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造型艺术欣赏
中国美术史之隋唐时期的美术作品欣赏5

3、俑
白瓷黑彩武官 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 藏河南省博物馆 高72 隋
彩绘骑马俑 陕西礼泉郑仁泰墓出土
陕西省博物馆 高37
三彩女子 陕西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
藏陕西省博物馆 高44.5
昭陵六骏·白蹄乌 藏陕西省博物馆 石刻 172x204
昭陵六骏·特勒骠 藏陕西省博物馆源自石刻 171x205昭陵六骏·什伐赤 藏陕西省博物馆 石刻 172x204
昭陵六骏·青骓 藏陕西省博物馆 石刻 172x204
雄狮 藏陕西咸阳顺陵 石刻 高305长345
雌狮 藏陕西咸阳顺陵 石刻 高305长345
卢舍那佛头像 龙门奉先寺 石刻 头高400,通高1714
龙门奉先寺右胁侍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奉先寺力士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石刻
龙门奉先寺天王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石刻
2、陵墓雕刻
昭陵六骏·飒露紫 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 石刻 170x207
昭陵六骏·拳毛騧 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 石刻 173x207
欣赏15座中国古代雕塑,每一座都是传统文化雕刻技术的传承!

欣赏15座中国古代雕塑,每一座都是传统文化雕刻技术的传承!展开全文中国一直承载的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古代石雕,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现都集聚在中国古代博物馆,这里展现的古代石雕上起战国、下至明代,每一个石雕作品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佛像雕塑艺术,从北魏佛像的飘逸俊秀,到北齐和隋代佛像的优雅洗练、生动传神;从形态丰满、姿态优美的唐代造像到清新秀丽、富有世俗情态的宋代菩萨像。
每一座石雕精品都是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1、陶俑(西汉)陶俑在古代雕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
它们是将泥捏成的人体然后放入炉中与陶器一起烧制。
上图中的陶俑雕塑身材修长、垂目俯首,神态安详而恭谨,是为两个典型的西汉侍女形象。
陶俑宽大的衣袖与瘦窄的喇叭形衣裙相配合,构成优美的曲线,简洁而又韵味。
2、陶狗(东汉)这只陶狗昂头而立,两耳高竖,双目炯炯,嘴大鄂长,身躯肥硕,四肢粗壮。
尾巴上卷。
颈与前腹紧束套戴,头身分塑,套合成形。
这只陶狗整体雕塑生动,刻画传神,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神态。
3、抚琴佣(东汉)这座佣为汉墓出土,是一座艺术性很高的东汉音乐佣,整体造型概括洗练,表情生动自然,尤其是那眉飞眼笑的形态,把陶醉在乐曲声中而自得其乐的古乐演奏者,刻画得惟妙惟俏,极其传神。
4、佛石像(北齐)这是一件极具特色的北齐佛石像。
佛陀的端庄肃穆,胁侍的虔诚宁静,以及众多供养人像的整齐排列,使整个作品充满着神圣的佛国气氛。
作品雕刻精美,雕刻刀法娴熟细腻,布局对称,人物形态富于变化。
5、刘氏家族造思惟菩萨白石像(北齐)1954年曲阳修得寺遗址出土,故宫博物院借展。
此像底座内容最为繁复,基座为长方形,四面浮雕图案,满刻佛像、伎乐、神王、供养人、化生童子等。
正面图案分为三层:上层雕力士像,浅刻飞天、化生童子和莲花博山香炉;中层中间雕有两力士托座,两侧有三组施舍图案;下层雕护法双狮,相向而立,左前肢向前伸出。
高中美术高中美术鉴赏《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件

《人物御龙 帛画》战国 中晚期
《人物御龙 图》是战国 中晚期创作 的绢本水墨 淡设色画作, 1973年出土 于长沙子弹 库楚墓一号 墓,出土时 平放在椁盖 板与棺材之 间。《人物 御龙图》描 绘墓主人乘 龙升天的情
景。
女史箴图(局部) 顾恺之 东晋
高中美术
• 铁线描
高中美术
历代帝王图(局部) 阎立本
3、依据考古发掘、现存遗物与文献记载,我国在魏晋之前,除了岩画、器物上的 装饰绘画以外,还有帛画、壁画、绢画等。在魏晋隋唐时期,中国绘画从理论到实践都 有很大发展。五代两宋是中国绘画的繁荣期,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画都名家辈出, 留下了许多经典名作。宋代以后,文人画日趋兴盛,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高中美术
八十 七神 仙卷 (局 部) 吴道 子 唐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
中国绘画的艺术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归纳, 以下几个特征尤为突出:
高中美术
(1)以线造型的艺术语言 (2)传神写照的艺术趣味 (3)俯仰自得的艺术关照 (4)虚实相生的艺术法则
(1)、以线造型的艺术语言
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为主的艺术语言和以笔墨 为核心的审美观念是其主要特征。笔下具有强烈个 性的线条是一个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如冷逸奇 崛的朱奇、纵任恣肆的徐渭、苍润清逸的石涛等。 欣赏作品如见其人,使观者感受到画家的鲜明个性 和思想情趣。
高中美术
五牛图 中国画(手卷) 纸本设色 20.8cmx 139.8cm 韩滉唐故宫博物院 五只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神态各异。画面上没有背景,勾线填色,线条简洁, 结构准确。牛目光炯炯,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体现了它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
高中美术
蕙兰图 中国画(轴)纸本设色
短暂的王朝,不朽的艺术——北齐佛像欣赏

短暂的王朝,不朽的艺术——北齐佛像欣赏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化的自觉时代,也是人性的自觉时代。
我国的雕塑艺术在南北朝时期迎来第一次高峰。
这个时期,人性觉醒、个性张扬,纵然是佛陀世界,也融入了飘逸自得、神情泰然。
▲北齐供养菩萨立像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藏北朝,从公元386年北魏建立,继而分裂、更替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到公元581年北周被隋取代,共持续近两百年的时间。
这期间,雕塑艺术完成了从模仿到全面本土化的演进历程。
▲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像北齐白石彩绘克利夫兰美术馆藏▲菩萨坐像北齐河北省峰峰矿区北响堂山石窟北窟弗瑞尔美术馆藏西魏和北周所存佛像不多,除去不论,就北魏、东魏、北齐三朝而言,北齐的造像尤为受人喜爱。
北齐(550-577)就是高欢、高洋父子创立的王朝,高欢本是汉族人,但是已经完全鲜卑化了。
东魏高欢为丞相,其长子高澄秘谋取代东魏未遂,被群臣所杀,高欢次子高洋终于在公元550年受禅称帝,史称北齐。
▲佛头北齐武平元年(570)河北省北响堂山石窟南窟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彩绘贴金释迦坐像北齐太原华塔村出土山西省博物院藏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共六帝28年,公元577年被北周宇文邕所灭。
北齐持国二十八年,共六帝,除文宣帝高洋最初几年尚有功绩外,其余各帝都昏聩淫乱,统治黑暗,素有禽兽王朝之称。
▲贴金石佛头像北齐青州市博物馆藏,仔细注视着这尊佛像的时候,会有一种自己仿佛突然失聪,周围变得异常安静,内心顿时透亮许多之感。
▲迦叶尊者立像北齐天保元年(550)河北省南响堂山石窟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就统治的疆域而言,北齐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
北齐天保三年(公元552年)以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
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南梁、南陈等。
各个时期佛像的特征及鉴赏

各个时期佛像的特征及鉴赏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艺术也随之千姿百态。
以下是中国各个时期的佛像特征:十六国时期佛像特征1.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遗留至今的多为金铜佛像,并且大多是青铜。
2.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并且有分组状发纹。
3.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
4.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
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
佛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束腰须弥座。
北魏时期雕像特征佛像特征1.头部多为磨光式或分绺式肉髻。
2.面相方圆,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
3.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对称分布,衣纹深刻线条隆起。
4.佛像或坐或立于四足台座上,背光多呈莲瓣形。
5.头光为圆形,外面莲瓣一周。
北齐时期雕像特征:佛像特征1.面相丰润,面型略长,五官线条柔和,头部肉髻较为平缓,多数不刻发纹,即使有也是浅雕式的螺型发纹。
2.身材修长,肩宽腰细,整体造型上大下小,呈筒圆型。
3.上身多穿僧祗支,外着敷搭双间式外衣,下身着裙,衣服轻薄贴肉,衣纹线条简洁。
4.佛陀的神情温和端庄,质朴淳厚。
5.此时佛像多为浅衣纹,立像多身躯扁平,侧面看腹部向前凸起。
北周时期雕像特征1.头长腿短,身体矮壮,略显笨重。
2.衣纹线条简洁流畅。
3.帔帛变宽,呈三角型搭于两肩膀上。
4.佛像整体比例失调,体躯肥硕敦实,姿势多为简单的僵直而立。
此时的璎珞花饰,匹帛等都极粗硕饱满,深垂直膝,细部多加雕饰。
隋朝雕像特征1.丰颐足额,面相丰满圆润,眉毛纤细,鼻梁挺直,唇线分明,神情平和。
2.头部较大,下身较短,比例略显失调,身材粗壮。
3.腹部稍稍突起,躯体有弯曲感,身体重心前倾。
4.姿势较为僵硬,造型稍显呆板,缺少飘逸的动态美。
5.佛像头顶肉髻,螺发;菩萨多戴花冠,璎珞粗大下垂至膝部,束冠缯带和帔帛向两侧低垂。
唐代雕像特征佛像特征1.面相丰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
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欣赏PPT课件

第一节 中国绘画艺术与欣赏
• 三、中国绘画艺术的种类
• 按创作思想及审美情趣分:文人画、宫廷画、(又称院体 画)、民间画
• 按表现对象及创作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草 虫、鱼虾等在内)
• 按表现手法分:工笔画、写意画、半工写(兼工带写)等 • 按中国画特定用途分:宗教的寺观壁画、观赏的卷轴画、
• 宗教画
宗教画:取材于宗教之教义,故事和传说且服务于宗教宣传的绘 画。如道教中表现神仙的画像,佛教中表现佛本生故事的绘画,中国 道教题材的绘画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专门关于神仙和传说中故事场面及 神仙形象的绘画。佛教绘画兴盛于中古时代的印度,后流传入中国 (随佛教流传)后,逐渐被中国古代画家用中国绘画的形式描绘而形 成了中国特色佛教绘画。
美意义; •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起源、发展、成熟的历史过程; • 了解中国雕塑艺术的种类及其特点。
目录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 第二节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 • 第三节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第一节 中国绘画艺术与欣赏
• 一、认识中国画 •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
• 在我国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就出现了简单的鸟鱼图案,可以作为 我国最早的花鸟画。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东晋、南朝宋时画 在绢帛上的花鸟画已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画料。到了唐代,已趋成熟, 出现了以工笔勾填画风艳丽的边鸾和以墨代色,墨分五彩的殷仲容。 五代时发展有两,即“徐、黄二体”。一宗徐熙、一宗黄鉴。明代沈 启南、孙雪居等。涉笔点染,亦追徐熙。徐青藤的花卉,超然畦迳, 经清石涛到“杨州八怪”的花卉,更完善地形成了诗、书、画三绝。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人面鱼纹盆
大盂鼎 (青铜器) 西周
大盂鼎,通高 1021mm;重153.5kg。 造型特征为:立耳;圆 腹,柱足,腹上部饰曲 折角兽面纹;足上部饰 外卷角兽面纹,足下部 略呈蹄形。鼎内铸有铭 文19行,共291字。铭 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 记载了周康王对贵族盂 的训诰和赏赐。真实地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据史书 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 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 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 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 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 马俑排档的过洞中。
中国古代的工艺作品
玉琮王
玉琮王为国家一级文物,1986年出土于 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重6.5千克,为 礼器或财富象征,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的玉琮之首,故称“玉琮王”。现藏浙江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石器时代
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 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前期,多作 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 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欣赏了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再来欣赏唐代和宋代的彩塑
晋祠圣母——邑姜
山西晋祠侍女彩塑 宋代
晋祠的宋代彩塑。创建于宋代天圣年 间(公元1023—1032年)。是我国宋 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殿内有主像一 尊,四周环立侍从42尊,其中宦官5尊, 着男服的女官4尊,侍女33尊。这些彩 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 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 象。侍从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 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 珍贵资料。被称之为晋祠“三绝”。
唐宋元明清五朝美术形态比较

唐宋元明清五朝美术形态比较中国五朝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时期之一。
唐宋元明清五朝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五个阶段,这五个时期各自都拥有独特的艺术形态和风格。
本文将比较这五朝的美术形态差异和变化。
唐朝美术形态唐朝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其美术形态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代的画家们在绘画中掌握了充分的造型技巧,呈现了优美和谐的画面。
唐代的绘画风格非常娴熟,强调笔墨的精髓,并且显示了古代绘画审美爱好的特点。
唐造像以石刻和铜雕为主,铜制品造型更加飘逸,线条柔美,流畅自然,更加触人心灵。
宋朝美术形态宋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
宋朝美术以细致、富有几何学特点的线条、明亮的色彩结构和强烈的人文关怀为特征。
宋代著名的绘画家、书画家,如张择端、范宽、李唐、司马光、苏轼等人,均有卓越的表现力和内在情感。
宋代的青瓷是世界上最出名的瓷器之一,采用的是薄胎、少釉、淡雅的颜色和深绿色釉料,形成深刻的艺术气质。
元朝美术形态元代的美术形态在色彩和造型上都更加鲜明,表现力更富于生动性,注重把握题材,强调表现温情、淳朴的生活。
元代的造物和意象是丰富的,其中具有叙事性和感性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
元代书法之精美技法之端,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
元代的青花瓷器采用了大量的蓝色涂料,更加注重画面的装饰性和固定的构图艺术。
明朝美术形态明代艺术风格表现了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明代绘画宏大、空灵、秀美,以笔墨、构图优美而著称。
它的艺术风格追随了北方实用主义的风潮。
明代民间文化的兴起对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发展了不少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等。
明代瓷器采用了多种釉料,如青花、嘉靖五彩、绿釉等,达到新高度。
清朝美术形态清代艺术形态是继明代之后的一个时期,与宋元明相比,清代的艺术形态更加天然、朴素,表现了一种朴实、恬静、穆然、含蓄的艺术气质。
清代的绘画风格又一次变得宏大、流畅,造型更大胆而具有冲击力。
清代的陶瓷器相对其他时代而言,它的瓷器的形状朴实而不凡,釉色清雅而幽深,也具备高度的装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造型艺术欣赏
本课程以出土传世的珍贵文物为依据,较全面概括地介绍了中国大地千古遗存的陶器、青铜器、石雕、绘画、服饰等艺术珍品。
它是中国考古学、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历代服饰等多种学科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对大量古代艺术精品的赏析,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古老中国社会、民族、风俗、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拓宽知识面。
概括地介绍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特点,并从美学角度、文化背景、艺术技巧等多方面介
绍上述各艺术门类中的精品,使学生了解各门艺术的特点,以及其折射出的中西方不同的美学追求和文化
精神的差异,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欣赏各艺术门类中的艺术精品。
在艺术作品的欣赏中,要
求学员能展开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并逐渐提高自身的艺术感悟力。
美术知识
美术:艺术的一种,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造型艺术:也称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开始使用这一名词。
造型艺术的范围非常广泛,大体可分成观赏性艺术(绘画和雕塑)、实用性艺术(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两大类。
都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绘画用颜料、绢布、纸等,雕塑用木、石、泥、铜、不锈钢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及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
绘画:造型艺术之一。
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木板、纺织物或者墙壁等的表面上,通过构图、造型、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可视的形象。
按材料等表现手段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丙烯画、水彩画、蛋彩画、表演描等;按题材内容的不同,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绘画可以是有具体形象的,也可以没有具体形象,靠点、线、面等一些抽象的符号构成。
画幅可以是单幅画、组画、连环画。
画种: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的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
工具材料为中国特制的笔、墨、砚、纸或绢。
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勾勒、没骨、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以勾皴点染,干湿浓淡,阴阳向背,虚祷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
讲求构图,别具一格。
取景布局视野宽广。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职备。
书法、篆刻、诗文是中国画重要的成分,与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艺
术特征。
油画:是绘画中的一种,十四、十五世纪间,经画家凡?爱克兄弟改进后,被子广泛使用。
一般
多画的经过胶等物质特殊外理过的布、木板或厚纸板上。
其特点是用特制的调色油调和颜料画成,
颜料有较强的遮盖力,能较充分地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
版画:其特点是作者运秀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画上进行刻画,可直接印出多份原作。
从前大多用于复制图画,绘、刻、印分工,称为复制版画;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由作者
自画自刻自印,即称为创作版画。
就版画性质和所用的材料,可分为:凹板,如木版画、麻胶版画;
凸板,如铜版画;平板,如石版画等。
雕塑: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以各种可逆的或可雕可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
在体积的形象。
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装饰雕、纪念性雕塑。
壁画:直接画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是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
分为剧地壁
画、壁地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剧地壁画又分为湿壁画和干壁画等。
壁画多采用耐晒、耐湿、不易变
色、不易变形的材料制作,如油画色、丙烯色、陶瓷、石料、铜、不锈钢、料器等。
素描:主要以单色线条块面来塑像物体的形象。
它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以锻炼观察和表
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
通过素描可以练习造型能力,为进行绘画创作起草
图和做准备。
有水平的素描,也可以作为作品,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使用的工具通常有铅笔、木
炭、钢笔和毛笔。
粉画:给画的一种。
也叫“色粉笔画”。
流行圩18世纪的欧洲。
用特制的色彩笔画在特制的色
画纸上,色画纸有许多不同颜色,可以选择。
色粉不透明,作画时只能在纸上直接着色。
色粉画一
般具有松柔明艳的感觉,较难保存。
世界遗产之岩画
事实上,在论及史前时代的造型艺术遗品的时候, 岩画应该是首要的。
这里所说的岩画, 是指那些在未经
人工修整的自然洞窟、崖壁岩阴、天井岩床、或单个的巨石上进行绘、刻、雕制而成的艺术品,即所谓岩石艺术。
在岩画中, 又把刻绘在洞窟深处的叫做洞窟艺术; 把刻绘在岩阴处的叫做岩阴艺术。
岩画共使用彩绘、刻、浮雕等三种制作技法, 而通常又把使用刻与雕两种技法的称作岩面雕刻,在我国则统称为“岩画”.
岩画的传统跨越三、四万年。
它最早出现在非洲、亚洲和欧洲, 两万年前出现在澳洲, 一万七千年出现
在巴西,一万年前到达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
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史前的遗址以其相似的艺术风格和题材内容, 以至大体相似的年代散布在世界各大陆。
岩画产生于文字之前,岩画犹如文字记载, 是人类历史非常重要的资料。
提供了人类数千年前的记录。
岩画
作为早期人类遗存应得到全人类的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具有代表性的岩画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文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程:文艺学课程编码:1028101
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无
教材:《文艺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文艺学属于社会科学。
它以整个人类的艺术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从而阐明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又称艺术学。
文艺学可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艺术原理;(二)艺术史;(三)艺术批评。
本课内容主要是艺术原理,它是体系性的艺术学,
根据历史和现实提供的艺术经验,研究艺术的基本性质、特征和规律。
艺术学的研究目的与任务就是凭借多元化方法,描述艺术现象,阐释艺术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功能和效应,
概括并确立艺术活动的规则和原理,从而应用于艺术实践活动,如创造、欣赏、批评、教育、交流、传播等等,以培养和塑造个体人性结构,建设和提高社会文明。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2、艺术的起源,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起源于模仿,起源于游戏,起源于
巫术,起源于表现。
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
3、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4、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
与道德,艺术与科学
5、艺术创作: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心理、艺术创作风格与
艺术流派
6、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的构成、典型和意境
7、艺术鉴赏: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艺术鉴赏与艺术批
评
8、实用艺术
9、造型艺术
10、表情艺术
11、综合艺术
12、语言艺术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2、艺术的起源: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起源于模仿,起源于游戏,起源于巫术,起源于表现。
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
3、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4、文化系统中的艺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艺术与科学
5、艺术创作: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心理、艺术创作风格与艺术流派
6、艺术作品: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的构成、典型和意境
7、艺术鉴赏: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8、艺术种类: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四、课程学时分配
五、课程习题要求
每次课后都要留4-6道思考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艺术学》杨恩寰等著人民出版社
《艺术的意蕴》陈旭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艺术之根》郑元者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音乐美学基础》张前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美学原理》蒋孔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艺美学》胡经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书法美学》金学智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制定人:白银亮
审定人:刘新建
批准人:赫连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