影响天气致降水增多。
”胡兴才在分析沙尘暴次数明显减少的原因时表示,除了官方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和当地民众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外,亦与周边“大环境”的优化有关。
地处石羊河流域尾闾的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
近几十年来,由于石羊河上游用水激增,进入民勤的地表水锐减,加之当地超采地下水灌溉,荒漠不断向绿洲逼近。
长期以来,这里因“常年遮天蔽日的黄沙和人去村空的荒芜”而被外界所关注。
在当地一些农民记忆里,几年前的民勤每年沙尘暴次数很多,几乎是“家常便饭”,有时“黑风”来临时四五米以内基本看不见人,“有时沙尘暴一来就是半个月,就像一堵‘黑墙’堵在心上”。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中央高层曾多次对民勤生态方面作出指示。
2007年以来,中国官方斥巨资加大了对内陆河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综合治理。
民勤绿洲生态现状分析

民勤绿洲生态现状分析民勤位于河西走廊东部,东径103°02′~104°02′,北纬38°05′~39°06′,南邻武威市凉州区,东、北、西三面与阿拉善左旗、右旗、金昌市接壤。
境内东北被腾格里沙漠包围,西北由巴丹吉林沙漠环绕。
全县总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其中农田面积为1.5万公顷。
地形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拔海高度1200~1400m,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是一个盛产瓜果、粮食和棉花的灌溉农业县。
早在西汉以前,民勤绿洲面貌尚处于自然状态,石羊河水除滋养南部绿洲外,大部分进入民勤绿洲。
汉代以后,石羊河上游人口渐增,土地相继开发,上游用水增加,进入下游民勤的水量日益减少,大部分河流相继干涸,湖泊逐渐消失。
自清代以来,风沙成灾,干旱连年,田亩赖以浇灌者唯洪水河,而洪水河亦不时有断流现象。
民国以后,水资源较清代更少,植被衰竭,风沙肆虐,水土流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恢复生产,兴修水利,防沙治沙,使这片土地再现生机与活力。
1966年开始初具规模开发地下水,旧社会干旱连年、民不聊生的旧民勤变成了旱涝保收,人民丰衣足食的沙漠绿洲。
然而由于气候的变化,人口的剧增,石羊河上中游对水的调控能力的逐步提高,石羊河流入民勤的水量日益减少,到80年代末开始几乎完全靠提取地下水灌溉。
由于超量提取地下水,而使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地面植被大量枯死,水质日益变差,自然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湖区部分村社不得不整体搬迁。
受到了国内外各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生态治理项目和措施开始陆续实施,特别是自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启动以来,生态治理的效果十分明显。
一、自然降水趋于增多干旱少雨是民勤最主要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3.0mm。
分析显示,自1954年以来民勤年降水量稳定,但分布极不均匀,降水最少的年份年总降水量只有38.6毫米,降水最多的年份年总降水量202.0毫米。
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研究

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研究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研究近年来,水资源危机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个干旱缺水的地区,甘肃省民勤县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该县的水资源问题,本文将就该县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和应对措施展开研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民勤县的水资源现状。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加之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县的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
据调查数据显示,该县年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年均蒸发量为1700毫米,水资源严重缺乏。
而且,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浪费,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目前,该县的饮用水已经成为该县水资源最紧张的环节之一,农田灌溉用水也面临着不足的局面。
那么,造成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气候因素是该县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增加,同时影响了降水量和水资源的分布。
此外,过度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发破坏了水源地生态系统,进一步削弱了水资源的储量和保障能力。
另外,农业用水占据了该县水资源的大部分,尤其是非节水灌溉方式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农田用水效率的低下和农业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发展的工业和人口也对该县的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民勤县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县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利用的监管,推行了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节约用水的机制。
此外,农业方面也加大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了农田用水利用效率。
在改善饮用水问题上,该县建设了水厂和水质监测站,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和供应稳定。
然而,要彻底解决民勤县水资源危机仍然具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民勤县的水资源基础较为薄弱。
其次,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措施。
此外,由于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解决。
综上所述,民勤县的水资源危机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局面。
民勤红崖山灌区渠系水面蒸发量计算方法研究

人
民
黄
河
Vo 1 . 35. No. 8 Au g ., 2 01 3
Y EL L OW R I VER
【 灌溉 ・ 供水 】
民勤 红 崖 山灌 区 渠 系水 面蒸 发 量 计 算 方 法 研 究
雒 天峰 , 李元 红 , 王治军 , 陈小红
划 项 目( 2 0 1 1 B AD 2 9 B O 4 ) 。
对 水面蒸发量 的典型计算模 型有以下 1 3 个。
H o f n e r 湖( 1 9 5 4 ) 模型发是流域水 资源规 划、 优化 调度与 管理及水资 源评
价等必须考 虑的水 文要 素… 。民勤红 崖 山灌 区地 处石 羊河 流 域, 远离海洋 , 降水稀少 , 蒸发强烈 , 水 面蒸发 是地表水体水 量损
E =1 . 8W, A e
苏火电院 ( 1 9 5 9 ) 模型 :
文献标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1 3 7 9 . 2 0 1 3 . 0 8 . 0 2 5 中图 分 类 号 :T V 9 3
Re s e a r c h o n S ur f a c e Wa t e r Ev a p o r a t i o n o f Ca n a l S y s t e m i n Mi n qi n Ho n g y a s h a n
E =( 5 . 4 0+1 . 2W1 ) Ae
失 的主要组成部分 。渠道水面蒸 发是计算渠道水利用 系数 以及
灌溉水分配管理 中必须 考虑 的参 数 , 因此 渠道水 面蒸发在 干旱
民勤县介绍

民勤以农为主,兼畜牧。特产有黄河蜜瓜、白兰瓜、郁金香、黑瓜籽、茴香等。其中,黑瓜籽远销到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及欧洲国家,享誉全世界。传统名吃有青椒炒肉、土豆丝、拉面、凉皮。 民勤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早在60年代,毛主席就亲自批示开发民勤石油,著名地址学家李四光写了调查报告,得出“民勤石油胜过大庆”的论断。但终因技术问题而搁置。 民勤的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好客。解放后,民勤人翻身做了主人,奋发图强,建设家乡。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民勤人引黄淤溉、治理沙漠、开发南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编辑本段民勤概况
民勤县
民勤素有崇文重教之风,尊师重教,人才辈出。近年,高考在甘肃诸县名列前矛,在武威独领风骚。2001-2006年,全县高考录取人数分别为1487、1623、1795、2591、3027、3171人,高考综合录取率分别为75.14%、77.51%、68.88%、78.87%、72.78%、64.4%,高于全省录取率近20个百分点。 2006年,全县普通高考重点录取294人,录取率6.61%;普高本科以上录取1298人,录取率26.36%;各类高等院校录取3171人,有4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编辑本段特色资源
民勤县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情况报告

民勤县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情况报告民勤县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情况报告一、民勤县基本情况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东北与内蒙古接壤,南邻武威市,西南与金昌市毗邻。
地理坐标为东径103°03′—104°02′,北纬38°05′—39°06′。
民勤县地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
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年降雨量11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644毫米,干燥度大于5度,年均日照3028小时,年均气温7.7℃,昼夜温差15.2℃;8级以上大风年均达27.8天,沙尘暴年均37.3天,是我国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近二十多年来,随地表淡水来水量骤减,地下水反复提灌浓缩和利用高矿化度地下水灌溉,促使次生土壤盐渍化的逐步增大。
全县耕地盐渍化面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18.7万亩上升到八十年代的30万亩,至目前全县盐碱耕地达到79万亩,在全县18个乡镇均有分布,盐碱化程度略有差异。
由于盐碱地面积的扩大,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生态林草退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民勤县土地资源基本情况据2010年国土资源局资料,全县土地总面积2386.05万亩。
其中耕地177.5万亩,占7.40%;园地2.88万亩,占0.10%;林地112.18万亩,占4.7%;草地495.78万亩,占20.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8.30万亩,占0.8%;交通运输用地11.94万亩,占0.5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36万亩,占0.8%;其他用地1549.06万亩,占64.9%。
三、民勤县盐碱地资源情况据调查,我县耕地面积177.5万亩,盐碱地总面积176.07万亩,其中非盐碱耕地98.411万亩,盐碱耕地79.089万亩。
盐碱荒地96.98万亩。
盐碱荒地中无利用价值的盐碱荒地54.21万亩,从目前看全县没有从末开垦利用而有利用价值的盐碱荒地,开垦但已撂荒3年以上的盐碱荒地42.85万亩。
民勤红崖山灌区渠系水面蒸发量计算方法研究

摘 要 : 水 面蒸发是 流域水资源规划 、 优化 调度与管理及水 资源评价等 必须考 虑的水文要 素。针 对石羊河流域 水面蒸发 特点 , 利用气象资料 , 对国 内外水面蒸发量典型计算模 型进行 了对比分析 , H o f n e r 湖模 型、 晋 阳湖模型 2 、 闵骞模 型计 算结 果与 E一 6 0 1型蒸发皿 实测值 比较接近 , 相对误差分别 为 一 4 . 9 1 % 、一 6 . 9 3 % 、一 2 . o 2 %, 因此 可以利 用闽骞模型计 算 民 勤红崖 山灌区水面蒸发 量 ; 探讨 了动 水水面蒸发 量计算方 法, 结合 闵骞模 型 , 分别计 算 了红崖 山灌 区不 同灌溉期 的水 面
I r r i g a t i o n Ar e a
L U O T i a n — f e n g .L I Y u a n — h o n g , WA N G Z h i - j u n , C HE N X i a o — h o n g
( 1 . G a n s u P r o v i n c i a l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L a n z h o u 7 3 0 0 0 0, C h i n a ;
2 . C o l d a n d A i r d R e g i o n s E n v i on r me n t a l a n d E n g i n e e i r n g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L a n z h o u 7 3 0 0 0 0 , C h i n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勤降水量和蒸发量————民勤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析民勤四中李忠上课地点:3号多媒体教室时间:2014.9.18参加人员:高一地理兴趣小组成员一.民勤县的基本情况甘肃省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灌区,是由石羊河下游的地面水和潜水长期发育形成的我国荒漠区典型的沙漠绿洲,隶属甘肃省武威市,其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
数千年来,民勤绿洲一直成为阻止两大沙漠汇合的一个重要绿色屏障,在西北地理变化和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20年间,由于石羊河上游的垦区拦蓄引水,气候趋于干旱,绿洲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
时至今日,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94.51%,同时它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民勤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水源流失,荒漠化趋重,沙尘暴肆虐……2003年以色列专家经过科学的考究,明确指出:民勤若不采取科学有效措施,17年(2020年)后将从地球上消失,民勤将变成“第二个罗布泊”!并且温家宝总理已经几次批示绝对不能让民勤将变成“第二个罗布泊”!历史上的民勤,河道密如蛛网,海子星罗棋布,土地肥沃,幅员辽阔,是个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
既是耕渔的塞上江南,又是牧猎的苑囿!石羊河古称"谷水",史前时代,石羊河流域曾存在大面积的终闾湖泊--猪野泽,又称休屠泽,唐朝以后称百亭海,即现在已经干涸的民勤青土湖。
解放后民勤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为民勤以及上游的武威、金昌的经济建设及防洪防涝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上游用水量的不断增加,红崖山水库积极的一面难以显现。
二.民勤县水资源现状民勤县年平均降水量在1996-2006十年时间中,2000年超过200mm;2006年降水量为150mm—200mm;其他年份降水量都小于150mm。
民勤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13mm,而蒸发量却高达2646mm,为降水量的24倍;平均入境水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5.42亿立方米降至近年的0.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20立方米,为全国水平的1/5,全省的1/3,为世界水平的1/8。
全县现状可供地表水的地下水总量1.64亿立方米,现状总须水量7亿立方米,供需差为5.36亿立方米,全部靠提取地下水供给,实际超采地下水3.5亿立方米。
2004年为民勤近10年干旱情况之最,全年降水量仅为100.2mm,比往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1%;石羊河持续断流达82天;红崖山水库自建库以来首次干涸后虽再次蓄水,但全年上游正常来水仅为4600万立方米,比近十年平均水平少54.9%。
上世纪50年代,红崖山水库蓄水可满足灌区农作物生长发育期全部需水要求,而现在只能够勉强维持湖区安种水及一次苗水灌溉。
2004年冬至2005年春季以来,民勤干旱缺水情况进一步加剧。
1--7月份,降水量仅为30.8mm,同比减少33%,石羊河正常来水量浸位618万立方米,同比减少643万立方米,减幅达20%。
随着石羊河上游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地下水补给不足,而经济建设的强烈需求又迫使民勤的超稀缺水资源严重超载,水位埋深急剧下降,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1--9米下降到现在的12--28米,昌宁区最深处达40米,在湖区一般的人畜饮水井都达300米以上。
县境内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已超过乔、灌木树种生长的临界水位,绿化造林只能够依赖大量超载地下水维持,人工林木非灌不植,生态治理以牺牲大量的地下水为代价,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绿洲内部地下水矿化度由南向北均以0.02-0.35克/升的速度上升,水质不断恶化且范围逐年扩大,且除湖区外还影响到东坝、泉山,双茨科等乡镇部分村社饮水安全。
按有关专家测算,全县100米以下水资源存量为280亿立方米,剩余水量加上回归水量也只有135亿立方米,按目前年用水量亿立方米计算,若不向民勤调水,民勤绿洲只能够维持20年时间。
(一)水资源使用现状1.农业用水从现状供需水资源结构看,民勤县每年净超采地下水的总量为4.288亿立方米。
而民勤县又是农业经济占支柱,该县用水结构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以农业和农村为主,接近90%;二是农业用水又以小麦、玉米和蔬菜生产为主,占整个农业生产用水的59.18%,其它特色作物只占40.92%;三是农业用水方式以漫灌为主,而在一般情况下,漫灌用水量是喷灌的3倍、是滴灌的10倍。
所以,革新民勤农业和农村用水方式是解决民勤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所在。
2.工业用水民勤工业发展层次尚处于低级阶段,用水量占总量的比重较小,水源供给多源于地下水。
3.生活用水民勤民众生活用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城镇居民及部分经济状况相较优越得户主,多以自来水厂供水获取水源为主要方式,水源多源于地下水;石羊河民勤段上游地段,即红崖山水库附近居民多采取地下水、河流水共同利用模式,其中,小规模家庭用水,又多利用水资源补给条件优越、地下水位高等优势,采用深度为8-10m的压井压水使用;石羊河民勤段中游地段居民的家庭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压管道供水;下游居民,即湖区居民,基本上采用向专门的供水机关买水,2004年国家在民勤湖区启动一项“民勤湖区人畜饮水工程”为解决不健康的饮水水源发挥了巨大作用,每个村都有一到两个中小规模的供水站,供水站水源供给都是地下水,但是供水站的取水地点都是经过科学的勘查与研究,且深度一般都要超过300m,这种地下水矿化度较低,一般为1.5左右,较适合于人畜饮用。
4.生态用水民勤生态保护行为多为政府行政行为,生态用水模式运行中也多有政府行政强制措施的渗入。
民勤大部分风沙口都采取乡一级政府认领保护措施,乡镇行政机关再将被认领的保护区分配村委会这些保护区被允许开打专门的生态用水井,每年还将定期从红崖山水库调水灌溉,并配有专门的护林、护场工作人员。
5.调水工程为缓解民勤水资源危机,远程调水工程也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引黄济民工程”、“大西线调水工程”、景电一期、二期调水工程等多项工程,为缓解民勤水资源生态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调水工程适用于民勤的农业、工业、生态、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民勤的工、农、生态、生活用水水源供给来源还应增加调水工程水源一项。
(二)水资源使用旧模式所带来尖锐的生产生活矛盾1.自然灾害严重民勤的水资源严重不足并不断的减少使得民勤水环境已经明显恶化,最主要表现在自然灾害严重。
民勤年风沙日数达140天,八级大风日数29天,沙尘暴日数37天,最大风力11级。
1993年的“5.5”风暴、1996年“5.30”风暴和2005年的“5.14”风暴,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近8000万元。
此外,因水资源锐减,水生态系统恶变,整个系统比热容下降,霜冻、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一年甚于一年。
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民勤的水资源为严重稀缺资源,但是大部分从事工农业为农民阶层,他们所固有的局限性:前瞻性较差、趋利性较强等决定他们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没有,更是不愿使用短期成本较高的先进的用水设施或用水方式。
例如:民勤8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是用水方式基本上采用是落后人工开挖泥土水渠,使得将近20﹪的水源严重渗漏;生活用水浪费也非常严重。
旧式的人力拉运生活用水过程中由于设施的老化和落后,难免出现滴漏浪费。
部分乡镇户主压自来水,采用水资源公受益、共投资的方式,由于户主居住地点的差异导致水源供给过程中水量的供给大不相同,在这种公有模式之下,农民阶层的局限性致水资源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其日常生活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将多余水资源用作不必要的浪费。
3.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由于对水资源大规模的掠夺,造成民勤整个水环境的严重失调,而日益恶化的水环境质量又需要增加治理生态环境的社会成本,进而造成人民生活贫困和生态环境贫困的恶性循环,这可以形象地运用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茨涅茨图来反映这个问题。
4.水资源治理社会成本巨大水资源的锐减以及所带来水环境水生态的变化,给民勤乃至整个国家生态治理提出严峻的挑战。
民勤其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决定民勤不是民勤的民勤,也不是甘肃的民勤,而是整个中国的民勤!如果民勤不保,武威、金昌乃至整个河西,更甚至整个甘肃都将难逃被沙漠吞噬的厄运。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勤的水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应该定性为应急性治理。
应急性治理的特点就是短期内投资力度非常大,应急状态结束,还会有一段周期较长的修补期。
不论应急还是应急状态结束后的修补都将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巨大环境成本投资的典型。
例如:民勤县“引黄济民”工程,从1985年开始到2001年引水入民16年时间,耗去资金成本几十亿。
2002年计划向民勤境内调水6300万立方米,但由于水价的相对高额过高(每立方米0.50元,国家补偿0.30元,用水农民支付0.20元)以及水源补给受气候影响等原因,最后调到民勤的水资源只有3100万立方米。
又如2005年中央下拨至民勤主要由于水环境治理资金高达55亿。
5.水环境的恶化民众生产环境不稳定水环境的恶化,使得其生活生产环境随之恶化,为了生存发展或是更好的生存发展,很多民勤人选择背井离乡,或是投亲靠友;或是政府引导移民;或是高考移民……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态移民其实就是生态难民!是人类在与自然的较量中的一种消极与退缩。
一方面不论是自发式移民还是政策引导式移民,都将使民勤大批的人力资源流失,而且这部分人力资源属优势人力资源(脑力、劳力人力资源的精壮部分),而人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基础的削弱必将影响其生产发展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移民地的重建,需要移民投入巨大的成本,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而移民阶层多属农民阶层,因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决定他们对移民本身收益和成本考虑不尽科学合理,加上实施过程中方式方法的失误等,致使移民政策失败的比率非常高。
湖区有个姓李的户主,没有制订周密的计划,满怀信心将家里的财产低价出卖去新疆“发财”,然而到新疆才发现,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很遥远,生活生产状况日益恶化。
5个月后,带着一无所有回到了民勤,可是民勤对他来说已经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家,生产工具所剩无几,连土地使用权也被出卖了。
6.水环境的恶化人民生产积极性很不稳定水环境的恶化,即生态环境的恶化,加上内部和外界的宣传力度的加强,而民勤当地民众以及外商投资者对这种宣传的理解与把握不准确,致使他们对民勤生活生产环境产生一种消极甚至抵制的态度,认为水环境对民勤发展的制约是致命性,长效投资的环境成本是制约他们货币需求的最主要原因。
特别是民勤当地人民,盲目地认为民勤以外的地区发展前途一片光明,因此想方设法地想要走出民勤,这也是民勤高考移民威吓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