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与肺结核健康教育
结核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小结

结核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小结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可以影响人体的肺部和其他器官。
为了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了解和预防控制,我们举办了一场结核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以下是本次讲座的小结:1.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一个患有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结核分枝杆菌,在空气中形成飞沫,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则有可能感染结核病。
2. 结核病的症状和诊断:结核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乏力以及体重下降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结核病的相关检查,如胸部X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等。
3. 结核病的预防控制:结核病的最佳预防措施是接种卡介苗。
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很重要,如保持室内通风、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嘴、不与患者共用餐具等。
如果被诊断患有结核病,应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长期服药。
4. 结核病的社会影响:结核病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政府和社区需要加强对结核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充足的医疗资源和社会支持。
通过本次讲座,参与者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预防结核病的基本措施。
只有通过教育和加强宣传,才能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并共同努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 结核病的传播风险:结核病传播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与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人密切接触的个体,如家庭成员、同事、同学等。
此外,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的人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更容易感染结核病。
6. 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核病的诊断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结核菌学检测。
一旦确诊,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结核病的标准疗程为6个月以上,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按时服用抗结核药物,并避免中断治疗,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7. 结核病与药物耐药:不规范的用药和治疗中断是导致结核菌耐药的重要原因。
耐药结核菌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治疗变得困难和复杂,通常需要使用更昂贵的药物和治疗方案,治疗时间也会延长。
带你了解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作用

带你了解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作用艾滋病又称HIV/AIDS,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的病毒性感染类疾病,当患者受到HIV病毒的侵害时,其免疫系统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继而引发出更多病毒类疾病,而在这些病毒类疾病的感染中,肺结核是与艾滋病合并最为常见的病毒类感染疾病之一。
肺结核病在与艾滋病相互作用的同时,会进一步促进病变的发展、恶化,从而导致了患者迅速死亡。
一、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有哪些?艾滋病毒的患者如果与传染期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过接触,免疫力低下的他们就十分容易被肺结核病所感染,并且会进一步使自身的病毒融合扩张。
为此如果艾滋病毒患者感染上了结核病毒,其症状发展的就会比较显现,并且也会被感染单一病毒的患者症状严重许多。
而结核病毒在融入到艾滋病患者身上时,很容易在任意时期发生病变,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年龄及其他因素等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在临床上的表现也千奇百怪,主要的情况除了会发生咳痰、胸闷及呼吸困难之外,还会有些许发烧、无食欲、体重下降及盗汗的问题出现。
并且还有少量的患者具备着高热、呼吸窘迫等非常见性的临床现象。
而经过大数据的调查可以得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主要临床特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急性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也比较迅猛。
并且主要的病理是粟粒性既渗出性病毒发生了一系列的病变,艾滋病患者在感染结核杆菌之后,结核杆菌会非常容易在患者体内进行扩散,特别容易激活病患体内的非活动病灶,从而造成了肺静脉与淋巴的破坏,继而向全身进行扩散。
其二病程较长、预后性差且容易死亡。
对比单一的艾滋病或是肺结核病,合并后的病症耐药结合菌株的生长概率较高,并且抗结核的治疗与抗HIV病毒的治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很容易影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还会因为治疗方式的不得当而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其三是并发症较多,且感染几率增大。
因为艾滋病毒的原因,患者的免疫机能被整体破坏,从而非常容易感染慢性腹泻、口腔及食道菌的感染、肺部感染及胃出血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肺结核健康宣教内容

肺结核健康宣教内容一、肺结核的基本认识1.肺结核的定义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导致肺部组织炎症、坏死和空洞。
2.肺结核的传播途径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喷嚏、说话时产生的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感染结核病。
3.肺结核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者、密切接触结核病患者的人、长期生活在结核病高发地区的人、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等。
二、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
部分患者可能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
2.肺结核的诊断肺结核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等可以显示肺部病变,实验室检查如痰液涂片、培养等可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
三、肺结核的治疗与护理1.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肺结核治疗的原则。
抗结核治疗是肺结核治疗的核心,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规范、全程、足量的抗结核药物治疗。
2.肺结核的护理措施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加强护理,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调理、充足休息、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等。
四、肺结核的预防与控制1.预防肺结核的措施预防肺结核的关键是加强结核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此外,加强免疫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等也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2.肺结核的控制策略肺结核的控制策略包括病例发现、病例管理、疫情监测、健康教育等。
早期发现和诊断肺结核患者,及时给予规范治疗,降低结核病的传播风险。
五、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1.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如恐惧、焦虑、抑郁等。
心理护理旨在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素质,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肺结核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

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
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预防
方法等。
使患者了解结核病的危害性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2.心理教育: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较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饮食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提高身体免疫力。
建议多吃高
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新鲜蔬菜等。
4.运动教育: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建议患者在身体
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5.用药教育:向患者介绍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副作用等,并告知患者按时
服药的重要性。
同时,教育患者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6.隔离教育: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
如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等。
教育患者了解隔离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执行。
总之,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需要全面、细致、耐心地进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医护人员、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
预防肺结核病宣传知识

预防肺结核病宣传知识引言概述:肺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病的认识,预防肺结核病的发生,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肺结核病的宣传知识。
正文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肺结核病的症状、肺结核病的预防措施、肺结核病的治疗方法以及肺结核病的宣传教育。
一、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1.1 空气传播:肺结核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结核分枝杆菌悬浮在空气中传播。
公众应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封闭空间中。
1.2 食物传播:结核分枝杆菌也可通过食物传播,尤其是未经过充分加热的牛奶或肉制品。
人们应确保食物煮熟煮透,避免食用生牛奶或未煮熟的肉制品。
1.3 母婴传播:孕妇患有肺结核病时,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孕妇应定期进行肺结核病筛查,及时接受治疗,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二、肺结核病的症状:2.1 咳嗽:患者常伴有长期咳嗽,咳嗽时可能伴有痰血。
2.2 发热: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
2.3 乏力:患者会感到疲倦乏力,精力不济。
三、肺结核病的预防措施:3.1 接种疫苗: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3.2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打喷嚏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3.3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滞留的机会。
四、肺结核病的治疗方法:4.1 药物治疗:肺结核病可以通过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来控制和治愈。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坚持用药时间和剂量。
4.2 隔离治疗:对于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传播。
4.3 定期复查:治疗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五、肺结核病的宣传教育:5.1 提高公众认知:开展肺结核病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病的认知和了解,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5.2 健康教育:通过向公众传授正确的卫生知识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的护理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的护理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1例中,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 例,年龄23-56 岁,平均31.6 岁,干部 3 例,工人 5 例,农民8 例,外出打工 5 例。
感染途径:静脉吸毒10 例,性途径8 例,既静脉吸毒又有不洁性交 6 例,输血引起 2 例,其他 1 例。
均经我院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阳性后,标本送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蛋白印迹法检测HIV 抗体阳性。
1.2 临床表现21例患者中有咳嗽咳痰17例,持续低热1周以上 5 例,痰中找到抗酸杆菌15例,气促6例,胸痛 5 例,乏力、食欲不振13例,消瘦20例,大咯血3例,血尿 2 例,同时病毒性肝炎12 例,合并淋病、梅毒各 6 例。
1.3 胸部X 线表现浸润型肺结核15例,结核性胸膜炎 6 例。
1.4 治疗15例浸润型肺结核病例按2HRZE/4HR( 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抗痨治疗,6例结核性胸膜炎按2HRZE/10HRE(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 乙胺丁醇)抗痨治疗,同时给予营养、对症治疗。
2 护理2.1 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不能接受现实,感到受歧视,被社会抛弃,甚至被家庭抛弃,产生自卑、恐惧心理,有抑郁及自杀倾向,甚至有报复社会偏激行为。
因而孤独厌世,不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开导安慰患者,帮助解除其心理压力,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给予解释和安慰,禁用不良的语言、歧视的态度及给患者悲观的评价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平时注意多关心体贴病人,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实行保护性治疗,针对不同病人、不同发病时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境况及不同个性素质,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使病人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并详细讲解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使患者密切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腹泻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大便次数、性状、量,患者排便后,应用温肥皂水清洗肛周皮肤,用软纱布轻轻拍干,防止皮肤破裂,并涂以凡士林保护,协助留取标本送检,腹泻频繁者可遵医嘱给予止泻剂,注意观察用止泻药和调节肠道功能药物后症状改善情况。
结核病健康教育总结(5篇)

结核病健康教育总结结核病知识宣传讲座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中午好。
每年的____月____日,都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的宣传日。
今年我们的宣传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今天向大家讲的内容是:____结核促进健康。
结核病是一个非常古老传染病,比如我们看到很多的文学作品,《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还有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小栓的病就是肺痨。
结核病过去在民间被称为“肺痨”,以前年长的人都比较清楚,那时候结核病是十痨九死。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链霉素等抗菌类药品的出现使结核病不再是不治之症,解放后,____对结核病的防治高度重视,肺结核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极大降低。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肺结核早已不再是不治之症,这个病似乎远离了我们的视线。
但是近年来,尤其是____年代后期,结核病疫情在全球回升,____年世界卫生____提出: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
我国一些地方在校学生中发生结核病疫情有明显增加趋势,有的学校甚至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现多例学生暴发肺结核事件。
如某省中学在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发现____名学生患了肺结核,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又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免疫力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更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危害。
患了结核病这不仅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那么结核病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它是怎样传播的呢。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经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染。
如果他面对着正常健康人咳嗽打喷嚏的话,他就可能把结核菌传播给健康人。
这种简单的传播途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容易受到病菌的威胁,那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又有哪些人群容易患病呢。
这些人传染上结核菌以后,他可能不发病,他只有在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才能够发病。
比如说在学生,还有民工等等这些人群他的学习工作的压力比较大,抵抗力低下这些人群容易发生结核病。
另外还有一些像糖尿病病人,还有艾滋病这些病人,艾滋病hiv感染者,他就是一个免疫缺陷,他是非常容易发生结核病的。
预防肺结核、艾滋病主题班会

1、 开场白(主持人)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 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类疾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 共39种。肺结核和艾滋病都属于传染病。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 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结核病约800~1000万,每年约有 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我国是世 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英文简称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 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 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 约4.8万人,死亡约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 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 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三) 、阶段二(对艾滋病展开班会):
3.艾滋病治疗 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传染病。需 终生服药治疗。现在有非常好的抗病毒治 疗药。 一般早期治疗活30-40年没有问题。 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1)性接触传播:(主要方式)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三) 、阶段二(对艾滋病展开班会):
(四)、班主任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预 防结核与艾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 求刺激,对结核与艾滋说不。让我们携手, 控制传染,共享健康!
珍爱生命,关爱艾滋患者 创建绿色社会!
(五)、预防艾滋病誓言 (全体起立,共 同宣誓)
我宣誓: 预防传染病、从你我做起;洁 身自爱、遵守道德;坚持锻炼, 增强身体抵抗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艾滋病简介
HIV病毒特性
HIV在室温下液体环境中可存活15天,被大 量HIV污染的物品湿润情况下3天内有传染性。 HIV虽然可怕,但它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 离开人体后,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就 会死亡。对热敏感,56℃ 30分种灭活, 60℃以上迅速被杀死。许多化学物质都可以 使HIV迅速灭活,如乙醚、50%乙醇、 0.2 %次氯酸钠、 0.1%漂白粉、0.3%双氧水、 0.5%来苏儿5分钟灭活,但对紫外线不敏感
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对个体健康和家庭的影响
对个人的危害与影响
1. 生理健康
2. 心理健康
• 对家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危害及影响
1. 家庭收入减少
2. 家庭开支增大 3. 家庭成员心理负担
艾滋病流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1.改变了人口构成
2.减慢经济发展
3.人均期望寿命下降 4.卫生资源大量消耗 5.加大了贫富差距 6.孤儿和老人赡养问题
健康教育 之
结核病的基本 知识
结核病的流行现状
感染人数多:目前全国约有5.5亿人感染过结核菌,感染率达到44.5%,高于全球
1/3的感染率水平。
患病人数多: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450万人,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新发患者多:全国每年新发生肺结核患者约145万人。
死亡人数多:全国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
《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
中国艾滋病流行
至2003年估计HIV 感染者约 84 万,艾 滋病病人约 8 万,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增 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5 年当年新发 HIV 感染者约 7 万人 。 2009年新发HIV4.8万例,AIDS 2.0万 例,死亡1.2万。每月HIV 4000例。 HIV 感染者以20~39 岁年龄组为主,占 报告总数的 70.0%。
7.损害政府形象
8.是社会安定的隐患
艾滋病不仅是健康问题,也是复杂的社会道德问题。 重要性:对健康的影响(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改变了人口构成,人均期 望寿命下降,加大了贫富差距,导致贫困人口增 加 ,带来孤儿和老人赡养问题 ,卫生资源大量消 耗,是社会安定的隐患,损害政府形象) 长期性:艾滋病具有很长的潜伏期(8-10年), 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性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传 播的主要方式,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1988年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1989年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90年妇女和艾滋病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2年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3年 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4年艾滋病和家庭 1995年共享权益、共同责任 1996年 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7年生活在有艾滋病的世界中的儿童
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1998年 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9年“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 2000年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 2001年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3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5年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2006年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2007年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2008年增强力量和履行承诺 2009年普遍可及和人权
艾滋病一般不会通过日常活动来传播,不会 经握手、拥抱、共餐、打喷嚏等而感染。 但是艾滋病病人用过的剃刀,牙刷等,可能 带有少量血液和体液;患艾滋病的病人往往 还有其他性病,如果和他们共用个人卫生用 品,即使不被感染艾滋病,也可能感染其他 疾病。所以个人卫生用品不应该和别人共用。 一般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不歧视、关爱、尊重、保密的原则。
艾滋病潜伏期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半年 到12年不等,平均为6年。儿童平均 12个月,成人平均29个月,最长达 14.2年,最短仅6日(输血感染)。 此期,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可以 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潜伏期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 病毒,但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其外表看起来 跟健康人一样。也就是艾滋病潜伏期人员。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 为艾滋病的人。
肺结核病人的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不要偏食,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 好,禁烟、酒,对辛辣助火的食品应少吃或不吃(如茴香、桂皮、八 角、胡椒、葱、姜、辣椒、狗肉、羊肉、烟熏和干烧的食品) 禁食的食物有: 茄子:易引起过敏。 牛奶:药物不要与牛奶同服,以防降低药物的吸收。 某些鱼类:能引起过敏的鱼类一般为无鳞鱼(如金枪鱼、鲐鮁鱼、马 条鱼、竹荚鱼、鱿鱼、沙丁鱼等)和不新鲜的海鱼(如带鱼、黄花鱼 等)及淡水鱼(鲤鱼)。原因是异烟肼为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上 述鱼类组织胺含量较高,缺少大量有效的单胺氧化酶将其氧化,使组 织胺大量蓄积,因而引起过敏。另外,在异烟肼停药2周后,也要禁 食此类食物。食用其他鱼类时可加些醋或者山楂,可降低组织胺含量。
谢谢!
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2010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权益,责任,落实 。 2011年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2012年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全民参与,全 力投入,全面预防
三 艾滋病预防
艾滋病预防
远离毒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不轻易输血和使用血制品,遵从医生的指导。 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 用品 避免接触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等。 防止医源性感染,严格消毒制度。 医疗人员接触HIV/AIDS的血液、体液应防护
健康教育 之
艾 滋 病
主要内容
一、艾滋病流行
二、艾滋病简介 三、艾滋病预防
2
一 艾滋病流行
世界艾滋病流行
1981年 第一次报告 5例艾滋病 2008年
累计死亡超过 2500万例
每天约有7400人新感染
每天约有5500人死于艾滋病
中国艾滋病流行
1985年6月,一位到中国旅游的美籍阿根廷 男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 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 艾滋病。
农村患者多:全国约有80%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农村。 耐药患者多:全国菌阳肺结核病人中耐药病人约占1/4,而据世界卫生组
织调查,全球每年新发生的耐药结核病人中,有1/4在我国。
健康教育
• 正确认识结核病,树立能治愈结核病的信心,治疗两个 月,传染性下降90%。同时各界给予支持。传染源、传 播途径、易感人群。 • 治疗依从性:坚持全程规律用药的意义及方法,服药的 次数及剂量。例如:利福平,55公斤以下,3粒,早晨6: 00空腹(食物影响药物吸收,进食前后2小时)顿服; 55公斤以上,就是4粒。 • 定期复查:痰、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 • 做好消毒隔离,正确处理痰液的方法,不可随地吐痰, 也不要随意咳嗽,更不可咽痰。开窗通风,衣物暴嗮2 小时
中国艾滋病流行
1985年 第一次报告 1例艾滋病 截至2009年底 存活感染者/病人约74万 其中病人 10.5万人 截至2010年5月底 累计报告感染者/病人746723 其中病人115929例 累计死亡超过 59973例
中国艾滋病流行范围的变化
1985年
1995年
1989年
1998年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
艾滋病临床表现
艾滋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症状 像感冒、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发热等; 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 粘肤病毒、真菌感染,伤后出血不止等; 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 续性发热;还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持续 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 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 症状全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