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组充放电特性曲线

合集下载

蓄电池充放电曲线

蓄电池充放电曲线

蓄电池充放电曲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起来,然后在需要时将其放出的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

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可以反映其性能和特性,对于蓄电池的使用和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是指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常情况下,蓄电池的充电过程是通过外部电源向蓄电池提供电流,使蓄电池存储化学能的过程。

而放电则是通过连接外部设备,将蓄电池存储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在蓄电池的充电阶段,电流会使蓄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发生,从而将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蓄电池的电压会逐渐上升,直至达到满电状态。

在这个阶段,蓄电池的内阻通常较低,因此电流可以较大,电压也相对稳定。

当蓄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电流将从蓄电池流出,驱动外部设备工作。

蓄电池的电压会逐渐下降,直至达到最低放电电压。

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内阻会影响电流的大小和电压的稳定性。

蓄电池的内阻是影响蓄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除了充放电过程的基本特性外,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还可以反映蓄电池的性能指标,如容量、循环寿命等。

通过分析充放电曲线,可以评估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内阻大小、自放电率等参数,进而指导蓄电池的使用和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蓄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常会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进行监测和测试。

通过实时监测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可以及时发现蓄电池的异常情况,提前采取措施,保障蓄电池的正常使用。

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是蓄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并掌握蓄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管理蓄电池,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持续的监测和测试,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蓄电池的问题,保障蓄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是2000字,如需继续,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第二篇示例:蓄电池充放电曲线是指在电池放电和充电过程中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铅酸蓄电池充电方法及特性说明

铅酸蓄电池充电方法及特性说明

铅酸蓄电池充电方法及特性说明铅蓄电池的充电特征就是指蓄电池在恒定流充电状态下,电解液相对密度ρ(15℃)、蓄电池端电压UC随充电时间的变化规律。

图5-12是将某型号铅蓄电池以5A进行恒流充电时测得的规律曲线。

充电过程中,电解液相对密度基本以直线逐渐上升。

这是因为采用等流充电,充电机每单位时间向蓄电池输入的电量相等,每单位时间内电解液中的水变为硫酸的量也基本相等。

充电过程中,铅蓄电池端电压上升的规律由四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充电开始,端电压上升较快。

这是由于极板活性物质孔隙内部的水迅速变为硫酸,孔隙外部的水还未来得及渗透入补充,极板内部电解液相对密度迅速上升所致。

第二阶段:端电压上升较平稳,至单格电压2.4V。

该阶段,每单位时间内极板内部消耗的水与外部渗入的水基本相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第三阶段:端电压由2.4V迅速上升至2.7V,该阶段电解液中的水开始电解,正极板表面逸出氧气,负极板处逸出氢气电解液中冒出气泡,出现所谓的电解液“沸腾”现象。

第四阶段:该阶段过充电阶段,端电压不再上升。

为了观察端电压和电解液相对密度不再上升的现象,保证蓄电池充分充电,一般需要过充电2h~3h。

由于过充电时剧烈地放出气泡会导致活性物质脱落,造成蓄电池容量降低,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应尽量避免长的时间过充电。

过充电时,蓄电池逸出的氢气与氧气混合,混合气体具有易烯、易爆特点,因此充电的蓄电池附近应免明火出现。

铅蓄电池充电终了的特征是:(1)端电压和电解液相对密度上升到最大值,且2h~3h内不再上升。

(2)电解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呈现“沸腾”状态。

3.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技术在实际光伏发电系统的蓄池中,为了实现设定的充电模式,须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运用正确的充电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1)充电过程阶段的划分在实际光伏发电系统的蓄池中,为了实现设定的充电模式,须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运用正确的充电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蓄电池参数

蓄电池参数

蓄电池技术资料1、电池规格固定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

2 、电池的外型尺寸及基本参数2.1 2V系列:以上所标称容量均为标准温度25℃下测量值2.2 12V系列: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蓄电池内的阳极(PbO2)及阴极(Pb)浸到电解液(稀硫酸)中,两极间会产生2V的电力,这是根据铅蓄电池原理,经由充放电,则阴阳极及电解液即会发生如下的变化: (阳极) (电解液) (阴极)PbO2 + 2H2SO4 + Pb ---> PbSO4 + 2H2O + PbSO4 (放电反应) (过氧化铅) (硫酸) (海绵状铅)(阳极) (电解液) (阴极)PbSO4 + 2H2O + PbSO4 ---> PbO2 + 2H2SO4 + Pb (充电反应) (硫酸铅) (水) (硫酸铅)3.1放电中的化学变化蓄电池连接外部电路放电时,稀硫酸即会与阴、阳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产生反应,生成新化合物『硫酸铅』。

经由放电硫酸成分从电解液中释出,放电愈久,硫酸浓度愈稀薄。

所消耗之成份与放电量成比例,只要测得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亦即测其比重,即可得知放电量或残余电量。

3.2充电中的化学变化由于放电时在阳极板,阴极板上所产生的硫酸铅会在充电时被分解还原成硫酸,铅及二氧化铅,因此电池内电解液的浓度逐渐增加, 亦即电解液之比重上升,并逐渐回复到放电前的浓度,这种变化显示出蓄电池中的活性物质已还原到可以再度供电的状态,当两极的硫酸铅被还原成原来的活性物质时,即等于充电结束,而阴极板就产生氢,阳极板则产生氧,充电到最后阶段时,电流几乎都用在水的电解,因而电解液会减少。

3.3如果超过最大放电电流或最长放电时间,都会有可能损坏蓄电池。

3.3.1浮充运行在25℃环境温度下,GFM电池浮充电压为2.23~2.27V/单体。

如果环境的平均温度高于25℃时,浮充电压值应减少,反之应增大。

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浮充电压的校正系数为±3mV/℃/单体。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电解液密度降到最小终止值
(1)充电开始阶段 端电压迅速上升。
开始充电时,孔隙内迅速生成硫酸, 浓差极化增大,端电压迅速上升。
4.充电特性
在恒流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UC 和电解液密度ρ25℃ 随时间tC而变化的 规律。
恒流充电特性曲线见图1-13。
ρ25℃按直线规律上升。恒流放电,电流 值一定,化学反应速度一定,单位时间生 成的硫酸量一定。
负极板: Pb-2e→Pb2+ Pb2++SO42-→PbSO4
电解液:H++OH-→H2O
蓄电池放电特征
(1)活性物质PbO2和Pb均逐渐变为 PbSO4。
(2)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密度下降,所以, 可通过电解液密度判断放电程度
(3)蓄电池内阻逐渐增大。
3.充电过程 将电能转换成蓄电池化学能的过程称为充 电过程,它是放电反应的逆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见图1-10所示: PbSO4→Pb2++SO42- H20→2H++OH-
OH-留在电解液中,Pb4+ 沉附在正极
表面,使正极板有+2.0V
在外电路未接通时,反应达到动态平 衡时,静止电动势为:
E=2.0-(-0.1)=2.1V
2.放电过程
将蓄电池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称为放电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将按图1-9所示
正极板: Pb4++2e→Pb2+ Pb2++SO42-→PbSO4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一、工作原理
蓄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电动势的建立
蓄电池的电动势是正、负极浸入电解 液后产生的。其反应过程见图1-8所示

蓄电池核对性放电实验方案

蓄电池核对性放电实验方案

直流系统充放电试验方案一、直流系统电池充电电路介绍XX电厂直流系统分为#1直流系统和#2直流系统。

1. #1直流系统:#1直流系统电池容量为200AH共103节电池,单体电池浮充电压为2.27V,型号为2SLA200/G#1、#2电池柜组成1#电池组,通过1QK与#1直流I段母线相连,#1电池组由#1充电柜进行充电。

#3、#4电池柜组成为2#电池组,通过2QK与#1直流U段母线相连,#2电池组由#2充电柜进行充电。

#1直流I段母线与#1直流U段母线通过3QK相连。

如图1所示,正常情况下,#1直流系统I段母线与U段母线采用分段运行方式,互不相连,3QK为断开状态,1QK 2QK为闭合状态。

图1. #1直流系统结构图2. #2直流系统:#2直流系统电池容量为300AH共103节电池,单体电池浮充电压为2.27V,型号2XL30O#5、#6、#7电池柜组成为3#电池组,通过1QK2与#2直流I段母线相连,3#充电器通过1QK1对3#电池进行充电。

#8、#9、#10电池柜组成为4#电池组,通过2QK2与#2直流U段母线相连,4#充电器通过2QK1对4#电池充电。

#2直流I段母线与#2直流U段母线通过4QK相连。

如图2所示,正常情况下,#2直流系统I段母线与U段母线采用分段运行方式,互不相连,4QK为断开状态,1QK1 1QK2 2QK1 2QK2为闭合状态。

5#充电器为备用充电器,不接入电路,1QK3为双向断开状态。

------ • -------------1 段母 S?2-1 图2.#2直流系统结构图 二、 实验准备1. 倒负荷,将实验电池组与工作电池组隔离, 倒闸操作步骤见附录12. 断开负荷后,打扫实验电池组表面。

3. 实验前检查电池组外观是否有破损。

三、 实验工具1. 试验仪器:1.1放电仪器:BDL-20A 微机监控放电器 电压等级:DC 220V 110V 、48V 电流等级:10A 、20A放电稳度精度w± 2% 电压测量精度w±1%1.2充电仪器:直流系统自带充电器TH230D20NZ-32. 连接线:根据国家标准GB/T 4706.1-2005规定的电线负载电流值,6平方铜芯线允许长期负载 电流为:35A 至60A ,选用6平方的铜线满足试验要求。

充放电特性曲线

充放电特性曲线
质检机构
质量检验评定意见
签名
班组:
年月日
工地:
年月日
质检部:
年月日
监理单位:
年月日
蓄电池放电特性曲线
放电电流:20A;放电时间:10h;单体电池终止电压:1.87V;放电容量:200Ah
质检机构
质量检验评定意见
签名
班组:
年月日
工地:
年月日
质检部:
年月日
监理单位:
年月日
220V1B段蓄电池组充放电特性曲线
表号:DL/T5161.9表4.0.4第1页共1页
电池型号
GFM-200E
额定容量
220V1A段蓄电池组充放电特性曲线
表号:DL/T5161.9表4.0.4第1页共1页
电池型号
GFM-200E
额定容量
200A·h
额定电压
220V
电池特性
密封、免维护式
介质状态
液态
电瓶个数
104
制造厂家
山东淄博
蓄电池厂
出厂编号
/
出厂日期
2009年
蓄电池充电特性曲线
充电前蓄电池组电压:195V;均充电压:244.4V;浮充电压:234V
200A·h
额定电压
220V
电池特性
密封、免维护式
介质状态
液态
电瓶个数
104
制造厂家
山东淄博
蓄电池厂
出厂编号
/
出厂日期
2009年
蓄电池充电特性曲线
充电前蓄电池组电压:195V;均充电压:244.4V;浮充电压:234V
蓄电池放电特性曲线
放电电流:20A;放电时间:10h;单体电池终止电压:1.85V;放电容量:200Ah

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普通规定铅蓄电池的额定开路电压为2.0V。
开路电压(静止电动势)公式
1)当温度为25℃时:
Es=0.84+ρ25℃(V)
式中:Es—静止电动势(V)
0.84—温度换算系数
ρ25℃--25℃时的电解液密度(g/cm3)
汽车用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普通在1.12-1.30g/cm3之
间,因此ES=1.97~2.15(V)
2)当温度不为25℃时,密度修正为:
ρ25℃=ρ+β(t-25)
式中:ρ—实测密度(g/cm3)
β—密度的温度换算系数。数值为0.00075g/cm3.含义为:电解液温升1℃,密度下降0.00075g/cm3.
t—实测温度(℃)
(3)蓄电池端电压的测量
端电压包括开路电压、放电电压和充电电压,取决于蓄电池的工作状况。
度过高、过低时,电
解液的电阻都会增大。
因此,适当采用低密度电解液和提高电解液温度(如冬
季对电池采取保温措施),对降低蓄电池内阻、提高起动性
能十分有利。
2、蓄电池的内阻
(1)组成
电解液电阻、极板电阻、隔板电阻、联条与极柱接触电
阻等。
(2)影响因素1)放电程度
放电程度越高,PbSO4越多,极板电阻越大。
电解液的电阻与其密度和温度有关。如6-Q-75型铅酸蓄电池在温度为+40C时的内阻为0.01Ω,而在-20C时内阻为0.019Ω,可见,内阻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电解液电阻与密度的关系如图2-22所示。由图可见,
电解液密度为
1.20g/cm3(15C)
时其电阻最小。同时,
在该密度下,电解液
的粘度也比较小。密
1)开路电压:在发机电未正常工作时测量的蓄电池端电压为开路电压。普通为12V。

蓄电池组充放电记录表格范本格格式

蓄电池组充放电记录表格范本格格式

蓄电池组(第次)充/放电记录工程编号: DL/T5161.9-表4.0.2电池型号额定容量A·h额定电压V电池特性介质状态电瓶个数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蓄电池充/放电参数测量记录瓶号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34567891112131415161718蓄电池充/放电参数测量记录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瓶号1920212223242526272829313233343536373839404142蓄电池充/放电参数测量记录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瓶号434445464748495152充电电流(A)充电电压(V)测量人测量器具测量时间:年月日时分~年月日时分室温:℃班组年月日工地年月日质检年月日监理年月日部蓄电池组(第次)充/放电记录工程编号: DL/T5161.9-表4.0.3电池型号额定容量A·h额定电压V电池特性介质状态电瓶个数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蓄电池充/放电参数测量记录瓶号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34567891011121315161718蓄电池充/放电参数测量记录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瓶号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536373839404142蓄电池充/放电参数测量记录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瓶号4344454647484950515253555657585960616263646566蓄电池充/放电参数测量记录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瓶号67686970717273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蓄电池充/放电参数测量记录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瓶号919293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 放电电流(A) 放电电压(V) 测量人测量器具测量时间:年月日时分~年月日时分室温:℃班组年月日工地年月日质检部年月日监理年月日蓄电池组充/放放电特性曲线工程编号:DL/T5161.9-表4.0.4电池型号额定容量A·h 额定电压V电池特性介质状态电瓶个数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充放电前电池组电压: V;初始充电电流: A ;充放电压: V放电电流: A;放电时间: h ;单体电池终止电压: V;放电容量: A.h班组年月日工地年月日质检年月日监理年月日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