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补益类中药的临床应用
补肾益气的常用药中药莪术的药物研究与应用前景

补肾益气的常用药中药莪术的药物研究与应用前景中药莪术,是一种历史悠久、功效卓越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莪术具有补益肾气的功效,被用于治疗各种肾虚引发的病症,如腰膝酸软、遗精早泄、阳痿不育等。
本文将就莪术的药物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医学研究和中药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一、莪术的药物研究现状1. 莪术的药理作用研究莪术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黄酮苷类、挥发油等。
研究表明,莪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微生物等。
其中,莪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肾脏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保护肾脏细胞免受损害,调节肾脏功能。
2. 莪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是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重要手段。
目前,对莪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仍较为有限。
一些研究表明,莪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口服、注射等途径迅速吸收,并在体内迅速代谢成代谢产物,然后通过肾脏排泄。
这些研究为莪术的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3. 莪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临床应用研究是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莪术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各类病症,如肾阳虚、肾阴虚、肾阳虚阳滑等。
临床研究表明,莪术能够有效改善肾虚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莪术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长期服用很少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二、莪术的应用前景展望1. 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莪术具有补益肾气的特点,可以与其他具有补肾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如枸杞、山药、淫羊藿等。
这种联合应用可以发挥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副作用。
2. 深化莪术的药物研究尽管莪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其药物研究还有待深化。
加强莪术有效成分的研究,深入探讨其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莪术的作用机制,并指导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此外,还可以开展莪术的药物制剂研究,如莪术口服液、莪术胶囊等,以方便患者的用药。
3. 推广莪术的健康管理鉴于莪术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保健作用,可以适当地将莪术应用于健康管理领域。
补益药临床应用归类包括

补益药临床应用归类包括补益药临床应用归类包括了中药治疗、西药治疗和传统疗法三个方面。
中药治疗是指通过中草药的方式进行调养身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中药通常分为补虚药、收敛药、泄热药、清热药、利湿药、消积药等多个类别。
补虚药以滋补气血、调和阴阳为主要功能,适用于各类虚损证候,如气血两虚、阴阳亏虚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补益药包括人参、黄芪、当归等。
除此之外,收敛药主要用于止泻、止汗、止血、固表等症,如地榆、鸡内金、白术等常见中药制剂。
泄热药则适用于火热症状,如板兰根、栀子、知母等。
清热药常用于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黄芩等。
利湿药主要用于湿热证候,如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消积药则适用于消化不良、积滞等证候,如山楂、枳实、厚朴等。
西药治疗方面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保健品等药物。
维生素主要是指维生素A、B、C、D、E、K等多种维生素,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进行补充。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微量营养素,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
矿物质主要是指铁、锌、钙、镁、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可以通过食物或药物进行摄入。
矿物质在人体内担任着骨骼形成、酶活性、细胞代谢等重要作用。
保健品主要是指大补益、滋补、增强体质的产品,如蜂胶、鱼油、氨基酸等。
传统疗法主要包括中医、针灸、拔罐、艾灸等疗法。
中医主要通过辨证施治的方式,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
针灸是一种通过针刺穴位进行调理的方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身体状况。
拔罐是利用真空吸附力将罐具吸附在人体表面,通过负压作用改善气血循环,排出寒湿痰浊。
艾灸是通过烧灸艾草的方式进行理疗,可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驱寒散湿。
综上所述,补益药临床应用归类包括了中药治疗、西药治疗和传统疗法三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补益药物可以起到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的作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状态。
十味补益类清热类中药对肉鸡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十味补益类清热类中药对肉鸡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肠黏膜屏障功能是维持肠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保护肠道不被有害物质侵袭,促进养分吸收、维持肠道免疫平衡以及调节肠道菌群。
而十味补益类和清热类中药作为传统的中草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被广泛应用于肠道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十味补益类和清热类中药对肉鸡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1.参与调节肠道免疫平衡:十味补益类中药中的黄耆、党参等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抗感染物质的产生,改善肠道免疫平衡,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2.促进肠道修复:十味补益类中药中的补骨脂、赤芍等草药具有促进肠道黏膜修复的作用。
它们可以刺激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快肠道伤口的愈合,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
3.抗氧化作用:十味补益类中药中的当归、枸杞等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保护肠道免受损害。
4.抗炎作用:十味补益类中药中的黄芩、黄连等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肠道炎症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
1.抗菌作用:清热类中药中的黄芩、黄连等草药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病原微生物对肠道黏膜的侵害,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2.减少炎症反应:清热类中药中的黄芩、连翘等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破坏。
3.促进肠道蠕动:清热类中药中的郁金、枳壳等草药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可以增加肠蠕动频率和强度,促进粪便排出,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降低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
4.减少氧化应激:清热类中药中的天麻、菊花等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保护肠道免受氧化应激的侵害。
综上所述,十味补益类和清热类中药对肉鸡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多种影响,包括调节肠道免疫平衡、促进肠道修复、抗氧化、抗炎、抗菌、促进肠道蠕动等作用。
补肾益气的常用药中药杞菊地黄丸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估

补肾益气的常用药中药杞菊地黄丸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估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在补益身体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补肾益气被广泛认为是中医药的一大特色,而其中的中药杞菊地黄丸作为常见的补肾益气中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杞菊地黄丸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估进行探讨。
一、杞菊地黄丸的临床应用杞菊地黄丸是由枸杞子、菊花和地黄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养阴、滋补肝肾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肾是人体的根本之源,主要通过调节水液代谢、促进生长发育、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来维持人体健康。
而杞菊地黄丸正是通过补益肾气、调节肾脏功能来达到治疗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目的。
杞菊地黄丸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 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怕冷等症状;2. 肝肾不足引起的目眩、脱发、视力模糊等症状;3. 肝肾阴虚引起的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干舌燥等症状。
杞菊地黄丸作为一味常用中药,在临床上疗效显著,备受患者的推崇和欢迎。
二、杞菊地黄丸的疗效评估因为杞菊地黄丸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所以疗效的评估也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
以下是对杞菊地黄丸的疗效评估的几个方面。
1. 临床观察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可以评估杞菊地黄丸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症状,使用杞菊地黄丸治疗后是否能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视力模糊,使用杞菊地黄丸后是否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等。
2. 临床实验在一些大规模的临床实验中,可以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使用杞菊地黄丸的患者与未使用的患者进行比较,以评估杞菊地黄丸的疗效。
这样的实验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以更好地评估杞菊地黄丸在各类疾病中的具体治疗效果。
3. 化验指标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血液指标等,可以客观地评估杞菊地黄丸的疗效。
例如,对于肾虚引起的畏寒怕冷症状,使用杞菊地黄丸治疗后,可以检测患者的体温变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是否有所改善。
中药“补气药”——党参

中药“补气药”——党参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前两者主产于甘肃、四川;后者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切厚片。
本品有特殊香气,气味浓,味微甜。
以质柔润、味甜者为佳。
生用或米炒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平。
归脾、肺经。
具有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30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党参甘平,补中益气,止渴生津,邪实者忌。
三、临床应用1.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本品味甘性平,主归脾、肺二经,有与人参类似的补益脾肺之气作用而药力较弱,为补中益气之良药。
治脾气虚弱,倦息乏力、食少便溏等症,常与补气健脾除湿的白术、茯苓等同用。
治肺气亏虚,咳嗽气短、声低懒言等症,可与黄芪、蛤蚧等同用,以补益肺气、定喘止咳。
现代临床治疗脾肺气虚的轻症,常用本品以代替古方中的人参。
2.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心悸气短本品有气血双补之功,故适用于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而见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的气血两虚证,常配伍黄芪、当归、熟地黄等,以增强补益气血之功。
3.气津两伤,气短口渴,内热消渴本品有补气生津作用,适用于气津两伤,气短口渴,以及内热消渴,可与麦冬、五味子、黄芪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党参多糖、党参苷、植物甾醇、党参内酯、黄酮类、酚酸类、生物、香豆素类、无机元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党参水煎醇沉液能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
党参水煎液能刺激胃泌素释放。
党参多糖能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调节肠道菌群比例失调;能升高外周血血红蛋白,促进脾脏代偿造血功能;还能增强免疫功能。
党参皂苷能兴奋呼吸中枢。
党参水、醇提液和党参多糖均能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益智抗痴呆作用。
此外,党参有延年益寿、抗缺氧、抗辐射、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五、“党参与人参”的功效区别党参与人参均具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益气生血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气虚邪实之证。
加减补中益气汤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加减补中益气汤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加减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草药方剂,其主治作用在于补气养血,调和脾胃,增强体质抵抗力,常用于治疗宠物消化不良、贫血、虚弱等症状。
本文将从药物组成、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阐述加减补中益气汤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一、药物组成加减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白术、党参、茯苓、熟地黄、枸杞子和当归等多种中药组成。
这些中药都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共同协同作用,产生强大的治疗效果。
其中,黄芪、人参、党参和熟地黄具有明显的补气养血作用;白术和茯苓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枸杞子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二、作用机理加减补中益气汤具有补益气血、增强体质的功效,还可调节免疫系统、促进胃肠道消化和吸收。
其中,黄芪、人参等中药能够增强机体的氧合作用,提高氧合血红蛋白,增加细胞的ATP合成,从而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茯苓、白术则有助于调整脾胃功能,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酸的分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三、临床应用加减补中益气汤在兽医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以下是其几个主要的应用形式:1、治疗消化不良加减补中益气汤可刺激胃液分泌,促进胃部消化,增强肠道蠕动,从而改善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在家畜、宠物等动物中,常见的消化不良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加减补中益气汤在上述症状中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2、治疗贫血加减补中益气汤中使用的熟地黄、当归等具有补血作用,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补充营养物质,增强血液的流动性,从而治疗贫血等血液疾病。
在家畜、宠物等动物中,常见的贫血症状包括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皮肤黯淡等,加减补中益气汤可以针对这些贫血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
3、治疗虚弱加减补中益气汤通过补充能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增强身体的功能,从而治疗虚弱等疾病。
在家畜、宠物等动物中,常见的虚弱症状包括精神萎靡、行动不便、食欲不振等,加减补中益气汤可以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养生保健常用中药

养生保健常用中药1、人参养生保健应用:人参是众所周知的保健益寿佳品,它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调节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调节心血管系统、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抗休克等作用。
服用人参的方法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有:(1)人参粥:用人参压成粉末3克、粳米60克、用砂锅煮成粥,可食用。
它有益元气,补五脏,生津液、抗衰老的作用。
(2)人参茶:用人参10克、大枣10枚,用开水冲泡15分钟后代茶饮用,它有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的作用。
2、大枣养生保健应用:大枣津浓厚,其味甘美,营养丰富,药力平和,即是寻常之食品,也是常用之药品,久服或入药膳,确有补气血,益脾胃,通九窍,和百药,润肤养[size=3][/size]颜,强志延年等养生保健功效。
凡体质虚弱或欲邀请书衰延年者均可食用。
民间有谚曰:“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
”确为经验之谈。
它具有护肝、抗肿瘤、中枢抑制、增强肌力等作用。
服用大枣的方法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有:1、大枣粥:大枣10枚,茯神15克,小米100克,先煮大枣及茯神,去渣,后下米煮粥。
温食。
2、大枣人参汤:大枣5枚,吉林参(或高丽参)6克。
大枣人参放炖盅内,隔水炖煮1小时。
分两次,温热食。
人参连用2-3次,救治虚脱,人参加至15-30克,如法炖后,顿服。
3、大枣汤:健脾益气止血。
适用于脾虚气弱,食欲不振,气血两虚;脾虚不能摄血之发斑。
现多用于过敏性紫瘢。
大枣15个,洗净浸泡1小时,用文火炖烂。
每服1剂,日3次,7天为1疗程。
3、大蒜养生保健应用:大蒜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原虫、降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保肝、解毒杀虫等作用。
食用方法有:1、大蒜粥:紫皮蒜3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
大蒜去皮,切段,沸水煮1分钟,捞出。
粳米放入煮蒜水内熬粥,待粥将熟时,再把蒜重新放入粥内(如用于结核,另加白芨粉5克)煮至蒜熟,早晚温热服。
2、大蒜浸液:适用于流感,泄泻,痢疾等。
大蒜10克,白糖适量,大蒜去皮捣烂,加开水50ml,澄清,入白糖搅匀。
补益药在中医临床上的运用

补益药在中医临床上的运用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onic Drug北京炎黄中医医院夏其奎摘要:在中医临床工作中,补益药的用途相当广泛,不仅虚损性疾病可用,一般疾病甚至急性热病都可以使用。
有的医家常畏惧补益药有“助邪”、“留寇”之弊而不敢放手使用。
其实,不论是从疾病的发生发展,还是从补益药的分类来看,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临床上可以大量、广泛使用补益药,不仅没有“助邪”“留寇”之弊,反而对疾病的治疗、促进机体的康复大有裨益。
从补益药的分类上看,大致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壮阳四大类,这四个大类,侧重于不同的方面。
纵观患病后机体的表现,不外乎机体“阴阳失调”的总机理:或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或阴阳格拒。
调整阴阳,其实是补益药的一个重要功能———补其不足。
补其不足,自然能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从疾病的发生发展来说,平素阴阳调和,正气旺盛,邪无所致,当机体某一时机阴阳失调,或正气内虚,则外邪乘虚而进,内邪顺势而作,发为病也。
当调和了阴阳,补足了正气,能祛邪外出,则外邪自去、内邪自灭。
从临床疾病的表现来看,有慢性虚损性疾病,有急性病,有疑难杂症。
慢性虚损性疾病使用补益药不必赘言。
急性病来势凶、变化快,但大多数疾病都与体内阴阳失调、正气受损有关,不论发病多急,仍然有正气不足的一个方面,或脏腑不足,或素体阴虚,或平素阳...关键词:补益药临床运用补益中药用于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应该是在身体已虚弱到应用以上三种方法无效,或在已患有慢性疾病的情况下方可以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
补益中药并不是像有些商业宣传的那样——“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各类人群”等,其实补益中药主要适用于中老年人中体质偏于虚弱的人群,身体强壮的人没有必要服用补益药。
需要说明的是,补益中药不适用于儿童及青少年人群。
中医学认为儿童为稚阳之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应按照人体的正常规律成长。
儿童时期如果服用过多的补益药,有如揠苗助长,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补益类中药的临床应用(一)一、相关概念养生保健食疗补虚合理用药养:护养、保养、调养;生:生命、生存、生长;养生:保养生命的意思。
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保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何为“保健”?保健:保护健康。
亦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何谓“食疗”?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食疗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食与药的区别偏性程度药食两用??为“补药”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病理偏向的药物,称为补药。
人参、鹿茸、西洋参、枸杞子、冬虫夏草、阿胶、六味地黄丸、肾气丸补药适用于虚证药食两用皇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品种,如大枣、芝麻、山药、葡萄、核桃、百合、生姜、薏仁等。
二、误区及原因误解一:为进补,吃广告;跟风、攀比;无虚滥补;补而求全、求高、求多。
“进补”误用形式误解二:一个方子谁都能用中医食疗讲究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即便表现出来的都是高血压、糖尿病,可能每个人的病因都不一样。
误解三:食疗是绝对安全的无论食物还是药物,只要其中的药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
剂量决定毒性。
“食补”误用形式误解四:食疗无需医生,可以自己操作。
许多人看了一两篇文章,就给自己的体质定性:或寒或热、或实或虚、或燥或湿。
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食疗,这是不正确的。
补益药不良应用现象:v 无明确指征v 违反禁忌症与慎用症v 剂量过大v 疗程过长v 剂型不适当v 选药不当、用药过多v 配伍错误三、合理进补原则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为主的食、药物,称为补药(食)。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疾病病理生理特点,给患者制定饮食配方、药物方剂,达到临床目的。
三个关键:患者体质、疾病特点、起(辅助)治疗作用。
食补原则食补不可代替治疗。
需要药物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用药,绝不能贻误。
因人而异辩证施膳。
根据个人的性别、年龄、体制等,以及病情的寒热虚实正确辩证,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时因地制宜。
季节不同,食疗方法也不同。
贵在坚持。
补虚药应用原则:补虚药是药物(不可任意选用);补虚药不能随意应用(剂量/疗程);补虚药临床功用各有针对性;补虚药配伍禁忌;功用与适应症:补气,用于气虚证;补阳,用于阳虚证;补血,用于血虚证;补阴,用于阴虚证;填精,用于精亏体弱证。
补气药: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
补益脏气以纠正人体虚衰的病理偏向。
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元气等。
治疗时应:气虚证。
通识症——气短、乏力、头晕、脉虚无力、舍淡等。
鉴别:肺气虚兼见自汗、恶风、易感冒、语音低怯等,脾气虚兼见食少、便溏、消瘦、脏器下垂等,心气虚兼见心悸、失眠健忘,肾气虚兼见遗尿、遗精、腰酸乏力……补阳药:味多甘辛,性温热,主入肾、脾心经。
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诸证。
治疗阳虚证,见畏寒肢冷、便溏尿清、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色晦暗、舌淡脉迟等。
鉴别肾阳虚证:兼见腰膝凉痛、遗尿滑精、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动则气喘等;脾阳虚证:脘腹冷痛,食少纳呆,唇舌色淡;心阳虚证:心悸,肢节青紫,喘憋胸闷,心前区不适。
补血药:甘温质润,主入心肝血分。
补益心血、肝血为主。
治疗血虚证,见头晕耳鸣,面唇甲色淡,舌淡,脉细等。
鉴别心血虚兼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肝血虚兼见月经量少,两目干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等。
补阴药:性味以甘寒(或偏凉)为主。
质润,能补阴、滋阴、润燥。
补肺阴、补胃(脾)阴、补肝阴、补肾阴、补心阴等。
鉴别肺心阴虚:心悸;干咳少痰,咽干鼻燥,盗汗胃(脾)阴虚:胃脘嘈杂,肝阴虚:目涩、耳鸣、肾阴虚: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液不足,皮肤、咽喉、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
盗汗、五心烦热。
使用注意:1.要防止不当补而误补。
2.应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
3.用于扶正祛邪,分清主次。
4.避免使用可能妨碍祛邪的补虚药,补虚而不留邪。
5.注意补而兼性,使补而不滞。
四、进补示例示例动物源中药;植物源中药。
动物源性补益食/药鹿茸阿胶紫河车鞭类雪蛤海参蛤蚧鹿茸性味:甘、咸,温。
归经:归肝、肾经。
鹿角:补肾助阳,活血散瘀。
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血,止血。
鹿角霜:补肾助阳,温中敛疮。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主治: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
小儿发育不良,骨折久不愈合等。
※用法用量:1~2g,研粉冲服,或入丸散剂,亦可浸酒。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不可骤用大量。
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
凡阴虚火旺者均当忌服。
四种情况不宜服用鹿茸:有“五心烦热”症状,阴虚之人;小便黄赤,咽喉干燥或干痛具有内热症状之人;经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经量多血热之人;伤风感冒,发热畏寒、咳嗽多痰等外邪正盛之人。
激素类物质刺激胃肠道粘膜,引起胃肠道反应。
表现:上腹疼痛、恶心,严重时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过敏、面色苍白、心慌、气短、胸闷。
阿胶1.补血→血虚证。
2.止血→多种出血证,长于治疗妇科出血及咳血等。
3.滋阴润燥→阴虚火旺之心悸、失眠、心烦等。
用法用量:内服:5~10g,阿胶烊化,阿胶珠入煎剂。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
故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或纳食不消,痰湿呕吐及泄泻均不宜服。
禁忌:1.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或者有胃肠疾病的人服用量要少或者不用。
2.有溃疡出血者必须在止血后半个月才能服用;3.经期不能服用,流产及产后需等恶露排净后才能服用;4.感冒、腹泻病人不宜服用。
5.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3岁以内不要服用。
7.阴虚阳亢体质的人,需要酌情减量或者减少频率,以防出现喉痛等上火症状。
8.中风病人也不宜进补阿胶,因阿胶会增加血小板(中风病人通常是血瘀),从而可能引起再次中风。
9.由于阿胶的蛋白有抗原性,所以,换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和长期处于高敏状态的人服用后,很容易发生过敏;它也能激活抗体,因而患有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须谨慎使用。
紫河车1.补精益气养血→经气血不足证如神疲乏力、神气怯弱、不孕不育。
2.补肺肾、定喘嗽→肾阳虚证,肺肾两虚之虚喘久嗽等。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日服3—9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用。
易致恶心、头痛、眩晕、腹泻、食欲不振,过敏性皮疹,严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
海参保健功能:补阳填精,延续衰老,消除疲劳。
据《纲目拾遗》载:海参有再生、滋补、生精、修补组织等功能。
还有益精补肾、养血润燥,增强人体细胞组织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
特别是病人手术、女性经期和体力、精力不足时,能迅速补充和恢复体力,是保健美容品。
雪蛤雪蛤油润肺养阴.化精添髓、补脑益智、平肝养胃、抗衰驻颜、健脑益智、延缓衰老、用于身体衰弱、产后气虚、肺痨咳嗽、内分泌失调等。
雪蛤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神疲乏力、肾亏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
1.降血脂;2.抗疲劳;3.增强机体免疫力;4.提高机体耐力;5.镇静、抗焦虑;6.提高脑组织细胞的供氧及利用氧能力;7.增强性功能。
每次大概用10克,一周食用一次。
1.阳虚的人、患有感冒的人、脾胃虚弱和消化能力弱的人,以及老年人要慎用。
2.育龄妇女要慎食,尽量少吃,而且对于年轻女性来说,过高的激素是妇科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3.儿童太过频繁食用雪蛤,可能会致性早熟。
鞭类牛鞭,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
鹿鞭,有补肾、壮阳、益精等作用。
能活血、催乳,在临床上用于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鸣、阳痿和妇女宫冷不孕等症。
黄狗肾,壮阳、养髓。
阳痿,宫冷不孕,骨痿筋软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或装胶囊,每次1~1.5g;或泡酒。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骨蒸劳嗽及内有湿热者忌服,冬季、适量;儿童未发育者及更年期老龄男士慎食。
蛤蚧1.助肾阳、益精血→肾阳虚阳萎等2.补肺气、定喘嗽→肺肾两虚之喘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每日服3~6g。
※使用注意:风寒及实热喘咳均忌服。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常见于中成药制剂.蛤蚧定喘丸所致的胃肠道症状,人参蛤蚧丸所致的皮肤损害,等等。
植物源药/食参类山药虫草当归何首乌龙眼肉百合枸杞子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
归经: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用于元气虚脱证,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健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10~30g,宜另煎兑入;或研末,1~2g;或敷膏;或泡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
[人参综合征]指不对症服用大量人参或进补虽对症,但一次或连续数次用量过大致使血压升高、鼻出血、精神高度兴奋、烦躁不安、失眠、过分激动、神经过敏、眩晕头痛、皮疹,甚至抽搐、惊厥等症状。
出血是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
①合用与配伍禁忌:人参不宜与藜芦同用,人参忌与五灵脂、莱菔子同用。
②与西药的配伍禁忌(1)人参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合用。
因在酸性环境与酶的作用下皂苷极易水解失效。
(2)不宜与含有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次碳酸铋等合用,因同服后可形成沉淀,致使机体难以吸收而降低疗效。
(3)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同用,如西地兰、毒毛旋花素、地高辛等,会引起强心苷中毒。
(4)不宜与中枢兴奋药同服,如咖啡因,极易发生中毒反应。
(5)人参与抗凝剂具有拮抗作用不宜同用,如合用时,应增加抗凝剂剂量。
(6)人参不宜与西药鲁米那、水合氯醛等镇静止痉药合用,与此类药物合用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故须特别注意。
(7)忌与降糖药同服。
(8)人参有稀释血液的功能,因此服用“贫血药”时不能同时服用人参,不然可能会使病情恶化。
(9)再有含参的中成药如“人参再造丸”等,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痢特灵、优降宁、异烟肼、苯乙肼等同用,因这些西药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被酶破坏,贮存于神经末梢中③特殊人群用药禁忌:婴幼儿及青少年如非特殊需要,不宜常服人参。
身体健康者、孕妇、感冒患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胃肠溃疡者、肺结核患者、高血压患者、肾虚,遗精早泄者、急性胃肠炎患者、肝胆疾病患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者、红斑狼疮患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凡癔病、狂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宜服人参;患肝炎、肾炎、肾功能不全伴尿少者、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等的急性期,以及咳嗽多痰、腹胀便秘、高热口渴、面红目赤、尿黄、舌红苔黄干、脉数有力者等,都应禁用人参。
绝经期后妇女使用人参不当可致阴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