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规律
天干地支的推算方法

推算日干支口诀推算日干支传统的计算方法,可以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一、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
要推农历日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时运。
除此之外,还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农历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循环2.5次。
根据这一规律,知道某月初一日干支,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应在干同支冲的情况下,干支各减一位,则是小月后下月初一日干支。
如本月初一干支为己卯,这个月是大月,下月初一干支为己酉。
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
”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
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
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
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
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
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二、公历日干支推算口诀: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推算公历日干支,首先要记住元旦日的干支。
同时,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
公历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
因此,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那年二月为28天。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及相关知识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及相关知识一、序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称“干支纪年法”。
天干与地支分别取义于树木的“干”与“枝”。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纪年、月、日、时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循环。
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月:正月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一)纪年1、六十甲子顺序:1~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
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
必须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
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2、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一: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可得到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法名词解释

干支纪年法名词解释《干支纪年法》是中国悠久历史上最常用的纪年法,起源于上古时期,它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又分为两个半月,每半月有十五天,共计360天,再加上五个闰月,最终形成了复杂的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也叫“十二生肖纪年法”,按照这一纪年法,每年把12个气象现象,如阳和阴、冷暖、旱涝、晴雨、风雹等,以及12种动物,如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称为“干支”,用来纪年。
具体来说,每年从立春开始,用子鼠表示;春分后,就表示为丑牛;更后,是寅虎,依次类推,每个月都由不同的干支来表示,当所有的干支都完毕后,就又回到子鼠,从而形成一个由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和亥猪组成的循环,也称为“天干地支”。
干支纪年法安排每月的日子是把15天分成3个旬,每个旬又叫一个甲、乙、丙三字,每个旬都有四天。
这样,每个月就由十二个日子组成,每个日子都有自己的干支,且干支对应月份不能变更,所以这种纪年法可表示具体的时间概念。
比如:“辛卯”,即为第八月的十五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秋节。
干支纪年法并不仅用于纪年,在古代生活中,它还被用来表示天文、地理和时间等相关概念,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维度之一。
比如,在商春秋时期,地理划分就是以干支纪年法为基础,将全国分为两半,一半是以辰巳作为起点横向划分,称为“西”;另一半以戌亥作为起点横向划分,称为“东”。
所以,在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思维和活动中,尤其是古代人们在文字上的表达中,更是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干支纪年法仍然被广泛的使用,其作为文字表达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文字表达中可以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义,比如在收藏行业中,出版社、收藏品机构等通常都会以干支纪年法来表达出版日期。
另外,在当今社会中,干支纪年法还与公益活动息息相关,比如每年的“毛主席诞辰”活动,也是以干支纪年法来计算的,在这一活动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文字表达,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干支纪年法怎么计算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一、干支的构成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十天干、十二地支依次排列组合,成为六十个不同的单位。
具体来说,把天干的第一个“甲”和地支的第一个“子”配合,就成了“甲子”;天干的第二个“乙”和地支的第二个“丑”配合,就成了“乙丑”;天干的第三个“丙”和地支的第三个“寅”配合,就成了“丙寅”天干的第十个“癸”和地支的第十个“酉”,就成了“癸酉”。
至此,十个天干已经轮完了一遍,而地支却留有“戌”和“亥”,这时,天干便由“甲”开始继续与地支留下来的两个相配合,组成“甲戌”和“乙亥”。
十二地支第一轮至此也用完,而天干却剩下来从“丙”到“癸”八个,这时天干仍由“丙”继续下去,而地支则由“子”重新开始配合,如此不断,直至“癸亥”,十天支和十二地支刚好同事配完。
六十为一次循环,第六十个单位之后,又轮到第一个单位,周而复始。
因“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故称这个排列为六十甲子。
其中干支名称参差错综,故又称花甲子,后谓年满六十为花甲即由此而来。
表一六十干支、五行、属相对照表天干顺序的单数(奇数)配地支顺序的单数,天干顺序的双数(偶数)配地支的双数,则成为甲子、乙丑、丙寅等,永远不会出现甲丑、乙寅,丙卯等天干单数与地址双数搭配的情况。
二、干支的起源干支的起源及它的数字为什么分别是“十”和“十二”长期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力图解开的谜。
有些学者试图从上古时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渗透来探索干支的起源。
中国古代有以十二辰记月的做法,即以北极为中心,把天穹的大周圆等分为十二个区域。
这种做法与古巴比伦人为观察太阳一年的运行路线而把星空划分为十二个区域(称为“黄道十二宫”)的做法相似。
由此推测中国古代十二支是受巴比伦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很可能是受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不用万年历,速推日干支口诀

不用万年历,速推日干支口诀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一、口诀:乘五除四九加日,双月间隔三十天。
一二自加整少一,三五七八十尾前。
二、举例说明:例一:1996年1月16日(96×5+96÷4+9+16)÷60=8余49,49即为六十甲子序数。
9对应天干壬,49除12余1对应地支子,对应干支为“壬子”。
例二:1997年2月16日(97×5+97÷4+9+16+30+2)÷60=9余26,26即为六十甲子序数。
6对应天干己,26除12余2对应地支丑,对应干支为“己丑”。
例三:1998年3月16日(98×5+98÷4+9+16)÷60=8余59,对应干支为“壬戌”。
例四:1999年4月16日(99×5+99÷4+9+16+30+1)÷60=9余35,对应干支为“戊戌”。
例五:2000年7月16日(100×5+100÷4+9+16+2)÷60=9余12,对应干支为“乙亥”。
例六:20001年10月16日(101×5+101÷4+9+16+4+30)÷60=9余49,对应干支为“壬子”。
三、注解:第三句中的“整少一”,为能被4整除之年一二月份比其他三年都要少加一;第四句反映的是大月规律,即8月加3、11月加5,依此类推)。
在介绍求年干支和日干支的公式前,先把干支的特点介绍一下。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组合。
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按顺序逐一相配,各用到最后一个时,再从第一个开始继续相配,就形成了六十个干支,也称“六十花甲子”。
为什么是六十个干支呢?这个从数学上很容易回答。
根据干支的构成条件,其循环周期必然是天干数和地干数的最小公倍数。
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一种纪年方式,它以天干和地支的循环组合来表示年份。
在纪年法中,天干和地支各有十个字,它们按照既定的顺序循环排列,每60年为一个周期,这种纪年方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卜筮术,被广泛应用于历法和年代记述。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当时人们观测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制定了天干地支的纪年法。
根据这个纪年法,从古至今的年份可以用农历和阳历相互转换,并且每个年份都可以对应一个天干地支的组合,称为纪年。
这个纪年的组合是按照天干地支的顺序排列的,如甲子、乙丑、丙寅等。
年份 = (年-3) mod 60其中,年是指阳历年份。
这个公式可以将阳历年份转化为天干地支年份。
在计算年份时,需要先将阳历年份减去3,然后再对60取余数,得到的结果即为所求的天干地支纪年。
例如,公元2024年减去3得到2024,然后对60取余数,得到结果为19、根据天干地支的顺序,数字19对应的天干地支纪年是己亥。
所以,公元2024年对应的天干地支纪年是己亥年。
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原理,可以通过已知的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对应的阳历年份。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年份=天干地支纪年+3例如,如果已知一些年份的天干地支纪年是己亥,那么可以通过将这个纪年加上3来得到对应的阳历年份。
19+3=22,所以己亥年对应的阳历年份是2024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应用于纪年、史书记载、祭祀等方面。
它不仅能够标识出每一年的特定纪年,还有助于推算过去和未来的年份。
此外,天干地支纪年法还与中国的农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时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纪年方式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中国,一些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等,也有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历法系统。
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

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一、公元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是从传说中耶稣诞生年计为公元1年,顺次加1即可。
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农历纪年法)就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的一种循环纪年法。
十天干及编号: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0癸十二地支及编号: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0亥(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二、公历纪年换算为干支纪年(1)公元后的已知年份换算干支纪年方法:(公元后年份-3)÷10的余数对应天干(余数出现负数,就从天干后面倒数编号,即从最后一位开始,依次为0、-1、-2、-3、 (9)(公元后年份-3)÷12的余数对应地支(余数出现负数,就从地支后面倒数编号,即从最后一位开始,依次为0、-1、-2、-3、 (11)例如:计算2010年的天干地支年:(2010-3)÷10 余 7 对照上表,第7个为:庚(2010-3)÷12 余 3 对照上表,第3个为:寅所以得出2010年的天干地支年是:庚寅年(2)公元前的已知年份换算干支纪年方法:61-(年份数除以60后的余数),当做公元后年份,再按公元后年份换算为干支纪年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天干地支年:61-(221 ÷ 60 =3余41) = 20把20当做公元后年份进行换算得天干是:庚;地支是:辰所以公元前221年是庚辰年。
公元前年份计算结果为负数时的处理方法同前面。
例如:求公元前479年的天干地支干支年:61-(479 ÷ 60 =7余59) = 2把2当做公元后年份进行换算得天干是:壬;地支是:戌所以公元前479年是壬戌年三、干支纪年换算为公元年份的方法知道公元年份的大概时间范围,以干支纪年求公元年份。
干支推算法年

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法一、干支结合纪年:干支配合可以用来纪年、月、日、时,都可依据其所属干支的属性来分析这一年、月、日、时的变化大致情况。
在研究子午流注开穴,推演五运六气变化等过程中,都必须掌握年、月、日、时干支。
目前我们采用公元纪年,就需要将公元换算干支,以利应用。
干支纪年,其方法是把每一年配上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
配的方法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按着干支的顺序依次向下排列。
天干的第一位是甲与地支第一位子相互配合起来便是甲子,这一年就叫甲子年。
从甲子年开始天干和地支相配合,每年不同,天干往复排列六次,地支往复排列五次,共得六十年。
以后又转到甲和子相合,所以每六十年称为一周,或者叫一个甲子。
我们一般把一个快满六十岁的人称为年近花甲,这就是因为六十年是一个甲子的意思。
为了避免临时换算麻烦,现将干支相合一周的次序,排列如后:古代历法,计年月日时皆由甲子开始,——年分十二个月,一日分十二个时辰。
每逢五年有六十个月,五天则有六十个时辰。
为便于记忆,有一首歌诀(见本书二十四页十六行)。
因为甲己、乙庚等皆隔五数,由甲至己周而复始。
甲己之年由甲子月开始,一月是甲子月。
甲己之日由甲子时开始,第一个时辰是甲子时。
乙庚年、日,第一月则为丙子,丙辛年、日,第一月则为戊子,丁壬年、日,第一月则为庚子,戊癸年、日,第一月则为壬子。
年干支的推算法;只要知道1982年是“壬戌”年,即可按干支六十环周顺推,则知1983年为“癸亥”年,倒推1981年为辛酉,1980年为庚申年。
如果不知道当年的干支或任何一年的干支怎么办呢?可采取如下公式:“取当年的年数,减去三,再从余数中除去干支周转数,余下的数字就是所求的年干支的代数。
例如:欲求1982年干支,1982—3:1979÷60(在1979这个数中共有32个60,即干支周转数),余下的59,按六十环顺推,就是“壬戌”,则知1982年干支为壬戌年。
又如:1983(年)—3=1980;以1980÷60(干支周数)=33余0,零表示六十甲子环最后一个,就是癸亥,可知“癸亥”是1983年的干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干支纪年规律
第一种方法
天干:(时间-3)÷10的余数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排列。
例如2011年余数是8那么在十天干中第八位是辛。
地支:(时间-3)÷12的余数就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排列。
例如2011年余数是4,地支中的第四位就是卯。
那么今年2011年就是辛卯年。
生肖:算法同地支。
那么2011年就是兔年。
第二种方法
方法二需要我们把每个顺序向后移3位,如: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
狗猪
因此我们可以说凡是这个年份的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依次类推---------请问同学们,2011年天干是什么?-----个位数是1,对应的是辛。
地支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那么我们也可以算出2011年地支是?卯。
对应的生肖呢?兔年。
和第一种方法得出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