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一样多ppt课件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推荐5篇)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推荐5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物体的数量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影响。
由于初次接触次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有限,我选择了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小鸡、毛毛虫、小猴、芹菜、包菜、草莓、西红柿、西瓜、辣椒、鱼、苹果”作为例子来加深孩子的理解,从熟悉的具体事物向抽象的比较进行过渡,这对幼儿思维的提升是有益的。
【活动目标】1、学会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干扰来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自己操作的结果。
3、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准备】PPT、幼儿画册【活动过程】1、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2)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上排为黄鸡,下排为灰鸡,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3)出示上下疏密不一的两排小鸡PPT(上疏下密,每排5只)。
提问:这两排小鸡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为什么?(4)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毛毛虫PPT(上密下疏,每排6条)。
提问:这两排毛毛虫一样多吗?为什么?(5)出示上下大小不同的两排小猴PPT(上密下疏,上排7只大猴,下排7只小猴)。
提问:这两排小猴一样多吗?为什么?(6)出示种类不同、大小不同、疏密不同的两类物品一样多(芹菜和包菜、草莓和西红柿、西瓜和辣椒、鱼和苹果)2、幼儿分组操作3、评价幼儿作品【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是以熟悉的物体为载体,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影响。
2024年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教案

2024年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变成一样多”。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过增加或减少使两组物体数量一样多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一样多”的概念,掌握使两组物体数量一样多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使幼儿理解并掌握通过增加或减少使两组物体数量一样多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观察、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并找出使它们一样多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磁性教具、卡片、贴纸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磁性教具、卡片、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教具展示小兔采蘑菇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两组蘑菇的数量。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使两组蘑菇数量一样多。
(2)教师示范解题过程,讲解增加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组蘑菇数量一样多。
3.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练习,使每组物体数量一样多。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解答幼儿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2)让幼儿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合作意识。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变成一样多2. 板书内容:(1)两组物体数量不一样(2)增加/减少数量,使两组物体一样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出家里的物品,尝试将它们分成两组,并使两组物品数量一样多。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分析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以致用,提高数学素养。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件PPT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孩子通过亲手操作感受数学的奥秘,培养 实践能力。
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数学活动
01
一起制定购物清单
在购物前与孩子一起制定购物清单,让孩子认识物品的价格和简单的计
算。
02
进行家庭测量活动
利用测量工具在家中测量家具、房间等的大小和距离,让孩子了解测量
的概念和方法。
03
时间排序
让孩子根据时间顺序对一些事件进行排序,如早餐、午餐、晚餐等 ,锻炼孩子的时间逻辑思维能力。
时间规划
引导孩子制定简单的时间计划表,如起床、吃饭、上学等,帮助孩 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04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购物中的数学
1 2 3
货币计算
在购物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货币的计算, 如加法、减法等,通过付款和找零的方式,培养 孩子们的数感和计算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件
目录
• 数学基础知识 •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 数学游戏与活动设计 •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 家长参与数学教育的方法与建议
01
数学基础知识
数字与数量
01
02
03
认识数字
通过课件展示数字的形状 和读音,帮助幼儿认识010的数字,并理解每个数 字代表的数量。
玩数学桌游
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数学桌游,如“乌诺”、“数学大战”等,通
过游戏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和策略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路程计算
在旅行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路程的计算,如计算两地之 间的距离、行驶时间等,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预算规划
孩子们可以通过规划旅行预算,学习如何合理分配资金和 资源,培养他们的财务规划和预算管理能力。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变成一样多》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变成一样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分类》第三节《变成一样多》。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一样多”的概念,知道如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同。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同。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积木、小石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两组不同数量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两组图片,哪组图片的数量多?哪组少?”(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这两组图片的数量变得一样多呢?”2. 例题讲解(1)请一位幼儿上台演示如何使两组图片数量一样多。
3. 随堂练习(1)发放积木、小石子等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2)请各组幼儿展示成果,并分享操作过程。
(2)拓展延伸:在生活中,你们还能找到哪些可以用今天的方法使数量一样多的例子呢?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成一样多》2. 板书内容:(1)一样多的概念(2)使两组物体数量相同的方法:增加、减少、移动(3)实践操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尝试用今天学到的办法使两组物品数量一样多,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一样多”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件PPT课件中班数学课件免费

03
图形空间感知能力
认识基本图形如圆形、方形等
圆形
课件中展示圆形的图片和实物, 引导孩子观察圆形的特征,如边
缘光滑、没有角等。
方形
通过展示方形的图片和实物,让孩 子认识方形,并了解方形的特征, 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长度相 等。
其他基本图形
课件中还可以介绍三角形、长方形 、梯形等基本图形,让孩子对图形 有更全面的认识。
利用多媒体资源
运用PPT课件中的动画、音效等多媒 体资源,增加互动环节的趣味性和吸 引力,使孩子更加专注于学习。
分享成功案例及经验教训
分享成功案例
展示一些成功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案例,让教师们了解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和成果,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结经验教训
探讨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 。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件PPT课件 中班数学课件免费
汇报人:
2024-01-02
CONTENTS
• 数字认知与数数能力 • 加减法初步概念 • 图形空间感知能力 • 时间概念与时间管理 • 测量与比较技巧 • 游戏化教学方法探讨
01
数字认知与数数能力认识Biblioteka -10数字及形状数字形状认知
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010每个数字的形状,帮助 幼儿形成直观的数字形象
实物数数
提供一定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进行数数练 习,巩固他们的数数能力。
了解数字间大小关系
01
02
03
比较大小
通过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帮助幼儿理解数字之间 的大小关系。
排序游戏
设计排序游戏,让幼儿按 照数字大小进行排序,进 一步巩固他们对数字大小 关系的理解。
2024年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课件

2024年中班数学变成一样多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比较和计数》,主要内容包括:理解“一样多”的概念,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操作,掌握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样多”的概念,能通过观察和操作,识别两组物体数量是否相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一样多”的概念,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磁性教具等。
2. 学具:学生人手一份图片、磁性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一样多”的例子,如桌子上的苹果和橙子、教室里的男生和女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一对应的方法,展示例题,让学生通过磁性教具操作,理解“一样多”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人手一份练习题,利用磁性学具进行操作,完成练习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6. 拓展延伸(10分钟)出示难度较高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比较和计数——一样多》2. 主要内容:“一样多”的概念一一对应的方法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选择两组物品进行比较,记录在作业本上,并标明是否一样多。
答案示例:物品1:书本,数量5本物品2:铅笔,数量5支比较结果:一样多2. 作业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它们一样多吗教案

它们一样多吗教案它们一样多吗教案1一、活动目标: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重点与难点:能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操作法等。
二、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
1、今天啊,老师邀请了很多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首先要出场的小动物会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
提问:小鸡啊。
那你们来告诉老师这两排小鸡的数量是-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2、那它们一共有多少只?(都是6只)3、是吗?那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
(幼儿每数完一组就在后面出示相对应的数字)4、现在呀,小鸡要重新变一个队形。
(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散开来,排的长长的。
)提问:我们来着看变了队形之后的这两排小鸡是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或不一样)5、是吗?(第二排排的队比第一排长)6、是的,第二排小鸡排的长长的,但是它与第一排小鸡的数量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
(每数完一组就出示相对应的数字6)小结: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6只。
(二)小蝴蝶和我们玩完游戏了,我们请小蝴蝶休息,接下来出场的会是什么呢?--PPT出示(上排5只蝴蝶,下排五只蝴蝶)。
提问:蝴蝶们排成了两排。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排蝴蝶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颜色)那你来告诉我蓝色的蝴蝶和黄色的蝴蝶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一样多)为什么呢?(都是5只)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
(每数完一排就出示相对应的数字5)小结:尽管这两排蝴蝶它们的颜色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5只。
(三)和我们做完数一数的游戏了,还有其他小动物也想来玩一玩,--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中班数学教案《一样多》(精选8篇)

中班数学教案《一样多》(精选8篇)中班数学教案《一样多》篇1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等分的含义。
4、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教学准备:1、故事《两只笨狗熊》【幼儿园ppt课件制作】2、圆形,正方形若干图片3、糖果若干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1、师:在活动之前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两只笨狗熊》。
2、师简单重复故事内容。
教师: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狐狸是怎样骗小熊的面包吃的?如果给你一个圆面包,你会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一下,一定能分得很很好的对吧!二、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教师:有什么方法证明你分的两块是一样大的?2、教师引导幼儿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分出的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并且引导幼儿把分开的两份中的一份与原来的相比,理解分成的每一份都要比原来的要小。
3、幼儿操作等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教师:你能把这些图形都分成两等分吗?(1)、把这些图形分别发到每个孩子手里,每人一个,幼儿动手操作。
(2)、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幼儿操作。
4、教师总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
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三、引导幼儿学习分得一样多--平均分。
1、教师:刚刚我们把正方形的面包分成了两等分,就可以分给两个小朋友,如果有四个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分呢?2、刚才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一个物体,分给两个或者四个小朋友,现在呢,老师这里呀有些糖果,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分一下,怎么分呢?班上有这么多小朋友啊,怎么办,老师想每个小朋友都分一点,你们来帮帮老师,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小结。
(1)、把糖果分别装到盒子里。
(盒子里的糖有多有少)(2)、把幼儿分组,每组请一个幼儿来拿盒子,其余小朋友从盒子里自己拿糖果,每位幼儿只能分两颗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