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旋毛虫病主要检验要点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与防控分析

现代生猪养殖业不断向前推进,养殖密度增加背景之下,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呈现逐渐升高的态势,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
落实生猪检疫检验工作,尤其是落实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能够帮助基层兽医人员及时发现患病猪,及时处置患病情况,将各类疾病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少程度。
猪旋毛虫病是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法定检疫的对象,该种疾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生猪在未屠宰之前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特征,只有在屠宰之后才会表现出明显的肌肉组织病变。
所以为了保证生猪产品的安全性,一定要落实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制度,并构建完善的防控措施,降低该种疾病对生猪养殖业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本文主要对猪旋毛虫病流行特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明确了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方案,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旋毛虫病是生猪养殖领域比较常见的一类体内寄生虫病,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却有一定的隐蔽性,不仅可以感染猪,还可以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对人畜构成的威胁较大。
猪旋毛虫病主要是由旋毛虫寄生在生猪的横纹肌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疾病,除了危害猪之外还可以危害狗、猫、鼠、兔、狼等多种牲畜类的动物,同时也会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对人畜造成的危害极大。
当前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密度增加背景下旋毛虫病的危害呈现逐渐加重的态势,如若没有做出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该种疾病的流行特征,经常会造成带病的生猪进入到屠宰环节。
生猪屠宰检疫期间如果不能够严格落实同步屠宰检疫制度,没有及时发现带病的猪肉制品就会造成患病猪肉制品在市场中流,通危及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对此就需要提高对该种疾病危害性的认知,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
一、流行病学1、寄生虫特征猪旋毛虫又被称为长旋毛虫,该种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终末宿主的小肠道中,虫体头细尾端较粗。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猪旋毛虫病的概述猪旋毛虫病,又称为弯曲线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猪的肠道内的旋毛虫引起的疾病。
这种病在猪圈中比较常见,特别是在饲养条件不佳、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更容易发生。
病原体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环境中的旋毛虫卵感染猪只。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消瘦、厌食、腹泻、粪便中有黄色或血丝等。
毛细血管扩张和腹泻会导致患猪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
为了及时诊断和治疗猪旋毛虫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粪便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猪粪便中是否有旋毛虫卵和幼虫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旋毛虫病的传播,首先要加强猪圈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保持圈舍干燥通风。
要注重饲料和水源的卫生,避免受污染。
接种预防疫苗也是预防猪旋毛虫病的重要手段。
猪旋毛虫病的发生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及时诊断和预防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猪圈卫生管理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控制猪旋毛虫病的发生,保障猪只健康生长。
2. 正文2.1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被感染猪肉或接触被感染猪的粪便传播。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消化道症状:感染猪旋毛虫后,猪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这些症状会导致猪体重下降,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2. 营养不良:由于猪旋毛虫寄生在小肠内,会影响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猪出现营养不良症状,包括贫血、营养不良性腹泻等。
3. 免疫系统受损:猪旋毛虫病会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受损,增加其对其他疾病的感染风险。
猪体弱后,生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4. 行为异常:感染猪旋毛虫的猪可能会表现出行为异常,如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消化道症状、营养不良、免疫系统受损和行为异常等方面,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及时发现并治疗猪旋毛虫病至关重要。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多发生于猪群中,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呼吸急促、发病时可有咳嗽、喘息、流涕、流浆等呼吸道症状。
本文将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临床症状:
1、精神不振:感染初期,猪群精神状态较差,显得比较懒散,不愿意活动,缺乏精神。
2、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患病猪表现出食欲不振,拒绝进食,从而导致其体重迅速下降。
严重者可导致瘦体质。
3、呼吸急促:猪在感染后呼吸急促,因为感染后引起阻塞和刺激呼吸道黏膜。
4、呼吸道症状:发病时猪可表现出咳嗽、喘息、流涕、流浆等呼吸道症状。
实验室检查:
1、粪便、呼吸道标本检查:采集患病猪的粪便、呼吸道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检测猪旋毛虫卵和成虫。
2、血清学诊断:采集患病猪的血清,进行血清学诊断,检测猪旋毛虫抗体。
防治措施:
1、消毒:定期对猪圈地面、墙壁、水源进行彻底消毒,消灭室内和外环境中的寄生虫和病毒。
2、改善环境: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和管理制度,避免猪群过度密集、通风不良等。
3、使用药物:可使用愈创木酚、氯霉素等药物,对患病猪进行治疗。
4、疫苗预防:猪旋毛虫病开发疫苗,加强猪群的免疫力,提高猪的抵抗力,是杜绝猪旋毛虫病的重要措施。
总之,猪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临床表现多样,正确诊断病情能够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及无害化处理 - 养猪技术

近年来畜牧业已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突破口。
猪旋毛虫作为猪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
猪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寄生有旋毛虫而导致,幼虫通常在横纹肌内寄生,成虫在肠管内寄生。
猪、野猪、鼠类、猫、犬、狼、狐狸以及人类等都能够感染该病。
如果人们食入生的或者没有彻底煮熟的寄生有旋毛虫包囊的猪肉就会发病而死亡,因此在猪肉检疫时要加强谨防。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旋毛虫病的危害猪旋毛虫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1、危害对猪的危害。
猪对旋毛虫的耐受力较大,感染虫体后往往会导致肌肉浮现病变,但临床上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主要是机体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症状严重,可能使病猪呼吸和吞咽艰难,发出嘶哑叫声,往往卧地,拒绝走动,还会导致贫血和局部发生水肿。
对养殖业的危害。
该病会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这是由于人们食入寄生有旋毛虫的猪肉后很大程度上可能发生感染,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强制将感染该病的猪销毁,发病死亡猪基本上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严重伤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其积极性。
2、病原形态特征。
旋毛虫是毛形科、毛形属,多种动物和人都能够感染。
成虫为白色,虫体细小,呈线形,肉眼往往很难发现。
虫体前部较稀,食道部位于该处。
虫体后部相对较粗,繁殖器官和肠管位于该处,后部长度基本上占虫体的一多半。
虫体前部 (食道部) 的中央即为阴门。
虫体繁殖为胎生。
肌肉内寄生的旋毛虫具有非常强的反抗力,在零下12℃的低温环境下能够生存 57 天摆布。
发育过程。
幼虫与成虫普通在同一宿主体内寄生,宿主先是作为终末宿主,之后作为中间宿主。
宿主由于食入的动物肌肉内存在包囊幼虫而发生感染。
包囊进入宿主的胃内会释放出幼虫,并在空肠和十二指肠内逐渐性成熟变成旋毛虫成虫。
雌雄虫体交配后,雄虫会很快死亡。
雌虫产出的幼虫通过肠系淋巴结侵入到胸导管,再进入到右心室,经由肺脏进入体循环,随着血液循环挪移到全身各处,但惟独进入横纹肌纤维内才干够继续发育。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旋毛虫引起的猪类寄生虫病,主要感染猪的消化道。
该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如下:
临床症状:
1. 消瘦:猪感染旋毛虫后,会出现明显的消瘦现象,虽然摄食量正常,但无法充分吸收养分。
2. 消化不良:患病猪出现腹泻、稀便、粪便颜色异常,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退。
3. 发热:感染旋毛虫后,猪体内产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体温升高。
4. 贫血:饲养猪长期受到重度感染,会导致贫血现象,表现为眼球及黏膜苍白。
实验室检查:
1. 粪便检查:通过直接检查猪的粪便样本,可以观察到旋毛虫的卵囊、囊侧人幼虫等。
2. 血液检查:检查猪的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现象。
防治措施:
1. 清洁环境:保持猪圈干净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及污物,消灭病原体的繁殖环境。
2. 对猪圈进行药物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猪舍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3. 药物治疗:对患病猪进行抗旋毛虫药物的治疗,如多滴松、伊维菌素等。
4. 合理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喂,保证猪的营养供给。
5. 定期检查:定期对猪进行粪便检查,早期发现感染旋毛虫的猪,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上为猪旋毛虫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的介绍。
在我们的努力下,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摘要】猪旋毛虫病是由猪体内寄生的旋毛虫引起的传染病。
临床症状包括毛发干枯、皮肤瘙痒、贫血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测和血液检查确定病情。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驱虫、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等。
猪旋毛虫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可通过预防措施减少疫情发生,提高猪的生长率和免疫力,保障猪的健康。
对于养殖业来说,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加强对猪旋毛虫病的防治意识,对猪养殖行业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猪旋毛虫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防治措施、防治重要性1. 引言1.1 猪旋毛虫病的概述猪旋毛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猪体内的旋毛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只的小肠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养猪密集的地区更为常见。
猪旋毛虫病对猪只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猪只死亡。
猪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猪只摄入被污染的饲料或水源引起的。
感染后,旋毛虫寄生在猪只的小肠内,吸取宿主的营养,导致猪只出现消瘦、腹泻、贫血等临床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猪旋毛虫病会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旋毛虫病的发生,养殖户需要密切关注猪只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排虫治疗,并确保饲料和水源的卫生安全。
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猪旋毛虫病的发生率。
只有在养殖环节全面加强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旋毛虫病的传播,确保猪只健康生长。
2. 正文2.1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是猪旋毛虫病的主要表现之一,猪群中患病猪只常出现以下症状:1. 消瘦:患病猪只出现明显的消瘦现象,体重迅速减轻。
2. 腹泻:病猪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排泄物异常稀薄,带有黏液和血液。
3. 贫血:患病猪只呈现贫血状态,黏膜发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4. 发热:病猪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伴有精神不振等。
5. 萎靡不振:患猪精神萎靡,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毛色晦暗。
6. 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猪只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方法及处理

加 。同时 , 应保证母猪适 当的运动 、 日光浴 , 促使母
猪 生理功 能正 常运转 , 以治疗本病时 , . 应抓住用
21 00年 第 5期
静 嗣毽鍪圈豳 ・
・ 静
养 猪
端 旋 毛 虫 高 的 捡 疚 法 & 处 理
赵 照 兴
( 江省杭 州 市余杭 区畜 牧兽 医局 。杭 州 浙 3 1 0) 1 10
DO 1 03 6 / . : .9 9J I 1 SSN.6 1 6 2 .0 0.50 4 1 7 - 0 72 1 0 .7
猪旋毛虫病属国家二类动物疫病 , 由于旋 毛 是 虫的幼虫或成虫寄生所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 畜共 患寄生 虫病 ,人和其它 10多种 动物均可感染此 0 病, 因此猪旋毛虫病是猪肉 E常食 品卫生检验检疫 t
在 肉 样 上 顺 肌 纤 维 方 向剪 取 2 4块 米 粒 大 小 的 肉
猪旋 毛虫 病 是一 种 自然 疫 源性 疾 病 , 成 虫 细 其 小, 肉眼几乎很难看清楚 , 雌雄异体 , 寄生于宿主肠 内 , 肠 旋 毛虫 ; 虫 寄生 于 宿主 横纹 肌 细胞 内 , 称 幼 称
粒, 制成肌 肉压片 , 在低倍显微镜 (0— 0 ) 2 5 倍 下镜 检, 观察有无包囊和尚未形成包囊的幼虫。 4 宰 后病 理变 化 患旋 毛虫病的寄生部位肌肉发生变性 , 肌纤维 肿胀甚至坏死 , 横纹消失 , 肌间结缔组织增生。
巢 、 宫、 子 阴道 和 外 阴 中发 挥 的作用 。蛇床 子 、 母 益
其各种生殖器官及腺体重新分泌促性腺激素 , 提高 血液 中荷尔蒙的水平。治疗时中西药同时使用 , 并
结合适 当的运动、 光浴。 日
32 治疗 方法 .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猪旋毛虫病概述猪旋毛虫病,又称猪围口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由旋毛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引起。
病原体为猪围口虫,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即受感染的猪排泄的寄生虫卵随粪便排出,再通过食入被感染的粪便或含有寄生虫卵的食物而传播给健康猪。
猪旋毛虫病在猪群中易造成传染,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毛色暗淡、腹泻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主要通过粪便检查或肠道内容物检查来确认诊断,检测旋毛虫卵或成虫,以及寄生虫相关抗体等指标。
为了有效防治猪旋毛虫病,需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清洁饮水、定期消毒猪舍环境、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合理使用驱虫药物等措施。
对猪旋毛虫病有充分的认识,可以帮助养殖户及兽医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证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1.2 病原体及传播途径猪旋毛虫病的病原体是猪旋毛虫,属于原生动物门旋毛虫纲的一种寄生虫。
猪旋毛虫成虫生活在猪的小肠内,产生卵囊排入猪粪中,通过粪口传播给猪。
在环境中,卵囊中的幼虫经历不同阶段的发育,直至孵化为具有感染性的囊虫。
猪主要通过摄入含有囊虫的饲料或水源感染猪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也可通过直接摄食感染者粪便或受感染野生动物的粪便传播。
在养殖场环境中,粪便的不及时清理、饲料和水污染、饲养密度过大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猪旋毛虫病的传播。
加强养殖管理、定期清理环境、避免粪便污染等措施是预防猪旋毛虫病传播的关键措施。
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对病情的控制也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猪旋毛虫病病原体及传播途径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传播,保障猪群的健康。
2. 正文2.1 临床症状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猪体质虚弱、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贫血、腹泻等症状。
猪在感染猪旋毛虫后会出现消瘦和萎缩的情况,体重明显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容易疲劳,食欲明显减退,严重时甚至拒食。
猪旋毛虫病还会导致猪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其他疾病,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旋毛虫病主要检验要点
猪旋毛虫检验一般在生猪宰杀后同步检验进行,检验时必须在有充足的光源、专门的检验设备和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同时必须有足够的人员满足与屠宰生产线同步同速进行检验。
因此,良好的组织管理是猪旋毛虫检验的必要保障。
样品采取与送检
采集。
猪宰后检验采取左右膈肌脚各30克(膈肌脚难以取得时可取膈肌、腹斜肌等)。
采样时一般在开膛后去白内脏后与红内脏前进行,采样人一手拿钩一手拿刀,用钩子钩住膈肌脚,用刀在钩住的膈肌脚周围划割,把膈肌脚采下。
编号。
结合生产速度采用整十或整五的编号方式,将样品编上与胴体相同的号码,便于送检。
送检。
根据生产速度,合理使用采样盘或传送带等方式,把样品迅速送至旋毛虫检验室进行检验。
结果报送。
对旋检结果及时传递给复检(或终检)人员,及时对屠宰生猪进行综合判定。
猪旋毛虫的实验室检验要点
视检。
将膈肌的肌膜和脂肪撕去,纵向拉平膈肌,在充足的光线下,肉眼观察表面有无针尖大半透明隆起的乳白色或灰白色小点,然后再剪开肉样深部进行观察。
镜检。
从左右膈肌脚不同部位,顺肌纤维方向剪取米粒大小的24个肉粒,其中视检到的小白点必须剪下。
将肉粒均匀放在旋毛虫压片器中,排成两行,每行12粒,压薄镜检。
如用载玻片代替,24个肉粒需要4块载玻片,肉粒放好后用手压紧两玻片,两端用橡皮圈缠牢,将肉粒压薄。
将制好的压片置于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逐个检查肉粒。
判定。
肌纤维间已形成包囊的旋毛虫,多呈梭形、椭圆形,包囊中虫体弯曲呈螺旋状。
肌纤维间钙化的旋毛虫,则囊内有多少不一、浓度不均匀的黑色末状或块状钙化物。
钙化的包囊,滴加盐酸将钙盐溶解后,可以见到虫体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