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在职经济学题库-财政学

人民大学在职经济学题库-财政学
人民大学在职经济学题库-财政学

财政经济学

(标红带下划线为新增题)

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p19】: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

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他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的散布到整个社区,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成本-效益”分析【p58】:也称成本收入分析,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

益进行对比分析,更多的用在公共支出的决策程序中。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该分析方法是将项目的受益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的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3.转移性支出【p78】:是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一种。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

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其中,从数额上和经济影响上看,补助支出的份额最大,最为重要)他们的目的和用途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在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他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4.购买性支出:

5.公共定价:

6.税收支出【P180】: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

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由此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7.纳税扣除【P181】:纳税扣除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

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换言之,纳税扣除是指在计算应课税所得时,从毛所得税额扣除一定数额或一定比率扣除,以减少纳税人的应课税所得额。

8.税收抵免【P182】: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

率从其应缴纳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9.综合所得税:

10.课税对象【P215】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

据。

11.纳税人:

12.价内税与价外税:

13.超额累进税率【P217】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

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适用几个税率。

14.定额税率【P217】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

固定的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

15.起征点与免征额【P219】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收的最低界限。免征

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16.直接税与间接税【P220】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为直接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

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为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

17.从量税与从价税【P221】从量税: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积或体积计算的税种称

为从量税。从量税的税额随课税对象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计算简便,但税负水平是固定的,是不尽合理的,因而只有少数税种采用这种计税方法,如我国的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

18.从价税:按课税对象的价格计算的税种称为从价税。相比较而言,从价税更适应商品经

济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贯彻国家税收政策,因而大部分税种都采用这一计税方法。19.税收中性【P227】: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

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20.税收超额负担【P228】: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

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超额负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另一方面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21.税负转嫁【P230】:税负转嫁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

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2.税收归宿【P230】:税收归宿是与税负转嫁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

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23.“拉弗曲线”【P249-P250】: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

系的一条曲线。拉弗曲线阐明了以下三方面的经济含义:(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

24.税收效应【P237】:税收效应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

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乃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效应可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25.增值税【P263】:商品课税的一种,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是我国商

品课税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税种。最大的特点是在一种商品多次课税中避免重复征税。(课

本上的定义)

增值税是对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觉得课本上的定义不是很全面,这个是税法上的定义。总觉得这个比较权威。)

26.税收资本化:

27.消费型增值税:

28.就业创造标准:

29.社会保障:

30.公共生产:

31.预算赤字:

32.逆弹性命题【P284】:即拉姆斯法则,是最适商品课税理论。指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

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成反比。因此,对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以相对高的税率,对弹性相对大的商品课以相对低的税率。如果对无弹性或低弹性商品(如食品)采用高税率征税,会使总体超额负担最小化,是一种最适税制。

33.国债负担率【P305】:是表示国债相对规模的一个指标。国债的应债来源从国民经济总

体来看是GDP,用当年国债发生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称国债负担率。从个别应债主体看,则以当年发行额占应债主体的收入水平的比重来表示,如居民个人的国债负担率可以用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居民收入扣除消费支出和其他投资后的居民储蓄的比例来表示。

34.债务依存度【P305】:是表示政府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

政支出的比重,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

35.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收支对比不外是三种结果:

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就现今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来看,财政赤字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财政平衡只是把收支对比的一种理想状态作为预算编制和执行所追求和考核的目标。

36.预算管理体制:

37.国家预算【P334】: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

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删去功能具体描述若干)

38.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P335】:以预算形势的差别为依据而对国家预算进行的分类。单

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

39.增量预算【P335】:指计划财政收支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

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40.零基预算【P335】: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41.政府采购制度【P342】: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

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删去采购步骤)

42.转移支付制度【P357】:是衡量各级预算主体之间收支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是分级

预算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见百度词条,个人认为到这即可,以下供参考)。有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调节)两种形式。纵向转移的典型做法是补助金制度,中央从各地征收国税,同时对每个地方给予补助,实行双向调节。补助金分无条件补助、有条件补助和

专项补助。补助金是根据相关的因素设计规范化的计算公式,一旦确定则无讨价还价余

地。横向转移是由‘富州’向‘穷州’转移支付,实行地区间的互助式调节,不再通过中央预算。(书中提到的是“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财力的无偿转移,一般是指上级政府(财政)对下级政府(财政)的无偿补助或拨款,而财力无偿转移的方法、规则和程序则构成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它的主要功能有:(1)弥补纵向财政缺口(2)弥补横向财政缺口(3)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4)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43.结构性财政赤字【P378】:依据产生赤字的经济背景和原因将财政赤字分为两类,结构

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之上的赤字,也称充分就业赤字,它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是一种外生变量,体现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因为它是假定经济已经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运行,在这种假定条件下,当经济中还存在未被动员的资源时,赤字会直接引致总需求的增加,并通过对总需求的影响调节总供求关系。

44.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P404】:是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而对财政政策进行分类的一

种政策。这种财政政策本身没有内在调节功能,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

一般来说,这种政策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地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45.宏观税负:

46.扩张性财政政策【P405】:是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而对财政政策进行

分类的一种政策。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扩张性财政政策载体主要有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

简答

1.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p20】

答:区分二者的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既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用品中获得。而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带来的利益;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私人物品则具有竞争性,竞争性是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

2.简述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p35】

答: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⑴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

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我国当前主要是采取GDP 增长率指标来表示资源配置效率。

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⑶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⑷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

高经济增长率。

⑸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p37】

答:(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比如,应由市场形成的企业职工工资,企业利润、租金收入、财产收入、股息收入等,财政的职能是通过再分配进行调节。

而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则应改变目前“企业办社会”的状况,由财政集中分配,实行社会化。)

(2)规范工资制度。(这里是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分配;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4.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包括哪些内容?【p39】

答:(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保持了平衡,物价水平就是基本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也是适度的,而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也是不难实现的。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情况,财政可以实行适度放松政策,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或两者同时并举,由此扩大总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收支发生不平衡是可能的而且是允许的。针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而灵活地变动支出和税收,被称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原则上说,凡是业已规定了的,当经济现象达到某一标准就必须安排的收入和支出,均具有一定的“自动稳定”作用。

当然,这种“自动稳定”的机制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尚可存疑,更何况,在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机制本身就是欠缺的。)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诸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卫生水平,加快文教的发展,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某些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

5.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6.简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的分类。【p78】

答: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类。

购买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直接表现为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或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并运用这些商品或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

转移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

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购买性支出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

益约束是软的。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

约束是软的。

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7.简述”瓦格纳法则”的含义。【P84】

答: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瓦格纳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8.简述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9.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P134】

答:(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

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换言之,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社会中如果政府不承担这些方面的投资或投资不足,就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调,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遇到“瓶颈”制约。

10.简述政府投资于农业的重点。

11.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P162-168】

答:从80年代中期社会保障的改革拉开序幕,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项目的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保障项目主要内容有:

1)养老保险:覆盖面由原来只包括国有企业和一部分城镇集体企业扩大到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养老保险费用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负担,财政负责弥补养老保险计划的赤字,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如果个人缴费年限满15年,在退休后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不满15年的,不能享受基础养老金,其个人账户中的存储额一次性地支付给本人;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的职工,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放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的调整办法。养老基金的管理应逐步由县、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

2)失业保险:覆盖面包括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保险费用的筹集由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要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发放应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发放,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3)城市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包括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基本医疗保险费用要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单位的缴费北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个人的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辅助保障项目主要内容有:1、工伤保险:2、生育保险:

3、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下岗职工生活补贴,农村五保

户救济,灾民救济。

12.从税收支出作用的角度简述税收支出的分类。【P180】

答: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的角度,税收支出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1)照顾性税收支出,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这类税收支出明显带有财政补贴性质,目的在于扶植国家希望发展的亏损性或微利企业以及外贸企业,以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保持基本平衡,但要严格区分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2)刺激性税收支出,主要是指用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供求,促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

这类税收支出是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方面,又可分为两类:一是针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支出;二是针对特定课税对象的税收支出。

13.简析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增减的影响因素。【P193-P195】

答:(1)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价格总水平的升降。首先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一般呈上升趋势,一定范围内的上涨是正常现象,持续地、大幅度地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在因物价上涨形成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才是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的。

(2)二是现行的财政收入制度。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随着名义收入减少而降低档次,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份额将有所增减。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这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

14.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P213】

答: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成其为税收。

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

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政府也不得随意更改。

15.简述最适课税理论的内容。

16.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规律)。【P231】

答: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嫁的程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常因供求弹性的大小、税种的不同、课税标准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以及企业所处行业地位等不同而各异,但是也存在一般性的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税负转嫁的最主要方式是变动商品的价格,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及商品价格关系不密切或距离较远的所得课税往往难以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难以转嫁。

(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17.简述税负效应。【P237】

答:所谓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乃至于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效应可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方面。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经分析,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发生了改变,这说明政府课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但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18.简述商品课税的特点和功能。【P262】

答: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就我国现行税制而言,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同其他税类相比,商品课税有下述四个方面的特征:

1、课征普遍。商品课税以商品交换并形成销售收入为前提,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社

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对商品的课税自然是最普遍的税类。

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在税率既定的前提下,税额大小直接依存于

商品和劳务价格的高低及流转额的多少,而与成本和费用水平无关,因此商品课税又称为流转课税。

3、实行比例税率,除少数税种实行定额税率外,适用比例税率制是商品税类的一个重

要特征。

4、计征简便。商品课征以流转额为依据,与商品成本和盈利水平无关,又是实行比例

税率,所以计税征税都十分简便。

功能:商品课税的优点是税源充裕,课征方便,并可以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缺点是在国内会干扰市场运行并形成分配不公,在国际间会阻碍资金、劳动力和商品的自由竞争和流动。

19.简述超额累进税率与全额累进税率的优缺点。

20.如何理解国债的负担和限度。【P304】

答:(1)国债的负担。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认购者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者的实际负担能力。

第二、政府负担,即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要还本付息,尽管政府借债时获得了经济效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借债的过程也就是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量力而行。

第三、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也就是当政府以新债还旧债的方式难以继续时,最终是以税收来还本付息。马克思所说的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就是指国债与税收的这种关系。

第四、代际负担,即国债不仅会形成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形成代际负担。由于有些国债的偿还期较长,连年以新寨还旧债并不断扩大债务规模,就会形成这一代人借的债转化为下一代甚至几代人负担的问题。

(2)国债的限度。国债的限度导源于国债的负担。由于国债会形成一种社会负担,必

须有一定的限度。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三个:一是历年累计债务的总规模,即国债余额;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表示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分别是国债负担率和债务依存度。

(3)国债规模的制约因素。

第一,国债规模首先受认购人负担能力的制约,认购主体负担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

第二,国债规模还受政府偿债能力的制约。

第三,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也是制约国债负担能力和限度的重要因素。

21.简述国债的功能。【P312】

1. 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当今各

国的普遍做法。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1)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2)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准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当然,也不能把国债视为弥补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因为:一是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二是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2. 筹集建设资金。此功能需与国债的弥补财政赤字功能区别开来。这可从不同社会制

度、不同财政类型、国债发行方式、目的、用途以及从国债收入的性质等方面区分。

3. 调节经济。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

种重要手段。此外,国债还是金融政策手段,国债券是可以流通的债权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短期国债券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从而调节货币需求和供给的重要手段。

22.简述国家预算的原则。【P338】

答: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今日影响较大并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五项:

公开性:国家预算是反映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切身利益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用一定的形式公开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充分,数据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造假账,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可以另编预算外收支预算,也应在国家预算中有所反映。

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年度性:预算年度是指预算编制和实现所需的明确时间界定。所谓预算的年度性原则,是指政府必须按照法定预算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这一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

23.简述分级预算体制的主要内容。【P353】(又称“分级分税预算体制”?)

答:1、分级预算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副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

2、分级预算体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第二、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

第三、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即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调控权和力度;在税收划分方法上,有的按税种划分,有的按税率划分,有的实行分成或共享制。

第四、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

第五、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24.简述政府间收支划分的理论依据。

25.简述增值税的类型。【P264】

答:增值税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一个税种,是我国商品课税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税种。一般而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商品和劳务价款中的增值额,但各国的增值税制度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有所不同,据此增值税可分为三类:

1、生产型增值税,即不准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

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

2、收入型增值税,指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

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

3、消费型增值税,指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

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

由于计税依据有差别,因而不同类型增值税的收入效应和激励效应是不同的。从财政收入着眼,生产型增值税的效应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从激励投资着眼,则次序相反。

26.简析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答: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与赤字规模大小有关,但更主要的还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

第一,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赤字的情况。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货币需要必然增加,从而要求增加货币供给量,这个增量可视为财政借款的最大限额,在这个限度内的财政借款,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后果。

第二,用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效应则比较复杂,这要结合什么人或单位购买以及用什么钱购买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居民个人或企业包括商业银行购买公债,一般说只是购买力的转移或替代,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如果由中央银行认购公债就可能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货币供给。

(财政赤字是影响一国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但财政赤字并不一定必然导致货币供给增加,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是由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规模决定的。①通过银行透支或借款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一般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但财政借款并不一定引起货币供给过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需要必然增加,从而要求增加货币供给量,因此,只要财政借款控制在由货币系数决定的基础货币增量的限度内,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后果,另一方面如果银行在向财政贷款的同时,控制贷款的总规模,也不会发生货币供给过量的问题。②用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效应,依认购者的不同而不同。居民个人或企业以及商业银行购买公债,一般说只是购买力的转移或替代,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但因居民或企业的购买资金不同,具体的货币效应也有所不同。一是用现钞或活期存款购买,意味着M1相应缩减,财政再用于支出,又形成M1的供给,因而M1的供给规模不变;二是用储蓄或定期存款购买,意味着M2中的准货币减少,而财政支出形成M1时,虽然货币供给总规模不变,但M1的规模增加,对市场均衡必将产生一定影响。由中央银行认购国债,通常会扩大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认购国债后,财政金库存款增加,当财政用于支出时,使商业银行账户上居民和企业存款增加,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也相应增加,商业银行有了超额准备,往往扩大贷款规模,从而增加货币供给。虽然理论上商业银行在存款增加时并不扩大贷款,或中央银行在认购国债时压缩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就不会增加货币供给,但实际上却不具有现实性。总之,判断财政赤字的货币效应,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论述

1.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理论解释的主要内容。【p84】

答:财政支出增长似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条规律。社会主义国家的支出比重在改革以前也呈现出扩张的趋势,改革时期之所以下降,是因为政府在摆脱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上述下降趋势理应逆转,改革之初财政支出比重下降的趋势可能会在某一时期终止,转而趋于回升,达到适度水平则相对停滞。

(1)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

(2)梯度渐进增长论,也称内外因素论。是指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公共支出呈阶梯状增长。

内在因素。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

外在因素。倘若发生了外部冲突,比如战争,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而公众在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这也是所谓的“替代效应”,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比重增加。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一般情况是,一个国家在结束战争之后,总有大量的国债,公共支出会持续很高。

(3)经济发展阶段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等。

在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4)官僚行为增长论。这里官僚特指负责政府提供服务部门的代理人集团。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利越大。正因为官僚机构以机制规模最大化作为目标,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超出了共用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的支出水平。

(5)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

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方面。

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变化有不同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支出规模的明显例证,是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

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2.论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意义及其对财政职能的影响。【p78】

答: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各部门的事业费)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各部门投资拨款),其目的用途不同,共同点是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的得到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实现国家职能。他所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是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一种。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其中,从数额上和经济影响上看,补助支出的份额最大,最为重要)他们的目的和用途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在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他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这种分类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后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因此,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难以换算。由于以上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和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它们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因而,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和生产能力,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注意到上述区别,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比重大些,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能力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3.试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待核查)

答: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从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换,这一转换的关键在于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体制,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是开征社会保险税。第二,要实现居民长期储蓄的积累、保值和增值。有必要培育和发展长期融资市场,促使居民长期储蓄向投资转化。

从80年代中期社会保障的改革拉开序幕,现在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主要内容有:1、养老保险 2、失业保险 3、城市职工医疗保险 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险。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属初建,运行时间不长,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在进一步完善中应遵循以下思路:

(1)保障水平必须和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及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中阶段,生产力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要害还在于人口众多,地区间、城乡间

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

二、单选题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社会公共需要B.私人需要C.混合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需要D.国有企业的需要 企业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 益的现象被称作:()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B.政治权力凌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 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外部效应D.免费搭车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D.市场本身存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在缺陷 ()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根源是:() 减和边际成本递增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B.政治权力对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经济权力的支配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C.政治权力的滥用D.政治权力对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 财产权力的排斥 益被称作:()14.寻租是指: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B.厂商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 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 被称作:()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D.寻租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 6.外部效应是指:() ()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B.指导经济发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展方向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弥补市场缺陷 D.实现公平分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 配 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A.政府B.企业C.国家机关D. ()公共事业单位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17.财政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 公共产品A.人类B.社会C.国家D. 8.公共物品是指: 经济活动 ()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 益的产品A.资源配置B.供求关系C.公平分配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D.价格 争性的产品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9.混合物品是指:() ()A.政府B.计划C.市场D.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 宏观调控 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 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B. 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劳动力结构问题

(含2013年10月人大题库考真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题库考试心得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题库考试心得(含2013年题库考真题) 于2013年10月20日下午(上午刚考完试)  对于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经济学硕士的童鞋来讲,除了一年一度的国考, 一年二度的校考题库考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当然,四门考试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经济理论,我们可以啃一下大学时期的老家底儿。其它三门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西 方经济学都是一个新的领域。当然这三门是经济类考生必修的基础性经济知识。对于大学本科非经济类考生来讲,俨然不是一个小坎儿。好多人还是为之折腰。  实际上,从难度来讲,从简单到复杂,依次是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 当然都不是小儿科。没有数学的基础,可以把财政学轻松拿下,当然费一些力再把货币银 行学拿下。而对于西方经济学,基本上是屡试屡败。抽象一些,西方经济学确实是难度相 当大。而就这三门考试来讲,其中,前两门的解决之道:一个字,“背”。“背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理解的难度不大。当然,第三门,西方经济学怎么考才能过呢?貌似,背也 是自寻死路。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践出发。一切从考试题出发,一切从及格出发。今天上 午刚刚考完试,我现在先把西方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2013年度第二次题库考的试题全部整理如下:  2013年秋季西方经济学题库考真题  名词解释:  1、价格消费曲线(4分) 2、商品边际替代率 (4分) 3、准备金率 (4分) 4、私人成本 (4分) 5、新古典经济模型 (4分) 简答: 1、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 代效应加以说明(10分) 。  2、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10分)。  3、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10分)

最新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课税对象: 3、税负转嫁: 4、国际重复征税: 5、分税制: 二、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 8、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公募法 B、承受法 C、出卖法 D、强制摊派法 9、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分期逐步偿还法 B、抽签轮次偿还法 C、到期一次偿还法、 D、市场购销偿还法 10、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只有A是 11、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A、有偿性 B、自愿性 C、灵活性 D、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A、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A、累进的所得税 B、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出

人大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题库完美版

第一讲 一、选择题 1. 宏观经济的研究包括下列哪些课题( ) A、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根源 B、经济总表现的微观基础 C、一些经济取得成功而另一些经济则归于失败的原因 D、为实现经济目标,可以制定经济政策以增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E、上述答案都正确 2. 需求与满足需求的手段之间的矛盾意味着 ( ) A、对于社会的有限需求只有有限的手段 B、因为资源稀缺,不是社会的所有需求都能予以满足 C、在经济学中选择并不重要 D、即使资源不稀缺,而且需求也是有限的,社会仍将面临着一个难以满足所有欲望的困境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3. 新古典经济学的定义指( ) A、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B、需不能全部满足的 C、消费是经济行为的首要目的 D、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必要的 E 以上说法全都正确。 4.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是经济理论的特点( ) A、经济理论能解释一些现象 B、经济理论建立因果关系 C、经济理论只与一组给定数据有关 D、经济理论可以在所有条件下应用 E 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5. 存款单上的存量为( ) A、收入额 B、支出额 C、收支额 D、余额 6. 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容( ) A、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 B、什么决定就业和失业总量 C、什么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速度 D、什么引起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和下降 E 以上说法全都正确 7. 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容( ) A、什么决定了产出的构成 B、资源如何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分配 C、什么决定收入在社会各集团之间的分配 D、一个特定厂商中工资是如何决定的 E 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8. “外生变量”与“生变量”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点在于,( ) A、都必须由模型中不包括的关系决定 B、外生变量值由模型外部决定而生变量的值由模型部决定 C、.外生变量由模型部决定,生变量由模型外部决定 D、生变量是确定的,而外生变量则不是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9. 宏观经济学( ) A、研究所有重要的社会问题 B、研究经济学中所有与政治有关的方面

财政学陈共人大芸窗第二套题库word精品

第二套 1. 题型:单项选择题 ( 单选题 ) 按照税负是否由纳税人承担,税负可分为( )。 A.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 B.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 税负和间接税负 2. 题型:论述题 试述财政补贴的作用及改革措施。 答: 3. 名词解释:纳税扣除 4. 题型:单项选择题 ( 单选题 ) 公共生产并公共提供国防的 优点不包括( )。 A.能灵敏及时地提供国家所需的军事科研成果和装备 的技术潜能 C ?及时提供各类军事人才 5. 题型:论述题 试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答: 6. 题型:不定项选择题 ( 多选题 ) 社会保险支出的资金来源 有( )。 A.社会保险税 B.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支付 C 现收现付制 D.基金制 7. 题型:判断题 公共预算投资比重的下降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财政收支占 GDP 比重的变化趋势是一致 的。 8. 题型:判断题 社会保险支出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 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 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 的政府无偿支出。 9. 题型:单项选择题 ( 单选题 ) 制度外罚没属于( )。 A.预算内非税收入 B ?预算外非税收入 C 制度外非税收入 D.预算收 10. 题型:不定项选择题 ( 单选题 ) 对于一笔税款, 厂家转嫁给批发商, 批发商转嫁给零售商, 零售商再转嫁给消费者的过程称 为( )。 A.后转 B.前转 C.混转 D.税收资本化 11 .题型:不定项选择题 ( 单选题 ) 以下不属于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的是( )。 A.中央财政支出 B.国防行政支出 C.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支出 D.经济建设投资 支出 12. 题型:判断题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 世界各类型国家三级人均教育经费之比的共同特征是逐 级升 高,且级差与经济的发达程度呈正关系。 13. 题型:简答题 试述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14. 题型:论述题 简述“拉弗曲线”及其意义。 15. 题型:单项选择题 ( 单选题 ) 营业税实行的是( )。 C.企业税负和个人税负 D.直接 B.有利于挖掘新一代武器装备 D 保密性很强

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社会工作方向)

社会学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社会工作方向)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提高在职人员业务素质,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登记备案同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举办社会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一、专业背景: 社会学作为二十一世纪新经济时代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方法,既注重学术又注重实践的综合性基础学科,为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系统思路,又是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的主要知识源泉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社会学视野的管理人员将成为企业和政府一项重要资源。 社会学专业在人民大学已有近50年的历史,许多著名社会学家来到我校工作,如陈达、李景汉、吴景超、赵承信、戴世光、陈文仙、全慰天等,为我校在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和发展社会学奠定了重要基础。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大学的社会学学科获得了迅速发展,人大社会学系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社会学教学与研究机构之一,为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学术声望。 二、研究方向: 社会工作 此方向通过对主干学科—社会学的学习,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杜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课程目的: 1、依托人大人文社会学科的雄厚学术优势,学习先进的知识成果,建设和谐企 业、和谐政府乃至和谐社会。 2、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大学的师资力量,打造企业和政府管理精英。 3、塑造企业和政府管理创新观念,提升企业和政府规划和管理水平。 四、报名条件: 1、遵守法律、法规;优秀业务骨干;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财政学试卷四

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 A、资源配置效率 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稳定发展 D、财政监督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治理垄断所产生效率损失问题的措施是( ) A、征税 B、反垄断立法 C、公共定价 D、取消区域间的竞争壁垒 3.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筹集应主要由()承担。 A、农民个人 B、国家财政 C、银行贷款 D、社会集资 4.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量为( )。 A、单个消费者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横向加总所得到的总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点所决定的产品数量。 B、单个消费者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纵向加总所得到的总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点所决定的产品数量。 C、每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与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数量的加总。 D、每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与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数量中的最大数量。 5. 如果假定各个人收入的边际效应是一个常数,()原则意味着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收取等量的税。 A、比例牺牲 B、最小牺牲 C、均等牺牲 D、以上都不对 6.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 A、对资本收入课税 B、对消费品课税 C、对劳动收入课税 D、对财产课税 7.政府在为自然垄断产品定价时,会产生企业亏损问题的定价方法是( ) A、边际成本定价 B、二部定价 C、平均成本定价 D、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定价 8.竞争市场上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的公共定价主要针对以下产品() A、奢侈品 B、耐用消费品 C、高档消费品 D、生活必需品 9.关税依其课税对象的性质属于()。 A、所得税 B、流转税 C、财产税 D、资源税 10.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 A、财政性资金 B、信用资金 C、企业资金 D、闲置资金 11.政府预算由()负责审批。 A、财政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地方政府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高鸿业,人大版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D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B )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

财政学_习题集(含答案)

《财政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典型公共产品的是()。 A、公共汽车 B、高等教育 C、国防设施 D、高速公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公平与效率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3.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增加的公共产品特征是指() A、非盈利性 B、非排他性 C、不可分割性 D、非竞争性 4.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A、社会产品 B、社会财富 C、剩余产品 D、国民收入 5.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属于() A、交换环节 B、生产环节 C、消费环节 D、分配环节 6.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A、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B、中央收入占GDP比重 C、地方收入占GDP比重 D、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7.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是()。 A、不断膨胀 B、日渐缩小 C、基本保持不变 D、无规律波动 8.可以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全貌和各个时期政府职能与活动范围变化情况的财政支出分类方法是() A、按支出具体用途分 B、按国家职能分 C、按最终用途分 D、按支出经济性质分 9.在下列方法中,最适用于财政支出有关投资性项目的效益评价的是() A、企业投资财务分析法 B、“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C、最低费用选择法 D、“公共劳务”收费法 10.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项目是() A、基本建设支出 B、文教经费支出 C、国防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 11.国防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动趋势是()。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基本保持不变 D、随国际形势变化而波动 12.教育需求实质上是一种()。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13.科学技术的财政性质属于()。 A、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混合公共产品 D、私人产品 14.国防的财政性质属于()。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贸易在职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班 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华北联合大学于1946年设立财经系,1947年改称经济学系。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命名后,于1956年重建经济学系,1957年成立世界经济教研室。1998年由经济学系、国际经济系和经济学研究所合并为经济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科在全国享有盛誉。经济学院是全国第一批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等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一批建立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建立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并在评估中列全国第一;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率先跻身国家百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国内率先获得理论经济学博士学位一级授予权。在2002年教育部重点学科的评估结果中,我院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前两者名列榜首,世界经济学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理论经济学学科的奠基者与开拓者,是国家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基地,拥有一批全国一流的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34人,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博士生导师27人,包括宋涛、吴大琨、高鸿业、卫兴华、胡钧、杜厚文、胡乃武、吴易风等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另外,以林岗、杨瑞龙、黄卫平、黄泰岩等教授为代表的新一代经济学教授已在国内外经济学界崭露头角,为学术界所瞩目。他们创造出大批高质量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优秀科研成果,在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引进与研究外国经济思想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以及创建中国世界经济学学科体系,探索改革开放的理论与政策,培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 经济学院已与欧美日澳等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经济学院还聘请了斯蒂格利茨、蒙代尔、麦可宾、德莱斯代尔、邹志庄、刘遵义、真野辉彦等著名经济学家为名誉教授,聘请了浦山、黄范章、曹远征、韦伟等一批国内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同时,经济学院还与国内企业、银行、证券、高校、研究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面向崭新的未来,经济学院将弘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进一步发扬传统,追踪现代,不断创新,努力创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与教学模式,将按照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的标准,以一流的科研、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管理,培养一流的经济学人才,保持经济学科在全国高校的领先位置,在“创建世界一流经济学院”的进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提高在职人员业务素质,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登记备案同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决定在北京举办(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一、专业和方向: 1、国际贸易学专业——国际商务外交方向;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 、 课税对象: 3 、 税负转嫁: 4 、 国际重复征税 5 、 分税制: 、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 30 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 、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 、纳税人的负担 D 、负税人的负担 8、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 、公募法 B 、承受法 C 、出卖法 D 、强制摊派法 9、 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 、分期逐步偿还法 B 、抽签轮次偿还法 C 、到期一次偿还法、 D 、市场购销偿还法 10、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 、 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 、 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 、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 、只有 A 是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 ) A 、有偿性 B 、自愿性 C 、灵活性 D 、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 、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 、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 、 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 、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 ) A 、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 、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 、 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 、 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 ) () ()

2018考研人大802经济学既往真题精选

2018考研人大802经济学既往真题精选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考研风”也越刮越热。现实的考研大军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多手准备”或者“盲从”的群体,既然选择了考研,同学们应该坚定“考上”的信念,一路到底,达成通过考研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终目的。现凯程教育为考研考生带来重要备考信息点拨。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50分) 一.(10分)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分析:这道题目出自逄锦聚的教材第二章课后题,我一个去年考的中财研友给 我的,这算是准备过逄锦聚课后题的小伙伴的福利。说明了,逄锦聚确实是要看的。我当时是挑出了十几个题,除了这个,还有有型资产,风险投资,资本经营,虚拟经济虚拟资本,等几个宋涛书没有的。 二.(15分)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指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分析: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其之间关系,很老的题目了,不过问法有点新颖,我一个政经特好的朋友就没反应过来。15分实在可惜。就是宋涛第一章的内容,非常基础。 三.(10分)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 分析:问法标准,背到了就拿分,再结合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采取这制度的原因,时间还充裕的话,还可以说两句人大历来看重的效率与公平,锦上添花。 四.(15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请对三中全会的上述观点进行具体阐述。

分析:基本内容是多次考过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再结合一下时事,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 一些新提法加进去,显示一下咱们关注时事,在此要感谢讲政治的肖秀荣老师 的时政材料,我还加了一点人大经济学院老师的一篇论文里关于更好处理ZF与市场的关系的。关系不大,不过聊胜于无嘛。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50分) 五.(10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说明环境污染问题,并说明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是否越严厉越好,为什么? 分析:微观唯一的非数理计算的问题。我只用了高鸿业老师(第五版)书中的微观十一章中的外部影响和公共资源两部分内容回答的。答完所有题后又返回来加上了应对外部影响的政策途径,简单举例了下过度放牧对社会福利的不利影响。 六.(15分)老王开了一家冰粥店,冰粥的价格非常依赖于天气状况。如果天气晴朗,每碗冰粥卖30元;如果下雨,每碗冰粥只能卖20元。而且,冰粥必须头一天晚上熬制,第二天卖掉,否则就会变质。冰粥店每天的成本函数为C=0.5q2+5q+100,其中,q为冰粥的产量(单位为碗)。在当晚生产第二天的冰粥之前,老王并不清楚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只能推测第二天是晴天和雨天的概率各为50%. ①为了实现期望利润最大化,老王每天应该生产多少碗冰粥?(5分) ②假设老王的效用函数为U=,其中为利润。请问,老王的风险态度是什么类型?他的期望效用水平为多少?(5分) ③假设老王通过天气预报可以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但是不能改变冰粥的价格。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期望效用水平是多少?天气的不确定性给他带来了多少效用损失? (5分)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艺术专业 艺术哲学题库+答案 (自己整理版)

艺术哲学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0l、巫术说 1西方学者关于艺术起源和本质的理论,极具影响力。2认为原始的艺术活动具有重大的巫术动机和目的,艺术是对巫术的模仿。3巫术说从人类历史活动、主题与课题的关系中考察和解释艺术的起源和本质,角度独特,富有启发性,对于理解原始艺术具有重大意义。4代表人物是英国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弗雷泽。 02、书为心画 1汉代文学家、美学家扬雄提出的美学思想。2他把《乐记》中强调音乐同人心的关系推广到了作品,提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书法作品是作者德行、品行的体现和反映,是一个人内心境界和品德的反馈。如同“诗言志、文载道”。3理论不仅指出了文艺同人心的关系,也突出了文艺所具有的直接诉之于视听感官的形象性。 03、艺术欣赏 1在观看或倾听艺术作品时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验、想象、理解的审美精神活动,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2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的活动,欣赏者可以丰富、补充、扩大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3欣赏艺术对象具有多样性,欣赏结果具有差异性。 04、审美距离 1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的理论。2审美的发生是一种心理距离所造成的结果,认为审美是“通过间离客观物及其感染力和观赏者自我,以及分离客观和观赏者实际利害关系而得到的。”3即审美主体与对象在实用性、具体性方面的心里间隔、心理距离使主体摆脱现实的利害,着重于对形象的欣赏。4该理论发展成为西方现代美学中的审美态度理论。 05、伦理批评 1兴起较早而影响深远的一种艺术批评模式。2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轮林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尺度来决定批评对象的取舍。3从作品的功能和价值实现过程入手,具体探讨作品在审美领域中所起的道德伦理功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4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孔子、韩愈,西方的柏拉图、新古典主义倡导者等。 06、期待视野 1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提出的重要概念。2指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示。3这种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被称为阅读经验的期待视野。4接受者由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示,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 07、艺术共鸣 1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与作品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从而消弭了欣赏者和艺术作品之间的主客观距离,达到相互融合的契合,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2是艺术鉴赏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 08、散点透视 1中国画特有的空间处理方法和透视法。2不受地域、视域界限、移动立足点影响,凡于立足点观察到的事物均可入画,打破了空间局限性。3不同于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散点透视移动视点,所谓移步换景,虚实相生,俯仰自得。4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三远法”即为解释:高远、深远、平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典型作品如《关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 09、模仿说 1在西方流行的关于艺术和现实关系的学说。2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模仿、反应和再现。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

财政学模拟试题(四)

财政学模拟试题(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税收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购买商品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增加不征税或轻税的购买,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代替征税或重税商品。 2.或有债务 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关键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由政府来承担。它不是政府完全能够控制的,也不是最终完全转化为财政负担,关键取决于转化的面和概率有多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答案要点:(1)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具有通过分配调整各分配主体的分配利益关系的功能。收入分配职能目标是:实现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公平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第一,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通过市场形成的企业职工工资、企业利率、股息收入等,财政的职能是通过再分配进行调节。第二,规范工资制度:指国家预算拨款的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都应纳入工资总额;第三,加强税收调节: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第四,通过转移性支出,调节社会利益关系; 2.简述政府加大对“三农”投资的背景意义及财政采取的措施。 答案要点:背景:第一,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第二,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目前发展阶段的特殊困难: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长期历史遗留及价格剪刀差形成的城乡差距;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保障发展严重滞后。 财政政策措施:第一,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第二,从2004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第三,大力支

财政学题库

财政:财政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家分配论:财政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经济基础、政治前提社会公共需要论:财政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财政分配形式是如何发展的:力役——实物——货币。 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形态,即政府财政将按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来确定其职能和开支。 财政学:财政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借助于政府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稀缺资源来最好地达到效率与公平两大经济目标的学问。 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依靠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 外部效应:在现实经济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即某人或某家企业的活动给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不利或有利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因此提供补偿或取得报酬,这种现象就是外部性。前者一般称为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效应,后者一般称为外部经济或外部正效应。 (1)外部负效应与资源配置导致产量过多 (2)外部正效应与资源配置导致产量不足 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的特点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斥性。 公共产品的分类 1.按公共品的性质,分为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 2.按公共产品的共用地域,分为全球性共用品、全国性共用品、区域性共用品和地方性共用品。 市场为什么不能提供公共产品市场无法防止分文不付的人得到这种产品,不能解决免费搭车问题。但公共产品却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这就产生了市场失灵。 财政职能:所谓财政职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财政本身固有的功能。它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而非财政概念决定的;经济条件不同,财政职能也不同。 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及相应财政政策的制定、调整与实施,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政府通过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运用,可以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等政策目标。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1)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2)调节资源在不同产业间配置 (3)调节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配置(4)调节资源在政府内部的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所谓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整,通过收入转移或税收政策改变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其目标是实现社会所认可的收入分配的公平状态。 公平的标准(1)规则公平(2)起点公平(3)结果公平 一般说来,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小可以作为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测量尺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公平的理解受人们价值判断的左右。而价值判断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甚至在所有这些情况下的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衡量收入的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1)贫困线:贫困线是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贫困状态的一个指标,国际上比较常用的确定贫困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人们的收入状况来确定;二是根据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货物和服务来确定,即根据维持基本生存需要摄取多少热量、蛋白质、需要的衣物、住房面积,赡养系数,卫生教育等来确定。贫困线具有多样性、动态性。

《财政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与答案

《财政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闭卷时间120分钟) 年级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从所给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 最佳选项并填在括号内)。 1. 主张市场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经济的运行,任何对它的干预都是不可取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亚当·斯密 C.弗里德曼 D.马克思 2. 在财政的职能中,属于公平职能的是()。 A.资源配置 B.监督职能 C.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D.收入分配职能 3.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A. 混合物品 B. 固定资产 C. 消费品 D. 准私人物品 4. 购买性支出意味着政府的资金()。 A.脱离了政府的控制 B.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

C.可用于购买商品 D.只用于购买劳务 5. 下面哪一项不是公共需要的特征?() A.共同的需要 B.具有排斥性 C.具有竞争性 D.既具有正的外部效应,也具有负的外部效应 6. 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 A.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也相应增加。 B.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收入也相应增加。 C.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D.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7. 基尼系数为()时,说明社会分配绝对不公平。 A.1 B. 0.3-0.4 C. 0.2-0.3 D. 0 8. 拉弗曲线属于()。 A.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理性预期学派 D.供给学派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考研十年真题及答案详解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第2讲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 第三,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五个类型: e S>1表示富有弹性; e S<1表示缺乏弹性; e S=1表示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 e S=∞表示完全弹性; e S=0表示完全无弹性。 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 第四,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几何意义

若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坐标横轴相交的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左边,则该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都大于1。 若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右边,则该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都小于1。 若交点恰好就是坐标原点,则该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都等于1。 水平的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均为无穷大。 垂直的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均为0。 第五,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因素包括时间、生产成本、生产周期等。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第一,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概念: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二,商品相关关系与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 3)需求的收入弹性 第一,需求的收入弹性的概念: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二,根据需求的收入弹性的数值对商品分类: e M>0的商品为正常物品,e M<0的商品为低档物品。 在正常物品中,e M<1的商品为必需品,e M>1的商品为奢侈品。 第三,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

二、单选题 1. 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A. 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 企业 2. 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 益的现象被称作:() A. 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 效应D.免费搭车 3. 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A. 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 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 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 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益被称作:() A. 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被称作:()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A. 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 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 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 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 ______ 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 公共物品是指: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 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 争性的产品 9. 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 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岀一定代价 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 11.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 A.社会公共需要 B.私人需要 C.混合 需要D.国有企业的需要 12. 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 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 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 13. 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根源是:() 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 C.政治权力的滥用 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 14. 寻租是指: ( ) 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 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 C. 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