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

合集下载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方法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方法

d o i:10.19369/j.c n k i.2095-9737.2016.07.134猪旋毛虫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方法吴立章(黑龙江省依兰县团山子乡畜牧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4800)摘要:旋毛虫病是由于哺乳动物肠道内寄生有旋毛线虫成虫以及肌肉组织中寄生有幼虫等导致,基本上任何哺乳动物都能够感染该病,特别是肉食性动物较多。

在家畜中,除犬和猫之外,猪具有最高的发病率。

另外,如果人们生食或食入半熟的寄生有旋毛虫包囊的猪肉等也会发生感染,因此日常要加强防治。

关键词:猪;旋毛虫病;流行病学;临床诊断;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141-011 病原学旋毛形线虫是该病的病原,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毛首目毛形科。

正常情况下,旋毛虫主要是经由“猪-人”进行传染,且虫体整个生活史不仅能够在同一个宿主体内进行,也能够寄生在不同宿主间。

一般猪只食入寄生有活动幼虫的饲料或者饮水后,幼虫一般在胃内脱囊移出,并移行到小肠内寄生,经过40h左右就能够发育成成虫。

成虫通过交配,会钻入到肠腺和淋巴间隙,再经过7~10天雌虫则产出幼虫。

一条雌虫能够在肠内生存6星期,而其产出的幼虫数量能够达到1500条左右。

大部分产出的幼虫会进入到黏膜下的微血管,并通过血液循环侵入到横纹肌,包括骨骼肌和心肌,并在此处发育变成感染性幼虫。

感染性幼虫体外通常包裹层结缔组织,形成包囊。

如果这种活的幼虫又被其他哺乳动物宿主或者人类食入,则会重新开始又一次的生活循环。

2 流行病学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另外鼠、猫、犬也可作为重要传染源,其中导致人类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

猪只主要是由于食入体内寄生有旋毛虫的老鼠而感染虫体。

鼠类是杂食动物,往往相互残食,只要体内侵入旋毛虫就会在鼠群中长时间造成水平感染,污染环境,从而发生交叉感染。

人类感染该病通常是由于生食或者食入未熟透的肉类而导致。

旋毛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旋毛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旋毛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恶心与呕吐、腹泻、水肿、腹痛、便秘、胃肠道症状、嗜酸细胞增加、肌痛、消瘦、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热伴有皮疹
潜伏期2~45天,多为10~15天,潜伏期长短与病情轻重呈负相关。

临床症状轻重则与感染虫量呈正相关。

1.早期相当于成虫在小肠阶段。

可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通常轻而暂短。

2.
急性期幼虫移行时期。

病多急起。

主要表现有发热、水肿、皮疹、肌痛等。

发热多伴畏寒、以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为常见,多在38~40℃之间,持续2周,重者最长可达8周。

发热同时,约80%患者出现水肿,主要发生在眼睑、颜面、眼结合膜,重者可有下肢或全身水肿。

进展迅速为其特点。

多持续1周左右。

皮疹多与发热同时出现,好发于背、胸、四肢等部位。

疹形可为斑丘疹、猩红热样疹或出血疹等。

全身肌肉疼痛甚剧。

多与发热同时或继发热、水肿之后出现,伴压痛与显着乏力。

皮肤呈肿胀硬结感。

重症患者常感咀嚼、吞咽、呼吸、眼球活动时疼痛。

此外,累及咽喉可有吞咽困难和喑哑;累及心肌可出现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奔马律和心功能不全等;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常表现为头痛、脑膜刺激征,甚而抽搐、昏迷、瘫痪等;肺部病变可导致咳嗽和肺部啰音;眼部症状常失明、视力模糊和复视等。

3.
恢复期随着肌肉中包囊形成,急性炎症消退,全身性症状如发热、水肿和肌痛逐渐减轻。

患者显着消瘦,乏力,肌痛和硬结仍可持续数月。

最终因包囊壁钙化及幼虫死亡而症状完全消失。

严重病例呈恶病质状态,因虚脱、毒血症或心肌炎而死亡。

旋毛虫的检测实训报告

旋毛虫的检测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旋毛虫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感染动物,也可感染人类。

人类感染旋毛虫主要是由于食用了未煮熟的含有旋毛虫幼虫的肉类。

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对旋毛虫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本实训旨在通过学习旋毛虫的检测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病原体检测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旋毛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2. 掌握旋毛虫的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病原体检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实训内容1. 旋毛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旋毛虫是一种线形动物,成虫寄生在宿主的肠道内,幼虫则寄生在宿主的肌肉组织中。

旋毛虫的感染周期包括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虫卵在宿主肠道内孵化成幼虫,幼虫穿过肠道壁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到达肌肉组织形成囊包。

旋毛虫的感染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含有旋毛虫幼虫的肉类。

2. 旋毛虫的检测方法(1)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是旋毛虫检测的传统方法,主要检测肌肉组织中的旋毛虫囊包。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取适量肌肉组织样本,用生理盐水浸泡,去除多余水分。

② 将肌肉组织样本切成薄片,放入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③ 在显微镜下观察,寻找旋毛虫囊包。

(2)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检测旋毛虫感染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取患者血清样本,进行ELISA或IFA检测。

② 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表明患者感染了旋毛虫。

(3)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检测旋毛虫的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提取旋毛虫DNA。

② 进行PCR扩增,检测旋毛虫DNA。

③ 结果显示阳性,表明样本中存在旋毛虫。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成功地在肌肉组织样本中发现了旋毛虫囊包,证实了样本中存在旋毛虫。

狗旋毛虫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狗旋毛虫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狗旋毛虫病症状及治疗方法狗旋毛虫广泛地寄生于人、狗、猪、猫、鼠等多种动物体内,而狗又有吃动物尸体或粪便的习性,故感染机会多。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狗旋毛虫病的症状与如何治疗。

1、狗旋毛虫的症状
病狗在肠旋毛虫期可呈现体温升高,下痢、便血,有时呕吐,食欲不振,迅速消瘦,15天左右死亡或转为慢性。

感染后,由于幼虫进入肌肉而发生急性肌炎、发热和肌肉触痛,有时出现吞咽、咀嚼和运动步履困难,或眼睑水肿,一个多月后症状逐渐消失,成为长期带虫者。

2、狗旋毛虫的防治
狗的旋毛虫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试用丙硫咪唑或噻苯咪唑治疗,每日25 - 40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口服,5-7日为一疗程,能驱杀成虫及肌肉内幼虫。

3、狗旋毛虫预防方法
搞好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动物尸体烧毁或深埋。

喂狗的肉必须
经煮沸消毒,预防该病发生。

4、狗旋毛虫的生活史
旋毛虫寄生于横纹肌中,长达115毫米,形成包囊,包囊由内外两层构成,虫体蜷曲在包囊内。

动物采食含有活的幼虫肌肉后,幼虫在胃内破囊而出,在小肠内经40小时发育为成虫,经7-10天产出幼虫。

1条雌虫约能生活6周,产出幼虫可达1 500条左右。

旋毛虫对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很强,据实验,在低温- 12℃可存活75天,高温达70℃左右才能杀死幼虫,腐烂肉内旋毛虫可存活125天。

由于狗的活动范围广,吃到动物尸体机会多,对动物粪便的嗜食性较强,许多地区旋毛虫感染率在50%以上。

旋毛虫病肉品检验技术

旋毛虫病肉品检验技术

旋⽑⾍病⾁品检验技术旋⽑⾍病⾁品检验技术旋⽑⾍病是重要的⼈畜共患寄⽣⾍病,它是由⽑形科的旋⽑形线⾍(Trichinella spiralis)成⾍寄⽣于肠管,幼⾍寄⽣于横纹肌所引起的。

该病流⾏于哺乳类动物间,鸟类可实验感染。

⼈若摄⾷了⽣的或未煮熟的含旋⽑⾍包囊的猪⾁可感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发热、肌痛、⽔肿和⾎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故⾁品卫⽣检验中将旋⽑⾍列为⾸要项⽬。

旋⽑⾍病的⾁品检验是⽣猪屠宰检疫中的⼀项重要内容,通过该项检验可以检出感染旋⽑⾍的猪只。

对于杜绝病猪⾁流⼊⾁品市场,有着重要的作⽤。

⼀、实验⽬的及要求1.掌握肌⾁旋⽑⾍压⽚镜检法、消化法的操作⽅法。

2.了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法。

3.掌握旋⽑⾍病⾁的处理⽅法。

⼆、实验器材(⼀)旋⽑⾍压⽚镜检法1.材料:被检⾁品。

2.器材:载玻⽚,剪⼑,镊⼦,天平,显微镜。

3.试剂:50%⽢油⽔溶液,10%稀盐酸。

(⼆)旋⽑⾍集样消化法1.材料:被检⾁品。

2.器材:组织捣碎机,采样盘,磁⼒加热搅拌器,圆盘转动式计数镜检台,集⾍器,载玻⽚,表⾯⽫,烧杯,剪⼑,镊⼦,天平,温度计,显微镜。

3.试剂:0.04%胃蛋⽩酶溶液,盐酸。

(三)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材料:被检⾁品。

2.器材:滤纸⽚,玻璃瓶,剪⼑,酶标测定仪,反应板,加样器。

3.试剂:(1)阳性⾎清,阴性⾎清;(2)旋⽑⾍抗原;(3)酶标抗体(⼜称酶结合物、酶标记免疫球蛋⽩);(4)包被液:Na2CO3 1.59g、NaN3 0.2g、NaHCO3 2.93g,⽤蒸馏⽔加⾄1000ml,调整pH为9.6。

放4℃冰箱中保存备⽤。

(5)洗涤液:NaCl 8.9g、Tween-20 0.5g、KH2PO4 0.2g、NaN3 0.2g、Na2HPO4·12H2O 2.9g、KCl 0.2g,⽤蒸馏⽔加⾄1000ml,调整pH为7.4。

(6)底物溶液(OPD-H2O2):称取邻苯⼆胺40mg,溶解于100ml pH5.0磷酸-柠檬酸缓冲液(0.1M 柠檬酸24.3m1,加0.2M NaH2PO4 25.7ml,加⽔50ml)中,然后加30%过氧化氢0.15ml,现配现⽤。

旋毛虫病的流行、诊断和治疗

旋毛虫病的流行、诊断和治疗

七、防治
1.预防
1)讲究个人饮食卫生,不吃生的或半生 熟的肉类
2)加强肉类和食品卫生管理 3)改善养猪方法, 提倡圈养 4)查治牲畜,以减少传染源 5)捕杀鼠类,防止猪鼠间的相互感染
Hale Waihona Puke .治疗首选药物---丙硫咪唑(阿苯达唑、肠虫清) 不仅能驱除肠内早期幼虫,还能杀死 成虫、移行幼虫和肌肉中的幼虫
甲苯咪唑和噻苯咪唑
三、流行
1)旋毛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 2)猪、狗、羊、牛、鼠等120多种哺乳动物
有自然感染
(动物之间相互残食 “食物链” 自然疫源)
3)人旋毛虫病与猪的关系密切 4)猪的感染主要是由于吞食含有旋毛虫幼虫
囊包的肉屑、鼠类或污染的食料
5)我国除上海、海南和台湾外的省区均有猪感染旋 毛虫的报道,其中西南、中原及东北地区猪的旋毛 虫感染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河南个别乡村 的感染率高达50.2%。
六、诊 断
1.询问病人有无食入过生肉或未熟肉的病史 2.病原诊断 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
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有无幼虫及囊包。如果患者 尚有吃剩的肉,亦可用同法检查,以资佐证。但阳 性检出率仅50%。 3.免疫诊断 旋毛虫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血清学方法可协助 诊断。ELSIA: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四、致病
旋毛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其致病作 用与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活力和侵犯部位以及人 体对旋毛虫的免疫力等诸多因素有关。
致病过程可分为连续的三个过程 侵入期 幼虫移行期 囊包形成期
五、临床表现
1.潜伏期:1~2周,短者7h,长者40d 2.早期:肠炎症状 3.急性期:幼虫移行所致,主要表现中毒过敏 (全身性水肿,过敏性皮疹等) 4.恢复期:急性期的一些症状逐渐消退,但重 者可死亡

(培训班)旋毛虫课件

(培训班)旋毛虫课件
旋毛虫课件
目录
• 旋毛虫简介 • 旋毛虫对人体的危害 • 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 • 旋毛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 旋毛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1
旋毛虫简介
旋毛虫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旋毛虫成虫
成虫寄生在肠内,外观呈 细长状,大约2-3毫米长, 白色半透明。
旋毛虫幼虫
幼虫称为囊包幼虫,呈囊 状,约0.5毫米大小,肉眼 不易观察。
疫情追踪
对确诊病例进行追踪调查,了解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为防控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
虫幼虫的感染 阶段,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约0.2-0.4毫米,囊内 含有幼虫囊包。
旋毛虫的生活史
感染阶段
宿主摄入含有感染期幼虫的肉类 后,幼虫在肠道内脱囊而出,进 入血液并随血流到达全身各组织
器官。
发育阶段
幼虫在组织器官内发育为成虫,并 产卵繁殖。
感染期幼虫
感染期幼虫在肠道内形成包囊,随 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
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和实验 室检测等方法,了解旋毛虫病的
流行情况。
调查内容
收集病例资料、流行病学史、临 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
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调查目的
了解旋毛虫病的分布范围、感染 人数、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等, 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特点
05
旋毛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 施
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对象
针对大众、食品从业人员、学生等不同群体开展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内容
普及旋毛虫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提高公众对 旋毛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宣传教育方式

屠宰场对鲜猪肉旋毛虫病的镜检与处理方法

屠宰场对鲜猪肉旋毛虫病的镜检与处理方法

养猪一点通EASY SKILL屠宰场对鲜猪肉旋毛虫病的镜检与处理方法蒋维政(广西全州县石塘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全州 541504)旋毛虫病是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疾病,多种动物例如肉食兽、草食兽、杂食兽以及家禽等都能感染。

因此,对屠宰场鲜猪肉进行正确规范的旋毛虫病检验工作越来越显重要,本文对鲜猪肉旋毛虫病的显微镜检验方法及处理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1 旋毛虫病的感染过程旋毛虫的成虫见于人类、猪、大鼠、熊和许多其他食肉动物的小肠内。

食入含有活虫的不熟的肉类以后,肌肉中的旋毛虫包囊被消化,幼虫于十二指肠或空肠释出,在感染后30~40 h就能发育性成熟进行交配,感染后4~7 d雌虫开始排出幼虫。

有些幼虫入侵肠黏膜的乳糜管、淋巴管、静脉等移行到达全身横纹肌,猪以膈肌和舌肌为主,马以舌肌和咬肌为主。

2 旋毛虫及其毒素的降解1)虫体寄生的肌纤维及其周围的肌纤维发生变性。

2)因旋毛虫寄生发生死亡的动物和人的身体内发生许多病理变化,实质器官与脂肪发生变性、出血,出现大叶性肺炎、心包炎等。

3)将严重感染旋毛虫的肌肉经高温处理杀死虫体后喂狗或猫,狗或猫仍然发病或死亡,体内器官变性,病变严重,原因是虽然高温能杀死虫体,但不能降解其毒素。

3 新鲜猪肉旋毛虫镜检法3.1 采样每头猪的左右膈肌脚各取一块肉样,每块肉样的重量在30~50 g之间,且与胴体标记同一号码,依次排列在采样盘中,固定肌样位置,确保肌样号码不会弄错。

3.2 肉眼检查膈肌样品在进行显微镜检查之前,由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撕去肌膜作肉眼观察,检查有无可疑白色小点,可以提高检出率。

若发现肌肉表面有旋毛虫或住肉孢子虫白色椭圆形细小白点后,应有目的地剪取肌样进行检查。

3.3 压片肉眼检查后,在肉样上顺着肌纤维方向用弯曲的外科剪刀剪取24颗米粒大小的肉粒(左右膈肌脚各12粒),在一块5 mm厚的载玻片上排成2排,再覆盖1块盖玻片,加压制成压片,压片厚度应能透过玻璃看清报纸上的小字,每个玻片只允许检查1头猪的肌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某学院学生于1998年10月1日从市场购瘦猪肉2.6Kg,切 成0.5cm厚肉块,炭火烤吃,49人食用,从10月18日至11月3日 先后有19人发病。49人中,吃肉串10块以上者10人,均发病, 吃6-10块者11人,9人发病,吃肉串少于6块的28人未发病。 临床表现:轻型8例,体温37-38.5ºC左右,热程一周,腓肠 肌疼痛较轻;中型4例,体温38.5-39ºC左右,热程超过一周, 腓肠肌疼痛明显;重型7例,体温高于39ºC,热程超过一周,全 身肌肉疼痛,心悸、胸闷、脉缓,5例有烦躁、头痛、表情淡漠、 嗜睡等表现。 血象:嗜酸性粒细胞超过6%。测定19例病人24h尿肌酸含量, 15例均有升高,4例腓肠肌活检,1例中找到旋毛虫囊包。19例 血清旋毛虫抗体均为阳性。
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为囊包幼虫,同时导致血管炎和肌炎的 过程。 因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肌肉,又称肌肉期。 感染后7-11天。 致病机理:幼虫移行时机械性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用,引起所经之处 组织的炎症反应。
临床症状:幼虫移行期
肌肉症状:两周至两月 全身变态反应症状 肌肉酸痛,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 重症:心肌炎,脑炎,肺炎
生活史
感染动物:人,猪,犬,猫,鼠,狐等120多种哺乳动物。 寄生部位:肠道和横纹肌。 生活史: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 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
动物含幼虫肌肉,胃内破囊→小肠经40h
雄虫死亡,雌虫,可活6周
→成虫交配,
→黏膜深部肠腺约3d后,产幼虫, 1500个/条,粪便→淋巴管血液循环,全身→横纹肌膈肌、舌 肌、喉部肌肉、眼肌、咬肌、肋间肌等→继续发育第17-20d,幼 虫盘曲→形成包囊第7-8周,包囊完全形成→感染性幼虫2.5 个盘转,6-9月开始钙化,可活11年→动物误食感染。
旋毛虫 乡土旋毛虫
布氏旋毛虫
米氏旋毛虫
伪旋毛虫
纳氏旋毛虫
巴布亚旋毛虫
津巴布韦旋毛虫
河南猪源株旋毛虫
黑龙江犬源株旋毛虫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
人因摄食生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或其它
动物肉而感染。可引起人死亡。 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旋毛虫检验列为首检项目。
病理特征:急性肌炎,肌肉中出现旋毛虫包囊。 发病动物:人,猪,犬,猫等。 发病特点:全球分布。
不准未经宰后检疫的猪肉上市和销售;感染旋毛虫 的猪肉要坚决销毁,这是预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旋毛虫病的防治
• 3.加强进出口检疫
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增加了旋毛虫病传播的机会。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的增多,每年将有大 量动物肉类进出口。在原无旋毛虫病流行或猪旋毛 虫病已消灭的地区,在进口的感染有旋毛虫的动物 死亡后,如果其尸体未及时销毁,则可输入或重新 导致旋毛虫病的流行。因此,对于进出口的活动物、 肉类及肉类制品均应加强旋毛虫的检疫。
病原
旋毛形线虫(T.spiralis)
部位:成虫寄生于肠道(肠旋毛虫), 幼虫寄生于横纹 肌(肌旋毛虫)。 形态:细小呈毛发状,无色,表皮光滑,前端较细,食道 为列细胞体型,呈串珠状,约为体长的1/3。 雄虫:长1.4~1.6 mm,尾端有泄殖孔,外侧有1对耳状的 交配叶,无交合刺。 雌虫:长3~4mm,阴门位于食道中部,肛门在虫体末端。 幼虫:胎生。刚产出时呈圆柱状,大小约(80~120)微 米×56微米,感染后30天,幼虫长1mm。同时形成包囊。 包囊:呈梭形,长轴与肌纤维平行,内含虫体1~7条。
流行特点
1.感染来源 猪:带虫的鼠类、鼠粪、生泔水、蝇蛆等。 人:生的或半生的猪肉等。 2.传播途径:消化道。
3.易感动物:人,猪,犬,猫,鼠类,狐、狼等。
旋毛虫病的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询问病史:尤其以发热、颜面浮
肿、全身肌痛为主要表现者/胃肠症 状、发热、颜面浮肿伴有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者。
旋毛虫病的诊断
旋毛虫幼虫
旋毛虫成虫:A.雄虫,B.雌虫 从消化的肌肉包囊中获得的旋毛虫幼虫
肌肉中的旋毛虫幼虫、包囊
旋毛虫幼虫,右前腿骨骼肌中的旋毛虫包囊
旋毛虫钻入肠粘膜组织(组织切片)
旋 毛 虫 脱 囊 期 幼 虫 钻 入 肠 粘 膜
旋毛虫幼虫-营养细胞复合体
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的猪肉是人群 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占发病人数 的90%以上。
• (5)酚苯哒唑(Fenbendazole)
治疗
• 阿苯达唑亦称丙硫咪唑,为首选病原治疗药物。
剂量400—500mg,2—3次/d,儿童按20mg/kg/d计 算,疗程5d。副作用仅有头昏、食欲减退等 • 在具体临床治疗中分重度、中轻度、儿童、孕妇 四类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会配合糖皮质激素, 止疼药等 • 在病原治疗时应注意赫氏反应发生,可以小量药 物开始应用或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发展简史
1828年 Peacock 成虫
1835年
1862年 1881年 1937年 1939年
Owen
Friedreich
描述幼虫形态
活体幼虫
成虫、幼虫(厦门猪体内) 秦耀庭 唐仲璋 发现狗和猫感染 鼠体检出 家猫、熊体内检出 人体感染
1950年
1962年 196(8个种+4个基因型)
旋毛虫病的诊断
3、其他检查
幼虫移行期——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 第四周——出现尿肌酸最明显(提示肌肉疾病)
旋毛虫病的防治
• 1.养猪方式的改善 • 猪不要任意放养,应当圈养,管好粪便,保持猪舍
清洁卫生。饲料应加热处理,以防猪吃到含有旋毛
虫的肉屑。 • 2.加强肉类检疫
• 认真贯彻肉品卫生检查制度,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旋毛虫生活史
致病作用
• 致病过程可分为三期
• 侵入期(肠道期):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
育为成虫的过程,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故又称 为肠道期。
临床症状:侵入期
胃肠道症状:一周 • 恶心 • 呕吐 • 腹泻 • 腹痛 • 头痛 • 低热
致病作用
• 致病过程可分为三期
幼虫移行期(急性期):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
旋毛虫病的防治
4.病猪肉的无害化处理
目前,我国对旋毛虫病猪的处理依据是《四部 规程》,实际应用中可用高温、辐射、腌制、冷冻 等方法对病猪肉进行无害化处理。美国、加拿大等 国于18年前采用低温冷冻无害化处理至今。有的学 者建议猪肉一律低温冷冻无害化处理。而高温处理 仍是目前最可靠常用的方法。实际应用中要适当提 高温度,延长加热时间,才能保证肉类的安全性, 肉的中心温度达到70℃,时间10min为宜。
流行病学
2、宿主范围广泛
150多种哺乳动物;
3、传染源
猪是主要传染源;
犬的感染率更高; 鼠旋毛虫感染率高。 自然疫源性;
流行病学
4、传播途径 1)人旋毛虫的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 人通过吃入未煮熟的猪肉或其它肉制品而感染。如腌制、 生肉、剁生、酸肉、过桥米线等。生熟不分。 2)猪旋毛虫的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 猪—猪 猪—鼠 生的废肉屑等喂猪。鼠是猪旋毛 虫病的主要感染来源。 3)犬旋毛虫的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 犬吃动物尸体。 4)野生动物的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 食腐肉。鼠-鼠和 森林型是常见传播类型。
有的可出现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还可表现
肺部局限性和广泛性出血、肺炎、支气管炎、
胸膜炎及心肌炎等。
急性旋毛虫病病人
致病作用
• 致病过程可分为三期
• 成囊期(恢复期):一般在感染后第3周, 急性炎症消退,幼虫周围形成囊包和受 损肌细胞开始出现修复的过程。
– 约感染后4-6周,急性炎症消退,症状逐渐消失,肌肉疼痛 还将继续数月。
旋毛虫病
Trichinelliosis
概述
• 由毛尾目,毛形科,毛形属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已知有100多种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可感染旋毛虫病,包 括肉食兽、杂食兽、啮齿类和人,其中哺乳动物至少 有65种,家畜中主要见于猪和犬。我国云南、西藏、 河南、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福建、甘肃等省 区都有本病流行的报道。其中以东北3省的旋毛虫感染 率最高。
• 1.肉品检验:肌肉活动多的地方寄生最多, 如猪左右膈肌脚:从肉样的不同部位剪取24个 小肉粒(麦粒大小),压片镜检。
旋毛虫病的诊断
2.血清学检查:用旋毛虫虫体做抗原,皮内注 射,15~20分钟后出现红肿则为阳性。另间接荧光 抗体法,玻片沉淀反应,间接血凝,琼脂扩散法 等。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法等免疫学方法诊断。
旋毛虫病的防治
• 5.药物预防
• 将阿苯哒唑(0.01%~0.02%)作为猪饲料添加剂对 猪旋毛虫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 (1)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TD)
• (2)甲苯咪唑(Mebendazole,MD)
• (3)丙硫咪唑(Albendazole,AD) • (4)氟苯咪唑(Flubendazole,FD)
临床症状:囊包形成期
*重症患者可呈恶病质、虚脱,或因心
衰、毒血症、呼吸衰竭而死亡。
临床表现
1.症状
猪、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肌肉疼痛, 运动障碍。严重时,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浅表,叫声嘶哑, 吞咽障碍,牙关紧闭,眼及四肢水肿。 人:腹痛,下痢,呕吐;发热,肌肉疼痛,甚至死亡。
病理
• 旋毛虫病发病机制:
机械性作用、过敏反应及中毒性损伤
成虫寄生于肠道引起消化道症状 幼虫移行造成血管组织、脏器损害。幼虫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导致过敏或中毒 性病变。 旋毛虫寄生部位的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浅表溃疡。 心肌呈充血、水肿改变,有淋巴细胞、嗜酸细胞浸润,并可见心肌纤维断裂和 灶性坏死。(不能发育为包囊) 骨骼肌以舌肌、咽肌、胸大肌、腹肌、肋间肌、腓肠肌受累最明显表现为间质 性肌炎、纤维变形及炎性细胞浸润等。长久则可发生肌纤维萎缩。 在肝、肾可见脂肪变性混浊肿胀改变。如侵及其他脏器则可造成相应的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