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食品中防腐剂的紫外光谱测定

合集下载

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 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常用的色谱柱恒温装置有水浴式、电加 热式和恒温箱式三种。实际恒温过程中要求最高温度不超 过60℃,否则流动相气化会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
4. 检测系统
? 作用:连续监测被色谱系统分离后的柱流出物组 成和含量变化的装置。其作用是将柱流出物中样 品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转化为可供检测的信号,完 成定性定量分析的任务。
(二).液液分配色谱法( LLC)
1.分离原理:利用组分在两相中溶解度的差异 2.固定相:载体+固定液(物理或机械涂渍法)
缺点:系统内部压力大,易流失,不实用 固定液——极性→NLLC 固定液——非极性→RLLC 3.正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 流动相极性(NLLC)
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适于分离极性组分 4. 反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 流动相极性(RLLC)
正相——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强,作用时间↑ , k↑,组 分tR↑
反相——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弱,作用时间↓, k↓,组 分tR↓
② 固定相:极性小的烷基键合相 C8柱,C18柱(ODS柱——HPLC约80%问题)
③ 流动相:极性大的甲醇-水或乙腈-水 流动相极性 > 固定相极性
底剂 + 有机调节剂(极性调节剂) 例:水 + 甲醇,乙腈,THF ④ 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
(4)梯度洗脱装置
? 梯度洗脱:通过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来调整组分的k值,改 变分离因子α值,以达到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分离的目的。
? 梯度洗脱的特点:改善分离, 加快分析速度;改善峰形, 减 少拖尾;可能引起基线漂移
? 类型:高压梯度与低压梯度
2.进样系统
? 进样器是将样品溶液准确送入色谱柱的装置,要求密封性 好,死体积小,重复性好,进样引起色谱分离系统的压力 和流量波动要很小。

【论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添加剂苯甲酸的研究

【论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添加剂苯甲酸的研究

摘 要苯甲酸是目前食品中较为理想的防腐剂。

少量食用,并无生命危险。

但如果大量食用,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确定食品中苯甲酸的含量并严格控制食用量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食品中苯甲酸含量进行了研究。

苯甲酸的特征峰在224nm处。

为选择最佳的UV-VIS分析条件,对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量、1:1HCl加入量、振荡和静置时间进行了研究。

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分析条件为,用10ml饱和氯化钠溶液、8ml:1HCl萃取含有苯甲酸的溶液,振荡3min 后静置2min,测其吸光度。

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苯甲酸标准溶液,在224nm处测吸光度绘制A-C标准曲线。

同时测定回收率为93.8%-109.5%、RSD为0.6%、最小检出限为0.005mg/ml。

最后对样品中苯甲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此方法灵敏、快速、准确。

关键词:苯甲酸,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AbstractBenzoic acid is the ideal food preservative. A small amount of it in food has no danger, but a large amount of it in food will lead poisoning and even life threatening . Therefore,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benzoic acid in food consumption and a strict control is necessary. A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he food additive of benzoic acid has been studied. The maximum absorption of benzoic acid is 224nm.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UV-VIS analysis :the quantity of saturated NaCl solution is 10ml, 1:1HCl is 8ml,shaking and standing time are 3min and 2min, and then measure the absorbance. We prepar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enzoic acid standard solution and measure absorbance for drawing A-C standard curv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covery is 93.8%-109.5%,RSD is0.6%,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005 mg/ml. Thi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benzoic acid in sample is sensitive, rapid and accurate.Key words: benzoic acid, determine,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ic目 录第一章 前言 (1)1.1 苯甲酸含量的研究意义 (1)1.2 选题背景 (1)1.3 文献综述 (2)1.4 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8)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9)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9)2.2 实验方法 (11)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15)3.1 λmax选择 (15)3.2 饱和NaCl溶液加入量 (15)3.31:1HCl加入量 (16)3.4 振荡时间 (18)3.5 静置时间 (19)3.6 最佳实验条件选择(正交实验) (20)3.7 工作曲线绘制 (20)3.8 回收率测定 (22)3.9RSD测定 (22)3.10 共存离子干扰实验 (23)3.11 样品测定 (28)3.12 讨论 (29)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30)4.1 结论 (30)4.2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30)参考文献 (31)致 谢 (33)声 明 (34)第一章 前 言1.1 苯甲酸含量的研究意义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食品工业特别是方便食品、半成品迅速发展。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及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及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及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及食品安全分析。

该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光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可以确定物质的存在以及浓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及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首先,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成分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食品中的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成分,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通过测量它们在紫外光下的吸光度,来确定其存在及浓度。

比如,测量食品中的蛋白质浓度可以根据280nm波长处的吸光度进行计算。

这对于食品的营养价值分析非常重要。

其次,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食品中添加剂、防腐剂以及污染物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许多食品中添加了各种添加剂,如防腐剂、甜味剂和色素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通过测量它们在紫外波长下的吸光度,来确定是否存在及其浓度。

此外,紫外分光光度法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以及有害物质等。

这不仅可以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估,还可以保障人们的健康。

另外,紫外分光光度法还可用于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和检测。

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钙等,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通过测量这些微量元素特定波长处的吸光度,来确定其含量以及存在形式。

这对于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估以及食品安全性的分析非常重要。

此外,紫外分光光度法还可以用于食品中一些特定活性物质的分析。

比如,茶叶中的儿茶素、葡萄酒中的类皂苷等。

测量它们在紫外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用于确定它们的存在以及含量,从而评估食品中的活性物质的含量。

总的来说,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及食品安全分析中应用广泛且重要。

它可以用于食品成分分析、添加剂和污染物的检测、微量元素分析以及特定活性物质的分析等。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保障人们的健康。

因此,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及食品安全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的苯甲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的苯甲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的苯甲酸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实验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的防腐剂—苯甲酸1 实验试剂与仪器试剂苯甲酸(AR),雪碧汽水仪器日立UV-3010紫外-可见光谱仪,1cm石英比色皿2 实验原理与方法为了防止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腐败、变质,常在食品中添加少量防腐剂。

防腐剂使用的品种和用量在食品卫生标准中都有严格的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钾盐是食品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主要防腐剂之一。

我国规定了苯甲酸(盐)在碳酸饮料中最大使用量为0.2g/kg。

苯甲酸具有芳香结构,在波长225nm和272nm处有强吸收由于食品中苯甲酸用量很少,同时食品中其它成分也可能产生干扰,因此一般需要预先将苯甲酸与其它成分分离。

从食品中分离防腐剂常用的方法有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等。

本实验测定雪碧中苯甲酸,含有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剂等,但一般在紫外区无吸收,故不干扰测定,样品不用处理,苯甲酸(钠)在225nm处有最大吸收,可在225nm波长处测定标准溶液及样品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法,可求出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3 实验步骤苯甲酸标准储备液配制称取0.1000g苯甲酸于100mL容量瓶中,加适量蒸馏水定容,配制成1mg/mL溶液,吸取此液5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每毫升溶液相当于苯甲酸100ug。

标准曲线绘制取苯甲酸标准储备液、、、、,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溶液稀释至刻度。

以水为对照液,测定其中5号标准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波长范围为200~350nm),找出λmax ,然后在λmax处测定五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样品处理和测定雪碧饮料除二氧化碳后,准确移取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在λ处测定max吸光度。

4 实验结果测得苯甲酸在227nm波长处有最大吸光值表1 标准液吸光度测定标准液(μg/ml) 0 2 4 8 12吸光度图1 苯甲酸标准溶液标准曲线测得雪碧样品的苯甲酸吸光度为=μg/ml从曲线上找出相应的苯甲酸浓度Cx: 样品定容后体积为100mlV1: 所取样品体积为 25mlV2因为雪碧的密度约等于1kg/m3,故μg/ml≈μg/g=kg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一》对汽水类食品中苯甲酸的最大使用量做了规定:苯甲酸<=0.2g/Kg,本实验使用的雪碧样品苯甲酸浓度Kg<0.2g/Kg,即低于国家标准,符合国家标准。

教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法测定食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

教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法测定食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食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的吸收光谱图;3、掌握标准曲线法测定样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为了防止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腐蚀、变质,常在食品中添加少量防腐剂。

防腐剂使用的品种和用量在食品卫生标准中都有严格的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钾盐是食品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主要防腐剂之一,其使用量一般在0.1%左右。

苯甲酸及苯甲酸钠具有芳香结构在近紫外光区具有较强的吸收。

通过实验证实,苯甲酸在230nm处具有最大吸收。

另一方面,它在水中具有适当的溶解度,所以,可将标样和样品处理成水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通过标准曲线法而实现酸性食品中苯甲酸(钠)含量的测定。

由于食品中苯甲酸用量很少,同时食品中其它成分也可能产生干扰,因此一般需要预先将苯甲酸与其它成分分离。

从食品中分离防腐剂常用的方法有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等。

本实验测定雪碧、可口可乐、醒目等饮料中苯甲酸(钠),样品不用处理,在230nm波长处测定标准溶液及样品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法,可求出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3、仪器和试剂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TU-1810(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1.0cm石英比色皿,50ml容量瓶11个,吸量管5mL一支、1mL两支。

试剂:苯甲酸钠标准贮备液(1.000g/L):准确称量经过干燥的苯甲酸钠1.000g(105℃干燥处理2h)于1000mL容量瓶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后定容。

该贮备液可置于冰箱保存一段时间;0.1mol/L NaOH溶液;市售饮料。

四、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制作苯甲酸钠标准溶液(100.0mg/L):准确移取苯甲酸储备液5.00mL 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稀释定容。

苯甲酸钠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移取苯甲酸钠标准溶液0.00mL、1.00mL、2.00mL、3.00mL、4.00mL和5.00mL于6个50mL容量瓶中,各加入0.1mol/LNaOH溶液1.00mL蒸馏水稀释定容,摇匀。

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光谱分析技术教程

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光谱分析技术教程

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光谱分析技术教程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

通过对食品样本中的光谱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食品中残留物、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准确检测和定量分析。

本教程将介绍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原理、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

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关乎健康的重要问题,食品中的潜在危害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

因此,对食品中残留物、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及时和准确的检测至关重要。

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高效、快速、非破坏性的特点,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光谱是指物质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时的能量变化过程。

光谱分析技术通过对光谱信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实现对食品成分、质量和安全性的评估。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拉曼光谱和质谱等。

首先,红外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

它通过检测样品在红外光波段吸收和散射光的特性,来研究样品中分子的振动、转动和拉伸等信息。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食品中添加剂和残留物的检测。

例如,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食品增稠剂等添加剂,以及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其次,紫外可见光谱也是食品安全检测中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之一。

紫外可见光谱是指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吸收和散射特性。

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获得样品的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色素、营养成分等。

例如,可以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来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另外,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样品散射光的光谱分析方法。

与红外光谱不同,拉曼光谱测量的是样品散射光中所包含的拉曼散射光的信息。

通过测量样品受激发光的Raman散射光谱,可以获取样品的分子结构、组成和状态等信息。

拉曼光谱在食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可以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油脂品质分析等。

例如,可以通过拉曼光谱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以及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食品中防腐剂测定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防腐剂测定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防腐剂测定方法的研究摘要:研究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

样品中苯甲酸的最小检出量为 0.0010mg/ml, 回收率为 98%。

该方法简便易行, 灵敏准确。

关键词:防腐剂;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食品防腐剂苯甲酸的测定 ,通常采用乙醚提取碱滴定法和水蒸气蒸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这两种方法测定程序复杂且周期长 ,回收率也较低。

本文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采用了新的测定方法。

即乙醚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行。

1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或霉菌具有杀灭、抑制或阻止生长作用的食品添加剂为防腐剂。

我国准许使用的防腐剂GB2760-1986 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及其钾盐、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丙酯、脱氢醋酸、双乙酸钠、葡萄糖-δ-内酯和乳酸链球菌素。

1996 年对GB2760-1986 作很大修订,把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及其钠盐列入漂白剂。

将葡萄糖-δ-内酯归到稳定和凝固剂中。

特别是把保鲜剂、过氧化氢、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噻苯咪唑、苯基苯酚、苯基苯酚钠等统统归到防腐剂中。

这与日本相反。

1997 年以前日本把噻苯咪唑、联苯、苯基苯酚、苯基苯酚钠等列为防腐剂,1997 年单列项为防霉剂。

食品防腐剂 GB2760-1996共有 28个品种,1997 年新增丙酸、纳他霉素和液体二氧化碳(催化法)。

1998 年增补单辛酸甘油脂。

1999 年增加脱氢醋酸钠。

2002 年增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

截止到2003 年共 36 个品种。

2试剂与仪器苯甲酸标准溶液:0.05mg/ml (准确称取 0.5000g 苯甲酸以 0 .01mol/L 的 NaOH 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使用时再以蒸馏水稀释 10 倍)。

756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3实验条件的选择取 0.05mg/ml 苯甲酸标准溶液 3ml 于 125ml 分液漏斗中 ,加入 20ml 饱和氯化钠溶液, 再加入一定量的1:1HCl 和 25ml 乙醚, 充分振荡后静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及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及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及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已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计量科学、食品科学、医疗卫生、化学化工等各个领域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它可作定性定量分析、纯度分析、结构分析;特别在定量分析和纯度检查方面,在许多领域更是必备的分析方法[1],例如食品等行业中的产品质量控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食品掺假制假、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的滥用,残留农(兽)药、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毒素等几个方面,食品安全分析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和食品安全分析领域的应用做一下介绍。

1 UV-vis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1 酸奶中维生素A的测定酸奶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分析测定维生素A 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明华[2]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酸奶中维生素A 的含量。

样品经过皂化、提取、除溶剂等步骤后,于328 nm处测定其吸光度,测得维生素A 的回收率为103.3%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0.32;同时进行了维生素D对维生素A 测定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维生素D的存在不影响维生素A 的测定结果。

1.2 磷脂酰胆碱的测定磷脂酰胆碱俗称卵磷脂,可以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防衰老、保护肝脏,对糖尿病、胆结石患者有一定帮助。

但若过量则可能会引起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和坏血病。

2001年黄岛平等[3]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脑维营养麦片中添加的卵磷脂含量,此方法比较简单,无需消解、显色。

2007年甘宾宾[4]等以292 nm 作为选择波长,以正己烷作为溶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卵磷脂保健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食品中防腐剂的紫外光谱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食品防腐剂的紫外光谱吸收特性,并利用这些特性对食品中所含的防腐剂进行定性鉴定。

掌握最小二乘法处理光度分析数据的方法并对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二、实验原理
为了防止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变质、腐败,常在食品中添加少量防腐剂。

防腐剂使用的品种和用量在食品卫生标准中都有严格的规定。

苯甲酸和山梨酸以及它们的钠盐、钾盐是食品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两种主要防腐剂。

苯甲酸具有芳烃结构,在波长228nm和272nm处有K吸收带和B吸收带;山梨酸具有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在波长250nm处有π→π*跃迁的K吸收带,因此根据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可以对它们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

由于食品中防腐剂用量很少,一般在千分之一左右,同时食品中其它成分也可能产生干扰,因此需要预先将防腐剂与其它成分分离,并经提纯浓缩后进行测定。

常用的从食品中分离防腐剂的方法有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等。

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用乙醚将防腐剂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再经碱性水溶液处理及乙醚萃取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采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吸光度数据,以求得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并根据直线方程计算样品中防腐剂的含量。

三、仪器、试剂及材料
1. 仪器:UV-2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带盖石英比色皿2个;分液漏斗 150mL,250mL;容量瓶 0mL,25mL,100mL;移液管 1 mL ,2mL,5mL,10 mL
2. 试剂:苯甲酸;山梨酸;乙醚;NaCl;NaHCO3(1%水溶液);HCl(0.05mol·L-1,2mol·L-1)
待测样品:饮料、果汁、果酱或酱油。

(学生自备)
四、实验步骤
1. 认真阅读UV-2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说明书。

2.样品中防腐剂的分离
准确称取待测样品2.0g,用40mL蒸馏水溶解,移入150mL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粉状NaCl,待溶解后滴加 0.lmol·L-1HCl,使溶液的pH<4。

依次用30mL、25mL和20mL3份乙醚萃取样品溶液,合并乙醚溶液并弃去水相。

用2份30mL0.05mol·L-1HCl洗涤乙醚萃取液,弃去水相。

然后用3份20mL1%NaHCO3水溶液萃取乙醚溶液,合并NaHCO3溶液,用2mol·L-1HCl酸化NaHCO3溶液并多加 lmL,将该溶液移入250mL 分液漏斗中。

依次用 25mL、25mL、20mL乙醚分3次萃取已酸化的NaHCO3溶液,合并乙醚溶液并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乙醚定容后吸取2mL于10mL容量瓶中,定容后供紫外光谱测定。

3.防腐剂定性鉴定
取经提纯稀释后的乙醚萃取液,用1cm的石英吸收池,以乙醚为参比,用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10~310nm范围作紫外吸收光谱,根据吸收峰波长及吸收强度确定防腐剂的种类。

4.制作工作曲线
⑴配制苯甲酸(或山梨酸)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0.20g苯甲酸,用乙醚溶解,移入50mL容量瓶中定容,吸取该溶液2mL用乙醚稀释至50mL,此溶液含苯甲酸为0.16mg·mL-1作为储备液。

吸取10mL储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后成为32μg·mL-1苯甲酸标准溶液。

分别吸取苯甲酸标准溶液0.5mL,1.0mL,1.5mL,2.0mL和2.5mL于5个10mL容量瓶中,用乙醚定容。

⑵用1cm吸收池,以乙醚作参比,在UV-2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上述5个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并测定苯甲酸K吸收带吸收最大波长处的吸光度。

如果待测样品中含山梨酸,则可用同样方法配制山梨酸标准溶液并测定其K吸收带的吸光度。

5.食品中防腐剂定量测定
利用步骤2样品乙醚萃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其K吸收带的吸光度。

五、结果处理
1.将实验测定的标准溶液浓度和吸光度数据填入表1中。

2.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浓度与吸光度间回归直线方程A=kC+b的系数k及常数b。

表1 实验测定数据
将数据填入表1中。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回归直线方程的系数k和常数b可用下述公式计算:
表2 计算数据
将表2数据代入计算公式中,求得回归直线方程的系数k和常数b。

3. 绘制工作曲线
将各标准溶液的浓度C代入回归直线方程中,求得相应的吸光度计算值A'。

在直角坐标纸上以C为横坐标,以A'为纵坐标绘出回归直线,同时将实验测定的吸光度A值也标在图上,进行比较。

4. 计算样品中防腐剂的含量
将实验步骤4中测得的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代入回归直线方程中,求得样品的乙醚提取液中苯甲酸浓度C X,用下式计算样品中防腐剂的百分含量(以苯甲酸钠计)
m为样品质量
六、思考题
1、将实验结果与毛细管电泳的结果进行比较,指出其异同?
2、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应用范围是什么?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红外光谱,什么情况下要用到紫外光谱?主要是问在化学分析中应用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