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长时记忆的因素

合集下载

第六章-认知心理学-长时记忆

第六章-认知心理学-长时记忆

词干补笔
• 词干补笔是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 测验时提供单字的头三个字母,让被试 补写其余二或三个字母构成一个有意义 的单字。
• 例如 jui__填成 juice;
补笔
• 补笔的另一种形式是残词补全,是让 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缺一些字 母的缺笔字填上适当的字母成为有意 义的单字
• 如a__a__in填成assassin,__ys__ry 填成mystery
无线索 — 0.49
0.30
提取线索 微弱的 如火车 0.43
0.82
强有力的 如白的 0.68
0.23
二、长时记忆的类型
• 1、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 3、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 4、回溯性记忆和前瞻性记忆
1、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个体接收和贮存关于个人特定时 间内所经历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空 联系的信息;
• 外显记忆测验(explicit memory tests) :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忆他在实验早期阶 段学习过的材料的测验,比如自由回忆、 线索回忆和再认。
内隐记忆测验(implicit memory tests) :不要求被试有意识的去提取信息,只要 求他们专注于眼前的作业。如知觉辨认、 补笔。
b.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 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c.对概念的特征相应地实行分级贮存。
动物 鱼
网络模型基本假设
• “记忆搜索”的活动是类似于在网络结点间 的搜索。
• 系列搜索:一个结点接着一个结点搜索。 • 在结点处读取知识,如果知识使得我们回
答一个特定的问题,那么搜索就停止;否 则将继续到发现答案为止。 • 联结约束了搜索的程度或范围。

哪些是影响孩子记忆的因素

哪些是影响孩子记忆的因素

哪些是影响孩子记忆的因素不管是3岁前还是3岁后,影响孩子记忆的因素是很多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孩子记忆内容在脑中保存时间的长短。

一般而言,主要有以下儿种因素:1、孩子的情绪状态。

积极的情绪状态或引起孩子积极情绪体验的事物,其记忆可以持有较长时间。

引起孩子消极情绪体验的事物,孩子的记忆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但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是不利的.父母需要注意这一点。

激不起孩一子任何情绪反应的事物,孩子就不容易记住。

2、孩子对所记忆事物的感知程度。

孩子越是感兴趣的事物,越是看得清楚,听得有味.越是在脑中保持时间长。

3、理解较深的事物记忆时间就越长。

孩子也是如此。

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助于孩子对事物的理解,也越容易记得时间长。

记忆对象的特点,越是形象生动鲜明,能引起孩子好奇心和兴趣的事物.孩子在脑中保存的时间就越长。

4、无意记忆是孩子在幼儿时期主要发展的一种记忆形式.此时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是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无意地、自然而然地记住的。

他们的记忆取决于事物是否新奇、鲜明.自己是否感兴趣。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父母可多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5、孩子观察到的事物越多,所获得的记忆对象就越多,孩子的无意记忆就越能得到发展。

因此,父母对于三岁前的孩子.要多带他到外面去,让他接触的范围广些,扩大他的眼界。

要多和孩子做一些游戏,游戏中给孩子提供的记忆材料一定要鲜明、简单、突出、直观,且是和他的生活内容、自身有关的事物。

平时要花些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语言要生动、活泼。

讲一段后,给孩子提些简单的问题.帮助他记住一些内容。

孩子到5岁后,父母可提出一些要求让他完成,请孩子帮忙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

例如,父母带孩子上街,或者去公园,事先都可以对孩子提要求,要求他们把看到的或听到的回家后通过回忆说出来。

只要父母在要求孩子记忆某一事物之前.明确地提出识记目的、任务,又善于帮助孩子回忆,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很高,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把所见所闻告诉你。

【精品】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精品】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关键字】精品《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很喜欢普心里面对记忆的非正式定义: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

这篇文章不泛泛其谈,尽是干货,主要教会大家在记忆这一章节该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和详细的复习内容。

对于心理学考研的同学,如果想考上,必须耐下性子地学,本章的重点在第三、第四、第五节。

博仁考研为大家做了精细的总结。

详细复习内容如下(以《普通心理学》书中的顺序做笔记的框架),五角星越多表示越重要:一.记忆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保存和提取的过程。

(注意这三个加红的词,这对于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概念特点的记忆,起着主线的作用。

)(二)记忆的作用这一块看一遍书就行,这个不重要。

(三)记忆的分类(除了第1点和第3点外,其它只考选择题)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这块是记忆一章的重点,我在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会全面介绍。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选择题常考点,长时记忆的分类)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这块在第五节会详细介绍。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例如,在学习游泳之前,我们可能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了游泳技能,真正学会了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了。

第七章 长时记忆

第七章 长时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主要区别
(二)内隐学习
它是指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获得客观环境中的刺激信息或复杂 知识与经验的过程
三个典型特征:第一,内隐学习自动地产生,并无须个体有意识 地发现任务操作的规则;第二,具有概括性,它很容易概括来自 于不同方面的符号集合;第三具有无意识性,内隐地获得的知识 一般用语言表达出来
编码系统来进行处理,但是具体词还可以在有限的 范围内由表象编码系统来进行加工
二、语义编码中的语义代码
语义编码系统主要以语义代码对短时记忆输入的刺激信息进行编 码(短时记忆中主要以言语听觉代码对信息进行编码)
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编码依赖于学习时的注意和知觉活动 不同的信息加工水平 长时记忆对来自短时记忆的刺激信息进行相对深度水平的加工处
佩奥认为,记忆中的表象编码,是专门处理非言语 的客体和事件的知觉性刺激信息材料
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短暂形象。与 实际事物或景物、图像不同,它缺乏直接刺激信息 的细节内容
佩奥的研究:配对刺激项目,有实物的图画和文字 的名称,组成和谐与不和谐两种配对
材料举例:
佩奥的实验
佩奥认为,如果在人的长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都是以语义编 码的话,那么,他就会对图片进行意义上的解释,这样,对 图画的反应时间就会比对文字的反应时间长些,因为被试必 须首先要把图画转换成语义代码的编码后,才能去判断图画 的大或小。反之,如果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有用表象代码来 对刺激信息项目进行编码的话,其对图画的反应时间这会比 对文字的反应时间要快些
这说明被试能够准确记住句子所表达的一般意义,而不是这些句 子所使用的具体字词或句子的表达形式,包括句子呈现的顺序
语义代码是长时记忆对刺激信息进行编码的 主要形式

长时记忆教案2(简版)

长时记忆教案2(简版)

长时记忆本节内容:一、什么是长时记忆二、长时记忆的编码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五、长时记忆的信息遗忘教学导入从三种记忆关系图入手,回顾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长时记忆。

外界的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就是感觉记忆,如果没被注意很快就会消失遗忘。

如加以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不及时复述的话也会遗忘(有时候,一些新异性的刺激引起人的注意,直接就进入短时记忆中)。

进入到短时记忆里的信息加以复述,并编码归类转入到长时记忆,在长时记忆内储存(对于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信息,见之一眼,久久难忘,那是直接进入了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提取出来。

提取时,信息就从长时记忆回收到短时记忆中,从而被意识到。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受干扰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遗忘。

PPT动画图片:举例:交谈回答问题新课教授一、什么是长时记忆1、概念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中存储着我们过去的所有经验和知识,为所有的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与旧知识的联系:提问同学感觉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1分钟2、特点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几分钟——一生)容量没有限制(估计5万—10万个组块)信息大多来源于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对人的学习和行为决策有重要意义。

(提问同学为什么是有组织的,因为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加过了复述加工)知识链接:失忆症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二、长时记忆的编码(一)编码的形式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

将材料进行组织可以使输入信息有效地进入长时记忆。

例子:俄罗斯地图中国地图PPT图片:俄罗斯和中国的地图形状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有:1、按语义类别: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念材料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归类。

长时记忆的影响因素

长时记忆的影响因素

长时记忆的影响因素
1. 注意力和意识水平:长时记忆的形成和存储需要充分的注意力和良好的意识水平。

2. 重复学习和练习:反复学习和练习可以帮助长时记忆的形成和存储。

3. 感情因素:与情绪相关的记忆比其他普通经历的记忆更容易被保存和激活。

4. 睡眠:睡眠可以促进长时记忆的存储和巩固。

5. 脑损伤:脑部受损可以影响长时记忆的形成和存储。

6.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长时记忆的能力可能会下降。

7. 药物和毒品:某些药物和毒品可以影响大脑的记忆功能。

8.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可以影响长时记忆的形成和存储。

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包括

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包括

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包括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衰退、前摄抑制、后摄抑制。

随着时间长了,一些记忆便会慢慢被遗忘,而以前或后面的不断学习和记忆对长时记忆也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

影响长时记忆的客观因素有三个:时间因素、记忆材料的位置、记忆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1、时间因素学的时间越长,留的越少,忘的越多,但遗忘的速度并不均衡。

2、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一般而言, 系列性材料开始部分最容易记住,其次是末尾部分,中间偏后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原因是前后学习材料相互在干扰,前面学习的材料受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后面学习的材料受前面材料的干扰,中间材料受前、后两部分学习材料的干扰,所以更难记住,也更容易遗忘。

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材料数量越大,识记后遗忘得就越多。

例如艾宾浩斯就从控制影响识记的因素入手,用节省法对记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

通过多年耐心细致的实验研究,他得出了以下结论:音节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音节组的长度增加时,诵读到能正确背诵所需的次数就急剧增加。

如识记12个音节只要诵读16.6次就能背诵;而识记36个音节就要诵读55次才能背诵。

识记材料的性质一般来说,熟悉的接近生活的材料遗忘得最慢;有意义的材料较无意义的材料,形象和突出材料较平淡、缺乏形象性的材料遗忘得慢。

前摄抑制是指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会对以后学习的知识有干扰作用,比如:当我们学习英语单词时,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就对我们的记忆有干扰作用。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一般能保持的时间较长,甚至可以保持终身。

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分为词语和表象两类。

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回忆和再认。

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发布者:Accurately,转转请注明出处:。

探索大脑的奥秘 25-27学时

探索大脑的奥秘 25-27学时

遗忘曲线数据图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不同性质材料遗忘曲线
总结遗忘的规律
•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速度先快 后慢,遗忘数量先多后少。
•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 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 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 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 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 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总结遗忘的规律
• 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
–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 –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 –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 !
•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 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 。 • 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 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 候也很不轻松。
–回忆的策略和条件
• 接近律 • 相似律 • 对比律 • 因果律
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 遗忘的一般概念
–内涵: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
• 遗忘的进程
艾宾豪斯:遗忘曲线 其它影响因素: 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②学习的程度 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④识记者的态度
100 90 保 80 持 70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 再认
–内涵: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 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被认识的心 理过程。
–影响再认的因素 ①依赖于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②依赖于时间间隔 ③依赖于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④依赖于个体的期待 ⑤依赖于人格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长时记忆的因素
长时记忆即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

所谓的长时间涉及的范围较广,指一分钟以上,甚至数年乃至终生,是一种长久性的存储。

长时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记忆的,长时记忆不好必将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既然长时记忆如此重要,那就值得在下文粗略地探讨一下影响长时记忆的因素。

影响长时记忆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即是有关记忆主体的因素,有三个,首先是明确的记忆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是优质的识记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凡不能记忆主体对识记材料不感兴趣,正在进行识记活动是不需要的没有明确目的,那么这段识记材料中包含再多的有价值的内容或信息,往往也会被很快速遗忘,或者出现记忆误差导致记忆提取失败。

相反,则遗忘得较慢。

其次,记忆时对材料理解得程度,这对记忆的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识记材料理解是使材料长久保持的关键。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本来有意义联系的材料,尽量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采用意义识记。

其次是赋予无意义联系的材料以人为的意义,即把无意义联系材料意义化,进行主观组织、再编码,这样会有助于储存和保持。

无论识记什么样的材料都需要进行编码和智力加工,这样才有益于长时间储存。

所谓加工,就是将材料加以整合,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或把材料作为合并单元,而组合为某个新的知识框架,这种过程称为组织加工。

对识记材料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有兴趣的可以阅读《长期记忆影响你的一生》这本书,里面介绍了很多的好方法,这里就不展开了。

最后是识记的方法。

因为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每个人,因为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

例如,绝大部分的人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

一般来说,对一个12个音节的音节组集中学习需要育读68次才能达到正确背诵,而分散学习只要35次就够了。

然而又小部分的人由于对分散记忆的抗拒,可能超过了35次都学不好这个音节并且产生极大的消极情绪。

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方式。

影响长时记忆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三个。

首先是时间因素,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我们很容易地可以回想起在曾经的学习中就有具体真实的例子,白天在课堂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记得不到1/4了,而要是隔不久就复习一次,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很多知识像是九九乘法表就再也没有忘记过了。

这里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其次是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一般而言,
系列性材料开始部分最容易记住,其次是末尾部分,中间偏后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原因是前后学习材料相互在干扰,前面学习的材料受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后面学习的材料受前面材料的干扰,中间材料受前、后两部分学习材料的干扰,所以更难记住,也更容易遗忘。

最后是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材料数量越大,识记后遗忘得就越多。

例如艾宾浩斯就从控制影响识记的因素入手,用节省法对记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

通过多年耐心细致的实验研究,他得出了以下结论:音节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音节组的长度增加时,诵读到能正确背诵所需的次数就急剧增加。

如识记12个音节只要诵读16.6次就能背诵;而识记36个音节就要诵读55次才能背诵。

识记材料的性质.一般来说,熟悉的接近生活的材料遗忘得最慢;有意义的材料较无意义的材料,形象和突出材料较平淡、缺乏形象性的材料遗忘得慢。

从艾宾浩斯曾经设计了一些实验来确定各种条件对学习和保持的影响。

这些研究之一是查明记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

为了确定这种差异,他让志愿者记忆拜伦的《唐·璜》一诗中的节段,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大约需要读9次能记住一段。

然后他记80个无意义音节,发现完成这个任务几乎需要重复80次。

他得出结论说,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还有个记忆的小秘密: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