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公开课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版《“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版《“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学生能够:- 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版》教材- 平均数计算示例题和练题- 学生参考答案- 教学投影仪- 教学PPT教学环境- 教室课桌椅整齐摆放- 板书清晰可见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与示范-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平均数的思考。
概念讲解1. 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2. 通过教学PPT展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
计算练1. 出示一个平均数计算的示例题,讲解解题步骤。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平均数计算的练题。
3. 在学生完成练后,进行解题答案的讲解和讨论。
实际问题解决1.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某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计算方法求出班级的平均成绩。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类似的实际问题解决练。
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布置一些巩固练作业,鼓励学生在家继续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自我评估- 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能否清晰地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生在练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如何?学生评价- 学生参与度如何?-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应用平均数的知识?- 学生是否积极合作解决问题?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并做好调整,提升教学效果。
五、教学延伸拓展研究提供更多平均数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的练,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
扩展应用引导学生将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其他数学领域,如比例、百分数等。
综合评估进行一次综合评估,检验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情况。
四年级下数学公开课课件-平均数-人教版 (12页ppt)

19
—
—
男 生
16
20
18
20
15
17
20
要想知道男生的口算成绩好,还是女生的口算 成绩好,应该怎么办?
女生平均数: 19 男生平均数:(16+20+18+20+15+17+20)÷7=18
要想比较中国人和韩国人谁的身高更高一 些,应该怎么比呢?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的各国公民身高排 名:
韩国: 第24位,平均身高173厘米 中国: 第32位,平均身高170厘米
15
踢毽 个数
19
20
平均数
15
16
17
15
踢毽 个数
18
平均数
20
19
19
19
男生队
姓名 踢毽个数
王小 飞
19
刘 东
15
李 雷
16
谢明 明
20
孙 奇
15
女生队
姓名
杨 羽
曾诗 涵 李 玲 张 倩
踢毽个 数
18
20
19
19
三(2)班第一小组口算比赛成绩
序号
1234567
女
对题数 生
20
18
19
19
平均身高160厘米
判断:
2、男生队的5名队员在班上举行的一分钟踢毽子比 赛中获得的平均成绩是17个。那么,这5名队员每
人实际踢毽子的个数一定都是17个。 ( 错 )
男生队
平均成绩17个
女生队
姓名
王小 飞
刘 东
李 雷
谢明 明
孙 奇
踢毽个数
姓名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优质公开课课件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2/72021/2/72021/2/72021/2/7
谢谢观看
。2021年2月7日星期日2021/2/72021/2/72021/2/7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2月2021/2/72021/2/72021/2/72/7/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2/72021/2/7February 7, 2021
这些是我得 的小红花!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平均数=数据总和÷总份数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2/72021/2/7Sunday, February 07, 2021
也就是相当于,把我们组收集的矿泉水瓶 平均分成4份。
(14+12+11+15)÷ 4 =52÷ 4 =13(个)
练习:
1、下面是明明和东东两位同学上学期的考试 成绩,求出他们的平均成绩各是多少?
姓名
明明 东东
语文 92 89
数学 76 87
英语 84 91
总成绩
平均 成绩
2、璐璐平均每周吹雨打得几朵小红花?
平均数
学习目标
1. 同学们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 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量/个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课公开课课件获奖课件比赛观摩课件

在数据分析中,通常将平均数和中位数结合使用,以更全面地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
04
CHAPTER
平均数的应用
平均数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中心位置。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通过比较不同数据集的平均数,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注意事项
03
实例三
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年龄。
01
实例一
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02
实例二
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
03
CHAPTER
平均数的特性与性质
01
02
04
03
平均数具有可加性
平均数具有敏感性
平均数具有独立性
平均数具有对称性
01
02
03
04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等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课堂总结与回顾
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会了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了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理解了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掌握了平均数的性质和特点。
理解了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重பைடு நூலகம்性和应用价值。
思考了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探讨了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展望了平均数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可能应用和发展方向。
比较不同数据集
根据历史数据的平均数,可以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
预测未来趋势
评估家庭开销
计算家庭每月的平均开销,有助于合理安排家庭预算。
评估个人财务状况
通过计算个人收入或支出的平均数,可以评估个人的财务状况。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公开课课件.pptx

目 录
课前导入
学以致用
新课精 讲 课堂小 结
课前导 入
情景导入
环保小队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废 旧的饮料瓶。
新课精 讲
探索新知
探究点 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 1 法 你们小队平 均每人收集 了多少个?
探索新知
姓名 小红
应该怎样 想呢? 提示:
小兰
小亮
数量多的给数 要想解决这个问 量少的一些, 题,我们首先要
小试牛刀
4. 徐老师参加演讲比赛,7位评委打分如下: 96分、98分、92分、99分、94分、97
分、95分。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
最低分,徐老师的平均得分是多少? (96+98+94+97+95)÷5= 96(分) 答:徐老师的平均得分是96分。
小试牛刀
5. 下面是“新苗杯”儿童歌曲大赛成绩统计
工程”捐款的统计表。
(1)哪个小组捐的钱最多,是多少
元? 答:第四组捐的钱最多,是 177元。 (138 +班平均每组捐多少元? 176+157+177)÷4= (2) 四(1)
162(元) 答:四(1)班平均每组捐162元。
小试牛刀
2. 中心小学有6个班参加了植树活动。第
一天植树34棵,第二天植树41棵,第 三天植树39棵。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 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34+41+39)÷3= 38(棵) 答:平均每天植树38棵。 (34+41+39)÷6=
姓名 本数 杨欣 宇 8 王 波 6 刘真 尧 9 马 丽 8 唐小 东 14
平均每人捐了几 本?
(8+6+9+8+14) ÷5 = 45÷5 =9(本) 答:平均每人捐了9本。
典题精讲
2.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8.1平均数 |人教新课标公开课 (共16张PPT)

倾听 表达 合作 质疑 发现
小明
7
7 6
5
4
4
3
32
2
1
第第 第第 一二 三四 次次 次次
小芳
76
6
6
5
4
3
3 2 1
第 第第 一 二三 次 次次
小明
7
7 6
5
4
4
3
32
2
1
第第 第第 一二 三四 次次 次次
小芳
76
6
6
5
4
3
3 2 1
第 第第 一 二三 次 次次
小明
7 6 5 4 3 2 1
第第 第 第 一二 三 四 次次 次 次
小芳
7 6 5 4 3 2 1
第 第第 一 二三 次 次次
小明
7
7 6
5
4
4 32
3
2
1
第第 第第 一二 三四 次次 次次
小芳
76
6
6
5
4
3
3 2 1
第 第第 一 二三 次 次次
正常成绩统计图
10 9 8 7 66 5 4 3 2 1 0 第1次
3 第2次
6 第3次
5 第4次
梦想成绩统计图
10
9
8 7 (16+24+36+27)÷4
学校排球队的队员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6 6 有新闻报道:上海每户家庭平均2.
有新闻报道:上海每户家庭平均2.
6
=24÷5 4 4 (16+24+36+27)÷4
哪一个平均数更接近整个班的平均身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7~88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珠数个,学习卡。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1、联系生活,情境激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聊聊你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来聊聊体育,喜欢吗?谁来跟我们说说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生:我喜欢打乒乓球,我喜欢打羽毛球,我喜欢打篮球......师: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小明同学也喜欢打篮球,他即将参加学校的投篮比赛,正在加紧练习。
(课件出示)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表(1)下面是小明最近5次投篮训练的成绩统计表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投中个数7 9 10 6 8教师:看,这是小明最近5次投篮训练的结果。
仔细观察他每次投篮的成绩,想一想,可以用哪次的投篮成绩代表小明的投篮水平呢?预设1:生1:我觉得第三次10个可以代表他的投篮水平,师:为什么呢?生:因为这次投得最多。
师:你很有想法。
谁还有不同的看法?预设:如果学生说不出,那我们看小明5次投中的个数,有的是7,有的是6,你们觉得合不合理?预设:如果有的同学直接提到了平均数(师:你的想法很特别,你考虑到了每次投中的个数,你是怎么知道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代表小明的投篮水平呢?(课前预习)你真会学习,你有预习的好习惯,老师喜欢你这样会学习的孩子。
掌声送给他。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数,请大家齐读。
生:我觉得第四次6个可以代表他的投篮水平,因为这次投得最少。
师:你们觉得这样公平吗?生:我觉得这样对小明不公平,其他4次投中的个数都比6多。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数学》第二章第二节《平均数》。
内容包括: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与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组数据,提问: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2. 例题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演示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拓展延伸:探讨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5,7,9,11,13(2)10,20,30,40,50答案:(1)平均数:8(2)平均数:302. 作业题目: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谢明明
20
孙奇
15
下面是第4小组男
生队和女生队踢毽 比哪赛个的队成的绩成。绩好?
女生队
姓名 杨羽
曾诗涵 李玲 张倩
踢毽个数
18 20 19 19
二、探索新知
我算的是男生队平 均每人踢毽个数。
我算的是女生队平 均每人踢毽个数。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85÷5 =17(个)
再求平均数:总数÷份数=平均数
我的收获
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无处不在, 请你读一读下面的话:
1.丽江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气温是15摄氏度。 2.我校四年级学生平均年龄是9岁。 3.我校四(1)班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4.西部最缺水的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只有3千克。
课后请你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数?
三、知识运用
3. 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2014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单位:吨
40
35
35
30
24
25
21
20
16
15
10
5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季度
小刚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 B)
A.(16+24+35+21)÷4
B.(16+24+35+21)÷1122
C.(16+24+35+21)÷365
为什么选 B呢?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题。
(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 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 ×
三、知识运用
明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 英语三门平均分是88,语文92分 ,数学90分,他英语多少分?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 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移多补少法:数量较小时使用比较方便. (2)先求出总数:把各个部分数加起来
本数
8
6
9
8
14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8+6+9+8+14)÷5 =45÷5 =9(本)
答:平均每人捐了9本。
这道题应该怎 样解决呢?
三√”,错误的画“×”。
(1)王悦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
都是2m。
()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高会 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cm。 ( ) √
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56
75
每排都是5个
52
5 是 6、7、2的平均数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 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会 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 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均数
姓名
小红
14
小兰
12
小亮
11
小明
1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量 / 个
二、探索新知
(二)求平均数
我 13们就知是道14了、什12么、 是 11平和均15数这,4个怎数样 求 的平均数。呢?
也可以像下面这样计算。
(14+12+11+15)÷4 =52÷4 =13(个) 答: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废旧饮料瓶。
二、探索新知
男生队
姓 名 踢毽个数
王小飞
19
刘东
15
李雷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8+20+19+19)÷4 =76÷4 =19(个)
通过比较平均数发 现女生队成绩好。
平均数有什么特点?
它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 的数要大, 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三、知识运用
1. 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姓名 杨欣宇 王 波 刘真尧 马 丽 唐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