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

1.视觉文化的概念1913年匈牙利电影美学家巴拉兹提出,以电影为代表。
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视觉文化的样式,成为视觉文化崛起的表征。
较之于口传文化与印刷文化,电影主要是一种以影像来传递信息的视觉文化。
电影并不直接等同于视觉文化,电影史视觉文化的诸多表征之一。
视觉文化的概念(名解)其一,视觉文化概念是指一个文化领域或研究对象,它不同于词语的或话语的文化,其中视觉性占据主因或显赫地位,所谓视觉文化就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性现象,它与后现代和消费社会密切相关。
其二,视觉文化也可以用来标示一个研究领域,或是广义的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性的研究。
图像的劣根性:浅薄化、粗鄙化、平面化。
2.解析视觉文化的当代发展趋势①视觉性成为文化主因当代文化或文化中的高度视觉化,就体现在对视觉性和视觉效果的普遍诉求上,从广告形象到影视节目,从印刷图像到服饰、美容、建筑、城市形象等形形色色的视觉图像无处不在。
当代文化高度视觉化把可视性和视觉快感凸现出来,这就从根本上摧毁了许多传统法则。
在“眼球经济”时代“被把握为图像”的东西才是充斥着权利和影响的东西.视觉因素一跃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要素,成为创造、表征和传递意义的重要手段。
当代文化不仅体现出高度视觉化的特征,而且是一种普遍视觉化,即是视觉化对非视觉化领域广泛的“殖民”。
②图像压倒文字如今图像更具优势,更有吸引力和诱惑力,读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仅在印刷中图像凌越文字占据了主导地位,就电影和文学而言,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进一步强化了小说文字描绘的图像化倾向,在读图时代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
读图时代(名词解释)从广义上说,读图时代这一表述揭示了图像成为我们阅读的主要领域。
从狭义上说,所谓读图,就是指印刷物本身的图像化趋向正在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把我们从抽象的文字解读中“解救”出来,转向了种种直观生动的图像。
图像淩越文字,表明了视觉文化不同的特性。
③对外观的极度关注历史的看,没有那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对日常生活的种种外观如此关注。
什么是视觉艺术,它对我们视觉文化的了解有多少?

什么是视觉艺术,它对我们视觉文化的了解有多少?视觉艺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是绕不开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在当代社会中,视觉艺术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等。
那么,什么是视觉艺术呢?它对我们视觉文化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什么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指通过视觉元素的运用,如线条、色彩、形状、空间等,以及对于人眼感知的光线、影子、透视等的控制,创造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的艺术类型。
它可以表现出物体、事物、意境等多种形式,是一种将观念、情感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视觉艺术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绘画、平面设计、雕塑、摄影等多种形式。
二、视觉艺术对于我们视觉文化的了解视觉艺术是一种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艺术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可以通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文化。
对于观众来说,欣赏视觉艺术也是一种了解文化、加深认知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下所孕育的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表达。
三、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1. 绘画:绘画是用颜料在画布、纸张、木板等载体上表现形象、构成、色彩等美的艺术。
绘画作为视觉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可以通过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来表达出何种思想、情感和文化背景。
2.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指在平面载体上,通过各种图形和文字,运用色彩、构图等设计手法,创造出一种视觉效果的设计类型。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与传统绘画密切关联的艺术形式,在现代时代中发挥了更加广泛的作用。
3. 雕塑:雕塑是用各种原材料,如石头、木头、金属等,通过刻、铸、塑等方式,将丰富的美术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作为一种多样化、三维化的视觉艺术形式,所具有的表现力及空间感超过了平面艺术的限制。
4. 摄影:摄影是以光线和分光影像感光材料为基础的技术表现方式,是绝大多数人接触到的视觉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摄影,人们可以捕捉到瞬间、观察到环境中的细节,用不同形式的图像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和情感。
视觉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研究视觉文化是指通过人类眼睛所能感知到的各种视觉元素和表现形式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它涵盖了艺术、设计、影像、媒体等多个领域,通过视觉表达和交流,传递人文思想、审美观念和社会观念。
视觉文化研究则是对这些视觉元素和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视觉文化研究的目的是理解和解读视觉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它通过对不同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观。
通过研究视觉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认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视觉文化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实地调查、视觉分析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阅读和整理,了解到不同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和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直接感知和体验不同文化的视觉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视觉文化研究的内容涵盖广泛,包括艺术作品、设计作品、影像作品、媒体作品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其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
他们也可以研究不同设计作品的功能和表达手法,从而探讨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分析影像和媒体作品,了解到不同视觉元素和表现形式如何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影响和影响。
视觉文化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不同文化中的视觉文化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同时,它也为我们创作和传播视觉作品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视觉文化研究是对通过人类眼睛所能感知到的各种视觉元素和表现形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中的视觉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认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视觉文化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视觉文化资料

视觉文化
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官之一,视觉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深刻影响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视觉文化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感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和认知的过程。
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视觉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从早期的岩画、壁画到当代的电影、电视等,视觉文化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视觉文化通过视觉艺术、视觉传媒、视觉符号等方式,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传递给人们,成为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视觉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催化剂。
通过视觉文化,人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感知世界,从而拓宽思维,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视觉文化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对人生、世界的认知和表达。
在视觉文化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从而促进文明的融合和互动。
视觉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全球化,视觉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日益突显。
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媒体等方式,视觉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处理好视觉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视觉文化,是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视觉文化的发展。
通过加强对视觉文化的研究
和宣传,可以增进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只有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发展具有传统与现代结合特色的视觉文化,才能实现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
2024年《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学习心得(2篇)

2024年《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学习心得视觉文化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分析这些复杂的图像是如何汇聚在一起的。
这些图像并非源于一种媒介或产生于某一个学术界明确划分的地方。
视觉文化把我们的注意力引离结核完善的、正式的观看场所,如影院和艺术画廊,而引向日常生活中视觉经验的中心。
现在,关于看和看的状态的不同观念,在所有的视觉亚学科之间及其内部颇为盛行。
当然,这种做法对于区分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态度因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诸如我们是去看电影、在家看电视,还是去参观美术展览有所不同。
然而,我们的绝大多数视觉经验并不是产生于这些正式的、有结构的观看时刻。
正如伊雷特•罗戈夫在她的论文中指出的:我们留意到的一幅画可能出自于一本书的护封或一则广告中;看电视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观看者的个人行为;我们可以像在传统的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从录像带、飞机或有线电视上看到电影。
正像文化研究已寻求了解人们在大众文化消费中创造意义的诸种方式一样,视觉文化首先研究人们日常生活的视觉经验,包括生活快照、盒式录像机,甚至于风靡一时的艺术展览。
视觉文化必定是一个历史学科,它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即视觉形象不是稳定不变的,在现代性的特殊时刻,它改变着与外界现实的关系。
正如哲学家利奥塔曾论述过的:"现代性,无论出现于何地,都离不开信仰的崩溃,离不开在现实世界中对现实匮乏的发现--这一发现是与其他现实事物的介入相关联的"。
当一种表征现实的方式失去根基时,另一种方式会在它消失之前取而代之。
古代政体(1650。
1820)形象的形式逻辑最初让位于现代社会(1800。
1975)照片的辩证逻辑。
传统形象服从它自身的规则,该规则与外部世界无关。
例如,透视法是依赖观看主体用一只眼睛、从某一点仔细观察形象。
尽管没有人真的这样做,但这一形象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因而是可信的。
当透视法宣称的所谓"对现实最准确的再现"失去了基础时,电影和摄影就创造一种全新的、与现实的直接联系,以至于我们乐于承认从形象看到的是"真实"。
视觉文化研究详细内容

视觉文化研究详细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性、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视觉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视觉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视觉文化的发展历程、视觉文化的研究方法以及视觉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展望了视觉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概括总结了本文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视觉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视觉艺术作品,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视觉文化研究、重要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当代社会、影响、传统文化、关系、发展历程、研究方法、个体、社会、意义、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结论总结1. 引言1.1 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变得越发凸显。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各种视觉信息的时代。
视觉文化已经深刻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对视觉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特点和趋势,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视觉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影像、符号、视觉语言等对个体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揭示视觉文化与人们生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密切关联。
视觉文化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审视和解读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转化过程,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碰撞。
在全球化背景下,视觉文化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理解。
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关乎个体的视觉体验和文化认同,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背景传统文化与视觉文化的交融也为视觉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视觉文化相互融合,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现象。
通过研究视觉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拓展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视觉文化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2024年视觉文化_从传统到现代》范文

《视觉文化_从传统到现代》篇一视觉文化_从传统到现代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一、引言在当代社会中,视觉文化已成为了人类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也包括了现代科技所催生的新型视觉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视觉文化的演变过程,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传统的视觉文化传统的视觉文化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不同文明和文化的瑰宝。
在传统视觉文化中,艺术家通过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和手法,创造出富有感染力和个性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也体现了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现代视觉文化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视觉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摄影、电影、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为视觉文化的传播和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现代视觉文化不仅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而且在内容上也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使得视觉文化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四、视觉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视觉文化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现代视觉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和评价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标准。
其次,视觉文化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通过各种媒介,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此外,视觉文化还对教育、娱乐、广告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视觉文化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视觉文化的未来将更加丰富多彩。
一方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将为视觉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多样性的增加,视觉文化将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视觉作品,它们将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富性。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

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引言视觉文化传播是当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视觉媒体作为主要载体,通过影像、图像、符号等作品传达着各种文化信息。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视觉文化传播不仅在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在巩固和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多元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视觉文化传播这一文化形态以及其传播理念,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诠释。
二、视觉文化传播的内涵视觉文化传播是指通过视觉媒体将一种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它以影像、图像、符号等视觉元素为基础,以直接触动感官的方式塑造了人们对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视觉文化传播并不是简单地将文化元素进行展示,而是通过符号的运用和传播的技巧来表达文化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念。
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如文字、语言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视觉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能够更好地拉近受众与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加交流与共鸣的可能。
三、视觉文化传播的重要性1. 文化保护与传承视觉文化传播对于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受到全球化文化的冲击,文化多样性受到威胁。
通过视觉文化传播,可以将本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展现给世界,提升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2. 文化交流与融合视觉文化传播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与独特性,视觉文化传播可以通过影视作品、艺术展览等形式将不同文化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形态,推动文化交流与互动,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3. 传播理念的创新与推动视觉文化传播具有创新和推动传播理念的作用。
传统文化传播通常以文字和语言为主要手段,而视觉文化传播以影像符号为基础,更加直观生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视觉文化传播的出现,推动了传播理念的创新,提升了传播效果,为文化传播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视觉文化
当读书时代来临,视觉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一种主流形态而对人们耳濡目染只时,“观看”,就不在是个简单的行为,而有着耐人寻味的丰富内蕴,我们不能不关注视觉素养这样一个问题。
视觉素养是指一种“有意味地看”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主体性和自觉性的“视觉鉴赏与意义解读”的修养。
我们坚信:美,是广泛存在着的;美,对于每个人的人生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能够敏锐地捕捉和充分地享受美,因为“美”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形式之所以美,必定存在与此形式相关的内涵意义。
“美”就是外显与内涵的内在有机统一的体现。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
虽然儿女的“看”的生理能力是与生具有的,“看懂”的能力却是随着生命成长而逐步发展的。
因此,对“美”的“解蔽”,不仅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更需要一颗“敏感”的心灵,需要视觉文化素养的支持。
“视觉”当然是指人所具有的认知世界的功能。
既然世界进入到处处以视觉表象符号作用于人类认识感官的时代,诉诸感性的具象性符号大于诉诸理性的抽象认识符号,人的解读图象的功能就相应地变得更重要,视觉功能开始占据文化欣赏的主要位置。
“视觉”在这里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看”和“读”,而是特指解读某种具象性的对象。
流行音乐当然不属于视觉文化,但是当周杰伦在舞台上演出时,含糊不清的歌词和又唱又跳的动作使人们的“听”的功能退让给视觉的欣赏表演。
一般的图书以文字为主,不属于视觉文化的范围,但读图时代的到来,以至于蔡志忠的漫画及其模仿者把各种经典文本都漫画化了,那就算是视觉文化所关注的对象了。
所以我觉得研究者把研究范围从“视觉艺术”扩大到“视觉文化”是符合社会文化信息发展的实际需要的,也是社会扩大研究范围,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视觉艺术”的扩大。
事实上这不断发展变化更新着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都不是纯艺术范围,甚至是与传统精英艺术相对立、起到破坏消解作用的因素,就如漫画对于经典名著、广告对于诚信伦理、流行歌手对于传统音乐,等等。
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普及“化”的过程中必然也会改变自己的传统面貌,甚至面临消解自身的危险。
这是一个相生相克的过程。
研究“视觉文化”应该把这样一种过程作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并提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
视觉文化为什么会在今天如此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视觉文化为什么会在今天产生如
此大的社会影响?视觉文化为什么会在今天引发诸多学科的密切关注?
1.现代传播科技构筑了张扬视觉文化的媒体平台
德国着名的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论及电影作为视觉媒体达观时说,人们有着再现现实的永恒冲动。
但是,在电影诞生以前,尚无一种媒体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永恒的冲动。
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恩惠,使电影开始满足人们观看现实的深层欲望。
现代传播科技作用下的媒介发展至今,不但足以“展现”、“表现”现实,而且能够“虚拟”现实。
这一切都表明,首先是现代传播科技发展并构筑了张扬视觉文化的媒体平台。
当今媒体的高度发达,特别是数字化媒体的出现,更是构筑起了视觉文化的全球化平台。
数字化媒体将成为传媒主流。
传媒领域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有两个显着的特点。
一是各类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步伐加快——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体,尽管最后的形态还是以纸介质呈现在受众面前,但制作全过程已经数字化;传统摄影正在向数字摄影发展;传统电影正在向数字电影发展;广播在经历了调幅、调频两个技术发展阶段后,正进入数字音频广播新阶段;电视也正全面迈向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及数字压缩卫星直播电视。
二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传播工具层出不穷,并推向了社会,为社会普遍接受。
2.消费社会构筑了产生视觉文化的温床
英国学者斯特里纳地认为:消费主义与媒介饱和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核心。
一旦建立起具有充分作用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消费需求的增长就开始出现,然后人们就要获得休闲,或在工作道德之外获得消费道德。
人们对消费的需要已经变得比生产更为重要。
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一起引发了后现代特征。
正是在这基础上,消费社会与形象主导文化的关系显露出来。
形象与商品的内在联系使得消费社会必然趋向于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在今天的发展显然与消费社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处于这样的消费社会中的视觉文化呈现出的“浅显”与“通俗”。
在这方面,前苏联学者巴赫金所指出的民间文化狂欢化状态,也是一种视觉化的形象狂欢。
在这种视觉化的形象狂欢中,视觉形象本身不但颠倒了各种官方文化的原则和美学标准,而且具有全民性和广泛参与性。
在当代文化中,形象的生产和消费本身具有不同的指向和作用。
3.符号经济学理论让我们透发视觉文化产业的崛起
“文化工业理论”的出现可以说是构成了视觉文化在今天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矗“文化工业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个理论派别。
实际上,早在40年代西方学者阿多那和霍克海默就在《启蒙的辩证法》等着作中提出了文化工业的理论雏形。
他们认为,文化可以是由大批的工业技术生产出来的,并可以形成产业体系。
这种产业体系,是为了获利而向大批消费公众销售的。
为了达到这目的,就要发展乏味的标准化的文化生产程式,例如美国电影工业中的类型影片。
这种文化工业的出现,在具有文化同质性的同时,还具有文化的拉平和降低能力。
显然,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远不是今天被诸多媒体研究者曲解了的“媒介产业”理论,这种理论的实质不是褒扬文化工业,而是批判文化工业。
只不过,这些理论观点在显现批判力量的同时,透发了他们对文化工业性质的某些认识。
构成视觉文化理论基础的另外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是“文化主义研究”。
从1964年英国的伯明翰大学成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始,这一流派越来越显示着持久的学术生命力。
有相当的文化主义研究者认为,当今的社会的文化正在形成着工业化的文化体系,其间视觉文化的工业化体系占有突出的地位。
视觉文化的发展,不仅真正引发和巩固了消费社会的工业化体系,而且将极大地影响人们共有的模式化行为和思想。
他们的观点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阿诺德和利维斯的影响。
在这方面。
英国学者霍卡特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他认为,视觉文化是千篇一律和可以预料的,对于人们的耳朵和眼睛,它是简单易懂的。
但不幸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它是文化。
真实的文化今天受到了视觉文化产业的威胁,并越来越被拖进为利润而生产的
在今天,视觉文化传播不但在生产体制上发生了上述的巨大变化,而且在流通体制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由于视觉文化传播借助了最现代化的媒介科技平台,全球化的流通方式将比任何文化传播形态都更为突出和强烈。
曾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后福特主义”生产流通方式将在这一领域更为突出地表现出来。
后福特主义确定了一种以人们通常称之为新兴弹性积累制为核心的新型社会统一体。
通过对货币资本、商品、生产工具和劳动力等因素的国际流动的考察,揭示了当代社会新的组织结构。
所谓的弹性专门化表现在新式分散化生产和瞄准专业化市场的设计生产综合体;非整体化的企业。
(其生产不再集中在位于单一地点的大型工厂),放弃了规模经济而青睐范围经济。
如最近美国AOL——时代华纳集团所用进行的通过卫星数码传送电影,数码加密接收并进行全硬盘播出的技术全面推广,将使得传统的世界电影发行放映体制陷于崩溃,以至重构。
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