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人教版第一册第四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 核素练习题

2019版人教版第一册第四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 核素练习题
2019版人教版第一册第四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 核素练习题

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核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核素中,中子数和质子数相等的是( )

①18O;②12C;③26Mg;④40K;⑤32S

A.①②B.②⑤C.只有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18O的质子数8,中子数为18-8=10,故①错误;

②12C的质子数6,中子数为12-6=6,故②正确;

③26Mg的质子数12,中子数为26-12=14,故③错误;

④40K的质子数19,中子数为40-19=21,故④错误;

⑤32S的质子数16,中子数为32-16=16,故⑤正确;

中子数和质子数相等的是②⑤,故选B。

2.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关于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1个O4分子由两个O2分子构成

C.O4和O2互为同素异形体D.O4和O2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O4是单质,不是化合物,A错误;

B. 1个O4分子由4个O原子子构成,B错误;

C. O4和O2是氧元素的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 O4和O2之间的转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故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D错误;

答案选C。

3.某种元素原子的质量是ag,12C原子的质量是bg,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已知信息可得N A=12 b

B .Wg 该原子中含有

W

a

个该原子 C .Wg 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A

W

aN mol

D .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一个12C 原子的质量为bg ,A N 个12C 原子的质量为12g ,可得A 12

b

N =,故A 正确; B .一个该原子的质量是ag ,则Wg 该原子的原子数目为

W

a

,故B 正确; C .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

A a g mol N -?,Wg 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A

W

mol a N ,故C 正确; D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1g mol -?',故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

4.近年来我国政府强化了对稀土元素原料的出口管制,引起了美、日等国家的高度关注与不满。所谓“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及第五周期ⅢB 族的钇(39Y),它们被称为“工业味精”。它们在军工生产、高科技领域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稀土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们的原子核外均有5个电子层 B .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均含有3个电子 C .它们均是金属元素

D .76Y 、80Y 中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镧系元素属于第六周期,而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则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选项A 错误;

B .过渡元素最外层电子均只有1-2个,选项B 错误;

C .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选项C 正确;

D .76Y 、80Y 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选项D 正确; 答案选C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转化为白磷,属于物理变化

B.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故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

C.O2和O3分子式不同,结构相同

D.单质硫有S2、S4、S6等,它们都是硫的同素异形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变成白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石墨和金刚石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构体,B错误;

C、氧气和臭氧和分子式不同,结构也不同,C错误;

D、S2、S4、S6等都是硫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硫的同素异形体,D正确。

答案选D。

6.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O4是一种化合物

B.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C.O4和O2互为同素异形体

D.一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O4只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A错误;

B. O4是具有明确化学式的单质,属于纯净物,B错误;

C. O4和O2属于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 一个O4分子由4个O原子构成,D错误。

答案为C。

7.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 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互为同位素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13C 与15N 的中子数分别为(13-6)=7、(15-7)=8,不相等,故A 错误;

B. C 60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原子,不是13C 的同位素,故B 错误;

C. 15N 与14N 都是N 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C 正确;

D. 15N 的核外电子数为7,中子数(15-7)=8,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相同,故D 错误; 故选C 。

8.最近,美伊关系风云变化,2020 年 1 月 6 日,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重水(D 2O )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H 2O 与 D 2O 互称同素异形体 B .氘(D )原子核外有 1 个电子 C .1H 与 D 互称同位素 D .1H 218O 与 D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H 2O 与 D 2O 均为水,属于化合物,不互为同素异形体,A 错误;

B .氘(D)原子内有1个质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核外有1个电子,B 正确;

C .1H 与

D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二者互称同位素,C 正确;

D .1H 218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 D 2O 的相对分子质为2×2+16=20, D 正确; 故选A 。

9.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N +

5、H 3、O 4、12C 60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N +

5中含有36个电子 B .O 2和O 4互为同位素 C .12C 60中含720个中子 D .H 2和H 3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5N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7134?-=,A 错误;

B.2O 和4O 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 错误;

C.每个12C 原子含有6个中子,则12

60C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660360?=,C 错误;

D.2H 和3H 是由氢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 正确; 答案选D 。

10.在高压下氮气会发生聚合得到高聚氮。后来科学家利用2N ,又制出3N 、4N 、5N 、60N 及5N +

含的

化合物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N 、4N 、5N 、60N 都是氮的同位素 B .255N =2N 是化学变化

C .高聚氮与2N 、3N 、4N 、5N +

、60N 互为同素异形体

D .NO 和2NO 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3N 、4N 、5N 、60N 都是氮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 错误;

B.2N 转化为5N 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 正确;

C.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的互称,5N +

是阳离子,不是单质,与2N 、3N 、4N 、60N 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 错误;

D.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的互称,NO 和2NO 是化合物,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 错误; 故选B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B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之间不可能相互转化

C .氧气和臭氧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D .液晶兼有液体和晶体的部分性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同位素是指同种元素形成不同性质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A 错误;

B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之间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相互转化,如氧气可以转化为臭氧,B 错误;

C .2O 和3O 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C 错误;

D .液晶呈胶状黏稠,在常态下表现为各向同性,若加以某种条件,比如通电,液晶分子便会整齐排列,从

而表现出各向异性,因此,液晶兼有液体和晶体的部分性质,D 正确; 故选D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C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碳元素只能形成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混合物中也可能只含一种元素,如O 2和O 3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A 说法错误;

B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 说法正确,

C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 说法错误;

D .碳元素能形成金刚石、石墨、C 60等多种同素异形体,D 说法错误。 答案为B 。

13.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了一种过渡金属的新核素18572

Hf ,其单质具有延展性好、不易被腐蚀等特点,可应

用于高科技领域。18572

Hf 可由18072Hf 转化而成,下列有关18072Hf 、185

72Hf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180

72

Hf 转化为18572Hf 是化学变化

B .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80721 mol Hf 所含中子数比185721 mol Hf 少5 mol

D .

180

72

Hf 、18572Hf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180

72Hf 转化为18572Hf 的过程中,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A 错误; B .18072Hf 、18572Hf 互为同位素,B 错误;

C .

18572

Hf 和18072Hf 的中子数分别为18572113-=和18072108-=,C 正确;

D .互为同位素的核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D 错误; 故选C 。

14.在原子中,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 .质子数=核电荷数

B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C .质子数≠中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电荷数,A 正确;

B.在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C 1111212

?

个原子的质量

个质量,近似计算中用质量数代替相对原

子质量,B 错误;

C.质子数与中子数可能相等、可能不相等,如2H 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1H 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C 错误;

D. 相对原子质量=C 1111212

?

个原子的质量

个质量,D 错误;

答案选A 。

15.下列各组微粒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14

7N

146

C

B .21H 3

1H

C .1H 2O 3H 2O

D .O 2 O 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详解】

A. 两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故A 错误;

B. 21H 与3

1H 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分别为1和2,符合同位素的含义,故B 正确;

C. 1H 2O 与3H 2O 属于分子,不是元素原子,故C 错误;

D. O 2与O 3属于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 错误; 答案选B 。

16.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H 3、O 4、C 60、N +

5等均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 2与H 3属于同素异形体 B .16O 2与18O 4属于同位素 C .12C 60的质量数为720g/mol

D .N +

5离子中含有36个电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故H 2与H 3属于同素异形体,A 正确;

B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之间的互称,故 16O 2与18O 4不属于同位素,而是同素异形体,B 错误;

C .12C 60的摩尔质量为720g/mol ,C 错误;

D .N +

5离子中含有7×5-1=34个电子,D 错误; 故答案为:A 。

二、填空题

17.氧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环境、生命活动、生产、科研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氟利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产生氯原子,氯原子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氯原子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可用

如下过程表示:32Cl O ClO O +??→+、32

O O O →+光照

、2ClO O O Cl +??→+。这一过程总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氯原子在反应中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出了新型的氧分子4O ,它可能具有与S 4相似的长方形结构。4O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质量的2O 、3O 、4O 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下列有关4O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题述中生成4O 的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

B .4O 与3O 、2O 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C .4O 可能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答案】Cl

322O 3O ???→光照

催化剂 164 g mol -? 6:4:3 1:1:1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32Cl O ClO O +??

→+、32

O O O →+光照

、2ClO O O Cl +??→+相加,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Cl

2O 3O 光照

;氯原子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有改变,是催化剂;

(2)O 4的摩尔质量为4×16g/mol=64g/mol ;设2O 、3O 、4O 均为ag ,三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 mol 32 、a

mol 48

、a mol 64,物质的量之比为a mol 32 :a mol 48:a

mol 64

=6:4:3,故分子数之比为6:4:3;原子数之比为6×

2:4×3:3×4=1:1:1; A .由2O 制备4O ,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A 错误; B .2O 、3O 、4O 均为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氧的同素异形体,B 正确;

C .4O 中的O 为0价,可以降为-2价,表现氧化性,且2O 、3O 的氧化性都很强,故4O 也可能具有很强的氧化性,C 正确; 故选A 。

18.原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等都属于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下列八种化学符号:1

1H 、21H 、146C 、6

3Li 、

2311

Na 、147N 、73Li 、24

12Mg 。

(1)涉及的核素共有__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

(3)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___; (4)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___。 (5)氢的三种同位素是__。

【答案】8 63Li 和73Li 11H 和2

1H 146C 和147N 23

11

Na 和2412Mg 11H 、21H 、3

1H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属于原子的有1

1H 、21H 、146C 、63Li 、2311Na 、14

7N 、

73

Li 、24

12Mg ,它们都表示核素,即共有8种核素,故答案为:8;

(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在8种微粒中,6

3Li 和7

3Li 质子数都是3,而中子数分别为3和4,即二者互为同位素,1

1H 和2

1H 质子数都是1,而中子数分别为0和1,即二者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63Li 和73Li ;11H 和2

1H ;

(3)在8中微粒中,质量数相等的是146C 和14

7N ,它们的质子数分别为6和7而不相同,它们不能互称同位素,故答案为:146C 和14

7N ;

(4)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得,11H 、21H 、146C 、63Li 、2311Na 、147N 、73Li 、24

12Mg 的中子数分别为0、1、

8、3、12、7、4、12,因此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23

11Na、24

12

Mg,故答案为:23

11

Na和24

12

Mg;

(5)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1

1H、2

1

H、3

1

H,故答案为:1

1

H、2

1

H、3

1

H。

19.科学家们发现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原子。

(1)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做制造氢弹原料的同位素原

_____________。

(2)已知氯有2种常见同位素原子35Cl、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的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________种。

(3)质量相同的H16

2O和D16

2

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中子数之比为________,电解产生的氢气

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________。

【答案】氕氘氚D、T 5 10:9 8:9 10:9

【解析】

【分析】

(1)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其质量数不同,氢有三种同位素1H、2H、3H,2H和3H都是制造氢弹的原料;

(2) 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和氯原子有两种同位素,它们两两结合生成氯化氢进行判断;

(3) 先计算H2O和D2O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分子中质子数之比和中子数之比;

【详解】

(1) 氢元素质子数为1,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互称为同位素,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为:1H氚(氢)、2H氘(重氢)、3H氚(超重氢),其中2H和3H都是制造氢弹的原料,故答案为:氕、氘、氚;D、T;(2) 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H、D、T,氯原子有两种同位素35Cl、37Cl,故氯化氢分子可能为:H35Cl、H37Cl、D35Cl、D37Cl、T35Cl、T37Cl,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38、37、39、38、40,则形成的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种类有5种,故答案为:5;

(3) 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10:9

1820

:,所以质子数之比为10:9,中子数之比为

10×8:9×10=8:9,电解产生的氢气来源于水中的H和D,故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10:9,故答案为:10:9;8:9;10:9。

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 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高一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 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过程 与 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 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学生 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周期: 三短,四长 2. 族: 主族:短周期+长周期 A 副族:完全长周期 B 0族:稀有气体元素 Ⅷ族:8,9,10纵行 3.过渡元素:副族+第Ⅷ族 元素位置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视频]《元素周期表之歌》 [引言]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2种元素,并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索发现新的元素。早在人们发现元素的那一刻起,科学家们就一直探索元素的奥秘,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活泼,有的不活泼。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呢?元素周期表是根据什么得来的呢?这得从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说起了 讲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历程 [讲]门捷列夫总结前人的不足,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将不同种类的元素排入周期表。于是得到了我们今天的元素周期表。在这张表里原子核电荷数即为原子在周期表中的序数。根据我们初中所学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即可得到以下的结论。 [板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过渡]今后,我们只需知道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就能知道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序了。那我们要想再具体的定位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需要更加详尽的表述喽。 [提问]请同学们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 7个横行 [讲]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个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 1.周期: [讲]下面请同学们看元素周期表中的前三周期,确定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然后,在试着数数下面的几个周期,确定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第一周期2种,第二、三周期8种,第四、五周期18种 第六周期和第七周期由于分别有镧系和锕系元素存在,所以这两个周期应该有32种元素。由于第七周期还有部分元素未发现,所以目前在元素周期表中只有26种元素。一、二、三周期元素种类较少,我们称之为短周期,其它四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为排满,故有时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帮助学生正视科学探索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执着理念 结合核外电子排布知识 以第三周期前三种元素:Na、Mg、Al 核外电子排布为例 重点内容 逐层分析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导学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导学案) 课前激趣导案 【情景导入】 1907年1月27日,俄国首都彼得堡寒风凛冽,太阳黯淡无光,寒暑表上的水银柱降到零下20多度,街上到处点着蒙有黑纱的灯笼,显出一派悲哀的气氛。几万人的送葬队伍在街上缓缓移动着,在队伍最前头,既不是花圈,也不是遗像,而是由十几个青年学生扛着的一块大木牌,上面画着好多方格,方格里写着“C”、“O”、“Fe”、“Zn”等元素符号。原来,死者是著名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木牌上画着好多方格的表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对化学的主要贡献。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原子结构与周期和族的关系 3.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学习重难点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预习内容(分为两组问题,1~2为第一组问题,3为第二组问题)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期表编排规则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周期。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族。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名称周期别名元素总数规律 周期()个,横行()个第1周期 短周期 周期数== ;各周期元素 从左向右都是原子序数;第2周期

第3周期(第7周期排满是第118号元 素) 第4周期 长周期 第5周期 第6周期 第7周期不完全周期26(当前) 族名类名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规律 族()个 纵行()个 ()个主族()个副族()个0族()个第Ⅷ族主 族 第ⅠA族H和;主族数 == ; 各主族元素从上向下 都是原子序数; 第8、9、10三个纵行 为第Ⅷ族外,其余15 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为 一族。 第ⅡA族碱土金属 第ⅢA族无 第ⅣA族碳族元素 第ⅤA族氮族元素 第ⅥA族氧族元素 第ⅦA族元素 0族或 副 族 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 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 全部是元素; 又称为元素 四、学习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结构如何理解?(分为两组,1为第三组问题,2为第四组问题,3为第5组问题) 1、画出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 2、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3、⑴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⑵周期序数与什么相关?⑶在每一个 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意思呢?⑷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⑸第Ⅷ族有 几个纵行?⑹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 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探究点二: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2为第六组问题) 1、由原子结构来确定,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例如:某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可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案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导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引入]至今已经发现了100多种元素,人们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其编排起来,得到了我们现在的元素周期表,而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板书]三、元素周期表 [讲解]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在发现原子的组成及结构之 后,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板书]原子序数一核电荷数一质子数一核外电子数 [科学探究] 1?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认真分析、观察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3?将上述1 —18号元素排列成合理的元素周期表,说明你编排的理由。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友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纵行。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请大家阅读书本第5页的内容。[板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1、周期

2?族 主族(_个;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族(_个纵行,副族(_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个族)]第 _____ 族(—个,_______ 列) J ______ 族(—个,_________ 列) 过渡元素:[讲解]周期表中还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例如: 第IA族: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卤族元素0 族:稀有气体元素 [随堂练习] 1.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3?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n A族,则原子序数为x+ 1的元素可能处在第 () A .川A族 B . I A族C.I B族 D .川B族 4?下列各组原子序数的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12 和17 B.13 和16 C.11 和17 D.6 和8 5?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所给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内。 兀素组例外兀素其他兀素所属类型编号 S、N、Na、Mg P、Sb、Sn、As Rb、B、Te、Fe 素(5 )金属兀素(6)非金属兀素 周期(—个横 行,—个周期) 第1周期 第2周期 第3周期 第4周期 第5周期 -第6周期 第7周期, (共—种元素) (共—种元素) (共_种元素) (共—种元素) (共—种元素) (共—种元素) 目前发现______ 种元素(—个)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门捷列夫当时怎样认为的 [生]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 [师]不但门捷列夫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之前的纽兰兹、迈耶尔、德贝莱纳等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时也是以此为标准的。与他们不同的是:门捷列夫并没有机械地完全相信当时所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从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也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可靠的原子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分子式,就不可能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生]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师]这里的“一种碳原子”指的是哪种碳原子呢 [生]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 [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真的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吗要想知道究竟,我们还须了解以下两个概念。 [板书]四、核素、同位素 [师]我们以前学过元素,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知道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中子数是否相同呢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 [投影展示]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质了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称 ①1 1H 氕(H) ②2 1H 氘(D) ③3 1H 氚(T) [问]1 1H、3 1 H分别表示什么 [生]1 1H表示一个质量数为1、质子数为1的原子;3 1 H表示一个质量数为3、质子数为1的原 子。 [师]根据第一节所写内容,填写表中空白。 [请一个同学把答案填写在胶片上] 答案: 10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40907063 丁胜根)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 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图1—1门捷列夫 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门捷列夫吗?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 二、元素周期表 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图1—2元素周期表

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着关系:原子序数═ 核电核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问题: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即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第Ⅷ族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故共有16族。 每一横行中各有多少种元素? (1).周期 (2)、族: a.主族和副族对比; 还有一个第0族和一个Ⅷ族。 (3)、过渡元素: 周期表中从ⅡA 至ⅢA 族之间的10个纵列(7个副族加Ⅷ族)统称过渡元素 。 ※元素周期表结构记忆方法: 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三短四长。 纵列称作族(18纵行16族):7主、7副Ⅷ和“0”;Ⅷ族最贪婪(8、9、10列占); ⅡA 、ⅢA 夹10列(7副加Ⅷ称过渡);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 族. (4)、周期表中有些族的特别的名称。例如: 第IA 族:碱金属元素 第VIIA 族:卤族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 2、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周期(7个横 行,7 个周期) 短周期(3 个) 第1周期(共2 种元素) 长周期(3 个) 第7周期,目前发现 26 种元素 第2周期(共8 种元素) 第3周期(共8 种元素) 第4周期(共18 种元素) 第5周期(共18 种元素) 第6周期(共 32种元素) ,最多有32种元素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人教版2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人教版2[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门捷列夫当时怎样认为的? [生]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 [师]不但门捷列夫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之前的纽兰兹、迈耶尔、德贝莱纳等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时也是以此为标准的。与他们不同的是:门捷列夫并没有机械地完全相信当时所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从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也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可靠的原子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分子式,就不可能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生]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师]这里的“一种碳原子”指的是哪种碳原子呢? [生]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 [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真的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吗?要想知道究竟,我们还须了解以下两个概念。 [板书]四、核素、同位素 [师]我们以前学过元素,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知道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中子数是否相同呢?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 [投影展示]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质了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称 ①H 氕(H)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5.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6.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胶片、元素周期表挂图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亲手绘制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取表,教师把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挂于黑板上] [师]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师]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104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4课时作业

第 1 节 元素周期表 第 4 课时 1.下列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熔沸点最高的是 A .锂 B .钠 C .钾 D .铯 2 .物质燃烧时,火焰呈紫色的一定含有 A ?钾原子 B ?钾元素 C ?钾离子 3.关于锂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 错误的是 (a )与水反应比钠剧烈;(b )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 吸收 二氧化碳;(d )它的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的相同; 4.下列有碱金性铷(Rb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灼烧氯化铷时,火焰有特殊颜色 B .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 C .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 .氢氧化铷是弱碱 5.将 6.2g 钾钠合金投入足量水中, 则合金中 K 和 Na 物质的量比 为 A ) 1:1 ( B ) 1:2 ( C ) 2:1 ( D ) 3:1 6.某合金含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取 况下)则此合金的另一种碱金属可能是 A 、铯 B 、钾 C 、 钠 D 、锂 7.氢化钠(NaH )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 +1价,NaH 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 NaH 在水中显酸性 B 、 NaH 中的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相同 C 、 NaH 中氢离子很容易得到电子 D 、 NaH 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 & O.lmol Na 2O , Na 2O 2的混合物溶于水后,正好被 100g7.3%的盐酸中和。则原混合物中 Na 2O 与Na 2O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 、1: 1 B 、3: 4 C 、2: 1 D 、任意比 9.由 Na 2O 、 Na 2O 2、 Na 2CO 3、 NaHCO 3、 NaCl 中的某几种组成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足 量盐 酸,有气体放出,将放出的气体通过过量的 NaOH 溶液后,气体体积有所减少,若将 上述混合物在空 A 、只有(a ) B 、( 6和(e ) C 、(为和(c ) D 、(玄)和(d ) 姓名: ___ 成绩: ___ () () D .钾的化合物 c )它的氧化物暴露于空气中易 : e )它是还原剂 反应后用 2mol/L 的硫酸溶液 50mL 恰好中和所生成的碱, 9.8g 该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 4.48LH 2(标准状 ()

第一章第1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3.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具体位置。 ●新知预习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__________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__个横行。 (3)把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共有____列。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横行)——“3短4长” “3短”——三个短周期,即第__________周期; “4长”——四个长周期,即第_____________周期。 (2)族(纵行)——“18个纵行16个族” (3)元素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周期序数=__________,主族序数=_____________。 3.常见族的特别名称 第ⅠA族(除H外)__________元素,第ⅦA族__________元素,0族__________元素,第__________族和__________族称为过渡元素。 ●自主学习 1.元素周期表提供了每种元素的哪些信息? 提示: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外围电子排布、相对原子质量(或质量 数)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金属、 非金属或过渡元素等。若元素符号呈红色表明该元 素是放射性元素。 2.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谁排成的?跟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排列方式一样吗? 提示:历史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排成的;他是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与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排列方式不一样。主要区别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即现在我们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成的。 ●师生互动 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案

第3课时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门捷列夫当时怎样认为的 [生]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 [师]不但门捷列夫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之前的纽兰兹、迈耶尔、德贝莱纳等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时也是以此为标准的。与他们不同的是:门捷列夫并没有机械地完全相信当时所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从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也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可靠的原子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分子式,就不可能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生]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师]这里的“一种碳原子”指的是哪种碳原子呢 [生]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 [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真的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吗要想知道究竟,我们还须了解以下两个概念。 [板书]四、核素、同位素 [师]我们以前学过元素,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知道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中子数是否相同呢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 [投影展示]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质了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 称 ①1 H氕(H) 1 ②2 H氘(D) 1 ③3 H氚(T) 1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师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相邻2种元素原子序数差2或8 B、元素周期表由18个纵行,七个横行构成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是同族元素 D、每一周期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0族结束 答案:B 2、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处在() A.ⅢA族B.ⅠA族 C.镧系D.ⅢB族 答案 B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6个纵行 B.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 C.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25 D.同主族上下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32 答案 B 4、下列选项各截取了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答案 C 5、俄罗斯科学家用含20个质子的钙的一种原子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4次成功合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这4个原子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15号元素在第六周期 B.113号元素在第七周期ⅢA族 C.115号和113号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镅元素和115号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答案 B 6、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中“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七个主族、八个副族、一个0族 B.同一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不一定相同 C.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D.族序数后标注A的元素是主族元素 答案 D 7、某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五周期0族B.第六周期ⅠB族 C.第五周期ⅦA族D.第六周期ⅠA族 答案 D 8、几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可说明() A.可能属于同一种元素 B.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一定有相同的原子序数 D.核外电子个数一定相等 答案 A 9、已知原子序数,可推断原子的() 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全部 答案 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 B.元素周期表有16个纵行,也就是16个族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 D.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 A 11、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种元素中间(如图所示),则A、B、C、D四种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4章 第1节 课时2 元素周期表 核素学案

课时2元素周期表核素 发 展目标 体系构建 1.通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认 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证据推理”的核心 素养。 2.知道A Z X的含义,知道元素、核素、同位 素的含义,培养“微观探析与模型认知”的 核心素养。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出现与演变 2.原子序数 (1)含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编排原则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2)族 ①主族,共七个主族:包括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分别在周期表的第1、2、13、14、15、16、17纵行。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 ②副族,包括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和第Ⅷ族,分别在周期表的第11、12、3、4、5、6、7纵行和在周期表的第8、9、10纵行。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 ③0族:在周期表的第18纵行,为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的He为2),原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很难发生化学反应,化合价为零价,定为0族。 (3)常见族的别称:第ⅠA族(除氢外)—碱金属元素,ⅦA——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ⅣA、ⅤA、ⅥA族依次又叫碳族、氮族、氧族。 3.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的符号的意义 (1)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哪族?共有多少种元素? [提示]ⅢB;32。

(2)同一周期,ⅡA与ⅢA族的原子序数差一定为1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可能为1、11、25。 三、核素 1.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氢元素的原子核 原子名称原子符号(A Z X)质子数(Z) 中子数(N) 1 0 氕11H 1 1 氘21H或D 1 2 氚31H或T (1)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1H、D、T互称为同位素。 (3)核素(原子)符号 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核素(原子)表示为A Z X。 (4)同位素的特征 ①同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5)同位素的用途 ①146C在考古工作中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②21H、31H用于制造氢弹。 ③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育种、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等。 ④利用18O作为示踪原子探究有机反应机理。 微点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的平均值。即M(元素)=M1×a%+M2×b%+M3×c%+…(其中M1、M2…为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b%…,为各核素的原子百分比。)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作业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 姓名 ________ 1、 元素X 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4个电子。这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A.第4周期川A 族 B.第4周期四A 族 C.第3周期W B 族 D.第3周期W A 族 2、 A 、B 两元素可形成AB 型离子化合物,如果 A 、B 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 、B 两元素所处的周期为 ( A. 在同一周期 B. —种在第一周期,一种在第二周期 C. 一种在第二周期,一种在第三周期 D. 一种在第三周期,一种在第四周期 3、 某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 上只有 A.—定是 IIA 元素 C. 一定是正二价元素 4、 同主族相邻周期的A 、 ,当A 的原子序数为x 时, C.x — m D.x + n 18,两者能组成化合物X 2Y 3,已知X 的原子序数为n ,则Y 的原 () A. n + 11 B.n — 5 6、 紧接在氡下面有待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A . 109 B . 118 C . 136 D . 137 7、 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 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 消,由左至右改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 ( ) A ?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B ?第17列为卤族元素 C ?只有第2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 D ?在整个18列元素中,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下列内容决定于原子结构的哪部分 (1) 质量数决定于 ________________ (2) 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 __________ (3) 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 _________________ , 成绩 20,则 A ) 2个电子,该元素是 B. 一定是金属元素 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B 两种元素所在周期分别最多可排 m 和n 种元素,且B 在A 的上周期 B 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A.x — n B.x + m 5、X 和Y 的原子序数都小于 子序数不可能是 C.n + 3 D.n — 6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 [阅读教材]第4页 了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思考与交流] (1)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 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把 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 (3)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 (4)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0族元素? [归纳与整理] 一、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 , 周期称 为长周期,第 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类别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 1 H —He 2 Li —Ne 3 Na —Ar 长周期 4 K —Kr 5 Rb —Xe 6 Cs —Rn 不完全周期 7 Fr —112号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 ⅥB、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 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小结知识】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应该能够利用“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这两大关系,能根据原子结构判断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或者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它的原子结构。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三短、三长、一不全; 族的结构:七主、七副、零八族。 [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__元素。 P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作业:1、整理、归纳本节教学案 2、完成【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提出电离学说 2.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 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 3.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4课时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4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简单的碱金属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2、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知道结构决定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由原子结构理论分析推导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及方法。由实践得出理论,并由理论指导实践。 2、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3、用辩证唯物主义量变质变的观点,在本节内容中有着最恰当的体现。重点与难点: 重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结构决定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活泼的金属元素Na的性质是我们所熟知的,现象是本质的反应,宏观是微观的体现。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 【板书】 四、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一)、碱金属元素 [科学探究1]请同学们看书本P5,并完成该表。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 .核电荷数从Li到Cs逐渐增多。 2.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1。 3 .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2层增大到6层。 [实验1]取钾、钠各一粒,分别放在石棉网上的左、右两边,同时加热。观察实验的现象。 [现象]钾首先熔化(熔点低),先与氧气发生反应,后钠再熔化与氧气反应。 [板书]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请写出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尝试的写出锂、钾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问从钾、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中,请总结出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