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旋毛虫生活史
旋毛虫

(二)幼虫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 , 长 约 1mm , 在 宿 主 中以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形式 中以 幼虫囊包 形式 存在于肌肉细胞中。 存在于肌肉细胞中 。 一个囊包内通常含 条幼虫。 有1~2条幼虫。
幼虫在囊包内(肌肉切片) 幼虫在囊包内(肌肉切片)
二、生活史
(一)生活史过程 当人或动物宿主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的肉 ①当人或动物宿主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幼虫囊包的肉 类后,幼虫在胃中从囊包内逸出,侵入小肠粘膜内, 类后,幼虫在胃中从囊包内逸出,侵入小肠粘膜内, 成虫。 经一段时间后返回肠腔内并发育为成虫 经一段时间后返回肠腔内并发育为成虫。 ②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重新侵入肠粘膜内,并 雄成虫交配后,雌虫重新侵入肠粘膜内, 产出幼虫。 产出幼虫。 新生幼虫只有到达横纹肌内才能继续发育, ③新生幼虫只有到达横纹肌内才能继续发育,形成 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 ④肌肉组织内的幼虫囊包必须进入另一个宿主才能 继续发育,否则逐渐钙化并死亡。 继续发育,否则逐渐钙化并死亡。
(二)流行因素 旋毛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①旋毛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多种哺乳动物 可作为保虫宿主,是人类感染的自然疫源。 可作为保虫宿主,是人类感染的自然疫源。 传染源:主要是猪, ②传染源:主要是猪,人的感染主要与人的饮食 习惯有关, 习惯有关,最主要是通过生吃或半生吃含有活囊 包的动猪肉而感染。 包的动猪肉而感染。 幼虫囊包的抵抗力强,腌制、 ③幼虫囊包的抵抗力强,腌制、曝晒或熏烤和冷 冻等方式均不能杀死幼虫。 冻等方式均不能杀死幼虫。 猪的感染主要是食入含幼虫囊包的肉屑、 ④猪的感染主要是食入含幼虫囊包的肉屑、鼠类 或污染的饲料。 或污染的饲料。
六、防治
预防:主要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预防 : 主要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 不吃生的或半生 的肉类。另外,要加强肉类检疫制度, 的肉类 。 另外 , 要加强肉类检疫制度 , 防止病兽肉 上市。 上市。 治疗:阿苯哒唑是首选药物,其次可用甲苯咪唑。 治疗:阿苯哒唑是首选药物,其次可用甲苯咪唑。
2019年寄生虫课件旋毛虫.ppt

旋毛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 流行概况 • 流行因素
– 动物肉是人的传染源 – 感染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 发病以冬季和节假日多见
• 防治原则
– 科学养猪、加强肉检、卫生宣教、治疗病人
(切片)
(压片)
肌肉内旋毛虫幼虫囊包(幼虫-营养细胞复合体)
旋毛虫幼虫-营养细胞复合体
旋 毛 虫 的 生 活 史 过 程
• • • • 流行感染史 病原学检查:肌肉活检 剩肉压片检查协诊 免疫学诊断:
– ELISA, IFAT, IgM早于IgG出现
旋毛虫病的诊断
• 早期诊断标准
– 发病前1周有食动物肉的历史 – 临床上以发热、肌痛、颜面水肿为主 征 –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 肌肉活检查出幼虫或ELISA/IFAT抗 体阳性
旋毛形线虫
(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虫形态
• 成虫形态
– 线形 – 体小,体长1.5-4mm – 虫体前端咽管约占虫体的1/3-1/2 – 雌虫的阴门位于体前1/3处
旋毛虫形态
• 幼虫形态
– 在宿主肌肉组织内形成幼虫囊包 (幼虫-营养细胞复合体) – 囊包长梭形,其长轴与肌肉纤维相 平行 – 大小约0.4x0.3mm – 囊内卷曲有1-2条幼虫
旋 毛 虫 脱 囊 期 幼 虫 钻 入 肠 粘 膜
旋毛虫钻入肠粘膜组织(组织切片)
旋 毛 虫 幼 虫 在 肌 肉 内 形 成 囊 包 的 过 程
急性期旋毛虫病的临床特征 • • • • • • 发热(38-40℃) 颜面部水肿 全身肌痛 心肌炎、脑炎等多脏器损害症状 过敏性皮疹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旋毛虫生活史
(猪、鼠、熊等) (人、猪、鼠等)
旋毛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之一

寄生虫--猪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它是由毛形科(Trichinellidae ) 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所引起的。
人、猪、犬、猫、鼠类、狐狸、狼、野猪等均能感染。
鸟类可以实验感染。
人若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可患病致死,故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
【病原形态】成虫细小,雌雄异体(雄虫长为1.4~1.6mm、雌虫长3~4mm)。
前部较细为食道部;食道的前部无食道腺围绕,其后部均由一列相连的食道腺细胞所包裹。
后部较粗包含着肠管和生殖器官。
雌雄虫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
尾端有泄殖孔,其外侧为一对呈耳状悬垂的交配叶,内侧有2对小乳突;缺交合刺。
雌虫阴门位于虫体前部(食道部)的腹面中央。
胎生。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之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称肌旋毛虫【生活史】旋毛虫的生活史比较特殊 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宿主感染时,先为终宿主,后变为中间宿主。
旋毛虫正常寄生于人、猪和鼠类等。
宿主摄食了含有幼虫包囊的动物肌肉即被感染,幼虫在消化液的作用下破囊而出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经两昼夜发育为成虫。
交配多在粘膜内进行,交配后不久,雄虫死去,雌虫钻入肠腺或粘膜下的淋巴间隙中发育。
一般在感染后的7~10天开始产幼虫,幼虫产于粘膜中,有时直接产于淋巴管或肠绒毛的乳糜管中。
每条雌虫一生中可产1000~10000条幼虫。
雌虫的寿命为5~6周。
雌虫所产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结入胸导管,再到右心,经肺转入体循环,随血流被带至全身各处肌肉,以活动量较大的肋间肌、膈肌、舌肌和嚼肌中较多。
新产的幼虫呈圆柱状,到达肌纤维膜内开始发育;感染后1个月,幼虫长到1mm长,感染后第17~20天幼虫开始盘曲。
感染后第21天开始形成包囊,到第7~8周完全形成。
包囊内的幼虫似螺旋状盘绕,发育充分的幼虫,通常有2.5个盘转,此时幼虫已具感染性,若被另一宿主食下即重新开始下一个生活史。
旋毛虫生活史

旋毛虫生活史
旋毛虫,又称轮虫,是一种微小的水生生物,常常在淡水中活动。
它们的生活
史是一个令人惊奇的过程,让人们对微生物的生命力和生存能力感到惊叹。
旋毛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孵化阶段,旋毛虫的卵在水中孵化,孵化后的旋毛虫是一个幼虫,身体呈螺旋状,有一些小毛发。
接着是幼虫阶段,幼虫会通过吞噬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来获取营养,同时不断生长和发育。
在这个阶段,幼虫的身体会逐渐变得更加完整,毛发也会变得更加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虫会进入成虫阶段。
在这个阶段,旋毛虫的身体会变得更
加完整,毛发也会更加密集,形成了一个像轮子一样的结构,因此得名轮虫。
成虫的旋毛虫会通过分裂繁殖的方式,不断增加自己的数量。
而一些特殊环境下,成虫也会产生卵,开始新一轮的孵化过程。
在旋毛虫的生活史中,它们的生命力和生存能力令人惊叹。
即使是在微小的水
生环境中,它们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适应能力,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
这种微生物的生活史,让人们对生命的力量和生存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因此,旋毛虫的生活史不仅仅是一种微生物的生命周期,更是一种对生命力和
生存能力的探索和赞美。
它们的生活史,让人们对微生物的生命也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关注。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重视和保护这些微小生物,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态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旋毛虫》ppt课件

免疫学检查(2)
国内ELISA试剂盒有检测IgM和IgG两种, 由于IgM和IgE在寄生虫感染的急性期常明 显升高,对早期诊断更有特殊意义,而IgG 在血清中含量高,持续时间长,较易检测, 且酶结合物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故在进 行旋毛虫病的血清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时,一般实验室仍是检测IgG。
免疫学检查(3)
旋毛虫和旋毛虫病
⒈旋毛虫形态 ⒉旋毛虫生活史特点 ⒊旋毛虫病的病原学诊断 ⒋旋毛虫病治疗 ⒌旋毛虫病的预防
成虫形态
成虫形态
形状:微小,细线状,乳白色,表皮光滑,头端较尾 端稍细
大小:雄虫为 (1.0-1.8)mmx(0.030.05)mm, 雌虫为(2.5-3.5)mmXO.5mm
咽管:体长的1/3-1/2 杆状体: 咽管后段的背面有50个左右单层串珠状杆
囊包
•
成熟幼虫卷曲于横纹肌内的梭形囊包中。
囊包大小为
(0.25~0.5)mmX(0.21~0.42)mm;
其长轴与横纹肌纤维平行排列。一个
囊包内通常含有1~2条幼虫,也可多达
6~7条。囊包壁厚,分内外两层,内厚
外薄是成肌细胞退变及结缔组织增生的
产物
旋毛虫囊包内的幼虫抵抗力
⒈耐低温 旋毛虫囊包内的幼虫耐低温,在一15℃ 下可存活20天,在一12℃时可存活57天,腐肉中 可存活2~3个月。在我国长春市曾发生一起9人因 摄入室外冰冻(一l5℃~一22℃)保存11~33天的狗 肉而患旋毛虫病。乡土旋毛虫对低温的抵抗力特 别強,在一18℃可存活4年,在一20℃可存活20 个月。
细胞组成的杆状体, 杆细胞分泌物经小管排入咽管 腔,具有消化功能和抗原性。
卵胎生:子宫后段充满虫卵,近阴门处已有发育成熟 的幼虫,成熟幼虫自阴门排出。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旋毛虫、丝虫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四、致
相关因素:
食入囊包的多少 幼虫的活力
病
幼虫的侵犯部位 宿主的功能状态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成。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旋毛虫幼虫囊包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 钻入肠粘膜发育后再返回肠腔)
脱囊幼虫
( 肠腔内 )
成 虫
( 产出)
( 被另一宿主食入)
幼虫囊包
( 肌肉等组织内 ) ( 至横纹肌内发育) ( 随血流至全身)
新生幼虫
( 侵入小肠 ) ( 小L\小V )
Lu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美蓝染色图片
未染色和部分染色-美蓝染色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T1肌幼虫常温下(25℃) 形态观察(100×)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LuoChao,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School of medicine,Xianning University
旋毛虫

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同蛔虫,常与蛔虫感染并 存,但感染率一般低于蛔虫。
六 防 治
同蛔虫
2.流行因素:
宿主广泛
动物之间的传播是由于相互残食形成的 “食物链”——成为人类感染的自然疫源。 人感染主要是食入含旋毛虫幼虫囊包的 生或半生的猪肉及其它动物肉类,猪 是人类感染旋毛虫的主要传染源。
囊包抵抗力强
猪肉中的囊包在-15℃下贮存20天才死; 在-12℃可保存生活力达57天;北极熊中的幼 虫在-15℃下冰冻12个月后还能存活并具感染 力;囊包在腐肉中可存活100天左右。熏烤、 腌制及曝晒等常不能杀死深部肌肉中的囊包, 加热至100℃即可杀死。
男,4岁。因稽留热3天,头痛、呕吐、 抽搐1天就诊。病儿呈昏迷状,脑膜刺激 征阳性。初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后14 小时死于呼吸衰竭。死后检查脑脊液,发 现旋毛虫幼虫。向家长追问病史,病前1 周曾食大量烤肉串。病儿之兄亦同食肉串, 18天后发热、肌肉痛,血嗜酸性粒细胞增 加,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诊为旋毛虫病, 经治疗而愈。
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引起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一 形态
1.成虫:
♀:3~4㎜
♂:1.4~1.6㎜
2.幼虫囊包:0.25~0.5×0.21~0.42㎜
二 生活史
幼虫 囊包
宿主吞食 侵入肠粘膜,24h后回到肠腔 (4次蜕皮) 48h后 (十二指肠)
幼虫
成虫
(交配)
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无肌痛。个别重 症感染可累及肺部及中枢神经系统。
四诊 断
病史询问 : 临床特点:发热、肌痛或乏力、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
1.病原诊断:确诊
活检法
旋毛虫的生活史

旋毛虫的生活史
旋毛虫是一种微小而神奇的生物,它们生活在水中,常常被人们忽视。
然而,
它们的生活史却是如此精彩和令人惊叹。
旋毛虫的生命周期从卵开始。
雌性旋毛虫在水中产下卵,这些卵在水中漂浮,
等待着孵化。
一旦卵孵化,就会出现一个微小的幼虫,它们会在水中游动,寻找适合的环境生长。
幼虫长大后,它们会开始寻找一个固定的地方,如水草或其他水生植物的表面,然后开始进行蜕皮。
这个过程被称为蜕皮期,它标志着幼虫进入了成虫阶段。
成虫的旋毛虫有着独特的外形,它们身体细长,表面布满了微小的毛发,这也是它们得名的原因。
成虫的旋毛虫开始寻找伴侣,进行交配。
交配完成后,雌性旋毛虫会产下新的卵,这样循环就会继续下去。
旋毛虫的生命周期虽然短暂,但却是如此精彩和奇妙。
旋毛虫在水中的生活史是如此丰富多彩,它们在水中穿梭,寻找食物,进行繁殖,生命的循环在水中静静地进行着。
我们或许很少留意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却在水中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来关注这些微小而美丽的生物,它们的生活史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
启发和感悟。
愿我们能够更加珍惜和保护这片美丽的水域,让旋毛虫的生活史继续在水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