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

合集下载

玉米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玉米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玉米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

然而,由于传统的销售方式和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玉米产业的利润空间有限。

因此,深加工玉米成为提高利润和增加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本项目的目的是通过玉米深加工,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农业价值链的效益。

二、市场分析1.玉米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也逐渐转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

玉米深加工可以将玉米转化为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玉米油等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玉米深加工市场:目前国内玉米深加工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但从国外经验来看,玉米深加工已经成为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三、技术和设备1.玉米烘干技术:用于将玉米脱水至合适含水率,提高加工效率。

2.玉米研磨技术:将烘干后的玉米研磨成不同细度的粉末,以供不同产品的生产使用。

3.玉米淀粉提取技术:通过浸泡、过筛、离心、干燥等工艺,从研磨后的玉米中提取淀粉。

4.玉米糖浆提取技术:通过酶解、滤液处理等工艺,从研磨后的玉米中提取糖浆。

5.玉米油提取技术:通过浸泡、脱水、脱脂等工艺,从研磨后的玉米中提取油脂。

四、经济效益分析假设每年加工玉米10万吨,生产玉米淀粉、玉米糖浆和玉米油,计算经济效益如下:1.销售收入:假设产品销售价格为玉米淀粉每吨5000元,玉米糖浆每吨3000元,玉米油每吨8000元,年销售收入为10万吨*(5000元/吨+3000元/吨+8000元/吨)=18亿元。

2.成本支出:计算生产成本包括玉米采购成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费用等,假设每年成本支出为10亿元。

3.净利润:净利润为销售收入减去成本支出,即18亿元-10亿元=8亿元。

五、投资分析1.总投资额:根据设备购买、场地租赁和前期准备等费用计算,估计总投资额为5亿元。

2.投资回收期:假设年净利润为8亿元,则投资回收期为5/8=0.625年。

玉米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玉米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玉米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项目背景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也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传统的玉米生产方式不能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多样化需求,因此玉米深加工成为了一个发展趋势。

本报告旨在对玉米深加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其在市场中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二、市场分析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的需求变得多样化,玉米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经济研究数据显示,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而且,随着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加大,玉米深加工项目的市场潜力将更大。

三、技术分析玉米深加工项目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其中包括玉米加工、产品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我们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培训有关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投资分析玉米深加工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设备投资、场地建设、人员安排等方面。

根据市场分析和技术需求,我们预计该项目的总投资约为500万元人民币。

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市场潜力,我们预计在3年内可以收回投资,并实现项目的持续盈利。

因此,该项目在投资风险和收益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五、风险分析玉米深加工项目面临一些风险,如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我们需要建立起稳定的供应链,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合理调整产品的价格。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应对市场竞争。

六、推广策略为了推广玉米深加工产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推广策略。

首先,我们可以在市场上进行广告宣传,增加产品曝光度。

其次,我们可以举办一些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另外,我们还可以与相关的企业、商家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七、项目可行性结论综上所述,玉米深加工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玉米深度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分析

玉米深度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分析

玉米深度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分析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也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关注,玉米深度加工技术的创新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和应用前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玉米深度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一、技术创新1. 玉米深度加工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玉米综合利用技术、生物基玉米转化技术、玉米精细分离技术和玉米深加工装备技术等。

玉米综合利用技术,利用玉米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加工,包括玉米胚芽油、玉米蛋白、玉米淀粉等等的开发和应用,提高玉米的附加值和利用效率。

生物基玉米转化技术,通过发酵和生物催化等方法将玉米转化为乙醇、乳酸等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实现玉米的资源化利用。

玉米精细分离技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提高玉米精细分离的效率和质量,原料利用更加充分。

玉米深加工装备技术,包括玉米破碎、浸膏、蒸煮、糖化、发酵、萃取等一系列的机械和工艺设备创新,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

2. 技术创新的意义玉米深度加工技术创新的意义在于提高玉米的附加值和利用效率,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

其具体意义如下:(1)降低食品生产成本:通过深加工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能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2)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深加工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产业增值收入。

(3)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改进产品加工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需求。

(4)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由传统的粮食生产向深度加工转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二、应用前景1. 玉米深度加工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经济效益:玉米深度加工产业是一个多领域交叉的产业链,涉及粮食、食品、化工、能源等多个领域,在实现农产品增值的同时,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

其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对于玉米深加工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快消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对玉米深加工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而且,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玉米深加工行业在中国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首先,玉米深加工产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和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企业可以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玉米深加工行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份额。

玉米深加工行业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玉米行业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激烈的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

其次,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此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对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玉米深加工行业需要加强创新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供应商和渠道商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此外,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促进玉米深加工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玉米深加工行业在中国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玉米深加工行业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玉米深加工前景的探讨

玉米深加工前景的探讨

玉米深加工前景的探讨深加工消费是玉米消费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相关数据统计看,深加工消费已经占据了玉米总消费的28%,而且从近5年的玉米价格波动看,玉米深加工消费的变量及节奏为玉米价格波动提供了动力。

与玉米饲料消费对玉米价格的影响不同,玉米深加工对玉米价格影响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玉米深加工产品类别多,难以形成有效的价值衡量标准;另外一个是玉米深加工需求的增量难以把握。

本部分报告重点探讨国内玉米深加工的前景及对玉米市场的影响。

一、玉米深加工行业的现状1、玉米深加工产能从上图可以看出,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产能快速扩张期在2002-2007年,目前产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总体产能在7750万吨左右,目前深加工产能对玉米的需求量已经达到了国内玉米产量的47%。

2、玉米深加工产能分布从玉米深加工产能的地区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山东、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辽宁、安徽产能较大,其中山东、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四省一区的产能达到了5600万吨,占据了整个产能的72%,占据了此五个省区玉米总产量的73%。

按照这个产能的集中度来看,如果此五省区的深加工企业对玉米采购产生共同的行为时,对玉米阶段性供需的影响将会非常之大。

3、深加工企业产能分布目前深加工产能最大的是中粮集团、长春大成、吉安生化和诸城兴贸,总计产能达到了1500万吨,占整个玉米深加工产能的19%,但是如果结合玉米产区、深加工产能和企业产能分布的情况看,深加工企业对玉米产地的价格影响巨大。

4、玉米深加工开机率及利润从开机率和利润图可以看出,目前玉米深加工开机率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而且玉米深加工的开机率不太稳定,从利润的情况看,也表现出了不稳定,说明深加工行业目前产业模式仍不是很成熟,而且其开机率受外围因素影响较大,或者说深加工行业的竞争环境并不好。

5、玉米深加工的产业状况分析从上面的玉米深加工产业状况的分析来看,玉米深加工目前发展到了一个产能成熟,而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的阶段,未来几年玉米深加工行业很可能出现行业整合,但是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生存环境差的现状会限制行业整合的速度,后期行业整合的力量可能来源于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目前看不到这一趋势。

玉米深加工企业调研报告

玉米深加工企业调研报告

玉米深加工企业调研报告1.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对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玉米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玉米深加工产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领域,其通过利用玉米的各个部位,可以生产出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

因此,本次调研报告将重点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研究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种类、销售情况等基本情况。

然后,对选定的几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访谈,深入了解其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的情况。

3. 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以下是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调研总结:3.1 生产规模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大,大部分企业每天能处理数百吨的玉米。

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2 产品品种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产品品种较为丰富,主要包括淀粉、膳食纤维、玉米油等。

这些产品不仅可以直接供应给食品行业,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医药、化工等。

3.3 技术创新玉米深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改进提取工艺、优化设备配置等方式,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玉米的各个部位,提高资源利用率。

3.4 市场竞争虽然玉米深加工企业市场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新进入者进入市场,加剧了竞争。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品质,寻求差异化竞争的机会。

3.5 发展机遇和挑战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于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长。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

然而,企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原料价格波动、环保要求的提高等。

企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报告提纲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报告提纲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报告提纲一、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现状(一)国内玉米消费结构的总体情况1、玉米生产情况。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年产量约占全球的20%,仅次于美国。

(最近年份的生产情况)2、玉米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2000年之后,随着国内玉米深加工业的逐步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消费量快速增加,所占玉米总消费比例不断扩大,虽然饲料消费数量总体增长,但所占比例出现下降。

3、国内深加工玉米消费量的变化情况。

进入21世纪,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从增长阶段来看,2006年以前是增加最快的时期,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限制与引导,开始相对稳定,增幅出现明显下降。

4、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延伸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已达到200余种,是我国粮食作物加工中加工链条最长、产品最多的品种。

总体来看,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和酒精类产品仍是玉米深加工业的主要产品。

(二)我国玉米深加工业主要产品从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加工状况看,主要是对玉米淀粉的再加工过程,我国生产的玉米淀粉占国内淀粉生产总量的85%左右。

1、玉米淀粉。

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基础。

2、玉米乙醇。

目前我国是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

3、变性淀粉。

用途较广,发展前景广阔。

4、淀粉糖。

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属于玉米深加工业潜力较大的产品,预计未来产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5、氨基酸。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国,其中,柠檬酸依然产能过大。

6、化工醇。

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有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三)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地域分布情况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即东北三省和华北黄淮等地区。

从各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加工量所占比例来看,山东和吉林最高,合计占全国的45%左右。

(主要省份介绍)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即东北三省和华北黄淮等地区。

从各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实际加工量所占比例来看,山东和吉林所占比例最高,合计占全国的45%左右。

玉米深加工盈利状态

玉米深加工盈利状态

玉米深加工盈利状态一、玉米深加工是啥呢?咱先得搞清楚玉米深加工这个事儿。

简单来说,就是把玉米这个普普通通的农作物,经过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或者传统工艺,变成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说玉米可以变成玉米淀粉,这玩意儿在食品、造纸、纺织等好多行业都能用得上。

还有玉米油,现在超市里好多玉米油在卖呢,据说对健康还有不少好处。

像玉米做成的酒精,在化工、医药,甚至汽车燃料方面都能发挥作用。

这就像是把一个普通的小石子,打磨成了闪闪发光的宝石,价值一下子就提升了。

二、盈利的好时候。

在有些时候,玉米深加工企业那可是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说,当市场上对玉米深加工产品的需求突然大增的时候。

就像前几年,健康饮食的概念特别流行,玉米油就被大家疯狂追捧。

因为大家都觉得玉米油健康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啥的。

这时候生产玉米油的企业,订单就像雪花一样飞来,那盈利状况自然是好得不得了。

还有啊,当国际上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增大的时候,玉米加工成的酒精就成了香饽饽。

那些有能力大量生产酒精的企业,就靠着这个机会,狠狠地赚了一笔。

这就好比是赶上了一阵顺风,企业的大船就顺利地扬帆远航,赚钱赚到手软。

三、盈利的坎坷路。

不过呢,玉米深加工企业也不是一直都顺风顺水的。

有时候也会面临盈利的难题。

比如说玉米价格突然上涨的时候。

玉米可是深加工的主要原料啊,如果玉米价格涨得太高,企业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但是产品的价格又不能无限制地提高,毕竟市场是有竞争的。

就像做玉米淀粉的企业,如果成本涨了,但是别的企业价格没涨,自己要是提价太多,客户就都跑了。

还有就是市场竞争太激烈的时候,大家都在做同样的玉米深加工产品,为了抢客户,就只能不断地降低价格。

这样一来,虽然销量可能上去了,但是利润却变薄了。

这就像是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大家都挤着往前走,谁也不好受。

四、未来的盈利希望。

虽然有困难,但是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盈利还是有希望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加工技术可以让玉米变成更多种类、更高价值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一、行业简介1、玉米深加工的概念玉米深加工是以玉米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发酵工程等工艺技术对玉米进行深度的加工。

目前,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以淀粉及淀粉糖、酒精、赖氨酸、谷氨酸、柠檬酸等为主。

此外,原来被认为是副产品的DDGS、玉米油、蛋白饲料、麸质饲料、玉米粕等产品也受到人们关注。

随着国内玉米深加工在不断创新、不断向精深加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比如向化工、医药方面延伸。

2、玉米深加工的产业链和单耗据统计2010年饲料所用玉米占玉米总量的62%,食用占9%,淀粉占14%,酒精占9%,其他占6%。

加工产品玉米单耗(由于工艺不同,各生产厂家的单耗会有差异)3、玉米深加工的主要产品4、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层次增值比例1-2倍3-10倍10-20倍20倍以上二、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的概述1、玉米产量的分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主产国和消费国。

以 2009和2010 年度产量计算,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1%,位居首位;中国占20%,排名第二;之后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合计约占12%的份额。

中国的玉米消费量约占世界的 20%,与产量基本匹配,美国的玉米消费量约占全球消费量的34%,是世界第一大消费国和出口国。

玉米在中国布局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中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

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

2、我国玉(1)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巳达200余种,是我国粮食作物加工中加工链条最长、产品最多的品种。

目前我国深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已出现了较大变化,从原来主要以淀粉和酒精为终端产品的初级加工为主逐步向继续对淀粉再加工的精深加工发展。

总体来看,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和酒精类产品仍然是玉米深加工业的主要产品。

目前,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约占深加工产品的55%,酒精类产品约占30%,另外还有赖氨酸、柠檬酸、味精,玉米油、DDGS等其他产品约占15%。

(2)国内玉米消费结构的总体情况2000年之后,随着国内玉米深加工业的逐步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消费量快速增加,所占玉米总消费比例不断扩大,虽然饲料消费数量总体增长,但所占比例下降。

2008/09年度,我国玉米消费中食物消费约占7%左右,饲料消费约占63%左右,工业消费约占27%左右。

其他消费所占比例较小。

总体来讲,玉米的消费中,饲料消费数量总体保持稳定,工业消费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势头。

(3)国内深加工业玉米消费量近年出现相对稳定态势进入21世纪,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出现快速发展势头,2001/02年度,我国深加工消耗玉米数量约为1250吨,2008/09年度、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耗玉米量为3850万吨,7年增加了2600万吨,年均增幅为17.4%。

从增长阶段看,2006年以前是深加工业玉米消费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年均增幅达36.1%,特别是2005/06年度,深加工业消费玉米量从上年度的2100万吨猛增至3150万吨,增幅高达50%。

之后,随着国家政策对玉米深加工业的限制与引导,玉米深加工业消费玉米量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虽然深加工玉米消费数量仍然出现逐年上升势头,但增幅已明显下降。

2006/07年度深加工玉米消费量增幅为11.11%,较上年度的50%出现较大下降,2007/08、2008/09年度继续下降,增幅分米深加工业的规范与引导,国内玉米深加工业近年来已经出现了相对稳定发展的态势。

3、我国玉米深加工业主要产品情况(1)玉米淀粉2000年以来,我国淀粉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淀粉总产量为1818万吨,较2007年增加168万吨。

我国淀粉生产主要以玉米淀粉为主,木薯、马铃薯和红薯等淀粉所占比例较小。

2008年,玉米淀粉产量约为1685万吨,约占总产量的93%,消耗玉米量约在2500万吨,占国内玉米消费量的17%。

我国是淀粉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特别是2000年之后,我国玉米淀粉出口量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08年,我国玉米淀粉出口量约达45万吨。

玉米淀粉是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基础,从对玉米淀粉的再加工情况看,利用生物技术和化工技术主要生产以下几类产品:一是生产包括乙醇和玉米化工醇在内的醇类产品:二是生产果葡糖浆、麦芽糖、结晶葡萄糖和葡萄糖浆等糖类产品:三是生产赖氨酸、苏氨酸和精氨酸等酸类产品;四是生产变性淀粉。

(2)玉米乙醇由于玉米是生产燃料乙醇的重要原料,随着燃料乙醇生产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工酒精消耗玉米量快速增加。

从2006年底开始,国家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虑,对玉米乙醇的生产给予限制,玉米乙醇产量趋于稳定。

据统计,2008年我国玉米乙醇产量约为380万吨,消耗玉米约1200万吨,约占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8%。

2008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约为146万吨,主要是以玉米为原料。

目前我国是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燃料乙醇正在东北三省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和河北等地的27个地市推广使用,并逐渐向其他地区扩展。

(3)变性淀粉变性淀粉是利用物理、化学和酶等手段改变天然淀粉的性质,增加新的性能,或引进新的特性,使其符合各行业应用需要的一种淀粉衍生物。

变性淀粉直接以淀粉为原料,产出比为1:1,玉米变性淀粉是玉米深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也是长线产品,用途较广,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建筑和石油化工等行业。

目前我国变性淀粉产量超过100万吨。

发展前景广阔。

(4)淀粉糖淀粉糖是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得到的产物,根据淀粉糖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淀粉糖产量736万吨,而2000年淀粉糖产量只有119万吨。

从产量分布来看,淀粉糖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山东和河北,其中山东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淀粉糖总产量的50%。

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淀粉糖的生产属于玉米深加工行业潜力较大的产品,预计未来产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5)氨基酸赖氨酸是玉米深加工的重要产品之一,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国。

2008年赖氨酸产量为58.5万吨(含65%赖氨酸),同比增长16.59%;累计出口9.21万吨,同比下降37%;进口2.34万吨,同比增加30.98%。

预计随着饲料行业的发展,对赖氨酸产品的需求量将加进一步加大。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柠檬酸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85%的柠檬酸以玉米为原料,柠檬酸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工和医药等行业。

2008年我国柠檬酸产能约为110万吨,占世界的70%左右,年产量80万吨,年出口量达60万吨,占世界贸易量近70%。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柠檬酸仍然产能过剩,安徽、山东和江苏等是我国柠檬酸产能较为集中的地区,安徽的丰原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柠檬酸生产企业。

(6)化工醇化工醇产品是我国玉米深加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生物基化工醇是以玉米等为原料开发石油化学品替代物,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替代石油资源。

我国市场每年化工醇需求量为320万~330万吨,进口量约230万吨,以玉米生产化工醇有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少石油进口,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石油供应压力。

从目前情况看,长春大成集团是世界上最早掌握用玉米为原料生产化工醇的企业。

2008年10月,世界首条20万吨玉米化工醇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线在长春大成集团建成投产。

长春大成集团的百万吨生物基化工醇生产线也将于2011年建成投产。

4、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消费特点5、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地域分布情况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即东北三省和华北黄淮等地区。

从各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实际加工量所占比例来看,山东和吉林所占比例最高,合计占全国的45%左右。

山东省是我国玉米深加工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目前,山东省深加工产能合计多。

山东是我国玉米酒精、玉米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玉米味精、赖氨酸和柠檬酸生产大省,其玉米淀粉、淀粉糖、玉米味精及赖氨酸的生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其中玉米淀粉约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能的50%。

淀粉糖产能达全国的一半以上,玉米味精产能占全国的46%,变性淀粉的规模企业产能占全国的35%左右,仅次于吉林省。

另外,山东还是我国赖氨酸产能最大和柠檬酸产能第二的省份。

赖氨酸产能约占全斟总产能的35%,柠檬酸产能占全国的23%左右。

山东省规模较大的淀粉生产企业有山东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沂水大地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和山东两王集团等,其淀粉生产能力都在100万吨以上。

规模较大的淀粉糖生产企业有山东西王集团、山东鲁洲集团,山东诸城兴贸有限公司等。

规模较大的玉米味精生产企业有三九味精集团、山东菱花集团、山东福瑞发酵集团、山东沂水大地开发有限公司。

规模较大的主要变性淀粉生产企业有山东诸城兴贸有限公司、山东巨能金玉米集团等。

主要的赖氨酸生产企业有正大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西王集团、希杰(聊城)公司、山东巨能金玉米集团。

主要的柠檬酸生产企业有潍坊汇源实业公司、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日照泰山洁晶生化有限公司等。

此外,山东省除了这些大规模的玉米加工企业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小玉米深加工企业。

吉林省在加工能力上是仅次于山东的玉米深加工大省。

深加工企业较多,规模较大,目前深加工产能合计为922万吨,玉米消耗潜能为1965万吨。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是我国首批定点生产燃料乙醇的公司之一,具备40万吨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

吉林省淀粉、淀粉糖和赖氨酸产能位居全国第二,变性淀粉生产能力全国第一。

吉林省主要的淀粉生产企业有长春大成集团、吉林华润生化和吉林吉发生化医药食品有限公司。

其中长春大成集团是我国玉米深加工能力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

吉林省主要的淀粉糖生产企业有长春大成、吉林帝豪食品有限公司和吉林华润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的变性淀粉生产企业有长春大成、吉林华润生化、吉粮集团曙是世界最大的赖氨酸生产企业。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第一大省,巨大的原料优势为其深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黑龙江省也是我国玉米主要生产大省,近年来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

目前玉米深加工能力已占全国的10%左右。

黑龙江省深加工产能合计为641万吨,玉米消耗潜能为1440万吨。

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企业产品主要以乙醇为主,其他产品所占份额不大。

黑龙江主要的深加工企业有中粮生化能源(肇东)、青岗龙凤公司、大庆安信同维公司、明水格林公司、肇东成福公司、鹤岗兰泽公司和牡丹江高科生化公司等。

河北省深加工产能合计为580万吨,玉米消耗潜能为1220万吨,是我国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玉米味精及柠檬酸产品的主要生产省份之一。

淀粉加工能力约占全国的15%,淀粉糖产能约占全国的13%,变性淀粉产能约占7%,玉米味精生产能力全国排名第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