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规模养猪主要疫病及其净化
规模猪场疫病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

规 模化 养猪 场 , 由于其 饲 养密度大 , 猪舍通 风换 气不 良 ,
舍 内二 氧 化碳 、 气 、 化 氢等 有 害 气体 的浓 度 高 ; 之 各 氨 硫 加
种刺 激 , 造成 猪只 机体 的抵 抗 力降 低 , 猪 只对 各种 病 原体 使
般 在 4 %一 0 , 亡 率在 5 3 % 。 0 5% 死 %- 0 13 新 病 不 断 出 现 .
21 制 定 科 学 的 免 疫 程 序 .
规 模 化 养 猪场 应 根 据 本场 的 实 际 情 况 , 定科 学 合 理 制
的免 疫程 序 。 猪群 在整 个 生 产期 都得 到 有效 的免 疫 保护 。 使
现 代农 业科技
21 0 0年第 1 7期
动物 科学
规模 猪 场疫 病 流行 特 征及 防治 对 策
刘 洪斌
( 徽 省 定远 县蒋 集 镇 畜牧 兽 医 站 , 徽 定 远
介 绍 了规模 猪 场疫病 流行 特征 , 结 了其 防 治对策 , 总 以期 为规 模猪 场疾 病 的防 治提 供 参考 。
在 疫 病 的 流行 过 程 中 , 现 疫病 出现 温 和 性 和 非 典 型 发 性变 化 。 如从 临床 症 状和 剖检 变 化不 像猪 瘟 , 实验 室 诊断 而 的 结果 是 猪瘟 阳 性 。 某些 旧病 已经 以 新 的面 貌 出现 。 此外 ,
素、 转移 因子 等 药物 。 的养 猪场 长 期 大 量使 用 抗 生 素 , 有 使
如 果 采 取措 施 不 力 或机 体 抵 抗 力降 低 , 可被 其 他 病 原体 即
感染 。
16 猪 的 抗 药 性 增 强 。 生 素 治 疗 疾 病 效 果 不 佳 . 抗
当前主要猪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网, 重点 培 养 ; 强化 控管 , 量 为先 ; 握行 情 , 约 质 把 节
成本 ; 以销 定 进 , 眼通 盘 ; 确 把 握 市 场 原 料行 着 准
今 日畜 牧 兽 医
和市场 前景分析 ; 现值 ; 净 内部 效 益 率 ; 产 回报 资
率; 股东 权益 回报 率 ; 回收期 。
水疱 性 口炎f S。 V)
32病 理 变 化 .
断奶 后仔猪 多 发生典 型猪 瘟 。 于典 型猪 瘟 的仔猪 死
小肠 斑 点 出血 , 结肠 溃疡 , 肾脏表 面 出血 , 膀胱 黏膜
出血 , 殖障 碍性猪 瘟病 猪发 烧 、 产 。 繁 早
23防 治 措 施 .
231预 防 ..
种 猪 的 免 疫 程序 : 公 猪 春 秋 两 防 , 每 年 2 种 即 次: 种母 猪春 秋两 次 ; 年 3次 ; 窝产 后 2 ~ 0天 一 每 13
免疫。
死 胎及 死 猪 做好 无 害 处 理 , 病猪 舍 彻 底 消毒 ; 隔离
病 猪 , 极治 疗 ; 围猪 场严 格生 物安 全措 施 , 急 积 周 紧 免疫 , 免疾 病扩散 。 避
等 恶性 口蹄疫 病变 。
33防 治 措 施 -
PV C 2是 主要 病原 ,一般 临床 症状 可能 与继发
感 染有 关 , 者 完全是 由继 发感 染所 引起 。 主要发 或
331扑杀病 畜及 染毒 动物 疫情 发生 后 .可根 ..
生 于 断奶后保 育仔 猪 , 特别是 5 l 龄仔 猪 。 ~ 2周 一般 于 断 奶 后 1周 发 病 。感 染 猪 场 发 病 率 一 般 4 %~ 3 %, 0 病死 率 介 于 4 2 %。猪 渐 进性 消 瘦或 生长 %~ 0 迟 缓 , 食 、 神沉 郁 , 厌 精 呼吸 困难 , 咳嗽 。 时见 腹泻 有 和神经 症状 。贫血 和可 视黏 膜黄 疸 , 表 淋 巴结尤 体 其是 腹 股沟浅 淋 巴结肿 大 。 猪衰 竭 、 病 消瘦 , 身淋 全
我国猪瘟流行现状及净化之路

我国猪瘟流行现状及净化之路
邹兴启;李芳韬;刘业兵
【期刊名称】《中国猪业》
【年(卷),期】2024(19)1
【摘要】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在全球多个地区仍在流行,对养猪业带来巨大打击和经济损失。
当前我国猪瘟防控程度较好,疫情态势平稳,偶有散发,但猪瘟的存在不利于健康养殖,影响猪肉市场及品质,因此有必要开展猪瘟净化工作。
随着养猪产业不断升级,小散户逐渐退出市场,猪瘟监测技术成熟完善以及政府大力推动动物疫病净化,开展猪瘟净化时机日趋成熟,但猪瘟净化面临着非典型猪瘟、混合感染、免疫失败、动物移动等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猪瘟流行态势与防控现状,猪瘟净化的必要性与策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借鉴欧美猪瘟净化经验,采取猪瘟净化措施手段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猪瘟净化提供理论帮助。
【总页数】6页(P47-52)
【作者】邹兴启;李芳韬;刘业兵
【作者单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S858.2
【相关文献】
1.猪瘟流行现状及中国猪瘟净化策略
2.猪瘟流行现状及中国猪瘟净化策略
3.猪瘟流行现状及中国猪瘟净化策略
4.当前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5.当前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规模化猪场疫病的流行现状及控制措施

圆
离到 大肠 杆 菌菌 株对 1 6种抗 生 素有 耐 药性 , 甚 至 出
现多 重耐药 菌株 。
成本 , 保 障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 , 现将 当前猪病发生 流行 的 主要情 况 和控制措 施介 绍如下 。
1 流 行 现 状
疫 病 的发生 日益呈 现非 典 型 化 的趋 势 ,如 目前 发 生 的非 典型 猪瘟 是 典型 的 例证 。而 且 非 典型 猪 瘟 流行 非 常 广泛 , 发 病率 也 很高 , 这 是 由于 猪瘟 在 流 行 过程中 , 病 原 的 毒力 发 生 变 异 , 病原毒力减弱 , 导 致 猪病在 流 行 、 症 状 和病理 等方 面 出现非 典型 变化 。有 些 病原 的 毒力 增 强 , 虽经过免疫 , 但 出现 免 疫 失 败 ,
口 卫 生 防 疫
规 模 化 猪 场 疫 病 的 流 行 现 状 及 控 制 措 施
张金贵 张宝泉 :
( 1 . 葫芦岛众友饲料有限公 司 辽 宁葫芦岛 1 2 5 0 0 3 , 2 . 黑龙江职业学院 Xa g ; ' r -  ̄城 】 5 0 1 1 1 ) 随着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的发展 ,猪场的防疫工 作显 得 十 分重 要 ,养 猪场 在 防疫 工作 中存在 很 多 问 题 。在 生 产实 践 中 , 部分 猪场 疫 病不 断 的 出现 , 而 且 各种 疾 病 在 同个猪 场 同时存 在 的现象 普 遍 ,混 合 感
个别 养 猪 场 在 预 防 和治 疗 细 菌性 猪病 过 程 中 , 长期 大 剂量 的使 用抗 生素 ,致使 抗 生 素药 物 在 动物 体 内长期 大 量残 留 , 造成 耐药 性 菌株 不 断 出现 , 导致
抗生素治疗无效 ,甚至使细菌性传染病再度泛滥。 2 0 0 6 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兽医专家曾在黑龙江地区分
当前规模化养猪业疫病流行特点及对策

( Ⅳ)与 猪群 中猪 的 数 量 ( )的 关 系 是 N =n n 一n 。例 如 ,1
个拥 有 100头猪 的群 体 与 1 只 有 10头 猪 的 群 体 相 比 ,疫 0 个 0 病流 行 的速 度相 差 10倍 。另外 ,规模 化 养猪 业 实 行 分段 式 饲 1 养 的工艺 流 程 .这 样 猪 在 生 产 中的 流 动 性 大 为增 加 ,不 同来 源 、不 同年 龄 的猪 群之 间 的疫 病 水平传 播 的 可能性 增大 ,在各 群 体 中蔓 延流 行 的速 率也 加快 了 。 规模 养猪 实 行高 密度 大 群饲 养 ,集 约化 经营 ,从 而使 猪 只 彼此 间距 离 变小 ,一些 接 触 传染性 疫 病 如猪 疥螨 、猪 痢疾 等 的
13 “ 进 ” 疫 病 增 加 . 引
模 化养 殖业 。养殖 业健 康 的发 展在 很大 程 度上 取决 于疫 病 的控
制和扑 灭 。改 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养 殖业 迅 猛发 展 ,特 别是 养 猪 业 的规模 化 、集约 化 、工 厂化 程 度得 到 了大 幅度 提高 ,但 与 此 同时 ,规模猪 场 的疫 病 流行 也 发生 了很 大 的变化 。因此 ,掌 握 规 模养 猪 中疫 病流 行特 点 ,对疫 病 诊断 及 防制 具有 重要 意 义 。
维普资讯
・
1 ・ 4
An ma s a d y & Ve ei a y Me i ie 2 0 Vo . 4 No 1 i lHu b n r t r r d cn 0 2 n 13 .0
当前 规 模 化 养 猪 业 疫 病 流 行 特 点 及 对 策
规模化猪场的疫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95规模化猪场的疫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顾 茜(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姚安 675300)摘 要:众所周知,猪的疫病防治一直是个热点、难点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养猪技术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规模化猪场养殖越来越普遍。
由于规模化猪场猪群的相对密度较高,促使一些传染性疫病的发病几率增加,导致对整个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规模化猪场的疫病流行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1 规模化养猪场的疫病流行特点1.1 疫病较为复杂相对于其他养殖的动物疫病来说,猪的疫病是比较复杂的。
猪的疫病种类繁多,常见的猪传染病主要有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其中病毒病是经常发生且难以治疗和预防的。
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增多,一些老的疫病还没有被完全消灭,新的疫病又接踵而至,不同的疫病间可能出现相似的症状,不能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导致了疫病的复杂性,对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1.2 呼吸道疾病较为严重猪呼吸道疾病全年都容易发生。
规模化养猪场基本都存在呼吸道疾病问题。
猪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一般在30%-60%,死亡率可达5%-30%,这和规模化养猪场的饲养密度、猪舍通风换气件是否优良、猪场内有没有多重感染等因素有着重大的关系。
若不能及时有效的防治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较为普遍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所发生的传染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引起的,而是由2种及以上的病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所导致。
混合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时,同时合并病毒感染,或者病毒感染时,同时合并细菌感染。
继发感染是指在猪群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同时,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就存在于体内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引发的感染例如猪喘气病与猪肺疫可能混合感染,而猪蓝耳病又可能继发猪链球菌病的感染。
由于感染多样导致疫病的治疗出现困难。
浅谈猪主要病毒性疫病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科技 嚣向导
21 年第0 期 01 5
浅谈猪主要病毒性疫病的现状与业 中心 重庆
中国
重庆
40 0) 0 8 3
【 要】 摘 生活水平 的提 高 得人 们对猪 肉的需求水平一 涨再涨 , 使 养猪前景一 片光明。 但是病毒性疫病对养猪行 业造成的损 失是非常大的, 不论是规模化的养猪还是农村 少数量 的散 养, 最令他们揪心的就是 大规模猪病毒性 疫病 的流行 , 因此详 细了解 主要病毒 性疫病以及如何进行相关的防治是他们迫切 需要知道的 。 在本 文中, 笔者就猪主要病毒性疫病的现状以及相应 的应对
策 略 进行 了探 讨 。
【 关键词】 猪病毒性疫病; 疫病现 状; 应对策略 发展 以养猪 为代表 的养 殖产业 . 于促 进农 民增 收、 对 农村 的。在猪群发 生呼吸道病综合征或者无名 高热症 的时候 . 其诱 经济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 但是现在农村养猪 的 因多数为蓝耳病 , 并且能够导致大批成猪死亡。蓝耳病还能够 积极性不高, 笔者分析 , 除了生猪价格波动之外 . 另外一个重要 引发种猪 的繁殖性障碍 。导致弱仔 、死胎 和流产 的发生率增 的原 因就是猪病毒性疫病 的预 防和治疗 .由于缺乏相关 的知 高。由于该病毒具有潜伏的长期性 和隐蔽性 . 使得长期带毒 的 识 , 猪得病之后 , 在 通常治疗不得法 或者即使治愈高 昂的治疗 种猪 既可 以进行 垂直 方 向的传播 又 能够 进行水 平 方面 的传 费用无疑也增加 了养猪成本 。 因此许多农 民不愿 意养猪 ; 即使 播 , 严重威胁猪群 的健康生长 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强 的规模化养猪场 .在爆发病毒性传染 病 由于蓝耳病毒具有持续性感染 的特性 . 因此 。 在流行病学 ( 例如猪高热综合征 ) 的时候 . 其经济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上 以持续感染 、 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 特征 . 临床上 以免疫 在 面对 近些年来猪病 毒性疫病多样化 、 高发病率 、 高死亡率 抑制 、 多重感染与继发感染 为特 征。带毒种猪 的血液 、 巴结 、 淋 的特 点 , 越来越多 的人开始关注猪病毒 性疫病 的预 防和治 疗 脾脏及肺脏等组织 中存在大量 的病毒 . 可向外排出病毒达 12 1 在本 文中 ,笔 者就猪主要病 毒性疫病 的现状 以及相应 的应对 天之久 。母猪 还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 . 其母猪产下的仔猪 策略进行 了探讨 可成活 , 但长期 带毒 ( 可长达 8 ) 致使持续 性感染 在猪群 6天 。 中长期存在 。 1最 近几年 常见 的主 要病 毒性传 染 病 . 1 . 3猪流行性腹泻 与传染性 胃肠炎 11 . 非典 型 猪 瘟 f tpcl ie vr Ay ia wnf e) s e 即 温 和 型 猪 瘟 .是 最 近 几 年 非 常 常 见 的 而 且 对 于我 国 的 这两种流行性疾病均是 由病 毒引发的 . 发病期 比较规律 . 养猪行业造成严重危害 的猪疫病之一 , 改疫病每一 次都发生 . 通 常 在 秋 冬 以及 春 初 这 个 阶段 成 猪 和 幼 猪 又 有 可 能感 染 此 其病症主要为脱水 、 腹泻与消瘦等 , 常持续 7天左 右。妊 通 也是令养猪者最为头疼 的痰 睛之一。根据相关部 门的统计 . 我 病 , 泌 但影 响胎儿发 育 . 出 国每年因为非典型猪瘟死亡 的数量 占当年全部 因病致死猪 数 娠母猪 、 乳母猪感染 后多成 自然 耐过 . 死胎 、 缺奶 , 所生弱仔猪 冻饿而死 。哺乳和断奶仔猪感 量 的三分 之一左右 , 如果 算上 因为该 病导致 的产死胎 、 产 、 现流产 、 流 脱 酸中毒而死 。架子猪发病 种 猪淘汰等等 .造成 的直接损失在 高达在 1 0亿元人 民币左 染后 表现为严 重的水样腹泻 , 水 、 死亡 率 比乳猪低 , 但易形成僵猪 。育成猪多为 良性经 过 . 明 但 右 。由此可见 。 其造成 的损失是不容忽视 的 加大饲养成本 。每年 9月底各猪场根据实 际情况 。 全 猪瘟 的致病原 因主要是 .携带隐形感染病 毒的 中毒在交 显 消瘦 , 配过程 中将病毒传染 给母 猪。笔者查 阅相关文献显示 , 种猪场 场免疫或免疫母猪和仔猪 的带毒种猪检出率最高为 7 %左右 . 0 最低也有 1%左右 。 目 7 据 2相 关 防治 方 法 . 前 的相关数据和报道表 明. 猪瘟病毒为血清 型病毒 . 致病毒 其 21 .积极进行免疫接种 . 力效果表现略有差异 . 强毒株的致病率为 4 %左 右 . 毒力株 5 低 笔者提供以下免疫程度 , 具体见 表 1 仅供参考 。 , 的致病率为 2 %左右 . 7 无毒力株 的致病率 为 2 %. 2 持续感染毒 疫苗种类 接种猪 接种疫苗程序 剂量 方 株 的致病率为 6 %。非典型猪瘟( 以及慢性猪瘟) 的致病原 因就 类 型 法 是感染 了低毒力毒株 . 感染 后的症状通常不是非 常明显 . 很难 发现 , 但是病猪不 仅能够长期带毒 。 而且还 可以向外排毒。 另外 ,妊娠母猪感 染低毒力毒株或 中等毒力毒株时 可出 子 1 毫升 。 现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 。 引起持续 性感染 的发生 . 并 这是 当前 生产母 产后 8 1 — O天 1次 . 加 繁殖母 猪发生猪瘟的一种主要方式 在 临床上也不表现 明显 猪 转移因子 1 毫升 颈 症状 , 其带病毒 可经胎盘传 给胎儿 。 使母猪 出现繁 殖障碍 . 发 猪瘟兔化弱毒苗 肌 生流产 、 产死胎 、 产木乃伊胎和弱仔 , 即所 谓的 “ 带毒母猪综合 种公 猪 每年春、 秋各 1 . 次 加 4头份 转移 因子 1 毫升 症 ”带毒母猪综合症 在妊娠母 猪的感染 率可达 4 % 经胎盘 , 3 感染 的仔猪 出生后少数发生死亡 .多数 能存 活 6 1 个月 . -1 但 2 一 5日龄首免 . 转 O2 加 带毒并 向外排毒 给这些仔猪接种 猪瘟疫苗时不能 引起 免疫 仔猪 移因子o 毫升 6~ 5 2 . 5 O 6 头份 日龄二 免 。( 淋苗 ) 脾 应答 , 出现免疫耐受 . 而 造成免疫失败。 据有关研究报告 . 猪瘟疫苗 免疫力低下原 因 , 主要是 猪群 种母猪 配种前 1 0天免疫 . 加 4 升 毫 肌 转移因子 1 毫开。 注 中存在持续感染和先天性感染 .以及存 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所 造成 的 , 其他原 因就是免疫 程序不科学 、 苗质量 差 、 疫 免疫剂 蓝耳病 灭活疫 苗 仔猪 2 — 5日龄免疫 . 22 加 2毫升 肌 量不足 , 母源抗 体的干扰 和某些药物的影响等 这就是常见猪 转移 因子 0 5 . 毫升。 2 注 群 中接种猪瘟疫苗后仍然发生猪瘟 的原 因所在 1 . 2蓝耳病 P D 甲醛氢 氧 EV 或 怀 近几年 蓝耳病 的肆 虐使得 即使不养猪 的人们也对其有 了 化铝 灭活疫 苗f 孕 母 分娩前 2 接种 参照说 明 肌 者 PD E V和 T E G 猪 周 注 些许了解 。蓝耳病广泛存在于猪群当中 , 是给养猪行 业造 成重 二联 灭活 苗) 要损失的主要原 因之一 蓝耳病 的感染 率非常高 。最高 可达 22 .严把 “ 引种” 关 ( 下转第 1 6页) 3 8 %左右 . 5 最低也有 6 %左右 . 2 由此 可见 其感 染率还是非 常高
目前规模化猪场重要疫病的流行与防控措施

场还 是 农 村 散 养 猪 . 目前 猪 瘟 的 发 轻微体温升高 . 一般不发生死亡。 病 率 呈 上 升 趋 势 .虽 然 是 旧病 但 更
要 引起 重视 。
22 防 控 措 施 .
生 基 因 重 组
对妊娠母猪 . 尤其 是 妊 娠 初 期 .
4 支 原 体 肺 炎
感 染后 2 左 右 发 生 流产 : 于 妊 0天 处 娠 后 期 的母 猪 . 儿 易 死 于子 宫 内 , 胎
国 产 的 用 进 口佐 剂 高 效 浓 缩 苗 效 果 由 口蹄 疫 病 毒 引 起 的 传 染 病 . 较 好 。 诊 防 困难 ; 呼 吸 道 疫 病 E益 突 出 ; 初 期 发 热 ,0 4l ,后 期 逐 渐 恢 复 猪 t 4~ ℃ 2 猪 瘟 猪 繁 殖 障碍 性 传 染 病 仍 是 养 猪 中 的 正 常 ; 冠 、 叉 、 腔 、 盘 、 房 蹄 蹄 口 鼻 乳 21 主 要 特 征 . 现 ; 重感染、 多 混合 感染 、 情 复 杂 、 病 主要 疫 病 :免 疫 抑 制 性 疫 病 危 害 严 有 水疱 溃 疡 。 猪 发 病 时 , 床 多 表 乳 临 在规 模化猪 场里 . 已基 本 杜 绝 重 :猪 瘟 仍 是 养 猪 生 产 的威 胁 和 有 现 急性 胃肠 炎 、 泻 , 腹 以及 心 肌 炎 而 了 种 猪 和 生 长 猪 的 临 床 发 病 病 例 . 待解决 的问题 突 然 死 亡 , 肌灰 白色 , 虎斑 心 病 但 在 一 部 分 猪 场 中 .种 猪 的亚 l 心 有 临床
维普资讯
技 术 交 流
0 /2 6 5 00
目前 规 模 化 猪 场 重要 疫 病 的 流 行 与 防 控 措 施
● 陈 国 宇( 津 宝迪 农 业 科 技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猪繁殖障碍病及其净化 其他重要疫病及其净化 当前要警惕的几种猪病 规模猪场疫病净化体系
结束
繁殖障碍病
伪狂犬病(PR)
细小病毒病(PPD)
乙型脑炎(JBE)
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
猪衣原体
返回
其他重要的疾病
猪瘟(HC) 口蹄疫(FMD) 附红细胞体病(FMD) 流 感 疥 螨 气喘病 猪肺疫 仔猪腹泻
2.细小病毒病(PPD)
●病原 PPV 凝集人猴豚鼠、猫、鸡、大鼠、小鼠 RBC ,抵抗力强
●流行特点 带毒公、母猪(粪便) 圈舍(4 个半月) 精液带毒
呼吸道、消化道、胎盘、交配 初产母猪 感染率与猪年龄呈正相关, 5~6 个月龄抗体阳性率为 8%~29%,11~16 个月龄可达 80%~100%。在阳性猪群中约有 30%~50%的带毒猪。 ●发病特点 唯一症状是母猪的繁殖障碍: (1)早期感染 胚胎死亡,吸收、再度发情; (2)30~50 天感染(大、小)木乃伊(黑色枯髅) ; (3)70 天左右感染 常出现流产; (4) 70 天以后 多正常产(仔猪带毒) 、死亡、弱仔 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 公猪的受精率、性欲无明显影响
危害 多症状性传染病 ①母猪流产 多发生在初产母猪,妊娠母 猪感染后一般不表现其他异常表现,突 发流产、早产、产死胎或弱仔。流产胎 儿水肿,头颈、四肢出血,肝充血、出 血和肿大。适繁母猪群不育空怀。 ②种公猪多表现尿道炎、睾丸炎、副睾 炎 ③仔猪肺炎 ④仔猪肠炎 ⑤多发性关节炎 ⑥脑炎
五大临诊特征 (1)怀孕母猪流产(多为怀孕后期流产)、死胎、 木乃伊胎,产弱仔; (2)临产母猪乳腺发育不良,产后无乳; (3)被感染母猪T↑,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 返情率很高、不孕。大多数慢性感染的母猪,其繁殖性能 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每窝活仔猪数会减少,同时受胎率 会长期下降10~15%。 (4)仔猪感染后表现T↑,呼吸困难,肌肉振颤,共济失 调,死亡率可达80%以上。有的病猪在耳、腹侧及外阴部皮 肤呈现一过性青紫色或蓝色斑色。 (5)公猪感染后一般体温不升高,精子畸形、稀精,授精 率低,如50%以下。 后备猪、育肥猪对本病易感性较差,仅出现轻度厌食和呼吸 道症状。本病除致繁殖失能外,最常见的损失为局限性间质性肺 炎,病灶散在分布于肺脏四周,肺泡壁增厚,单核细胞胞浸润, 肺泡中常有蛋白质碎片及变性细胞。
1. 伪狂犬病(PR)
● 病原 PRV 仅一个血清型,三叉 N 节,扁桃体, 鼻咽上皮 ●流行特点 病猪、带毒猪及带毒鼠 消化道、呼吸首、皮肤创口 配种、胎盘 空气传播(猪场间) ●四大临诊表现 我国猪伪犬病有四大临床表现: (1)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以死产为主; (2)新生仔猪死亡,15 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达 100%; (3)断奶仔猪发病约 40%,死亡 20%左右; (4)母猪不育症,返情率达 90%,配种数次都配不上。
死产胎儿脑液化
新生仔猪的前肢异常
脑组织内的血管周围细胞浸润 呈管套现象
患病公猪的睾丸肿大
返回
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最早于1987年发生于美国,92年发生于台湾,大陆95 年后陆续发生。1996年国际兽医局(OIE)已将PRRS 列入B类传染病。 病原 PRRSV,现划归动脉炎病毒科。该病毒确认有两 个基因型,欧洲型又名Lelystad病毒,PRRSV的代表种; 美洲型又名VR2332病毒。病毒为单股RNA病毒,直径 45~60nm,仅在PAM、CL2621、MA104、Marc145 上增殖。 本病的原发性感染只造成轻微的肺损害,而大部分呼 吸症状和病变是由原发性感染后的继发感染所致。常 继发感染:猪Ⅱ型链球菌、鼻支原体、卡氏肺孢子虫、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细胞巨化病毒、呼吸道冠状病 毒、猪副粘病毒。 在抗原性上,美洲毒株与欧洲毒株存在很大差异。
返回
需要重视的疾病
圆环病毒病 猪盖他病
猪宜麦病
猪皮质肾病综合症
返回
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体系
相关软硬件提前充分考虑 检疫和免疫综合防治 兽医行政及其支持保证
返回
一、种猪繁殖障碍病及其净化
种猪繁殖障碍病是指繁殖生理的异常,即不能顺利 进行繁殖的状态。以妊娠母猪的发生流产、死胎、木乃 伊、弱仔、畸形、少仔和公母猪不育症为其主要特征。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种猪繁殖障碍病已成 为大中型猪场最重要的疫病之一,农村散养母猪繁殖障 碍病也较普遍,并且呈全球性分布,在欧美已将此类病 列为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加以研究,在英国因母猪流产和 死亡造成的损失约占哺乳仔猪的四分之一,台湾母猪流 产为 5%,占所有猪病的 10%以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 损失。
PCR 扩增 引物:
P1 5’— CGTAC CGCGCC CAC GTG GCC—3’ , P2 5’— GTC GGT GAG GAT GTT CAC GC—3’ , 该引物扩增片段为 gD 基因 272bp—534bp 之间的 262 个核苷酸。PCR 扩增的模板可以直接从发病早 期(1—5 天)病猪的鼻腔拭子采集的细胞以及采 自病猪神经节和脑的病料裂解获得,而不需要从病 料上细胞后培养的病毒中提取 DNA 模板。PCR 扩 增及电泳检测可于 1h 内完成,特异、快速。
返回
5.猪衣原体病
病原 育
鹦鹉热衣原体,只能在活的细胞内生长,有发 周期:体和始体。病原体对热、消素剂等敏感。
流行特点 (1) 本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猪场内野鼠,禽鸟 是自然散毒者,被感染的猪只(康复后)持续地潜伏 性带菌,带菌的种公、母猪为幼龄猪的主要传染源。 (2) 种公猪可通过精液传播。胎盘垂直传播。呼 吸道、消化道行水平传播。 (3) 本病在秋冬流行严重,一般呈慢性经过,感 染猪群,清除十分困难。
诊断
初步诊断 确诊需作实验室诊断 ①病毒分离鉴定 流产死胎、新生仔猪肺、 脾等病料,接种敏感细胞系; RT-PCR ②血清学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血清中和试验(SN)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
病猪流产的死胎
诊断
防制
初步诊断 病毒分离鉴定 血清学试验 HI 1:20以上(+)
①防止将带毒猪引入无本病的猪场。 ②处女母猪获得主动免疫后再配种:配种
前1个月注射1头份,以后每年注射1次; 种公猪配种前1个月 ,以后每年注射1次。 齐鲁动物保健品厂已生产PPD灭活苗
猪细小病毒形态
种猪群中,生产母猪不断出现下列一种或一种以 上症状者,被视为有繁殖障碍综合症: ①不孕 母猪不发情或发情正常经两次以上配种不孕者。 ②流产 母猪妊娠1~2个月左右,产出未成型胎儿者。 ③早产 提前15天以上产出未足月仔猪者。 ④死胎 母猪分娩过程中产出一头或多头死猪。 ⑤木乃伊 母猪分娩过程中产出一头或几头体积明显缩 小,呈黄色或灰色并伴有尸腐味的干尸化胎儿。 ⑥畸形 母猪产出形体异常的仔猪。 ⑦弱仔 在一胎仔猪中出现一头乃至全窝生活力极弱, 发抖,不吃奶或拱奶无力,行走摇晃,呆立哀鸣,被 毛无光泽,体温正常或偏低的仔猪。 ⑧少仔 母猪窝产仔数低于5头者。 ⑨难产、产前瘫痪(非感染性因素)
血清反应 乳胶凝集 ELISA
●净化措施
(1)疑似发病猪场,在未用疫苗免疫前,应立即采血进行 血清学普查,并采病料确诊。 (2)在猪场进行严厉的灭鼠活动,严格控制鸟类和其他禽 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往来。 (3)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场地及用具每卫隔 5~6 天消毒 1 次,粪便应尽量减少污染,最好做发酵处理。 (4)有效措施为免疫接种:灭活苗/弱毒苗/基因缺失苗 gI – /gE–、gE–/TK–。齐鲁动保厂已有生产。 如用灭活油苗,参考免疫程序为: ①育肥用仔猪断奶后肌注油苗 1 次即可。 ②种用仔猪在 30 日龄肌注油苗 1 次,4~5 周后重复注射 1 次,以后每隔半年注射 1 次。 ③种公猪、 种母猪配种前 1 个月免疫, 以后每 6 个月肌注 1 次,母猪临产前一个月左右加强免疫 1 次。 返回
在同一窝中所见不同孕期死亡 的异常胎儿
子宫中的死亡胎儿和木乃伊胎儿
返回
3.日本乙型脑炎(JBE)
病原 乙脑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抵抗力不强 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和人均可感染(马、人易发病), 感染初期均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3~5天),猪病毒血症时 间较长,总有大量易感染猪。 蚊子(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生物性传媒,经卵传递越冬 媒介与宿主 季节性(夏季至初秋) 危害性 猪突然发病、稽留热几天,嗜眠,后肢麻痹 主要导致各种形式的繁殖障碍: 流产、早产、木 乃伊,多 为死胎并大小不等,流产 后备母猪很快恢复 公猪高温后睾丸肿胀(多一侧性),经2~3天,恢复正常, 少数萎缩,丧失造精功能。
病猪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可见在同 窝胎猪中不同期间死亡的胎儿
死产胎儿的脑内积水
流行特征 (1)易感动物与传染源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 同年龄、品种猪均可感染,怀孕母猪和1月龄以 内仔猪最易感。 一些飞禽(如绿头鸭等)是病毒的自然宿主, 带毒禽不表现任何症状,但从粪便中排毒,所以 鸟类与禽类也可长距离传播。 (2)传播途径 呼吸道是主要感染途径,公猪精液 传播。病毒可在感染猪体内长期存在(持续性感 染),病毒易随感染猪的转移而传播。 猪群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空气传播,流行期 间封闭式管理的猪群也同样发病。 饲养管理不完善,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猪 群密度过大,为本病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细胞核中的PRV病毒粒子
PR发病仔猪
肝脏表面可见散在的坏死点
PR流产胎儿
扁桃体及咽喉头发生明显坏死
肾上腺于皮质及髓质部可见散发性的坏死点,此 为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肾脏出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