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彝族器皿(四川)

合集下载

彝族首饰研究

彝族首饰研究

彝族银器使用的广泛程度仅次于漆器,凡漆器有的种类,几乎都有同类的银器。

因而银器的种类与漆器差不多,有餐具、酒器、马具等,有的则是将漆器包上一层银皮或镶嵌银片,以增加漆器的美观和价值。

银器胜于漆器的则是大量的佩饰,如头饰、领饰、胸饰、背饰、手饰等。

银器的餐具、酒器基本同于漆器,只是餐具除了小巧的银碗外,大的银盘、银盆之器甚少。

银酒器较多,除了仿漆器的“莫耶”酒壶等外,相当数量的是乌型、鱼型酒壶,造型生动,形态各一。

鸟形酒壶翅尾平展,嘴喙大小不一,有宽有窄,有的平直,有的向下,即形成雀鸟的不同神态。

雀鸟的双足为管颈圈足所代替,构造奇特:足底一孔是人酒处,吸口或在雀头顶一孔是入酒处,或是腹侧一管,半掩于翅下。

有的银雀酒壶头顶饰有红毛布条盘花,形似凤头。

啄尖垂挂银链系筒穗,移动酒壶摇曳作响,意趣妙生。

五嘴酒壶是银酒器中的精品之一。

造型独具风格,五个壶嘴是昂首平视的鸟头颈,壶的三分之一处有一因火镰二方连续带纹,壶面有彝人头像和飞鸟图,形象生动。

五嘴中只有一嘴可吸酒,其它皆为装饰。

吸者必须准确地选择吸嘴饮酒,才表示其聪敏,如换嘴吸则被人耻笑为愚。

众人轮番换饮,测验智力,妙趣无穷。

银器的的纹饰早期纹样与漆器相同,手刻画,稚拙朴实。

纹样是太阳、月亮、羊角、飞鸟、虫蛀、叶片等。

后期银器虽也保留了少许动植物的模拟,但绘图趋于动植物的全貌。

更多的图案是用点、线所组成的几何纹样装饰器皿,且雕刻细腻,明暗效果强烈。

花纹繁简据不同器型而定,如“莫耶”酒壶,中心以细碎的米字格图案和小圆圈组成,疏密有度,浓淡相宜,工整秀丽。

腹部中间留一空白,更显出两边花纹的紧凑缤密。

弧、直线并用,达到了变化统一的效果。

其纹饰手法有阴刻、镂空、镶嵌,较之漆器有了很大的进步。

银器中佩饰占了相当部分。

彝族喜打扮,以戴金佩银为贵。

《雷波县志》载:“夷妇首戴网罩,金银器满头,耳轮悬珊瑚玛雕珠粒,累累然,以多为贵。

”银亮闪光的银头饰、领牌、戒指、手路等,与色彩艳丽的服装相辉映,青年女子华美俊俏,中、老年妇女典雅庄重,男子佩银饰则威武富贵。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16彝族器皿(四川)》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16彝族器皿(四川)》

☛通过欣赏这些器皿,同学 想一想彝族漆器与生活中的 实用品和其他民族的器皿相 比较,你们有什么感受?

思考与讨论
1、彝族器皿的色彩特点是什么? 2、彝族器皿的花纹图案有什么特点?
1、彝族器皿的色彩特点是什么?
彝族漆器以土漆作底色,用朱砂,石黄作配 料,构成了红,黄,黑三色文化特点。黑色为天 地之本色,寓意庄重与威严。红色热情豪放勇敢。 黄色象征光明与未来。三色搭配,色彩浓烈而明 快,感染力极强。
彝族
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 少数民族之一,在我们 四川,彝族大多分布在 凉山州地区。
火把节
彝族服饰
器皿展示
彝族器皿
彝族特色的器皿也被称作
彝族漆器,是凉山地区著名特 产,其用色考究,纹饰古朴精 美,种类更是繁多,涉及20多 种生活家居用品。特别是餐具、 酒器更是独具特色。彝族酒具 如酒杯多采用木制外,还有用 鹰爪作杯脚者,也有用羊角、 牛角制成者。造型独特,具有 很浓的民族特色。融实用价值 与艺术价值为一体。
2、彝族器皿的花纹图案有什么特点?
彝族漆器纹饰以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天文 地理,动植物,神话传说,宗教活动等为内容。 形式以二方连续,单独纹样见多,讲究装饰的对 称性,变形的抽象性。点线面的运用简洁得体。
图片欣赏
做一做
请同学们化身设计师,结合我们刚 才欣赏学习的器皿特点,用废旧的材料 做出一个漂亮的彝族特色的器皿吧!
(提示:尝试用点,线,面来构成山川,日月,星辰等纹样.)
作品展示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彝族漆 器的色彩特点和纹样风格。也了解到它 十分注重作品的功能和运用。是融物质 产品和精神产品为一体的,既是生活实 用品,又是精美的艺术品。同学们也能 把握住它特点动手设计和制作出属于自 己的彝族特色器皿。

人美版美术7年级下册 16彝族器皿 教案设计

人美版美术7年级下册 16彝族器皿  教案设计
最后老师要告诉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废旧的物品通过加工设计就能成为我们美丽的艺术品,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制作成美丽的漆器。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少数民族彝族及相关知识,初步在视觉上刺激学生,感受彝族的文化特色,认识他们的生活器皿——漆器
实物展示彝族漆器,指导学生观察,感受彝族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彝族形式多样、制作精美、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图案纹样的器皿,了解彝族器皿在色彩、纹样和装饰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具有彝族特色的纹样。




彝族器皿
一、三色文化:黑、黄、红
二、纹样:二方连续纹样
适合纹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导入
2、新课
首先我将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课“请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由多少个少数民族组成呢?”学生思考回答,那么各民族有着各自文化和特色,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谁来告诉我彝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播放:火把节。学生思考回答
展示漆器实物,学生仔细观察漆器色彩,通过学习认识彝族的三色文化。
自制教具展示漆器构图纹样,老师讲解什么是二方连续,什么是适合纹样。学生学习漆器的构图特点,以及感受他们的文化与生活、大自然的联系。
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激发他们持续的学习兴趣。
课题
彝族器皿
课时
1
总课时数
1




1、知识与技能:带领学生欣赏彝族器皿的纹样特点和用色方法,了解其内涵。能自己设计制作彝族漆器纹样。

彝族风情介绍

彝族风情介绍

彝族风情介绍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现有人口657万多,其中云南最多,有405万多人。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0%左右。

云南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大凉山一带比较集中。

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采。

其《太阳历》和《十二兽历法》有其独特之处。

自称他称有多种,主要的有撒尼拨、阿细拨等。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的服装差异大,服饰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下著百褶长裙,裙的下面镶有多层色布。

除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族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

刺绣水平如何,决定了妇女的社会声誉。

滇中、真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以多颗银泡镶绣而成,华贵美观,戴在头上就仿佛像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鸡。

据说,鸡冠帽戴在头上,表示雄鸡永远陪伴着姑娘,可以驱邪避害,逢凶化吉。

还有一种说法是:鸡冠帽的大小银泡是星星和月亮的象征,姑娘头戴这种帽子,一生将吉祥如意,充满光明和幸福。

幼年未婚的彝族姑娘均梳单辫,成年后才能改梳双辫。

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披毡。

形似斗篷,一般为深黑色,白天披在身上挡风御寒,夜晚则当被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已经少见。

小凉山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之为“天菩萨”。

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否则,主人就会认为是对他的最大侮辱。

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英雄髻”。

男子以无须为美,利用闲暇时把胡须一一拔光。

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显得英姿勃勃,神采飞扬。

在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建兴乡的一些寨子,居住着彝族的一个支系棗腊鲁人。

贵州大方彝族木质彩色漆器咂酒坛

贵州大方彝族木质彩色漆器咂酒坛

唐玲芙(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北京…100031)摘 要:咂酒是流行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古老饮酒习俗,饮咂酒是人们团结亲朋好友、热情好客的体现。

咂酒的器皿为咂酒坛,由坛体和咂杆组成。

咂杆往往就地取材,用芦苇杆、竹管等做吸管;酒坛一般为陶瓮或木质漆器器皿。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作为以收藏我国少数民族文物为特色的博物馆,收藏有一件精美的大方漆器咂酒坛,其顶部有八根弯形长吸管,坛身施有整齐对称的植物和动物元素的纹样。

这件咂酒坛正是彝族酒文化和髹漆技艺相结合的产物,极具民族特色。

关键词:咂酒;彝族;漆器;贵州大方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现藏的木质彩色漆器咂酒坛是贵州大方漆器酒具的精品,收藏于20世纪80年代贵州蜡染文化展。

咂酒坛圆形带盖,顶部有八根弯形长吸管,可拆卸;酒坛高50厘米,坛口直径16厘米,底座直径29厘米,吸管长40.5厘米。

咂酒坛属木质彩色漆器,底座黑色,坛身通体红色,在坛身和坛盖表面施以黑黄相间、整齐对称的纹样,纹样有火镰纹、牛眼纹、花蕾纹等。

这些纹样是彝族漆器最常用的装饰图案,是彝族特色民族精神的体现,表现了彝族人民质朴、勤劳、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1 咂酒坛和彝族酒文化1.1 咂酒坛咂酒坛是彝族人民饮用咂酒时的盛酒器具。

“咂”即吸吮,“咂酒”即“用吸管饮用的酒”,借助竹管、芦苇杆等管状物把酒从容器中吸入杯、碗中,或者直接吸入口中。

咂酒也称“竿竿酒”“竹管酒”和“坛坛酒”,古称“打甏”,是一种古老的饮酒习俗,流行于今天我国西南地区的彝、羌、白、苗、纳西、土家等少数民族中。

咂酒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将玉米、高粱、荞麦等杂粮磨成细颗粒后,放入锅中蒸熟,之后放入特制的酒曲并不断搅拌,再把原料装入密封的酒瓮中,窖于温度较高的厩肥里,或置于炕楼上用微火熏炕,等待原料发酵变为酒,一般需要三十天左右的时间。

在饮用之前往酒坛加冷开水,饮用时插入吸管吮吸。

其味有甜味,略带酸味,颜色呈黄色,有杂质。

咂酒的酒精度不高,一般在20%左右。

彝族鹰爪漆杯的文化内涵

彝族鹰爪漆杯的文化内涵

彝族鹰爪漆杯的文化内涵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申秀琴,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学号:s101063,专业:古代美术品鉴赏,汉族,祖籍:山东省莱芜市第二作者蔺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学号:s101079 ,专业:中国美术史论,汉族,祖籍:山东省莱芜市(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积淀下丰富多彩的文化,比如彝族的火葬习俗、木刻文化、家支制度、服饰文化、漆器工艺等。

鹰爪漆杯不仅是彝族贵族的象征,其富含着更为深层次的文化寓意。

笔者分别通过从鹰爪漆杯的材质、造型、色彩图案几方面介绍,了解鹰爪漆杯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寓意。

关键词:漆杯,鹰,图腾,色彩中图分类号:ts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一、鹰爪漆杯的造型——彝族鹰图腾崇拜在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中漆器能称得上最尊贵的器具,也只有在贵族中才会使用高档的漆器。

俗语说“十个陶杯换一个铜杯,十个铜杯换一个漆杯。

”正体现出漆器的珍贵。

鹰爪杯的造型十分特别,在中原的常用工艺品中,很少见到有用鹰爪的。

瓷器中有熊形尊,鹰首壶等,青铜器有象尊,牛尊、羊尊等。

鹰爪在彝族工艺品中尤其是作为比较高档的漆器造型体现出鹰在彝族民族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古彝文经典《勒俄特依·雪子十二支》说:“草、柏树、蛙、蛇、鹰、熊、人等动植物源出于雪,都是雪的子孙。

”[1]学术界认为草、鹰等都是彝族氏族部落的名称。

由此可见彝族中曾有过以鹰为氏族或部落名称的图腾崇拜。

作为彝族人的图腾“鹰”,成了神的代表,彝族人做法事的时候,常会用鹰爪来作为驱逐妖魔鬼怪的法器。

以鹰爪为足的高足杯,因鹰爪难得而显得格外名贵,彝族人会拿出珍藏的鹰爪杯盛酒款待远方的宾朋,或者在重大的节日而拿出来使用。

由于其珍奇稀有,因此也被看作财富的象征物。

关于鹰为氏族或部落名称的图腾崇拜,各地都流传着不同版本的神话传说。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

千年凉山:彝器古韵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

其境内民族众多,世居民族有十多个,尤以彝族人口居多。

彝族自称“诺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拥有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彝族人民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漆器和银器最具有代表性。

彝族先民曾经历了漫长的游牧生活,凡属易碎、不宜搬迁、携带不便的陶器之类器皿都不适用于他们,因此,漆器在彝族先民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彝族民间歌谣《万事万物的开端》中相传彝族髹漆技术是由狄一伙甫创造的,距今五十七代左右,约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但彝族漆器具体始于什么年代,今人已无法得知。

彝族漆器的材质主要有木、竹、皮、角等,以木质、皮质居多。

胎骨为就地取材,辽阔的森林是木胎、竹胎的来源,猎获的动物皮角是皮胎、角胎的来源。

传统的彝族漆器制作包括四十多道工艺流程,木质漆器的原胚要先埋在土里至少100天“去性”,这样才不易变形。

髹漆时使用的是用棕叶滤过的生漆,生漆分别加入朱砂、石黄、锅烟调成红、黄、黑三色,一般黑漆为底色,加绘红色和黄色的花纹图案,形成具有彝族特色的“红、黄、黑”三色文化。

任何艺术都源自于生活,彝族漆器亦是如此,其纹饰即是自然生活的写实,通过艺术加工在漆器上的再现,以动物纹样居多,植物纹样次之。

在凉山,漆器的使用相当广泛,最主要的有食具、酒器、兵器、马具、宗教用具五种,特别是酒器,以别具一格的特色和经久耐用的特性持续使用至今。

饮酒是彝族的一种习俗,因此酒器的制作也颇为考究,是彝族用具中最为精致的用品。

酒器的种类繁多,造型独特,纹饰艳丽,用法别致,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酒器,有些还有尊卑之分。

酒器主要有酒壶和酒杯。

图1为圆球形木酒壶,时代为明代,高32厘米、腹围75厘米,为凉山彝族地区特有的漆器酒具。

木胎质地,外髹红、黑、黄三色漆,绘花纹以装饰。

其用法巧妙独特,虽是酒壶,但又倒不出酒来,只能用吮吸的方法饮酒。

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流变与传承研究

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流变与传承研究

第28卷 第5期2020年9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Vol.28 No.5Sep.,2020DOI:10.3969/j.issn.1672 0539.2020.05.019收稿日期:2020 05 27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基于民族团结视角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SC15XK075)作者简介:李浩淼(1976-),女,四川仁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经济;王婧怡(1989-),女,成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流变与传承研究李浩淼,王婧怡(西昌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西昌 615022) 摘 要:漆器是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漆器的髹饰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既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也受到了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是汉族彝族相互融合、文化交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现。

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巧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原料短缺、传承人断代、髹饰技巧变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加大原料树种种植、扩大传承队伍、创造性开拓市场等途径解决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流变;传承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0539(2020)05 0124 05 漆器是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流传至今约有1700年,被誉为“穿越时空的民族艺术活化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漆器工艺因其具有突出的实用功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融入彝族群众的餐饮习俗、人生仪礼、社会经济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在彝族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在2008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学者们对于彝族漆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漆器发展史、漆器髹饰技巧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漆器髹饰技艺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传承与发展实践当中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重点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在流变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受浓厚的民族文化习俗的影响,彝族漆器的底色一般绘 为黑色,在黑底上再用红、黄色手工绘出各种纹饰。
彝族对红色的崇拜最早来源于火崇拜,彝人把火视为驱邪消 灾和带来吉祥幸福的圣神之物。
彝族对黄色的崇拜源自对太阳的崇拜,在彝人心中,黄色作 为太阳的象征,代表的是富足、华丽和丰收。
“诺苏”彝文化艺术工作坊 学生作品
“诺苏”彝文化艺术工作坊 学生作品
“”
诺 苏 学彝 生文 作化 品艺 术 工 作 坊

想一想:
如何利用图案和纹 样来装饰漆器?
课堂练习:
二 方
各小组选择一至两个
连 续
模板,绘制或剪贴出富有
纹 样
彝族特色的纹样并涂色。
酒 壶

酒 杯
牛 角
谢谢
图案纹饰
漆器的图案纹饰多以日月星辰、 山川河流、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神 话传说、单独纹样见多。十分讲究装 饰的对称性和变形的抽象性。点、线、 面的运用简洁得体。纹样简洁、大方、 充满寓意。
二方连续纹样
亦称“带状图案”,是指 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 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 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和韵 律感的 横式或纵式的带状纹 样.亦称花边纹样。
二方连续纹样 在彝族器皿中 的运用
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是 具有一定外形限 制的纹样,图案 素材经过加工变 化,组织在一定 的轮廓线以内, 内部结构与外形 巧妙结合。
适合纹样可分为形 体适合、角隅适合、 边 缘适合三种形式。
形体适合纹样
彝族器皿的色彩
彝族器皿的用色主要是黑、红、黄三种。
与藏族、白族、纳西族喜爱白色相反,彝族崇尚黑色,源于 对黑土地的崇拜。彝人以黑为贵,黑色在本民族中意味着等级最 高。
七年级下册 第十六课 叙永县城郊初级中学校 肖媛
彝 族 漆 器
彝族漆器
彝族的祖先为适应游牧生活,大量
使用不易破碎的漆器作为生活及生产 用具。彝族的漆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形成了一定的传统模式。传统的 彝族漆器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及美学 价值,其造型、色彩以及纹饰图案, 都是彝族工匠长期制作实践的结晶, 不仅与漆器的用途有关,而且还蕴含 着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