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喜剧电影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塞纳特对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影响

论塞纳特对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影响

论塞纳特对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影响作者:程丹蕾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03期[摘要]塞纳特的喜剧精神似一块瑰宝,将喜剧片这种新颖的形式坠入世界电影的长廊中。

在中国,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丰富了影片的类型,更同卓别林的传承一道。

首先启迪了中国电影打开喜剧片这道门。

这种影响是极其深刻和久远的,它不仅体现在中国电影的发轫阶段,更影响着百年之后的今天的中国电影。

因为在今天的香港影片中,塞纳特的“打闹剧”还在上演着。

[关键词]塞纳特卓别林《劳工之爱情》中国早期喜剧电影上世纪初,当中国还在战争的疮痍中挣扎之时,电影已在欧美国家中流行,并有一批伟大的创造者开始描绘电影发展的蓝图。

他们最先对欧美市场进行勾勒,于是电影的故乡——法国和美国电影圣地——好莱坞便在电气时代相继开始了对电影的探索。

大师们起初并无计划在中国开辟电影事业,但在电影风行的浪潮中,中国也无意卷入了这场革命,并且用更为本土化的方式解释“电影”到来的意义。

同世界电影一样,中国电影在创始阶段就已与喜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之后,喜剧也一直贯穿着中国电影的发展。

好莱坞早期喜剧学派集大成者马克·塞纳特在这一文化、技术、理念的输入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一、塞纳特的“启斯东喜剧”与卓别林喜剧对塞纳特的继承作为好莱坞早期喜剧的创始人,马克·塞纳特起初并不是以导演或监制的身份进入电影行业。

1908年他以演员的身份进入比沃格拉夫电影公司,自1912才成为监制,正式开始电影的独立创作。

而作为世界喜剧电影的先驱,法国的喜剧电影大师马克斯·林戴对塞纳特的喜剧电影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林戴电影中追逐打闹的场景更是成为塞纳特喜剧的基本模板。

1912年,塞纳特创办了“启斯东制片厂”,并首创了“打闹喜剧”。

塞纳特的奇特才能,使喜剧学派的中心从塞纳河畔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1912年9月23日,他发行了第一部“启斯东的喜剧”,名叫《柯汉收回一笔欠款》,这是一个在电影史上划时代的日子。

电影外交

电影外交

电影外交所谓电影外交是通过电影传播来使国家之间进行文化的沟通与碰撞,从而得益于两国人民的一种外交方式。

电影自诞生,仅隔不到一年的时间便传入中国,并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至今,电影传入中国已逾百年,它从一种带有文化殖民色彩的舶来品,演变为名族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组成部分,并日益发展壮大完善起来。

1:中国电影在国外的影响中国早期电影的时期主要集中于1896至1931年,这期间中国电影经历了萌芽和发展壮大,由单纯地从外国输入带殖民文化色彩的电影到不断推出自己拍摄的带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影片的转变,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中国电影在欧美还基本不构成一个学术研究领域。

80年代中期的几件事,促成了中国电影研究的兴起。

首先,1985年4月,《黄土地》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大获好评,象征着中国电影已经成熟,中国电影从此不断进军世界,80年代末起一一获取西方国际电影节的大奖。

其次,1982—1984年间几次空前的中国电影回顾展也大大激发了西方观众的兴趣,把中国电影推到了世界电影舞台的中心。

再次,1983年秋,中国电影学者程季华、陈梅在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首次开课,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进入了美国大学课程。

此后,中国电影逐渐在美国确立了自己作为专题学科的地位。

但是,要历史地了解中国电影在欧美的发展,我们还必须回到50年代。

五十年代正是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时代,许多反映革命,人民生活的影片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走向世界。

其中最著名的影片之一要数1950年拍摄的影片白毛女。

下面以白毛女为例来探究早期中国电影在国际的影响。

1952年,电影白毛女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了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第七届卡罗维·发洛电影节,记得当时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对新中国非常友善,那个年代的东欧国家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中国电影。

新中国电影在电影节上一亮相,观众都感到非常新鲜。

1960年,缅甸总理吴奈温率领一支庞大的代表团来华访问,受到了新中国热情周到的接待,客人满意而归。

外来文化影响下中国喜剧电影的阶段性嬗进_景虹梅

外来文化影响下中国喜剧电影的阶段性嬗进_景虹梅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2-2236.2010.02.011外来文化影响下中国喜剧电影的阶段性嬗进*景虹梅(山东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 济南 250014)摘 要:从20世纪初到世纪末几近百年的历程,中国喜剧电影才似乎渐渐找到适宜的方向和样式,开始自觉而富于现代意识的自我探索。

这期间,外国、特别是美国喜剧片的影响曾经是至深至大的,这种影响客观上既延宕了中国喜剧电影独立品格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并丰富了某些时期中国电影的生态格局。

在影响研究的视阈下观照百年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它与外国、尤其是美国喜剧电影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四个重要的历史拐点。

关键词:中国喜剧电影;美国喜剧电影;影响研究中图分类号:J 9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36(2010)02-0044-07*本文系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中外喜剧电影的比较”(项目号:200506005)的研究成果。

①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第一部电影,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影处女秀。

②自古希腊以来便形成了悲剧、喜剧对峙的戏剧格局。

③是由法国商人在上海“又一村”茶楼放映的“西洋影戏”;直至1903年中国留学生林祝三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在北京前门的天乐茶园放映,才拉开了中国人自己放映电影的序幕。

电影诞生于西方①,喜剧的概念也源自西方②。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此二者传入中国都是20世纪前后的事———电影于1896年在中国首度登台③,1905年有了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而西方的喜剧概念和观念,则是由晚清王国维在1904年发表的《红楼梦评论》中第一次得到浮现。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在中国放映的早期外国影片许多都是滑稽短片,这当然与“世界各国初始形态的短片无不带有强烈的喜剧色彩”[1](P 16)的实际状况有关;更具意义的是,这一事实也提醒我们:当电影或喜剧电影以其初始形态进入中国时,它输入的不仅是电影这种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艺术形式,而且还有深具西方文化传统和底蕴的喜剧观念。

新中国70年喜剧电影研究

新中国70年喜剧电影研究

新中国70年喜剧电影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喜剧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70年来,中国的喜剧电影经历了从拍摄方式到内容呈现方式的巨大变革,展现了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喜剧电影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影响、新时代的喜剧电影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新中国70年喜剧电影的研究。

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喜剧电影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电影产业规模较小,喜剧电影也呈现出比较落后的状况。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电影产业的逐渐发展,中国的喜剧电影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在1950年代,中国喜剧电影主要表现为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如《歌女红娘》、《小花蕊》等影片,这些影片在轻松幽默的情节中融入了革命时期的政治理念,对长期战争后重建社会的情感关注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了社会变革的大背景。

进入1960年代,中国的喜剧电影迎来了一个高潮期,影片数量、题材多样,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喜剧电影作品,比如《武松》、《小兵张嘎》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不同层面的讽刺和幽默,表达了对时代的独特理解和见解,同时也为当时社会带来了欢乐和笑声。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运动影响,喜剧电影产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然而也出现了一些经典的喜剧片,比如《上山下乡》等,其对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性命运进行反思,探索了人在特殊历史环境中的生存状态。

1970年代到1990年代,中国的喜剧电影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一些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比如《霸王别姬》、《不见不散》等。

这些电影在幽默搞笑的也带有对人生、情感、命运等深刻思考和揭示。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中国的喜剧电影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断涌现出一些重磅作品,比如《泰囧》、《西虹市首富》等,这些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呈现出了更加生活化的特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代表作品及其影响1.《喜剧之王》《喜剧之王》是中国喜剧电影的标志性作品之一,由周星驰执导并主演。

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

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
[ 49] [ 47] [ 46]
三、 其它方面 1895年电影诞生, 次年 传入中国 , 一些 外国商人看准中国市场 , 在中国巡回播映或 建立影戏院, 放 映了大量的外 国影片, 内容 丰富, 类型多样。在对外国影片 的观摩中 , 中国电影破土而出 , 因此 , 中国早期电 影融 入了许 多外 来元 素, 其中受 美苏 的 影响 较 多 ,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考察。 关于美国电影的影响方面, 王瑞具体分 析了格里菲斯发明的运 用电影手段进 行叙 事的方法和好莱坞电影 对中国人的电 影意 识、 中国民族电影的诞生与发展的影响。 虞吉对早期中国电影的 主体性进行了 深入 探讨, 指出 好莱 坞的 更为实 质而 深 入的 影 响 , 促使早期中国电影镜头语言体系紧密地 围绕着传奇性而生成。 周斌认为好莱坞电 影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 在对电影创作 者和 电影观众之电影观念与 审美情趣的渗 透和 定型上。 沙丹指出美国电影不仅影响了早 期中国本土叙事、 类型、 传播 , 还对中国电影
[ 41] [ 40 ] [ 39] [ 38] [ 36 ] [ 35] [ 34] [ 33] [ 32 ] [ 31 ]
此外, 陈犀禾、 颜慧、 索亚斌等学者对战时电 影的地理、 政治、 经济和文化格局, 以及抗战 题材和教育题材的动画 电影做了简单 的梳 理。 孤岛电影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左眩从政治经济背 景、 社会动 态、 影片 类型 和特征等方面对这种 "特殊历史环境 "下的 " 泛滥 "做了一次简析。 郦苏元剖析了吴永 刚 "孤岛 " 电影中对人性 的审视和讴歌。 乔晓英对孤岛时期的新 华公司的发展 契机 和摄制活动进行了梳理。 陈星星细致分析 了 "孤岛 "时期上海电影繁荣的原因、 影片分 类 及 内 容 和 作 用、 电 影业的特点与局 限 32

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喜剧电影的审美价值初探

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喜剧电影的审美价值初探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movies.Key words: new century,the mainland,comedy movies,aesthetic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1 绪论 (1)1.1研究意义 (1)1.2文献综述 (1)2中国喜剧电影概述 (3)2.1中国内地喜剧电影概述 (3)2.1.1 喜剧及喜剧电影 (3)2.1.2 新世纪前中国内地喜剧电影概况 (4)2.2新世纪中国内地喜剧电影的文化背景 (6)2.2.1 后现代主义 (6)2.2.2 新世纪中国内地喜剧电影的文化背景 (8)3新世纪中国内地喜剧电影的审美特征 (10)3.1多种多样的题材类型 (10)3.1.1 公路喜剧 (10)3.1.2 都市情感喜剧 (11)3.1.3 主旋律喜剧 (13)3.1.4 “江湖”喜剧 (15)3.2诙谐幽默的语言桥段 (16)3.2.1 特色方言 (16)3.2.2 幽默台词 (17)3.3后现代的艺术手法 (19)3.3.1 拼贴+戏仿 (19)3.3.2 夸张+巧合 (21)3.4以小见大的精神内涵 (22)3.4.1 聚焦小草根 (22)3.4.2 反思大环境 (24)4新世纪中国内地喜剧电影的发展局限 (26)4.1外在手法——戏谑过度 (26)4.1.1 话语成灾——语言的滥用 (26)4.1.2 恶搞成风——戏仿的滥用 (27)4.2内在精神——“谐”有余而“庄”不足 (28)5中国内地喜剧电影发展前瞻 (30)5.1中国内地喜剧电影的本体发展 (30)5.1.1 塑造典型喜剧人物 (30)5.1.2 重视喜剧电影内在精神 (31)5.2中国内地喜剧电影发展的成功案例——《人再囧途之泰囧》 (32)5.3中国内地喜剧电影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35)6 结语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附录 (41)附录A中国内地喜剧电影表(2000-2011) (41)附录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44)1 绪论1.1研究意义我们喜欢传奇故事的原因,在于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成为传奇故事中的主角。

浅谈中外喜剧电影的相似之处——基于卓别林和周星驰喜剧电影的文本分析

浅谈中外喜剧电影的相似之处——基于卓别林和周星驰喜剧电影的文本分析

2015年第12期“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电影艺术词典》对喜剧的定义是:“以产生结果是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

在总体上有完整的喜剧性构思,创造出喜剧性的人物和背景。

主要艺术手段是发掘生活中的可笑现象,作夸张的处理,达到真实和夸张的统一。

其目的是通过笑来颂扬美好、进步的事物或理想,讽刺或嘲笑落后现象,在笑声中娱乐和教育观众。

矛盾的解决常是正面力量战胜邪恶力量,一般来说结局比较轻松愉快。

”由此,喜剧一般都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谈及喜剧电影,就不得不说起卓别林,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喜剧表演大师,在喜剧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我们熟知的周星驰,也是一位在喜剧电影上造诣很高的大家,从时代跨度来说,看似没有任何交集的他们在诠释喜剧电影的时候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尤其体现在作品的主题上。

一、对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卓别林在喜剧电影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电影中所饰演的夏尔洛这个喜剧人物,他的出场常常伴随着诙谐、幽默、搞笑,而美国默片也在他的推动下到达发展顶峰。

他把喜剧作品和批判社会现实结合起来,集中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并且以一种小人物的形象进行演绎,在当时的喜剧电影中显得尤为难得。

卓别林的作品也反映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电影对社会阴暗面批判的代表。

这部作品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压榨和剥削以及工业时代对人的个性的扼杀。

影片的一开始一群白色的猪中间夹杂着一头黑色的猪,它认为自己格格不入,不容于这个社会,也不为这个社会所容。

《摩登时代》反映了工业机器时代把人变成机械化的工具,尤其是卓别林在用扳手扳齿轮的时候,机器齿轮将人吞噬的镜头,更能够体现这一点。

对于周星驰电影来说,《国产凌凌漆》是其代表,它也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

影片里的金枪客,表面上正义凛然,其实是个坏事做尽,贪污腐败的大坏蛋。

卓别林导演及其作品评析

卓别林导演及其作品评析

笑中带泪的时代缩影——戏剧一班沈晨怡1908年,一个19岁的英俊少年登上舞台,他穿着一条鼓鼓囊囊的裤子,一双大鞋子,拿着一根手杖,戴着一顶圆顶礼帽,为了表现的年老些,还粘了一撮假胡子。

登上舞台的他用滑稽夸张的肢体动作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笑声,这可能是对他最好的褒奖了。

他就是著名的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

他凭着自己对舞台的热爱,一生只做好了一件事:喜剧电影。

他可谓是全才:导演、演员、编剧、配乐,是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使得后人得以看到如此伟大的喜剧电影。

卓别林看似邋遢的造型里,也有着一丝丝的礼貌,但看了电影以后还是更多看到他所塑造的人物真善美的一面。

而卓别林也用着自己一贯经典的舞台造型,刻画出小人物在社会的真实处境。

在卓别林职业生涯初期,刚刚进入电影行业的他,虽然在制作上还并不精通,但他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演员要有自己的个性。

这也是他在艺术上的追求所在。

说到卓别林真正的成熟大概是从1925年电影《淘金记》开始,这是“流浪汉系列”中运用成熟的一部。

片中的卓别林饰演流浪汉夏尔洛,用极致的真诚和豁达赢得了淘金的胜利。

这也是卓别林电影中小人物形象的典范。

夏尔洛乐观的面对饥寒交迫的窘境,把皮鞋当做食物,鞋上的钉子也成了美味。

随后无数的问题又纠缠着他:寒冷、饥饿,他的乐观又一次起了作用“系狗跳舞”“面包舞”的桥段,让他相信相信真善美能战胜一切。

爱情同样也是卓别林电影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淘金记》中夏尔洛极易满足的心理让他收获了一份美满的爱情,就算是女孩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让夏尔洛高兴很久。

那些只为追求金钱的淘金者最后并没有取得成功,他们贪婪的欲望照应出丑恶的内心,是卓别林对他们的一次嘲讽,这同样带有美国时代的烙印,一个淘金热的时代。

在表演方面卓别林更是无可挑剔,深邃的眼神中带着渴望,对爱情的渴望,对成功的渴望。

他捉住人物的内心,同样也是观众的内心,渴望社会的善良真诚,这大概也是卓别林电影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

每一个肢体动作的真实,源自卓别林自己内心的一种渴望,在他的童年时期,因为父亲的离去,使得他出门谋生,也经历过寒冷和饥饿,才使得表演如此的真实,以至于在大部分的创作中都有着极为真实的表演,这也是其电影的一大特色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意味着, 中国早期喜剧发展途径与美国和法国基本 相同, 打闹喜剧成为早期电 影观念发展的主要环节, 因为 它可以产生 “ 电影之低级的、 但独立的形式” 而且, , 也体 现了一定的人本主义精神。 亚细亚公司的影片受美国山纳 脱( 今译塞纳特) 的影响, 体现了启斯东公司的打闹喜剧 风格的精髓, 以一种疯狂的破坏美学的表现形式, 造成视 觉的错乱或某种解放。 中国早期电 影的另一重要制作机构— 商务印书馆从 事电影业也具有明显的美国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美国文化资 本乘虚而人。 97 11年由于一位美商投资电 影受挫, 将器材 等低价转卖,促成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电影的契机。
对卓别林代表的美国滑稽喜剧的借鉴
中国电影观念的开端与滑稽电影自 有不解之缘。 在现存史料中, 对于2世纪初滑稽片在中国和美国电 0 影联系方面的作用多有记述, 尤以郑君里在 《 现代中国电 影史略》 的论述最为精要。 上海拍摄商业电影始于亚细亚
革命思想和改良 社会的人文精神。 张石川娱乐大众的文化 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他组织拍摄了 《 中国2-4年代电 0 0 影受到好莱坞电 影影响, 卓别林喜剧电 其中 影的影响是全面的, 积极的。 主要是帮助中国 建立了 喜剧电 影观念。 在中国电 影早期, 和法国滑稽喜剧的引进和广泛传播, 美国 成为中国 滑稽电 影的模仿付象, 使 中国电 影人初步 理解了电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卓别林喜剧。 0 影, 在3年代受卓别林电 影风格影响, 中国基本形成了 悲 喜剧观念。 0 在4年代前期, 随着卓别林 《 大独裁者》的引进和评介,中国电影人也理解了 政治讽刺喜剧的特点。 此 外,卓别林电 影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电 影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 美国电 滑稽喜剧 悲喜剧 政治讽刺喜剧 卓别林 影 2世纪初中国电影在上海初兴时直接或间 0 接受到美国 电影影响, 已多有论述, 本文仅是对此论题的补充, 探讨 卓别林喜剧与中国早期喜剧电影观念的关系, 特别是对滑 稽喜居、 1悲喜剧和讽刺喜剧电影观念的形成产生的重要影 i
响。
互不相识的一对男女送入洞房为止。” 作者用电 ’( ) ’ 影的方 式展示出日 常生活中的荒谬, 似有现代主义意味。 可惜在 电影尚处于婴儿时期, 中国观众对于电影的种种表现方式 非常陌生,尚未形成欣赏此类现代喜剧雏形的精神需要,
迫使其夭折。此时,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合谋挤压 , “ 文明戏的进步的精神便为封建的治力所斩折,退而变质 为一种与现实契机脱离之单纯的、描写悲欢离合的 ‘ 闹 剧’……只剩下消极的娱乐成分” ( 之后,郑正秋暂时 。5 ) 离开亚细亚影戏公司, 也带走了比较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
材言, 当时商务出品的主题先后经过了 初期电 影发展之最 合理的 过程: 从平凡 而简易的新闻片起, 随着是风景片, 略有组织的教育新闻片, 假借既成戏剧形式的京剧片, 以 至渐成为独立性质的滑稽短片。 这些滑稽电影有一部分是 民间传说的翻译 ( 《 如 呆婿祝寿》 《 、 慧大捉盗), ) } 从剧中 人的粗率的性格去摄取笑科, 同进还带着一些‘ 打闹喜剧’ 的成分; 一部分是浮浅的人情的讽刺, 《 如 死好赌》 《 、清 虚梦》 《 、 得头彩》 《 、 猛回头》等剧, 写的都是一班为生活 所苦困的小市民, 似乎摇身一变而为清云得志的暴发户, 但后来都依旧 还原为一个幻灭的穷人。 这些电 影和一部分 卓别灵的早期出品 《 做富翁》 《 、 大闹剧场》 《 、 从军梦》一

活 , 滑稽片是电影自然发展的产物, 是纪录有趣味的 ‘ 动 , 之进步的形式, 这便在一九一O年前后的美国 和法国
开展过一个以 ‘ 动作’为特征的素材之喜剧电影的时代。 ‘ 动作喜剧’最初脱胎于马戏丑角的滑稽表演 ( 法国Ma x
() )郑君里 《 1( 5 现代中国电影史略》 见 《 中国无声电 ,中国电 影》 影出版社
年秋,张石川、郑正秋等共同拍摄了 《 难夫难妻》 。
从亚细亚影戏公司的拍摄实践来看, 张石川、 郑正秋 继承和发展了布拉斯基的创作思路, 开创出两种喜剧电影 形态, 一种是以 《 难夫难妻》为代表的社会讽刺喜剧,另 一种是 《 活无常》 之类的突出娱乐性的滑稽短剧。 前者显 示了中国电影从一开始就试图关注社会, 发挥社会启蒙作 用, 可惜只能一闪而过。 后者的兴盛, 有助于中国人比较 直观地观察、体会、理解电 影特性。 滑稽喜剧在欧美电影观念发展中曾经发挥着重 要作 用, 对此, 郑君里的解释颇有说服力。 他认为: 初生的电 “ 影是以承袭着戏剧的遗产而开始发展, 同时一方面从滑稽 的题材里慢慢产生电影之低级的、 但独立的形式, 这在各 国 影业史上是相同的。 一九。八年美国影业的先驱者便做 过大规模的法国古典戏剧的介绍工作, ……亚细亚的改良 旧 剧的出品, 正和此次运动一样, 产生于当时一般以为电 影的表现形式只可借重戏剧的成果而成立的见解中。反
重写电影史
责任编辑:李镇
Rwiig Ciee l Hsoy ertn a ns F m tr h i i
卓别林喜剧电影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影响
I u coCaeCais Cmd uot I aoEr CisFm n e e h l h l' o e pn d s ay n e s l f n f rs pn Fm y h e f h e i i l e l l
稽短片。
影戏公司。 99 美国 1 年, 人宾杰门・ 0 布拉斯基最早在中国
上海组建亚细亚影戏公司, 在上海拍摄 《 西太后》 《 、 不幸 儿》 在香港拍摄 《 , 瓦盆伸冤》和 《 偷烧鸭》 这几部影片 。 的详情无从知晓, 郑君里从片名上推测,《 “西太后》 瓦 和《 盆伸冤》 似乎是属干 ‘ 改良旧剧’ 的系统, 偷烧鸭》 《 则属 于时装 ( 清装)的滑稽电影” ( 这是中国电影兴起时的 。‘ )
19 年版,第 18 页。 96 39
如果以现代喜剧观念观照,难夫难妻》 《 起点颇高, 不 仅具有社会批判性, 同时喜剧性也力避低俗, 倡导高雅含
蓄, 故事 ‘ “ 从媒人的撮合起, 经过种种繁文缉节, 直到把
() )同 () 19 页。 2 ( 3 1,第 30 () 4 程季华主编 《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一》 中国电影出版社18 年版, 8 90 第1 页。
样, 多是用 ‘ 的原素把他们的幻想建筑起来,它们蕴 梦’ 蓄着一般无法翻身的小市民之参透世情的哲学, 同时, 在 电影的表现形式上, 是以新奇的 ‘ 诡术摄影’( a e Cmr a tc, rk 如用 ‘ i 复摄法’ 以制造梦境等) 为吸引 观众的营业手
段 一 ") 之 。( 9
郑君里找到了这批影片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模仿 对象, 就是卓别林 ( 即文中的卓别灵) 的早期滑稽片, 归 纳其主要功能是 “ 造梦” 这是很敏锐的。 , 中国早期电影之 所以主要选择美国滑稽电影为师, 主要是, 它不仅粗俗热 闹, 动作性强, 而且具有让人沉浸其中, 产生如醉如痴的 梦幻感,可以使观众忘记或缓解现实生活中的痛苦。 12年明星公司成立。 92 对于拍摄影片, 郑君里作了如 下描述 “ 租借西人老罗的摄影场试摄新闻滑稽短片, 完成 了《 大闹怪剧场》 《 、 滑稽大王游护记》 劳工之爱情》 、《 等 诸剧,由 张坚 ( 石川) 导演, 郑公 ( 正秋) 编剧, 英人郭 达亚摄影。 这些影片可以肯定说是受了战后美国开士东影 片公司导演M. 山纳脱之有名的 ‘ 打闹喜剧’ 影响。 特别 是《 滑稽大王游护记》 一片, 不仅是摹拟开士东出品里的 卓别灵的形像与演技, 而且当时扮演卓别灵一角的英人李 却・ 倍尔还是山纳脱导演 《 宾太平》( e Tr n 对 B n p ,这 ui 眼的小丑)的笑片时所用过的配角。这部影片尽量搬演 追汽车,与胖子打架,掷粉团,打碎食具,坐通天轿等 跌扑的笑料;同样 《 劳工之爱情》也是用一水果商向 医 生女求爱的故事介绍了掷果,打伤赌徒的跌扑,为冷落 的医生制造大批病人。这些 ‘ 打闹喜剧’在营业上并不
滑稽动作喜剧影响很大,直接借鉴了卓别林早期电影风 格, 由此可以推知, 卓别林的形象在当时上海已 为人熟知。
单纯的模仿无法与成熟的欧美电影竞争,失败无可避免, 但是应该看到, 这对于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基本形成发挥 了促进作用。
卓别林悲喜剧与中国喜剧电影观念的成熟
中国电影理论虽然在整体上落后, 但是, 在探讨与社 会及社会心理有关的某些电影类型方面的理论 观念却可 能 显示出一些特色。电 影喜剧观念是其中重要方面。 在西方电影传人中国初期, 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喜剧明 星层出不穷, 欧洲明星中声名显赫的是法国的林戴, 受观 众拥戴的美国喜剧明星比较多, 有卓别林、 劳埃德 ( 即罗 克) 基顿, 、 以及劳莱与哈苔组合等。 其中劳埃德、 林 卓别 更加突出, 后来观众与评论家的兴趣逐渐集中 在卓别林一 人身上, 这并非偶然, 卓别林的电影更具有社会性。 同时, 随着卓别林等明星在中国的影响力日 益加强, 中国关于电 影理论特别是电影喜剧理论也有所拓展, 卓别林等的实 践
11年美国 环球公司 99 摄制影片 《 金莲花》 借用商务 ,
印书馆的拍摄场地,也向相关人员传授了拍摄和制作经
验。 有关记载为 ( 环球公司)假本部摄影场摄片、 : 美国 “ 洗
片接片亦就本部为之、 同人追随数月、 耳濡 目 染、 获益良 深、 工竣本部又购其携来之煤精灯大小数十盏、 得此后遂 不分昼夜可以工作、 再聘陈春生君为主任、 摄成 《 死好赌》 及《 两难》等片、 所用演员大都为励志会游艺股会员、 于 新剧略具经验、 故于表演上不觉过于困难也。 《 《 ”, 中国电 ’ 影发展史》 认为, 《 “死好赌》 《 、 得头彩》 与亚细亚影戏公司 的《 赌徒装死》 《 、 店伙失票》 几乎完全相同, 都是一些滑稽 打闹镜头的生硬拼凑, 无论表演摄影都很粗制滥造” (评 。8 ) 价虽然不高, 至少说明这批影片与亚细亚影戏公司摄制的 滑稽短片一脉相承, 都来 自 对于美国滑稽喜剧片的模仿和 借鉴。 郑君里的论述比较公允, 他认为, 商务印书馆从拍摄 新闻片发展到滑稽短片, 是正常的、 合理的, 符合法国、 美 国等国家发展电影制片业的基本规律。 他说 “ 就剧本的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