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民族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民族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民族教学设计

民族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科:地理

2.课时:1 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自学导学案,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4.课外延伸: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3-5个人)课后自己上网或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查找风土民情习俗、传统节日、图片资料、物品等有关中国民族的知识

二、教学课题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中国的民族构成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查找有关民族风俗、传统节日等,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筛选材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掌握民族分布状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3、通过收集、分析民族资料与参与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我国是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统一的大庭。本节内容涉及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等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民族认同感。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及特点、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知识。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提供中国民族分布图和填表活动,以图析文,图文结合,对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就可得出各民族分布特征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等。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认同感。

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2、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师生互动、自学

1、我国的民族构成是怎么样的,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课外探讨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业的利与弊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上课之前收集主要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民族乐器及传统节日资料,并进行归纳。

【开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歌曲,欣赏各民族的特色图片。

板书:第三节民族

【导入新课】:

活动一:读图猜民族

设置情境:请你猜一猜:你能猜出下面这些图片分别属于哪个民族吗?简略说出判断依据。

刚刚同学们看到的只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成员中的几个少数民族,我们来看一张“全家福”,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哪五十六个民族呢,他们有什么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下我国的民族。【讲授新课】:

板书:56个民族

1、民族的构成

活动二:民族基本知识大比拼

阅读课本提问: (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2)、人口最多的是哪一个民族,占全国的人口比例多少。

归纳: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55个民族占8.5%。据此,我们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称为什么?(少数民族),过渡:在55个少数民族中,不同的民族人口数目不同,分布区域也有所不同,我国的民族分布如何呢。

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回顾看图的步骤。

板书:二、中国的民族分布

读图回答:

①找出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壮族和珞巴族)

②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东部和中部)

⑤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课堂小结: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老师加以总结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课堂活动:

1、读图在表中填出主要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

壮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

2.举例说明中国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例如:很多汉族人也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定居;区域内由不同民族的构成。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

文化。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风俗习惯,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正如谵语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板书: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展示:傣族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赛龙舟

(讲完本节的主要内容,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问题也要加以引导,对于学生来说。主要从日常行为加以规范,不可以歧视少数民族同胞;对于国家,主要从政策、法律上给予明确的规定)

设问:看到我们的学校新疆班的同学穿着,饮食习惯不一样,在背后偷偷地笑话他们,对不对。

归纳:为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进步,党和政府针对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

学生活动:①阅读课本相关材料。

②活动三:民族文化、习俗知多少。

③活动四:民族的饮食知多少

(活动三、活动四主要是让学生拓展课外的知识面,仅作为了解。)

扩展讨论:发展地方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业的利与弊?

【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兄弟姐妹,汉族人口最多,珞巴族和高山族人口较少,人口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老师加以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第三节民族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参考教案 《农业》教学设计

《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了解我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在地区上的差异。 2.农业生产的各种部门。 教学难点: 1.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2.影响农业的发展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指导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情系‘三农’谋发展” [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资料展示]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师生小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设计意图:关注“三农”,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承转]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教师承转]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 [学生讨论]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师生小结]农业概念。 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四个部门。 [出示板书]1.农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补充解释]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个部分。 (设计意图:深刻理解农业包括的各个部门。) [学生活动]结合乡土地理说明农业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资料收集、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的有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师生小结]农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农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 [教师承转]可见,人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的原料和消费市场,都离不开农业。下面是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你赞成哪一个说法?为什么? [出示课件]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 ──我国人口这么多,粮食生产太重要了。 ──只有农村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其他学生质疑补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看问题。[教师小结]从我国人口的角度来说,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对于国家决策者而言,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正因为如此,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出示板书]2.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引导语:有关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的教案要怎么设计!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5、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6、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7、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思想教育。 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引入新课: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

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 讲授新课: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要; 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活动1]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吃 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 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 渔业能提供的食物 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穿

初二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人教版

初二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人教版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头脑空洞,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二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的内容: 一、民族 1.民族含义与特征 (1)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2.我国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重点) (1)民族平等原则: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①原因: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B、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具体表现: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三、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民族团结原则: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①民族团结俄而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②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①原因: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B、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各民族个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②措施: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内因);B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外因);C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外因)。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 本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下载 内容预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

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

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

初中八年级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Develop agricultural teaching plan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相关课件]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结构分析 本节共分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状况、发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第一个标题当中,教材首先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单分类,接着通过活动让学生列举出农业

为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的农产品,学生在调查和总结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教材首先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在此基础上,又将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对比安排到了活动当中,学生可以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关于地形、气候等知识,以及教材前面的分析思路,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包括耕地类型、熟制和主要的农作物。最后,教材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出现的差异。这里实际在告诉学生:地区差异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也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在第三个标题中,教材首先通过两张图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第104页的活动3,是对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上述影响因素的一个验证。为了使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教材还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个标题是结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而来的。在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有几个基本的途径;第一是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第二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例如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努力,我们的农业生产必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内容点析

【配套K12】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民族 民族含义与特征 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我国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①原因: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B、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具体表现: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民族团结原则: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①民族团结俄而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②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①原因: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B、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各民族个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②措施: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B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c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 三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

八年级地理上册 民族 教案

八年级地理 第三节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作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合作意识,又给了学生一个创意和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民族服装以及民族歌舞表演,认识人民币上的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准备一分钟的民族舞蹈。 教师准备:制作“中国民族资源库”网页课件、印有民族图案的人民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 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自由哼唱。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新课导入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 __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 __、蒙古、日本(2) __、 __、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 __、 __、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农业(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教材分析】 “让土地奉献的产业”这部分内容的编写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农业,要让他们理解我国农业分布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学习相关课程内容打好基础。 “中国农业的发展”对应的课程内容是“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主要农作物分布”对应的课程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教学设计】

活动 2、学生思考——讨论——展示 不行,北方的自然条件不适合种植甘蔗。蔗生产基地,以满足制糖原料的需求。这种想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备选答案中,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对应目标1) A.小麦B.水稻C.棉花D.玉米 2、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对应目标1) A.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居世界首位 B.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C.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D.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3、下图为中、美两国农业新增产值主要因素构成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对 应目标2) A.美国主要依靠非科技投入增加农业产值 B.中国主要依靠科技投入增加农业产值 C.美国依靠科技投入增加的农业产值占农业新增总产值的60% D.中国依靠科技投入增加的农业产值占农业新增总产值的70% 4、我国油菜的最大产区是()(对应目标3) A.淮河流域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5、下列省份中,适宜生产热带经济作物的是()(对应目标3) A.海南B.湖南C.河南D.山西

八年级地理上册 1_3 民族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节《民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民族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读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教学难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各民族的风土民情习俗、传统节日图片资料、物品等。 2、调查生活周围的少数民族。 3、教师收集民歌,音像视频资料等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设置情境: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吗?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 去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欣赏多民族的大家庭图片。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节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1~2段,完成下列任务。(对知识点进行圈点批注,并快速背记。2分钟) 1.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共有个民族,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人口大约有。 3.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是、、、、、、、。 4.各民族不论大小,。 歌谣总结:壮回满苗维,彝土家蒙藏。 壮族人最多,塔塔尔族人最少。 活动探究(一)——辨析民族文字 过渡: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1.读P16页“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我国56给民族有多少种语言?大约多少种文字?全部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是那几个? 2.读图1.17 认识几种民族文字。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过渡:除了独特语言和文字以外,各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也各具特色,我们进一步走进各民族的生活。 【探究活动】(二)——竞猜民族文化 全班分为三大组,抢答题目。(规则:每组有一次答题机会,如果答不出,其他组可抢答,有一道抢答题,答对一道得1分,抢答有班长监督。) 1. 看服饰,猜民族 (一组一人回答) 2. 看舞蹈,猜民族(一组一人回答) 3. 看节日,猜民族(抢答) 4. 听歌曲,猜民族(抢答)《阿里山的姑娘》《康定情歌》《刘三姐对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5.生活中的少数民族: (1)你的邻居、老师、同学中有没有少数民族的人?是哪些民族的?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地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总体上来说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 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二、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培养目标 本学期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 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 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 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 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 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 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根据本学期地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等情况,我决 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2、学生运用所学的地 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4、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 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 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5、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 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 生的学习基础。6、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 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 第一章 6 1-4 第一次月考及考试分析 2 5 第二章 8 6-9 期中考试及考试分析 2 10 第三、四章 14 11-17 总复习 4 18-19 期末考试 20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农业》教学设计

《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生产部门和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及分类。 2.读图说出我国的农业部门、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走科技强农之路。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际说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阅读地图并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农业的主要类型及我国农业部门,农作物的地区差异。教学难点:导致农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第二、新课讲解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 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2.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

八年级地理上册 1_3 民族学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民族 【学习目标】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知道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包括复习旧知,获取新知) 1、知识准备(旧知) (1)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是哪三级? (2)说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构成情况。 (3)写湖南省邻省(市)的简称。 (4)写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 2、新知识学习 说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知道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 )个民族( )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人口有( )。 (3)各民族不论大小,( )。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 ,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的( )和保持自己( )的自由,都有宗教信

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二)合作探究 1.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A.山东B.云南C.内蒙古D.新疆 2. 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界线是() A.漠河—腾冲B.黑河—腾冲 C.大兴安岭—太行山D.昆仑山-祁连山 3.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 A.贵州B.云南C.广西D.新疆 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华北、东北B.西南、中南、东南 C.西南、西北、东北D.华北、华南、西藏 7.读图1.18“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说一说下面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8.读图1.19“我国民族的分布”,思考、回答: ①汉族主要分布在( )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 ) 、( ) 、( ) 地区。 ②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 )族,傣族主要分布在( )省。 ③( )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 9.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从汉族、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分析) 10.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教案

《农业》(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农业的主要部门; (2)通过读图分析、讨论探究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农业和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图片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农业的分类;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农业的分类及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教学难点】 我国农业发展获得的成就及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图片:馒头、米饭、蔬菜、水果、鱼肉、猪肉等 提问:这些都来自哪个产业部门?(学生回答:农业)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产业——《农业》。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提问:你觉得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 明确: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河湖,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展示图片: 种植业——种植业就是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 渔业——渔业就是在河、湖、海上养殖或捕捞 林业——林业就是在林地上植树造林 畜牧业——畜牧业就是在草原放牧或者饲养牲畜 归纳: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 提问:你了解中国农业悠久的历史吗?(学生回答) 明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中国是大豆、大白菜、芥菜、萝卜、韭菜、茭白、荔枝、梨、桃、橘、枇杷、麻等农作物的原产地; 中国最早种桑养蚕,古代商人经“丝绸之路”将丝绸运往西亚和欧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提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学生回答) 明确: 1.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 2.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3.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展示图片:繁华的农贸市场、农村新民居、农村健身设施、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变化图 提问:在我国耕地减少的情况下,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还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回答)明确: 原因1: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在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 原因2:农田灌溉和机械化程度提高,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育种 播放视频:超级杂交稻 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新型农业吗?(学生回答)

八年级地理教案:水资源

八年级地理教案:水资源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您推荐的水资源,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通过资料解释世界水资源的有限以及分布不均,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切实体会到世界水危机、中国水危机,同时培养学生从数据和图表中提取地理信息以及进一步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初步具有关心水资源的思想,能够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出主意,并自觉地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防止污染,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创 新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水危机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 2、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

[引入]: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有关水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节《水资源》。 [板书]:第三节水资源 [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水做过什么? (可请多位学生回答) [转折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是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又如何呢? (可请多位学生回答) [启发提问]:以上我们看到了水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你能不能试着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生可有多种答案,教师均应予以肯定) [转折过渡]:水对人类这么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 [转折过渡]:这些参加循环的水我们人类目前都能直接利用吗?(图3.16) [总结]:人类目前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板书]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水资源对人类是如此的重要,可水资源又是极为有限的。那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对待水资源呢? [提问1]:下面我请同学们看图3.17,请同学们思考人类是

人教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4第2节 农业》word教案 (17)

农业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课件打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过我国复杂多样的地 形条件和气候条件。那么,谁愿意利用这副中国地形图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地形 和气候分布情况呢?(老师对参与学生给以评价、鼓励) (过渡转折)由以上活动,我们又一次明白了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 复杂多样,五种陆地地形我国全都俱备,沿海还有广阔的大陆架,南北、东西在气温 和降水上相差也很大。这些都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类型提供了条件。 (分组讨论)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是一个农业决策者,让你在以下不同地区选择 农业类型,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用课件打出:内蒙古草原、成都平原、太行山 区、长江沿岸等)学生分析后,老师评价。 (总结归纳)由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每个地 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与不足,在选择农业类型时必须考虑地域特点,才能做出合 理的选择,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即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 (板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讲授新课] (读图分析)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这要求同学们必须先搞清什么样的自然条 件适合什么样的农业。请同学们利用图 4.16,分析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 面考虑,哪些地方适合农?哪些地方适合林?哪些地方适合渔?哪些地方适合牧? (师生总结)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例长江三 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区等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 来说都比较优越。2.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 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地方, 适合发展畜牧业。4.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宜林则林”“宜粮 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这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违背这些 原则不合理利用土地或利用过度都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讨论归纳)让学生结合以上分析,总结因地制宜的概念。 (板书)因地制宜概念、原则 学生归纳后用课件打出因地制宜概念: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 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 (事例分析)用课件打出以下例子,让学生明白不同农耕区、林区,只要存在一 方面自然条件差别都有可能导致农作物品种、林种的差异。 事例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土壤差异、气候差异) 事例2:我国海南岛上香蕉树、四川盆地柑橘树、山东丘陵苹果树。为什么?(热 量条件的差异) 事例3: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为什么?(水 源条件差异) (教师总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仅要合理选择农业生产部门,还要合理选择农业 生产的品种。 (事例巩固)课件打出以下资料 事例1:贵州麻江成为“锌硒米之乡”

八年级地理上册1.3民族课后习题

第三节民族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2.有一名外国人要到我国各民族自治区去考察,他应该去哪个图中所示的阴影标注区?( ) 3.玲玲对本班同学作了一项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汉族,有少数同学是回族、维吾尔族、土 家族、苗族等。这体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 B.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 D.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下面四个民族的小朋友说的话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傣族:丰收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B.壮族:少数民族中我们人口最多 C.蒙古族:那达慕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D.藏族:我们常举行展佛、赛牦牛等活动

5.“太阳啊,光芒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一曲高亢嘹亮的少数民族民歌,唱出了百万翻身农 奴的真挚情感。结合该民族盛会图,判断该少数民族是( ) A.傣族 B.壮族 C.藏族 D.苗族 6.下列一组邮票,反映了四个民族的艺术风格,其中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是 ( ) 7.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我国的京族是由越南迁移来的,根据人口迁移就近原则,下列省级行政区域是京族分布区的是( ) A.广东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海南省 D.西藏自治区 8.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 ) A.维吾尔族、朝鲜族 B.苗族、土家族 C.傣族、回族 D.壮族、汉族 9.前段时间,妞妞陪爸爸妈妈到广州旅游。在这里妞妞淘到了许多本地有名歌手的唱片,可是妞妞 却发现有很多歌听不懂,原来这些歌手大都用方言演唱。请问歌手们的方言是下列哪一种?( ) A.粤语 B.土家语 C.壮语 D.越语 10.下列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说法,哪一个人说的是真的?( ) A.朝鲜族同胞说:“我们家乡的泼水节可热闹了。” B.壮族兄弟说:“我们这里的骆驼都不用干活了,陪游客照相去了。” C.藏族阿妈说:“菠萝是我们这里的特产,来了一定要尝一尝。” D.蒙古族大爷说:“欢迎你们夏季来大草原参加热闹的那达慕节!”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民族 教案

民族 教学内容:民族 教学目标: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知道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教学过程:自学导航--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学后质疑--同步演练--拓展延伸导入:看图1.14多民族大家庭引入 新授: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个民族,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被称为少数民族,其 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人口有。 3.各民族不论大小,。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 事物的权利,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的和保持自己的自由,都 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7.读图1.16“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说一说下面各图片分别 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8.读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P19表思考、回答: ①汉族主要分布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 在、、地区。 ②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族,傣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省。 ③___________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 9.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从汉族、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分析) 10.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 探究:1、除了汉族以外,其他的55个民族为什么统称为少数民族? 2、比较我国的民族组成与日本美国有何异同? 3、列举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4、如果到其他民族居住的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你会怎么办? 巩固:1.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 汉族 B. 回族 C. 壮族 D. 苗族 2. 我国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 汉族 B. 回族 C. 壮族 D. 苗族 3. 下列各地区中,不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是() A. 东北 B. 西南 C. 东南 D. 西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完整).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3课时) 第一课时 位置优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地球仪、挂图(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 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像一只东方

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 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 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 呈现“中国政区图” 呈现我国最南最北点地图提问:我们吃的香蕉、龙眼、荔枝等水果产自我国什么地方?冬天,我可以去哪里看冰雕、雪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指出:我们一同来研究我国纬度位置。 提问: 找到我国领土的最北端,读出纬度数;找到我国领土最南端,读出纬度数;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南北跨多少千米?有什么重要纬线从我国南部通过?我国缺少哪个热量带的气候类型?我国地跨几个温度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热量带? 提问:我国大部分位于温带,南北跨纬度广对农业发展有什么益处? 思考、回答: 南方;东北;纬度跨度大。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边听、边读、边回答。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相差5500千米。北回归线;寒带;热带和温带;温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