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及评价

合集下载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Plastics-Deterination of the burning behaviour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mens in Contact with a small-flame ignition source1996-06-14发布1997-04-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GB/T2408-1996Plastics-Deterination of the burning behaviour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mens in代替GB2408-80Contact with a small-flame ignition source GB4609-84本标准等效采用ISO 1210、1992《塑料—水平和垂直试样与小火焰点火源接触时燃烧性能的测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实验室内,对水平和垂直方向放置的试样用小火焰点火源点燃后的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材料和按照GB6343测定的表现密度不低于250kg/m3的泡沫材料,而不适用于接触火焰后没有点燃就强烈收缩材料的测定。

本方法给出的试验结果可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及材料预选,但不能用来评价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着火危险性。

2引用标准GB 2547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 5471 热固性塑料压塑试样制备方法GB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现密度的测定GB 9352 热塑性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有焰燃烧afterflame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火焰持续的燃烧。

3.2 有焰燃烧时间afterflame time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塑胶件阻燃测试方法和标准

塑胶件阻燃测试方法和标准

塑胶件阻燃测试方法和标准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等级代表HB 水平燃烧 (Horizontal Burn) ,仅有一个等级可能。

V 垂直燃烧 (Vertical Burn) ,有 3 个等级: V-0 是最高, V-1 较低,然后是 V-2 。

5V 垂直燃烧 (Vertical Burn) ,使用大型 125mm 火焰,有 1 个或 2 个等级 5V-A 或5V-B 。

VTM 垂直薄材料 (Vertical Thin Material) ,和 V 等级之可能性类型相同,但在 V 后面加 TM 。

测试有 3 个主要的层级:1. 20mm 火焰,判定结果 HB 、 V-0 、 V-1 或 V-2 的等级2. 125mm 火焰,判定结果 5V-A 或 5V-B 的等级3. 20mm 火焰针对薄材料,判定结果 VTM-0 、 VTM-1 或 VTM-2 的等级任何材料针对 V-0 、 V-1 或 V-2 等级的可能性之起始点都是开始于 20mm 火焰的测试。

所有的三个等级基于该单一个测试。

等级是视测试结果而定;针对这些等级的各别并没有独立的测试。

V 等级需要 5 个样品, HB 只需要 3 个。

当开始以 V 测试但若材料在前 2 个样品显示出不良特性时可以使用所剩下的第 3 个样品转换测试到 HB 。

当材料测试成为 V-0 时,该材料可以接着用 125mm 火焰测试看看 5V-A 或 5V-B等级之可能性。

但是仅有在该材料通过 V-0 等级时才可以施行该 VTM 测试。

若材料很薄,则不能依任何 V 等级测试之,因为材料在火焰的热度中会 " 飘动 " 该材料应该被当成一个薄材料以 VTM 测试程序来测试。

同样地,仅有在该材料没通过或无法依据 V 测试程序适当地测试时才可以施行该 VTM 测试。

耐燃等级— UL 颁布针对单一材料,UL 应该仅颁布一个等级。

塑料阻燃等级定义及实验方法(精)

塑料阻燃等级定义及实验方法(精)

本文由starz_li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塑料阻燃等级 V-0,V-1,V-2 及 HB 的定义塑料阻燃等级由 V-0,V-1,V-2 向 HB 逐级递减: V-0:对样品进行两次 10 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 30 秒内熄灭。

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V-1:对样品进行两次 10 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 60 秒内熄灭。

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V-2:对样品进行两次 10 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 60 秒内熄灭。

可以有燃烧物掉下。

HB:UL94 和 CSA C22.2 No 0.17 标准中最底的阻燃等级。

要求对于 3 到 13 毫米厚的样品,燃烧速度小于 40 毫米每分钟;小于 3 毫米厚的样品,燃烧速度小于 70 毫米每分钟;或者在 100 毫米的标志前熄灭。

美国阻燃材料标准及测试方法美国阻燃材料标准为 ANSI/UL-94-1985 标准 UL94 试验共有五种: 1. B 级的水平燃烧试验 2. 94V-0、94V-1、94V-2 级的垂直燃烧试验 3. 94 5-V 级的垂直燃烧试验 4. 用辐射板的火焰蔓延指数试验(按ASTM E 162 的标准测定这里不作介绍) 5. 94VTM-0,94VTM-1,94VTM-2 级的垂直燃烧试验(VTM 指极薄的材料这里不作介绍) 1. 94HB 级的水平燃烧试验方法:.级的水平燃烧试验方法:试验样品:采用长 127mm,宽 12.7mm,最大厚度 12.7mm,最小厚度 3.05mm 的小条状试样。

试验条件:在无通风的试验箱中进行。

评定方法:评为 94HB 级的材料,试样厚度为 12.7mm 时,在 76.2mm 标距上的燃烧速度不大于 38.1mm/min,或试样厚度小于 3.05mm 时,燃烧速度不大于 38.1mm/min 或在达到102mm 标线之前,必须停止燃烧。

2. 94V-0、94V-1、94V-2 级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级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试验样品:此试验用小条试样长 127mm,宽 12.7mm,最大厚度 12.7mm。

ul阻燃和国标阻燃等级_概述及说明

ul阻燃和国标阻燃等级_概述及说明

ul阻燃和国标阻燃等级概述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和说明UL阻燃和国标阻燃等级的概念及其在材料燃烧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UL阻燃和国标阻燃等级是两种常见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抗火性能和防止火灾蔓延的能力。

随着人们对建筑、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等领域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对材料强化阻燃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即本部分(1),将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目的。

第二部分将概述UL阻燃和国标阻燃等级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2)。

接下来,第三部分将详细说明UL阻燃等级,包括测试方法、分类解释以及应用领域和优缺点(3)。

第四部分将对国标阻燃等级进行类似的介绍(4)。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所论述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一些展望或建议(5)。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UL阻燃和国标阻燃等级的全面了解。

读者将了解到这两种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分类标准以及适用范围和限制。

同时,还将对UL阻燃和国标阻燃等级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本文,读者将更好地了解材料燃烧性能评估相关知识,对于选取合适的防火材料或开展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UL阻燃和国标阻燃等级概述:2.1 UL阻燃等级概述: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是美国的一个非营利机构,专门从事产品安全认证领域。

UL对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并将其分为不同的阻燃等级。

UL 94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塑料材料在火灾条件下的燃烧特性。

根据UL 94测试,材料可以被分为V-0、V-1、V-2以及HB四个等级。

V-0表示最高级别,意味着材料具有最高的自熄性,火焰传播时间很短且不会滴落燃料。

V-1和V-2则表示较低的自熄性能能力,火焰传播时间相对较长。

HB表示水平燃烧,在此等级中材料不会自蔓延火势,但是会有滴落现象。

各个等级之间主要通过材料的承受火焰时间、是否滴落以及后续延伸应用领域来区分。

常用塑料燃烧测试鉴别方法

常用塑料燃烧测试鉴别方法

常⽤塑料燃烧测试鉴别⽅法⼀、PMMA(亚加⼒)1、收缩率0.4%~0.7%,遇⽕易燃烧,⽕焰接近⽆烟,⽕熄后会冒烟,⽕焰蓝⽽带黄,发出⾹甜⽔果味,有少许烟雾,⽕种离后仍会燃烧,停机不需要⽤其它料进⾏清洗。

2、室温24⼩时后,吸⽔0.3%,如有必要可焗75℃/2~4⼩时。

⽤原料啤塑烘⼲2⼩时,当加⼊⽔⼝料或天⽓潮湿2~5⽉份焗3⼩时。

3、模温应为60℃,射咀≥5mm,熔胶温度210℃~270℃,如温度260℃时,料停留时间不能超过8分钟。

4、温度设定:后:150~210℃、中间:170~230℃、中:180~250℃、前:180~275℃、咀:180~275℃、模:60~90℃。

5、可⽤慢速射胶(避免产⽣⾼度内应⼒,宜采⽤多级注塑或渐进的速度,产品厚宜慢速)。

6、螺丝转速配合周期:背压越低越好。

⼆、ABS(常称超不碎胶)1、收缩率0.4%~0.8%,加20%GF玻纤,后为0.2%~0.4%。

2、底⾊为象⽛⾊或⽩⾊,热熔黏度随温度上升⽽稳步下降,熔点为175℃。

3、燃烧时会产⽣黄⾊带⿊烟的⽕焰,发出类似橡胶的浓烈碱味,⼀般级别易燃,不能⾃动熄灭。

4、室温24⼩时内吸⽔0.2~0.35%,如有必要可焗80℃/2~4⼩时。

⽤原料啤塑烘⼲2⼩时,当加⼊⽔⼝料或天⽓潮湿2~5⽉份焗4⼩时。

(注:须严格遵守货物先进先出的管理制度。

)5、模温最好60℃,热流道模具不适⽤于防⽕级ABS。

6、尽可能使⽤慢速回胶,低温机筒为低背压。

7、抗冲击级:需要220~260℃,以250℃为佳。

电镀级:需要250~275℃,以275℃为佳。

抗热级:需要240~280℃,以265~270℃为佳。

防⽕级:需要200~240℃,以220~225℃为佳。

透明级:需要230~260℃,以245℃为佳。

含玻纤级:需要230~270℃,模温则60~95℃。

8、在265℃下,机筒停留不能超过5~6分钟,280℃时不能超过2~3分钟。

9、ABS料在机筒停留时间过长,炮筒过热会使ABS制品顶出时⽆问题,但可能会在保存期内产⽣褐⾊或茶公条纹,停留时间差异或周期不定会造成制品在贮存期内发⽣变⾊。

塑料燃烧试验鉴别法

塑料燃烧试验鉴别法

塑料的燃烧试验鉴别祛燃烧试验鉴别法是利用小火燃烧塑料试样,观察塑料在火中和火外时的燃烧性,同时注意熄火后,熔融塑料的落滴形式及气味来鉴别塑料种类的方法.表1名称燃烧情况燃烧火焰状态离火后情况气味聚丙烯PF容扇熔融滴藩,上黄下蓝烟少继续燃烧石油味1聚乙烯PE容易熔融滴落,上黄下蓝堆续燃烧石蜡燃燒吒味n聚氯乙烯PVC难軟化上胃下绿肓烟禹火熄灭剌澱陸酸味聚甲醛FQK容易熔融滴落上黄下蓝,无烟继续燃烧嘏烈剌滋甲醛味聚苯乙烯PS容易软化起泡檀黄色,波罢烟,炭耒继续燃烧表面油性光亮特殊乙烯气味尼龙PA幔熔融滴着起泡幔慢熄找将洙羊毛,指甲=味S甲基向烯酸甲酷FMKA容易熔化起泡,浊蓝色,Jft白,无烟継续燃烧强烈花果臭味,腐烂蔬菜味聚碳酸酯PC容屈软化起泡有小莹雲烟离火熄灭无特殊味聚四氟乙烯PTFE不燃烧在烈火中分解岀剌鼻的氟化氢气味聚对苯二甲醱乙二醋PET g易软化起泡橙色J有小量黒烟离火慢慢熄灭酸味二烯-苯乙师英聚物ABS黄色黒烟继续燃烧特珠气味各种废塑料识别方法一、LDPE (中文名:低密度高压聚乙烯)1、感官鉴别:手感柔软:白色透明,但透明度一般,常有胶带及印刷字。

(注:胶带和印刷字是不可避免的,但一定要控制其含量,因这些会影响在市场上的价格)。

2、燃烧鉴别:燃烧火焰上黄下蓝;燃烧时无烟,有石蜡的气味,熔融滴落,易拉丝。

、EVA (中文名:聚乙一乙酸乙脂)1、感官鉴别:表面柔软;伸拉韧性强于LDPE,手感发粘(但表面无胶);白色透明,透明度高,感观和手感与PVC 膜很相似应注意区分。

2、燃烧鉴别:燃烧时与LDPE 相同有石蜡的气味略带酸味;燃烧火焰上黄下蓝;燃烧时无烟。

熔融滴落,易拉丝。

注:本品为PE种类中的一种,价格同与LDPE,可用于再生造粒,质量要求与PE相同。

三、PP (聚丙)1、感官鉴别:本品为白色透明与LDPE 相比透明度较高,揉搓时有声响。

2、燃烧鉴别:燃烧时火焰上黄下蓝,气味似石油,熔融滴落,燃烧时无黑烟。

塑料阻燃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

塑料阻燃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 测定-试验前,首先在试样宽面距点火端25mm和 100mm处各划一条标线,然后将炽热棒支架转离垂直 位置,而把定位棒转到试验时炽热棒的位置。将试件 水平固定于试样夹中,调整试样夹及立杆位置,以便 使试样的长轴线垂直于定位棒。当试件端的中心线与 棒接触后,再将定位棒转回原位。
❖ 试验时,将炽热棒加热到(950±10)℃,再转动支架使 炽热棒与试件接触并开始计时。3min后将炽热棒转离。 从开始计时起详细观察试件有无可见火焰。如果试件 有焰燃烧,则记录火焰前沿(qiányán)从第一标线到第 二标线所需的时间,并计算其燃烧速度。若火焰前沿 (qiányán)未达到第二标线前就熄灭,记录燃烧长度。
试样燃烧行为
V-0 V-1 V-2
每个试样第一次施加火焰离火后有焰燃烧时间/s每个试 ≤10
样第二次施加火焰离火后无焰燃烧时间/s
≤30
每组5个试样施加10次火焰离火后有焰燃烧时间总和/s ≤50
每个试样有焰燃烧或无焰燃烧蔓延到夹具的现象

每个试样滴落物是否引燃脱脂棉

≤30 ≤60 ≤250
无 否
❖ 这种小型测定法仍然为各国所普遍采用和用于工业产品阻 燃性能的评价,并已为国际和一些国家组织颁发为标准。
精品资料
❖ 为了获得材料在实际火灾中的真实行为或接近真实的行为, 一些国家已经或正在建立大型试验法,特别是模拟直正火 灾的大型试验,并建立计算机模型。不过,这种大型试验 费时很多,耗资巨大(jùdà),非一般实验室力所能及。另外, 有些大型试验,目前也还是经验性的,并不总能得出令人 满意的结果。
加火焰后的行为,用以衡量塑料的可燃性。 ❖ UL94可燃性测试是由美国保险业研究室开发的,它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介绍(doc 16页)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介绍(doc 16页)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介绍(doc 16页)4.1.2 试样夹4.1.2.1 自撑材料的试样夹能固定在燃烧筒轴心位置上,并能垂直夹住试样的构件.4.1.2.2 非自撑材料的试样夹采用图2所示的框架,将试样的两个垂直边同时固定在框架上.图图2 支撑非自撑试样的框架结构4.1.3 流量测量和控制系统能测量进入燃烧筒的气体流量,控制精度在±5%(V/V)之内的流量测理和控制系统,至少2年准一次.设备校正,参见附录A.4.2 气源用GB 3863中所规定的氧和GB 3864中所规定的氮及所需的氧,氮气钢瓶和调节装置.气体使用的压力不低于1Mpa.4.3 点火器由一根金属管制成,尾端有内径为2±1㎜的喷嘴,能插入燃烧筒内点燃试样.通以末混有空气的丙烷,或丁烷,石油液化气,煤气,天然气等可燃气体.点燃后,当喷嘴垂直向下时,火焰的长度为16±4㎜.注:仲裁试验时,须以未混有空气的丙烷作为点燃气体.4.4 排烟系统能排除燃烧产生的烟尘和灰粒,但不能影响燃烧筒中的温度和气体流速.4.5 半时装置具有±0.25S 精度的计时器.. 1. 试样 5.1 取样按产品标准或按GB2828的有关规定取样. 5.2 试样制备按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动作或按GB 5471,GB 11997等有关标准,模塑或切割符合尺寸规定.要求的试样. 5.3 试样类型,尺寸和用途表1 ㎜注:不同型式,不同厚度的试样,测试结果不可比 5.4 试样数量每组试样至少15条. 5.5 外观要求试样表面清洁,无影响燃烧行为的缺陷,如:气泡,裂纹,溶胀,飞边,毛刺等.类型型式 长宽厚用途基本尺度极限偏差 基本尺度 极限偏差 基本尺度极限偏差自撑材料I 80-150___10±0.54±0.25 用于模塑材料II 10 ±0.5 用于泡沫材料 III <10.5 — 用于原厚的片材IV70-150 6.5 3 ±0.25 用于电器用模塑料或片材非自撑材料V 140 -552 ≦10.5用于软片或薄膜等5.6 试样的标线对I II III IV型试样,标线划在距点燃端50㎜处,对V型试样,标线划在框架上(见图2所示)或划在距点燃端20㎜和100㎜处.5.7 状态调节与试验状态调节按GB 2918中有关规定进行.试验环境应在GB 2918所规定动作的常温下进行,即环境温度为10~35℃,相对湿度为45%~75%.如有特殊要求,在产品标准中规定.6. 试验程序6.1 开始试验时氧浓度的确定根据经验或试样在空气中点燃的情况,估计开始试验时的氧浓度.如在空气中迅速燃烧,则开始试验时的氧浓度为18%左右;在空气阻力中缓缓燃烧或时断时续,则为21%左右;在空气中离开点火源即灭,则至少为25%.6.2 高速仪器和点燃试样6.2.1 安装试样将试样夹在夹具上,垂直地安装在燃烧筒的中心位置上,保证试样顶端低于燃烧筒顶端至少100㎜,其暴露部分最低处应高于燃烧筒底部配气装置顶端至少100㎜.6.2.2 调节气体控制装置调节气体混合及流量控制装置,使混合气中的氧浓度为 6.1所确定的氧浓度,以10±10㎜/S的速度流经燃烧筒,洗涤燃烧筒至少30S.6.2.3 点燃试样6.2.3.1 方法A,顶端点燃法使火焰的最低可见部分接触试样顶端并覆盖整个顶表面,勿使火焰碰到试样的棱边和侧表面.在确认试样顶端全部着火后,立即移去点火器,开始记时或观察试样烧掉的长度.点燃试样时,火焰作用的时间最长为30S,若在30S内不能点燃,则应增大氧浓度,继续点燃,直至30S内点燃为止.6.2.3.2 方法B 扩散点燃法充分降低和移动点火器,使火焰可见部分施加于试样顶表面,同时施加于垂直侧表面约6㎜长.点燃试样,火焰作用时间最长为30S,每隔5S左右稍移开点火器观察试样,直至垂直侧表面稳定燃烧或可见燃烧部分的前锋到达上标线处,立即移去点火器,开始计时或观察试样燃烧长度.若30S内不能点燃试样,则增大氧浓度,再次点燃,至直30S内点燃为止.方法B也适用于I II III IV 型试样,标线应划在距点燃端10㎜和60㎜处.注:1)点燃试样是指引起试样有焰燃烧,不同点燃方法的试验结果不可比.2)燃烧部分包括任何沿试样表面淌下的燃烧滴落物6.3 燃烧行为的评价试样型式点燃方法评价准则(两者取一)燃烧时间,S 燃烧长度6.3.1 评价准则燃烧行为的评价准则,见表2所示. 表26.3.2 “○”与“×”反应的确定点燃试样后,立即开始计时,观察试样燃烧长度及燃烧行为.若燃烧中止,但在1S 内又自发再燃,则继续观察和计时.如果试样的燃烧时间或燃烧长度均不超过表2的规定,则这次试验记录为“○”反应,并记下燃烧长度或时间.如果二者之一超过表2的规定,朴灭火焰,记录这次试验为“×”反应.还要记下材料厂燃烧特性,例如:熔滴,烟灰,结炭,漂游性燃烧,灼烧,余辉或其他需要记录的特性.如果有无焰燃烧,应根据需要,报告无焰燃烧情况或包括无焰燃烧I II III IV A 法 180燃烧前锋超过上标线 B 法 燃烧前锋超过下标线 VB 法燃烧前锋超过下标线时的氧指数.6.3.3 下次试验准备取出试样,擦净燃烧筒和点火器表面的污物,使燃烧筒的温度回复常温或另一个为常温的燃烧筒,进行下一个试验.如果试样足够长,可以将试样倒过来或剪掉燃烧过的部分再用.但不能用于计算氧浓度.6.4 逐次选择氧浓度采用“少量样品升降法”这一特定的条件,以任意步长做为改变量,按6.2~6.4条进行一组试样的试验.A如果前一条试样的燃烧行为是“×”反应,则降低氧浓度.B如果前一条试样的燃烧行为是“○”反应,则增大氧浓度.6.5 初始氧浓度的确定采用任一合适的步长,重复6.2~6.4直到以以百分数表示的一次氧浓度之差不大于1.0%,且一次是“○”反应,一次是“×”反应为止.将这组氧浓度中得“○”反应的记作初始氧浓度ψ0.注:一张记录本条和下条试验结果的表格于附录B.6.6 氧浓度的改变6.6.1 用初始氧浓度ψ0重复6.2~6.3操作,记录在ψ0时所对应的“×”反应或“○”反应.即为N L系列的第一个值.6.6.2 用混合气浓度的0.2%(V/V)为步长,重复6.2~6.4操作,测得一组氧浓度值及对应的反应.直至得不同于 6.6.1的反应为止,记下这些氧浓度值及其反应.6.6.1和6.6.2测得的结果,即为N L系列.6.6.3 仍以0.2%(V/V)为步长.重复6.2~6.4,再测试四条试样,记下各次的氧浓度及所对应的反应,最后一条试验的氧浓度,用ψF表示.6.6.1~6.6.3试验结果,组成N L系列.7. 结果的计算7.1 氧指数的计算以体积百分数表示的氧指数,按式(1)计算:OI = ψF + Kd (1)式中:OI----氧指数.%ψF--- N L系列最后一个氧浓度,取一位小数,%d ---- 6.6使用和控制的二个氧浓度之差,即步长,取一位小数;K---- 查表3所得的系数.报告OI时,取一位小数,不能修约,为了计算7.3的标准偏差θ,OI应计算到一位小数.1 2 3 4 5 6最后五次试验的反应N L前几次测试的反应如下时的K值○○○○○○○○○○×○○○○×○○○××○○×○×○○×××○×○○-0.55-1.250.37–0.170.02-0.55-1.250.38–0.140.04-0.55-1.250.38–0.140.04-0.55-1.250.38–0.140.04○××××○×××○○××○×○×○××○××○×○×××××○○○××○○×××○×○××○×××××○○×××○×××××○×××××-0.501.170.61-0.30-0.830.830.300.50-0.041.600.89-0.461.240.73-0.27-0.760.940.460.650.191.921.33-0.451.250.76-0.26-0.750.950.500.680.242.001.47-0.451.250.76-0.26-0.750.950.500.680.252.011.50×○××○○○×○××○×○×○○×○○×○×○○○○○×××○○××○○○×○×○○×○○○○○××○○○×○○○○○×○○○○○N L前几次测试的反应如下时的K值最后五次试验的反××××××××××应7.2 K值的确定A.按6.6.1条试验的试样如为“○”反应,则第一个相反的反应是“×”反应,从表3第一栏中找出所对应的反应,并按N L系列的前几个反应,查出所对应的行数,即为所需K值,其符号与表中符号相同.B.按6.6.1试验的试样如为“×”反应,则第一个相反应是“○”反应,从表3第六栏中打出所对应的反应,并按N L系列的前几个反应,查出所对应的行数,即为所需K值,其符号与表中符号相反.7.3 步长d值的较验2 3----- θ< d < ----θ (2)3 2式中:d----7.1中所用的步长.%θ—标准偏差;Σ(ψi-OI)2 1/2θ= [ ---------- ] (3)n -1式中:ψi---N L系列中最后六个试样所对应的氧浓度值,% n--- 计入Σ(ψi-OI)2的氧浓度测定次数.若d满足式(2)的条件或者d=0.2时,d>2/3θ,则OI有效.若d<2/3θ,则增大d,重复6.6操作,直至满足(2)式为止.若d>3/2θ,则减小d,重复6.6操作,直至满足条件为止.一般不应将d减少至小于0.2,除非相应的产品标准有规定.注:对于本标准,n=6,若n<6,则方法失去精密性,若n>6,则需另选统计方法.7.4 结果的精密度对易点燃烧和燃烧稳定的材料,本方法具有表4所示的精确度.表495%置信度近似值实验室内实验室间标准偏差重复性r 再现性R 0.20.5----0.2---1.4注:表4所示的数据,是于1978~1980年间,由16个实验室和12个样品所做的国际实验室间试验所确定的.8.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注明采用本国家标准.B.材料的鉴别特征,名称,牌号,批号,生产厂,出厂日期等,C.试样制备方法,型式,尺寸,状态调节情况,D.试样点燃方式,点燃气体种类.E.氧指数OI和步长d,F.燃烧特性,G.无焰燃烧情况或包括无焰燃烧时的氧指数,H.度过环境,日期和试验人员,I.声明本试验结果仅供评定在规定条件下材料的燃烧特征,不能用于推断该材料在其他条件下或其他形状下着火的危险性,J.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项.附录A设备的校正(参考件)A1 气体流速控制的校正流经燃烧筒的气体流速,可用水封鼓式旋转计或其他等效装置进行校验.其准确度为流经燃烧筒流速的±2㎜/S,也可用式(A1)计算:Q VF = 1.27 ×106 ------- ………………….(A1)D2式中:F----流经燃烧筒的气体流速,㎜/SQ V---在23±2℃下流经燃烧筒的气体总流量,L/S;D----燃烧筒内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