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蚯蚓

合集下载

教科版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课件(附目录)

教科版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课件(附目录)

白玉蜗牛
盖罩大蜗牛
散大蜗牛
• 亮大蜗牛
褐运玛瑙蜗牛
小组实验:观察蜗牛的形态
•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借助放大镜来观察蜗牛 的形态。小组成员之间 说一说你看到了蜗牛的 哪些部分组成?
• 将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特点画下来。
蜗牛的基本形态(一)
壳:蜗牛体外有一个坚硬的贝壳;
贝壳螺旋分数层,由顶层到底层有 规则的变大,有各种颜色和斑纹。 整个体躯长圆锥形(尾端略细尖), 柔韧,休息时缩藏于贝壳内。
蜗牛的冬眠
• 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 牛会冬眠,在热带生 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 眠,休眠时分泌出的 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 闭壳口,全身藏在壳 中,当气温和湿度合 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 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5600颗牙齿。在蜗牛的小 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 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 为“齿舌”。
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观察 记录。
3、蜗牛(二)
一、蜗牛冬眠 二、蜗牛进食 三、蜗牛排泄 四、蜗牛呼吸
蜗牛的生活环境
• 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从遥远的 古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 蜗牛的种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及 世界各地,仅我国便有数千种 。
•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 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 对环境反应敏感 。
在花坛里,草地上,大树周 围同学们肯定见到过可爱的 蜗牛。
可曾想过它是怎样爬行的? 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它喜欢吃什么? 它冬眠吗?
它是怎样排泄和呼吸的? 在那软软的皮肤色果冻似的身体里面到底隐藏 着怎样的秘密呢?带着这么多的问题,于是蜗 牛的观察活动就要开始了……

4.蚯蚓课件

4.蚯蚓课件

蚯蚓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它身体柔软,身体分为 许多相似的体节。它没有眼,但具有感光细胞,没有 耳朵,也没有腿,身上长着短而坚硬的刚毛,在蠕动 时起到支撑和防滑的作用。蚯蚓身体上有粘液腺,所 分泌的粘液与背孔分泌出的体腔液共同湿润体表,使 蚯蚓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生活在地下10— 30厘米的潮湿土壤里,当蚯蚓身体表面的水分缺乏时 就会死亡。它不停地在泥土里钻来钻去,一边钻一边 吞食泥土,我们平时看到地面上一堆堆泥土的小颗粒, 就是蚯蚓的粪便。蚯蚓是“耕田能手”,它在地下穿 行,挖出很多洞,使更多的空气和水进入泥土里,有 利于植物的生长。它是“制造肥料的工厂”也是“处 理垃圾的能手”。蚯蚓同时是传统的中药“地龙”, 有清热大的帮助,所以我希望大家下 课后把蚯蚓放回大自然,不要 伤害它们,放回大自然的时候 你们可以观察一下蚯蚓是不是 真的喜欢潮湿的土壤环境。
蚯蚓
现在开始观察蚯蚓吧:观察什么, 怎么观察?
那端是头? 看看它的嘴在哪里? 摸一摸什么感觉? 蚯蚓有多长?它有多重?
把观察结果记录在 “我的观察报告”
观察一下它身上是什么颜色?
它的身体表面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有个大环?
它在纸上和玻璃上爬行是什么感觉?
它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提示:在观察中需要使用放大镜。使用放大镜时,要把 镜面对准物体,然后慢慢调整镜面到物体的距离,直到 看清楚为止。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4蚯蚓的选择》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4蚯蚓的选择》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4蚯蚓的选择》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蚯蚓的选择》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对蚯蚓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探索蚯蚓的生活习性,进而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蚯蚓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保护动物的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学会观察和记录蚯蚓的行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蚯蚓的喜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学会观察和记录蚯蚓的行为。

2.难点: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蚯蚓的行为,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蚯蚓对环境的选择。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土壤、观察箱等。

2.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蚯蚓,激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蚯蚓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行为,记录蚯蚓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观察蚯蚓的心得,帮助学生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蚯蚓和蚯蚓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提醒学生保护蚯蚓和环境。

蚯蚓吃什么

蚯蚓吃什么

蚯蚓吃什么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基本上无毒的有机质都能吃。

蚯蚓能够吃的东西包括了腐殖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瓜果皮、无毒生活垃圾、树叶等以及这些东西的降解分解产物,但玻璃、塑料、金属、石块等无机物是不吃的。

蚯蚓吃什么东西
1、无毒有机质
蚯蚓能吃的东西范围非常的光,一般来说只要是无毒的有机质及其降解物,蚯蚓就能吃下去,这种古老的动物没有眼珠或是手脚,结构单一简单,但数量庞大,起着重要的土壤净化、降解的工作,且食量很大,尤其喜欢腐殖物质。

2、食谱范围
蚯蚓在日常生活中,腐烂树叶、杂草、瓜果皮、蔬菜残片、腐烂裁叶、牲畜的粪便、人的粪便全都是它食谱上的食物,这些物质的降解腐烂的产物蚯蚓也能消受,且还能吃土壤中的细菌等分解产物,
尤其喜欢甜味酸味和热化腐熟的物质。

3、进食禁忌
蚯蚓也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吃的,除了颗粒比较小的无机盐等微粒物质之外,绝大部分的无机物它都是不能消化的,也包括一些人类的工业制品,比如水泥、金属、玻璃、塑料等人造物品,也有石头、沙子和碳块这种自然产物。

4、生物作用
蚯蚓几乎什么都吃的特性决定着它在生物圈中扮演着土壤的净化者的作用,数量庞大的蚯蚓能够很快的消化掉正常土壤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降解掉的大量生物质,且还能疏松土壤,将土质变得适宜植株生长,起到调节生态环境的作用。

蚯蚓

蚯蚓

蚯蚓在水中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 不然,蚯蚓可能会被淹死。
谁能理解夏天暴雨过后,蚯蚓往往会爬出地面来呢? 蚯蚓是靠皮肤呼吸的。平时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溶于 蚯蚓皮肤表面的粘液里。但是下过大雨后,雨水填满了 土壤缝隙,蚯蚓无法呼吸了,只能钻出地面。制成中医药产品。 ② 利用蚯蚓制成强身壮体的保健食品、药酒、药膳、 口服液。 ③ 利用蚯蚓为原料制成轻化产品、食品及饲料添加剂。 ④ 利用蚯蚓处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净化市容。 ⑤ 蚯蚓是高蛋白软体动物,是泥鳅、甲鱼、龟及鸡、鸭、 猪、兔等动物的最佳饲料。 ⑥ 蚯蚓粪产品开发价值大,以蚓粪加工成绿色有机 肥料是园林绿化、养花种草的高级肥料,在国内每 吨蚓粪价格1000元左右。
蚯蚓
认识蚯蚓

蚯蚓为习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 土壤中,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 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
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 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 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 鸭喜好的“肉类”食物;蚯蚓还是淡水钓鱼适应面广,各 种水域、鱼类、气候都较适宜的钓饵。但蚯蚓也有为害的 一面。有一种寄生在猪体内的寄生虫——猪肺丝虫,在它 的幼虫生长发育中,有一段时间是寄生在蚯蚓体内的。因 此,在猪肺丝虫流行的地区,蚯蚓为这种寄生虫的繁殖提 供了方便的条件。
身体形态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 与节之间为节间沟。 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及其前的口前叶组 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 食、触觉等功能。 围口节为第 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 下方。肛门在体无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 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
小组实验: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

第4课《蚯蚓》课件三年级

第4课《蚯蚓》课件三年级

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生活环境: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 生活习性: 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 有机物为食。 形态结构及功能有:利于运动
1.身体分节。 2.体表有刚毛。 3.体表有黏液蚯,蚓无.sw专f 门的呼吸器官—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疏松土壤。 蚓粪可以肥沃土壤。 处理垃圾。 做饲料。 富含蛋白质, 可以食用。 有药用(中药地龙)
蚯蚓的爬行.flv
观察蚯蚓
蚯蚓身体是否分节? 蚯蚓体表是否有黏液? 想想它有什么作用。 用湿手指触摸蚯蚓的腹面,有什么感觉,并用 放大镜观察,看看能看见什么。 观察蚯蚓的运动状态,想一想蚯蚓能运动的原 因是什么。 仔细观察蚯蚓是在玻璃板上运动快,还是在糙 纸上运动快。为什么?
视频: 蚯蚓的生活习性(科学DV).mp4
小结
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结
蜗牛和蚯蚓的维恩图
蜗牛
蚯蚓
蜗牛的特点
1.生活在地面潮湿的地方 2.有壳 3.身体柔软 4.有触角 5.有眼睛 6.吃菜叶等食物 7、会排泄 8、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蚯蚓的特点
1.生活在地下 2.身体柔软
3.有环节
4.有环带 5.吃落叶等食物 6.会排泄 7、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可怜的蚯蚓.swf
其他环节动物----沙蚕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由体节构成。 体表湿润,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靠体壁呼吸。
巩固练习
1.蚯蚓的呼吸靠( 体壁)进行。 2.蚯蚓腹部的( 刚毛)有助于运动。 3.把蚯蚓、沙蚕和蛭称为环节动物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
蜗牛和蚯蚓的维恩图

蚯的四字成语

蚯的四字成语

蚯的四字成语蚯字的组词只有2个:蚯蚓、蚯螾拼音:qiū 注音:ㄑㄧㄡ部首:虫笔画:11 五笔86编码:jrgg 五笔98编码:JRG 郑码:IPDA 笔顺编号:25121432121 笔顺:竖、折、横、竖、横、捺、撇、竖、横、竖、横、四角号码:52112 仓颉:LIOM 形声:从虫、丘声释义:环节动物,身体细长柔软,生活于土中,以带有机物的土壤为食,使土壤疏松,对农作物有益。

可作鱼和家禽的食饵,可入药。

亦称“曲蟮”、“地龙”。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 1.蚯蚓[ qiū yǐn ] 环节动物,身体柔软,圆而长,环节上有刚毛,生活在土壤中,能使土壤疏松,它的粪便能使土壤肥沃,是益虫。

老舍《二马》第四段十一:“ 老马先生背着手在草地上扭,脚步很轻,恐怕踩死草根下伏着的蚯蚓。

”2.蚯螾[ qiū yǐn ] 体形圆长而柔软,经常穿穴泥中,能改良土壤,有益农事。

同音字:秋、丘、邱一、秋拼音:qiū 释义: 1.秋季:深~。

~风。

~雨。

~高气爽。

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

大~。

3.指一年的时间:千~万岁。

一日不见,如隔三~。

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危急存亡之~。

5.姓。

二、丘拼音:qiū 释义: 1.土堆;小山:小~。

2.坟墓:~垄。

3.用砖石将灵柩封闭起来。

也指这样的坟墓。

4.量词。

水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块,一块叫一丘:一~田。

三、邱拼音:qiū 1.地名用字。

2.孔子名丘,因避讳,清雍正三年上谕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并加“阝”旁为“邱” 3.姓。

4.不好。

蚯能组的词语只有四个:蚯蚓、蚯螾、蚯蚓瘴、蚯蚓窍。

列举如下:1、蚯蚓[ qiū yǐn ]环节动物。

体形圆长而柔软,经常穿穴泥中,能改良土壤,有益农事。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

”《淮南子·时则训》引作“蚯螾”。

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蚯蚓,一名蜿蟺,一名曲蟺。

蚯蚓的特点

蚯蚓的特点

蚯蚓的特点1、喜暗怕光性。

蚯蚓对光线非常敏感,它喜欢在阴暗、潮湿、肥沃的土壤中生活,怕光怕震动,活动几乎是昼伏夜出,经常在月夜、清晨和黄昏时爬到地面觅食。

蚯蚓的平均寿命为3年。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处,一般是钻在土层下觅食或钻在基料中觅食,黑夜时也有爬出地面觅食的。

因怕光所以养成了昼伏夜出的习性。

蚯蚓虽然没有眼睛,看不到光,但全身布满了感光器官,强光对蚯蚓的生长、繁殖极为不利,所以蚯蚓总在黑暗处活动,养殖环境应选在阴暗处。

喜阴暗,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2、繁殖。

蚯蚓是雌雄同体,但是却必须与另一条蚯蚓交配才能受精。

在自然条件下,除了干旱的时候,一般都可能繁殖。

3、穴居生活。

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身体对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蚯蚓的头部因穴居生活而退化,因它不依靠视觉来寻觅食物,所以不具有视觉功能的眼睛只能感受一些光线的强弱。

4、食物来源。

土壤的上层,常有大量落叶、枯草和植物根茎、碎木屑等,有机质丰富,同时又有多种细菌分解这些植物体,这些植物体都是蚯蚓的最好的食物。

家禽家畜的粪便、人们食用后的剩饭菜以及从豆腐坊、油坊流出的废水,都可作为蚯蚓的食物来源。

5、喜湿怕浸性。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不能过于干燥,但也不能过于潮湿,不能浸泡(水蚯蚓除外)。

这里所说的喜湿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养基土的湿度,二是空气湿度,一般饲养基土的湿度要求在40%-60%,(手握基土指缝见水而不流下为好),空气的相对湿度调节到60%-80%为好。

6、喜静怕震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最怕震动,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养殖场应选在安静的处所。

不要震动或经常上下翻动基料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在地下 身上有环节 身体伸缩爬行 常吃腐烂叶片
• 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提供 运动的动力,与刚毛协调配 合完成运动。 • (整体上是爬行,伸缩前进)
四、蚯蚓的呼吸
●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 气体交换。(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 土壤表面的摩擦)
五、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灵敏、准确
刺激中间
刺激前端、后端
说明:
蚯蚓的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经索。 因此,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准确。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 ● ● ● ● ●
疏松土壤。 蚓粪可以肥沃土壤。 处理垃圾。 做饲料。 富含蛋白质,可以食用。 有药用(中药地龙)
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与不同
蜗牛 蚯蚓
生活在地面 用腹足爬行 有两对触角 有壳 吃新鲜叶片

生活在阴暗、潮 湿的环境中,需 要食物维持生命, 会排泄废物,会 对外界刺激做出 反应,会生长发 育,会繁殖后代。
一、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
肛 门 体 节 环 带 口
后端
前端
二、思考蚯蚓吃些什么?
好啊,要 吃饼干吗?
• 今天我在觅食的路 上遇到了蚂蚁,他 拿了好大一块饼干, 看上去很好吃的样 子哦!口水都要流 出来了!
你好。
蚯蚓的食物
它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以腐败有机 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 植物的茎叶等碎片。
蚯蚓的生活环境里有什么?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经常在地下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 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 含有机物的环境中,最佳温度 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有利于 为15℃-25℃,土壤中的含水量 植物的生长,促进农业增产。世界上的蚯蚓 一般在60%以上。 约有 2500多种,中国已记录229种。
蚯蚓没有耳朵,但其体壁上有许多感觉 细胞,只要外面有一点小震动它都能感 觉到。
讨论:
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它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是怎样的? 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 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一般昼伏夜出,
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
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 生活环境:
●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
● 生活习性:
● 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 形态结构及功能:
1、身体分节。 2、体表有刚毛。 有利于运动 3、体表有黏液,无专门的呼吸器官——溶解空气中的氧 进行呼吸。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为习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它 白天在土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面,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茎、叶 为食。
三、思考蚯蚓有“脚”吗?
我逗蜘蛛笑, 他笑得太厉害了, 结果从树上掉下来。 谁说一定要有脚呢?
• • •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它外 表有刚毛,和我们人类的脚一样。
看短片,概括蚯蚓的运动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