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三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序

现代汉语语序

现代汉语语序
(最新版)
目录
1.现代汉语语序的概念
2.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
3.现代汉语语序的应用
4.现代汉语语序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现代汉语语序的概念
现代汉语语序是指现代汉语中词语在句子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语序是句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反映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现代汉语语序以主谓宾语序为主,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面。

二、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
1.主谓宾语序: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以主谓宾语序为主,这种语序结构清晰,能很好地表示句子的意义。

2.修饰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修饰成分通常出现在被修饰成分的前面。

例如:“美丽的花朵”、“高大的楼房”。

3.并列结构:现代汉语中,并列结构的词语或者短语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

例如:“我和你”、“北京和上海”。

4.状语的使用:现代汉语中,状语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前面或者后面,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整个句子。

例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他跑得很快。


三、现代汉语语序的应用
现代汉语语序在日常生活、写作、翻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
现代汉语语序规律,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四、现代汉语语序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和语言交流的加强,现代汉语语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一些新的语序结构逐渐出现,例如:“把”字句、被动句等。

这些新的语序结构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使得语言更具活力和表现力。

总之,现代汉语语序是现代汉语句子结构的基础,了解其特点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序的解释及造句

语序的解释及造句

语序的解释及造句语序的解释及造句语序拼音【注音】: yu xu语序解释【意思】:见〖词序。

语序造句:1、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关于双语学习的语言结构以及语序的问题的例子。

2、他们是否使用机械化的方式来处理语序问题?以及,那些母语是巴斯克语又再学习西班牙语的人们是否也是一样的呢?3、记住不同语言之间的句子中的语序是不同的;您可以让翻译人员来控制语序。

4、她说:“巴斯克语的语序比较自由,但存在着一种被我们语言学家称之为中性语序或规范语序的语序,也就是让我们的大脑不必太费神思考的语序。

”5、一个版本只使用了语序,另一个则添加了标签语。

6、对于语序式的句子,这些区域和短时记忆的大脑区域有关。

7、目标是模仿某一特定语言和文化中最值得欣赏的措辞、语序以及组织信息的方法。

8、当代语言学家从语义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大量的语言材料的分析研究,表明语序本身也能传达意义,具有不同的交际价值。

9、认知心理,常用语序,逻辑顺序,数量分配,语义关系,特定语境,特殊语句。

10、这是一个宾语从句,注意语序。

11、用正常语序改写下列倒装句。

12、好吧,把最简单的理论带回家吧:如果你想让你2岁的.宝宝在派对上正确的说出颜色,注意自己的语序。

13、Newman对此说道,这意味着对于语序式句子来讲,其使用者会将这些句子保存在他们的短时记忆中,对应的标签式句子则相对来说更为自动化一些。

14、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结构之一。

15、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不同的语序往往可以在句法、语义、语用上改变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16、你若要改变其定义中的语序,可谓是干蠢事了。

17、湖州方言在语法上颇具特色,具体表现为一些特殊的句式、语序、时体表达法及虚词的某些特殊用法。

18、“高度指令”和“相对活动高度”提示的语序问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9、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数据的使用、概念的限制、语序的安排和修辞的运用等方面。

20、否定强度与否定成分、否定的类型、语序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有一定的对应规律;21、因为改变句子的句法结构或语序,就能够表达不同的主题意义;22、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法手段,汉语主要用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

浅议现代汉语语序

浅议现代汉语语序

浅议现代汉语语序(延安市志丹县保安中学陕西志丹717500)【摘要】现代汉语语言的组织、衔接,是由语素而词语,由词语而句子,由句子而语段,由语段而篇章,而且须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律,符合一定的事理,反映一定的语言习惯。

语言有序,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关键词】语序;词语;句子;语段;篇章现代汉语语言由词而句,由句而段,由段而章。

现代汉语语序主要是指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顺序,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顺序,语段和语段之间的顺序。

有序地组织语言,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1. 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顺序(就句子而言)1.1 常式句。

常式句是正常语序的句子。

常式句一般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如,和蔼、亲切的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难忘的政治课。

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次序: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例1,对于2月10日发生的美俄卫星相撞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详细地在显著位置上作了报道。

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莱恩·惠特曼声称:“这是一次绝对地偶然事件。

”此句语序不当,定语、状语错位,应为“都在显著位置上作了详细(定语)的报道”,“绝对(状语)是一次偶然事件”。

例1.2 一批普及型的学术著作近来广泛引起了读书界的关注,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此句状语与状语错位,“广泛”应为“关注”的状语,不是“引起”的状语。

多项定语一般的排列顺序:①表示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成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例如,国家队的①一位②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③优秀的④篮球⑤女⑤教练。

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复杂的定语(短语充当定语)要放在单纯的定语(单个词充任的定语)之前。

例如,广大农民表现出拥护农村政策(动宾短语)的无比(单个词)的热情。

多层状语一般的排列顺序: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②表示间、处所的词或短语(名词);③表范围程度的短语;④表情态、情感的词或短语。

现代汉语语序

现代汉语语序

现代汉语语序摘要:一、现代汉语概述二、语序的基本类型三、特殊语序现象四、语序的作用和影响五、提高语序表达效果的方法正文:现代汉语是我国通用的语言,其语序主要包括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的排列顺序。

掌握好语序,不仅可以使句子结构清晰,还能有效传达信息,实现良好的沟通。

一、现代汉语概述现代汉语语序是指句子中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形成完整的句子结构。

这种规则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顺序。

二、语序的基本类型1.主谓宾顺序:这是最常见的语序类型,如“他吃饭”。

2.主谓顺序:如“很好”,这里的“很好”相当于“很不错”。

3.宾主谓顺序:如“书我看完了”,这种语序较少见。

三、特殊语序现象1.倒装句:如“明天我去上学”,正常顺序应为“明天我去学校”。

2.插入语:如“真的,我很喜欢这个电影”,插入语“真的”不影响句子的基本结构。

四、语序的作用和影响1.表达清晰:合理的语序能使句子结构鲜明,有助于理解。

2.传达信息:不同的语序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差异,如“他爱我不爱我?”和“他爱我吗?”3.语气和情感:语序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句子的语气和情感,如“我爱你”和“你爱我”。

五、提高语序表达效果的方法1.注重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保持清晰、合理的结构。

2.适当使用倒装句等特殊语序,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3.避免过多的插入语,以免影响句子的理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语序在句子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好语序,不仅能让句子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还能有效传达信息和情感。

中文语法的难点解析语序的灵活运用

中文语法的难点解析语序的灵活运用

中文语法的难点解析语序的灵活运用中文语法的难点解析——语序的灵活运用中文作为一门语言,其语法结构丰富而复杂。

其中一个重要的难点就是语序的灵活运用。

正确掌握和运用语序不仅可以使句子通顺,还可以表达出更准确、更生动的意思。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文语法中语序的难点,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来运用灵活的语序。

1. 主谓宾语的语序在中文中,主谓宾语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I like to eat fruits.)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强调某一信息或者改变句子的语气,语序可以灵活变化。

比如,将宾语置于主语之前,可以突出这个宾语的重要性。

例如:"吃水果,我喜欢。

"(Eating fruits, I like.)这样改变语序后,句子中的重点就放在了吃水果上。

2. 状语的语序状语在句子中用来描述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情况。

一般来说,状语位于动词之间,但它的位置也可以灵活变化。

例如:"我昨天在学校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Yesterday I met a new friend at school.)可以看到,状语"昨天"和"在学校"分别放在了动词"认识"和"了"之间。

另外,状语也可以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这样可以更加突出这些状语。

例如:"在学校,我昨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At school, I met a new friend yesterday.)3. 并列关系的语序在中文中,如果有两个或以上的并列成分,一般遵循先主后客的原则。

例如:"我喜欢唱歌和跳舞。

"(I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强调其中的某个成分,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来达到目的。

例如,我们可以将"跳舞"放在前面,像这样:"跳舞和唱歌,我都喜欢。

语序

语序

双宾结构是古今共有的句法结构。 古今汉语里,含有取予义或问告义的动词 都能带双宾语。 但是,古代汉语的双宾结构在结构形式和 语义关系方面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
(一)古代汉语双宾语的结构形式
一般说来,古代汉语双宾语有以下三种结构形式。 1.“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式。 ①公赐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②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 语·阳货》) ③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汉书·张骞传》) 这是汉语双宾结构的典型形式。 例句中的第一个宾语“之(颍考叔)”、“孔子”、 “骞(张骞)”是间接宾语,第二个宾语“食”、 “豚”、“大夏之属”是直接宾语。
3.“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式。
①吾既已言之王矣。(《墨子·公输》) ②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
③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史记·周本纪》) 这是古代汉语双宾语典型结构的派生形式,即间 接宾语和直接宾语位置互易式。 双宾结构中常使用代词“之”,“之”字应该紧 接动词之后。当“之”字是指物(或相当于物) 的直接宾语时,就要与指人的间接宾语互换位置。 有时,名词性的直接宾语也可与间接宾语互换位 置。例句中,“王”、“美人”、“成王”、 “范增”是间接宾语;前两例的“之”和后两例 的“政”、“玉斗”是直接宾语。
④求,无乃尔是过与? (《论语·季氏》 “尔是过”即“责备你”。 ⑤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 谓也。(《孟子·离娄上》) “此之谓”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⑥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 戚。’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 年》) “我之谓”即“说的就是我”。 如果前置的宾语是代词,往往只用结构助 词“之”帮助构成前置。如例⑤和例⑥。
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汉语的语序

汉语的语序

汉语的语序汉语的语序是指汉语中词语排列的顺序。

汉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我今天吃了面条”,其中“我”是主语,“吃了”是谓语,“面条”是宾语。

但是,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它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1. 排列位置动态在汉语中,谓语是最重要的成分,因此在一个句子中,最常见的用来调整语序的方法是移动谓语。

比如,下面两个句子应该表达同样的意思,但他们的语序不同,只是将他们的谓语动词从中间调整到了两端。

我昨天去了超市。

昨天我去了超市。

2. 描述位置和时间另一个常见的改变语序的原因是为了描绘时间和位置。

在下面的两个句子中,态度相同,但后一个句子将陈述对象的位置放在了前面。

在画廊里,我看到了那个画家。

我看到了那个画家在画廊里。

3. 主体和被动语态汉语中另一个常见的语序变化是主动和被动语态。

在汉语中,没有像英语中使用助动词“被”或“被动语态”的方法。

不过,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被动语态,其中最普遍的方式是使用“被”用于在被动语态中。

例如:他吃完了鸡肉。

鸡肉被他吃完了。

4. 强调句子成分最后,汉语语序的最后一种变更是为了强调句子中的一个部分。

例如,如果想要强调时间,下面的句子将以“去年”开头。

去年,我去了香港。

总之,汉语的语序是非常灵活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通过使用不同的语序,说话者可以改变句子的重音,使某个词或短语更加突出。

因此,在学习汉语时,了解汉语语法规则和灵活的语序是非常重要的。

句子的语序和语法规则

句子的语序和语法规则

句子的语序和语法规则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句子则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

句子的语序和语法规则对于语言的正确理解和有效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句子的语序和语法规则,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1. 什么是语序?语序指的是句子中不同成分的排列顺序。

在汉语中,通常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语序。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在这个句子中,主语“我”位于句首,谓语“喜欢”位于主语之后,宾语“吃水果”位于谓语之后。

这种基本语序符合汉语的语言特点。

然而,语序并非一成不变。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强调某个成分或达到不同的语言效果,可以对语序进行灵活调整。

例如:“吃水果,我喜欢。

”这种倒装的语序使得“吃水果”成为句子的主语,强调了“吃水果”的动作。

2. 句子的语法规则句子的语法规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用于确保句子的结构正确、意思明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句子语法规则:2.1 主谓一致主谓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例如:“他喜欢游泳。

”在这个句子中,主语“他”是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喜欢”也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主谓一致可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2 动宾结构动宾结构是句子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由动词和宾语组成。

“我写作业。

”中的“写”是动词,“作业”是宾语。

动宾结构在表达行为和动作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地位的成分并列排列。

例如:“我喜欢跑步、游泳和打篮球。

”这个句子中,“跑步”、“游泳”和“打篮球”都是并列的动作,它们的地位相同,没有主次之分。

2.4 从句从句是在句子中充当其他成分的子句。

从句通常由连词引导,用于进一步解释、说明或修饰主句的内容。

例如:“我喜欢读书,因为它可以扩展我的知识。

”这个句子中,“因为它可以扩展我的知识”是一个由“因为”引导的从句,用于解释主句“我喜欢读书”的原因。

3. 如何应用语序和语法规则?掌握句子的语序和语法规则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十三承接上一篇3.结构关系不同。

"我知道他考研究生"可以改换词序,说成:"我知道的是他考研究生"或者逆向倒读成:"他考研究生,我知道";"我叫他考研究生"更不能改换词序,说成:"我叫的是他考研究生",更不能逆向倒读成:"他考研究生,我叫"。

86年高考语文试题三之2、在括号加上标点符号: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

从表层看,可以说这道题考的是标点符号,从深层看,也可以这道题考的是这个复句的第一分句的宾语是什么。

由标点符号可以看出,这个复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

复句中,"冒号(:)"或者说"大家"之前是第一分句;"冒号"之后是第二分句。

第一分句是主谓词组作宾语的句式,第一分句的主语是"这",谓语是"知道","知道"后面是宾语,从宾语内部标点符号的分号来看,这个宾语又是个并列复句,复句内容的逻辑顺序是:先写家里有"严厉"的婆婆,次写年幼的小叔子,再写死去的丈夫。

(读来令人觉得,寡妇祥林嫂忍受着穷苦生活之重压:既要照顾年纪尚幼的小叔子,更要小心侍奉"严厉"的婆婆,这仿佛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命运)可见这个充当第一分句宾语的复句非同一般。

不过,尽管是复句,但已经充分了句子成分(宾语),就不能再称为复句,而应该称为"主谓词组",也正因此,我们才说第一分句是主谓作宾式。

第二分句"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些"应是改换了第一分句语序以后的紧缩的说法。

这正如上面所举之例一样:"我知道他考研究生"可以改换词序说成:"我知道的是他考研究生"。

顺便说说,作为试题的这个复句中的冒号(:)是起总结上文的作用,总括前面并列的几项内容,故几项并列的内容之间要用分号。

用冒号总结了上文之后,很自然便带出第二分句: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

这第二分句句末的"这些"复指前面并列的几项内容,自然又起着强调、突出的作用。

着微显著,小小的一个分号以至冒号,小小的一个主谓作宾式的句子乃至其换序句式,都体现了名家(鲁迅)名作(《祝福》)的创作意图。

正是:非大家如在之笔,谁能为之。

未知高考语文试题者是否着意于此!90年高考语文试卷又有这样的试题:被铁道部评为先进单位的×次特快列车乘务组,除主动、热情服务外,[甲],及时反映各类旅客的不同意见,[乙],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1)甲处正确的选项是:(C)A、还从每节车厢内推选一至两位乘客代表B、还由每节车厢民主推选一至两位乘客代表C、还让每节车厢推选一至二人当乘客代表D、还在每节车厢中推选一至二名乘客作代表(2)乙处最恰当的选项是:(A)A、随后遵照这些意见B、于是听取这些反映C、接着考虑这些反映D、然后根据这些意见表面看来,此题甲处要考查的是兼语句式(兼语词组套叠兼语词组),进一步来看,这里要考查的却是句序。

甲处如果选用A项,把它承前省略了的主语"承务组"被充出来后,A项的词序是:乘务组还从每节车厢内推选一至两位乘客代表。

这样的词序令人不禁要问:乘务组究意怎样"从每节车厢内推选一至两位乘客代表"?("从…内"欠妥)须知"推选"就意味着"公推",乘务组毕业竟不是来自乘客之群体,如何能"公推"!而且"推选一至两位乘代表"这样的词序也欠妥,令人误以为乘坐列车的都是"乘客代表"。

A项与其这样说,倒不如说成:"还从每节车厢挑选一至二个乘客的代表",但这一来,乘务组包办了这些事情,就显得"主动"过头,没有了"民主",还会被评为先进单位吗?可见甲处选择A项,不但令上下文之间的句序失当,就连A项内部的词序似未失当(其实"在…内"不妥),但也不合乎情理,理由如上所述,同样是包办代替,主动过头,丢了民主。

B项和C项的主语也都是承前省略了的"乘务组",但乘务组"还由"或"还让"每节车厢"怎么样",都是以兼语式开头,这就既显得"主动、热情服务",又显得作风民主,才会被评为先进单位。

但是B项内部的词序明显有误:既然"由每节车厢推选"已是"民主"的表现,在"推选"前再用"民主"就显得多余。

此外,"推选一至两位乘代表"这样的词序也欠妥,理由也正如上所述。

而C项的词序是:"还让每节车厢推选一至二人当乘客代表",因此,只有C项才是答案。

选用C项既使得上下文的句序得当,又显出乘务组的举措顺乎群情,具有先进性。

至于乙处选择A项之所以是"最恰当的",是因为这里的A项是紧接甲处C项的。

且看在甲处填入C项、在乙处填入A项以后,其上下文之间的词序:被铁道部评为先进单位的×次特快列车乘务组,除主动、热情服务外,还让多节车厢推选一至二人当乘客代表,及时反映各类旅客的不同意见,随后遵照这些意见,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可见于乙处选用A项便突显了乘务组"以乘客为上",尊重乘客、关心乘客的民主作风,更突显乘务组的"主动、热情、"服务。

如果选择B项和C项,那么,B项的"于是听取这些反映"和C项的"接着考虑这些反映"这两种词序的表意都大大减弱了"民主"的色彩;即使选D项"然后根据这些意见"这样的词序来表意,也还是削弱了"民主"的程序。

所以,答案的确是A。

92年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试题的选项是: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在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有人撰文指出:这是1992年语文高考卷辨析病句题的A项,为正确答案。

但词序有点问题,应将"你"提到"由于"前,使后半部分构成主谓结构,作"知道"的宾语,恰当否,姑且存疑。

在这里,我们补充说:"知道"后的宾语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相当于:"你由于忙着搞科研,(因此)(你)不回来了。

""回来"的主语是承前省略了的"你"。

不过,充当了句子成分(宾语)的复句,就应称为主谓词组(作实语)。

作为考题的A项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复句,第二分句亦即由主谓词组(复句)作宾语的这个分句的主语是承前(第一分句)省略了的"我"。

于是整个A项的词序(连同能补充出来的被省略了的词语)应是: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我)回家后才知道你由于正忙搞科研,(因此)(你)不回来了。

也许正因此,有人才撰文指出,试题原文"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这样的词序有问题,应将"你"提到"由于"前。

我们也认为,如果词序不作这样的调整,原文中,"不回来了"的主语,令人捉摸不定。

人说,干扰考生考试情绪,就等于犯罪。

作为试题正确答案的A项却因词序欠妥使考生以为是病句,从而否定这是正确答案,考生爱干扰的程序可想而知。

有人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给下面这道试题"指弊":选出在语法结构上与"李江国要周大勇躺下"相同的一项:A、老栓看灯笼已经熄了。

B、三仙姑坐在香案后唱。

C、我们能不为表现者的表现喝彩么。

D、我们要节省子弹打腊子口哟。

答案是A,这不正确。

"李江国要周大勇躺下"句是兼语式,第一个动词"要"的对象是人(周大勇),两个动词(要、躺)之间有因果关系。

"要"又是使令性动词。

而"老栓看灯笼已经熄了"是主谓词组作宾语的句子。

第一个动词"看"的对象是事(灯笼已经熄灭了),两个动词(看、熄)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此题无解。

需要补述的是,有人要问:D项的第一个动词是"要",D项为何不是答案?我们认为:虽然D句的第一个动词是"要"(能愿动词),但其实语"(节省)子弹"却不兼作"打腊子口"的主语,所以"要节省子弹打腊子口"不是兼语词组作谓语,而是连动词组作谓语。

连动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它们之间不发生联合、偏正、动宾、主谓的结构关系,没有明显的语音停顿,没有"一…就"、"再…也"等关联词语。

连动词组的几个组成部分不一定都是单个动词,也可以是动宾词组或者以动词为中心语的偏正词组,几个组成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意义关系。

连动式中的几个谓语部分,同戴一个语(或者说共用一个主语)。

据此,我们说上述试题D句是连动式。

其中的"要节省子弹"是动宜词组,"打腊子口"也是动宾词组,这两个动宾词组彼此之间不是联合、偏正、动宾、主谓部分的"要""节省""打"几个动作("打")又是前一个动作("要节省")的目的。

而且谓语部分的两个动宾词组的主语都是"我们"(亦即同戴一个主语),而试题中"李江国要周大勇躺下"这个例句的两个谓语"要"和"躺下"不戴同一个主语,"要"的主语是"李江国","躺下"的主语是周大勇,所以例句是兼语式。

既然例句是兼语式,D句是连动式,D项也就不是答案。

作为97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材料的科技文中,写有这样的句子:当情绪压抑时,食管神经受到高度刺激会感到吞咽困难。

…此句的主干是"食管神经感到吞咽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