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梅文化

合集下载

一年级必背唐诗梅花古诗词

一年级必背唐诗梅花古诗词

一年级必背唐诗梅花古诗词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以其坚韧不拔、高洁清雅的品质,深受历代诗人的喜爱。

在一年级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中,有几首描写梅花的唐诗,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诗句,适合一年级学生背诵:1.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通过梅花在墙角独自开放,不畏严寒,以及其独特的香气,表达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2. 刘禹锡《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刘禹锡的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下的影子和香气,展现了梅花的幽雅之美。

3.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这首词以梅花的孤独和坚韧,表达了诗人自己不与世俗争名夺利的高洁情怀。

4.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虽然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桃花,但其中“春光懒困倚微风”一句,同样可以用于形容梅花在春风中的慵懒姿态。

5.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这首词虽然以海棠为主题,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同样可以用来表达梅花在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古人对梅花品质的赞美和崇尚。

通过背诵这些诗句,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诗词咏梅

古诗词咏梅

古诗词咏梅梅,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它以其高洁、坚韧、不惧严寒的品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古诗词中,咏梅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流传千古的佳作。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的《梅花》是咏梅诗中的名篇。

诗中以墙角的梅花为描写对象,通过“凌寒独自开”的景象,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独立不群的品格。

而“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则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嗅觉的对比,传达了梅花的幽香,给人以美的享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的《山园小梅》以梅花的疏影和暗香为描写重点,通过“横斜”与“浮动”的动态描写,赋予了梅花以生动的形象。

同时,诗中的“水清浅”与“月黄昏”构成了一幅幽静的夜景,使得梅花的香气在夜色中更加显得清幽。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的《雪梅·其一》通过对比雪与梅,突出了梅花的独特之处。

雪的白与梅的香,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展现了梅花在冬日中的独特魅力。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徑云深锁旧游处,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则以梅花的孤独与憔悴为情感基调,通过“驿外断桥边”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怜惜之情。

而“满地黄花堆积”则描绘了梅花凋零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凄凉氛围。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则以梅花与雪的争春为背景,展现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中的“骚人阁笔费评章”暗示了文人对梅花的赞美,而“梅雪争春未肯降”则表现了梅花与雪的较量,最终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结论,彰显了梅花的高洁与芬芳。

这些咏梅的古诗词,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品格,也反映了诗人们对梅花的深厚情感。

无论是在寒冷的冬日,还是在文人的笔下,梅花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梅花的诗词和寓意

梅花的诗词和寓意

梅花的诗词和寓意关于梅花的诗词和寓意自古文人墨客就喜欢咏梅花、画梅花。

在北风凛冽、众芳摇落的时节,那枝枝凌霜傲雪的梅花却正朵朵绽放,给人们送来盎然春意,送来吉祥如意。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关于梅花的诗词和寓意,希望对你有帮助!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是北宋诗人林逋所写的《山园小梅花》诗二首中的第二首,极写了梅花的姿态和梅花的清幽。

特别是诗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更是成为写梅花的千古名句,后世文人墨客无不赞叹。

林逋世称和靖先生。

他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亦未婚配,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过着以梅花为妻、养鹤为子的清闲优雅的生活(人称“梅花妻鹤子”),受到古代士人的追慕。

林和靖喜梅花、爱梅花、植梅花、咏梅花,最得梅花之神韵,可以说他已和梅花融为一体,所以,他一生有很多咏梅花佳句传世。

因此,林逋也被世人推举为梅花男神。

梅花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是中国特有的名花,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周代,就有了关于梅花的记载。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摽有梅花》中就记有当时男女青年追求爱情的风俗。

诗中写:“摞有梅花,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这句诗是说,树上的梅花子纷纷落下,还剩下十分之七;追求我的小伙子啊,不要错过这良辰吉时!这是一位年轻女子借梅花子的成熟期短暂,来告诫追求她的男子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抒发了她对爱情的渴望。

最初植梅花不为观赏,仅为采果作调味品。

孔子修订的《书经》中日:“若作和羹,尔唯盐梅花。

”当时梅花和食盐同等重要,常作礼品馈赠亲友。

汉朝初年,已把梅花作调味品,又作为观赏花卉来栽培。

南北朝时,南京就已广植梅花作观赏用,唐代杭州西湖孤山的梅花已驰名。

宋代是我国植梅花最繁盛时期,诗人范成大不仅爱梅花、种梅花、咏梅花,写有大量咏梅花诗篇,还写了一部《梅花谱》,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梅花专著。

梅花的诗句带翻译

梅花的诗句带翻译

梅花的诗句带翻译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梅花的诗句带翻译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描写梅花的古诗及翻译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解释] 1.凌寒:冒着寒冷。

2.遥:远远的。

3.为:由于。

4.暗香:指梅花的暗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寒冷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雪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由于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1首相当闻名,那就是在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1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1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此诗则不同,他奇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雪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芳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寒冷的高洁品性的欣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顽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宏大的魅力。

在北宋极端简单和困难的局势下,乐观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困难境况,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10分朴实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2.梅花的最闻名诗句带翻译《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White Plum BlossomsBy Wang AnshiTr. ZiyuzileA few plum trees at the corner of wall,Abloom alone flowers fear not cold at all.From far I can tell they are not the snow,For faint fragrance thro' the air high and low.3.赞颂梅花的诗句及翻译年月:宋:吕胜己作品:点绛唇满路梅花,为谁开遍春风萼。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古诗词冬之意象一-梅花(上)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古诗词冬之意象一-梅花(上)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古诗词冬之意象一:梅花(上)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古诗词冬之意象一:梅花(上)川雪梅花是寒冷冬天最耀眼的明星。

中国人一直把梅花看作是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的“五福之花”。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高洁。

同时,人们把梅花那傲雪凌寒的风貌,看作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的象征;把梅花那香远古朴的风韵,看作是中华古国悠久伟大的历史文化的象征;甚至把梅花那紧簇同心的形状,看作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象征。

早在南北朝时期,梅花的观赏价值就被人们普遍重视。

随着古体诗歌创作的发展,梅花也走进了诗人们的笔下,开始在诗笺上大放异彩。

南朝·宋诗人鲍照最先在诗中称赞梅花那不惧严寒的品格。

他在《梅花落》写道: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诗人笔下的梅花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

诗中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最先在诗中称梅花为报春信使的,是南朝·宋诗人陆凯。

他在《赠范晔》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

表明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最先从审美角度咏赞梅花的,是南朝·梁诗人何逊。

他在《咏早梅》中写道: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春上来。

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芳林苑。

全诗的意思是: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的古诗词

梅花的古诗词

梅花的古诗词梅花的古诗词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1、《梅》宋·王琪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2、《梅花绝句》宋·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卜算子·咏梅》现代·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6、《墨梅》宋·居简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7、《早梅》唐·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8、《墨梅》明·张臬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9、《早梅》宋·李公明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10、《墨梅》金·赵秉文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雪梅》古诗鉴赏

《雪梅》古诗鉴赏

《雪梅》古诗鉴赏在中国古代诗词的宝库中,有一首以“雪梅”为主题的佳作,那就是南宋诗人卢梅坡的《雪梅》。

这首诗以梅花为载体,通过描绘雪与梅之间的对比和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这首诗的开篇就显得别具一格,“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诗人用短短两句话,巧妙地将梅、雪、诗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梅是静,雪是动,诗是情,它们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没有雪的梅花缺乏生动的精神,而没有诗的雪景则显得平庸乏味。

这是诗人对生活艺术化的理解,他以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赋予平凡的事物以非凡的意义。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前面的主题。

诗人在这里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情景:在黄昏时分,诗人的灵感如雪花般纷纷扬扬,落笔成诗,此时天空又飘起了雪花,这使得原本就已经美丽的梅花更加增添了诗情画意。

这个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水墨画,淡雅而又富有韵味。

这首《雪梅》不仅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更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和人生观的诗。

它以梅花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诗人的人生哲学:生活中需要有诗歌,需要有美的事物,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充满活力和情趣。

《雪梅》还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理念。

在中国文化中,梅被誉为“四君子”之一,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而雪则是纯洁和高雅的象征,它与梅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这种美感不仅体现在视觉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它代表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

卢梅坡的《雪梅》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形式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它启示我们,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诗歌是人类精神的寄托,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境界,使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意义。

梅花意象的寓意_古代诗歌鉴赏介绍

梅花意象的寓意_古代诗歌鉴赏介绍

梅花意象的寓意_古代诗歌鉴赏介绍梅花意象解释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凌寒不屈的顽强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骨红梅香雪海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曲赋与梅文化
【摘要】梅、松、竹被赞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可见古人心中对梅与竹的喜爱与赞颂。

梅花,有不畏霜雪的傲骨,有着凌寒独放的霸气,有着悄然迎春的高贵,有着艳丽的色彩,有着暗香幽闻的情趣,有着醉人心扉的风采。

这样的凌霜傲梅,古人不仅仅在寒冬欣赏着傲骨红梅香雪海,往往也借梅怡情,抒怀,表节。

有关梅的佳作更是浩如烟海,数不胜数。

今我择其一粟,或诗、或词、或曲,或赋,亦或其他,将一枝独秀的傲梅与中国古典诗词联系起来,去那绵延的古典画卷中去寻一缕幽香。

【关键词】梅诗词高洁傲骨暗香感怀思乡
梅花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审美意象,闲暇时翻翻古诗词,就会发现梅花与诗有着不解之缘。

它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受到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合为一体,梅花的艺术形象既有理性也有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

梅花不仅可以欣赏,也被世人赋于诗词中,将这客观的美与诗词文章的主观之美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成就了文学中有一点奇葩。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最早咏梅的句子也就是出现在<<诗经·国风·召南>>中的第九篇《摽有梅》
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由此可见,古人早在几千年前便深深喜欢上了梅花,而在民间,西北流行的《梅花落》,也是古羌人对梅花的赞美。

尔后,人们对梅的咏叹也越来越有意境,也越来越有风采,那一枝傲雪红梅以其奇姿妙香跃然纸上。

梅花深得诗人喜欢首先是那美丽的妙姿,雪里红梅为君开,那是多么美的一幅香雪海啊。

它开在残腊初春之际,可能长于高山纲谷,水驿荒村,但它清香依旧,洁白无暇,让诗人心中充满无限怜惜与敬意,也就将这心中之感挥毫泼墨,展现于世人。

魏晋时期,梅花被写入诗歌中,那时人们首先把它作为一般春花春树认识和描写,就比如萧纲的《雪里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赢。

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

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而不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就自然产生了梅花独有的意象。

最喜欢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唐朝诗人林和靖的咏梅佳作。

“梅妻鹤子”的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

这是梅的另一种美丽与气质。

那疏影与暗香在朦胧的月影之下影影绰绰,飘摇清香,怎能不让人醉于其中。

又如宋初诗人梅尧臣笔下的梅花是玲珑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
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红梅》)。

在吴颐《次韵宪宣德红枨诗韵》里梅花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处子:“玉骨冰肌冷照人,匀红轻绛罗巾……寄声闭户英夫子,体取居尘不杂尘”。

也有诗人将梅花描绘成一个冰肌雪肤玉骨霜心的仙子如晁端友《梅花》“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萼裹瑶英。

”和朱熹《次韵列秀野前树梅》中“玉立寒烟寂寞滨,仙姿潇洒净无尘。

”还有陆游的《湖山寻梅》中“骑龙古仙绝火食,惯住空山啮冰雪”。

而在周必大眼中梅花既有仙子的袅娜多姿,又有邻家女子的娇涩可人“初疑太真欲起舞,霓裳拂拭天然姿。

又如东家窥墙女,施朱映粉尤相宜。

”(《次韵史院洪境卢简洋馆中梅》)。

更有诗人将梅花比喻为罹的爱人的:“秋水娟娟隔美人,江东日暮几重云。

孤灯竹屋霜清夜,梦到梅花即见君。

”这些名诗佳句可见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地位,那种仙骨傲姿,冷霜皑雪中的幽香,让诗人一见倾心。

然而,梅,深得人们的喜爱,插花装饰,不仅是那一枝迷人的花朵,和醉人的清香。

还有它的傲霜凌人那股不卑不亢的骨气。

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首句绘丰姿,早梅洁白如玉,凌寒独放。

次句写环境,寒梅远离村路,临近溪桥。

一“迥”一“傍”暗示早梅地处偏僻,其位幽微,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爱。

三、四两句写诗人的观察发现。

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
迎风怒放。

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全诗而言,写诗人的静观默察,实则突
出早梅的傲寒风采。

苏轼《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未肯随春”豪放词人苏轼写红梅不与众花争春,尽写她生机难抑,浪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之特点。

更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片写梅花的困难处境,是开在荒僻郊外之“野梅”,无人护理,无人欣赏;下片托梅寄志,它开得最早,是它迎来了春天,但“无意苦争春”,足见其迎春报春的一片赤诚。

末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更见其高格劲节。

这里将梅的高洁与傲骨难屈表现的淋漓尽致,无意争春,寂寞独开,碾作尘依旧香飘尘世间,那样的骨气怎能不让人敬佩。

而诗人却偏偏借咏梅而自比与梅,表现自己的高风亮节,与骨气。

当然梅花不只是傲骨的代表,它往往被诗人寄托着别样的情怀。

比如思乡情怀,唐朝的高适《塞上听吹笛》中:“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写将士思乡,情绪乐观,气象宏阔。

胡地本无梅花,此诗实是描写明月朗照的边关有人吹奏《梅花落》的情景。

羌管悠悠,声声传情,可在将士们看来,仿佛风吹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关山,这分明就是故乡的梅花啊。

思乡念亲尽在侧耳倾听、闭目遐思之中。

梅花,声、色、香、态,负载了边关将士多少深情厚意。

又如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采用见友发问、借梅言志的
形式,抒写强烈的思乡念亲之情。

三、四两句舍万千风物不说,单问寒梅开否,而且点明是窗前户下那株寒梅,寄慨遥深,耐人寻味。

绮窗寒梅,何以让诗人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呢?其间肯定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人、事、景、物,寒梅实际上成了作者心中的故乡的象征。

除却思乡,梅也代表着别样情怀。

李商隐《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华物。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描写梅早秀先凋,抒发诗人坎坷不幸的身世之悲。

还有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应该是处处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可是皆因一个“别”字,使人触目皆伤,柔肠寸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具体写“触目”之伤。

梅花若雪,本来也是极其美妙的景色,可是因为“别”,使得人心也乱了——不是花乱,是心乱,那拂不去的,也不是花瓣,而
是离愁。

这些都是诗词,处处可见傲骨红梅的身影,雪里也留下那浓郁的暗香,然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也有梅花的影子。

作者以梅喻人,或者用梅来展现一个人的性格,活灵活现,生动得体。

在《红楼梦》中就有例子,金陵十二钗都是一种花的代表,而梅花就是李纨。

《红楼梦》中的李纨,她出身金陵名宦,性格平和娴淑,嫁与贾珠,很早即守寡,她“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处处陪伴小姑子等读而已”。

在大观园中她分住的是“稻香村”,书中描写是“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
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

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

在宝玉生辰的那晚,李纨抽到的是枝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并附有王淇的诗“竹篱茅舍自甘心”。

这些均表明作者乃是拿她作梅花喻。

中国几千来的文化沉淀,今只愿沉浸在诗词曲赋中。

一枝傲梅独傲春,却也在文学海洋里徜徉,做那一叶扁舟,不争不抢,却难以忘怀,下年冬日我们依旧,傲骨红梅香雪海。

【参考文献】
《古诗词鉴赏》
《论古典诗词中的梅意象》
《红楼梦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