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02_Introduction_1起源

合集下载

建筑史

建筑史
2、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发现于 辽宁省建平县,庙内设有成组的 女神像。
3、到龙山文化时期,在聚落外围 构筑土城墙的现象已较普遍,把 壕沟和筑城墙结合起来,形成双 重防御结构。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
§1-2 奴隶社会建筑
(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
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但是在建筑尚未完全摆脱 神的影响,饕 纹,夔龙夔凤,以狰狞为美。
安徽蒙城尉迟寺 史前聚落遗址中 心的大型广场
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仰韶文 化), 这里发掘出的一处大型房 址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四周 有回廊。这种大型廊庑式建筑 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城垣建筑 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
山西省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 代遗址发掘现场
柿子滩遗址出土的石器
三、其它知识点:
1、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 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联的 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 形。内室与外室均有烧火面,是 煮食和烤火的地方。
到仰韶末期,出现了柱子排列整齐,木构架和外 墙分工明确,建筑面积达150平方米的建筑实例。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因最早分别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及山 东历城龙山镇发现此二种文化,故以之命名。至今考古界仍采用此 法命名新发现的史前文体遗存。仰韶文化一般代表母系氏族社会时 期,龙山文化一般代表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陕 西 歧 山 凤 雏 村 西 周 遗 址 平 面
陕西 歧山 凤雏 村西 周遗 址复 原图
歧 山 凤 雏 村 西 周 遗 址 复 原 轴 测 图
四、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有 很大提高。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
的普遍使用、砖的应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中国建筑史课件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02中建史时期发展1

02中建史时期发展1

1 发展概述
■ 原始人的“居住”模式——穴居
70年代设计 穴居半穴居住宅
威廉·摩根
美国西部穴居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发展概述
■ 原始人的“居住”模式
“穴居”与现代建筑设计
70年代设计 穴居半穴居住宅
威廉·摩根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木构架承重建筑
■ 井干式
1 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
结构。
2 以天然圆木、矩形、
六角形断面木料平行向上层 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 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 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 檩构成房屋。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木构架承重建筑
1 发展概述
■ 原始人的“居住”模式
70年代设计 穴居半穴居住宅
威廉·摩根
重庆崖穴居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发展概述
■ 原始人的“居住”模式
70年代设计 穴居半穴居住宅
威廉·摩根
最后的穴居 部落(苗)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木构架承重建筑
■ 抬梁式
1 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
石基础上立柱,柱上架梁, 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 自下而上,逐层缩短,逐层 加高,至最上层梁上立脊瓜
柱,构成一组木构架。
2 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建筑彩画艺术(2007-01-01 17:33:45)分类:古建知识最初,人们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为防止裸露在外的房屋木结构受到自然的侵蚀及虫蛀,使用丹或朱等矿物原料以及黑漆、桐油等涂料,将很单纯的图案敷饰在木结构上,这就是建筑彩画的雏形。

后来,建筑彩画逐渐与建筑美学的需要统一起来,并在发展中不断丰富自己,终于成为我国建筑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就开始应用建筑彩画。

史书记述鲁国的“丹桓之楹,而刻其桷”之说,即表明当时已讲究在华美的建筑构件上装饰彩画,不过图案及色彩都较简单。

到秦汉时,建筑物内外都出现了彩画装饰,图案也较为丰富了。

如西京杂记中所记载的:“椽榱皆绘龙蛇萦绕其间”。

进入南北朝后,由于佛教的传入,外来建筑装饰艺术也随之而来,于是,中国固有的建筑装饰与外来艺术得以巧妙地结合,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纹样。

如卷草、莲瓣、宝珠、水曲和石字等。

此时,人们对色彩的运用是木质表面涂红,墙面粉以蜃灰,这朴素、明朗的红白两色,形成了早期古建筑的基本色调。

时至唐朝,外檐的柱身成了彩画重点,其上多画些团窠或束莲,纹样饱满,色彩绚丽。

宋元时代,彩画又被饰用于斗拱、额枋,其方法有五彩遍装、碾玉装、解绿装、丹粉刷饰及杂间装等几种,此外还有叠晕、剔填等着色方法。

应用于彩画中的饰纹,有华纹、琐纹、云纹、飞仙、飞禽及走兽等,其中华纹又分为“九品”,琐纹(锦纹)分为“六品”,不仅等级分明,而且工艺手法也相当细致。

当时,宫殿,寺观等建筑多用青绿或黄色的琉璃瓦,栏杆、柱槛、门窗则涂以红色,整个色调浓艳,对比很强。

到了明代,人们对颜色的选用趋于单纯,图案采用深浅退晕的画法,并以冷色为基调。

例如,常见的建筑彩画多为青、绿两色反复间杂,看上去颇为素雅。

有时,也用少量的朱红或金色点缀一、二,这一小小的对比使图案显得鲜艳夺目。

对于纹样的处理,有细而紧和叶瓣大而爽朗这两种,效果各异。

大部分彩画都构图灵活,舒展大方,并富有创造性。

进入清代,建筑彩画艺术发展到了高潮,无论是选材还是制作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和改进。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是指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中国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1.史前时期:中国建筑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包括新石器时代的洞穴和土坯建筑,以及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玉器等建筑装饰。

2.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主要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类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清两代的紫禁城、故宫和颐和园等。

3.近现代建筑:中国近现代建筑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例如民国时期的南京总统府、上海外滩等。

4.现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

例如鸟巢、水立方、上海中心大厦等。

除了建筑本身的发展,中国建筑史还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建筑装饰等方面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中国建筑史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_第一节_史前建筑.pptx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_第一节_史前建筑.pptx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4:22:5414:22:5414:2212/29/2020 2:22:54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12.2914:22:5414:22Dec-2029-Dec-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4:22:5414:22:5414:22Tuesday, December 29,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12.2920.12.2914:22:5414:22:54December 29, 2020
。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下午2时22分54秒14:22:5420.12.29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12月下午2时22分20.12.2914:22December 29, 2020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2时22分54秒14:22:5429 December 2020
中国古代建 筑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 史前建筑
一.古史传说时代
燧人氏——火的应用,熟食 有巢氏——构木为巢,住屋的开始 伏羲氏——渔猎时代,数字概念 神农氏——农业医药,农耕时代 轩辕氏——土成而“城”,轩辕之丘
轩辕之丘
—住在“碗”里的人
❖ 在河北涿鹿,也有说在河南新郑西北 ❖ 中国第一座城市 ❖ 以土而成, 则成“城”。
聚落——城市逐步孕育萌生
❖ 私有制和阶级对立——防御观念——城市孕 育萌生
小结:
❖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 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 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 0.12.2920.12.29Tuesday, December 29, 2020

建筑课件:古代中国建筑风格的源流演化分析

建筑课件:古代中国建筑风格的源流演化分析

筑的独特之处。
建筑的演化因地制宜。
3 影响:中国建筑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日本和韩国的传统建 筑就受到了中国建筑的启发。
印象派建筑师王大亮的建筑设计风格
理念
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 想,将线条和装饰减至最少, 营造出简约的美感。
特点
王大亮的作品结合了传统文 化和现代手法,体现了时尚 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1
矩阵式布局
以广场中心为轴,所有的建筑物形成
色彩和装饰不杂乱
2
了一个整体,可以让人更好的领略中 国宫廷建筑的规模和特色。
通过精美,实用的建筑细节设计,表
达了建筑的玩味性和娇小特性,透露
出幽默感和自由奔放的气息。
3
重点突出的建筑材料
传统建筑多采用实木、青砖黄瓦等天 然材料作为建筑主要材料。
清代建筑风格的变化和发展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典型的华丽宫殿 建筑范例,展示了中国古代建 筑最为奢华的时刻。
故宫
故宫整体布局上依旧与明代有 高度的相似性,细节设计采用 了更繁复的纹路,装饰风格更 加华丽。
侨家院落
侨家“祠堂——庭院——客厅— —厨房——私房屋”顺序排列, 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生活 和关系的特点。
民间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特点
皮影戏表演场馆
中国传统皮影戏通常在木质 or砖石材质的建筑中表演, 结构简单优美。
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 表,传统民居中常用的一种 结构,保持了中国的传统文 化特点。
作坊和客栈
为了刺激经济,当地政府或 者企业家会不断提高客栈或 者作坊建筑的规格,以此带 动当地的经济和旅游业。
现代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 响
秦汉时期的宫殿和墓葬建筑

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精选PPT

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精选PPT
18
左图为汉代 出土的明器, 可见斗拱已 成为楼阁中 的主要构件。 右图为“一 斗三升”这 一最基本的 斗拱组合方 式
19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木构、砖石建筑 是木构建筑、砖石建筑初步发展的时期。秦汉的木构已经形成了
“抬梁式”和“穿斗式”屋架,而且各种屋顶形式都已出现,已有了用 斗拱出跳承托挑檐的做法。楼阁建筑是汉代木构建筑技术初步成熟的标 志,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繁荣促使木塔的发展。
影响中国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生活方式、政治、宗教、哲学、 生产力水平。
建筑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园林和民居。 建筑模式:官式与民间。前者代表了最高的水平和技术;后者 则是多样性、地方性和灵活性。
3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
(一)古建筑文化的源头 ——黄河流域
(二)最初进程 新石器时期出现的穴居、半穴居的“土穴”
11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 址的复原图。一座相当严 整的四合院,二进院落, 中轴线上有影壁、大门、 前堂、廊、后室。两侧为 通长的厢房,院落四周有 檐廊环绕。房屋墙基埋置 排水陶管和卵石暗沟,屋 顶采用瓦。是我国已知最 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根据在西厢发现的甲骨文, 推测此处是座宗庙。
14
阿房宫 位于陕西咸阳上林 苑内,前殿名为阿房,即被 称为阿房宫,前殿建在东西 1200米,宽450米,高7-8米 的夯土台基上。工程浩大, 至秦亡尚未完工。
15
骊山陵墓就是 秦始皇陵,如 果不是1974年 被发现,这座 考古遗址上的 成千件陶俑将 依旧沉睡于地 下。
16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
建筑形式代替自然洞穴形式的居室建造, 是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土”意义的最早萌 芽
4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1(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房子
北组
大房子
西组
大房子
中心广场
东组
大房子
大房南子组
9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1)聚落,大房子
B.陕西半坡村遗址
分为三个区域: 南:居住区 北:墓葬区 东:制陶窑场
以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 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 形布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组织。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13
14
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地上的关键。
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象。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15
(3)白灰抹面
甘肃秦安大地湾
16
2、 陕西龙山文化(前2300-前2000)
“吕”字形平面
17
2、 陕西龙山文化(前2300-前2000)
黄帝,炎黄子孙
3
轩辕氏
北狄
西羌
黄帝部落 东夷
南蛮
4
一、新石器时代 (一)古史传说
黄帝,炎黄子孙
轩辕氏
5
(二)考古所见之建筑遗存
考古学文化: 表示考古遗存中(尤其是原始社会遗存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专 门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 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
关键词:共同体 同一时代,共同地区,共同的一组特征
24
照片提供:陈薇
25
照片提供:陈薇
26
4、红山文化(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3000年)
祭祀建筑 建筑群的概念
27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28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总平面
29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山台东侧人工垒砌的石墙
a.80cm夯土台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b.封闭庭院(廊院)
53
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54
(二)建筑现象
55
1.院落
(2)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A.合院 B.轴线在引导空间序列中的重要性
56
(二)建筑现象
57
2.结构体系
综合了文明起源时期的各种因素,发展出 土木混合结构体系,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
(三)小结
34
红山文化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三)小结
1、结构体系
35
红山文化
穴居-木骨泥墙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巢居-木构干阑
(三)小结
2、建筑材料
36
红山文化
土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三)小结
3、建筑类型
37
祭祀建筑
红山文化
住宅 墓葬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住宅河姆渡文化 墓葬
(三)小结
4、建筑空间
38
建筑群,轴线
红山文化
大房子 复合平面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长屋河姆渡文化
39
二、青铜时代--夏商与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 夏: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商:公元前1600—前 1046年,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 平行发展 相互联系
40
(一)文化成就 在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开启了文化认同的过程
中原:木架夯土 长江流域:干阑
58
(1)商代宫殿复原
59
60
61
(2)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 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
(二)建筑现象
62
3.建筑技术:人工材料的发明与应用
(1)瓦的发明与应用,解决了屋顶的防水问题 (2)陶水管的使用,解决地面排水的问题 (3)地面处理: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
63
(二)建筑现象
64
4.商代城址
聚落格局与社会结构
65
(1)河南偃师二里头尸沟乡商城
66
67
(2)郑州商城
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
1.文字 汉字的象形—中国思维的具体感性的传统
41
(一)文化成就 1.文字
汉字的象形—中国思维的具体感性的传统 汉语的句法—中国思维的逻辑特征:模糊性
42
(一)文化成就
2.礼仪-祭祀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一)文化成就
2.礼仪-祭祀
51
(一)文化成就
2.礼仪-祭祀
礼:依赖并维护社会的等级与差别的行为和规范
1
第一讲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 多元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西周,约前5000-前771年 )
在建筑技术、建筑类型和空间观念上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一、新石器时代 (一)古史传说
火的应用,熟食 构木为巢,住屋的开始
渔猎时代,数字概念 农业时代
燧人氏 有巢氏
伏羲氏 神农氏
一、新石器时代 (一)古史传说
“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
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 让周代。礼”制:-确《立礼血缘记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
的秩序
父子 夫妇 兄弟
君臣 君主与姻亲诸侯 君主与领属卿大夫
52
(二)建筑现象
1.宗庙、宫殿—院(合院和廊院)
(1)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10
(2)穴居—木骨泥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陕西半坡村遗址 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11
(2)穴居—木骨泥墙
A.陕西半坡村遗址 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12
中期:
围护结构:木骨泥墙
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
泥。
B.木骨泥墙典型遗址:郑州大河村F1-4
30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31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女神庙全景,自北向南看
32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 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 ■ 室内墙面装饰
33
(2)内蒙古包头市 大青山莎木佳祭祀遗址
(3)内蒙古包头市 大青山阿善祭祀遗址
6
(二)考古所见之建筑遗存
红山文化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7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8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1)聚落,大房子
A.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以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 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 形布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组织。
“吕”字形平面
18
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
木构干阑式建 筑:
下层用柱子 架空,上层作 居住用,由原 始的巢居发展 而来
19
照片提供:陈薇
20
照片提供:陈薇
21
照片提供:陈薇
22
照片提供:陈薇
23
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
木材与木构件的加工工具:石斧, 石锛,石楔 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 的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