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合集下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
VAP的诊断
金标准: 组织病理学有炎症反应 肺活组织培养微生物阳性 临床诊断标准(常用)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
临床诊断的VAP常常只有50% 左右得到细菌学的证实
Fagon Am Rev Respir Dis 139,1989 Tejada Crit Care Med 28, 2000 And 8 other studies
人工气道对呼吸道湿化的影响
粘膜纤毛运动受损--粘液潴留--痰痂--气道梗阻--肺不张 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炎性改变与坏死 肺部感染
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非常重要!
痰液的引流
吸痰 体位引流
治 疗
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和痰液的引流 早期恰当抗菌药物治疗 后期抗菌药物的调整,避免抗菌药物过量和减少细菌耐药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2)
外科手术,特别是心胸和脑外科包括创伤 ICU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延迟VAP发生) 预防应激性溃疡药物 气管内插管、第二次插管和气管切开 胃管、胃肠内营养和病人体位 呼吸机设备、湿化器和管道 鼻窦炎 ICU病人运输 Jean Chastr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65, 20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医院获得性肺炎指住院48小时以后发生的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接受机械通气(MV)48小时或以后发生的肺炎 早发VAP:指机械通气后4天内发生 晚发VAP:认为5天或者更后发生VAP (Langer,1987;ATS,1995) 气管插管(ET)跨越了上咽部的防御机制,并且影响咳嗽反射及粘膜纤毛的清除能力。聚集在气管插管套囊上方的分泌物可以进入下呼吸道,同时将致病菌也带入下呼吸道。因此,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增加6—21倍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控制措施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由于呼吸机使用而引起的肺部感染。

VAP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为了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以下是的详细内容。

一、加强患者管理1. 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机械通气,对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符合机械通气指征。

2. 优化通气策略: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通气模式、参数及呼吸机类型,减少人机对抗,降低VAP发生率。

3. 尽早拔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具备拔管条件,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

4. 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5. 控制感染源:对ICU内的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包括隔离感染患者、限制人员流动、加强环境消毒等。

二、提高呼吸机管理质量1. 呼吸机管路管理: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避免污染;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减少交叉感染。

2. 呼吸机湿化:使用加温湿化器,保持呼吸机管道内湿度,防止痰液干燥结痂。

3. 呼吸机清洁与消毒:定期对呼吸机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4. 气道管理:加强气道护理,定期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5.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预防: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避免过度通气和高平台压。

三、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操作呼吸机等设备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2. 提高手卫生意识: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 提供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在ICU内设置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池、速干手消毒剂等。

四、加强环境监测与消毒1.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对ICU内的空气、物体表面进行定期监测,了解细菌负荷情况。

2. 加强环境消毒:对ICU内的物体表面、空气等进行定期消毒,降低细菌滋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呼吸机是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常用于肺炎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下面就呼吸机在肺炎方面的相关性、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1.呼吸机与肺炎的相关性:呼吸机是一种通过机械方式提供人体呼吸功能支持的设备。

在肺炎患者中,由于炎症导致肺泡堵塞,氧气无法到达肺泡,二氧化碳也无法顺利排出。

呼吸机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等方式将气体输送至患者呼吸系统,以满足患者的氧气需求,并帮助排出二氧化碳。

2.肺炎的诊断: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发热等。

确诊肺炎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气分析、痰液培养等。

在严重情况下,需要进行胸部X光、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肺部的情况。

3.肺炎的预防:肺炎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避免亲密接触患者。

-接种疫苗:及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提高免疫力。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等。

-避免疲劳: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劳累、过度劳累,以保持身体健康。

4.肺炎的治疗指南:肺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和辅助治疗等。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炎,选择不同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烧药物、镇咳药物等。

-辅助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呼吸机等辅助呼吸设备进行治疗。

呼吸机能提供充分的氧气,减轻呼吸负担,并帮助患者更好地排出二氧化碳。

-定期随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根据肺部影像学检查等结果来评估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肺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呼吸机在肺炎治疗中有一定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呼吸机能够提供必要的呼吸支持,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在现代医疗中,呼吸机的应用为许多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带来了生机。

然而,使用呼吸机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就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一种。

VAP 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定义及危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机械通气 48 小时后至拔管后 48 小时内出现的肺炎。

其主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VAP 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它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

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

其次,VAP 延长了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和住院天数,增加了医疗费用。

再者,VAP 还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1、患者自身因素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2、医疗操作因素(1)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使得细菌更容易进入下呼吸道。

(2)频繁吸痰、气道湿化不足、冷凝水积聚等操作不当,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3、环境因素病房内的空气不流通、消毒不彻底,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不达标等,都可能成为病原体传播的途径。

4、药物因素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容易导致菌群失调,诱发耐药菌感染。

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1、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1)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口腔护理,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

(2)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防止痰液淤积。

(3)加强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以提高免疫力。

2、规范医疗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无菌器械和用品。

新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新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无肺部基础疾病旳神经科患者中进行旳,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感染引起 旳呼吸衰竭患者是否普遍合用尚待研究。
降低外源性感染措施
呼吸机湿化器是应用热湿化原理,温度应 在50℃左右。较高旳温度可预防几乎全 部病原菌在湿化器中旳定植和生长。但 许多医疗机构使用旳湿化
器温度常偏低。一般应保持 在45℃~52℃之间为宜。
研究前沿和经验
2.APIC推荐 目的监测和干预降低VAP 17.2例/1000VD减至10.8例/1000VD 干预措施
— 抬高床头 — 管道予以灭菌水 — 24—48—72h 根据需要应用闭合式吸痰 每年节省$350,000美元
研究前沿和经验
3.WHO有关VAP证明
有效旳预防措施 无菌气管插管和吸痰 限制插管时间,尽早撤去呼吸机 非侵入性通气设备 吸氧用无菌水 隔离制度 无效旳预防措施 消化道去污染 48h或72h更换通气回路
<4×109/L或>11×109/L且杆状 核>50%
氧合指数 (PaO2/FiO2)
>240或 ARDS
≤240且无ARDS
气道吸引物培养 无或1种 >1种
• >1种且革兰染色发 觉相同细菌
• 标本采集 阈值 措施
病原学诊疗
敏感性
特异性
支气管肺泡灌 104或
73±18%
洗液(BAL) 105CFU/mL
口腔护理
2 .
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3 .
控制气管导管生物被膜
4
.
预防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5 .
改善营养支持治疗
6 .
预防应激有关胃黏膜损伤
7 .
降低外源性感染
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能降低VAP旳研究极少。只一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概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呼吸机成为抢救患者呼吸道功能的关键设备。

但是,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患者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增加患者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本文旨在介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定义、病因、预防和治疗等指南,帮助医务工作者有效预防和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定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治疗期间,因呼吸机导致肺部感染的一种并发症。

其发生机理主要与呼吸机导管的插入损伤、过度通气和吸气末期肺泡坍塌等因素有关。

病因1.呼吸机导管插管损伤:在插管过程中,可能造成口咽部、气管和支气管受到损伤,使得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

2.呼吸机过度通气:因为高通气使得肺内气压增高,容易破坏肺泡结构,增加肺血管的渗透性,导致上皮细胞受损,肺脏免疫功能下降。

3.吸气末期肺泡坍塌:长期使用呼吸机会造成受抑制的吸气末期肺泡坍塌,从而导致细菌沉积和繁殖,发生肺部感染。

预防尽可能减少呼吸机支持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建议采用以下预防措施:1.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严格控制感染源,避免细菌繁殖和传播。

2.鼓励及时拔管:减少呼吸机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3.妥善保护呼吸道:尽可能采用预防损伤的呼吸机导管,使用抗菌肺泡灌洗、管路口腔护理等,保护呼吸道。

4.采用定期轮换:采用呼吸机导管轮换、痰液排出轮换、血床、空气净化器等,保持环境清洁衛生。

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应基于以下原则:1.选用广谱抗生素:应该考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细菌种类和耐药性,适当使用广谱抗生素。

2.非药物治疗:使用吸氧、营养支持、支持性治疗等非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损伤。

3.监测肺炎病情:通过气道分泌物、血培养等方法监测肺炎病情和细菌耐药性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及时拔管:对于呼吸机不必要的患者,应尽早考虑拔管治疗,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查房课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查房课件
足等,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转。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定 期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 保持口腔卫生,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处理方法
对于已发生的并发症,如褥疮、肺部 感染等,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定 期换药、口腔护理等;同时根据医嘱 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案例分享与讨论
呼吸机参数调整与监测
参数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 果,适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
度等。
气道管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吸 痰,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痰 液淤积。
监测指标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 频率、气道压力等指标,评估 呼吸机治疗效果。
报警处理
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如气道 压力过高或过低、氧气供应不
口腔清洁
每日进行口腔护理,清除 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保持口腔清洁。
牙周固定
对于牙齿不整齐的患者, 可使用牙周固定器,防止 牙齿移位导致的口腔细菌 滋生。
呼吸道管理
吸痰护理
定期为患者吸痰,清除呼吸道内 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湿化气道
使用加湿器或雾化器,对吸入的空 气进行湿化处理,防止呼吸道干燥。
护理措施与评价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呼吸频率、 心率等指标的变化。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营 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保持呼吸道通 畅
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湿润。
预防交叉感染
加强手卫生,定期更换呼吸机 管道等。
评价
根据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及 时评价护理效果,调整护理方 案。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环境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

202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contents •介绍•临床诊断•预防措施•治疗建议•预防和控制策略•结论目录01介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开始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内发生的肺炎。

VAP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死亡。

定义VAP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0%-60%,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等。

流行病学VAP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其中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

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病毒和真菌感染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导致VAP的发生。

病因02临床诊断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持续时间较长。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其他症状咳嗽通常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干咳或咳痰。

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

患者还可能表现出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

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浸润影、肺实变等异常表现。

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

实验室检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需要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致病菌种类。

微生物学检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有相似症状,需进行鉴别诊断。

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流感病毒肺炎等有相似症状,需进行鉴别诊断。

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鉴别诊断03预防措施评估病情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评估机械通气的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插管。

严格掌握适应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机械通气。

插管后管理插管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患者管理呼吸机应定期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 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 杨爱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概念 常见细菌 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病人的影响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P)的概念
• 概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 的病人,经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 部感染,机械通 气治疗48h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染。
六 护理对策
(一)提高医护人员防范意识 和无菌观念 组织医护人员 认真学习和讨论VAP发生的原因、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医护 人员防范意识和无菌观念。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交叉感染 不少医护人员 的手常有革兰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而且经医护 人员的手传播细菌导致的VAP占30%,手卫生是最简单、 最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因此,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接 触患者不同部位和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后,要按“七步洗手 法”进行洗手或进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 呼吸道湿化 加强呼吸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 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湿 化可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气道湿化不足易形成痰栓堵塞气道,肺部感染也随着气道湿化 的降低而增高 。良好的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呼吸道水分,维 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 正常的纤毛运动,在一 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五) 体位护理 为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可将床头抬高30度~40度,可 有效减少或避免反流与误吸。 (六)口腔护理 口腔内细菌繁殖迅速,应保持清洁为原则,每天需口 腔护理3次,以减少细菌数,防止其向下移行而发生VAP。
(七)合理应用抗生素、镇静剂和抗酸药物 根据患者痰或血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有针 对性的应用抗生素。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 和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病 人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常使用H2受体 阻滞剂、 抗酸剂等预防应激性溃疡,致胃液pH升高,当pH>4时,病 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 (八) 营养支持和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经静脉输入或经口、鼻饲管给予供给营养物质, 增强 机体抵抗力,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九)做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二 常见细菌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细菌 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 球菌及真菌等。如铜绿假单胞 、肺炎克雷伯、不动杆菌 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 菌MRSA)等。
三 发病率和死亡率
• 根据患者国度人群不同,VAP发病率在6~52%,死亡率 30~70% • 在我国发生率为9~70%.死亡率50~70% • 在ICU发生率比普通病房高10~20倍
4.呼吸道管理质量不达标 如吸痰不及时、口腔护理不彻底、 呼吸机管路消毒不合格、污染、冷凝水杯没有处于最低位和 及时倾倒、滤网没有及时清洗、加湿加温不够、气管插管气 囊压力不当等多种原因引起感染。 5.侵入性操作 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 6.气管插管时间过长 有资料显示插管时间与VAP发生率呈 正比。 7.过度使用镇静剂 如患者烦躁为了防止脱管,使用镇静剂, 使呼吸抑制,咳嗽反射减弱,导致痰液聚集,引起VAP。
综上所述: VAP主要预防措施是最大限度控制和减 少呼吸机的使用,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条件致病菌在 鼻咽部、 口腔定植。增加机体免疫力,严格洗手和无 菌操作,降低感染环节,增加宿主的廓清机制,切断外 源性传播途径,限制应激性溃疡防控等综合性措施,可 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
谢 谢 !
四 对病人的影响
• • • • 并发VAP的患者往往造成脱机困难和呼吸机依赖 在ICU内的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住院费用明显增加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五 发生VAP的相关因素
(一).患者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 如:器官移植、糖尿病、HIV感染者、白血 病等使免疫功能降低 ,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等人工气道 的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细菌易进入呼吸道, 其导管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 利通道,导致VAP发生。 2.营养不良 如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严重贫血患者。 3.疾病和衰老等长期卧床 抵抗力低下 如 昏迷、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障碍、“三衰”、“五衰”患者。 4.不良生活习惯 如吸烟、酗酒、吸毒、不刷牙等。 5.体位 长期平卧导致口咽微生物及胃内容物误吸。
(二).医院因素
1.环境因素 如 :病房空气消毒不彻底、污染严重、没有限 制ICU人员流动、进入ICU人员没有更换隔离衣、拖鞋和 戴帽子、口罩。 2.医务人员因素 主要是医务人员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导致的交叉感染,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需要经常不断的吸 痰,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污染的吸痰管,直 接进入呼吸道引起VAP发生。有资料表明由于医务人员的 手不卫生传播的VAP约占30%。 3.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没有通过细菌 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而滥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普增加。
2. 呼吸机管路的管理 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常见部位。 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为污染 物,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应 置于管路最低位置,应及时清除。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一次 如果污染应随时更换,湿化罐每天用灭菌水冲洗1次,更换 灭菌水或每天更换湿化罐。 3. 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 导管气囊充气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 置牢固,同时达到合理密闭。 而合理的密闭可以防止呼吸 道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减少VAP的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 时不漏气。套囊内气量一般注入5ml左右,以辅助或控制呼 吸时不漏气,气囊内压力一般为2.7 kPa~ 4.0kPa (25~30 cmH2O)。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 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 感染。
(三)加强落实ICU管理制度
严格限制探视制度和人员流 动,进入ICU人员必须更换隔离衣、拖鞋,戴帽子、戴口罩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湿润,室温保持在22~24℃之间,湿 度在50~70%之间,每天紫外线消毒1~2次,每次1小时, 有条件的可以实行空气层流净化系统,每月进行空气质量 监测,确保消毒质量合格。 (四)呼吸道管理 1. 有效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翻身拍背和进行有效吸 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既是确保机械通气有效的关键方法, 也是预防VAP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工作中如果出现以下 情况应及时吸痰,若听到患者有痰鸣音;呼吸机显示气道 高压报警;咳嗽;呼吸窘迫;血氧饱和度下降时要及时给 予有效的吸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