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能力比知识重要辩论赛_辩论赛_

能力比知识重要辩论赛首先:能力比知识重要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对方辩友站在牛顿的肩膀上眺看未来,但是牛顿就没有自己的创新吗?对方辩友说:知识创新的源头是知识积累,那么积累的知识又从何来,是否源头又是创新呢?对方辩友说:知识创新的归宿是知识积累,那么积累的知识的归宿又是什么,是不是创新着运用到生产之中去呢?对方辩友对知识的扬弃也认为是积累,如果新知不创,谁来告诉我们旧知是错的,对方辩友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是知识积累,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这些新知识是如何凭着积累就积出来的呢?知识积累是对已有知识的聚积,而知识创新是对知识的扬弃和新知识的创造,他强调知识的拓展与深化,虽然积累与创新两者都不可或缺,但是从知识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作用两个层面看,知识创新更重要。
首先从知识的本质属性来看,知识创新更重要。
第一,知识的本质是求真,求真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不断接近,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不断拓展,它要求人们必须不断以新的实现,突破已有知识的局限,发现更深刻的本质,揭示世界更复杂的规律,满足于已有知识的积累,对真理的探求怎能适应客观存在的变化,怎能突破认识主体的局限。
第二,知识的应用实际上是求新。
知识的应用不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模仿或生搬硬套,因为应用的主体、对象、时间、地点等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发现新问题,作出新判断开拓新思路,才能得到新答案,达到应用的目的。
其次从知识的作用看,第一,与知识积累相比,知识创新才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第一动力,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生产力的革命,只有知识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技术与新工具,才能实现知识向现实生产转化的持续与活力,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社会文化的推陈出新,只有知识创新才能不断扩大文化库存的质与量,才能不断创造文化延续的新手段与新载体,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社会制度的变革,知识创新是制度变革的引导。
第二,与知识积累相比,知识创新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信息革命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给了中国超赶先进的新时机,如果我们满足于已有的和他人的知识,就难以迎接竞争的挑战,就难以抓住超越的机遇,就难以摆脱落后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能力比知识重要 一辩

我方认为当代大学生锻炼自身能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首先先允许我解释着几个名词:大学学习是指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人格、能力的过程,是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而自身能力是指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自主的学习能力,理解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表达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探究能力,等~~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系统化的知识,就我们大学生而言,就是我们所学专业及其相关知识,它具有方向性、系统性、固定性的特点,而能力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应用性等特点,我们的比较标准就是在学习知识和锻炼自身能力都具备时,看谁更有利于大学生今后个人发展,谁更能满足社会需求。
以下我方将从这四方面论证当代大学生锻炼自身能力更重要:第一,大学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能力的培养是大学学习的重心所在。
相较于中小学生,大学生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处于人一生中最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锻炼能力可以事半功倍。
同时,大学也为大学生锻炼自身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习上的自主,时间上的充裕,更适应于培养自身能力。
第二,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学到的知识是为以后的发展做基础的,但是将来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挥的还是个人的能力,用能力展现你的知识。
就说此刻我们在这里辩论,之前肯定会找好多相关的资料,你肯定在辩论之前整理过这些资料,那么你整理资料的过程其实就是用自身能力的过程,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就是有再多的知识也没用,你在辩论场上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也是你自身能力的一种体现,那你还能说学习知识币锻炼自身能力更重要么?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锻炼自身能力更重要。
第三,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来看,将来我们毕业,一部分人要继续深造考研,而多数人要走向工作岗位,单位需要的不是特别专业的人士,而是能第一时间适应工作的人,这时你不得不承认,是能力而不是你的知识为你创造财富。
能力可以把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财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锻炼自身能力更重要。
第四,从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需要“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能力值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从工业革命到阿波罗登月计划,再到今天的天宫一号的发射,无不是人类创新探究能力的体现,今天我们接受的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现实事例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现实事例我就老觉得吧,这能力啊,真比知识重要,我给你说个事儿。
我有一朋友,叫大柱。
大柱这人啊,看着就憨憨的,脸圆嘟嘟的,眼睛不大,笑起来就剩一条缝儿。
那眉毛稀稀拉拉的,像冬天山上的枯草似的。
大柱打小学习就不咋地,在学校里那知识学得是一塌糊涂。
老师在上面讲啥,他在下面就跟听天书似的。
每次考试,成绩那都是班里倒数的。
我们都想着,这大柱以后可咋办呢。
可大柱啊,有一手绝活儿,就是他特别会修东西。
不管是啥,收音机、自行车,到后来的电脑啥的,只要到他手里,那是捣鼓捣鼓就好了。
有一回,村里唯一的那台大收音机坏了,这收音机可是村里的宝贝啊,老少爷们儿都指着它听个戏,听个新闻啥的。
大家都着急得不行,到处找能修的人。
有人就说,让大柱来试试呗。
大柱一来,那眼睛就放光,抱着收音机就开始鼓捣。
旁边的人就开始议论了,“这大柱能行吗?他学习那么差,能修好这收音机?”我就听见大柱小声嘟囔着,“哼,修东西可和学习知识不一样。
”他就蹲在那角落里,周围围了一圈人,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他。
大柱一会儿皱皱眉头,一会儿又露出那憨憨的笑,手上不停地摆弄着那些小零件。
没一会儿,那收音机就传出了响亮的声音。
这一下,大家都愣住了,然后就是一阵欢呼。
大柱呢,拍了拍手,满不在乎地说:“这算啥,小意思。
”你看,大柱虽然知识没学多少,但是他这修东西的能力,在这时候就比知识有用多了。
还有一回,大柱去城里打工。
他进了一个小工厂,这厂里有很多大学生呢,都是知识满满的。
有个新机器,是国外进口的,说明书全是洋文,那些大学生看得是一头雾水,对着机器研究了半天,就是搞不定。
大柱凑过去看了看,那些大学生还瞧不起他,说:“你看得懂吗?这都是高科技。
”大柱也不生气,就围着机器转了几圈,这儿摸摸,那儿看看。
突然,他就像是发现了啥,找了个工具就开始捣鼓。
那些大学生就在旁边等着看笑话呢。
结果,没多大功夫,大柱就把机器修好了。
这一下,那些大学生都傻眼了。
大柱就说:“知识多是好,可有时候啊,这动手的能力更顶事儿。
能证明幼儿能力比知识重要的案例简短

在幼儿教育中,关于幼儿能力和知识的重要性的讨论一直存在。
有些人认为重视幼儿的能力培养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而另一些人则持相反的观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证明幼儿能力的重要性。
1. 幼儿的能力培养在幼儿教育中,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期是孩子认知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沟通能力等,对其整个成长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2. 知识传授的局限性虽然知识的传授可以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基础,但知识本身的局限性也不可忽视。
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3. 重视能力的案例举个例子,有一位幼儿老师在教育幼儿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她通过让幼儿参与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并提供丰富的教具和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结果,这些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远远超出了纯粹的知识掌握。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案例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幼儿教育中,重视能力的培养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
只有在拥有了基础的能力后,幼儿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我深信幼儿的能力培养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
我将继续关注并推动幼儿能力培养的工作,帮助每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能够充分发展自身的潜能。
结尾语幼儿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忽视幼儿的能力培养。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个幼儿的成长搭建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
幼儿教育领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对于幼儿的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重要性,人们持不同的观点。
其中有一些人认为,应该重视幼儿的能力培养,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面对各种挑战。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知识传授同样重要,因为知识是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
在我看来,这两者都有其重要性,然而,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重视能力的培养可能更为重要。
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幼儿的能力培养。
因为在幼儿的成长阶段,他们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候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创造力等能力,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
能力比知识重要

能力比知识重要,胆识比能力重要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有一种错误的想法,那就是认为自己有文凭、有学问,自认是懂事、了不起的人物,凡认为自己有文凭、有学问,自认是懂事、了不起的人物,凡事自恃,不检讨、不认错、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甘“做一点有用的事”……这样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王永庆1917年,在台湾省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这个俗称“情人谷”的地方,诞生了一个名叫王永庆的婴儿。
王永庆长大成人后,很快成为首屈一指的大企业家、超级富豪。
王永庆从小就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经常过着三餐不继的日子。
他对读书的兴趣不高,只有小学教育的水平。
但是,没有机会上正规的学校,不等于就没有前途。
7岁时,王永庆每天上学放学要走20多公里的路程,他的书包里只有一条粗布巾,雨具只是竹叶做成的一顶笠帽;9岁时,他的父亲病重,母亲要以种草、种蕃薯和养猪来维持家计。
为了帮补家用,王永庆替人看牛,一个月赚5元钱。
当年,重病缠身的父亲为了不再连累家人,想上吊自杀,幸好被他母亲及早发现才救了下来。
王永庆不愿出服于命运的安排,他后来经常说:“我一生中没有请人看过相。
因为,从前的命运怎样,自己已经晓得了;以后的命运怎样,是自己要打算的。
我相信科学的东西。
”他还说:“人生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自己的努力。
”他更说过:“运气,就是当机会来临时,你已做好准备。
”王永庆一生的成就,正是这些话的写照。
他的前半生充满了坎坷,从15岁开始就立志外出闯天下,先后做过米店、砖窑、木板等方面的生意,但均告失败。
直到38岁时,他设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此开始真正发了大财。
对于一般人来说,都认为成功必须靠知识才能获得。
但王永庆认为,人的能力和知识技能一样重要,而胆识则比能力更重要。
他时常强调,学问贵在能用、实用。
尽管他不否认“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但他认为工作经验才是真正的老师。
王永庆曾经说过:‘我很喜欢汽车大王福特说的一段话,他说:“我起初在农田里工作,以后我曾修理打谷机,后来又操作锯木机。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发言材料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发言材料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尊敬的评委、亲友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当今社会,知识可能是一种备受赞赏的财富,但是,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中,能力才是真正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
首先,知识可以被学习和传授,但能力是一个人通过实践和经验堆积所形成的。
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但能力却能够持久地发挥作用。
有一句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就是在说人们应该培养能力,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
例如,一位医生在大学里学到了丰富的医学知识,但如果他没有能力应对紧急状况和做出准确的诊断,这些知识就不会发挥作用。
其次,能力是实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狭义的知识只是积累的结果,而过多的追求知识可能会削弱人们的实践能力。
例如,一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大量关于游泳的书籍来了解游泳的各种技巧,但是如果他没有亲自下水实践,他将无法真正掌握游泳的技能。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例子:有些人非常聪明,他们能够背诵许多知识点,但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却无能为力。
而那些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人,则能够凭借他们的能力在各个领域中脱颖而出。
此外,能力是培养自信心和应对挑战的基础。
无论是工作上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困难,我们都需要有能力去克服。
当我们缺乏知识时,通过我们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并掌握它们。
而知识的缺失是可以被弥补的,只要我们有能力去学习、去实践。
然而,当我们缺乏能力时,知识就没有用武之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那些能力超群、虽然没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却能够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的人。
这些人积极、自信地面对每一次的挑战,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着坚定的信心。
因此,我坚信能力远比知识更为重要。
相比于知识的单纯积累,我们更应致力于培养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说到底,能力和知识是紧密结合的,只有通过实践和经验,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知识的作用。
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能力决定了成就的高度,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能力,我们才能够在这个拼搏的世界中,坚定地迈向成功的道路。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大发明家爱迪生再世的话,他会为今天的什么变化而惊奇?是电脑,是互联网,还是手机?无论哪一种东西的变化都足以令他目瞪口呆。
的确,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料的,只能想方设法适应它的变化。
家长和学校都想努力培养孩子,使他们步入社会就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可惜,在传统教育下,人们的这个期望往往落空。
究其原因,就是把分数看成了“命根子”,而恰恰忽略了最重要、最根本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能力重于“分数”,能力重于“学历”,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一般是指书本知识,而学生在学校分数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他掌握知识的多少,更不能代表他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一般是指创新能力、技能、适应社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等。
1知识是人类的财富:知识是重要的的,它主要表现在:1)知识是创造的基础:任何一项的革新、创造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量。
尤其在当今科技发展飞快的年代,要进行一项创新必须具有更广泛又更专业的知识,需要许多交叉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可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创造。
2)知识是升学的阶梯:要进入各级学校学习,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没有巩固的基础知识就难以学习更高一层的学习。
3)知识是人类进步、文明的总结和结晶:有人说:“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了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当然,今天的书含义将更广泛。
2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财富,是宝藏,是很重要,但是能力却是发掘宝藏的利器,是利用财富的手段,是体现个人价值、推进社会发展的武器,它比知识更重要、更宝贵。
1)知识是死的,能力是显现的:知识不等同力量,知识必须通过人的作用,也就是通过人的各种能力才能转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力量。
一个人尽管学识丰富,如果没有各种能力,那他最多只能是一个书呆子,不能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天不少大学毕业生虽然学识不缺,但由于缺乏各种能力,往往不能很快适应工作要求。
知识比能力重要辩论赛

知识⽐能⼒重要辩论赛知识⽐能⼒重要辩论赛 能⼒很重要,知识更重要 1,试问对⽅辩友,你们凭什么来进⾏这次辩论赛?难道仅仅凭所谓的能⼒就能获得⽐赛的胜利吗?不,是知识!所以,知识⽐能⼒重要! 2,我们⽣活在⼀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建⽴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 3,中国乃⾄整个世界为什么要有⼤学呢?为什么要有⼤学⽣呢? 4,《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注释的:“知识”是指⼈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5,知识就是⼒量,知识就是⾦钱,知识就是⽣命,知识是⼈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明传承的⼯具,知识是⼈类开启灵智的钥匙。
我⽅认为知识⽐能⼒重要,表现在知识是培养兴趣的基础,能⼒是学习知识的延伸 6,请你看看你⾝上的⾐着、鞋袜,或者你现在正在使⽤的电脑!它们不都是知识的产物吗?在原始社会中,他们没有知识,所以他们过着茹⽑饮⾎的⽣活,难道你们现在还是很向往吗? 积累了许多知识经验后,他们学会了钻⽊取⽕、学会了制造⼯具,然后逐渐发明了语⾔、⽂字等越来越先进的⽂明。
没有知识,你们现在可能还穿不上漂亮的⾐服、舒适的鞋袜,更别说神奇的电脑 7,好⽐语⾔,它也是⼀种知识,如果你没有这⽅⾯的知识,那么你连话都说不好,还谈何能⼒呢?如果你跟本就不懂英语,让你⽤英语去和外国⼈进⾏交流你可以吗? 8,能⼒不能离开知识⽽独⽴存在,离开了知识它只是知识⽆须有的能⼒,只能被定义为空谈,我们⽆法想象,假如没有知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会⽤怎样⼀种⽅式展现⾃我,演绎历史。
9,知识可以转化为能⼒ 10,21世纪有三⼤通⾏证:英语、电脑、驾照。
不懂英语,你有⼝难⾔;不懂电脑,你等于是瞎⼦和聋⼦,不懂驾驶,你有腿难⾏!那么,英语、电脑和驾照从何⽽来?不学习,不通过这⽅⾯知识的积累,你会说英语吗?会⽤电脑吗?驾得了汽车吗? 11,请你看看我们周围吧!那些外地来的打⼯者累死累活地搬砖,卖劳⼒,他们也很有吃苦耐劳的能⼒啊,⼀个⽉才赚⼏百块钱的⼯资!⽽那些有知识、有学历的⼤学⽣轻轻松松就能赚⼏千块⼀个⽉! 这不正说明了只有将能⼒建⽴在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的成功吗? 12,当然是知识⽐能⼒重要,你就算有能⼒,是个百万富翁,朋友聚会的时候,由于你没有知识,别⼈谈些什么,你听不懂,那样岂不是很丢脸! 13,能⼒是办⼀件事的主观条件,但是要想办好⼀件事,你就要有⾜够的知识积累,知识是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够的关于这件事的相关知识,怎么能办好这件事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原创作者:刘桂宽博客地址:/
一家电视台播放了这样一则报道,说某市有一名牌大学毕业生,读书时学习成绩一流,可他走上社会后,却几经周折而没有找到工作,后来他是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方被一家私企聘用。
于是,笔者便有此随想,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不仅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能力。
那些成功者所具备的知识并不一定比别人的多,但一定比别人更能够正确地运用已有的知识。
能力,即“德才学识”中的“才”。
它是一个人十分重要的智能因素,知识是一个人得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能力与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不能划等号。
一个知识渊博、学问高深的人,未必很有能力。
《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如果所学的知识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华而不实,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歌德曾经说过:“并不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青蛙,但是青蛙叫的地方必定有水。
”歌德还说过:“单学知识的人仍然是蠢人。
”这话说得苛刻,也许有些过分,但是使人们懂得知识不等能力,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还是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西方有句名言:“知识不如能力”。
有人作了一个比喻,说:“知识如文字,能力如作文,知识如音符,能力如谱曲。
”这比喻很有
道理。
文字人人认得,写成文章却大不一样。
音符人人会唱,谱成曲调却千差万别。
我们不妨再做一个比喻:知识如药材,能力如处方。
只学知识犹如开中药铺,不会处方仍然无法治病。
同样几味药材,开的处方有的收到奇效,有的功效甚微。
再比如下象棋,人人都知道“马走日象走田,小卒一去不复还;炮打隔山将,车走一条线”的基本原理,但运用能力强者能把死棋走活,而能力弱者,则会把活棋走死。
运用知识需要能力,掌握知识也需要能力。
毛泽东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邓小平说“书读得不在于多,要精,要管用”。
这就是说,知识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书本人人会读,收效却大不相同。
有能力者,就会读书,思路对头,方法得当,一入门就能抓住本质,很快消化吸收,进得去、出得来,越读越活。
欠能力者,学而不思,死啃书本,全靠强记硬背,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累得头昏脑胀也所得无几;既使强记下来,满脑子都是知识,如果不能消化吸收,落个“消化不良”,反倒成为负担,书读得越多,包袱越重。
这样的知识又有什么用呢?就是再多再好的知识,那也几乎等于没有。
最后不是掉进迂夫子教条主义的泥坑,就是变成思想迷惘的书呆子,不过一个腐儒而已。
因此,能力是比知识更加重要的智能因素。
只要有了较强的能力,就能更好地吸收知识和有效地发挥知识的作用,就能比较快地从知识不多变成知识较多,就能对新出现的知识也能更快掌握。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知识最重要,于是在教育中也着重强调学习知识,但培养出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
正所谓人们常说的“有文凭没水平”。
这说明知识并不是决定因素,更何况我们学习的很多知识,并不能派上用场呢?
香港著名歌星邝美云,曾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3名。
在竞选期间,记者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不好,你是否很笨?”这个问题的确棘手,可邝美云是这样回答的:“你们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师;而学习成绩二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很多却当那些工程师、律师、医师的老板。
”邝美云的回答的确令人深思。
成绩一流的打工,成绩二流的却当老板。
这是不是实情呢?回忆我们大学、中学、甚至小学的同学,那些最有名、最有钱的,的确都是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而那些成绩一流的同学走上社会后却往往并不出众。
为何如此?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当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离不开知识。
古人云:“才以学为本”、“非学无以成才”。
没有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
抽象的、空洞的能力是没有的,只有具体的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样的能力,总是随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能力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是不会有大作为的。
比如一个对药材的药性一无所知的人,肯定不能开出好处方;只懂得很少几味药材药性的医生,也不会开出好处方。
能力和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一般说来,知识储备越丰富,可供调用的知识越多,运用起来就可能越灵活,产生新的思想的可能性就越大,能力就越大。
纵观古今,大凡杰出的人才都必定是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而且正是由于有渊博的知识才使他们成为了杰出的人才。
但是,能力的大小并不正好与知识的多少成正比例。
而且能力也不能伴随着学习知识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形成,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就说过:“人们的知识在不断地充实着,而人们的智慧却俳徊不前。
”也曾有人认为,将知识转化为智慧,20%在“学”,80%在“习”。
说明长知识容易,长才能难,增长才干必须加强对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有无发展前途,主要不在于他是否具备了足够的知识,而在于他是否具备了比较强的基本能力。
那么,人的能力从那里来?毛泽东在著名的《实践论》中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
”一个人要获得能力,就要靠实践的磨炼,经验的积累,生活经历越曲折、阅历越丰富,能力就越强。
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既包括吸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包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具体说,主要有: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最关键的是人的思维能力。
能力和知识是贯穿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两条线索。
它们虽然是两个相对独力的概念,但却又是处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
知识
是一种智慧,需要技巧;能力是一种技巧,需要智慧。
当能力和知识相互交融时,知识中掺入了技巧,能力中透出了智慧,这种联系与结合就是智能,就会让你拥有非凡的人生。
哲人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可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物质时代里,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竞争时代里,知识的海洋如此浩瀚,知识的更新如此迅速,我们则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本身并非力量,确切地说,知识的运用才是力量,能力比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