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05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CHAPTER
中国旅游地理发展趋势
旅游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趋 势,包括休闲度假、探险 体验、文化教育等。
旅游产品个性化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将更加个性化 ,如定制旅游、主题旅游 等。
旅游方式自由化
随着自由行的兴起,越来 越多的游客选择自由行的 方式出游,对旅游服务的 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中国旅游地理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 中国旅游资源 •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 中国旅游地理环境与文化 •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01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CHAPTER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的 地域影响以及旅游地的演化过程。
山等。
华东地区
01
02
03
04
上海市
拥有外滩、迪士尼乐园等著名 景点,是中国现代化大都市的
代表。
江苏省
以园林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为 主,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
等。
浙江省
以山水风光和古镇古村为主, 如杭州西湖、乌镇等。
安徽省
以黄山等自然风光和徽派建筑 文化为主。
华南地区
广东省
以珠江夜游、广州塔等为主要特色,是中国 南方经济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等。这些古迹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地区,了 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苗年等。
中国旅游资源概况第一章课件

第三节 其他地貌景观
(一)主要的风沙地貌景观
1.风蚀地貌景观
2. 风
积
(1) 风棱石
(2) 风蚀蘑菇 和风蚀柱
(3) 风蚀谷和 风蚀残丘
(4) 风蚀雅丹
地 貌
景
观
第三节 其他地貌景观
(三)我国著名风沙 地貌景观
(1)
魔鬼城
(2)
响沙湾
(3)
沙坡头
(4)
罗布泊雅丹 奇观
第三节 其他地貌景观
魔 鬼 城
黄山自然景观奇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黄山还 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
第一节 山岳景观
黄 山
第一节 山岳景观
2、庐山
庐山耸峙于鄱阳湖平原,西北临长江,东南畔鄱 阳湖,是一座由断裂作用而抬升的地垒式断块山,有 90多座山峰,以汉阳峰最高,海拔1 473.4米。庐山气 势雄伟、景色秀丽,尤以瀑布、奇峰、云海和植被等 四大景观为最。
第一节 山岳景观
恒 山 悬 空 寺
第一节 山岳景观
(五)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嵩山之名源于《诗经》中的“嵩高维 岳,峻极于天”,遂简称为“嵩山”。 东周时因其地处“天地之中”而被尊 为中岳。嵩山属伏牛山脉,分东西两 支,东太室山,西少室山,山峦绵延 30多千米。少室山山体如卧,主峰 峻极峰海拔1491.7米。Leabharlann 第一节 山岳景观衡 山
第一节 山岳景观
(四)北岳恒山
恒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西南衔 雁门关,东连太行山,绵延150多千 米。山体为古寒武纪、奥陶纪石灰岩 构成,犹如骏马奔腾,故有“恒山如 行”之说。相传舜帝北巡至此,见山 势雄伟,封为“北岳” 。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

第一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特征
第一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2.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1)客观实际原则。 (2)综合效益原则。 (3)力求定量原则。 (4)动态发展原则。
第一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一)一般体验性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己 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资源 (旅游地)就其整体质量进行的定性评估。 它着眼于旅游者的体验。对于一系列旅游 资源(旅游地)进行一般体验性评价,其 结果可以形成一个评价序列。
第一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二)郭来喜、吴必虎等的分类方案
1.郭来喜、吴必虎等的分类方案的分类依 据 该分类方案将旅游资源分为3个层次, 即景系(SERIAL)、景类(TYPE)、景型 (PATTERN)。景系为第一层次、景类为第 二层次、景型为第三层次。 2.郭来喜、吴必虎等的分类方案的具体内 容
(一)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
(1)广域性。 (2)区域性。 (3)地域固定性。
第一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二)旅游资源的时间特征
(1)季节变化性。旅游资源的季节性主要 表现在景观随季节更替而呈现出不同的特 征。 (2)时代性。从旅游资源的概念可以看出, 旅游资源是个包罗万象的集合,其内涵和 外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1)旅游资源相对旅游主体而言,处于旅游客体位置。 (2)旅游资源是自然创造物和人工创造物,它存在于旅游 现象之前。 (3)旅游资源不是单一性的专门类资源,而是复合型的专 门类资源,其复合程度之大,可以囊括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文 化。 (4)旅游资源之所以成为旅游主体的实践和认识对象,因 为它具备一种特殊的美学功能,成为主体的吸引物。 (5)旅游资源被旅游业(旅游媒体)所利用,产生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课件

二、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地理背景
自然地理环境是地貌、水 文、气候、植物、动物等要 素组成的。
(四)环境质量背景
暂时摆脱严重污染的环境,到少 污染或无污染的地方去恢复健 康、增强体质,越来越成为人们 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
旅游者产生的地 理背景
(二)文化地理背景
文化地理环境是人类在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自然 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的, 也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一个重要 的客观因素。
按1992年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 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个大类,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 物景观、古迹与建筑、休闲求知、健身和购物六类。每一类又包括 众多基类。
(三)旅游资源的形成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千 差万别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必然存在于—定的地 理环境之中,也可以说,丰富多彩、分市广泛且各具特色的 旅游资源源于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
(二)旅游资源的种类
1.按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及成因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 (2)人文旅游资源 2.按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进行分类 (1)潜在旅游资源 (2)现实旅游资源 (3)人工旅游资源
3.按旅游资源的级别及管理分类 (1)国家级旅游资源 (2)省级旅游资源 (3)市(县)级旅游资源 4.按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分类
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 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所作出的总体部署以及规 划实施具体项目的技术方案和措施。
系统性
B
协调性 A
旅游资源开 发规划的特点
C 客观性
技术性 E
D 综合性
(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内容
1.现状分析 2.规划范围 3.规划依据和原则 4.旅游资源状况和评价 5.旅游规划开发方向及旅游项目创意 6.景区和功能区划分 7.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8.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9.交通规划 10.绿化规划 11.管理规划 12.效益分析 13.图件
《中国旅游地理》全套精品课件

第1章 旅游资源概述
3、如何进行保护?
(1)国家和地方要抓紧环保法制的建立和环保检查,逐 步增加环保执法的强度和力度,杜绝盲目的开发建设。
(2)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控制环境容量。 (3)对游人进行环境意识教育。 (4)健全和建立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建立国家自然保护
区、国家公园系统、古迹保护区、修复或重建古建筑、 保护古遗址等。 (5)发展生态旅游。即人们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原始 的人文环境为前提的旅游活动。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景区
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
文化遗产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第2章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 掌握各种自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 掌握地貌、水体、气象、生物等自然旅游
资源的代表性景观
(1)自然旅游资源: 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
(2)人文旅游资源: 是由人类创造的,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 映。
和功能 貌的反
自然旅游资源 桂林山水
连山大旭山瀑布
大旭山
大旭山
热带海滩
连山天鹅湖水库
天鹅湖水库
连山金子山
金子山
金子山
金子山
金子山
金子山
第一节 地貌旅游资源
• 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由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组成的自然风光,被称 为旅游的第一环境,如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包括山地 幽谷、悬泉瀑布、海滨沙滩、河流湖泊、森林草原、飞禽走兽、 阳光空气等,具有明显的自然形成的性质。
一、概况
1、什么是地貌?
地貌,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即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按其自然形态可 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全文】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 问 题:研究旅游者的特点、类型、差异及其心理行为 对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作用?
• 案例分析:长白山旅游是心理学与民俗学的结合,由于长 白山民间传说的流传,强化了旅游者的游览观赏心理、寻 根思祖心理、参与尝试心理和求知心理等。认真研究旅游 者的旅游心理,开发利用长白山民间传说这一丰富的文化 旅游资源,将会对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 用。
PPT课件
15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学习 目标 • 了解旅游者的概念与特征
• 了解旅游决策的过程,掌握影响旅游决策 的因素及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 了解旅游流形成的地理背景、分布特征, 影响旅游流形成的因素
• 了解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 • 掌握各种旅游客流的基本情况
PPT课件
16
课堂 练习 • 讨论旅游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技能 操作 • 中国地图填图比赛:分组开展填图比赛,
熟悉各省区的轮廓、位置,并指出该省区 一处代表性旅游景点。
PPT课件
14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本章导读 本章首先介绍了旅游者的概念、特征、旅游
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接着从旅游流形成的地 理背景、旅游客源地、感知环境与旅游者决策行 为等方面揭示旅游客流的形成,且分析了旅游客 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一节分析了中国入境客 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的发展及构成,并讨论了 中国三种旅游客流,即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 客流和出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
• 学习 目标 • 掌握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概念 • 了解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分布格局 • 掌握旅游交通的性质、方式 • 了解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四)众多的民族与多彩的民俗风情
(五)近代以来巨大的社会变革与强烈的新旧 对比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三、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以原生性为主的观光型旅游资源极为
丰富多彩,世界地位突出
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12 文化遗产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二)复杂的自然结构与突出的地域差异
沿大兴安岭-燕山山地-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地- 青藏高原东缘-中缅边境西端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 南:秀 东部(以调和型为主) 北:雄 昆仑山-祁连山一线 南:寒 西部(以矛盾型为主) 北:旱
调和型
调和型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往往构成层次丰 富、色彩浓淡、相同协调、相互烘托的统一 体。调和型的旅游资源在人的审美心理上产 生平和、舒坦、愉悦、宁静等平和的快乐心 境。
(四)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交融性
强,文化积淀丰厚 一方面,正是在山水胜景的基础上, 产生了文化积淀深厚的人文胜景; 另一方面,山水胜景也正是借历代帝 王与名人的诗文与题刻,以及宗教寺观的长 期影响,才成为人们广泛认同的风景名胜。
昆明掌鸠河
北雄--崇高、壮美 黄河流域及“骏马秋风冀北”的刚阳之美 中原的雄壮之美 东北的粗犷之美
南寒北旱
南寒--雄伟的雪峰、广布的冰川、星罗 棋布的咸水湖、高原型草原及动植物。 北旱--辽阔的高原与草地、浩瀚的沙漠 与戈壁、罕见的鸣沙与蜃景、婀娜多姿的沙 海与绿洲。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

1.1.2 人文地理条件 1)悠久的历史 (1)古人类发源地 (2)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2)中华民族 (1)民族组成及分布 (2)民族文化
1.2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1.2.1地貌旅游资源 1)各种地貌旅游资源
(1)岩溶地貌 (2)丹霞地貌 (3)火山地貌 (4)花岗岩地貌 (5)海岸地貌 (6)风沙地貌 (7)冰川地貌 (8)黄土地貌 (9)流水地貌 2)著名山岳 (1)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2)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 (3)四大道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崂山、龙虎山 (4)高山雪峰: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博格达峰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相互叠加,互为衬托交融,形成绚丽 多彩、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
我国地貌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以岩溶、丹霞、火山、花岗岩、海 岸等地貌最具吸引力。我国著名山岳主要包括五岳、四大佛教名山、四大 道教名山和高山雪峰等,以高、雄、险、幽、秀之天然美闻名于世。我国 水体旅游资源多姿多彩。包括滨海海岛、江河湖泊、瀑布泉水等。我国拥 有复杂多样、绚丽夺目的气候、天气旅游资源。极光、佛光、海市蜃楼、 雪霰、云雾、云霞等气象万千,变化莫测,宛若仙境,极具观赏价值。我 国生物旅游资源丰富,最为突出的是稀有动物、珍贵植物和自然保护区。
1.2.3 气候旅游资源 1)中国气候旅游资源 2)天气旅游资源 (1)极光 (2)佛光 (3)海市蜃楼 (4)雪霰 (5)云雾与云霞
1.2.4 生物旅游资源 1)稀有动物
大熊猫、扬子鳄、白鳍豚、金丝猴、丹顶鹤、东北虎、 孔雀、白唇鹿等
2)珍贵植物
十大名花:牡丹、芍药、月季、菊花、兰花、莲花、 海棠、山茶花、水仙、梅花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
1.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第一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特征一、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其本身的发展极度为迅速,而为旅游业提供理论指导的旅游科学目前还不成熟,在旅游学术界,由于对旅游中的核心概念—旅游资源存在着泛化的理解,因此直到目前为止,对旅游资源的概念尚未形成全面统一的认识。
以下几种说法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郭来喜:“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保继刚:“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科院地理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黄辉实(1985):“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
”还有学者认为,旅游资源是能够诱发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的诸多因素的总合。
它不仅是作为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也包括旅游者和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事与物。
分析上述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各自的出发点和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就资源的基本属性而言,大体是一致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吸引性。
再次,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
最后,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们可以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按照这一定义,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单位或复合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社会文化因素,如民情风俗。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1.可观赏性2.区域性3.不可转移性4.时代性5.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一)根据资源属性的分类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1)地文景观2)水域风光3)气候天象4)生物景观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
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城乡风貌、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和饮食购物等7项构景要素。
1)文物古迹2)民俗风情3)城乡风貌4)现代设施5)宗教文化6)文学艺术7)饮食购物(二)按照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发现状进行分类1.未经开发或潜在的旅游资源2.已经开发或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3.现代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三)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1.世界级旅游资源如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国家级旅游资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3.省级旅游资源4.市(县)级旅游资源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一) 开发利用的成绩(二)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环境污染十分严重2、生态恶化日趋加剧3、旅游景观破坏严重4、传统文化逐渐变异(三)旅游资源非持续性开发和利用的原因导致旅游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缺乏宏观调控与管理2、旅游规划不科学3、旅游法规不完善4、理论滞后5、受传统自然观、价值观的影响6、缺乏充分的市场论证和健全的信息机制第二节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概貌(一)地貌与旅游1、地貌是风景的骨架2、地质地貌对人文现象的影响3、地质地貌对旅游项目的影响(二)中国地貌大势我国地貌轮廓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山脉的排列与走向有一定的规律。
在不同的构造体系影响下,我国山脉有四个系列:东西走向山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岭(反映纬向构造体系)。
南北走向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反映经向构造体系)。
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长白山;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受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受河西西域式构造体系控制)。
以上构造地貌是我国地貌形态的主体骨架。
但是,就“大地形”而言,平原仅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2%,盆地占19%,高原占26%,山地和丘陵分布最广,约占43%。
(三)常见的地质地貌的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1、花岗岩地貌2、丹霞地貌3、砂岩峰林地貌4、流纹岩地貌5、熔岩地貌6、岩溶地貌7、海岸地貌8、雅丹地貌(风沙地貌)“(四)中国的名山1、名山的概念名山是山地旅游资源中具有特别重大旅游意义的类型。
所谓名山,即指自然风光秀美,景物奇特,可供游人欣赏、游览的山地、丘陵,一般都经过人类长期的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影响而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名山特别以其文化内涵引人注目,可按形成的时代先后分为传统名山和现代名山两大类,以传统名山为重要。
2、名山的分布3.名山的特点名山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自然美。
第二,历史文化价值。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一般可分为江河溪涧、湖泊水库、瀑布泉点、现代冰川和滨海景观等5种亚类。
(一)江河溪涧1、中国江河大势2、著名的江河溪涧旅游资源按河流的尺度大小,划分为三种类型:⑴大江巨流属于大尺度的河流景观。
①长江②雅鲁藏布江⑵河川清流属于中尺度的河流景观,常流经某个风景区,为其主要构景要素。
①漓江②富春江—新安江⑶山涧溪流属小尺度的河流景观。
它不仅是构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为风景区增添不少的生动。
①九曲溪九曲溪是武夷山水的代表,武夷山风景区的灵魂。
因绕武夷山九曲十八湾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竹筏漂流河段。
②金鞭溪是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中张家界景区的最大一条山溪。
同样,金鞭溪,是张家界山水的精华所在。
(二)湖泊水库湖泊,是陆地表面天然洼地中蓄积的水体,是陆地水的重要形式。
湖泊分为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水库)。
湖泊是水文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用“湖光山色”、“明镜”、“明珠”来形容它。
1、我国湖泊旅游资源概况⑴东部平原湖区⑵青藏高原湖区⑶蒙新高原湖区⑷东北平原及山地湖区⑸云贵高原湖区2、湖泊旅游资源的分类湖泊是陆地上最大的天然蓄水盆地,是陆地水的重要形式。
作为水体型旅游资源,湖泊是引人入胜的风景水体之一。
地球上的湖泊形形色色,绚丽多彩。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湖泊进行不同的分类。
⑴按形成湖泊的成因分类⑵按地理环境和生成发育条件分类3、湖泊旅游资源的特点4、中国名湖—杭州西湖(三)泉点旅游资源泉,是地下水流出地表的天然露头,常在山区的坡麓、沟谷出现。
1、泉的种类在自然界中,形成泉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泉的种类也非常多:⑴按泉水的出露条件可分为,接触泉、裂隙泉、断层泉和溶洞泉;⑵按泉水温度可分为,沸泉、热泉、温泉和冷泉;冷泉:一般来说,将20℃以下的称为冷泉;温泉:将2037℃的称为温泉;热泉:超过37℃的称为热泉;高热泉:43℃以上的则称为高热泉;沸泉:超过当地沸点的称为沸泉。
其中,热泉和高热泉又常被称为“汤”⑶按泉水的矿化度可分为,普通泉和矿泉。
2、泉水的旅游功能⑴审美功能⑵医疗保健功能⑶品茗酿造功能(四)瀑布旅游资源瀑布,是指水流从悬崖或陡坡上倾泻而下所形成的水体景观,或者说是河流纵断面上突然产生波折而跌落的水流。
它是河床不连续的结果。
瀑布,通常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水流、陡坎和深潭。
我国是一个多瀑布的国家,这与我国河川众多、山地广布、喀斯特发育、东部地区降水丰富等地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我国的瀑布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区域内,由于地形的特点以及湿润的气候,形成较多的瀑布。
特别在雨季,江南山区常可见到“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瀑”的胜景。
1、瀑布的旅游价值2、瀑布的类型按瀑布产生的环境条件差异,可分为江河瀑布、山岳和地下飞瀑。
三、气象与气候旅游资源(一)气象、气候与旅游气象、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可以造景、育景,并有观赏功能和科学考察功能的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气象、气候要素都可称之为气象、气候旅游资源,有些对人类生活带来破坏性作用的要素,如寒潮、台风、冰雹以及酷热、严寒等,反而会妨碍旅游活动的进行。
(二)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类型⑴雨景⑵云雾景⑶雪景⑷旭日、夕阳景⑸霞景⑹佛光景⑺海市蜃楼景为有名。
⑻雾淞景⑼物候景四、动植物旅游资源(一)动植物与旅游的关系1、自然风景的重要构成因素2、园林不可缺少的要求3、植物的美化环境与净化环境功能4、以动植物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二)自然保护区与旅游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与发展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珍稀的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要的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域。
2、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分级(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址。
◆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2)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级1)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2)根据我国已建立保护区面积的大小,可划分为各个等级。
3、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必要性(三)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1.森林公园的概念林业部于1994年发布了《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中,对森林公园作出了如下定义: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对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这个定义紧扣中国的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并反映出中国的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紧密结合。
2.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1)国外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2)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3.森林公园的分类根据地质地貌来分,可分为:⑴森林型森林公园⑵地质地貌型森林公园⑶山岳型森林公园⑷水域湖泊型森林公园⑸海岛型森林公园⑹海滨型森林公园⑺古迹型森林公园⑻草原型森林公园⑼沙漠型森林公园4.森林公园旅游功能分区森林公园根据地域特点和综合发展的需要,可划分为下列功能区:⑴游览区⑵野营区⑶游乐区⑷狩猎区⑸旅游商品生产区⑹生态保护区⑺生产经营区⑻接待服务区⑼行政管理区⑽居民住宅区(四)奇花异卉1.中国主要的奇花异卉2.中国的国花和市花⑴中国的国花⑵部分城市市花第三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概述第一节历史古迹旅游资源根据专题分类法,历史古迹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古工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