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生物学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种间关系
相互作用类型 1.中性作用 物种1 0 物种2 0 相互作用的一般特征 两个种群彼此都不受影响
2.竞争:直接干涉型
3.竞争:资源利用型 4.偏害作用 5.寄生作用 6.捕食作用 7.偏利作用 8.原始合作 9.互利共生
+ + + + +
0 0 + +
两个种群直接相互抑制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 种群1受抑制,种群2不受影响 寄生的种群1得利,被寄生的种群2受抑制 捕食的种群1得利,被捕食的种群2受抑制 种群1(共栖者)得利,种群2(宿主)不受影响 相互作用的两个种群均有利,但不发生依赖关系 对双方都有利,并相互依赖
生活史
生物一生中生长和繁殖的模式。生活史的关键组合是个体大小,生长率 、繁殖和寿命。
一些种类能活成百上千年如红豆杉,有些种类则寿命很短;
一些种类,如鲸和加利福尼亚红杉身体巨大,而另一些身体则微小; 一些种类,如真菌或远洋鱼类生产许多小型后代,而另一些生产数量
虽小,但个体较大。
能量分配和权衡
k-对策
k-对策者:种群保持在k值临近,出生力降低,相应地存活率增加
,有亲代关怀,防御和保护幼体的能力较强,寿命长和个体大。所
有这些特征都保证k-对策者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k-对策 者在生存竞争中是以“质”取胜。 k-对策者种群在受到过度死亡或激烈动乱之后,回到平衡水平的能 力是有限。如果确实很低,还有可能灭绝。如大熊猫和虎。
中性
竞争
直接
新武器假说
竞争
资源利用 增强竞争力进化/新防卫假说
捕食
天敌逃逸假说
寄生
天敌逃逸假说
偏利共生
一方有利,一方无害
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征

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征生物学特点概括起来讲,外来入侵种的生物学特点表现在3强:(1)生态适应能力强。
要紧表现在:遗传多样性高,抗逆性强,生态位广;种子能够休眠以保证在特定时期萌发;能产生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具有能够刺伤动物并引起动物反感的棘刺等;能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植物的光合效率高。
(2)繁育能力强。
要紧表现在:能通过种子或营养体大量繁育;世代短,能在不利环境下产生后代;植物的根或根茎内有大量营养贮存,强的无性繁育能力;种子的发芽率高,幼苗生长快,幼龄期短。
(3)传播能力强。
要紧表现在:有适合通过媒介传播的种子或繁育体,传播率高;种子较小,难于清理,可随风和流水传播到专门远的地点;善于与人共栖,容易通过人类活动被传播。
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能够总结为4个要紧的方面:(1)人为有意引种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一半的种类是由于人为引种造成的。
作为经济物种、药物、牧草或饲料引入而成为入侵的例子如蓖麻、曼陀罗、紫苜蓿、河狸鼠等;作为观赏花卉或树木的如紫茉莉、五色梅、荆豆等;作为改善环境植物种类的如大米草、微甘菊、凤眼莲等。
(2)无意间带入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的如三裂叶豚草、豚草等;随进口农产品和物资带入的如毒麦、假高粱、松材线虫等;随人类的旅行、建设过程带入:如北美车前、湿地松粉蚧等;一些水生或海产种类能够随船只携带等。
(3)自然扩散外来入侵植物种子或繁育体凭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现自然传播;也能够先在周边国家归化,然后再通过风力、水流、气流及动物等因素实现自然扩散。
(4)动、植物园逃逸、人造物种的开释外来植物入侵的途径有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者是相互交叉的,有些植物可能是通过一种以上的途径侵入的,而且在时刻上也可能是多次输入,最终完成入侵并得到迅猛进展。
飞机草非洲大蜗牛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缘故及区域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缘故在于:生态系中具有外来种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如天敌等自然操纵因素;由于人类干扰。
生物入侵题库卓千莅

⽣物⼊侵题库卓千莅1⼊侵⽣物学的定义是什么?其学科框架体现了什么特点?判定⽣物⼊侵的标准是什么?⽣物⼊侵是指在某环境(⽣态环境)中没有的物种,经过⼈为因素或其他因素的有意或⽆意的作⽤,进⼊到新的环境(⽣态系统)中,并有可能带来经济损失,环境危害或⼈类健康威胁的过程。
特点:⽣物⼊侵问题是⼀个复杂问题,影响着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这个⼤系统的⽅⽅⾯⾯,研究⽣物⼊侵的知识基础应着⼒于整合⽣物学(包括⽣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三⼤领域。
⽣物⼊侵的超级复杂性和综合危害性,决定了预防⽐治理更为关键和科学。
2⼊侵⽣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萌芽期(20世界80年代之前) :许多⽣态学家开始关注⽣物⼊侵的问题,但相关研究还没有得到⼈们的普遍关注,学术概念和研究⼿段也只是保护⽣态学的延⽣,并没有作为独⽴的学科出现。
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 :⼊侵⽣物学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相关专著关于⽣物⼊侵的阐述和研究开始备受重视并被⼤量引⽤,且在此时期确定了⼊侵⽣物学的核⼼理论和研究框架。
快速发展期(20世纪⾄今) :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的增加,因外来⼊侵⽣物造成的损失愈发严重,⽣物⼊侵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此时期⽣物⼊侵学得到快速发展, 课研究⽅法不断更新,研究理论快速扩展, 免影响⽇益加深。
3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所提出的⽣物⼊侵研究三⼤核⼼问题是什么?每个核⼼问题应该采取哪些研究⽅法?三⼤核⼼问题:1、什么因素能够决定⼀个物种成为外来⼊侵种2、什么样的特征决定⼀个⽣态系统能够被⼊侵3、如何将外来中的⼊侵性和⽣态系统的可⼊侵性研究结果应⽤于管理中1、重点研究⼊侵种表型可塑性等的“前适应性”机制和⼊侵种种群遗传漂变、突变、与近源种杂交、内共⽣菌⽔平转移2、集中研究⽣物⼊侵对特定⽣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3、主要研究⼊侵种监测的分⼦识别、远程实时监控、⼊侵植物的替代控制与系统修复等4简述外来种⼊侵的⽣物学过程?引⼊和逃逸期→种群建⽴期→停滞期→扩散期1.外来物种的引⼊;2.外来物种的定居与建群;3.外来物种的时滞阶段;4.外来物种的扩散与爆发。
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简介-生物安全学报

目标
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 - 《生物入侵》系列著作简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生物入侵已成为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国 际贸易与政治利益紧密关联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各国政府、科学家与民众共同关 心的社会热点。 中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多年来,国家与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 重视,科学技术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极大地加强了生物入侵科学研发的 投资力度,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从生物入侵的理论基础、防控技术的应用创新、基础调 查的数据汇集到生物生态的安全评估等各方面,开展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 有的进展与可喜可贺的成果。正是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形成了我 国具有鲜明特色的入侵生物学研究模式与体系。 《生物入侵》系列专著纳入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整套专著包括《入侵生 物学》、《生物入侵:预警篇》、《生物入侵:检测与监测篇》、《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 和《生物入侵:管理篇》等,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入侵生物学的最新理论研究和发展前沿,全 面地展现了我国在生物入侵的预防预警、检测监测、扑灭根除与持续减灾等方面的成果。形成 了从理论、技术与方法到管理的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学科体系,这在国际上是独一无二的。 《入侵生物学》:针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性及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围绕入侵种种群形 成与扩张、生态适应性与进化、生态系统响应与控制基础等科学问题,着重阐述入侵种种群建立 与遗传演变特征、入侵种抗逆与表型可塑性、入侵种与土著种(包括寄主)间的适应性互作与协 同进化、入侵种与媒介及生态位近似种等的协同入侵效应、入侵种化感作用与受体响应机制、入 侵种迁移扩散模式与生物地理格局、生境空间格局与群落可入侵性特征及抵御功能、全球变化对 生物入侵的影响等重要理论。 《生物入侵:预警篇》: 围绕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的科学问题,论述了早期预警体系的构 建、入侵种的数据库与信息共享、入侵种的适生性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入侵种的检测监测与口 岸处理技术。对我国64种主要入侵种进行适生性风险分析,制定了相应的防控预案。
生物入侵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2013-6-30
人为干扰与全球变化的影响加速了生物入侵
• 生物入侵实际上是人类活动使物种克服地理屏障而实现重新分布的过 程, 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的环境扰动都可能加速外来种入侵。这些扰 动包括陆地的大火、洪水、农业开垦、牲畜放牧、湿地的水被排干、 河流及湖泊的盐度或营养水平的改变等。环境扰动也是影响群落演替 进程的重要因子之一。 • 全球性气候的变化( 如空气中CO2 浓度增加) 可能有利于迅速改变入侵 种的分布区或使其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氮沉积增加、干扰改变和 栖境斑块化增加等都可能促进生物入侵的盛行 。
生物入侵的过程
• 外来物种的侵入:是指生物离开原有的生态 系统到达一个新的环境。 • 定居与成功地建立种群:生物到达侵入地后, 经当地生态条件的驯化,能够生长,发育并 进行了繁殖,至少完成了一个世代。 • 时滞阶段:指入侵性外来生物从开始在新的 环境里定居到种群开始快速增长和迅速扩大 “占领区”之间的时间延迟期(潜伏期)。 • 扩散与爆发:入侵生物形成了有利的年龄结 构和性别比例,具备快速增长和扩散能力
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影响30%-50%的目前被美国联邦濒危物种 物种法案中认定为受威胁或濒危的物种(仅次于栖息地的破坏。) 植物 陆生脊椎动物 鱼类 昆虫蜘蛛 软体动物和甲壳 类动物
4
1.生态系统的直接破坏
• 外来入侵生物对特定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 环 境产生严重的干扰与危害。外来物种一旦成果入侵 生态 系统,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a)改变原有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量; (b)改变系统内的营养结构; (c)改变干扰、胁迫的机制; (d)获取和利用资源上不同本地物种。只要具备其中 一条, 许多外来入侵物种就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生 态系统过 程
入侵生物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1、外来种: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殖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殖)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包括能够存活下来并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分为有益\中性\有害三类.2、归化种:归化种是指外来物种,来到非原产地的地区之后之后成为土生土长、自己可以在野外繁殖下一代的物种。
3、外来入侵种:是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
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威胁本地生物,引起物种的消失与灭绝,而且瓦解生态系统功能。
分为有益\中性\有害三类. 4、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
5、有意引种:有意引种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的或未经授权的)。
二、举例题:写出15个你熟悉的外来入侵种,并简要说明其危害。
1食蚊鱼:导致青鳉和弓背青鳉灭绝的重要因素。
2凤眼莲:破坏当地的水生植被,堵塞水上交通,给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造成很大损失,严重损害当地水生生态系统。
3美国白蛾: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继而危害附近的农作物、蔬菜及野生植物。
4微甘菊:在深圳内伶仃岛,该种植物攀上树冠,使大量树木因失去阳光而枯萎,从而危及岛上600只猕猴的生存。
5三裂叶豚草:花粉是人类花粉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侵入农田,导致作物减产;释放多种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6河鲈:从额齐斯河引入的河鲈已导致新疆博斯腾湖中的新疆大头鱼的灭绝。
7紫茎泽兰:排挤本地植物;侵入经济林和农田;全株有毒,危害畜牧业。
8非洲大蜗牛:危害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
9马缨丹:植株具臭味,排挤当地植物,阻塞道路。
10虹鳟:以当地鱼类为食,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11麝鼠:传播野兔热等疾病,威胁周围居民健康。
12克氏原螯虾:破坏天然植被和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

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
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物种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生物控制则是通过引入其他物种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以恢复和保护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讨论生态学中的生物入侵与生物控制的概念、原因、影响和方法。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及原因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非本地物种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并逐渐建立种群。
这些非本地物种可能是通过人为引入(如宠物、农作物等)、动物迁移、海洋生物扩散或空气传播等途径进入新的环境。
生物入侵物种通常具有强大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并对原生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生物入侵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物种的传播和扩散,使物种间的地理障碍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其次,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使许多生境发生了变化,为入侵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此外,人类活动如贸易、旅游和运输也促进了生物入侵的发生。
例如,船只通过国际航运将外来物种带入新的地理区域。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生物入侵对原生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许多影响。
首先,入侵物种竞争本地物种的资源,如食物、栖息地和光线等。
这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灭绝。
其次,入侵物种与原生物种的杂交也可能对遗传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入侵物种还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三、生物控制的方法为了应对生物入侵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些生物控制的方法。
生物控制是一种通过引入其他物种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的策略。
这些控制方法可以分为生物学控制和生态学控制。
1. 生物学控制生物学控制是针对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进行控制。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引入入侵物种的天敌、寄生虫或病原体来控制其数量和繁殖力。
例如,在一些地区,引入特定的昆虫或微生物来控制入侵的植物物种,从而减少其种群数量。
生态学 第4章生物入侵

地理种 群分化
我国云南8个 地区的南美 斑潜蝇的系 统树
通过细胞色素氧 化酶基因1和基 因2,在DNA序 列上的差异来不 同地区种群的变 异。
松材线虫的入侵
•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滑刃 线虫科,松材线虫病叫松树萎焉病。
• 1905年,松材线虫病首次发现于日本长崎。 1972年,才鉴定出来是松材线虫为病原。
• 生物入侵带来的损失:美国1999年损失 1230亿美元;中国2002年损失1亿元。
二、生物入侵的过程
• 外来物种的引入(入侵)——定居与成功 地建立种群——时滞阶段——扩散与暴发
• Williamson1996年提出:十分之一法则— —第1次转移,从原产地引入到野外定居, 叫逃逸;第2次转移,从定居到建立稳定的 种群,叫建群;第3次转移,从建立种群到 经济上有害的生物(叫入侵种)。每个阶 段的有效发生概率是5-20%(10%)。
紫茎泽兰(飞机草, 恶草)Eupatorium odoratum
——菊科泽兰属。原 产中美洲。20世纪50 年代,从中越、中缅 传入云南。70年代, 四川凉山发现。牲畜 误食有毒。
目前,在我国西南 地区蔓延。
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菊科 假泽兰属,原产中南 美洲。20世纪40年代, 印度为了覆盖茶园专 门引进该植物。பைடு நூலகம்
1919年,在我国香港 出现。20世纪80年代 入侵深圳。现在,成 为世界热带和亚热带 的有害杂草。群众叫 “疯长”。
生物防治的例子
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苋科,莲子草属。原 产巴西。20世纪30 年代引入我国,作猪 饲料,后来逃逸为野 生。现在,成为入侵 植物。在澳大利亚, 它不开花;在我国, 开花,但未见实生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学时)
• 第十一章 入侵生物学假说
(4学时)
第一章 入侵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入侵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 一、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之前) • 生物转移和引入现象 19世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到了生物转移和传
入现象(1859,Darwin) • 天敌引进控制外来生物 1888年澳洲瓢虫 • 入侵生物学研究的开端 1958年,Charles Elton <Ecology of Invasions by
全球外来生物入侵实录
• “贝蒂”
• 2012年3月,地中海发 现一种可怕的寄生虫, 其外形与科幻电影中的 外星人无异,它们“攻 占”了鲷鱼的舌头,并 一直呆在那里吸寄主的 血。这种寄生虫在地中 海地区迅速繁殖,有些 地区几乎一半的鱼类都 被其感染,研究人员将 其命名为“贝蒂”。
全球外来生物入侵实录
生物侵入后果
• 威胁健康
• 40年前传入中国的豚草,其花粉导致的 “枯草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每到花粉飘散的7~9月,体质过敏者便会 发生哮喘,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甚至 由于导致其它并发症的产生而死亡
课程刚要
• 第一章 入侵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2学时)
• 第二章 入侵物种的生活史和生殖对策
• “入侵种”不同于“外来物种”,它特指 的是有害的外来物种,如 “凤眼莲”、 “松材线虫”、“大米草”等,其范畴小 于“外来物种”
全球外来生物入侵实录
• 狮子鱼 • 10年前,水族爱好者无意间将狮子鱼(又名蓑)引入加勒比海和美
国东南海域。由于没有天敌存在,这一外来物种的数量呈爆炸性增 长趋势。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洪都拉斯当地潜水员正与罗丹国家公 园的工作人员合作,训练鲨鱼捕杀入侵的狮子鱼。
中国最具危险性的20种外来入侵物 种及其分布与危害
生物侵入后果
• 经济损失 • 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随处可见这些外来生
物入侵者制造的麻烦。“中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 的国家之一。 • 2001~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 侵物种调查。调查发现,全国共有283种外来入侵物种, 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而现在损失已 经高达2000亿元。 • 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外来物种入 侵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令人担忧 的是,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46.3%已经入侵自然保护 区。” • 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安全管理处王捷处长 日前说。环保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 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效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全球外来生物入侵实录
• 欧洲椋鸟 • 1890年,美国一位名叫尤金·施
齐费林的莎士比亚崇拜者在纽 约放飞了他从欧洲带回来的60 只欧洲椋鸟。他希望能够把莎 士比亚作品中所提到的鸟类都 引入到美国境内。第二年,他 又出于同样的目的放飞了40只 欧洲椋鸟。如今,无所不在的 欧洲椋鸟不仅仅是噪音的制造 者,而且还对美国的农业生产 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了解, 每年欧洲椋鸟所造成的美国农 业经济损失达8亿美元。此外, 大量的飞鸟对飞机的飞行也是 一个致命的威胁。
Animals and Plants> • 生物入侵问题受到关注
如Baker(1974)---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Burdon and Chilver (1977) ---<Oecologia> <The Evolution of Colonizing Species> <Analysis of Ecological systems
• 尚未普遍关注,尚未成为独立学科(20世纪60-70年代)
第一节 入侵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 二、成长期(20世纪80-90年代) • 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开始) • 1.科学家开始重视入侵植物的生态学效应 • 2.提出重要科学问题 •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SCOPE() • 3.涌现出版物 • Ecology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of Northe America and Hawaii • Biological Invasions • A Global Perspective (论文集)
• 2012年4月,日本和南非等7个国家的研究人员通
过共同调查研究发现,许多外来植物正以附着在
游客和科考队员衣服上等方式入侵南极,而现在 每年有超过3万人到南极旅游观光。当前,南极的 生态系统引人担忧。
• 灰松鼠是一种原产于美国东部和 加拿大东部等地区的松鼠,灰松 鼠来到英国后成为了臭名昭著的 入侵者。与灰松鼠相比,英国本 土的红松鼠体型较小,根本不是 灰松鼠的竞争对手。此外,灰松 鼠身上携带了一种致命病毒,这 种病毒只会感染红松鼠,而对灰 松鼠却毫无影响。灰松鼠严重影 响了英国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英国人发起了各种不同形式的 “拯救红松鼠”运动。根据英国 法律,灰松鼠被认为是一种“害 兽”。
生物侵入后果
•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想要彻底根治已入侵成功的外来 物种是相当困难的,实际上,仅仅是用于控制其蔓延的治 理费用就相当昂贵。在英国,为了控制12种最具危险性的 外来入侵物种,在1989~1992年,光除草剂就花费了 3.44亿美元,而美国每年为控制“凤眼莲”的繁殖蔓延就 要花掉300万美元,同样,中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 就多达5~10亿元,由于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接 近100亿元
• 食人鱼 • 2012年7月,广西柳州市的张先生在柳
江河白沙二队附近亲水平台给小狗洗 澡时,竟然被3条凶猛的鱼攻击。当时 其中一条鱼突然咬住张先生的手掌不 放,张忍痛将鱼摔上岸,才发现自己 的手掌几乎被啃掉一块肉。据渔政部 门透露,攻击张先生的是食人鱼,是 南美洲食肉的淡水鱼。近年来,广西 乃至国内不少江河均有发现食人鱼的 报道见诸报端,跟作为观赏鱼的食人 鱼流入自然界脱不了关系。这种外来 的凶猛鱼种,一旦在某一流域达到一 定的规模时,它们就会大量地“屠杀” 水中其他的鱼类,给当地生态平衡带 来严重的危机。
• (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信 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虽然一 个国家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但任何一个国家莫不 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力维护该国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侵入后果
• 破坏生态
•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 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 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如 引自澳大利亚而入侵中国海南岛和 雷州半岛许多 林场的外来物种薇甘菊,由于这种植物能大量吸 收土壤水分从而造成土壤极其干燥,对水土保持 十分不利。此外,薇甘菊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 其他植物的生长,曾一度严重影响整个林场的生 产与发展
• 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它 们在一个池塘或是湖泊 中大批滋生的话,它们 会吃掉所有能够发现的 目标。蛇头鱼的独特之 处在于,它们拥有一个 特殊的呼吸系统,可以 在水面上呼吸空气。
全球外来生物入侵实录
• 亚洲鲤鱼 • 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斥资5150万美元,防
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入侵。在密西西比河,亚洲鲤鱼从 本土鱼口中疯狂抢夺食物,被美国官方称之为“最危险的 外来鱼种”。
• 野葛是一种观赏性攀援植 物,野葛在美国获得了两 个外号,第一个外号是 “吃掉南方的攀援植物”, 第二个外号是“绿色危险 物”。野葛在美国南方各 州疯狂蔓延,泛滥成灾, 甚至大有继续北上之势, 触角最北端已伸到新泽西 州。美国土地上的野葛几 乎没有任何天敌……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 入侵情势
• 已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中国,在国际自然保 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中,入侵 中国的物种有50余种,其中11种主要外来生物每年给中国 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
• 中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 新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2 种,外来生物入侵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 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 中国已知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包括300种入 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11种入侵微生物。 其中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大米草、 薇甘菊等8种入侵植物给农林业带来了严重 危害,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则有14种,包 括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牛 蛙等
全球外来生物入侵实录
• 杀人蜂也叫“非洲化蜜蜂”, 它的毒性很强,甚至可以蜇 死人和动物,杀人蜂的名字 由此而来。杀人蜂事实上是 一种杂交蜜蜂。由于杀人蜂 生命力强,繁殖速度快,它 们已经在世界许多地区大肆 漫延。2007年,人们在美国 新奥尔良地区发现了杀人蜂。 2009年,杀人蜂又开始出现 于犹他州境内。在南美地区, 杀人蜂的漫延速度更是快得 惊人。
入侵生物学
生物入侵的概念
•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 人为的途径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 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 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 或定义为: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 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 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 物种灭绝
• 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 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
• 外来物种入侵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后, 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 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 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
• 据美国、印度、南非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显示,这三 个国家每年受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500亿 美元,1300亿美元和800多亿美元。而据国际自然资源保 护联盟的报告,外来物种在非洲蔓延迅速,已严重破坏了 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数十亿 美元,且报告的起草人霍华德认为,目前所了解到的外来 物种给非洲造成的破坏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对非洲生态 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要比估计的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