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抗冲击试验方法

塑料抗冲击试验方法
塑料抗冲击试验方法

塑料抗冲击试验方法

抗冲强度(冲击强度)是材料突然受到冲击而断裂时,每单位横截面上材料可吸收的能量的量度。它反映材料抗冲击作用的能力,是一个衡量材料韧性的指标。冲击强度小,材料较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XCJ-50型冲击试验机的使用。

2.测定聚丙烯、聚氯乙烯型材的冲击强度。

二、实验原理

国内对塑料冲击强度的测定一般采用简支梁式摆锤冲击实验机进行。试样可分为无缺口和有缺口两种。有缺口的抗冲击测定是模拟材料在恶劣环境下受冲击的情况。

冲击实验时,摆锤从垂直位置挂于机架扬臂上,把扬臂提升一扬角α,摆锤就获得了一定的位能。释放摆锤,让其自由落下,将放于支架上的样条冲断,向反向回升时,推动指针,从刻度盘读数读出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功A,就可计算出冲击强度:

(公斤?厘米/厘米2)

b、d分别为试样宽及厚,对有缺口试样,d为除去缺口部分所余的厚度。从刻度盘上读出的数值,是冲击试样所消耗的功,这里面也包括了样品的"飞出功",以关系式表示为:

W为摆锤重,L为摆锤摆长,α、β分别为摆锤冲击前后的扬角;A为冲击试样所耗功;Aα、Aβ分别为摆锤在α、β角度内克服空气阻力所消耗的功;为“飞出功”,一般认为后三项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简写成:

对于一固定仪器,α、W、L均为已知,因而可据β大小,绘制出读数盘,直接读出冲击试样所耗功。实际上,飞出功部分因试样情况不同,试验仪器情况不同而有较大差别,有时甚至占读数A的50%。脆性材料,飞出功往往很大,厚样品的飞出功亦比薄样大。因而测试情况不同时,数值往往难以定量比较,只适宜同一材料,同一测定条件下的比较。

试样断裂所吸收的能量部分,表面上似乎是面积现象,实际上它涉及到参加吸收冲击能的体积有多大,是一种体积现象。若某种材料在某一负荷下(屈服强度)产生链段运动,因而使参与承受外力的链段数增加,即参加吸收冲击能的体积增加,则它的冲击强度就大。

脆性材料一般多为劈面式断裂,而韧性材料多为不规整断裂,断口附近会发白,涉及的体积较大。若冲击后韧性材料不断裂,但已破坏,则抗冲强度以“不断”表示。

因为测试在高速下进行,杂质、气泡、微小裂纹等影响极大,所以对测定前后试样情况须进行认真观察。

三、仪器与试样

XCJ-50型冲击试验机

聚丙烯、聚氯乙烯样条

(1)试样长120±2mm,宽15±0.2mm,厚10±0.2mm。缺口试样:缺口深度为试样厚度的1/3,缺口宽度为2±0.2mm,缺口处不应有裂纹。

(2)每个样品样条数不少于5个。

(3)单面加工的试样,加工面朝冲锤,缺口试样,缺口背向冲锤,缺口位置应与冲锤对准。

(4)热固性材料在25±5℃,热塑性塑料在25±2℃,相对湿度为65±5%的条件下放置不少于16小时。(5)凡试样不断或断裂处不在试样三等分中间部分或缺口部分,该试样作废,另补试样。

四、测试步骤

1.据材料及选定试验方法,装上适当的摆锤(50J、30J、15J、7J、5J)。

2.检查和调整被动指针的位置,使摆锤在铅垂位置时主动指针与被动指针靠紧,指针指示的位置与最大指标值相重合。

3.空击试验:以检查指针装配是否良好,空击值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

4.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支承刀刃的距离为70mm或40mm。

5.检查零点,且每做一组试样校准一次。

6.放置样品。试样放置在托板上,其侧面应与支承刀刃靠紧,若带缺口的试样,应用0.02mm的游标卡尺找正缺口在两支承刀刃的中心。

7.测量试样中间部位的宽和厚,准确至0.05mm,缺口试样测量缺口的剩余厚度。

8.冲击试验:上述完成后,可放摆试验,冲击后,从刻度盘上记录冲断功的数值。

五、结果处理

1.观察并记录材料断裂面情况。

2.据冲断功计算冲击强度。算出各试样的平均值进行试样间比较。

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

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理和基本结构。 (二)实验原理 本方法的原理是将试样安放在简支梁冲击机的规定位置上,然后利用摆锤自由落下,对试样施加冲击弯曲负荷、使试样破裂。用试样单位截面积所消耗的冲击功来评价材料的耐冲击韧性。图 1 所示为摆锤式简支梁冲击试验机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仪器及试祥 1 .实验仪器 以国产 XJJ — 5 摆锤式简支梁冲击机为例。 该机主要技术参数符台 GB1043 — 93 和 ISO179 — 1982 标准的要求。 图1摆锤式简支梁冲击试验机原理示意图

(1) 机体结构及性能见图 1 ,本试验机由机体、试样安放架、冲击锤、操纵机构及读数装置等五个部分组成。 ①机体部分—包括机体、操纵机构、测量机构、摆轴和试样安放架组成,为确保安装平稳、准确,在机体上面设有水准泡 17 ,方便调试。 ②试样安放架一—由固定支座 1 、紧固螺钉 2 、活动试样支座 3 、支承刀刃 4 组成。试验前,应调整好活动试样支座间的距离,将试样紧靠在支座刀刃的支承面上。 ③冲击锤———由摆轴 8 、上连接套 12 、摆杆 13 、调整套 14 、摆体 15 、冲击刀刃 16 等件组成。该机共有五种能量摆锤供选用,其冲击储能分别为 2 . 7J 、 7 . 5J 、 15J 、 25J 、 50J 。 ④操纵机构——由手柄 9 、挂钩 l 0等件组成。当冲击摆扬起所需角度(160 ° ) 时,挂钩将摆上的调整套钩住。搬动手柄时,挂钩脱开,冲击摆自由落下,对试样进行冲击试验。 ⑤测量装置—一其作用是将试样受冲击后所消耗的能量指示出来,试样所消耗的冲击功数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P d —一冲击摆的冲击常数 α——冲击前摆锤扬角 β一一冲击后摆锤升角 该机由于冲击摆常数和扬角均为常数,因此,只要测出试样冲断后摆锤的升角,就可计算出试样冲断时所消耗的能量。该机读数刻度盘就是根据此原理来设计刻度的。试验时,可以直接从度盘上读取冲断功,度盘上有五种能量范围的刻度。 2 .试验试样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水平法和垂直法 Plastics-Deterination of the burning behaviour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mens in Contact with a small-flame ignition source

1996-06-14发布1997-04-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水平法和垂直法GB/T2408-1996 Plastics-Deterination of the burning behaviour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mens in代替GB2408-80

Contact with a small-flame ignition source GB4609-84 本标准等效采用ISO 1210、1992《塑料—水平和垂直试样与小火焰点火源接触时燃烧性能的测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实验室内,对水平和垂直方向放置的试样用小火焰点火源点燃后的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材料和按照GB6343测定的表现密度不低于250kg/m3的泡沫材料,而不适用于接触火焰后没有点燃就强烈收缩材料的测定。 本方法给出的试验结果可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及材料预选,但不能用来评价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着火危险性。 2引用标准 GB 2547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5471 热固性塑料压塑试样制备方法 GB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现密度的测定 GB 9352 热塑性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有焰燃烧afterfla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火焰持续的燃烧。 3.2 有焰燃烧时间afterflame ti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3.3 无焰燃烧afterglow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当有焰燃烧终止或无火焰产生时,材料保持辉光的燃烧。 3.4 无焰燃烧时间afterglow time

常用光学塑料性能

常用光学塑料-聚甲基丙烯甲酯PMMA 密度(kg/m3):(1.17~1.20)×10E3 nD ν:1.49 57.2~57.8 透过率(%):90~92 吸水率(%):0.3~0.4 玻璃化温度:10E5 熔点(或粘流温度):160~200 马丁耐热:68 热变形温度:74~109(4.6 ×10Pa) 68~99(18.5×10Pa) 线膨胀系数:(5~9)×10E-5 计算收缩率(%):1.5~1.8 比热J/kgK:1465 导热系数W/m K:0.167~0.251 燃烧性m/min:慢 耐酸性及对盐溶液的稳定性:出强氧化酸外,对弱碱较稳定 耐碱性:对强碱有侵蚀对弱碱较稳定 耐油性:对动植物油,矿物油稳定 耐有机溶剂性:对芳香族,氯化烃等能溶解,醇类脂肪族无影响日光及耐气候性:紫外透过滤73.5%

常用光学塑料-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密度(kg/m3):(1.12~1.16)×10E3 nD ν:1.533 42.4 透过率(%):90 吸水率(%):0.2 玻璃化温度: 熔点(或粘流温度): 马丁耐热:<60 热变形温度:85~99 (18.5×105Pa) 线膨胀系数:(6~8)×10E-5 计算收缩率(%): 比热J/kgK: 导热系数W/m K:0.125~0.167 燃烧性m/min:慢 耐酸性及对盐溶液的稳定性:除强氧化酸外,对酸盐水均稳定耐碱性:对强碱有侵蚀,对弱碱较稳定 耐油性:对动植物油,矿物油稳定 耐有机溶剂性:对芳香族,氯化烃等能溶解,醇类脂肪族无影响

日光及耐气候性:紫外透过滤73.5% 常用光学塑料-聚碳酸酯PC 密度(kg/m3):1.2 ×10E3 nD ν:1.586(25) 29.9 透过率(%):80~90 吸水率(%):23CRH50% 0.15 水中0.35 玻璃化温度:149 熔点(或粘流温度):225~250(267) 马丁耐热:116~129 热变形温度:132~141(4.6×105Pa) 132138(18.5×105Pa) 线膨胀系数:6×10-5 计算收缩率(%):0.5~0.7 比热J/kgK:1256 导热系数W/m K:0.193 燃烧性m/min:自熄 耐酸性及对盐溶液的稳定性:强氧化剂有破坏作用,在高于60水中水解,对稀酸,盐,水稳定耐碱性:强碱溶液,氨和胺类能腐蚀和分解,弱碱影响较轻 耐油性:对动物油和多数烃油及其酯类稳定

塑胶件阻燃测试方法和标准

塑胶件阻燃测试方法和 标准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等级代表 HB 水平燃烧 (Horizontal Burn) ,仅有一个等级可能。 V 垂直燃烧 (Vertical Burn) ,有 3 个等级: V-0 是最高, V-1 较低,然后是 V-2 。 5V 垂直燃烧 (Vertical Burn) ,使用大型 125mm 火焰,有 1 个或 2 个等级 5V-A 或5V-B 。 VTM 垂直薄材料 (Vertical Thin Material) ,和 V 等级之可能性类型相同,但在 V 后面加 TM 。 测试有 3 个主要的层级: 1. 20mm 火焰,判定结果 HB 、 V-0 、 V-1 或 V-2 的等级 2. 125mm 火焰,判定结果 5V-A 或 5V-B 的等级 3. 20mm 火焰针对薄材料,判定结果 VTM-0 、 VTM-1 或 VTM-2 的等级 任何材料针对 V-0 、 V-1 或 V-2 等级的可能性之起始点都是开始于 20mm 火焰的测试。所有的三个等级基于该单一个测试。等级是视测试结果而定;针对这些等级的各别并没有独立的测试。 V 等级需要 5 个样品, HB 只需要 3 个。当开始以 V 测试但若材料在前 2 个样品显示出不良特性时可以使用所剩下的第 3 个样品转换测试到 HB 。 当材料测试成为 V-0 时,该材料可以接着用 125mm 火焰测试看看 5V-A 或 5V-B等级之可能性。但是仅有在该材料通过 V-0 等级时才可以施行该 VTM 测试。 若材料很薄,则不能依任何 V 等级测试之,因为材料在火焰的热度中会 " 飘动 " 该材料应该被当成一个薄材料以 VTM 测试程序来测试。同样地,仅有在该材料没通过或无法依据 V 测试程序适当地测试时才可以施行该 VTM 测试。 耐燃等级— UL 颁布

ISO-178-2010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ISO178-2010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1.范围 1.1本国际标准规定了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硬质(见3.12)和半硬质塑料弯曲性能的方法。规 定了标准试样尺寸,同时对适合使用的替代试样也提供了尺寸参数。规定了试验速度范围。 1.2本标准用于在规定条件下研究试样弯曲特性,测定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其他弯曲应力 /应变关系。本标准适用于两端自由支撑、中央加荷的试验(三点加载测试)。 1.3本标准适用于下列材料: ——热塑性模塑、挤出铸造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复合物;硬质热塑性板材; ——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复合物;热固性板材。 与ISO10350-1[5]和ISO10350-2[6]一致,本国际标准适用于测试以长度≤7.5mm纤维增强的复合物。对于纤维长度>7.5mm的长纤维增强材料(层压材料)的测试,见ISO14125[7]。 本标准通常不适用于硬质多孔材料和含有多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测试,可采用ISO1209-1[3]和/或ISO1209-2[4]。 注:对于某些纺织纤维增强的塑料,最好采用四点弯曲试验,见ISO14125。 1.4本方法中所用的试样可以是选定尺寸的模塑试样,用标准多用途试样中部机加工的试样 (见ISO20753),或者从成品或半成品入模塑件、挤出或浇铸板材经机加工的试样。1.5本标准推荐了最佳试样尺寸。用不同尺寸或不同条件制备的试样进行试验,其结果是不 可比较的。其他因素,如试验速度和试样的状态调节也会影响试验结果。 注:尤其是半结晶聚合物,由模塑条件决定的样品表层厚度会影响弯曲性能。 1.6本方法不适用于确定产品设计参数,但可用于材料测试和质量控制测试。 1.7对于表现出非线性应力/应变特性的材料,其弯曲性能只为公称值。给出的计算公式都 基于应力/应变为线性的假设,且对样品挠度小于厚度的情况下有效。使用推荐的试样尺寸(80mm X10mm X4mm),在传统的3.5%弯曲应变和跨距与厚度比L/h为16的情况下,挠度为1.5h。相比于非常柔软的和延性材料,弯曲测试更合适于测试具有较小断裂挠度的坚硬材料和脆性材料。 1.8与本国际标准的之前版本相反,本版本包含了方法A和方法B两个方法。方法A与本 国际标准的之前版本中的方法一致,即在试验中使用1%/min的变形速度。方法B使用两个不同的变形速度:弯曲模量测试中选用1%/min的速度,测量弯曲应力-应变曲线的剩余部分依材料延展性的不同而选用5%/min或50%/min的形变速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中引用了以下的文件。对于标示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有效。对于未标示日期的文献,其最新版(包括任何修正)适用于本标准。 ISO291,塑料——状态调节与测试标准环境 ISO293,塑料——热塑性材料的压塑试样 ISO294-1:1996,塑料——热塑性材料注塑试样——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和长条试样的模塑成型。 ISO295,塑料——热固性材料的压塑试样 ISO2602,测试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均值估计——置信区间 ISO2818,塑料——机械加工制备试样 ISO7500-1,金属材料——静态单轴测试仪器验证——第1部分:张力/压缩测试机器——力测量系统的验证和校准 ISO9513,金属材料——单轴测试伸长计校正

塑料试验方法

塑料试验方法相关标准 1.GB/T 840-1988塑料滚花头螺钉 2.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3.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4.GB/T 1035-1970 塑料耐热性(马丁)试验方法 5.GB/T 1036-1989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6.GB/T 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 (杯式法) 7.GB/T 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8.GB/T 1039-1992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9.GB/T 1040-19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0.GB/T 1041-1992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1.GB/T 1043-1993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2.GB/T 1303.2-2002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规范第3部分: 单项材料规范第3篇: 对三聚氰胺树脂硬质层压板的要求 13.GB/T 1446-1983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4.GB/T 1447-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 15.GB/T 1448-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 16.GB/T 1449-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17.GB/T 1450.2-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18.GB/T 1451-1983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19.GB/T 1458-1988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20.GB/T 1461-1988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 21.GB/T 1462-1988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22.GB/T 1463-1988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3.GB/T 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24.GB/T 1634-1979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简称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 25.GB/T 1636-1979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26.GB/T 1841-1980聚烯烃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27.GB/T 1843-1996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28.GB/T 1844.1-1995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29.GB/T 1844.2-1995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 30.GB/T 1844.3-1995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 31.GB/T 1846-1980聚氯醚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32.GB/T 1847-1980聚甲醛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33.GB/T 2035-1996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状态:现行)

’() %&!’#&&’"$% "#"#!$%&&’"%

"#$%&’( ()*+ !"#$%&’()*+,-. !"!#$%%&"’(() ! "(*+,-.,-/0 123456789:;<1=$*> ?@AB#$(((%) +,,-#!!.../0-1/23,/12 CD#*4565445$*4565%%5 ’(()E$(FGH-"’(()E$(FCI-JK ! !>#$))(**%$7’*’5) !"#$"%"&’ ()*+#&!"!’#$%&&%&&

!!!" !!"#$%&’!"#$%$&’!$(()"()*+,-./0-#1234567$%8!"#$%$&’!$(() 59:3;<=>?@%ABCDEFGH! ###!"#$%$&’!$(()IJKLMNL12OPQR%"#$IJKL12& "#$ST*+’,$%%(#$()-"UV()*+,-1234WXQR$&8*+’,$%%(#$()-Y ZAB[\GH! ####](UV()*+,-1234WXQR)^=(()*+,-1234WXQR)* ###_J‘ab(_J’UV()*+,-)^=(_J’()*+,-)+cd$e,* ###*fDgM7h+cd-e,* ###*fijk+cd%e,* ###*fi&[5lmQRnopq5lmQR+cd(e,* ###IJrstuv& "#$bwrxy0-z{|}~!& "#$b"r()*+,-#$\CD#$}%&& "#$AB’(tu!)*UV+,-.l/-wr01z{23d4K,-5-6789:z; <=>?@& "#$AB’(A!B w C-DEF-GHI-JKL-M}N& "#$’$(.(O’PQRST%$()-O d9RUV%&//-O dO RUV&

各种塑料燃烧特性

各种塑胶燃烧特性: 序号非透明塑料比重(G/CM)软化温度燃烧性自熄性火焰颜色燃烧味燃烧时特性 1.ABS 104 很容易非黄火带烟橡胶甜味软化变黑,起泡" 2.HDPE 120 容易非黄顶蓝火腊味溶时有着火漏滴 3.HIPS 75 容易非黄火带黑烟花香味溶化,起泡" 4.LOPE 容易非黄顶蓝火腊味溶时有着火漏滴 5.PA6 220 容易是黄边蓝火烧头发味溶时泡沫 6.PBT 225 容易大都是白光带烟有气味溶时有着火漏滴 7.PTEPC 260 容易是黄火有气味溶时有着火漏滴 8.POM 不容易非淡蓝火刺鼻,引起泪水溶时有着火漏滴" 9.PP 79-113 容易非黄顶蓝火腊昧溶时有着火漏滴 10.PPO 容易非黄火带烟甜花香乌黑残余物 11.PPS 282 因难是无火硫磺味烧黑起泡 12.UPVC 66-92 不很容易是黄火酸味软化变黑 序号透明塑料比重软化温度烧烧性自熄性火焰颜色燃烧味燃烧时特性 "13 GPPS 78-86 容易非黄火带黑烟花香味熔化,起泡" "14 PC 不很容易是黄火带烟电木味软化起泡,炭化" 15 PETPA 230 容易是光黄火甜酸味变黑有着火漏滴 16 PMMA 60-88 容易非黄顶蓝火带烟水果味溶化起泡 17 SAN 66-96 容易非黄火带烟花甜味变黑有泡 其它特性; 序号料名烘料温度(0C)烘料时间(hr)适当模温(0C)可塑化料温(0C)密度(g/cm3)收缩率(%)热变形温度(0C) 1.PVC(S) 60~70 1~2 50~70 140~180 / (~) N-A 2.PVC(H) 60~70 1~2 50~70 150~180 ()() N-A 3.LDPE 70~80 1~2 20~50 160~240 ()(~) 35-50 4.HDPE 70~100 1~2 20~70 200~280 ()(~) 40-75

实验五 聚合物材料冲击强度的测定(定稿)

实验五聚合物材料冲击强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冲击性能; 2. 理解摆锤式抗冲击强度试验机的原理; 3. 掌握冲击强度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冲击强度是衡量材料韧性的一种强度指标,表征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破坏的能力。通常定义为试样受冲击载荷而折断时单位面所吸收的能量。 ()=/K A bh α 式中,K α为冲击强度;单位为J/cm 2;A 为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功;b 为试样宽度;h 为试样厚度。冲击强度的测试方法很多,应用较广的有以下三种: (1)摆锤式冲击试验; (2)落球法冲击试验; (3)高速拉伸试验。 本实验采用摆锤式冲击试验法。摆锤冲击试验,是将标准试样放在冲击机规定的位置上,然后让重锤自由落下冲击试样,测量摆锤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功,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试样的冲击强度。摆锤冲击试验机的基本构造有3部分:机架部分、摆锤冲击部分和指示系统部分。根据试样的按放方式,摆锤式冲击试验又分为简支梁型(Charpy 法)和悬臂梁型。前者试样两端固定,摆锤冲击试样的中部;后者试样一端固定,摆锤冲击自由端。如图1所示。 图1摆锤冲击试验中试样的安放方式 试样可采用带缺口和无缺口两种。采用带缺口试样的目的是使缺口处试样的截面积大为减小,受冲击时,试样断裂一定发生在这一薄弱处,所有的冲击能量都能在这局部的地方被吸收,从而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测定时的温度对冲击强度有很大影响。温度越高,分子链运动的松弛过程进行越

快,冲击强度越高。相反,当温度低于脆化温度时,几乎所有的塑料都会失去抗冲击的能力。当然,结构不同的各种聚合物,其冲击强度对温度的依赖性也各不相同。湿度对有些塑料的冲击强度也有很大影响。如尼龙类塑料,特别是尼龙6、尼龙66等在湿度较大时,其冲击强度更主要表现为韧性的大大增加,在绝干状态下几乎完全丧失冲击韧性。这是因为水分在尼龙中起着增塑剂和润滑剂的作用。 试样尺寸和缺口的大小和形状对测试结果也有影响。用同—种配方,同一种成型条件而厚度不同的塑料作冲击试验时,会发现不同厚度的试样在同一跨度上作冲击试验,以及相同厚度在不同跨度上试验,其所得的冲击强度均不相同,且都不能进行比较和换算。而只有用相同厚度的试样在同一跨度上试验,其结果才能相互比较,因此在标准试验方法中规定了材料的厚度和跨度。缺口半径越小,即缺口越尖锐,则应力越易集中,冲击强度就越低。因此,同一种试样,加工的缺口尺寸和形状不同,所测得冲击强度数据也不——样。这在比较强度数据时应该注意。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1、试验机 试验机为摆锤式(悬臂梁),并由摆锤、试样支座、能量指示机构和机体等主要构件组成。能指示试样破坏过程中所吸收的冲击能量。 2、摆体 摆体是试验机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旋转轴、摆杆、摆锤和冲击刀刃等部件。旋转轴心到摆锤打击中心的距离与旋转轴心至试样中心距离应一致。两者之差不应超过后者的±1%。冲击刀刃规定夹角为30士1o。端部圆弧半径为2.0士0.5 mm。摆锤下摆时,刀刃通过两支座问的中央偏差不得超过士0.2 mm,刀刃应与试样的冲击面接触。接触线应与试样长轴线相垂直,偏差不超过士2o。 3、试样支座 为两块安装牢固的支撑块,能使试样成水平,其偏差在1/20以内。在冲击瞬间应能使试样打击面平行于摆锤冲击刀刃,其偏差在1/200以内。支撑刃前角为 5o,后角为10士1o,端部圆弧半径为1mm。 4、能量指示机构 能量指示机构包括指示度盘和指针。应对能量度盘的摩擦、风阻损失和示值误差做准确的校正。 5、机体 机体为刚性良好的金属框架,并牢固地固定在质量至少为所用最重摆锤质量40倍的基础上。本试验采用带缺口试样。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气泡、裂纹、分 层和明显杂质。试样缺口处应无毛刺。

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

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 (一)实验目得 掌握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理与基本结构。 (二)实验原理 本方法得原理就是将试样安放在简支梁冲击机得规定位置上,然后利用摆锤自由落下,对试样施加冲击弯曲负荷、使试样破裂。用试样单位截面积所消耗得冲击功来评价材料得耐冲击韧性。图 1 所示为摆锤式简支梁冲击试验机得工作原理。 (三)实验仪器及试祥 1 .实验仪器 以国产 XJJ — 5 摆锤式简支梁冲击机为例。 该机主要技术参数符台 GB1043 — 93 与 ISO179 — 1982 标准得要求。 图1摆锤式简支梁冲击试验机原理示意图

(1) 机体结构及性能见图 1 ,本试验机由机体、试样安放架、冲击锤、操纵机构及读数装置等五个部分组成。 ①机体部分—包括机体、操纵机构、测量机构、摆轴与试样安放架组成,为确保安装平稳、准确,在机体上面设有水准泡 17 ,方便调试。 ②试样安放架一—由固定支座 1 、紧固螺钉 2 、活动试样支座 3 、支承刀刃 4 组成。试验前,应调整好活动试样支座间得距离,将试样紧靠在支座刀刃得支承面上。 ③冲击锤———由摆轴 8 、上连接套 12 、摆杆 13 、调整套 14 、摆体 15 、冲击刀刃 16 等件组成。该机共有五种能量摆锤供选用,其冲击储能分别为 2 . 7J 、 7 . 5J 、 15J 、 25J 、 50J 。 ④操纵机构——由手柄 9 、挂钩 l 0等件组成。当冲击摆扬起所需角度(160 ° ) 时,挂钩将摆上得调整套钩住。搬动手柄时,挂钩脱开,冲击摆自由落下,对试样进行冲击试验。 ⑤测量装置—一其作用就是将试样受冲击后所消耗得能量指示出来,试样所消耗得冲击功数值按下式计算。式中 P d —一冲击摆得冲击常数 α——冲击前摆锤扬角 β一一冲击后摆锤升角 该机由于冲击摆常数与扬角均为常数,因此,只要测出试样冲断后摆锤得升角,就可计算出试样冲断时所消耗得能量。该机读数刻度盘就就是根据此原理来设计刻度得。试验时,可以直接从度盘上读取冲断功,度盘上有五种能量范围得刻度。 2 .试验试样 图2简支梁冲击试样形状 (a) 无缺口试样 (b) 缺口试样

塑料力学性能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 2008-1-23 10:44:19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7e12388986.html, 1.概述 弯曲试验主要用来检验材料在经受弯曲负荷作用时的性能,生产中常用弯曲试验来评定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塑性变形的大小,是质量控制和应用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弯曲试验采用简支梁法,把试样支撑成横梁,使其在跨度中心以恒定速度弯曲,直到试样断裂或变形达到预定值,以测定其弯曲性能。 2.试验原理 弯曲试验在《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9341-2000》)中使用的是三点式弯曲试验。三点式弯曲试验是将横截面为矩形的试样跨于两个支座上,通过一个加载压头对试样施加载荷,压头着力点与两支点间的距离相等。在弯曲载荷的作用下,试样将产生弯曲变形。变形后试样跨度中心的顶面或底面偏离原始位置的距离称为挠度,单位mm。试样随载荷增加其挠度也增加。弯曲强度是试样在弯曲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单位MPa。弯曲应变是试样跨度中心外表面上单元长度的微量变化,用无量纲的比或百分数(%)表示。 3.试验方法 3.1试验应在受试材料标准规定的环境中进行,若无类似标准时,应从GB/T2918中选择最合适的环境进行试验。另有商定的,如高温或低温试验除外。 3.2测量试样中部的宽度b,精确到0.1mm; 厚度h,精确到0.01mm,计算一组试样厚度的平均值h。剔除厚度超过平均厚度允差±0.5%的试样,并用随机选取的试样来代替。调节跨度L,使L=(16±1)h ,并测量调节好的跨度,精确到0.5%。 除下列情况外都用上式计算: 3.2.1对于较厚且单向纤维增强的试样,为避免剪切时分层,在计算两撑点间距离时,可用较大L/h比。 3.2.2对于较薄的的试样,为适应试验设备的能力,在计算跨度时应用较小的L/h比。c、对于软性的热塑性塑料,为防止支座嵌入试样,可用较大的L/h比。 3.3.3试验速度使应变速率尽可能接近1%/min,这一试验速度使每分钟产生的挠度近似为试样厚度值的0.4倍,推荐试样的试验速度为2mm/min。 试样应对称地放在两个支座上,并于跨度中心施加力,如图所示:

各种塑料材料及特性 全(建议收藏)

1、什么是塑料 塑料是在一定条件下,一类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材料的通称,一般按照它的热熔性把它们分成: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它是世界三大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三大高分子材料是塑料,橡胶,纤维)。 塑料的英文名是plastic,俗称:塑胶。 a)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是指加热后会熔化,可流动至模具,冷却后成型,在加热后又会 熔化的塑料。即可运用加热及冷却,使其产生可逆变化(液态?固态),即物理变化。通用的热塑性其连续使用温度在100℃以下,PP除外。 b)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固化后不溶于任何溶剂,且不会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再次软化的塑料。热固性塑料加热温度过高就会分解。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环氧塑料等。 1)为什么有人称塑料为树脂? 人类最早认识的高分子材料都是树皮割破后流出的液体的提取物,呈粘稠状,也就是说它是树中提取的脂。因此,目前仍然有很多人把这种高分子材料叫树脂。但随着现代化工工业的发展,现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都是石油化工产品或石油化工的副产品或石油合成产品。现代的塑料已经不是树中提取物了,而是石化产品。 2)塑料的本色和牌号 一般的塑料合成以后,从合成塔出来,都是面粉状的粉末,不能用来直接生产产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树汁中提取出脂的成份是一样的,也称为树脂,也叫粉料,这是一种纯净的塑料,它流动性差,热稳定性低,易老化分解,不耐环境老化;因此,人们为了改善以上缺陷,在树脂粉中加入热稳定剂,抗老化剂,抗紫外光剂,加入增塑剂增加它的流动性,生产出适应各种加工工艺的,有特殊性能的,不同牌号的塑料品种。所以,同一种塑料品种有很多牌号,如:ABS就有注塑级的,有挤出级的,有电镀级的,有高刚性的,有很大柔韧性的等,这才是目 前人们普遍所使用的塑料,它们都经过造粒,都是颗粒料。每一种牌号的塑料,适应每一种工艺,或注塑,或挤出,或压延,或吸塑等。 3)塑料的分子结构 一般塑料的分子结构,都是线性的高分子链或带支链的高分子链段,有结晶和非结晶两种,塑料材料的性能与其结晶性能有很大的关系,与其分子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其组成的元素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塑料的结晶率越大,其透光性就越差; 带脂基的,带氨基的,带醇基的,比较易吸水,比较容易因水的作用分解,加工时,也比较难烘干;(PA(聚酰胺),PC(聚碳酸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带烯烃基的,塑料的柔性较好。(PE(聚乙烯),PP(聚丙烯)) 带苯环的,塑料比较刚硬。(PS(聚苯乙烯)) 由于塑料的分子结构千差万别,形成了不同品种的,性能差异很大,不同牌号的上万种产品。

塑料软包装的国家检测标准2

塑料软包装的国家检测标准 ZBY 28004—86 塑料膜包装袋热合强度测定方法 GB/T 14903—94 无机胶粘剂套接扭转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GB/T 12954—91 建筑胶粘剂通用试验方法 GB 11177—89 无机胶粘剂套接压缩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GB 7754—87 压敏胶粘带剪切强度试验方法(胶面对背面) GB 7753—87 压敏胶粘带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705—93 报纸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GB 7707—87 凹版装潢印刷品 GB 7706—87 凸版装潢印刷品 GB 7705—87 平版装潢印刷品 HG/T 2727—95(代替GB 11178—89)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木材胶粘剂 HG/T 2493—93 鞋用氯丁橡胶胶粘剂 HG/T 2406—92 压敏胶标签纸 GB/T 15332—94 热熔胶粘剂软化占的测定环球法 CY/T 17—95 印后加工纸基印刷品上光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 7.9—91 印后加工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 7.7—91 印后加工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覆膜质量要求及方法 CY/T 7.7—91 印后加工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胶粘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6—91 凹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GY/T 5—91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 4—91 凸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 3—91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CY 2—91 书刊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级方法 GB 1449—83(代替GB 1449—7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塑料软包装的国家检测标准2 GB 3356—82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 9341—88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 1041—79 塑料压缩试验方法 GB 8947—88 复合塑料编织袋 SG 233—81 聚苯乙烯泡沫烹包装材料 GB 4456—84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SG 224—81 高压聚乙烯重包装袋(膜) GB 7749—87 胶粘剂劈裂强度试验方法(金属对金属) GB 7124—86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GB/T 7122—1996 ISO 4578:1990 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GB/T 6329—1996 ISO 6922:1987 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的测定 GB 6328—86 胶粘剂剪切冲击强度试验方法 GB 4852—84 压敏胶粘带初粘性测试方法(斜面滚球法) GB 4850—84 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试方法 GB 4851—84 压敏胶粘带持粘性测试方法 GB/T 2793——1995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整理)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校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GB/T 2406-93 氧指数法代替GB 2406-80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4589-1981《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性》。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刚好维持试样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亦称氧指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均质固体材料,层压材料,泡沫材料,软片和薄膜材料等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燃烧性能,其结果不能用于评定受热后呈高收缩率的材料。 2.引用标准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3863 工业用气态氧。 GB 3864 工业用气态氮。 GB 5471 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方法。 GB 6379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立 法和重复性和再现性。 GB 9352 热塑性塑料压缩试样的制备。 GB 11997 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 3.方法提要 将试样垂直固定在燃烧筒中,使氧,氮混合气流由下向上流过,

点燃试样顶端,同时记时和观察试样燃烧长度,与所规定的判据相比较。在不同的氧浓度中试验一组试样,测定塑料刚好维持平稳燃烧时的最低氧浓度,用混合气中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表示。 4.试验设备 4.1 氧指数仪 氧指数仪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 图1氧指数测定仪示意图 1.点火器; 2.玻璃燃烧筒; 3.燃烧着的试样; 4.试样夹; 5.燃烧筒支架; 6.金属网; 7.测温装置; 8.装有玻璃珠的支座 9.基座架;10.气体预混合结点;11.虐待截止阀;12.接头; 13.压力表;14.精密压力控制器;15.过滤器;16.针阀; 17.气体流量计;18.玻璃燃烧筒;19.限流盖 4.1.1 燃烧筒 最小内径75㎜,高450㎜,顶部出口的内径为40㎜的耐热玻璃管,垂直固定在可通过氧.氮混合气流的基座上.底部用直径为3~5㎜的玻璃珠充填,充填高度为80~100㎜.在玻璃珠的上方装在金属网,以防下落的燃烧碎片阻塞气体入口和配气通路. 4.1.2 试样夹 4.1.2.1 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能固定在燃烧筒轴心位置上,并能垂直夹住试样的构件. 4.1.2.2 非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采用图2所示的框架,将试样的两个垂直边同时固定在框架上.

ABS塑料材料及制件技术条件

Q/GAL ABS塑料材料及制件技术条件 格兰仕标准化委员会发布

ABS塑料材料及制件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BS塑料材料的技术要求、制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材料牌(型)号、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空调器产品户内用的注塑成型的零部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1033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1034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GB/T 1040.1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 1040.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 1040.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GB/T 1040.4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 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 GB/T163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 GB/T 1633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GB/T 15596 塑料暴露于玻璃下日光或自然气候或人工光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 GB/T 7921 均匀色空间和色差公式 GB/T 1843 塑料悬臂梁试验方法 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3682 热塑性塑料熔融指数试验方法 GB/T 9341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12672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 GB/T 15585 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收缩率的测定 GB/T 17037.1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 Q/GAL04JS09C001-2011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进货检验 Q/GAL04JS06C330—2011注塑件及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ABS塑料材料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GB 8624—1997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4—04批准 1997—10—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GB 8624—88的修订版。在技术内容上非等效采用德国标准DIN 4102—81第一部分。 本修订版与GB 8624—88相比,增设了A级复合(夹芯)材料,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增加了对特定用途的铺地材料、窗帘幕布类纺织物、电线电缆套管类塑料材料和管道隔热保温用泡沫塑料的具体规定。上述特定用途的材料若作为墙面或吊顶材料使用时,仍必须按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进行检验和分级。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原GB 8624—88即为失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建民、马祥林、卢国建。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2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评定和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和各种装饰装修材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406—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GB/T 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GB/T 460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 GB/T 5454—85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 GB/T 5455—85 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 GB/T 5464—85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8332—87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塑料冲击强度实验.

实验3 塑料冲击强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塑料冲击强度概念的理解, 2、学会简支梁冲击实验机的使用及塑料冲击强度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冲击试验是用来量度材料在高速冲击状态下的韧性或对断裂的抵抗能力的。对研究塑料在经受冲击载荷时的力学行为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简支梁冲击实验工作原理示意图 实验设备为简支梁冲击实验机(如原理图),本试验机的基本构造由机身、试样支座、冲击摆、测量装置及操纵机构五部分组成。其基本原理是把摆锤抬高置挂于机架的扬臂上以后,此时扬角为α,如图所示,它便获得了一定的位能。当摆锤自由落下,则位能转化为动能将试样冲断。冲断试样后,摆锤仍以剩余能量升到其一高度,升角为β,在整个冲击试验过程中,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试样所消耗冲击能量按下式计算: E = Pd(cosβ-cosα) 式中:Pd —冲击摆摆力矩(常数) α—冲击摆摆锤扬角 β—冲击实验后摆锤升起的角度 本实验机中由于摆的冲击常数Pd、冲击前摆锤扬角均为常数,因此只要测出冲断试样后的摆锤升角,即可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试样冲断时所消耗的能量来,本实验机刻度盘的刻度就是根据上述原理进行计算的,因此我们实验时就可以直接从刻度盘中读出冲击能量。注意,本公式只适用于最大冲击能量大于5焦耳。

这种冲击试验方法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在生产和科研部门广泛采用。 三、实验设备、用具及试样 1、 简支梁冲击实验机 2、 聚丙烯标准试样5条,规格:120×15×10mm 四、实验步骤 (一)、试样设备及处理 1、按标准要求制备冲击试样。缺口试样加工时要特别小心,缺口尺寸及角要严格控制 o 2、按力学测试总要求对试样进行预处理。 3、测量试样中间部位的宽和厚,准确至0.05毫米,缺口试样测量缺口的剩余厚度。 4、每组试样不少于五个。 (二)、测试 1、校验冲击试验机的零点,且每做一组试样校准一次。 2、按标堆方法规定调节好跨度,放好试样,试样宽面紧贴在支座上。 3、一切准备好之后,进行冲击。由刻度盘读取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功。凡试样未被冲断 或未断在三等分中间部分或缺口处,该试样作废,另补试样试验。 (三)、 数据处理 1、无缺口实验冲击强度 A = 1000 )(??d b E (千焦/平方米) 式中: E :试样吸收的冲击能量 b :试样宽度mm d :试样厚度mm 2、有缺口实验冲击强度 Ak = 1000 )(??dk b Ek (千焦/平方米) 式中: Ek :试样吸收的冲击能量 b : 试样宽度mm dk :缺口试样缺口处剩余厚度mm 3、侧向缺口实验冲击强度 Ak = 1000 )(??d bk Ek (千焦/平方米) 式中: Ek :试样吸收的冲击能量 bk :侧向缺口试样缺口处剩余宽度mm

各种塑料的材质性能参数

序 类型 项目PA6 P A6+15% GF P A6+20% GF PA6+30% GF PA66 PA66+10% GF PA66+15% GF PA66+20% GF PA66+25% GF PA66+30% GF 1 密度g/cm3 1.12-1.16 1.3-1.4 1.24-1.28 1.34-1.4 1.12-1.16 1.16-1.2 2 1.22-1.26 1.3-1.4 1.32±0.05 1.32-1.4 2 燃烧残余% ――—28-32 ―8-12 14-1620±2 25±327-35 3 融化温度℃210-220 ―—210-220 250-260 250-260 250-260≥255 ―≥255 4 *熔融指数g/10min ――—4-10 30-60 ――――― 5 *抗拉强度N/mm2―≥80>115 >155 ≥70≥90≥110―≥130― 6 *屈服极限N/mm2――—――――――― 7 *断裂伸长率% ――—―――≥2―>2.5 ― 8 球压硬度N/mm270-90 ―≥ 180 >205 >140 ≥160≥160≥180 ≥180≥195 9 *冲击强度KJ/ m2―>20≥ 30 ≥46 >80 ―――≥25≥35 10 *缺口冲击强度KJ/ m2―>5≥ 7 ≥9.5 >2.5 ≥4―≥6 ―≥6 11 无缺口冲击强度KJ/ m2――—――≥25 ―――― 12 *弯曲强度N/mm2――>195>220 >85 ≥140≥170≥170 ≥65≥160 13 *维卡耐热℃――—――――――― 14 *热变形℃――—―――――≥210 ―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B/T 6011—1985炽热棒法 1986-0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本方法用于评定纤维增强塑料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的燃烧性能,但不能评定实际使用 条件下的着火危险性。 1 试样 1.1 尺寸 试样长度为120±0.5mm;宽度为10±0.2mm;厚度为4±0.5mm。 注:厚度为2~10mm的试样也可进行试验,但试验结果只能在同样厚度下进行比较。 1.2 制备 应符合GB 1446—83《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第一章规定。 1.3 数量及外观检查 每组试样10根。将取样板两面分别标明A表面和B表面。加工后每个试样A表面和B表面 必须与取样板A、B表面一致。 外观检查应符合GB 1446—83的2.1条规定。 1.4 树脂含量偏差和固化度 树脂含量偏差和热固性增强塑料树脂固化度按产品标准或技术规范规定。如果没有规 定时,树脂含量偏差应小于2%,固化度大于80%。 1.5 状态调节

按GB 1446—83的3.2条规定执行。 2 试验设备及仪器 2.1 通风橱 试验在设有观察窗的通风橱内进行。 2.2 炽热棒试验仪 炽热棒试验仪见下图。包括下列主要部件: 2.2.1 试样夹:安装在一个垂直的、可移动的立柱上,以便固定试样。 2.2.2 炽热棒:由碳化硅制成,直径为8mm,有效长度为100mm。炽热棒可用交流或直流电 加热,使其稳定性在955±15℃。此温度可用纯度为99.8%、厚度为0.06mm的银箔(熔点955℃ )来校准。 2.2.3 绝缘支架:用陶瓷、石棉或其它耐热绝缘材料制成,以固定炽热棒。此支架安装在 底板上,可围绕固定在两个轴承上的水平轴旋转,以便使炽热棒可以离开或接触试样。 2.2.4 平衡重锤和止动螺钉:平衡重锤应能使炽热棒与试样端面约有0.3N的接触力。止动 螺钉和垫片可使炽热棒在试验期间试样烧掉5mm后即止动。 2.2.5 定位棒:直径8mm的金属棒。在试验前代替炽热棒调整试样位置。 2.3 秒表。 2.4 游标卡尺。 2.5 分析天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