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伏安法细则
电化学工作站循环伏安法使用说明

电化学工作站循环伏安法使用说明连接电极:绿夹夹工作电极(W),黄夹夹参比电极(R),红夹夹辅助电极(A)。
1.打开电脑-----打开工作站开关------双击工作站图标运行工作站程序。
点击界面工具栏“选择电化学方法”按钮。
2.选择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点击确定。
3. 点击界面工具栏,“参数设定按钮”3.1:测试电池等能量实验的可以在开路电位前面的方块内点击打钩。
3.2:静止电位:对含有电容电压的器件,电流瞬间有变化的工作电极可给以10秒左右的静置点位,静置电位和起始电位相符。
一般只用第一折返做终止电位。
做电池、电容器用到第二折返。
上面是设定的铁氰化钾在玻碳电极下的循环伏安参数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
4.点击界面工具栏“运行按钮”下面是铁氰化钾在玻碳电极下的循环伏安扫描图抛光好的工作电极在铁氰化钾中的峰电位差应小于80mV,电流比约等于1.5.测量:5.1点击界面工具栏测量按钮5.2:如果是多圈,点击当前圈的(+)(-)调看多圈的其中某圈。
5.3:点击只显当前圈,可以屏蔽其他多圈的显示。
5.4:点击自动测量,左侧出现各个峰的电位、电流和面积。
5.5:点击自动测量可以显示各个峰的点位和电流,点击1、2、3、4、。
可测量各个峰的测量值。
5.6:峰型不好的也可以采用手动测量。
5.7:只要保存原图,删除没有显示的图就可以保存每一圈的图,只是要把保存的名称改动一下,比如后面加上1或者2等就可以了。
5.8:如果做得图是差失脉冲伏安法或者是方波伏安法,点击半峰法旁边的小三角,选中高斯法就可以手动测量了。
6.保存:6.1:图谱保存:点击文件---另存为-----自建文件夹或者保存某一硬盘中。
6.2保存TXT文件; 点击文件---导出数据文本(.TXT)-----自建文件夹或者保存某一硬盘中。
6.3保存图片:点击文件---导出位图图像(.bmp)-----自建文件夹或者保存某一硬盘中。
6.4复制(剪贴板),可以直接复制到Word中。
循环伏安法

图 1 循环伏安法的参数设置界面五、注意事项1、仪器的电解池电极引线接到电解池,其中:白色夹子接参比电极;红色夹子接辅助电极;绿色(黑色)夹子接工作电极。
2、指示电极表面必须仔细清洗,否则严重影响循环伏安图图形。
每次扫描之间,为使电极表面恢复初始条件,应将电极提起后再放入溶液中或用搅拌子搅拌溶液,等溶液静止1—2min再扫描。
3、电极接线不能错误。
恒电位方式时,电解池体系的参比电极开路,主放大器开环,输出电压趋向极限值、电压和电流同时过载;恒电位方式时:研究电极和辅助电极短路,主放大器输出电流趋向极限值、过载;恒电流方式时:研究电极和辅助电极开路,主放大器输出电压趋向极限值、过载。
六、结果处理1、从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测定ipa、ipc和φpa、φpc值,列表记录,如表1 所示。
图 2 用金电极测定得到的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图 3 用玻碳电极测定得到的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图 4 用铂电极测定得到的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表 1 实验测得的ipa 、ipc和φpa、φpc值I pa(A)I pc(A)Φpa(V)Φpc(V)金电极-3.807e-5 3.671e-5 0.284 0.215 玻碳电极-7.703e-5 7.595e-5 0.283 0.214 铂电极-3.520e-5 3.564e-5 0.281 0.2142、分别以ipc 和ipa对v1/2作图,说明峰电流与扫描速率间的关系。
图 5 用铂电极测定得到的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100mv/s)图 6 用铂电极测定得到的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80mv/s)图 7 用铂电极测定得到的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60mv/s)图 8 用铂电极测定得到的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40mv/s)图 9 用铂电极测定得到的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30mv/s)图 10 用铂电极测定得到的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20mv/s)氧化峰峰电流与还原峰峰电流比ipa /ipc=3.552/3.592=0.989,ipa/ipc的值趋于1,且氧化峰峰电位与还原峰峰电位差:Δφ=φpa -φpc=(0.281-0.215)V=0.066V,与理论值0.058V接近,那么,即可认为电极过程是可逆的。
电分析化学循环伏安法

电分析化学循环伏安法电分析化学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测量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电催化反应、电极传感器和电化学反应机理等方面。
本文将对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实验步骤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原理循环伏安法是利用外加电压的正反向扫描,通过测量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
在扫描过程中,电势以一个循环进行周期性变化,通常为从较负的起始电势线性扫描至较正的最大电势,然后再线性扫描回到起始电势。
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可绘制出伏安图。
根据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的峰电流和峰电势,可以获取溶液中的电极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信息。
峰电流的大小与反应速率成正比,而峰电势则反映了此反应的标准电势。
通过分析伏安图中的特征峰电流和峰电势,可以确定反应是否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机理以及电极表面的反应活性等信息。
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样品和电化学池:将待测物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电解液。
将工作电极(常用玻碳电极)、参比电极和计时电极放入电化学池中,确保其充分浸泡于电解液中。
2.建立电位扫描程序:选择适当的起始电位、终止电位和扫描速率。
起始电位为一般为较负值,终止电位为较正值。
扫描速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通常为3-100mV/s。
3.进行循环伏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通常需要稳定电极电势一段时间,直到电流达到平衡。
然后开始正向扫描,直至到达终止电位。
接着进行反向扫描,回到起始电位。
整个循环过程称为一个循环。
4.记录电流-电势数据:记录正反向扫描过程中的电流与电势数据,通常以图形的形式记录,即伏安图。
按照实验需要的精度和时间,可以选择多次重复扫描,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应用1.电催化反应研究:循环伏安法可用于研究电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提供电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
通过优化电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可以提高电极催化剂的效能。
2.电极材料评估:通过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分析,可以确定电极材料的氧化还原能力和稳定性。
(完整版)循环伏安法

(1) 从起点S开始图,8-电19位往正方 向进行阳极扫描,得到阳极峰1。
(3) 再进行一次阳极扫描, 则又出现两个阳极峰4和5, 且峰5的电位值与峰1相同。
对-亚氨基苯 O
OH 苯醌在较负的 O
OH
醌又还原成 对-氨基苯酚
解释: + 2H++ 2e-
? c为不可逆,因为它只有一个还原峰,反方向扫描时虽 然有连续的电流衰减但是没有得到氧化峰, ipc与电压 扫描速度√ v成正比。当电压扫描速度明显增加时, φpc明显变负 。
(二)电极反应机理的研究
? 循环伏安法可用于电化学 -化学 偶联过程的研究,即在电极反应过 程中还伴随着化学反应的产生。
(2) 然后反向向阴极扫描,
一、循环伏安法
?
以快速线性扫描的形式施加三角波电压 ,一
次三角波扫描完成一个还原过程和氧化过程的循环,
然后根据 i—φ曲线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循环伏安
法。
二、工作原理
(一) 基本装置
?同普通极谱法。
1. 三角波电压
将线性扫描电压施加到电极上,
从起始电压Ui开始沿某一方向扫描到 终止电压Us后,再以同样的速度反方
向扫至起始电压,加压线路成等腰 三角形,完成一次循环。根据实际 需要,可以进行连续循环扫描。
图8-17
(二)工作原理
? 1. 当三角波电压增加时,(即电位从正向负 扫描时)溶液中氧化态电活性物质会在电极上 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还原峰。 O + ne- ? R
? 2. 当逆向扫描时,在电极表面生成的还原性 物质R又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化峰。 R ? O + ne-
1-循环伏安法

数据处理
• 1.从K3 [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读出ipa、ipc、Epa、 Epc的值。 • 2.分别以ipa、ipc对K3 [Fe(CN)6]溶液的浓度作图,说明峰电 流与浓度的关系。 • • 3.分别以ipa、ipc对v1/2作图,说明峰电流与扫描速率间的关 系。 • 4.计算ipa/ipc的值,Eo′值和ΔE值;说明K3 [Fe(CN)6]在KNO3 溶液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1.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1)可逆电极过程
峰电流为:
(通过循环伏安图) 上下两条曲线是对称的
ip 2.69 105 n3/ 2 ACD1/ 2v1/ 2
ipa ipc
ip为峰电流(A,安培);n为电子转移数;D为扩散系数(cm2· s-1);v为电压扫描速 度(V· s-1);A为电极面积(cm2);c为被测物质浓度(mol· L-1)
• 4.不同浓度 K3 [Fe(CN)6] 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 以0.1 V/s作为扫描速率,分别作上述配置的不同浓度的[Fe(CN)6]3-溶液循环 伏安图。
• 5.不同扫描速率 K3 [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 在2.0×10-2 mol· L-1 K3 [Fe(CN)6]溶液中,以0.05、0.10、0.15、0.20、0.25 、 0.30 V/s V/s在-0.2至+0.6 V电位范围内扫描,分别记录循环伏安图。
28.25
峰电位与半波电位关系为:
Ep E1/ 2 1.1
RT 29 E1/ 2 mV(25C ) nF n
RT 56.5 mV(25C ) nF n
Ep Epa Epc 2.2
(2)不可逆电极过程 峰电流为:
电化学 循环伏安法

实验12 循环伏安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技术。
2.通过对-46-36Fe(CN)Fe(CN)体系的循环伏安测量,了解如何根据峰电流、峰电势及峰电势差和扫描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来判断电极反应可逆性,以及求算有关的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
二、实验原理通过恒电势仪,可使电极电势在一定范围内以恒定的变化速率扫描。
电势扫描讯号如图1a 所示的对称三角波。
电极电势从起始电势i ϕ变化至某一电势r ϕ,再按相同速率从r ϕ变化至i ϕ,如此循环变化,同时记录相应的响应电流,称为“循环伏安扫描法”。
有时也采用单向一次扫描讯号(从i ϕ到r ϕ)而得到单程扫描曲线称为“线性扫描伏安法”。
若电极反应为O +e ⇔R ,反应前溶液中只含有反应粒子O 、且O 、R 在溶液均可溶,控制扫描起始电势从比体系标准平衡电势0平ϕ正得多的起始电势i ϕ处开始作正向电势扫描,电流响应曲线则如图1b 所示。
开始时电极上只有不大的非法拉第电流(双层电容充电电流)通过。
当电极电势逐渐负移到0平ϕ附近时,O 开始在电极上还原,并有法拉第电流通过。
由于电势越来越负,电极表面反应物O 的浓度必然逐渐下降,因此向电极表面的流量和电流就增加。
当O 的表面浓度下降到近于零,其向表面的物质传递达到一个最大速度,电流也增加到最大值。
即在图中出现峰值电流I pc ,然后由于O 的贫化效应使电流逐渐下降。
当电势达到r ϕ后,又改为反向扫描。
首先是O 的浓度极化进一步发展和还原电流进一步下降。
随着电极电势逐渐变正,电极附近可氧化的R 粒子的浓度较大,在电势接近并通过0平ϕ时,表面上的电化学平衡应当向着越来越有利于生成R 的方向发展。
于是R 开始被氧化,并且电流不断增大直到达到峰值氧化电流I pa ,随后又由于R 的显著消耗而引起电流衰降。
如图1b 所示的整个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
由上可见,循环伏安法实验十分简单,但却能较快地观测到较宽电势范围内发生的电极过程。
循环伏安法定义原理参数设置

一、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 metry)一种常用的电化学研究方法。
该法控制电极电势以不同的速率,随时间以三角波形一次或多次反复扫描,电势范围是使电极上能交替发生不同的还原和氧化反应,并记录电流-电势曲线。
根据曲线形状可以判断电极反应的可逆程度,中间体、相界吸附或新相形成的可能性,以及偶联化学反应的性质等。
常用来测量电极反应参数,判断其控制步骤和反应机理,并观察整个电势扫描范围内可发生哪些反应,及其性质如何。
对于一个新的电化学体系,首选的研究方法往往就是循环伏安法,可称之为―电化学的谱图‖。
本法除了使用汞电极外,还可以用铂、金、玻璃碳、碳纤维微电极以及化学修饰电极等。
1.基本原理如以等腰三角形的脉冲电压加在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电压曲线包括两个分支,如果前半部分电位向阴极方向扫描,电活性物质在电极上还原,产生还原波,那么后半部分电位向阳极方向扫描时,还原产物又会重新在电极上氧化,产生氧化波。
因此一次三角波扫描,完成一个还原和氧化过程的循环,故该法称为循环伏安法,其电流—电压曲线称为循环伏安图。
如果电活性物质可逆性差,则氧化波与还原波的高度就不同,对称性也较差。
循环伏安法中电压扫描速度可从每秒种数毫伏到1伏。
工作电极可用悬汞电极,或铂、玻碳、石墨等固体电极。
2.循环伏安法的应用循环伏安法是一种很有用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可用于电极反应的性质、机理和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但该法很少用于定量分析。
(1)电极可逆性的判断循环伏安法中电压的扫描过程包括阴极与阳极两个方向,因此从所得的循环伏安法图的氧化波和还原波的峰高和对称性中可判断电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反应的可逆程度。
若反应是可逆的,则曲线上下对称,若反应不可逆,则曲线上下不对称。
实验二-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一、目的要求1.学习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熟悉伏安仪使用技巧。
二、实验原理循环伏安法(CV)是最重要的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之一。
在电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其设备价廉、操作简便、图谱解析直观,因而一般是电分析化学的首选方法。
CV方法是将循环变化的电压施加于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
这种方法也常称为三角波线性电位扫描方法。
图1中表明了施加电压的变化方式:起扫电位为+0.8V,反向/起扫电位为-0.2V,终点又回扫到+0.8V,扫描速度可从斜率反映出来,其值为50mV/s。
虚线表示的是第二次循环。
一台现代伏安仪具有多种功能,可方便地进行一次或多次循环,任意变换扫描电压范围和扫描速度。
当工作电极被施加的扫描电压激发时,其上将产生响应电流。
以该电流(纵坐标)对电位(横坐标)作图,称为循环伏安图。
典型的循环伏安图如图2所示。
该图是在1.0mol/L的KNO3电解质溶液中,6×10-3mol/L 的K3Fe(CN)6在Pt工作电极上反应得到的结果。
图 2 6×10–3 mol/L在1 mol/L的KNO3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扫描速度:50 mV/s 铂电极面积:2.54 mm2从图可见,起始电位E i为+0.8V(a点),电位比较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电极接通后Fe(CN)63–发生电解。
然后沿负的电位扫描(如箭头所指方向),当电位至Fe(CN)63–可还原时,即析出电位,将产生阴极电流(b点)。
其电极反应为:Fe(III)(CN)63– + e–——►Fe(II)(CN)64–随着电位的变负,阴极电流迅速增加(b g d),直至电极表面的Fe(CN)63-浓度趋近零,电流在d点达到最高峰。
然后迅速衰减(d g g),这是因为电极表面附近溶液中的Fe(CN)63-几乎全部因电解转变为Fe(CN)64-而耗尽,即所谓的贫乏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循环伏安确定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1.氧化峰电流与还原峰电流绝对值相等,即二者绝对值比值始终为一,与扫描速率,换向电势,扩散系数无关。
2.氧化峰与还原峰电位差约为59mV利用循环伏安确定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1.氧化峰电流与还原峰电流之比的绝对值等于12.氧化峰与还原峰电位差约为(59/n)mV (25摄氏度时)一般这两个条件即可判断扩散反应或者是吸附反应:改变扫描速率,看峰电流是与扫描速率还是它的二次方根成正比~~ 若是与扫描速率成线性,就是表面控制过程~与二次方根成线性,就是扩散控制~~偶认为,,,给6楼纠正下,是59/n,n为电子转移量(亚铁-铁,n=1)温度一般是293K下确定,但是一般我们实验时候不是在这个温度下,因此用这个算是有误差的,一般保证其值在100mv以下都算合理的误差,随着扫描速度的变大,这个值 ...循环伏安测试的基本电位条件设定是根据你的研究电机与参比电极决定利用循环伏安确定反应是否可逆1:氧化峰和还原峰的电流比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可逆。
有时对同一体系,扫描速率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可逆性的一般而言,扫速越大其电化学反应电流也就越大。
2:氧化峰和还原峰电位差等于59/nmV,若大于,则是准可逆体系。
这种确定onset potential的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呢?我看有的文献上直接是作一条切线,但这样误差也很大,很主观随意。
不知道Electrochimica Acta 53 (2007) 811–822这篇文献中的这种求onset potential的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crossin at 2009-4-28 17:29:The onset is defined as the potential at which 10% or20%of the current value at the peak potential was reached.(Electrochimica Acta 53 (2007) 811–822)不是“依据(accord)”,而是“定义(define)”以前我们老师上电极过程动力学的时候说准确的onset potential其实是很难被确定的。
只能估计大致的范围。
求法可以说有好几种,据我所知就有两种,一种是楼上说的切线法,一种是我说的10%或20%法哪种方法不重要,重要的只在自己的样品之间比。
另外,我不知道你的样品是什么,就我所熟知的电催化剂而言,其实评价它的好坏,起始电位固然重要,但更看重它的峰形以及质量单位电流密度。
、切线法是有这个问题,所以用峰高的10%来定,人为因素要小一些啦。
其实说来说去又变成了起始电位测不准啦!所以起始电位只能拿来作一个辅助的参考指标具体到发文章,具体样品的表征还是要根据文献中人家通用的标准是什么。
你说对吧!?求助循环伏安曲线已有7人参与问一下循环伏安曲线中,正电流对应着是氧化峰还是还原峰,没转过弯来。
谢谢很多书上都把还原反应电流规定为正,一般不说正电流或负电流,而说阳极电流或阴极电流。
阳极反应的电流是阳极电流,对应的峰为氧化峰,阴极反应的电流是阴极电流,对应的峰为还原峰。
电流的正负是人为规定的,习惯上还原峰电流规定为正,氧化峰电流为负,但是也有相反的情况,不能按照电流的正负来区分氧化峰或还原峰,从电位上可以判断,通常氧化峰位于还原峰较正的位置上,也就说,峰电位较正的峰是氧化峰,峰电位较负的峰是还原峰,这是极化造成的结果。
看扫描方向,由正向负方向扫出的峰就是还原峰,由负往正方向扫就是氧化峰,也就是对应的负扫和正扫我们用的是上海辰华的工作站,也是颠倒的,一般我们把数据导出再用ORIGIN75处理数据,把图形倒过来。
习惯上,将流入电极表面的电流,定义为负,流出电极表面的电流定义为正,前者为阴极,还原,后者为氧化。
仪器的cv图,可以根据扫描电位的方向,向负电位方向扫,肯定是先出现的还原电流峰,所以哪个先出来,就是还原峰,不用拘泥于坐标轴。
请问,怎么求循环伏安过程中的总电荷,是曲线下的面积吗,谢谢660C是可以直接读取过程中的总电量的,这个数值它会自动记录下来的,数据文件里就有。
如果要自己求可以用软件里自带的求积分的命令,实在不会还可以导出到origin里求积分660C 每个数据都是这样的Potential/V, Current/A, Charge/CSegment 1:0.050, 2.389e-5, 4.779e-7最后一个就是电量,是这个电位以前的积分而不是对应这个电位下的电量。
跟你自己积出来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借你的楼层说说循环伏安测试的原理:1.若电极反应为O+e←→R,反应前溶液中只含有反应粒子O、且O、R在溶液均可溶,控制扫描起始电势从比体系标准平衡电势(φ平)正得多的起始电势(φi)处开始势作正向电扫描,电流响应曲线则如附图所示。
2.当电极电势逐渐负移到(φ平)附近时,O开始在电极上还原,并有法拉第电流通过。
由于电势越来越负,电极表面反应物O的浓度逐渐下降,因此向电极表面的流量和电流就增加。
当O的表面浓度下降到近于零,电流也增加到最大值Ipc,然后电流逐渐下降。
当电势达到(φr)后,又改为反向扫描。
3.随着电极电势逐渐变正,电极附近可氧化的R粒子的浓度较大,在电势接近并通过(φ平)时,表面上的电化学平衡应当向着越来越有利于生成R的方向发展。
于是R开始被氧化,并且电流增大到峰值氧化电流Ipa,随后又由于R的显著消耗而引起电流衰降。
整个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
循环伏安应用还是很多的(1)电极可逆性的判断循环伏安法中电压的扫描过程包括阴极与阳极两个方向,因此从所得的循环伏安法图的氧化波和还原波的峰高和对称性中可判断电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反应的可逆程度。
若反应是可逆的,则曲线上下对称,若反应不可逆,则曲线上下不对称。
(2)电极反应机理的判断循环伏安法还可研究电极吸附现象、电化学反应产物、电化学—化学耦联反应等,对于有机物、金属有机化合物及生物物质的氧化还原机理研究很有用。
测试的时候,以等腰三角形的脉冲电压加在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电压曲线包括两个分支,如果前半部分电位向阴极方向扫描,电活性物质在电极上还原,产生还原波,那么后半部分电位向阳极方向扫描时,还原产物又会重新在电极上氧化,产生氧化波。
因此一次三角波扫描,完成一个还原和氧化过程。
循环,你好,循环伏安法是一种测试方法,不是电镀的一种手段。
循环伏安一般是给电极施加恒定扫描速度的电压持续的观察电极表面电流和电位的关系,可以用来表征电极表面发生的反应以及探讨电极反应的机理。
而电镀是给电极施加恒定的电流使得金属离子在镀件表面沉积,现在常见的电镀锡、电镀铜、电镀锌、电镀镍、电镀铬和电镀贵金属等。
你说的电镀铂就是贵金属一种。
所以说,两者没有必然的关系。
一般是先进行电镀,然后进行循环伏安表征。
这可能是他们之间的一点联系吧。
这是电分析方面的,标准曲线还是通过紫外或者红外等其他手段测量比较好,通过CV测量的话,得需要做一批不同浓度的CV曲线,通过曲线特征峰的积分面积从而确定浓度与峰面积之间的关系,然后绘制出标准曲线。
这样就可以用来测定未知物的浓度了!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紫魂 at 2010-03-16 09:09:51:大家好!我也是做循环伏安的。
我最近再做一个制作电极的实验,测一种生物分子,老师让我做个样品分析,我看文献,它就说标准曲线和标准加入,我看不懂它到底是怎么测得,回收又是怎么算的,请高手不吝赐教!谢谢!物理吸附是通过范德华力之间作用的,不能通过CV曲线来测量。
化学吸附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可以通过CV曲线测量的。
一般的,如果峰值电流与浓度之间呈现线性关系,则可以认为是化学吸附。
当然通过特征峰分析也是可以的。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你可以查看一些电化学测量方面的书籍。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那个 at 2010-03-16 10:44:00:搭车问下能否设计循环伏安实验,测量一种离子在电极表面的吸附状况吸附可能会有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两种循环伏安可以用于电沉积金属的,实际是就是在CV过程中,金属盐或者酸发生还原被还原成单质的。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zlin at 2010-03-15 20:16:16:你好,循环伏安法是一种测试方法,不是电镀的一种手段。
循环伏安一般是给电极施加恒定扫描速度的电压持续的观察电极表面电流和电位的关系,可以用来表征电极表面发生的反应以及探讨电极反应的机理。
而电镀是给 ...循环伏安法,这里有篇很好的综述介绍,我这里再把链接发下,这是前不久有站友问到这个问题我发上来的,链接是/bbs/viewthread.php?tid=1837824看第二楼的回复附件.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脱落或发白是结合力不好的原因,降低扫速对于沉积当然有利,这样也能够提高镀层的结合力。
最后,你说的那个线性扫描的测试选用的方法是对的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tianll06 at 2010-04-11 21:47:46:我做的是循环伏安法镀镍钴薄膜,衬底是导电玻璃,镀液硫酸钴硫酸镍硼酸还有糖精,为什么我的薄膜镀出来以后不是脱落就是发白呢,是不是扫描电位太高,这个方法镀膜是不是不能太急,扫描速度慢一点时间长一点比较好 ...恒电位沉积和CV沉积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恒电位是在恒定电位下进行沉积,这个电位可以是极化后的金属沉积电位,而CV中电位一直在变化,也就是说溶解和沉积过程一直进行,这可能是导致你试验结果不同的原因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tianll06 at 2010-04-12 08:40:38:谢谢你的回答,按照你说的是结合力的问题,像导电玻璃这种表面平滑的衬底,是不是有些附着力差的薄膜根本就无法沉积呢,我永恒电位方法已经做出来比较不错的样品了,尝试了一下循环伏安法镀膜,结果很多薄膜发白, ...请问你这是要测量什么呢?一般对电极(辅助电极)是研究电极3倍以上的面积就可以了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roseyy at 2010-04-1210:27:58:请问大家,做循环伏安曲线使用的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都是铂电极,其中辅助电极要求面积较大一些,那工作电极的面积相对来说就要小一些,具体应小到什么程度,如果面积较大(但仍小于辅助电极)会对循环伏安曲线由什 ...饱和甘汞电极电极电位为0.242V,相对于SHE的话,是0.4V加上0.242V,即0.642V vs SHE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lzx9968 at 2010-04-14 20:41:21:请教个问题,如果使用甘汞电极做参比,测试中发生反应的电位是0.4V,那么实际反应电位应该是多少呢,就是0.4V还是要加上或者减去参比电位?我先问一个,单电子过程扫循环伏安,氧化还原电位差不在59mv ,那么主要影响电极的界面因素有哪些?是什么扩大了电位差?另一个问题,氧化还原峰电流的左右来回电流差(残余电流)相差比较大,怎么解释,扫铁氰化钾出现这种情况,我的电极可能出了生么问题?尝试回答一下1、关于楼主的问题:循环伏安测试的基本电位条件怎么设定?首先明确你的体系中活性物种的氧化还原电位,然后设定参数将该点位包括在内,还要避免过高或过低电位引起的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