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猪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旋毛虫引起的猪类寄生虫病,主要感染猪的消化道。
该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如下:
临床症状:
1. 消瘦:猪感染旋毛虫后,会出现明显的消瘦现象,虽然摄食量正常,但无法充分吸收养分。
2. 消化不良:患病猪出现腹泻、稀便、粪便颜色异常,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退。
3. 发热:感染旋毛虫后,猪体内产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体温升高。
4. 贫血:饲养猪长期受到重度感染,会导致贫血现象,表现为眼球及黏膜苍白。
实验室检查:
1. 粪便检查:通过直接检查猪的粪便样本,可以观察到旋毛虫的卵囊、囊侧人幼虫等。
2. 血液检查:检查猪的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现象。
防治措施:
1. 清洁环境:保持猪圈干净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及污物,消灭病原体的繁殖环境。
2. 对猪圈进行药物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猪舍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3. 药物治疗:对患病猪进行抗旋毛虫药物的治疗,如多滴松、伊维菌素等。
4. 合理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喂,保证猪的营养供给。
5. 定期检查:定期对猪进行粪便检查,早期发现感染旋毛虫的猪,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上为猪旋毛虫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的介绍。
在我们的努力下,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旋毛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之一

寄生虫--猪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它是由毛形科(Trichinellidae ) 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所引起的。
人、猪、犬、猫、鼠类、狐狸、狼、野猪等均能感染。
鸟类可以实验感染。
人若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可患病致死,故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
【病原形态】成虫细小,雌雄异体(雄虫长为1.4~1.6mm、雌虫长3~4mm)。
前部较细为食道部;食道的前部无食道腺围绕,其后部均由一列相连的食道腺细胞所包裹。
后部较粗包含着肠管和生殖器官。
雌雄虫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
尾端有泄殖孔,其外侧为一对呈耳状悬垂的交配叶,内侧有2对小乳突;缺交合刺。
雌虫阴门位于虫体前部(食道部)的腹面中央。
胎生。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之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称肌旋毛虫【生活史】旋毛虫的生活史比较特殊 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宿主感染时,先为终宿主,后变为中间宿主。
旋毛虫正常寄生于人、猪和鼠类等。
宿主摄食了含有幼虫包囊的动物肌肉即被感染,幼虫在消化液的作用下破囊而出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经两昼夜发育为成虫。
交配多在粘膜内进行,交配后不久,雄虫死去,雌虫钻入肠腺或粘膜下的淋巴间隙中发育。
一般在感染后的7~10天开始产幼虫,幼虫产于粘膜中,有时直接产于淋巴管或肠绒毛的乳糜管中。
每条雌虫一生中可产1000~10000条幼虫。
雌虫的寿命为5~6周。
雌虫所产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结入胸导管,再到右心,经肺转入体循环,随血流被带至全身各处肌肉,以活动量较大的肋间肌、膈肌、舌肌和嚼肌中较多。
新产的幼虫呈圆柱状,到达肌纤维膜内开始发育;感染后1个月,幼虫长到1mm长,感染后第17~20天幼虫开始盘曲。
感染后第21天开始形成包囊,到第7~8周完全形成。
包囊内的幼虫似螺旋状盘绕,发育充分的幼虫,通常有2.5个盘转,此时幼虫已具感染性,若被另一宿主食下即重新开始下一个生活史。
旋毛虫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旋毛虫病的治疗
随访
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监测病情恢复情况。
复查时可进行血液检测,评估抗体水平。
谢谢观看
旋毛虫病的预防
公共卫生教育
加强对旋毛虫病的公共教育,提高人们的认 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的自我保护 意识。
旋毛虫病的治疗
旋毛虫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轻度感染可通过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进行治 疗。
重症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进行综合管理。
旋毛虫病的治疗
症状管理
对症处理,包括退烧药和止痛药。
这意味着人类之间不会直接感染,但应注意 食品安全。
旋毛虫病的症状
旋毛虫病的症状
早期症状
初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在感染后1-2周内出现。
旋毛虫病的症状
后期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肌肉疼痛、发热、浮肿 等症状。
严重感染可导致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旋毛虫病的症状
诊断
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
感染来源
人类主要通过食用受感染的肉类而感染旋毛 虫。
生肉尤其是猪肉、野猪肉和未充分加热的肉 类是主要的感染源。
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 潜伏期
感染后的潜伏期通常为1到3周。
在潜伏期内,寄生虫在体内繁殖,症状尚未 明显。
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
人际传播
旋毛虫病不通过人际传播,而是依赖于动物 作为宿主。
旋毛虫病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旋毛虫病? 2. 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 3. 旋毛虫病的症状 4. 旋毛虫病的预防 5. 旋毛虫病的治疗
什么是旋毛虫病?
什么是旋毛虫病?
定义
旋毛虫病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家禽畜牧业管理: - 动物卫生:定期对家禽畜
牧业进行体检和驱虫,确保动 物健康。
- 畜禽饲养环境:保持动物 饲养环境清洁、干净,减少病 原体传播的机会。
卫生教育和宣 传
卫生教育和宣传
卫生教育:向公众普及旋毛虫病的危害 和预防知识,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
宣传活动:组织宣传活动,如宣传海报 、传单等,以加强对旋毛虫病预防的关 注。
旋毛虫病危害 及预防PPT课
件
目录 介绍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卫生教育和宣传
介绍旋毛虫病
介绍旋毛虫病
什么是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 一种由旋毛虫寄生引起的传染 病。
传播途径:通过食入被旋毛虫 感、腹 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引起脱水、营养 不良甚至死亡。
旋毛虫病的预 防措施
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 - 勤洗手:经常使用肥皂和
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 物、厕所后。
- 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 煮沸或消毒的未洗净食物。
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环境卫生: - 饮水卫生:选择安全饮用水源,可
通过煮沸或使用具有过滤功能的水处理 设备来消除旋毛虫。
- 食品加工:遵循食品加工和储存的 卫生标准,确保食物不被旋毛虫污染。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旋毛虫病有哪些危害?

旋毛虫病有哪些危害?*导读:旋毛虫病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危害的感染性疾病。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人类会得这种疾病呢?而这旋毛虫病对人体到底存在哪些危害呢?我们不妨通过以下的介绍一起来学习一下。
……旋毛虫病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危害的感染性疾病。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人类会得这种疾病呢?而这旋毛虫病对人体到底存在哪些危害呢?我们不妨通过以下的介绍一起来学习一下。
医学研究报告指出:人类食用生或不熟的猪或其他动物肉而容易感染旋毛虫病。
骨骼肌中的旋毛虫包囊在十二时可存活五十七天,在腐肉中可存活两到三个月。
不充分的熏烤或涮食都不足以杀死包囊幼虫。
此外,在动物间通过粪便传播受到一定的关注,人群间此种传播亦并非不可能,尤其感染后四个小时内排出的粪便感染力最强。
该病的潜伏期为二到四十六天,多数在十四天以内,根据幼虫在体内的发育阶段,侵入部位和病变程度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小肠侵入期,幼虫移行期和包囊形成期,但各期之间不一定很有规律,也没有明显界限,症状轻重取决于幼虫侵入脏器与部位以及感染度,轻感染者可无症状或有轻微胃肠道症状和肌痛,重感染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甚至发病后三到七周内死亡。
一般来说,得了旋毛虫病常见的一些危害人体的症状表现是会出现肌痛、斑丘疹、稽留热、腹膜炎、低热、恶心、消瘦、风团、胃肠道症状以及抽搐等等。
但是针对不同的临床症状分期,旋毛虫病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1.小肠侵入期的危害这阶段属早期,自感染开始至幼虫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由于幼虫与成虫钻入肠黏膜,以肠绒毛为食,造成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和浅表溃疡,故早期出现胃肠道症状,约半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便秘,厌食等,约一周左右减退,但大多数仍感疲乏,畏寒及低热。
2.幼虫移行期的危害这阶段已经属急性期,主要是幼虫移行过程中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如急性动脉内膜炎,全身性血管炎,水肿,肌痛和发热为主要特征,发热多在感染后一周,呈不规则或稽留热型,热度一般在三十八到四十摄氏度,也可高达四十一摄氏度,发热可持续两周到两个月或以上,多伴头痛,出汗和各种过敏性皮疹,幼虫移行期可伴有风团或斑丘疹,肌肉内包囊可形成纤维化或钙化而成结节,肌痛多由幼虫到达骨骼肌开始形成包囊所致,肌肉肿胀和硬结感,有明显触痛,常为全身性,但以腓肠肌为最重,稍加触动即疼痛难忍,几乎呈瘫痪状态,重症者还可有咀嚼,吞咽和说话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和动眼时都感疼痛,肌痛可持续三到四周到两个月以上。
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 )

六、防治
1、卫生教育,不吃生或半生肉类,加强肉类检疫, 捕杀保虫宿主,改变食肉的方式,不吃生的或未熟透 的猪肉及野生动物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执行肉类检疫制度,未经检疫的猪肉不准上市, 发现病肉要坚决焚毁;扑杀鼠类、野犬等保虫宿主, 是防止人群感染重要环节。 治疗:丙硫咪唑是首选药物,有驱除肠内早期幼虫及 抑制雌虫产蚴作用,且能杀死肌肉中的幼虫,并兼有 镇痛、消炎功效。如在感染后第1周内用药,尚有防 止或减轻症状的作用,治愈率可达100%。
3.包囊形成期期
包囊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导致宿主肌组织由 损伤到修复的结果。随着虫体的长大、卷曲,幼虫 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梭形的 肌腔包围虫体,由于结缔组织的增生而形成囊壁。
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痛仍可持 续数月。
三、致病
总结:分为三期 侵入期(1周内):侵入肠粘膜、水肿、出血、溃疡
肠炎和全身中毒症状,类似中毒和感冒
移行期(2~3周):侵入血管、肌肉等
高热、全身肌肉酸疼(腓肠肌尤甚) 3%因并发症而死亡
包囊形成期(4~16周)
除疼痛外,症状渐消退。
四、诊断
1.询问病史. : 有无吃生肉 2. 病原诊断: 肌肉活检、 检查吃剩肉品 3. 免疫诊断: 皮试、ELISA、IEST(免疫酶
生活史特点:
1. 成虫、幼虫同在一宿主体内,无需体外发育 (生物源性 线虫),但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
2. 人因吞食幼虫包囊而受感染(经口) 3. 有多种保虫宿主 4. 人可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三、致病
1、侵入期
1.侵入期
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育为成虫的阶
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故又称为肠
常见猪病防治--旋毛虫病

常见猪病防治--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虫成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幼虫寄生于身体各部肌肉所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以华南、华中及东北地区流行较广,其中河南、湖北等地是旋毛虫感染率最高,除猪外,目前已知至少有数十种哺乳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旋毛虫病。
人由于生吃或者吃未煮熟的患病猪肉而发生严重感染,常常可以造成死亡,因此,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一)病原及流行特点本病的病原为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虫。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在猪的横纹肌中,称为肌旋毛虫,其中以膈肌脚、膈肌、腰肌、肋间肌、舌肌、咬肌等部位寄生数量为最多。
幼虫移行到肌肉内,由于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作用,引起肌纤维变性、肿胀、增生,导致幼虫在横纹肌内形成包囊,包囊呈纺锤形,囊内有一条虫体,有时也含2~3条虫体,幼虫呈螺旋形蜷曲,包囊长轴与肌纤维平行,肉眼可见,时间长久可形成钙化。
旋毛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有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百余种动物,包括肉食兽、杂食兽、啮齿类和人。
我国以华中地区较为普遍,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旋毛虫有很强的抵抗力,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存活时间很长,在人体中有经31年还保持感染力的报道,在猪体内约经11年还有感染性。
肌肉中有幼虫在-10℃低温条件下能很好地耐受。
盐腌和烟熏都不能杀死肌肉的幼虫,但是70℃以上的高温数分钟内可杀死虫体。
(二)临床症状猪对旋毛虫病有很大的耐受性,自然感染的患猪无明显症状。
严重感染时,患猪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腹泻、体温升高,幼虫进入肌肉后,引起肌肉发炎,僵硬,肌肉疼痛或麻痹,运动障碍,声音嘶哑,并呈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咀嚼与吞咽障碍,尿频,眼睑和四肢水肿,逐渐消瘦、衰弱。
(三)诊断自然感染的患猪无明显症状,故生前诊断比较困难,若怀疑猪生前感染旋毛虫病,可采取1小片舌肌进行压片镜检。
同时也可采用皮内变态反应、沉淀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方法来加以诊断。
医学知识之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旋毛虫病(trichinosis,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线虫(Trichi nella spirali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流行于哺乳类动物间,人因生吃或半熟食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等而感染。
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发热、肌痛、水肿和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诊断】诊断依据:①病前1~2周(1~40d)摄食生猪肉等史;②临床特点主要为发热、肌肉疼痛和水肿、皮疹等,初期可有胃肠道症状,血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等;③确诊有赖于肌肉活检找到幼虫或(和)血清学检查。
【治疗措施】(一)一般治疗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给予充分营养和水分。
肌痛显著可予镇痛剂。
有显著异性蛋白反应或心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严重患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最好与杀虫药同用。
一般强的松剂量为每日20~30mg,连服3~5d,必要时可延长;亦可用氢化可的松100mg/d,静滴,疗程同上。
(二)病原治疗苯咪唑类药物中以阿苯达唑为首选,其疗效好、副作用轻。
国内采用剂量为每日15mg/kg、24~32mg/kg,分2~3次口服,疗程5d(长者10d)的不同方案,均取得良好疗效。
必要时间隔2周可重复1~2个疗程。
一般于服药后2~3d体温下降、肌痛减轻、浮肿消失,少数病例于服药后第2~3d,体温反应所致。
噻苯咪唑对成虫和幼虫(移行期和包囊期)均有杀灭作用;剂量为25mg/kg,日2次,疗程5~7d,必要时间隔数日后可重复治疗;本品偶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皮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血清转氨酶值升高等反应,加用强的松可减轻反应。
甲苯咪唑对各期旋毛虫幼虫的疗效可达95%,对成虫疗效略低;成人剂量为100mg,日服3次,疗程5~7d(幼虫)或10d以上(成虫)。
【病原学】旋毛虫雌虫长3~4mm,雄虫长仅1.5mm,通常寄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肠壁,交配后雌虫潜入粘膜或达肠系膜淋巴结,排出幼虫。
后者由淋巴管或血管经肝及肺入体循环散布全身,但仅到达横纹肌者能继续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
简介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简称旋毛虫(Spiralworm) ,由其引起的旋 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对人体的 危害性很大,严重感染常致人死亡。旋毛虫 的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 细胞内,多种动物可作为本虫的宿主。
囊包形成期( 囊包形成期(4~16周) 周
除疼痛外,症状渐消退。 除疼痛外,症状渐消退。
1.侵入期
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育为 成虫的阶段, 成虫的阶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 空肠,故又称为肠型期。 空肠,故又称为肠型期。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 胃肠炎症状。同时伴有厌食、乏力、畏寒、 胃肠炎症状。同时伴有厌食、乏力、畏寒、 低热等全身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低热等全身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此期病程: 此期病程:1周。
1.成虫 1.成虫
线状,微小, 线状,微小, ,♂1.4♀3-4mm ,♂1.4-1.6mm 咽管长,占体长1/3 1/2, 1/3~ 咽管长,占体长1/3~1/2, 其背侧有一串杆细胞组成的 杆状体有核1个,位 于中央。 于中央。
毛细管
咽
杆状体
2.幼虫囊包 2.幼虫囊包
寄生在宿主横纹肌细胞内的幼虫,长约1mm, 寄生在宿主横纹肌细胞内的幼虫,长约1mm,卷 1mm 曲于梭形的囊包中,称之为幼虫囊包, 曲于梭形的囊包中,称之为幼虫囊包,其纵轴与 肌纤维平行。一个囊包内通常含1~2条幼虫。 肌纤维平行。一个囊包内通常含1 条幼虫。
我国旋毛虫病的分布
1、卫生教育,不吃生或半生肉类,加强肉类检疫, 卫生教育,不吃生或半生肉类,加强肉类检疫, 捕杀保虫宿主,改变食肉的方式, 捕杀保虫宿主,改变食肉的方式,不吃生的或未熟 透的猪肉及野生动物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透的猪肉及野生动物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执行肉类检疫制度,未经检疫的猪肉不准上市, 执行肉类检疫制度,未经检疫的猪肉不准上市, 发现病肉要坚决焚毁;扑杀鼠类、野犬等保虫宿主, 发现病肉要坚决焚毁;扑杀鼠类、野犬等保虫宿主, 是防止人群感染重要环节。 是防止人群感染重要环节。 治疗:丙硫咪唑是首选药物, 治疗:丙硫咪唑是首选药物,有驱除肠内早期幼虫及 抑制雌虫产蚴作用,且能杀死肌肉中的幼虫, 抑制雌虫产蚴作用,且能杀死肌肉中的幼虫,并兼 有镇痛、消炎功效。如在感染后第1周内用药, 有镇痛、消炎功效。如在感染后第1周内用药,尚 有防止或减轻症状的作用,治愈率可达100 100%。 有防止或减轻症状的作用,治愈率可达100%。
幼虫
500~3000/条 条
血循
人吞食
2天 天
成虫
幼虫
囊包
(横纹肌) 横纹肌)
幼虫
成虫
(猪、犬、猫小肠及人) 猫小肠及人)
钙化 生活史特点:
(可活10~30年) 可活 年
旋毛虫肌肉囊包
生活史特点: 生活史特点:
1. 成虫、幼虫同在一宿主体内, 成虫、幼虫同在一宿主体内,无需体外发 育(生物源性线虫),但完成生活史必须 生物源性线虫),但完成生活史必须 ), 更换宿主 2. 囊包而受感染 经口) 而受感染( 人因吞食幼虫 囊包而受感染(经口)
2.幼虫移行期
新生幼虫随淋巴、 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身各器官 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阶段 ,因主要病变部位发 生在肌肉,又称肌型期。 生在肌肉,又称肌型期。 致病机理: 致病机理:幼虫移行时机械性损害及分泌物的毒 性作用,引起所经之处组织的炎症反应。 性作用,引起所经之处组织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发烧、水肿、 临床表现:发烧、水肿、病人突出且最多发症状 为全身肌肉酸痛、压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 为全身肌肉酸痛、压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疼痛最明显。 肱三头肌疼痛最明显。有的可出现吞咽困难和语 言障碍,还可表现肺炎、胸膜炎和心肌炎等。 言障碍,还可表现肺炎、胸膜炎和心肌炎等。可 因心衰、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 因心衰、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 此期病程: 此期病程:2周-2月。
1. 询问病史: 有无吃生肉 询问病史: 2. 病原诊断: 肌肉活检
检查吃剩肉品
3. 免疫诊断: 皮试
ELISA、IEST等 、 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特异性强、敏感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特异性强、敏感性 高。对急性期病人的诊断效果较佳。在国内,已被 广泛应用于人体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可 作为商品猪宰杀前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思考题 思考题] 思考题
1. 旋毛虫病对人类的有哪些危害? 旋毛虫病对人类的有哪些危害? 近期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近期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本课结束 谢谢大家
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但以欧洲、 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但以欧洲、北美洲发病率 较高,感染率与食肉习惯有关。我国四川、西藏、 较高,感染率与食肉习惯有关。我国四川、西藏、 云南、河南、东北等曾流行, 云南、河南、东北等曾流行,与吃生或半生的肉类 有关。 有关。 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已知有百余种 哺乳动物可自然感染旋毛虫病。 哺乳动物可自然感染旋毛虫病。猪为主要动物传染 源。 旋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能耐低温。晾干、 旋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能耐低温。晾干、 腌制、涮食等方法常不能杀死幼虫。 腌制、涮食等方法常不能杀死幼虫。 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的猪肉是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 方式,占发病人数的90 以上。 90% 方式,占发病人数的90%以上。
3.囊包形成期
囊包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导致宿主肌组织 囊包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 由损伤到修复的结果。随着虫体的长大、卷曲, 由损伤到修复的结果。随着虫体的长大、卷曲, 幼虫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 幼虫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 梭形的肌腔包围虫体, 梭形的肌腔包围虫体,由于结缔组织的增生而形 成囊壁。 成囊壁。 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痛仍可 持续数月。 持续数月。
3. 有多种保虫宿主 4.人可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分为三期
侵入肠粘膜、水肿、出血、 侵入肠粘膜、水肿、出血、溃疡 周内): 侵入期(1周内): 周内 肠炎和全身中毒症状, 肠炎和全身中毒症状,类似中毒和感冒 侵入血管、 侵入血管、肌肉等 移行期(2~3周): 移行期( 周 高热、全身肌肉酸疼(腓肠肌尤甚) 高热、全身肌肉酸疼(腓肠肌尤甚) 3%因并发症而死亡 因并发症而死亡